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棉稈資源豐富,利用棉稈發(fā)酵制取沼氣是有效利用棉稈資源的途徑之一。由于棉稈具有不同于軟莖秸稈的特殊特征,是一種木質化程度高、韌皮纖維豐富的硬秸稈,因此有必要研究棉稈的沼氣發(fā)酵潛力及發(fā)酵過程。為此,本文開展了如下系列研究,其研究結果為提高棉稈沼氣發(fā)酵效率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并可為棉稈沼氣發(fā)酵的實際推廣應用提供科學指導。 (1)進行了棉稈沼氣發(fā)酵接種物的馴化篩選,建立了接種物馴化方法,認為用棉稈粉和砂粒馴化的河底泥是較好的接種物
2、,適于棉稈的沼氣發(fā)酵。 (2)以棉稈為原料,在中溫(35±2)℃條件下研究了棉稈的沼氣發(fā)酵潛力及發(fā)酵過程中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的降解特征,結果表明,在250 ml三角瓶中發(fā)酵53 d,棉稈的沼氣發(fā)酵潛力為202 ml/g·TS;發(fā)酵過程中,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降解率分別為12.4%和21.0%,木質素基本沒有降解。同時,在常溫(28±2)℃條件下比較了棉稈、麥稈、稻稈和玉米稈等不同秸桿原料的沼氣發(fā)酵產氣量,結果表明棉稈的沼氣發(fā)
3、酵潛力低于其它秸桿原料。盡管如此,棉稈蘊藏著豐富的可開發(fā)的生物質潛能。 (3)在中溫條件下,在250 ml三角瓶中通過正交試驗優(yōu)化了棉稈沼氣發(fā)酵的工藝條件,獲得的最佳工藝條件是:接種物為30%,TS為7%,碳氮比為30:1,起始pH為7.0。同時,在優(yōu)化的工藝條件下,在1 L三角瓶中進行了棉稈沼氣發(fā)酵的過程研究,結果表明,蛋白酶、糖化酶、液化酶和纖維素酶活性的峰值及揮發(fā)性有機酸含量的峰值正好處于沼氣產氣量峰值期間,說明上述各種酶
4、及揮發(fā)性有機酸與沼氣發(fā)酵效率密切相關。 (4)建立了一種適合于從不同發(fā)酵階段的沼液中提取可直接進行PCR擴增的微生物總DNA的有效方法,即采用脫腐緩沖液、溶菌酶、SDS、KAC和酚/氯仿、異丙醇、乙醇提取總DNA的方法。 (5)建立了利用DGGE技術研究棉稈沼氣發(fā)酵過程中微生物群落結構多樣性的方法。在不同發(fā)酵階段提取微生物總DNA,對其16S rDNA V3區(qū)進行擴增并通過DGGE分析不同發(fā)酵階段細菌群落結構的變化,結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沼氣發(fā)酵的物料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群落多樣性分析.pdf
- 秸稈厭氧發(fā)酵產沼氣潛力及微生物群落研究.pdf
- 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測序與功能分析
- 奶牛腸道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多樣性研究.pdf
- 極端酸性礦山廢水中微生物群落組成及多樣性.pdf
- 沼氣發(fā)酵復合菌系厭氧發(fā)酵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結構分析.pdf
- 青島及黃海生物氣溶膠中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研究.pdf
- 中國濃香型白酒發(fā)酵黃水中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多樣性解析.pdf
- 泰樂菌素對轉基因棉稈堆肥過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樣性及抗性基因的影響.pdf
- 15484.水生植物分解過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研究
- 魚菜共生模式中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的研究.pdf
- PLFAs應用于底泥微生物群落分析及多樣性評價研究.pdf
- 莠去津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分子多樣性的影響.pdf
- 紅樹林底泥微生物群落組成、多樣性及其分布.pdf
- 茶園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及硝化作用研究.pdf
- 白酒發(fā)酵過程中原核微生物群落分析.pdf
- 豬用生物發(fā)酵床墊料中微生物群落多樣性變化及芽孢桿菌分離與鑒定.pdf
- 傳統(tǒng)發(fā)酵蔬菜微生物群落結構分析.pdf
- 檸條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樣性研究.pdf
- 連作對加工番茄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多樣性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