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菌生物轉化D-氨基酸及其相關酶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氨基酸作為一類手性化合物,在醫(yī)藥、農業(yè)和食品等領域中的用途正在被廣泛而迅速地挖掘。但D-氨基酸難于從天然產物中直接獲得,雖可化學合成但路線復雜、高度污染、價格昂貴。為此利用酶生物轉化工藝,即D-海因酶(HYD)和N-氨甲酰-D-氨基酸酰胺水解酶(CAB)兩酶催化5’-單替代海因從而獲得相應的D-氨基酸成為首選方法,該工藝路線具有特異性好、產物光學純度高、無污染等優(yōu)點,已成為目前工業(yè)生化領域的熱點之一。 本文將假單胞菌Pseu

2、domonas putia YZ26中的HYD基因進行了隨機突變、定點突變和截短突變,并對突變后的酶性質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又從中華根瘤菌Sinorhizobium sp. SS-ori中克隆了CAB基因,并將其插入到表達載體中,實現了在大腸桿菌宿主菌中可溶表達。同時,將這兩個酶基因分別插入到了具有不同抗性的載體中,然后把兩個重組質粒共轉化到E.coli BL21(DE3)感受態(tài)細胞,得到了可以同時表達HYD和CAB的工程菌細胞。利用該工

3、程菌轉化5’-異丙基海因然后對產物進行了純化,得到了具有一定光學純度的D-纈氨酸。為生物轉化工業(yè)創(chuàng)建了工程菌一步轉化D-氨基酸的新工藝。 1.HYD的突變酶分子定向進化實驗流程包括突變體分子文庫的建立以及其高通量篩選兩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我們在已構建表達工程菌株pE-hyd/E.coli BL21(DE3)的基礎上,利用易錯PCR 技術使D-海因酶基因引入隨機突變,經反復優(yōu)化,將PCR條件確立為0.15mmol/L Mn<,'2+>+3

4、mmol/L Mg<'2+>、0.3mmol/L Mn<'2+>+3mmol/L Mg<'2+>、0.5mmol/LMn<'2+>+2.5mmol/L Mg<'2+>三個離子濃度梯度。將PCR擴增產物克隆到pET-3a載體,轉化E.coli BL21(DE3),利用96孔板篩選了近1,000個克隆,最終獲得較高活性的產酶菌株:pE-hyd<,41>/E.coli BL21(A)和pE-hyd<,45>/E.coli BL21(B)。以對

5、羥基苯海因為底物,前者酶活性為初始重組菌株(pE-hyd/E.coli BL21(DE3))的2.7倍,為野生菌株Pseudomonas putia YZ26的20倍;若以海因為底物,則分別為1.4倍和15倍。后者以對羥基苯海因為底物,則分別為2.0倍和15倍。DNA序列分析表明,突變株A中海因酶基因為內源突變:即編碼氨基酸序列第14位的谷氨酸(Glu)的密碼子由GAA→GAG,第25位的天冬氨酸(Asp)的密碼子由GAT→GAC,兩個

6、酸性氨基酸密碼子的突變均為將生物合成過程中使用頻率高的密碼子變?yōu)槭褂妙l率低的密碼子。而突變株B中產生一個殘基突變,即Ala449Gly。SDS-PAGE分析表明pE-hyd<,41>/E.coliBL21(DE3)酶的表達量比初始重組菌株略有提高。將D-海因酶活性中心的239位的組氨酸殘基分別突變?yōu)镠239Y和H239L,316位的天冬氨酸殘基突變?yōu)镈316E,但突變株酶活性喪失殆盡;若將409位的組氨酸殘基變?yōu)镠409T,活力剩余40

7、%。經(NH<,4>)<,2>SO<,4>分級沉淀、Phenyl Sepharose疏水層析純化,PAGE天然膠分析,突變酶仍然為二聚體,未發(fā)生解離現象;將410位的組氨酸殘基變?yōu)镠410A,活力基本喪失,僅剩余1.3%,表明相鄰二個組氨酸在酶分子構象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分別將 D-海因酶 N-末端和 C-末端的一個氨基酸殘基剔除后得到突變酶HYDnl(N-末端Ser缺失)和HYDcl(C-末端Arg缺失)。經表達、純化

