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經濟增長,,羅伯特?盧卡斯(Lucas, R.)在劍橋大學所作的“馬歇爾講座”上的講話,印度的收入每50年翻一番,而韓國每10年翻一番。平均來說,一個印度人的收入將是他祖父的兩倍,而一個韓國人的收入將是他祖父的32倍……我無法想象一個人看到這些數(shù)字時不會認為其代表了巨大的可能性。印度政府是否能采取某些行動使印度的經濟像印度尼西亞和埃及的經濟那樣增長?如果能,那么應該采取哪些政策呢?如果不能,那么到底是哪些‘印度的特性’使其無法這
2、么做呢?這些問題中間所包含的人類福利含義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我們開始思考這些問題,我們就發(fā)現(xiàn)很難再去思考其他問題,印度經濟開始高增長,1992-2002年GDP增速6.1%2003年印度的GDP增速高達8.1%2004年超過7.5%2005年8.5%2006年第一季度GDP增長率達9.3%,在全球20個最大經濟體中僅次于中國(10.3%) 金磚五國(BRICS):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和南非,經濟增長是發(fā)展經濟學研究的主
3、要問題之一,經濟增長雖然不是經濟發(fā)展的全部,但它畢竟是經濟發(fā)展的核心內容和基礎。盧卡斯提出的問題,即經濟能否持續(xù)增長?那些因素決定了經濟的增長?哪種經濟增長模式更快?這些問題曾經是、現(xiàn)在是、以后也將仍然是發(fā)展經濟學要研究的主要問題,經濟增長是發(fā)展經濟學要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經濟增長理論介紹經濟增長因素分析 經濟增長的階段和限度后發(fā)優(yōu)勢與后發(fā)劣勢 經濟增長方式,第一節(jié)、經濟增長理論的三次大發(fā)展,哈羅德—多馬模型的產生和發(fā)展(194
4、0s) 新古典增長模型的產生和發(fā)展(1950s) 新增長理論的產生和發(fā)展(1980s),1.1 哈羅德—多馬模型,理論基礎前提假設基本方程式三個增長率和兩個哈羅德問題經濟含義理論缺陷一個運用,1.1.1 理論基礎,哈羅德—多馬模型的理論基礎是凱恩斯的理論,凱恩斯認為為了維持某一時期的充分就業(yè),必須以投資規(guī)模的擴大來提高有效需求 *哈羅德(Harrod, R. F.)和多馬(Domar, E. D.)將其動態(tài)化、長期化,
5、即一個時期的儲蓄轉化為資本,新資本形成是下一時期產出增長的源泉,而產出增長又成為進一步擴大資本形成的基礎。這一過程持續(xù)循環(huán)下去,就可以形成持續(xù)的經濟增長,1.1.2 前提假設,全社會只存在一個生產部門,一種生產技術,只生產一種產品 *只有兩種生產要素:資本K和勞動L,兩者按照一個固定的比例投入生產,不能相互替代當勞動相對充裕時,產出只受資本投入的約束,此時生產函數(shù)是Y=K/v,v代表資本—產出率,v=K/Y=ΔK/ΔY,由外在技術因
6、素決定規(guī)模受益不變 *勞動L以不變的外生比率n增長 資本沒有折舊,所有的投資都形成新增資本儲蓄S與國民收入Y呈簡單的比例函數(shù)關系,S=s?Y,s是儲蓄率,1.1.3 基本方程式,根據凱恩斯的收入決定論,投資等于儲蓄,I=S于是,I=S=ΔK兩邊同除以ΔY,得ΔK/ΔY = v = S/ΔY = s?Y/ΔY于是可以得 G =ΔY/Y = s/v這就是哈羅德—多馬模型得基本方程式。由于v是由外在因素決定的,因此儲蓄和資
7、本的不斷形成是經濟保持持續(xù)增長的決定因素,1.1.4 三個增長率和兩個哈羅德問題,實際增長率有保證的增長率自然增長率,實際增長率,一定時期實際發(fā)生的經濟增長率,由實際發(fā)生的儲蓄率和資本—產出率來決定:G = s/v,有保證的增長率,由人們想要進行的儲蓄水平和令投資者滿意并與資本存量相一致的資本—產出率決定的增長率。由于增長率是在資本存量得到充分利用條件下實現(xiàn)的,所以被稱為“有保證的增長率” 公式表示:Sd是人們在一定的收入水平
