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十五、十五、《孟子》二章《孟子》二章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孟子〉兩章》選自《孟子告子》。戰(zhàn)國時期,諸侯各國之間的吞并戰(zhàn)爭日益激烈,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業(yè),各國君主不約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體恤百姓。面對這種現(xiàn)實,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國理想?!遏~我所欲也》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舍生取義”的主張。孟子認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義重就會做出各種不義的事情來。他對比了兩種生死觀,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
2、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要辨別義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渡趹n患,死于安樂》一文先以六個出身低微,經(jīng)過種種磨煉而終于身負“大任”的顯貴人物為例,說明人只有經(jīng)過艱苦的磨煉,才能有所作為,才能成就大事,井由此引申,從正反兩方面說明經(jīng)受磨煉的益處,最后得出“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結(jié)論。由造就人才類推到治國的道理,顯得水到渠成。學情分析:學情分析:教學兩篇短文,應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孟子說理論證的方法,品味排比、對
3、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全面認識《孟子》散文的藝術特點。學習文言文,重在古今對讀,賦予經(jīng)典作品以新的內(nèi)涵,體現(xiàn)文化傳承的特點?;诖?,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舍生取義”“生于憂患”的時代意義。課堂教學應以誦讀法為主,輔之以討論點撥法、比較法、競賽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朗讀、譯讀、思讀、背讀、延讀、品讀,最終實現(xiàn)美讀,讓瑯瑯書聲伴隨整個課堂教學。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古今異義詞及詞類活用現(xiàn)象。2了解《孟子》散文
4、的特點,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張。3背誦兩篇短文,積累名言警句?!竽芰δ繕四芰δ繕?反復誦讀,理解文意,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2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品味對比、排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情感目標情感目標1理解“舍生取義”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強對國家安定團結(jié)的政治局面的認識.2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含意。并從中得到教益,增強憂患意識,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教學重點教學重點1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2了解“舍生取義”的道德觀和
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教學難點教學難點1正確認識“舍生取義”及“生于憂患”的時代意義。教學準備教學準備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查閱孟子的資料。教學時數(shù):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教學步驟教學步驟第一課時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了解作者一、導入新課,了解作者1生與死,義與利是自古以來人民議論的人生課題。我們將要學習的《孟子》兩章中《魚我所欲也》這篇古文,論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2介紹孟子。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人。約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
6、前289年。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學基礎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仁政”學說,并以此游說齊、梁等國,為齊國客卿。當時天下以互相攻伐,富國強兵為能,因此視其主張為迂闊,不予采納。孟子退而講學、著述。其言論和行動均記載在《孟子》一書中。二、朗讀課文,找出并解決疑難二、朗讀課文,找出并解決疑難1教師范讀課文。(1學生邊聽邊在自己不理解的字下作記號。)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實
7、詞、虛詞。(2學生互相交流。)3幫助學生解決疑難。(3討論存在的疑難,弄不懂的集體解決。)三、提煉論點,理清思路三、提煉論點,理清思路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1討論后歸納。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边@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
8、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2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2學生討論:明確:(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舍生取義”,這是全章的論點。然后說明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都有“欲生而不為茍得,惡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惡之心”;又從反面來說,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會不顧禮義,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違背“義”的原則。(2)這種“羞惡之心”是人
9、人都有的,只有賢者才不會喪失。為什么有些人會喪失呢是因為他們?yōu)槲镉?。?番風雨,人生難見彩虹;沒有內(nèi)憂外患,國家就會滅亡。兩千多年前的孟子就給我們闡明了這樣的道理。我們就來學習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共同感受孟子文章磅礴的氣勢、犀利而有文采的言辭、雄辯有力的論說吧。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出抑揚頓挫的氣勢和美感。(1學生齊讀課文。)2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提示學
10、生把握句中的停頓及重音。(2多媒體顯示:(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2)……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加點詞重讀)3再次要求學生讀課文。三、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三、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1指導學生疏通課文。(1學生自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2教師
11、幫助解決疑難。(字音、通假字、一詞多義、句子翻譯)(2小組討論交流,解答翻譯中的疑難問題。)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論證的請簡述本文的論證思路。(3討論、交流、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作者從個人、國家兩方面論證。文章先談造就人才的問題。先以六個出身低微、經(jīng)過種種磨煉而終于身負“大任”的顯貴人物為例來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同時又重視人的主觀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的觀點。從兩方面說
12、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就必須在生活、思想、行為等方面經(jīng)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煉。接著由個人說到國家,指出決定國家存亡的因素和個人能否成就大業(yè)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論點。)4這篇短論在論證方法上有什么特色(4討論、交流、明確:這篇短論采用了類比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歸納推理論證等論證方法。如把造就人才與治理國家類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羅列,如把成就偉人與國家滅亡對比,如先分析論證,后歸納觀點等等。)四、拓展升華四、拓展升華1
1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你知道有哪些名句與此意思相同請列出兩句。(1學生交流自己掌握的知識。(參考:1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挎少偉男。2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思所以亡則存矣。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5自強為天下之健,志剛為大君之道。……)2哪些事例可以證明這一道理請列舉幾例。(2學生討論、交流。參考:相關的事例有:明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李白成帶領義軍打進北京城,志得意滿,終致失敗,這是“生于憂患,死于
14、安樂”的真實寫照。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只青蛙丟進沸水中,青蛙奮力一蹦跳出來了。將青蛙放入溫和的開水中,青蛙樂于呆在其中,溫度漸升漸高,青蛙慢慢適應,最后竟被煮死了。這也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寫照。暢銷一時的書《誰動了我的奶酪》也在詮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3提問:學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3學生各自談自己的體會。參考:孟子文中所言的兩個問題,對我們?nèi)跃哂锌少F的啟發(fā)意義:一是關于人才的造就問題。孟子在
15、這個問題上強調(diào)了兩個方面。一方面他強調(diào)入的才能是在艱難困苦的磨煉中形成的,增長的。擔當“大任”者,必先經(jīng)歷一番“苦”“勞”“餓”等等艱難困苦的磨煉,方能增長才能,擔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優(yōu)哉悠哉,貪安圖樂,自然也增長不了才能。才能從磨煉中來。另一方面他指出入要能夠經(jīng)受住挫折困頓的考驗,在挫折困頓中奮起,這樣才會有所作為。挫折困頓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奮斗,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方能沖出困境,別開生面;若頹然喪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
16、能從奮斗中來。一是關于國家的治理問題。孟子指出擁有賢臣,采納諫誡,保持警覺,居安思危對一個國家的極端重要,這關系到國之存亡。孟子的這個思想有深遠的意義。試想,一個國家如果奸邪當?shù)?,佞幸弄權,沉湎安樂,喪失警覺,那么其前途命運是可想而知的。)五、本課總結(jié)五、本課總結(ji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一觀點,不僅為歷史上無數(shù)事實所證明,也為當今無數(shù)事實所證明。因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沉湎于舒適安樂的生活中不思進取,要懷有憂患意識,振作精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