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碑帖融合談何紹基書法的創(chuàng)作個性及意義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分類號:J29 學校單位代碼:10446碩 士 學 位 論 文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從碑帖融合談何紹基書法的創(chuàng)作個性及意義 從碑帖融合談何紹基書法的創(chuàng)作個性及意義研 究 生 姓 名:閔媛學 科、 專 業(yè):美術學研 究 方 向:中國書法理論與創(chuàng)作研究導師姓名、職稱:馬東驊 副教授論 文 完成時間:2014 年 3 月I摘要 摘要在清朝悠久歷史的發(fā)展史上,對中國書法發(fā)展的描述可謂是一幅不可缺少的篇章。隨著金石考據學的興起,碑派書法在清朝迅速

2、發(fā)展并風靡一時。研究碑學的書家更是數不勝數,何紹基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有許多學者都把何紹基定位在碑派書法中。不可否認,何紹基從北碑中的確受益匪淺且對碑學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但我認為他最重要的功績并不僅僅在于此。對于當時帖學的日漸衰微,何紹基沒有像其他的書家那樣持著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何蝯叟時刻保持著理智且冷靜的頭腦,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把帖學的不足果斷剔除,同時,他把帖學的優(yōu)點發(fā)揚光大。面對迅速發(fā)展起來的碑學,何紹基也并沒有像

3、諸多書家那樣盲目追風,他有著一雙慧眼,有意識的放棄那些霸悍一路的北碑,選擇北碑中那些有中和韻味特點的作品。何紹基能很好地把帖和碑融合起來,從而使自己的書法作品中既有碑的氣息,又有帖的神韻,這都歸功于他找到了碑帖融合的關鍵點——即我們所謂的“篆分遺意” 。深入研究何紹基的生平及事跡,我們還會發(fā)現他“碑眼看帖” , “帖眼看碑”的背后是書寫作品時獨特的“回腕法” 。所有這些都使得何紹基能成為清代融會碑帖且有獨特書風的大家。本文試圖對何紹基能

4、成功把其書法淵源、書法實踐、藝術人生及貢獻影響等融為一爐的諸多方面進行了祥細且全面的梳理。從中我們可以深入的了解到何紹基博學多聞的書外功,自立門戶的書法創(chuàng)新精神等,這些因素都促使他在碑帖融合等的問題上有著獨特的見解。除此之外,文章還從何紹基在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等人提倡碑學,貶低帖學的學術氛圍里仍保持著自己的見解進行了闡述。最后,本文針對何紹基在書法上的成功進行了剖析,歸納了幾點原因并對何紹基融會碑帖的意義進行了總結,這對清代中后期書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