8、下力求保證的儲蓄率Vr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廠商認為理想的資本—產出率,自然增長率,在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條件下所能達到的長期最大增長率公式表示是:n是人口增長率,σ是技術進步率,也都是由外在因素決定,第一個哈羅德問題,既然同時n、σ也是由外在因素決定的,那有保證的增長率與自然增長率之間難于一致。兩者不一致時,經濟也會波動。如果有保證的Gw>Gn(自然的),將會出現(xiàn)資本過剩,生產實際水平將低于預期水平,于是企業(yè)將在下一個時期減少
9、投資,儲蓄將大于投資,引起資本剩余或投資不足,引發(fā)經濟衰退Gw<Gn則會引起資本短缺、需求膨脹的累積性經濟擴張,產生通貨膨脹和結構性失業(yè)保證的增長率等于自然增長率從而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的長期均衡增長,這種被羅賓遜夫人稱為的“黃金時代”只有在“偶然的樂觀情況下”才會出現(xiàn)。這就是第一個哈羅德問題。,第二個哈羅德問題,G=Gw這種均衡是“刀刃上的均衡”。因為一旦兩者發(fā)生偏離(事實上是經常發(fā)生的),偏離不但不會自行矯正,還會產生更大的偏離,
10、這也就是所謂的“不穩(wěn)定原理”,后人稱其為“第二個哈羅德問題”*舉例來說,第二個哈羅德問題的舉例,舉例來說,假定s=10%,Vr=4,于是Gw=2.5%,假定實際增長率G比有保證的增長率高0.1%,為2.6%,那么伴隨2.6%的產出增長,加速器原理將要求4×2.6%的國民收入追加投資,投資將達到產出的10.4%,而儲蓄被限制在10%,于是實際增長率超過有保證的增長率0.1%導致投資超過儲蓄0.4%。而根據凱恩斯的理論,任何投資
11、超過儲蓄都將帶來設備短缺、存量減少、刺激更多的投資,帶來國民收入的進一步擴張。因此實際增長率超過有保證的增長率將導致實際增長率更快增長。反之亦成立。對均衡的偏離不是自行矯正,而是自行加重,1.1.5 經濟含義,哈羅德—多馬模型在凱恩斯理論的基礎上把這一理論動態(tài)化和長期化,提出了一個經濟增長理論,重新喚起了人們對長期增長問題的研究,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經濟增長理論研究的先河 模型提出儲蓄或資本的形成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變量,一個經濟的增長能力依賴于
12、一個經濟的儲蓄能力,政府可以通過調節(jié)儲蓄水平、刺激資本積累來實現(xiàn)經濟的長期增長 該模型強調了經濟不穩(wěn)定的內生性,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經濟的特征就是其經濟增長的周期性,并且這種不穩(wěn)定的周期波動具有“累積”的效應。于是,政府的干預就是不可避免的了,1.1.6 理論缺陷,資本和勞動不可替代,從而資本—產出率不變這一假定是不現(xiàn)實的 *該模型過于強調儲蓄和資本積累的作用,從而將經濟增長推向“唯資本論”的方向 *沒有考慮到技術進步等在經濟發(fā)展中
13、的作用 *政府干預的結論帶有濃厚的凱恩斯主義的色彩,而對市場機制的作用有所忽視*,1.1.7 一個運用,羅斯托(Rostow, W. W.)提出經濟起飛的必要條件之一:生產投資從占國民收入的5%或不足5%提高到超過10%。這一數(shù)值從何而來呢?,推算,羅斯托假設一個處于發(fā)展初期的經濟,資本—產出率為3.5,每年人口增長率為1%-1.5%。要使按人口計算的GDP保持原有的水平的話,國民生產也得按1%-1.5%的速度增長。根據s = G &
14、#215; v,所以儲蓄率必須保持在3.5-5.25%的水平。在相同人口增長和資本—產出率條件下,如果人均GDP增長要提高到2%,GDP就要按3-3.5%的速度增長(1.01*1.02=1.03),那么儲蓄率就要提高到10.5%-12.25%(方法同上)。這就是羅斯托10%以上比例的來源 *,1.2 新古典增長模型,模型簡介前提假設基本方程式平衡增長儲蓄率變化對產出的影響 索洛模型與哈羅德問題 經濟含義理論缺陷,1.2.
