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第六課驀然回首</b></p><p><b> 一. 主旨</b></p><p> 一九七六年,作者白先勇因出版小說集,重讀舊作,感到當年的幼稚,且多奇想,由此回憶起童年、少年和青年時的經(jīng)歷及寫作小說的心路歷程,於是撰寫本文,介紹他的成名過程和抒發(fā)他對祖國的思念。</p><p>
2、;<b> 二. 段落大意</b></p><p> 全文約六千字,共十三段,大意如下:</p><p> (1) 記述作者童年患上肺病,在孤獨中成長,替他說故事的廚子老央成了他愛好小說的第一位啟蒙師。</p><p> (2) 作者在小學和中學階段閱讀了大批古典和近代的小說。</p><p> (3)
3、 作者記述他在初中三年級時得到李雅韻老師的鼓勵和指導,開始寫作,並立志要當一名作家。</p><p> (4) 記述作者投考成功大學水利系及轉讀臺灣大學外文系的原因。</p><p> (5) 介紹發(fā)表第一篇小說《金大奶奶》的經(jīng)過。</p><p> (6) 介紹在大學階段受到夏濟安先生關於小說創(chuàng)作理論的影響。</p><p>
4、 (7) 記述由大學三年級至出國前創(chuàng)辦《現(xiàn)代文學》雜誌和寫作《玉卿嫂》等早期作品的情況。</p><p> (8) 追記母親之死對作者寫作作的影響。</p><p> (9) 作者留學美國初期仍因懷念亡母而無法寫作。</p><p> (10) 記述在芝加哥渡聖誕假時因受啟示而重新恢復寫作。</p><p> (11) 受《小說
5、技巧》一書的影響,認識到寫作技巧對作家寫作的重要性及受到認同危機的影響。</p><p> (12) 追述因觀看中國近代歷史圖片而感到國破家亡的徬徨。</p><p> (13) 由於文化鄉(xiāng)愁的影響而開始寫作,反映目前中國人心態(tài)的作品 — 《紐約客》與《臺北人》,開拓了新的寫作路向。</p><p><b> 三. 寫作技巧</b>&l
6、t;/p><p> 《驀然回首》是一篇自傳體式散文,在寫作技巧方面,有以下特點:</p><p> (1) 內容豐富,層次分明</p><p> (2) 自述為主,夾敘夾議</p><p> (3) 寫實風格,感情真摯</p><p> (4) 刻畫人物,有血有肉</p><p> (5
7、) 用字精練,自然恰當</p><p><b> 四. 思考題</b></p><p> ?。ㄒ唬?解答以下三項:</p><p> (1) 試述《驀然回首》一文的主旨。</p><p> 答: 一九七六年,作者白先勇因出版小說集,重讀舊作,感到當年的幼稚,且多奇想,由此回憶起童年、少年和青年時的經(jīng)歷及寫作小說的
8、心路歷程,於是撰寫本文,介紹他的成名過程和抒發(fā)他對祖國的思念。</p><p> (2) 「驀然回首」是什麼意思?出自哪一首詞?</p><p> 答: 「驀然回首」是指不自覺地突然回頭看看,這裏是指偶然回憶往事,題目取自南未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lt;/p><p> (3) 自傳體散文有什麼特點?它和一
9、般的人物傳記有什麼不同?</p><p> 答: 兩者的區(qū)別在於: </p><p> 內容與評述角度不同 — 一般人物傳記是替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立傳」,著重記述傳記主人翁的一生功業(yè),有評述功過得失的意味,自傳體散文則記述個人經(jīng)歷或生命中的某一片段,重在自我反省,不一定要評功過得失。</p><p> 寫法與深度不同 — 一般人物傳記多數(shù)記述客觀、具體的事實
10、,對傳記主人翁的內心世界較少直接的論述,只作客觀的分析歸納。自傳則敘述自己的事,包括剖析自己的想法、思想的形成與轉變,甚至感情生活皆可娓娓道來,轉深入而真切,是主觀的寫法。</p><p> ?。ǘ┗卮鹣铝袃蓡枺?lt;/p><p> (1) 白先勇自述學習寫作的歷程,文章結構是用倒敘法還是順敘法?文中哪些部分是插敘?</p><p> 答: 本篇主要用倒敘法。先
