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錄</b></p><p> 1 平面結(jié)構(gòu)布置2</p><p><b> 2 板的計算3</b></p><p> 2.1 荷載計算4</p><p> 2.2 內(nèi)力計算4</p><p> 2.3 板截面承載力計算6&l
2、t;/p><p><b> 3 次梁的計算8</b></p><p> 3.1 荷載計算8</p><p> 3.2 內(nèi)力計算9</p><p> 3.3 次梁截面承載力計算11</p><p> 4 主梁的計算14</p><p> 4.1 荷載計算1
3、4</p><p> 4.2 內(nèi)力計算15</p><p> 4.3 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載力計算:23</p><p> 5 主梁吊筋計算26</p><p> 6 關于計算書和圖紙的說明27</p><p><b> 參考文獻28</b></p><p&
4、gt; 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計算書</p><p><b> 1 平面結(jié)構(gòu)布置</b></p><p> 確定主梁的跨度為,次梁的跨度為,主梁每跨內(nèi)布置兩根次梁,板的跨度為。樓蓋結(jié)構(gòu)布置圖如下:</p><p> ?。?)樓面構(gòu)造層做法:水磨石面層;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板;石灰砂漿抹底。</p><p> (2)活荷
5、載:標準值為。</p><p> ?。?)恒載分項系數(shù)為;活荷載分項系數(shù) (因活荷載標準值 )。</p><p><b> ?。?)材料選用</b></p><p> 混凝土 采用(,)。</p><p> 鋼筋 梁內(nèi)受力縱筋采用HRB335級(),</p><p> 其余采用H
6、PB300級()。</p><p> 為次梁間距, 為主梁間距,為柱與墻之間的間距。</p><p><b> 2 板的計算</b></p><p> 板按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方法計算。板的(為主梁間距,為次梁間距),宜按單向板進行設計,按短邊方向受力的單向板計算,應沿長邊方向布置足夠數(shù)量的構(gòu)造鋼筋。</p><p>
7、; 板的厚度:最小厚度,取,符合要求。</p><p> 次梁截面高度:最小高度,,符合要求。截面寬度取。</p><p> 板尺寸與支承情況如圖(a)所示</p><p> 圖(a)板的尺寸與支承(單位:mm)</p><p><b> 2.1 荷載計算</b></p><p><
8、;b> 恒載標準值</b></p><p> 30mm水磨石面層 </p><p> 100mm鋼筋混凝土板 </p><p> 20mm石灰砂漿抹底 <
9、;/p><p><b> 合計: </b></p><p> 活荷載標準值 </p><p> 荷載組合值 </p><p> 取可變荷載控制的效應設計值 </p><p>
10、即每米板寬 </p><p><b> 2.2 內(nèi)力計算</b></p><p><b> 計算跨度</b></p><p> 邊跨 </p><p><b> 取較小值 </b></p&g
11、t;<p> 中間跨 </p><p> 計算跨度 </p><p> 跨差不超過10%時,說明均可按五跨等跨度連續(xù)板計算內(nèi)力。對于跨數(shù)超過五跨的等截面連續(xù)板,其各跨受荷載情況相同,計算簡圖如圖(b)所示。</p><p> 圖(b)板的計算簡圖(單位:mm)</p><p>
12、; 用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理論計算,則有系數(shù)如下,由可計算出、、、,計算結(jié)果如下所示。</p><p> 連續(xù)板各截面的彎矩計算如表1所示</p><p> 表1 板各截面彎矩計算</p><p> 依題意可知: ,,根據(jù)各跨跨中及支座彎矩可列表計算如下,連續(xù)板各截面的配筋計算見表2</p><p> 2.3 板截面承載力計算</p
13、><p><b> 取板寬,, , </b></p><p> 表2 連續(xù)板各截面配筋計算</p><p> *對中間區(qū)板帶②~⑤軸線間,各內(nèi)跨格板的四周與梁整體連接,故其跨內(nèi)截面2、3和支座C截面考慮板的內(nèi)拱作用,計算彎矩設計值都降低20%。(為了方便,近似對鋼筋面積乘0.8)</p><p> 連續(xù)板的配筋示意圖
14、如圖(c)、(d)所示</p><p><b> ?。╟)邊區(qū)板帶</b></p><p> 圖(c)邊區(qū)板帶配筋示意圖</p><p><b> (d)中間區(qū)板帶</b></p><p> 圖(d)中間區(qū)板帶配筋示意圖</p><p><b> 3 次梁的
15、計算</b></p><p> 次梁按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方法計算,設次梁寬。</p><p> 取主梁的梁高(,梁寬)</p><p> 次梁有關尺寸及支承情況如圖(e)所示</p><p> 圖(e)次梁的尺寸及支承情況(單位:mm)</p><p><b> 3.1 荷載計算<
16、/b></p><p><b> 恒載設計值</b></p><p> 由板傳來 </p><p> 次梁自重 </p><p> 梁側(cè)抹灰 </p><p> 活載
17、設計值 </p><p> 由板傳來 </p><p><b> 合計: </b></p><p><b> 3.2 內(nèi)力計算</b></p><p><b> 計算跨度</b&