15、1 模型簡介,索洛(Solow, R. M.)于1956年以新古典經濟學為基礎,修正了哈羅德—多馬模型而得出了新的模型索洛模型是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的最重要代表,因此人們經常把索洛模型與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同義使用。而索洛也因此獲得198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1.2.2 前提假設,生產函數(shù)為新古典生產函數(shù):Y=F(K, L),F(xiàn)’>0,F(xiàn)’’<0 *規(guī)模收益不變,即F(nK, nL)=nF(K, L) 兩種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16、 資本折舊率為δ 勞動以不變的外生速度n增長,1.2.3 基本方程式,人均資本(資本—勞動比)為k = K/L,人均產出為,,,,1.2.3 基本方程式,基本方程式也可以寫作表明人均儲蓄被用于兩個方面:一是使資本深化,使每個勞動者配備的資本量增加,另一方面式是資本廣化,使資本存量隨勞動力數(shù)量的增加而增加及用于折舊,,1.2.4 平衡增長,推導平衡增長路徑增長路徑是收斂的,推導,這表明資本—勞動比的變化率是由每個工人的儲蓄
17、量與勞動力增長時為保持資本—勞動比不變所要求的投資量的差值所決定的。儲蓄量大于投資量,資本存量將比勞動力增長得更快,資本—勞動比就會隨之提高。而當儲蓄量等于投資量時,資本—勞動比的變化率等于0,資本—勞動比將保持在不變的水平上,,平衡增長路徑,當儲蓄量等于投資量時,資本—勞動比的變化率等于0,資本—勞動比將保持在不變的水平上。圖示此時,經濟處在一條平衡的增長路徑上,k是常數(shù),因此相應的人均資本、人均產出也都是常數(shù),不會增長。此時
18、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總資本K、總產出Y和總人口都保持同樣的外生的增長率n,,,(n+σ)k,,,,,,平衡增長是收斂的,無論經濟處于什么樣的初始狀態(tài),最終都將回到平衡增長路徑上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新古典假設資本和勞動在生產過程中可以相互替代,且要素的邊際生產率遞減。如果初始的人均資本—勞動比高于k*,隨著經濟增長,資本的邊際生產率遞減,人代替機器,儲蓄和投資增長率會下降,人均資本——勞動比例將降至k*;反之亦是如此但由此推出的一個推論卻是“令
19、人不愉快的結果”,即在人口增長為0的經濟中,經濟增長率也會趨向于0,1.2.5 儲蓄率變化對產出的影響,提高儲蓄率s會使實際的投資線向上移動,并引起上升,如前圖 但到達新的k*以后,在此點它又將保持不變。因此,儲蓄率的變化只有水平效應而沒有增長效應,它改變了平衡增長路徑,并改變人均產出水平,但它不會改變平衡增長路徑上的人均產出的增長率??偖a出的增長率總會穩(wěn)定下來,與人口增長率相一致。這就是“趨同”假說,即無論什么國家,無論儲
20、蓄率差異有多大,在長期總產出的增長率都會與人口增長率一致,1.2.6 經濟含義,發(fā)展中國家不能只重視資本數(shù)量的積累,儲蓄率的變化只有水平效應而沒有增長效應,應更關注資本質量的提高*強調市場機制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作用。無論經濟處于什么樣的初始狀態(tài),市場機制只要是完全的,就可以選擇合適的資本—產出比,來保證充分就業(yè)索洛模型中經濟增長是每單位有效勞動資本使用量的函數(shù),人口增長是通過影響每個工人使用的資本量來影響產出水平的。索洛是較早的認識
21、到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經濟學家,1.2.7 理論缺陷,“令人不愉快的”推論*增長率結論與現(xiàn)實有不符的地方*總量生產函數(shù)不能準確的描繪現(xiàn)實*“長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1.3 新增長理論,理論來源主要觀點幾種主要的思想經濟含義,1.3.1 新增長理論的理論來源,新增長理論是對新古典增長理論缺陷的直接反應新古典的結論與自工業(yè)革命200年以來的經濟發(fā)展歷程不符實證研究也對新古典增長理論提出了挑戰(zhàn),新增長理論是對新古典增長理
22、論缺陷的直接反應,在新古典增長理論中,投資收益率和人均產出增長率都是人均資本存量的遞減函數(shù),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國的工資率和資本—產出比將趨同。新古典增長理論面臨一個尷尬的結論:除非有正的人口增長或外生的技術進步,否則初始狀態(tài)和當前的干擾(政策)對于產出都沒有長期影響,一國經濟長期將趨于零增長,新古典的結論與自工業(yè)革命200年以來的經濟發(fā)展歷程不符,自工業(yè)革命200年以來的經濟發(fā)展歷程卻顯示:產出增長往往超過人口增長;在長期不同的國家
