中國傳統建筑的雕飾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傳統建筑的雕飾中國傳統建筑的雕飾摘要摘要:雕飾是中國古建筑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墻壁上的磚雕、臺基石欄桿上的石雕、金銀銅鐵等建筑飾物。本文以傳統雕刻藝術中的石雕、木雕、磚雕為研究對象,分別分析其獨特的技術特點,以及裝飾效果,并從中了解到建筑的歷史,以及祖先們的智慧,更加深刻的理會到研究傳統建筑雕飾對現代建筑的意義。關鍵詞關鍵詞:古代建筑;雕飾;雕刻人們把建筑上的石刻、木刻、磚刻稱之為“建筑三雕”。雕飾的題材內容十分豐富,有動植物花

2、紋、人物形象、戲劇場面及歷史傳說故事等。在古建筑的室內外還有許多雕刻藝術品,包括寺廟內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獸等。(一)石雕古代石雕多見于城樓、寶塔和殿式建筑的臺基,各類建筑大門兩側的石獅,民用建筑的地栿、門砧石、石抱鼓、柱礎和門前栓馬樁,路口或建筑入口的石牌坊,帝王陵墓的神道石刻,寺廟中的石塔以及橋梁等等。石雕的質材,最佳者為漢白玉,最次者為夾砂石,使用最廣者為大青石。石雕的工具是:鏨子、錘子、各種形狀的斧頭和各種形狀的刀、尺以及豬鬃

3、刷等。用鋸子開出石片,把圖稿貼在或是畫在石片上,按圖稿鋸出外形以后,用鐵錘敲擊鏨子、斧子,鏨低圖像以外的地子,刻出圖像主要層次,這一步叫“出坯”;繼而用鐵錘敲擊形狀、大小不一的刀具,進行精細雕刻,這一步是“出細”;刻出花筋翎毛線紋并鏨底紋,這一步叫“了手”;用豬鬃刷清理碎石與浮塵?,F代石工作石浮雕,多用切片機切片,用手提切割機切割外形;作石圓雕,多用仿形模具,按泥塑大樣或石雕原樣面面丈量,逐面刻鑿。蛇皮鉆成因其狀如蝴蝶雙翅,又稱“蝴蝶木

4、”。雀替從梁、枋、檁下的長條替木演變而來,像兩翼展開于柱子兩側,起支撐枋、柱與裝飾的作用,又稱“角替”。撐拱是枋與柱子間起支撐作用的斜木桿,明代漸有壯碩造型,江浙民間稱“牛腿”。梁托是梁下的木托架,呈四分之一圓形,徽式建筑中的“丁頭拱”,平斗部分承托梁枋,拱身部分形似雀替,其實正是梁托。小木作即裝折,指房屋上一切可拆可卸的輕型木構件,如屏門、掛落、花罩、格扇、碧紗廚、博古架、太師壁、欄桿、美人靠等。屏門設在門廳內,太師壁設在大廳明間后金

5、柱間,前設香案、供桌。它們從屏風發(fā)展而來,有四扇、六扇或八扇之別,使廳堂空間有遮擋,有間歇。掛落是懸于枋下柱間木欞交搭成的花格。格扇有長、短之分,格扇門用長格扇,俗呼“長窗”;檻墻上用短格扇,俗呼“檻窗”。格扇又以抹頭分割為眉板、格心、腰板、裙板等,眉板、腰板形如絳環(huán),俗呼為“絳環(huán)板”,腰板與人的視線大致相平,最是古建筑木雕的重點。支摘窗由支窗和摘窗組成,摘窗固定而支窗往外推出,所以又名“和合窗”。碧紗廚是廳堂內依托柱子分隔空間的長格扇

6、。博古供陳列古玩兼作隔斷,俗稱“多寶架”。木欄桿中,廊柱間欄桿稱護欄,兼作坐檻供人休息者稱半欄,帶有坐凳的彎曲欄桿稱“鵝頸椅”、“美人靠”、“吳王靠”。(三)磚雕磚雕多見于古代建筑入口的門樓、影壁、福祠、門罩、垂花門和廳堂的屋脊、墀頭,寺廟的磚塔等。另外,磚雕還見于歇山頂的山花、懸山或歇山頂兩山屋頂斜坡下的博風、歇山頂或廡殿頂的屋脊以及攢尖頂的寶頂上。中國的大屋頂有硬山、懸山、歇山、廡殿、卷棚、攢尖等多種形式。硬山頂山墻與屋面齊平,懸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