18、gt;</p><p> 邊跨 </p><p><b> 取</b></p><p> 中間跨 </p><p> 跨度差 </p><p> 說明可按等跨連續(xù)梁計算內(nèi)力。計算簡
19、圖如圖(f)所示</p><p> 圖(f)次梁的計算簡圖(單位:mm)</p><p> 連續(xù)次梁各截面彎矩及剪力計算分別見下表3、表4</p><p> 表3 連續(xù)次梁彎矩計算</p><p> 表4 連續(xù)次梁剪力計算</p><p> 3.3 次梁截面承載力計算</p><p>
20、 次梁跨內(nèi)截面按T形截面計算,翼緣計算寬度為</p><p> 邊跨 </p><p> 第二跨和中間跨 </p><p> 梁高 </p><p> 翼緣厚 </p><p><b> 判別T形截面的類型</b
21、></p><p> 故屬于第一類T形截面。</p><p> 跨內(nèi)截面,故各跨內(nèi)截面均屬于第一類T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計算,第一內(nèi)支座(離端第二支座)按布置兩排縱筋考慮,取。</p><p> 其他中間支座按布置一排縱筋考慮,。</p><p> 連續(xù)次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載力計算分別見表5、表6</p>&
22、lt;p> 表5 連續(xù)次梁正截面承載力計算</p><p> 注: ,均大于,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要求,滿足。</p><p> 表6 連續(xù)次梁斜截面承載力計算</p><p> 用雙肢箍筋φ8,則進行最小配筋率的驗算:</p><p> 次梁配筋示意圖如圖(g)所示</p><p> (g)連續(xù)次梁配
23、筋示意圖</p><p><b> 4 主梁的計算</b></p><p> 主梁按彈性理論計算,不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p><p><b> 取主梁高,梁寬。</b></p><p><b> 設柱子截面尺寸為。</b></p><p>
24、 主梁的有關尺寸及支承情況如圖(h)所示</p><p> 圖(h)主梁幾何尺寸及支承情況(單位: mm)</p><p><b> 4.1 荷載</b></p><p><b> 恒載設計值</b></p><p> 由次梁傳來
25、 </p><p> 主梁自重(折算為集中荷載) </p><p> 梁側(cè)抹灰(折算為集中荷載)</p><p> 合計 </p><p><b> 活載設計值</b></p><p> 由次梁傳來
26、 </p><p> 合計 </p><p><b> 4.2 內(nèi)力計算</b></p><p><b> 邊跨 </b></p><p><b> 取</b>&
27、lt;/p><p> 中間跨 </p><p> 跨度差 ,則可按等跨連續(xù)梁計算。</p><p> 由于主梁線剛度較柱的線剛度大得多,故主梁可視為鉸支座頂上的連續(xù)梁,計算簡圖如圖(i)所示。</p><p> 圖(i)主梁的計算簡圖(單位:mm)</p><p>
28、 在各種不同分布的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可采用等跨連續(xù)梁的內(nèi)力系數(shù)表進行,跨內(nèi)和支座截面最大彎矩及剪力按下式計算,則</p><p> 表7主梁的彎矩計算見表</p><p> 注:表中序號④、⑤的并非同一截面的彎矩值。</p><p><b> 表8主梁的剪力計算</b></p><p> 詳細的內(nèi)力(彎矩及剪力
29、)計算過程見表(9)</p><p> 表9 彎矩、剪力的計算過程</p><p> 表10各種荷載情況下主梁內(nèi)力計算</p><p> 主梁最不利內(nèi)力組合見下圖(j)(k)(m)(n)所示:</p><p> 彎矩①+②、①+③、①+④</p><p> 剪力①+②、①+④、①+⑤</p>&
30、lt;p> ?。╦)最不利彎矩、剪力組合①+②</p><p> (k)最不利彎矩、剪力組合①+④</p><p> (m)最不利彎矩組合①+④</p><p> ?。╪)最不利剪力組合①+⑤</p><p> 將以上各圖繪于同一坐標系上,取其外包線,則為彎矩包絡圖。</p><p> 主梁的彎矩包絡圖及
31、剪力包絡圖見下圖所示</p><p> (取AB及BC跨的一半跨長作為研究對象)</p><p> 主梁的彎矩包絡圖及剪力包絡圖</p><p> 4.3 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載力計算:</p><p> 主梁跨內(nèi)截面按T形截面計算,其翼緣計算寬度,按,故取。</p><p><b> 梁高:
32、 </b></p><p><b> 翼緣厚: </b></p><p><b> 判別T形截面類型:</b></p><p><b> (一)跨內(nèi)截面</b></p><p> 故各跨中截面屬于第一類T形截面。</p><p&
33、gt; ?。ǘ┲ё孛姘淳匦谓孛嬗嬎?,?。ㄒ螂x端第二支座B彎矩較大,考慮按布置兩排縱向鋼筋,并布置在次梁主筋下面)??鐑?nèi)截面在負彎矩作用下按矩形截面計算取。</p><p> 主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載力計算分別見表11、表12所示。</p><p> 表11主梁正截面承載力計算</p><p><b> 。</b></p>
