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 糖類分解代謝5.1 新陳代謝概論5.2 生物體內的糖類5.3 雙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5.4 糖酵解5.5 三羧酸循環(huán)5.6 磷酸戊糖途徑5.7 糖醛酸途徑,5.1 新陳代謝概論新陳代謝是生物于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過程。包括同化作用(assimilation)和異化作用(dissimilation)兩個方面。生物體通過同化作用(合成代謝) 不斷地從環(huán)境中攝取物質,經(jīng)一系列生化反應轉變?yōu)樽约旱慕M分;通過異化作用
2、(分解代謝) 將原有的組分經(jīng)一系列生化反應,分解為簡單成分重新利用或排出體外。,各種生物都具有各自特異的新陳代謝類型,此特異方式主要決定于遺傳,環(huán)境條件也有一定的影響。新陳代謝類型的特點:①絕大多數(shù)代謝反應在溫和條件下,由酶催化進行。②繁多的代謝反應相互配合,有條不紊,彼此協(xié)調且有嚴格的順序性。,③新陳代謝是對內外環(huán)境條件高度適應和靈敏調節(jié)而成的一個有規(guī)律的總過程。④每一代謝都有各自的代謝途徑,代謝反應中任一反應物、中間物或產(chǎn)物
3、,都稱為代謝物(metabolite);⑤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分解都是逐步進行的,并伴隨著能量的吸收和釋放。,5.1.2 代謝的研究方法代謝研究主要是指中間代謝的研究方法。所謂中間代謝指某一代謝中的一系列酶促反應。研究方法主要包括:5.1.2.1 示蹤法①苯環(huán)化合物示蹤法,如Knoop利用苯甲酸、苯乙酸標記脂肪酸,提出了脂肪酸?-氧化學說。,②穩(wěn)定同位素示蹤法,如利用15NH4Cl,標記DNA分子從而證明了DNA的半保留復制方式。
4、 ③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等。如卡爾文以14CO2飼喂植物,再用紙層析分離CO2代謝的中間物,提出光合作用中CO2轉變?yōu)樘堑目栁难h(huán)(Calvin cycle)。,5.1.2.2 抗代謝物、酶抑制劑的應用在離體條件下,使用抗代謝物和酶抑制劑來阻抑、改變反應,觀察這些反應被抑制或改變以后的結果,從而推測中間代謝的情況。,5.1.2.3 體內試驗和體外試驗①體內研究(in vivo)以生物整體進行中間代謝研究稱為體內研究,包括用整體器
5、官或微生物細胞群進行的研究。 如Knoop以犬為研究對象,飼喂苯環(huán)標記的脂肪酸,再研究犬尿中苯標記物狀態(tài),是“體內研究”;,②體外研究(in vitro, no vivo)以組織切片、勻漿、提取液為材料進行研究稱為體外研究。 如Krebs以肌肉糜(勻漿)為材料,研究酶抑制劑和反應物的加入對反應中間物和代謝終產(chǎn)物的影響,確定了三羧酸循環(huán)的反應歷程。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jù)不同的研究對象采用不同研究方法,但以同位素示蹤法(isotopic t
6、racer technique)最常用。,5.2 生物體內的糖類糖是具有實驗式(CH2O)n的多羥基醛或酮,它分為單糖、寡糖、多糖和結合糖四類。 糖的生物學作用:①糖類是生物體內重要的能源,糖分解產(chǎn)生的ATP可供需能代謝之用。②糖分解代謝的許多中間物是合成氨基酸、脂肪、核苷酸的原料。,③糖與蛋白質、脂類結合成復合糖,參與細胞識別、防御、免疫、粘附、結構等多種過程。 ④結構功能,如纖維素等 。非糖代謝底物也可以經(jīng)過其它途徑再
7、轉化為糖分解代謝的中間物,徹底氧化分解或者沿糖異生途徑轉化為糖,形成了以糖為中心的代謝網(wǎng)絡。,5.2.1 單糖 (monosaccharides )單糖是最簡單的,不再被水解成更小的糖單位。(CH2O)n, n=3~9 ,其中戊糖(pentose)和己糖(hexose)分布廣意義大。根據(jù)單糖中碳原子數(shù)目分為丙、丁、戊、已糖等;根據(jù)其結構特點又分為醛糖和酮糖。,丙糖中的醛糖是甘油醛,它有一個不對稱碳原子,故其構型有D-甘油醛和L-甘