23、有不同的經濟增長路徑面對這種理論和現(xiàn)實的矛盾,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缺乏解釋力而陷入困境,實證研究的挑戰(zhàn),兩種研究方法研究結論,兩種研究方法,一是搜集各個國家長期的經濟增長數(shù)據進行比較,但是發(fā)展中國家系統(tǒng)的整理經濟增長數(shù)據只是最近才發(fā)生的事情,這種方法只能找到少數(shù)發(fā)達國家長期(100年以上)的可比數(shù)據。麥迪遜(Maddison, A)搜集了當今最富裕的16個國家1870到1979年的人均收入數(shù)據第二種方法是搜集短時間內大量國家的數(shù)據進
24、行對比,赫斯頓和薩默斯搜集了130個國家1950-1988年間國民收入帳戶的數(shù)據,但有一個非常強的假設*,研究結論,得出了與新古典增長理論相悖的結論: 生產率和人均GNP的增長率的長期趨勢是遞增而非遞減*富國和窮國的差距沒有縮小,反而在拉大*人均GNP增長率的跨國差異也一直很大*儲蓄率與增長率之間存在相關性*其他一些相關性*資本也沒有出現(xiàn)像新古典增長理論預期的那樣從富國流向窮國的現(xiàn)象*,1.3.2 新增長理論的主要觀點,經濟
25、增長不是由外部因素,而是由經濟體系的內部力量來決定的,這些因素可以被人們控制*由于各國的這些內部因素不同,所以各國經濟增長沒有出現(xiàn)趨同的現(xiàn)象上述因素具備的國家,如發(fā)達國家,人均產出可以無限期增長,而且增長率可能隨時間變化而遞增發(fā)展中國家不會必然較快增長由于增長因素是內生的,政府不再是無所作為的實體,它可以通過一系列政策來刺激和促進經濟增長*,1.3.3 新增長理論的幾種主要思想,阿羅(Arrow, K.)的“邊干邊學”的思想
26、技術內生化與技術擴散思想 人力資本思想 勞動分工和專業(yè)化思想開放經濟思想規(guī)模收益遞增思想,A、“邊干邊學(Learning by doing)”的思想,淵源及理論意義阿羅的解釋 “邊干邊學”的兩個假設遞增的邊際生產力,淵源及理論意義,來源于飛機制造工程師Wright的發(fā)現(xiàn),美國空軍戰(zhàn)機生產的單位勞動耗費小時數(shù)是以往生產過的戰(zhàn)機總數(shù)的減函數(shù)(L等于N的立方根)邊際勞動時間與生產過的飛機總量之間的關系曲線被稱為“學習曲線”*
27、研究學習曲線是研究經濟增長內生因素的最初嘗試,成為內生增長理論的思想淵源,阿羅的解釋,在重復大體相同的工作過程中,人們可以邊干邊學,經驗、技術和知識的積累可以使人們的生產效率提高,導致邊際單位產品成本隨生產總量而遞減,“邊干邊學”的兩個假設,在阿羅看來,邊干邊學是投資的副產品,提高一個廠商的資本存量會導致其知識存量的相應增加同時,知識又是公共品,具有外溢的效應(Spillover Effect),這意味著每一個廠商的技術變化是整個經
28、濟中的邊干邊學,進而是經濟的總資本存量的函數(shù),阿羅-謝辛斯基模型,在這一模型中,假定有N家廠商,代表性廠商的生產函數(shù)是:其中,l是勞動,k是資本,A是知識水平,,,阿羅-謝辛斯基模型,A的方程式是:其中,K是資本存量,b為外溢效應常數(shù)該方程式表示技術進步是資本積累的函數(shù),,阿羅-謝辛斯基模型,令n為L總勞動的增長率,就可以推出阿羅-謝辛斯基模型的均衡增長率:盡管阿羅-謝辛斯基模型的均衡增長率受到學習外溢效應b的影響,但
29、仍然還受到勞動力的自然增長率的影響,因此仍然未能完全擺脫與新古典增長模型一樣的“令人不愉快的結果”。但阿羅-謝辛斯基模型已經把技術進步內生化了,成為新增長理論的重要理論基礎,,B、技術內生化與技術擴散,技術是內生的羅默的知識外溢增長理論,技術是內生的,新古典增長理論認為技術進步是外生的,是隨機的、偶然的東西,就像甘露從天上掉下來一樣(瓦特、青霉素)*新增長理論認為,技術進步就象勞動和資本一樣,是內生的要素,源于廠商利潤最大化的投資決
30、策,是可控的因素,羅默的知識外溢增長理論,知識具有外溢效應,即由于知識不能享有完全的專利和保密,每一廠商創(chuàng)造的新知識對于其他廠商都具有正的外部性,其他廠商可以獲得新知識這就可以推導出每一廠商的技術變化與整個經濟的邊干邊學,進而整體資本存量和知識存量的變化成比例 Romer, P., 1986,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31、, Oct.,羅默的知識外溢增長理論,羅默假定代表性廠商的生產函數(shù)是:Ki表示廠商的專業(yè)化投入(亦表示投入形成的知識存量),Xi表示所有其他的投入要素,假定是固定的,K表示經濟中總的資本存量(亦表示投入形成的總的知識存量),,羅默的知識外溢增長理論,羅默假定所有廠商都是相同的,廠商的生產函數(shù)是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其中b體現(xiàn)了知識的外溢效應,a+b>1,因而生產函數(shù)具有遞增的規(guī)模收益,,羅默的知識外溢增長理論,令K
32、=nk,可以求出知識資本的邊際產品:,,羅默的知識外溢增長理論,假定效用函數(shù)是不變替代彈性的效用函數(shù),即:其中,c為人均消費,是跨時替代彈性,,羅默的知識外溢增長理論,具有無限生命的代表性消費者的跨時效用最大化就是:,,羅默的知識外溢增長理論####,可以構建漢密爾頓函數(shù):由漢密爾頓函數(shù)可得動態(tài)穩(wěn)定條件下的增長率為:,,,羅默的知識外溢增長理論,由上式可知均衡的增長率與外生的技術進步沒有關系,也與人口或勞動力的自然增長率沒有