11、寫作品結集出版,由重讀舊作而引入對寫作歷程的回憶。先寫結果,再述前因,所以是倒敘法。末段述「去國日久」,再由回憶帶回現(xiàn)在。</p><p> 文中第七段插入敘母親生平事跡一節(jié)是插敘;第十二段暑假看電影一節(jié)也是插敘,寫自我追尋中的一次體驗。</p><p> (2) 作者用什麼手法來抒寫他在病中的感受?</p><p> 答: 作者用了映襯法(對比)來抒寫他病中
12、的感受:</p><p> 以家中春夜盛宴,嘉賓雲(yún)集,笑語四溢,對比自己獨居寂寞,被人遺棄的悲憤。</p><p> 以得病之前在家中橫行霸道、受父母寵愛,對比病中被隔離幽禁,家中親戚僕人避開他的態(tài)度,寫出病中的委屈失意。</p><p> ?。ㄈ?解答下列兩項:</p><p> (1) 作者為什麼要詳細描寫母親生前最後一次赴喜宴的
13、細節(jié)?這和下文抒述喪母的哀痛和震撼有關嗎?這是一種怎樣的表達技巧?</p><p> 答: 為了突出作者母親堅強樂觀、熱愛生命的特點。作者刻意描繪這一細節(jié)是為了襯托出死亡的威力和可怕,加強了喪母的震撼和哀痛。</p><p> 作者在這裏用了襯托手法,表明:生命力雖強,死亡的威力更大,因而使人更感無奈和悲哀。</p><p> (2) 作者用什麼手法揭示他感到
14、國破家亡的徬徨心情?</p><p> 答: 作者在文末用了對比的手法,具體描述國破家亡的「徬徨」心情:</p><p> 影院內黑暗的一角與外面的光亮的對比;</p><p> 歷史上中國的苦難與現(xiàn)在身處的實況 — 時代廣場紅塵萬丈的對比;</p><p> 身為中國人與身處美國社會(紐約街頭)的對比,使作者不知身在何,方不知何去何
15、從。</p><p> (四) 解答下列三項:</p><p> (1) 作者由愛聽至寫小說,小間經(jīng)歷了哪些歷程?其中以那個歷程最重要?怎樣見得?</p><p> 答: 經(jīng)歷了三個歷程:</p><p><b> 入學前聽故事</b></p><p><b> 入學後讀小說&
16、lt;/b></p><p><b> 讀大學後寫小說</b></p><p> 其中以後一歷程最重要,因為作者說過如果當時夏濟安教授拒絕刊登他的小說,他的寫作生涯便不會像後來那麼順利。</p><p> (2) 老央、李雅韻老師和夏濟安先生對作者創(chuàng)作小說方面,各有什麼影響?</p><p> 答: 三人對
17、作者創(chuàng)作小說的影響如下:</p><p> 老央 — 是作者接觸小說的第一位啟蒙老師,使作者對閱讀小說產生濃厚興趣。</p><p> 李雅韻老師 — 鼓勵作者寫作及投稿,使他立志當一名作家;後來又建議作者讀外文系,給作者打開了中國古典文學之門。</p><p> 夏濟安教授 — 將作者寫的短篇小說《金大奶奶》刊登於《文學雜誌》,又指導作者建立自己的寫作風格和
18、掌握寫作技巧。</p><p> (3) 作者為什麼投考水利工程系?後來又出於什麼原因而改讀外文系?</p><p> 答: 作者最初投考水利工程系,是希望畢業(yè)後有機會參加長江三峽水利灌溉工程,造福億萬同胞。後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和才能不在這方面。</p><p> 作者在李雅韻老師的鼓勵和建議,決定改讀臺大外文系。</p><p> ?。?/p>
19、五) 解答下列三項:</p><p> (1) 白先勇是一位國際知名作家,試分析他成功的三個原因。</p><p> 答: 根據(jù)作者在《驀然回首》一文提供的資料,作者之所以成為國際知名作家,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p><p><b> 良師益友,潛移默化</b></p><p><b> 大量閱讀名家
20、著作</b></p><p><b> 堅持理想,勇於易轍</b></p><p> (2) 母親之死對白先勇有什麼影響?</p><p> 答: 白先勇的母親是一位堅強、勇敢、樂觀的士,是作者最敬愛的人,一旦溘然長逝,使作者的心靈受到巨大無比的震撼,在留學美國的第一年,作者心境蒼涼,方寸大亂,根本無法寫作。</p>