8、油醛之分。凡可視為D-甘油醛衍生物的糖都是D糖;凡可視為L-甘油醛衍生物的糖都是L糖。丙糖中的酮糖為二羥基丙酮。,自然界中的單糖多為醛糖,其中以己糖最普遍、最重要,戊糖次之。己醛糖中的葡萄糖分布最廣,是構成淀粉、糖原、纖維素及其他許多糖類物質的基本單位,且是人類血液中的正常成分,給機體提供能量的重要物質。,已糖多以比較穩(wěn)定的1:5氧橋的六元環(huán)結構(吡喃型)存在。在溶液中,六元環(huán)結構己糖常與極少量1:4氧橋五元環(huán)結構(呋喃型)糖成平
9、衡狀態(tài)。戊糖以呋喃型結構存在。在環(huán)狀結構中,戊糖,己糖分別含有四個和五個不對稱碳原子,它們分別有24即16,25即32種同分異構體。每種糖又依據(jù)第一碳原子上羥基和氫的相對空間位置分為?和?型兩類,它們互為異頭物。,單糖具有旋光性,其旋先度可借旋光儀測得,并計算得到旋光率。它能與酸、堿起作用,不同條件下氧化產(chǎn)生不同類型的酸。它能被還原成醇。有成蠟、成糖苷和成腙,成脎反應,常借助這些反應分析,鑒定糖。單糖中的酮糖,與醛糖相同,亦具有環(huán)
10、狀結構,其五元環(huán)即呋喃型糖較常見。,5.2.2 寡糖(oligosaccharides )寡糖是少數(shù)單糖(2~10個)的縮合產(chǎn)物。其中最重要的是雙糖,雙糖中常見的是蔗糖(sucrose)、麥芽糖(maltose)、乳糖(lactose)。,蔗糖分子中的葡萄糖和果糖經(jīng)醛、酮基縮合,失去還原、成腙、變旋等特性。麥芽糖分子由兩分子葡萄糖;乳糖分子由葡萄糖和半乳糖各一分子通過1,4-糖苷鍵連接起來。二者仍有一個自由醛基,也即半縮醛基,故有還
11、原、成脎、變旋等性質。,5.2.3 多糖(polysaccharides)多糖是多個單糖基通過糖苷鍵連接而形成的高聚物。常見的有由一種類型的糖基組成的淀粉(starch)、糖原(glycogen)和纖維素(cellulose)等。,淀粉是由?- D-葡萄糖縮合而成,是植物貯存的養(yǎng)料,分為直鏈和支鏈淀粉,葡萄糖分子間多是?(1?4)糖苷健,而分支點上是? (1?6)糖苷健。,淀粉遇碘液呈紫藍色反應。能為酸或淀粉酶所水解,逐步降解時遇碘
12、可顯出不同顏色。淀粉→紅色糊精→無色糊精→麥芽糖 →葡萄糖 藍紫 →紅色 → 不顯色 → 不顯色 → 不顯色 直鏈淀粉溶于熱水,分子量1.0×104~2.0×106,約250~300個葡萄糖殘基,分子通常卷曲為螺旋形,每一轉有6個葡萄糖殘基。遇碘呈紫蘭色,最大吸收波長620~680nm。,支鏈淀粉不溶于熱水,分子量5.0×104~4.0×108,約﹥600個葡萄糖殘基,糖鏈分支點以
13、?(1→6)糖苷鍵連接,分支短鏈的平均長度為24~30個葡萄糖殘基。遇碘顯紫紅色,最大吸收波長530~555nm之間。,糖原是動物組織內糖的貯存形式,如肝和肌肉中貯存的養(yǎng)分,有動物淀粉之稱。其分子量較淀粉的略大,分支較支鏈淀粉略多,單糖連接方式與支鏈淀粉相同,分支鏈平均長度約12~18個葡萄糖殘基。遇碘顯棕紅色,最大吸收波長430~490nm。較易溶于水,遇碘液呈棕紅色外,其他性質與淀粉相似。,纖維素是構成植物軀干的主要成分,它由許多
14、?-D-葡萄糖分子通過?(1?4)糖苷鍵縮合生成,其分子甚大,故不溶于水,稀酸、稀堿及其他普通有機溶劑中。,由一種以上類型的糖及其衍生物殘基組成。如糖胺聚糖(粘多糖)為含氮多糖。有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硫酸皮膚素,硫酸角質素、肝素及硫酸乙酰肝素,存在于軟骨、腱等結締組織和各種腺體分泌的粘液中,有構成組織間質,潤滑劑、防護劑等多方面作用。多糖研究近20年來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并成為近代生物化學中一個新興的活躍領域。,5.3 雙糖和多糖的
15、酶促降解5.3.1 蔗糖、麥芽糖、乳糖的酶促降解5.3.1.1 蔗糖的水解蔗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產(chǎn)物的主要運輸形式。 ①在蔗糖合成酶作用下水解,②在蔗糖酶(轉化酶)作用下水解,5.3.1.2 麥芽糖的水解麥芽糖酶可催化麥芽糖水解為葡萄糖。,5.3.1.3 乳糖的水解乳糖在?-半乳糖苷酶催化下水解為D-葡萄糖和D-半乳糖。,5.3.2 淀粉(糖原)的酶促降解淀粉(糖原)有水解和磷酸解兩種酶促降解途徑。5.3.2.1 淀粉酶促水
