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認識》ppt課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章 色彩基礎 第一節(jié),第五章 色彩基礎 第一節(jié) 色彩的認識,教學目的要求:,1、理解仿色打樣有關的色彩知識及三原色混色規(guī)律;2、學會辨析織物顏色的色彩三屬性信息;3、掌握顏色間色差的定性和定量表達方法;,,重點: 學會辨析指定顏色的色彩三屬性信息;,難點: 培養(yǎng)色彩的基本感覺;,本章主要學習與仿色有關的顏色原理和規(guī)律。 打樣人員必須掌握混色的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訓練敏銳地

2、辨別色彩間微妙的色調差異,培養(yǎng)對色彩的感覺及提高用色能力,便于后續(xù)仿色工作的進行。 了解打樣所用染料在織物上所染得的顏色的特點,因為我們所看到的織物顏色實際上是染料顏色和織物本底顏色的綜合體現。對于給定的顏色,能夠推斷出該顏色的濃度(或深淺度)大小、原色組份和用量比例。,一、色覺的形成,1.色覺的形成過程 白天在陽光的照射下,我們面前的世界是絢麗多彩的。而黃昏來臨時,這個世界的一切都變得灰暗和模糊。當到了漆黑

3、的晚上,我們不但看不到物體的色彩,也看不清物體的輪廓了。這證明了光是產生色彩的根源,沒有光便沒有色彩。我們對色彩的感知主要依靠視覺器官的生理功能。不同的物體所反射的光信號不同,光信號進入我們的眼睛后,經過我們眼睛的聚焦,便在視網膜上形成圖像,然后通過視神經把圖像信息傳輸到大腦,最終在大腦中形成了色彩的感覺,也就是色覺。,,人在觀察色彩時,一方面用眼睛看,另一方面用大腦判斷,大腦根據它存儲的經驗記憶對比識別這些信息,從而產生了色彩感受。因

4、此,我們能夠看到的色彩實際上是視覺器官系統(眼睛、視神經和大腦)對光信號進行綜合加工處理后的結果。色彩是一種感覺,是光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并在人的大腦中引起的反映。同時色彩也是一種物理現象,不同的色彩所包含的光譜信息不同。產生色覺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光、彩色物體、健全的視覺器官系統。,2.異常色覺 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人都具有健全的視覺器官,都能準確地辨認各種色彩,色覺正常。但也有少數人由于眼睛的生理缺陷而不能正常辨別各種色

5、彩,這種人被稱為異常色覺者,一般分為色盲和色弱兩種。最常見的色盲是紅綠色盲,紅綠色盲者只能看見黃色和藍色,而紅色和綠色都會認為是黃色。色弱者對某些色彩的辨別能力較差。異常色覺者不宜從事與色彩打交道的工作,染整打樣人員要求色覺要正常。可以利用色覺檢查圖來檢查自己的色覺情況,圖5-1為部分色覺檢查圖樣。,二、色彩的三屬性,色彩既具體又抽象。說它具體,大家都可以看得到,說它抽象,很難用文字具體精確地描述。日常中我們描述色彩都是比較籠統的、大致

6、的。較能詳細說明顏色的方法通常包括對色彩的相貌(即色名)、深淺程度和鮮艷程度等三個方面的描述,大多數色彩都同時具有這三個特征。我們將這三個特征以色相、明度和飽和度進行命名,也稱為色彩的三個屬性。利用這三個指標,可以定性、定量地描述色彩間的差別。在染整打樣的實際工作中,常用用色相、濃度和彩度對應地描述色差。,1.色相,色相是指能夠比較確切地表示某種顏色、色別的名稱,是色與色之間的差別,如紅色、藍色、黃色等,都是色相。色相又名色調、色別,指

7、的是色彩的外觀相貌,其實際上反映了色光的波段不同,它是色彩最重要的特征。由于色相只是色彩的三個屬性之一,因此相同的色相的色彩看上去可能差異還會非常大。,圖5-2 不同的紅色,所有色彩的色相是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系的,如圖5-3色環(huán)所示。在色環(huán)上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色相之間存在著連續(xù)的變化,顏色間漸變過渡,不存在明顯的分界和斷點。比如通常如果我們說某物體的顏色是紅色,就只是一種定性的大致的顏色表達而已,并不是指某個特定的紅色。其實屬于紅色范疇的

8、顏色,如果細分還有許多種紅色,從色環(huán)中的紅色區(qū)域我們可以看得出。,在色環(huán)上按順時針排序是紅橙黃綠藍紫品紅紅。在色環(huán)上橙色離紅色及黃色非常近,說明橙色與紅色與黃色有些接近。而黃色藍色距離最遠,說明黃色與藍色差異非常大。兩種色相在色環(huán)圓周上相鄰距離的遠近便直觀地表示出了這兩種色相的差異程度。任何一個顏色的色光都有向其相鄰的顏色色光偏向的傾向,比如藍色和黃色,其色相可以偏綠或偏紅。認識各個顏色色光的偏向,在染整打樣中,便于確定調色的方向。圖5