33、關系。因此羅默的增長模型是一個完全內生化的技術進步模型 人均產出的增長率隨時間變化可能單調遞增,并受到如下因素的影響:一,經濟的總知識存量,由于總量知識具有正的外溢效應,一個社會的總知識存量越多,經濟增長率就越快;二,廠商的知識投資決策,如果廠商更多地投資于專業(yè)化知識,不僅能增加自身知識存量,還能使總知識存量增加,提高增長率;三,跨期替代彈性,一般而言,越小,人們越愿意承擔知識研究的風險更愿意進行知識投資,羅默的知識外溢增長理論,羅默
34、突破了新古典增長模型對長期增長趨勢的預見。在新古典模型中,經濟增長率最終會收斂于人口增長率,而羅默從理論上證明在長期,產出可能無限增長,而且既有的知識存量和知識積累水平的差異,決定了各國長期經濟增長難以消除的差距 羅默模型預見了國際間的“資本倒流”和“智力外流”的現(xiàn)象。由于知識的外溢效應和知識產生的遞增生產力,一國的知識存量和資本存量越高,投資的收益也就越高,這樣可以引發(fā)發(fā)展中國家資本和人才的外流,造成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差距的進一步
35、擴大,C、人力資本,舒爾茨(Shultz, T.)首先提出人力資本的概念盧卡斯將人力資本引入生產函數(shù)人力資本具有受益遞增的性質,舒爾茨首先提出人力資本的概念,人力資本是體現(xiàn)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知識等的存量通過人力資本投資,人力資本可以提高,并由此提高生產率*,盧卡斯將人力資本引入生產函數(shù),盧卡斯選用的效用函數(shù)是常量相對風險規(guī)避(Constant Relative Risk Aversion)效用函數(shù),表示如下:該效用函數(shù)描述一個
36、生命周期為無限的代表性消費個體或家庭在時刻的效用貼現(xiàn)值。式中為 跨期時間偏好貼現(xiàn)因子,為當期消費, 為常量相對風險規(guī)避參數(shù)。,,,,盧卡斯將人力資本引入生產函數(shù),盧卡斯運用了不同于新古典經濟學的生產函數(shù),引入了人力資本的概念:式中是時刻的產出,A為外生技術參數(shù),Kt是t時刻的資本存量。ht為用于生產的人力資本,其中ut是可投入的人力資本,是人力資本用于生產的時間份額。,,盧卡斯將人力資本引入生產函數(shù),盧卡斯同時給出了人力
37、資本增長的一階微分方程:其中表示人力資本的學習效率參數(shù),表示人力資本除了生產以外都用于學習的時間。給定時間的人力資本增量等于人力資本的學習時間乘以學習效率,,盧卡斯將人力資本引入生產函數(shù),資本變量的積累過程也可以這樣來理解。假設不存在折舊,生產技術限制下的資本積累為時刻的產出減去當期消費。構建資本增長的一階微分方程:,,盧卡斯將人力資本引入生產函數(shù),構建最優(yōu)化的模型:,,盧卡斯將人力資本引入生產函數(shù),寫成漢密爾頓函數(shù):,,盧卡斯
38、將人力資本引入生產函數(shù),在動態(tài)穩(wěn)定條件下, 和 都是常數(shù),最終可以求得人力資本、資本和消費三者的增長率為常數(shù)且等于人力資本的進步速度 詳細推導過程可以參見Lucas, R., 1988,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Development, July.,,,,盧卡斯將人力資本引入生產函數(shù),同時還可以解出:這一簡化的
39、盧卡斯模型表明,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在于人力資本積累,而人力資本積累的關鍵在于學習的效率。,,人力資本具有受益遞增的性質,這樣人力資本便內生進入經濟增長的過程可以解釋資本和勞動積累類似的國家,經濟增長會因人力資本的不同而無法趨同人力資本積累帶來的收益遞增可以突破經濟增長資本和勞動方面的限制,D、勞動分工與專業(yè)化,起源與發(fā)展三個主要的模型 帶來市場規(guī)模的擴大,起源與發(fā)展,源于亞當?斯密。《國富論》提出專業(yè)化促進分工(制針廠),分工同
40、時受市場規(guī)模限制*艾倫?楊對這一思想進行了發(fā)展楊(A. Young)1928年發(fā)表的論文《收益遞增與經濟進步》的啟示。[1]在該文中,楊提出勞動分工受市場范圍限制是經濟學中能發(fā)現(xiàn)的最輝煌和最有成果的概括之一,進一步地,楊提出勞動分工取決于勞動分工,把分工視為一個積累的過程,從中推出收益遞增 [1] Young, Allyn, 1928,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 Eco
41、nomic Journal, Dec.,三個主要的模型,博蘭德-楊小凱模型、基姆-莫塔迪模型和貝克爾-墨菲模型,博蘭德-楊小凱模型,在博蘭德-楊小凱模型中,他們認為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在于勞動分工的演進,分工的演進擴大了市場容量,從而加速了人力資本和生產經驗的積累,形成經濟實體之間互相依賴的內生化比較利益所有這些又進一步刺激分工向深度演進。正是在這種分工的循環(huán)演進過程中,人均收入、產出數(shù)量和產品種類不斷增加,從而實現(xiàn)經濟增長。[1]
42、[1] Borland, J. and Yang Xiaokai, 1991, “A Microeconomic Mechanism for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une.,基姆-莫塔迪模型,在基姆-莫塔迪的勞動分工專業(yè)化模型中,勞動生產率是隨著以人力資本為基礎的勞動專業(yè)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的這種勞動專業(yè)化是以集約性的人力資本與粗放性的人力資本的區(qū)分為基礎的,前