8、后,突變酶和完整酶(HYD)的SDS-PAGE、Native-PAGE和SEC分析表明,在完全相同的條件下,完整酶和突變酶的亞基分子量相同,但天然狀態(tài)下完整酶為二聚體,而HYDcl為單體且剩余活力為完整酶的43%,HYDnl為二聚體和單體的混合物且活力完全喪失。CD分析結果顯示,HYDcl同HYD相比沒有發(fā)生明顯改變,而HYDnl變化較大。HYD的pH穩(wěn)定性顯著增加,抗SDS能力亦有所提高,但熱穩(wěn)定性明顯降低。結果預示:D-海因酶的C-

9、末端殘基Arg顯著影響酶的分子形式及熱穩(wěn)定性,但非酶活性所必需;而其N-末端殘基Ser既是酶的結構必需殘基,也是其活性必需殘基。 2.CAB基因的克隆及表達從菌株Sinorhizobium sp.SS-ori中純化的CAB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設計了正向引物,并在已報道的不同來源菌株CAB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了簡并反向引物。用該菌株總DNA為模板,經PCR擴增得到一長度約為0.9kb的片段,DNA測序表明其ORF為9

10、15bp。將CAB基因分別克窿到pUC18、pET3a、pET32M、pRSET、pGEX4T-2、pExSecI、pMAL—c2X等一系列表達載體中,然后在E.coli DH5 α、E.coli 2426、E.coli BL21(DE3)中進行表達。但大多數表達產物為包涵體而不具酶活性。最終工程菌pMD/E.coliBL21(DE3)中獲得CAB的可溶表達產物融合蛋白MBP-CAB(77 kDa),SDS-PAGE光密度掃描表明,其表

11、達量約占菌體超聲后離心上清總蛋白的20%。經Amylose親和純化和Superose 12凝膠排阻層析后達到了電泳純。根據pMAL-c2X質粒背景,用Factor Xa剪切后,可得約42 kDa的MBP和35 kDa的CAB。酶活性檢測表明,當用N-氨甲酰-DL-纈氨酸作為底物,以細胞濃度OD<,600nm>=10計,細胞活力為0.11U/ml·100D<,600nm>。 3.HYD和CAB的共表達雖然HYD和CAB均已在大腸桿

12、菌中實現了可溶表達,但鑒于質粒的相溶性、抗性等因素,我們又將來自菌株YZ26的HYD基因插入到含有Kan抗性的pET-28a表達載體中,構建了重組質粒pET28a-hyd,將來自菌株SS-ori的CAB基因插入到含有Amp抗性的pQE30表達載體中,構建了重組質粒pQE30-cab。將這兩個重組質粒共轉化入Ecoli BL21(DE3)感受態(tài)細胞,得到一菌兩酶工程菌。對工程菌的表達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利用Westem blot對表達產物進行

13、了鑒定。不同底物活性檢測表明,底物側鏈的疏水性對酶活性影響較大,工程菌不能轉化側鏈帶有電荷的底物。 4.D-纈氨酸的生產工藝利用上述構建好的一菌兩酶工程菌對底物5’-異丙基海因轉化生產D-纈氨酸,用1 L菌體轉化400 ml 50 mmol/L底物,在37℃反應42小時后底物的轉化率達91.4%。反應液經離心,上清液用活性碳脫色,冷凍干燥后用乙醇漂洗等步驟得到了比旋光度為-19.4的產物D-纈氨酸。并進一步利用高效液相色譜、紅外

14、、核磁對產物進行了鑒定,結果顯示各種譜圖均和標準品相一致,表明其確為D-纈氨酸。 5.D-對羥基苯海因及其酶解產物的HPLC分析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RP-HPLC)分析了工程菌pE-hyd/E.coli BL21(DE3)和天然菌SS-ori轉化DL-對羥基苯海因的反應產物,探討了流動相組份及其比例對分離的影響,結果表明流動相為50mmol/L的醋酸.醋酸鈉緩沖液(pH4.2)和甲醇的混合溶液(體積配比為90:10)為最佳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