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和平法令》《和平法令》指1917年11月8日,第二次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的由列寧起草的外交法令,是蘇俄第一個重要的外交政策法令。法令的主要內容是:(1)主張和平與談判,揭露和譴責帝國主義戰(zhàn)爭;(2)宣布蘇俄政府廢除秘密外交,公布帝俄政府與臨時政府所批準或締結的全部秘密條約;(3)呼吁英法德覺悟工人幫助蘇維埃政權將和平與解放事業(yè)進行到底?!逗推椒睢肥翘K俄綱領性外交文件,是蘇維埃國家發(fā)國內立法的方式提出了和平民主的國際法原則,有力地揭
2、露了帝國主義外交的掠奪本質,促進了歐洲人民反戰(zhàn)情緒的增長,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歡迎,引起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恐慌,《和平法令》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公布了社會主義國家對外政策的基本原則,它使國際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布列斯特和約》《布列斯特和約》指1918年3月3日蘇俄與德國及其盟國締結的旨在退出帝國主義戰(zhàn)爭的屈辱性和約。當時蘇俄內外交困,國內經濟困難,尚未組織起紅軍,最迫切的任務是退出帝國主義戰(zhàn)爭,贏得和平;而協(xié)約國集團企圖借德國力量摧毀
3、蘇俄,或使其兩敗俱傷。因此蘇俄不得不單獨與同盟國集團在布列斯特開始停戰(zhàn)談判。由于托洛茨基違抗列寧指示,導致德奧軍借機破壞和談,大舉進攻蘇俄。為了保衛(wèi)革命,保障國家的安全與獨立,使初建的國家退出帝國主義戰(zhàn)爭,蘇俄政府簽署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條約規(guī)定:(1)波蘭、立陶宛等地脫離俄國;(2)烏克蘭和芬蘭獨立;(3)俄軍撤出卡爾斯、阿爾達漢等地;(4)俄國軍隊完全復員。同年8月的補充條款規(guī)定蘇俄要賠款60億馬克。《布約》是一個非???/p>
4、刻的掠奪性條約,使蘇俄喪失大片領土;但和約使蘇俄終于退出帝國主義戰(zhàn)爭,贏得了必要的和平環(huán)境來鞏固蘇維埃政權,恢復經濟,加強國防。德國也得以免于兩線作戰(zhàn)。《布約》只是蘇俄暫時的對敵妥協(xié),1918年11月,德國戰(zhàn)敗,蘇俄立即宣布廢除該約?!队⑻K貿易協(xié)定》《英蘇貿易協(xié)定》指1921年3月英蘇雙方簽訂的貿易協(xié)定。蘇維埃第七次代表大會后,蘇俄采取各種外交措施,爭取改變同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帝國主義國家看到用武裝干涉不能扼殺蘇俄,便考慮通過經濟和外
5、交壓力迫使蘇俄讓步。1920年協(xié)約國取消對蘇經濟封鎖。由于1920年開始的經濟危機中英國受到的震動最大,急需市場以治愈創(chuàng)傷,而俄國是巨大的市場,又因為英俄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因此英國率先與蘇俄于1921年3月18日簽訂了《英蘇貿易協(xié)定》。規(guī)定:(1)雙方恢復貿易關系和政治關系,并互設商務代表處以辦理兩國間的貿易業(yè)務;(2)雙方相互保證放棄反對另一方的敵對行為和宣傳。《英蘇貿易協(xié)定》是蘇俄與資本主義大國簽訂的第一個貿易協(xié)定,它對蘇俄恢復經
6、濟,改善英蘇關系都是有利的。英蘇協(xié)定還標志著英國對蘇俄事實上的承認。英蘇協(xié)定簽訂之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繼與蘇俄簽訂了類似協(xié)定,恢復了貿易關系。“寇松線”“寇松線”指1920年7月英國外交大臣寇松建議的蘇波邊界線。它是1919年巴黎和會波蘭事務專門委員會確定的波蘭東部臨時的界線,即沿格羅德諾——布列斯特——普熱米什爾,直到喀爾巴阡山,與后來的前蘇聯(lián)與波蘭邊界大致相符。1920年4月,協(xié)約國發(fā)動一戰(zhàn)后第三次對蘇俄的武裝干涉,英法美三國向波
7、蘭提供了大量援助,幫助波蘭組織這次進攻。蘇境內鄧尼金的殘部也發(fā)動進攻。紅軍于6月初開始反擊,接連勝利,直逼華沙,協(xié)約國大為震驚。英國外交大臣寇松于7月12日向蘇俄發(fā)出照會,要求紅軍停止進攻,在承認“寇松線”的基礎上同波蘭簽訂停戰(zhàn)協(xié)定。紅軍由于戰(zhàn)線過長,在華沙城下受挫。蘇波雙方經過談判,于1921年3月18日在里加締結正式和約,蘇俄政府基本承認了“寇松線”。熱那亞會議熱那亞會議指1922年4—5月在意大利熱那亞城召開的討論歐洲經濟問題的國
8、際會議,是第一次有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英、法、德、意、日、蘇俄等29個國家。蘇俄粉碎外國武裝干涉后,力爭鞏固已經取得的和平共處局面,于1921年10月建議召開國際會議討論列強與蘇俄的關系并締結和約。而帝國主義國家集團鑒于武《四國條約》《四國條約》指1921年12月13日,美英法日四國在華盛頓會議上簽訂的《關于太平洋區(qū)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通稱《四國條約》。一戰(zhàn)結束之后,英日同盟繼續(xù)存在,成為美國在東亞和太平
9、洋地區(qū)擴張時的最大威脅。國此借機廢除英日同盟是美國召開華盛頓會議的主要任務?!端膰鴹l約》條約規(guī)定:(1)締約國“相互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區(qū)域內島嶼屬地和島嶼領地的權利”;(2)“如上述權利遭受任何國家侵略行為的威脅時”,締約國應“進行協(xié)商,以便達成協(xié)議,聯(lián)合或單獨地采取最有效的措施;(3)條約有效期為10年;(4)從條約開始生效起,英日同盟宣告終止。條約得到了英日的滿意?!端膰鴹l約》達到了拆散英日同盟的目的,它的簽訂是美國外交的重大勝利。其