43、者是在既定生產活動中提高工人的專業(yè)化知識和技能的存量,而后者是使工人在各種生產活動中增加適應性的一般知識存量。提高專業(yè)化意味著具有更多的集約性人力資本和較少的粗放性人力資本基姆和莫塔迪強調,即使沒有技術變化或邊干邊學,只要提高勞動專業(yè)化,長期經濟增長就是可能的,貝克爾-墨菲模型(1),在貝克爾-墨菲的勞動分工和專業(yè)化模型中,一方面,他們克服了博蘭德-楊模型沒有處理知識在分工發(fā)展中的作用的缺陷,繼承了自阿羅以來的知識積累過程的“溢出效應
44、”另一方面,他們指出,勞動分工不僅如亞當·斯密所強調的那樣受市場范圍的限制,而且主要受“協(xié)調成本”以及可獲得一般知識的數(shù)量的限制,并且分工的擴展與知識的積累相互作用。,貝克爾-墨菲模型(2),運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貝克爾和墨菲計算出均衡增長或這一均衡增長率與人力資本的產出彈性成正比,與協(xié)調成本函數(shù)中分工人數(shù)的彈性成反比,與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因子的水平成正比。如果參與分工的人數(shù)在協(xié)調分工的成本函數(shù)中的彈性與其在生產函數(shù)
45、中的產出彈性之間的相對差異小于人力資本的產出彈性,那么,均衡的增長率將大于零,即增長可以無限地持續(xù)下去。[1] [1] Becker, G., and K. Murphy, 1992, “The Division of Labor, Coordination Cost, and Knowledg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Nov.,E. 開放經濟的內生增長理論(1),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
46、,一批新增長理論家如羅默、格羅斯曼(G. Grossman)、赫爾普曼(E. Helpman)和克魯格曼(P. R. Krugman)等人,把內生增長的模型擴張到包括商品、資本和思想的國際流動,提出了一個更富于預見性且與可觀測現(xiàn)象更為一致的新理論框架:開放性內生增長研究,開放經濟的內生增長理論(2),在內生增長理論中,內生的技術投資結構決定了技術進步水平的差異。因此,如果政府政策能夠對技術投資的結構施加影響,世界經濟增長的狀況就會呈現(xiàn)相
47、應的變化例如,如果一個在研究發(fā)展中較為有利的國家對研究進行補貼,世界經濟增長就會迅速上升;同樣,如果一個經濟效率更高的國家對產業(yè)而不是對技術創(chuàng)新進行類似的補貼,世界經濟增長的速度就會下降。對貿易政策而言,對制造業(yè)進行保護的貿易政策,會促使熟練勞動力從研究領域向制造產業(yè)的轉移,這就會抑制技術創(chuàng)新,開放經濟的內生增長理論(3),這一研究思路強調國際貿易對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有促進作用,因為國際貿易不僅增加了世界貿易總量,而且加
48、速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和人力資本在世界范圍的流動,使得參與貿易的各國的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得到提高,產生外溢效應。國際貿易對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而言,不是結構主義提出的一方收益、另一方受損的零和博弈,而是貿易雙方都收益的正和博弈。生產從發(fā)達國家轉向發(fā)展中國家為發(fā)達國家節(jié)約了大量資源,用以促進新產品的開發(fā)研究活動,同時,發(fā)展中國家也由于學習和吸收了發(fā)達國家的先進技術,經濟增長也更快了,開放經濟的內生增長理論(4),主要包括四類模型的研究
49、:一是關于經濟一體化的內生增長模型;[1]二是關于國際貿易的動態(tài)比較優(yōu)勢增長模型;[2]三是關于產品周期的南-北貿易模型;[3]四是國際競爭中的蛙跳增長模型。[4] [1] 參見Rivera-Batiz, F. 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1, 106:531-556.Rivera-Batiz
50、, F. L., and Romer, P. M.,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1,35: 971-1004.,,[2] 參見Segerstrom, Paul S., A. T. C. Anant and Ellas Dinopoulos, “A Schumpererian Model
51、of the Product Life Cycl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 (80):1077-1091.[3] 參見Grossman,Gene M., and Elhanan Helpman,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 Cambridge
