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陶淵明與謝靈運詩歌陶淵明與謝靈運詩歌淺議淺議【摘要摘要】在中國文學史上,晉末宋初時期出現了兩位大詩人,一位是漢魏古詩的集大成者陶淵明,另一位是扭轉了魏晉玄言詩風、開創(chuàng)了山水詩派的第一人謝靈運。兩人同為田園與山水兩派詩歌的先驅人物。雖有某些相似的人生經歷,但二者的歸隱和詩風卻迥異。本文將從詩歌藝術方面來比較兩者,目的在于揭示二人對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所作的貢獻和對后世文學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娟P鍵詞關鍵詞】田園山水歸隱陶淵明謝靈運詩歌藝術中國文學
2、發(fā)展到東晉,文學自然健康發(fā)展的脈絡中斷了,由于魏晉以來門閥地主的統(tǒng)治,形成了士統(tǒng)這一特殊階層。統(tǒng)治階級為了保住自己的特權和地位,極力從文化等各方面進行壟斷,用以掩蓋精神的空虛和日益沒落的特權地位。于是“理過其辭,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論”的玄言詩成了這一時期文人的普遍習作。建安、正始、太康以來的健康的文學傳統(tǒng)被拋棄了,玄言成分過度的膨脹,使詩歌的藝術性、形象性幾乎消失殆盡,詩歌成為解釋老莊思想和佛理玄言的工具,成了有韻的說理文。這一情
3、況的出現,就需有人來打破,使文學的發(fā)展脫離不正常的軌道,回到自然本源,健康向上。陶淵明、謝靈運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兩位著名詩人,他們開創(chuàng)了田園與山水詩派,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二人由于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生存狀況不僅決定了田園和山水分別作為他們的創(chuàng)作題材,而且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他們詩作的迥異藝術風格。窮途多厄、屢經挫折的陶淵明把所有的功名富貴之心擱置一邊,把一切寄托于田園這一理想王國,所描繪的意境渾然天成,語言平淡自然。然而富貴
4、多難、仕途坎坷的謝靈運則不然,他始終交織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既想借山水恰情解脫,又不能完全忘懷入世的欲求仕進,因而融情于山水,只借助于山水來抒其志。既是佛教經義也只能引導他接近山水,卻無法泯滅他心中的名利觀。因而他的山水詩很難達到那種渾融無間的境界,藝術上也更多的體現貴族文人的富貴之氣。本文主要將從詩歌藝術方面來比較兩者,目的在于揭示二人對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所作的貢獻和對后世文學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一、陶淵明與謝靈運的生活經歷與思想比較陶淵
5、明生活在我國歷史上世族大地主階級專政,門閥之風鼎盛的黑暗時代即晉末宋初。他出生在一個世代讀書做官的大家庭。但家道中落,先輩雖然沒有給他留下什么豐厚的資產,卻為他準備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使他有可能“歷覽千載書”,接觸到古代的各種文化遺產,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同時也接受了其它各家思想。但他生不逢時,雖然“猛志逸四?!?,積極進取,渴望建功立業(yè),但黑暗的社會現實與他的志向格格不入,使他仕途坎坷。一生三次出仕,每次任職時間都很短。當時的社會各
6、種矛盾復雜,統(tǒng)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烈,門閥士族大量兼并土地,賦稅徭役加重,人民苦不堪言,反抗斗爭不斷加劇,戰(zhàn)亂給人民的生活和生產造成了破壞,目睹家鄉(xiāng)的凋弊和荒疏,百姓的痛苦,詩人有許多悲愴凄側之感,卻又無能為力。另一方面,也同長時間局勢動亂有關,潯陽的一些士大夫對當時的官場深感厭惡,逃世歸隱成了一時的風氣,致使?jié)£柍隽瞬簧匐[士。他同周續(xù)之、劉遺民被當時的人們稱為“潯陽三隱”。正因為詩人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心懷壯志的人,但現實社會黑暗污濁,
7、自己又無力改變它,又不愿違心地隨俗沉浮,同流合污,于是只有憤然離去,走上淡概陶,陶不見得也?!彼稳酥祆湟苍f過:“陶淵明的詩,人皆說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說得出這樣言語來?”這都指出了陶詩風格的多樣性。感情真摯,敘述樸實,這種風格的形成與詩人的生活道路、思想感情、藝術修養(yǎng)以及特有的性格都有關系,但主要是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田園居》〕。歸田園后又長期在農村生活,勞
8、動,對所描寫的事物有過細致的觀察。他的作品有充實而新鮮的生活內容和真情實感。同時,清新的自然風光和簡樸的農村生活也陶冶了詩人的性情,促成了他的這種新穎的藝術風格。陶淵明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詠懷詩。主要有《飲酒》《雜詩》《詠貧士》《讀山海經》等,這些詩中,貫穿著詩人對社會的認識和對人生的體會,表現了他對塵俗的厭惡,對腐朽的統(tǒng)治者的蔑視。在這些詩中,他以松菊、孤云自比,表現了孤芳自賞,守志不渝的耿介品格。但有些詩篇也流露出壯志未酬的若悶無奈和樂天安
9、命的宿命思想。他還在一些借詠史而詠懷的作品。如《詠荊軻》等,借對古代人物的熱烈歌頌和深摯的同情,抒發(fā)自己的滿腔悲憤,寄托自己堅強不屈的意志,被魯迅先生稱為“金剛怒目”式的詩篇。具體地說,他的詩歌藝術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1寫景不求物象的形似,敘事也不求情節(jié)的曲折。透過人人可見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達高于世人之情。寫出人所未必能夠悟出之理;重在寫心,寫那種與景物融而為一的,對人生了悟明徹的心境。他無意模山范水,只寫出了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發(fā)
10、乎事,源乎景,緣乎情。他筆下常常出現的奇松、秋菊、孤云、飛鳥等意象,都已不是尋常的事物,它們都真實地體現了詩人主觀感情與個性。例如《飲酒》之五便是這方面的代表作:“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寓情于理,融情入景,意到筆隨,充滿了情味理趣。2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綺麗前人往往用“平淡樸素”來概括陶淵明詩歌的風格,然而,陶詩不僅僅是平淡樸素,他的好
11、處是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綺麗。他詩中描寫的對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雞犬、豆苗、桑麻、窮巷、荊扉,而且一切如實說來,沒有什么奇特之處,并且少用華麗的詞藻,夸張的手法,只是白描,樸樸素素。如“種豆南山下”、“今日天氣佳”、“青松在東園”、“秋菊有佳色”、“悲風愛靜夜”、“春秋多佳日”等都是明白如說話。他的這一語言風格并不是未經錘煉的只是不露痕跡,從而顯得平淡自然而已。這種清新質樸的風格于南朝絢麗文風中獨標高格,使魏晉詩歌在那里達
12、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用一句話來概括:陶詩合下自然,來可及處,在真在厚。正如無代評論家元好問所評說的那樣:“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謝靈運的山水詩,淋漓盡致,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的秀麗山河。他對山水自然美的感受極為敏銳,能夠深刻細致地觀察山川之美,并且有高超的藝術表現才能,能夠形象地描繪客觀自然的千姿百態(tài),常令人拍案叫絕。他的詩歌不僅數量多,而且在藝術上也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形成了自己精工富麗的獨特風格。謝靈運的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