9、-4為簡化的十二色環(huán)。,想一想: 如果我們把時鐘與簡化的色相環(huán)做對比,說說時鐘上的每一時點各對應著什么顏色?,圖5-4 十二色相環(huán),一般人的眼睛在正常條件下大約能分辨出180種色相。經過色彩專業(yè)訓練,對色相的感覺敏銳度就會得到提高,一些經常與色彩打交道的人,他們的色相感覺就很敏銳。但是,人眼由于受生理條件的限制,對顏色的分辨能力還是有限的,比如對黃色系列,辨別能力就較差,對于某些淺色顏色間的差別的辨別也較差,往往難以分

10、辨得出。,2.明度,明度是表示色彩相對明暗程度的特征量,表示來自物體光的強度,實際上反映了有色物體反射光的強弱程度。物體對光的反射越強(或吸收越弱)則明度高,反之則明度低。一定條件下,利用明度的不同可以區(qū)別物體顏色的濃和淡(或深和淺),可以近似表示物體顏色的深淺度,即明淺暗深。,自然界的色彩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彩色,另一類是無彩色。無彩色是指白色、黑色及灰色,也叫非彩色或消色。有彩色指無彩色以外的各種的各種色彩,簡稱彩色。

11、對無彩色而言,明度就是它們最突出的特征。 明度最高的是白色,明度最低的是黑色,中間是各種深淺不同的灰色(可以理解為不同濃度的黑色)。,對于有彩色而言,它的明度差異包含多種含義,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不同色相之間本來就可能會有明度差異。相同濃度下,黃色明度最高,其余依次是橙色、綠色、青色、紅色、藍色、最暗的是紫色。如圖5-5所示。,圖5-5不同色相的明度比較,第二,不同色相的色彩可能會有相同的明度,如圖5-6所示,每行色塊色

12、相雖然不相同,但明度卻是相同的。,圖5-6 不同的色相 相同的明度,第三,同色相的色彩之間也可能會有明度的差異,如圖5-2所示。所以實際上顏色的色相、深淺度和鮮艷度都可能會影響到明度的大小,當兩個顏色在色相、鮮艷度(彩度)基本接近的前提下,顏色明度高低可以近似等效表示顏色濃度的大小。,3.飽和度,飽和度也稱為彩度、純度或鮮艷度,用來區(qū)分顏色的鮮艷程度,可以理解為顏色中有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的比例。有色成分越高則顏色越純,消色成分越高則飽和

13、度越低,如果黑色成分越高則顏色越灰暗(或說越鈍),其實際上反映了色光波段的純潔性。色彩越鮮艷,飽和度就越高,而黑、白、灰等無彩色則沒有飽和度和色相的區(qū)別,只有明度區(qū)別。,如圖5-7所示,在圖中,從左到右色樣的飽和度降低。,如果在任何一種純色中,不斷地加入黑、白、灰等 “消色”,那么就會降低該種色彩的飽和度。在圖5-8中所示的上下兩行綠色中,不斷地加入白色和黑色,可以看出,綠色的飽和度都在不斷地降低,圖中最右邊的一列兩個色塊飽和度都非常低

14、,但其明度卻相差的非常大。所以彩色一旦偏“白”或者偏“黑”,彩度都會降低。在染整打樣中,彩色偏“白”,等同于濃度降低,而彩色偏“黑”或“暗”,則認為色彩鈍,即不夠鮮艷。,圖5-8 綠色飽和度的比較,色相、明度和飽和度是色彩最重要的三個參數,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反映著色彩的特征,每個特定的色彩都有對應的參數組合。色相決定顏色的質,亮度和純度都是量的變化。當其中一個屬性發(fā)生變化時,另外兩個屬性也可能會隨之發(fā)生變化。比如:當某個色相的明度發(fā)生變化

15、時,它的飽和度也會改變;而不同色相之間本身就有明度和飽和度的差異,當色相發(fā)生改變時,明度和飽和度自然也會產生變化。兩個顏色完全相同,則兩者的色相、明度和飽和度完全相同;如果兩個顏色有差別(即色差),則可能色相、明度和飽和度(彩度)間存在差別。,色差可以用肉眼大致判斷,定性描述。有的一目了然,有的則差之毫厘,需要仔細辨別。色差也可用專用儀器測量,用色差值△E(兩個色彩在Lab色空間中坐標點之間的直線距離)定量表示。染整打樣中的對色就是

16、基于這個原理進行的。色差值△E非常直觀地表示出了兩個色彩在視覺上的差異。從圖5-9中可以看出:色差值越小,色彩間差異就越小,反之則越大。當△E=0,兩個色彩外觀相同;當△E=1時,大多數人都看不出兩個色彩之間有什么差別了,但隨著色差值的增大,色彩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大。表5-1反映了色差大小在視覺感受上的差異。,表5-1:色彩色差大小和視覺感受,,如果要把兩個有色差的顏色調節(jié)成相同的顏色,在固定一個作為標準后,根據兩色間色相、明度和飽和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