34、<p> 表12主梁斜截面承載力計算</p><p><b> 5 主梁吊筋計算</b></p><p> 由次梁傳至主梁的全部集中力為</p><p><b> 則選218</b></p><p> 主梁的配筋示意圖如圖(o)所示</p><p> 圖
35、(o)主梁的配筋示意圖</p><p> 6 關于計算書和圖紙的說明</p><p> ?。?)經(jīng)驗算各截面的尺寸、最小配筋率均可滿足要求。</p><p> ?。?)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繪制梁板的結(jié)構(gòu)平面布置圖,板、次梁和主梁配筋圖,圖紙采用A2圖紙,3張。</p><p> ?。?)梁板結(jié)構(gòu)平面布置圖:比例1:100</p>&l
36、t;p> ?。?)板的配筋圖:比例1:50</p><p> 分布筋選用:φ8@250</p><p> 與主梁垂直的附加負筋選用:φ8@200,深入板中的長度為500mm。</p><p> 與承重砌體墻垂直的附加負筋選用:φ8@200,伸出墻邊長度為350mm。</p><p> 板角附加短鋼筋雙向布置5φ6,每一方向伸出墻
37、邊的長度為500mm。</p><p> ?。?)次梁的配筋圖:比例1:50(1:25)</p><p> 箍筋選用:φ8@200通長布置。</p><p> 中間支座負鋼筋的彎起,彎起終點距支座邊緣為450mm。</p><p> ?、?、⑤號鋼筋彎起后在B支座共同抵抗負彎矩,在距支座中心1840mm處截斷,</p><
38、;p> 離支座邊緣50mm處各設置一個附加箍筋。</p><p> 一根⑤號鋼筋彎起后在C支座共同抵抗負彎矩,在距支座中心1840mm處截斷,</p><p> B支座第二批截斷的⑥號鋼筋,在距支座中心1840mm處截斷。</p><p> ?、厶栦摻钭鞯谝豢缡芰?,左端在距支座中心2250mm處截斷,與⑦號鋼筋在155mm范圍內(nèi)搭接。 </p&g
39、t;<p> ?、咛栦摻钤贏支座右端通常兼作架立筋。</p><p> (6)主梁的配筋圖:比例1:40(1:20)</p><p> 箍筋選用:φ8@200通長布置。</p><p> 中間支座負鋼筋的彎起,彎起終點距支座邊緣為50mm。</p><p> 在次梁與主梁交界處設置附加吊筋,選用218的吊筋,</p
40、><p> 離支座邊緣50mm處各設置一個附加箍筋,其余鋼筋截斷詳見配筋圖。</p><p><b> 參考文獻</b></p><p> [1] 沈蒲生主編.《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計》(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2012</p><p> [2] 沈蒲生主編.《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計原理》(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2012</p&
41、gt;<p> [3]《混凝土房屋結(jié)構(gòu)設計》(2009版),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p><p> [4]《建筑結(jié)構(gòu)荷載規(guī)范》(2006版)(GB50009—2001 )</p><p> [5]《建筑結(jié)構(gòu)制圖標準》(GB/T50105—2001)</p><p> [6]《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
- 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
- 混凝土課程設計--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計算書
- 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課程設計
- 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計算書
- 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計算書
- 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
- 單向肋梁樓蓋課程設計
- 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計算書
- 混凝土課程設計計算書---單向板肋形樓蓋
- 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計算書
- 混凝土結(jié)構(gòu)課程設計(單向板肋梁樓蓋)
- 課程設計---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
- 混凝土結(jié)構(gòu)課程設計(單向板肋梁樓蓋)
- 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計算書
- 混凝土結(jié)構(gòu)課程設計(單向板肋梁樓蓋)
- 混凝土結(jié)構(gòu)課程設計(單向板肋梁樓蓋)
- 混凝土結(jié)構(gòu)課程設計(單向板肋梁樓蓋)
- 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書
- 混凝土結(jié)構(gòu)課程設計-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