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皎然-意境-說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論皎然淺論皎然意境意境說一、創(chuàng)作背景(一)個人背景皎然(720800?)是著名禪僧,俗姓謝,字清晝,湖州長城人(今浙江長興),是謝靈運的后裔。他早年學儒,后來改學道,中年后入佛教,這使他思維開闊,在詩學的闡述中不僅有佛家的思想,還有儒道思想的融合。皎然在詩歌方面也深有造詣,在詩歌史上地位頗高。皎然的文學活動主要在安史之亂后,因處于江南,較北方更為安寧一些,詩歌創(chuàng)作上較少涉及動亂,而更偏向于詩歌內部藝術審美的探究,他創(chuàng)作的《詩式》在中唐

2、時是這一審美取向所達到的理論高度,其中對于”意境”的范圍和理念有很多闡述和開拓。(二)時代背景建唐后,隨著國力的強盛,唐代很快重新恢復了南北統(tǒng)一的局面,并在疆域上有了大幅度的開拓,勢力與威信空前擴大。廣大的疆域為唐代南北文化和文學的真正融合創(chuàng)造了條件,其文化格局與歷代相比具有極大的開放性,文化繁榮和多元,各種文化相互包容、學習和融合。儒、釋、道三教并行,它們在沖突和競爭中互相碰撞、互相浸入,釋家思想也就深入到文學和社會等領域了。(三)文

3、化背景佛教在東漢傳入中國后,中國佛教徒立足于本國的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不斷對其進行汰選和重鑄,使其在漫長的接受過程中逐漸中國化。而禪宗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佛學,在很多方面都體現了我國皎然引禪入詩,首次明確提出和強調了詩歌中”境”與”情”的關系。他認為詩歌”情”與”境”是不可分的,境中含情,情由境發(fā),提出”緣境”說。皎然《辨體有一十九字》中解釋”情”字:”緣境不盡曰情”【5】。指出詩人所抒發(fā)的感情乃是通過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詩境來體現和反映的。皎然《五言

4、秋日遙和盧使君游何山寺宿楊上人房論涅槃經義》一詩曰:“江郡當秋景,期將道者同。跡高憐竹寺,夜靜賞蓮宮。古磐清霜下,寒山曉月中。詩情緣境發(fā),法性寄筌空。翻譯推南本,何人繼謝公”【6】。在這首詩中,皎然提出”詩情緣境發(fā),法性寄荃空”,指出詩中情的表達緣于詩境,由詩境來表達。皎然還指出詩歌意境的特點在于其整體意象所表現和營造出的情味,如對”靜”的詮釋,”靜,非如松風不動,林狖未鳴。乃謂意中之靜”【7】。”松風不動,林狖未鳴”者,是具體景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