10、形成的四國同盟是為保護共同的殖民利益而進行的合作,不是英日同盟的簡單擴大。條約的簽訂調整了美英日三國在太平洋地區(qū)的關系,緩和了美日之間的矛盾,為華盛頓會議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五國海軍條約》《五國海軍條約》指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國在華盛頓會議上簽訂的《關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通稱《五國海軍條約》。一戰(zhàn)前后,美英日等國的海軍軍備競賽十分激烈。隨著競爭加劇和經濟危機的爆發(fā),各國都逐漸力不從心,因此限制海軍軍備成為華盛頓會議的主要
11、目的,它也是列強爭論最激烈的一個問題。經過三個月的討價還價,1922年2月6日《五國海軍條約》簽訂。規(guī)定(1)美英日法意的主力艦噸位比是5:5:3:1.75:1.75;(2)禁止建造排水量超過3.5萬噸的主力艦;(3)各締約國航空母艦的總噸位為英美各為13.5萬噸,日本8.1萬噸,法意6萬噸;(4)禁止建造排水量超過2.7萬噸的航空母艦;(5)美國不得在接近日本的太平洋地區(qū)建立或擴建海軍基地等。《五國條約》的簽訂是美國外交的勝利,它意味
12、著英國海上優(yōu)勢的結束,日本因被迫承認海軍第二而受到打擊,但日本海軍在太平洋地區(qū)仍占有利地位?!段鍑鴹l約》只是列強在海上實力對比問題上的暫時妥協(xié),并沒有消除它們之間的矛盾。從條約內容來看,不能真正起到限制海軍軍備競賽的作用,爭霸斗爭使得軍備競賽從未停止,并最終走向公開?!毒艊s》《九國公約》指1922年2月6日參加華盛頓會議的各國簽訂的《九國關于中國事件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簡稱《九國公約》。華盛頓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是遠東與太平洋問
13、題,其核心是中國問題,實質上也是列強對中國控制權的爭奪。美國召開會議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壓制日本獨占中國的野心,擴大美國在華勢力。美國代表魯特在會上提出了“魯特四原則”,成為解決中國問題的指導原則。與會九國簽訂的《九國公約》,以“魯特四原則“的核心內容為第一條,規(guī)定”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二三四五條圍繞“門戶開放”、“機會均等”而展開;第六條規(guī)定了締約國要“完全尊重中國中立之權利”,等等。這個條約實際上是要挾中國政府執(zhí)行
14、“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至于中國其他正義的要求,都被敷衍而不予解決?!毒艊s》打擊了日本獨占中國的野心,在中國確立了“門戶開放”的原則,使中國又回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境地。它改變了巴黎和會所造成的美國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qū)的不利局面,使美國在與日本的較量中又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從而也就加深了美日矛盾。國際聯(lián)盟國際聯(lián)盟指一戰(zhàn)結束后建立的第一個世界性政府間國際組織,簡稱“國聯(lián)”。一戰(zhàn)前國際關系中的無政府狀態(tài)所帶來的災難性后果使人
15、們在戰(zhàn)后開始考慮嘗試建立一個國際組織來協(xié)調國際關系,維護和平。1918年1月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在“十四點原則”中最早提出建立國聯(lián)的構想;1919年1月巴黎和會通過建立國聯(lián)的決議;1920年1月國聯(lián)正式成立。美國因參議院拒絕批準《凡爾賽和約》而未參加國聯(lián)。國聯(lián)總部設在日內瓦,主要機構是大會、行政院和秘書處。國聯(lián)所標榜的宗旨是“促進國際間合作,并保持其和平與安全”,實際上它是帝國主義國家的工具。國聯(lián)長期被英法操縱,英國將其作為自己外交政策的附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一戰(zhàn)前國際關系史名詞解釋
- 二戰(zhàn)后國際關系史名詞解釋復習備考材料
-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史考研名詞解釋復習匯總資料(二)
-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史考研名詞解釋復習資料(三)
-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史考研名詞解釋復習匯總資料(一)
- 世界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
- 世界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
- 世界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
- 世界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
- 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期末復習
- 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教學大綱
- 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期末復習
- 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 唐賢興
- 戰(zhàn)后國際關系史
- 國際關系史專題訓練
- 國際關系史專題訓練
- 《國際關系史》考試大綱
- 《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簡答、論述題
- 國際關系史(上)筆記整理
- 《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選修課)教學大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