52、, MA:MIT Press, 1991a.[4] 參見Brezis, Elise S., Paul R. Krugman, and Daniel Tsiddon,1993,"Leapfrogging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 Theory of Cycles in National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American Econom
53、ic Review,83,pp.1211-1219.,F、規(guī)模收益遞增,新古典理論認為要素規(guī)模收益遞減或不變(以種卷心菜為例)*如果加入第三個要素——內生化的技術等,就可以否定李嘉圖定律*可以解釋一系列問題(馬爾薩斯的預言沒有實現(xiàn)、發(fā)達國家經濟持續(xù)增長、資本沒有大規(guī)模從富國流向窮國)*一個國家經濟增長主要取決于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專業(yè)分工和人力資本水平,1.3.4 經濟含義,強調了對外開放和國際貿易的重要性(技術的“外溢”、趕超式
54、發(fā)展、跨國公司的作用)*強調了政策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教育、產權保護、R&D)*政策的重點不能放在熨平經濟周期,應放在如何促進和發(fā)展新技術和創(chuàng)新上(羅默的話“是思想導致增長的”)*,第二節(jié)、經濟增長因素分析,什么是經濟增長因素分析主要的幾種分析方法,2.1 經濟增長因素分析,源于1950s-1960s美國經濟學家對“為什么美國的經濟增長率低于日本和歐洲”問題的研究定義:研究影響經濟增長的源泉、因素,并度量它們所起作用的
55、大小,以尋求促進經濟增長的途徑與方法,2.2 主要的幾種分析方法,總量生產函數(shù)分析法余值分析法全要素生產力增長分析及其應用,2.2.1 總量生產函數(shù)分析法,索洛于1956年提出Y=F(K, L),總量生產函數(shù)分析法,σK表示國民收入中歸于資本要素的比例σL表示國民收入中歸于勞動要素的比例這樣經濟增長率便分解為資本投入的增長率與資本產出彈性之積加上勞動投入的增長率與勞動的產出彈性之積,2.2.2 余值分析法,總量生產函數(shù)分析法的不
56、足丹尼森(Denison, E.) (1962,1967)發(fā)現(xiàn)美國和其他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中有近2/3來自要素投入增加以外的因素,他稱之為余值增長(Residual growth)*索洛的改進,提出余值增長主要來自技術進步,使生產函數(shù)向上移動,余值分析法,索洛修正了生產函數(shù),用技術進步表示余值,余值分析法,索洛對1909-1949年間美國經濟增長率的實證分析(12.5%:87.5%)*肯德里克(Kendrick, J. W.)對美
57、國1889-1957年間經濟增長率的實證分析(48%:52%)*,2.2.3 全要素生產力增長分析及其應用,余值增長不僅包括技術進步,是全要素生產力增長丹尼森的分析應用(美日對比及東亞奇跡),TFP增長,余值增長不僅包括技術進步,還包括資源配置改善、規(guī)模經濟、技術引進等余值增長為全要素生產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增長,簡稱TFP增長丹尼森將TFP增長進一步分解為資源配置改善、規(guī)模經濟和知識進步,丹
58、尼森的計算結果,1929-1969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3.33%,其中TFP增長率貢獻1.52%(占45.6%),再分解資源配置改善貢獻0.29%(占8.7%),規(guī)模經濟0.36%(占10.8%),知識進步0.92%(占27.6%)1948-1981年TFP對總增長率貢獻率上升到66%,在TFP中知識進步占47%,教育因素占19%,TFP增長的應用(1),為什么1950s-1960s美國的經濟增長率低于日本和歐洲?丹尼森發(fā)現(xiàn)要素增長帶
59、來的經濟增長率與TFP增長帶來的經濟增長率之比美國是60%/40%,日本和歐洲為40%/60%,知識、技術、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大,TFP增長的應用(2),東亞奇跡:從1965-1990年,東亞地區(qū)(韓國、香港、新加坡、臺灣、泰國)等經濟增長率高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和地區(qū)世界銀行認為東亞經濟增長中有2/3是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積累,教育有利于人類資本積累,而另1/3為TFP增長,主要源于它們實行的對外開放政策,引進世界上的先進技術和
60、管理,而高水平的勞動力能夠保證企業(yè)理解、掌握和運用先進技術,實現(xiàn)趕超式發(fā)展,68個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增長因素分析(1960-1987),,中國的TFP,Chow和Li的研究表明1978-1998年間GDP的增長中TFP增長所作的貢獻占28.8%,世行的研究這一比例為43%,而Maddison的結果是30%,Sachs和Woo的結果是17%左右不到20%胡鞍鋼和鄭京海(2004)提出1995-2001年中國全要素生產率明顯下降,第三