21、;<p> (3) 為什麼作者在留學美國期間,有文化鄉(xiāng)愁日深的感覺?</p><p> 答: 白先勇留學美國期間,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產生了認同危機,急於發(fā)現(xiàn)和追尋自我,渴望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他在電影院看了一部中國近代歷史記錄片,深感中國人民在近數(shù)十年所受的災難,感到國破家亡的徬徨,因此文化鄉(xiāng)愁日深。</p><p><b> 五. 會考題&l
22、t;/b></p><p> 據(jù)白勇《驀然回首》一文,回答下列各題: </p><p> (一) 文題「驀然回首」與文章的內容有什麼關係?</p><p> 答:作者因小說集的出版把他早年所寫的短篇小說結集出版,於是有機會重讀當年的作品,有所感懷而寫下此文。</p><p> 白先勇以「驀然回首」為題是追溯自己如何走上文學研究
23、、小說創(chuàng)作的道路。這文題最能形象地表達他回顧自己往昔學習、寫作、創(chuàng)作小說的歷程。重讀舊作,使作者驀然回首過往的歲月。</p><p> (二) 下列三個時期對作者創(chuàng)作小說的歷程有什麼影響?</p><p> 1.在建國中學讀初三</p><p> 2.在臺大唸外文系</p><p> 3.在愛我華工作室深造</p>
24、<p> 答: 三個時期對作者創(chuàng)作的影響:</p><p><b> 在建國中學讀初三</b></p><p> 1. 李雅韻老師替他啟開了中國古典文學之門,使他窺見中國的偉大莊嚴。</p><p> 2. 李雅韻老師鼓勵他寫作投稿,文章登在雜誌上,並笑說他可成年青作家。</p><p><b
25、> 在臺大唸外文系</b></p><p> 1. 夏濟安先生欣賞他文字老辣,在雜誌上刊登了他的小說《金大奶奶》和《我們去看菊花》,使他寫作的信心大增。</p><p> 2. 夏濟安先生提議他看毛姆和莫泊桑的作品,學習他們冷靜分析的風格。</p><p> 3. 和同學創(chuàng)辦文學雜誌《現(xiàn)代文學》,大量創(chuàng)作小說,不論好壞一同發(fā)表,因為有了自己
26、的園地。</p><p> 4. 大致確定小說的主題 — 生老病死,人生基本永恒的現(xiàn)象。</p><p> (以上四項,任答兩項)</p><p><b> 在愛我華工作室深造</b></p><p> 1. 從《小說技巧》一書,認識小說寫作的要訣 — 怎樣運用述法與戲劇法。</p><p&g
27、t; 2. 認識到小說技巧是表現(xiàn)偉大思想主題的基本工具,不是雕蟲小技。</p><p> 3. 促使他發(fā)現(xiàn)與追尋「自我」,重新估計本身的價值觀和信仰,對自己國家的文化鄉(xiāng)愁日深,寫成了《妞約客》、《臺北人》。</p><p> ?。ㄒ陨先棧未饍身棧?lt;/p><p> ?。ㄈ?下列兩組句子各有前後兩句,哪一句表達了主要意思?其餘一句有什麼作用?</p&g
28、t;<p> 甲 同學們做物理實驗,非常認真在量球徑,我卻帶了一本《琥珀》去,看得津津有味。一個人的志趣,是勉強不來的,我的「作家夢」卻愈來愈強烈了。</p><p> 乙 我作了一項我生命中異常重大的決定,重考大學,轉攻文學。事先我沒有跟父母商量,先斬後奏。</p><p> 答:兩組句子的表達:</p><p> 甲組以後句為主,前句
29、以同學們認真做物理實驗,作者卻乘機閱讀名著,反襯作者當作家的願望愈來愈迫切,為後來作者作出轉校轉系的抉擇留下伏筆。</p><p> 乙組以前句為主,後句補充說明他後來轉讀外文系,全出於個人的決斷。</p><p> (四)下列兩組句子都是作者記母親的舊事,寫法有什麼不同?</p><p> 甲抗日期間,湘 桂大撤退,母親一人率領白 馬兩家八十餘口,祖母九十
30、,小弟月餘,千山萬水,備嘗艱辛,終於安抵重慶。</p><p> 乙她在醫(yī)院裏住了六個月,有一天,我們一位親戚嫁女,母親很喜愛那個女孩,那天她精神較好,便掙扎起來,特意打扮一番,堅持跟我們一同去赴宴。她自己照鏡,很得意,跟父親笑道:「『換珠衫依然是富貴模樣』。」雖然她在席間只坐了片刻,然而她卻是笑得最開心的一個。</p><p> 答:兩組句子的不同寫法:</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