61、節(jié)、經濟增長的階段和限度,經濟增長的階段經濟增長的限度,3.1 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階段理論,以前的階段理論(斯密、李斯特)羅斯托的六階段及其特征經濟起飛的條件促進經濟起飛的政策歷史上的經濟起飛對經濟起飛理論的批評經濟含義,3.1.1 羅斯托以前的階段理論,亞當?斯密分為“狩獵社會”、“畜牧社會”和“農業(yè)社會”李斯特在斯密基礎上又加上“農工業(yè)社會”和“農工商社會”,3.1.2 羅斯托的六階段及其特征(p.35),傳統(tǒng)社會階段
62、及其特征*為起飛創(chuàng)造條件的階段及其特征*起飛階段及其特征(發(fā)展中國家的關鍵階段)*成熟階段及其特征*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及其特征*追求生活質量階段及其特征*,3.1.3 經濟起飛的條件,經濟起飛是發(fā)展中國家的轉折點,一般20-30年*條件一:較高的資本積累率(5%上升到10%以上)*條件二:主導部門(詳解)條件三:合理的政治、社會制度(如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社會結構、法律制度、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觀等)*,帶動經濟起飛的主導部門,
63、資本稀缺的結果主導部門的要求(高增長率、經濟地位、技術能力、帶動作用)*帶動作用的表現(xiàn):規(guī)模經濟、展拓市場、有利于新部門的產生、擴大出口*,歷史上的主導部門,美-糧食、鐵路部門俄、加拿大-糧食部門英-紡織部門瑞典-木材部門丹麥-肉類乳類澳大利亞、新西蘭-畜牧,3.1.4 促進經濟起飛的政策(1),儲蓄部門和資本市場的現(xiàn)代化*合理消費*控制人口引進外資,防止資本和人才外流促進出口支持主導產業(yè)的發(fā)展*,促進經濟起飛的
64、政策(2),建立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和制度*建立專利制度*政府投資基礎產業(yè)*意識形態(tài)方面*社會階層結構方面*擴大市場*,3.1.5 歷史上的經濟起飛,與特殊的刺激有關,如英國(1783-1802)、法國(1840-1860)、日本(1878-1900)、美國(1843-1860)、俄國(1890-1914)、德國(1850-1873)1950s-1980s日本、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中國(不足人均100到超過1000美元)
65、*都滿足了三個條件*,3.1.6 對經濟起飛理論的批評,以庫茲涅茨為代表,認為該理論缺乏經驗和統(tǒng)計數(shù)據的驗證以諾思(North, D. C.)等歷史學家為代表,認為定義含糊不清,一些時間區(qū)間的確定(如美國)有誤,3.1.7 經濟含義,理論上揭示了經濟增長和發(fā)展的若干特點,如有次序的階段序列、發(fā)展的前提條件、政府的作用*對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起飛戰(zhàn)略有指導意義*,3.2 經濟增長的限度,古典和新古典的觀點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限度理論米香
66、的“反增長”理論羅馬俱樂部的“零增長”理論理論評述,3.2.1 古典和新古典的觀點,馬爾薩斯的悲觀觀點*新古典增長理論(索洛模型)認為經濟增長最終將受制于人口增長,3.2.2 羅斯托的觀點,經濟進入成熟階段以后,經濟增長動力開始減弱(技術創(chuàng)新、夕陽產業(yè)與朝陽產業(yè)等)*經濟進入大規(guī)模群眾高消費階段以后,其他因素出現(xiàn)(耐用消費品普及、環(huán)境、精神危機等)*,3.2.3 米香的“反增長”理論,1960s的背景1967年米香(Misha
67、n, E. J.)出版《經濟增長的代價》一書人類效用的多元化*經濟增長的代價是人類生活質量下降*單純的經濟增長是不值得的,3.2.4 羅馬俱樂部的“零增長”理論,羅馬俱樂部及《增長的限度》影響經濟增長的五大因素世界模型及世界末日改善人類處境的措施,羅馬俱樂部及《增長的限度》,1968年,30多個學者組成了“羅馬俱樂部”,專門討論人類的處境于發(fā)展問題會后委托梅多斯(D. L. Meadows)將討論情況整理成書《增長的限制》
68、于1972年出版,影響經濟增長的五大因素,人口增長糧食供給資本投資環(huán)境能源,世界模型及世界末日,羅馬俱樂部以五大因素建立了一個世界模型,經電子計算機模擬運算得出結論:1970年以后,資源(尤其是非再生性資源)儲量將降低并日趨枯竭;此后,環(huán)境污染將加劇并阻礙經濟增長;人口增長也將由于糧食短缺和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的限制而逐漸停止到2100年,世界體系將面臨崩潰,改善人類處境的措施,為避免世界末日的來臨,羅馬俱樂部指出,必須1975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