16、解??淀粉酶、?-淀粉酶、脫支酶和麥芽糖酶參與了植物體內的淀粉水解。,①?-淀粉酶耐熱(70℃,15min)不耐酸(pH3.3),在淀粉分子內部隨機水解?-1,4糖苷鍵,將直鏈淀粉水解的產(chǎn)物為葡萄糖、麥芽糖;將支鏈淀粉作用產(chǎn)物為葡萄糖、麥芽糖和糊精。,②?-淀粉酶耐酸不耐熱,從多糖的非還原端的?-1,4糖苷鍵,將直鏈淀粉水解成麥芽糖;將支鏈淀粉(或糖原)水解為麥芽糖和極限糊精。,③脫支酶(R酶)可專一水解?-1,6糖苷鍵。支鏈淀粉經(jīng)淀
17、粉酶水解產(chǎn)生的極限糊精,由脫支酶水解去除?-1,6鍵連接的葡萄糖,再在?-淀粉酶和?-淀粉酶作用下徹底水解。④麥芽糖酶水解麥芽糖和糊精中的?-1,4糖苷鍵,生成葡萄糖。,5.3.2.2 淀粉的磷酸解淀粉磷酸化酶廣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葉片及絕大多數(shù)貯藏器官中。淀粉磷酸化酶催化?-1,4葡聚糖非還原末端的葡萄糖轉移給Pi,生成G-1-P,同時產(chǎn)生一個新的非還原末端,繼續(xù)進行磷酸化。淀粉+nH3PO4=nG-1-P,5.3.2.3 糖原
18、的磷酸解糖原磷酸化酶主要存在于動物肝臟中,通過糖原分解直接補充血糖。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是糖原降解的限速酶,有活性和非活性兩種形態(tài),分別稱為糖原磷酸化酶a(活化態(tài))和糖原磷酸化酶b(失活態(tài)),兩者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變。,糖原磷酸解時,在酶a的作用下,從糖原非還原端逐個磷酸解下葡萄糖基,生成G-1-P,切至離分支點4個葡萄糖殘基處停止,然后由?-1,4-1,4-寡聚糖基轉移酶(oligosac
19、charyl transferase)切下分支點上的麥芽三糖,同時將它轉移到另一鏈上,以?-1,4糖苷鍵連接,被加長了的支鏈仍由糖原磷酸化酶a磷酸解,而連接有1個葡萄糖殘基的?-1,6糖苷鍵由脫支酶水解形成葡萄糖。,5.3.3 細胞壁多糖的酶促降解纖維素是由1000~10000個?-D-葡萄糖通過?-1,4糖苷鍵連接的直鏈分子,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組分。纖維素可在酸或纖維素酶作用下水解為?-葡萄糖。,單糖的分解代謝在生物體內首先要將多
20、糖水解為單糖才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源或碳源,葡萄糖是大多數(shù)有機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細胞通過分解葡萄糖將其中所含的化學能轉化成細胞能夠利用的形式(ATP)。,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要經(jīng)歷EMP-TCA、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幾個反應階段,并將氧化釋放的能量轉變成ATP。,5.4 糖酵解(glycolysis)EMP5.4.1 糖酵解的概念糖酵解是指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在細胞質中經(jīng)一系列脫氫氧化分解成丙酮酸的過程。由氧化分解沒
21、有氧氣參與,故稱之為酵解。G. Embden, O. Meyerhof, J. K. Parnas在研究糖酵解途徑中作出了重大貢獻,簡稱為EMP途徑。,5.4.2 EMP的生化歷程糖酵解分為己糖的磷酸化、磷酸己糖的裂解和丙酮酸的生成三個階段,共10個反應組成。,5.4.2.1 己糖的磷酸化①葡萄糖的磷酸化(phosphorylation of glucose) 在己糖激酶作用下消耗ATP,使葡萄糖的第6位碳上被磷酸化生成6-磷酸
22、葡萄糖(G-6-P),這不僅活化了葡萄糖,也有利于進一步參與合成與分解代謝,同時還能使進入細胞的葡萄糖不再逸出細胞。,Mg2+是己糖激酶的激活劑,6-磷酸葡萄糖是己糖激酶的反饋抑制物。,②6-磷酸葡萄糖的異構反應(isomerization of glucose-6-phosphate) 磷酸己糖異構酶(phosphohexose isomerase)催化6-磷酸葡萄糖轉變?yōu)?-磷酸果糖(fructose-6-phosphate,
23、F-6-P) 。,③6-磷酸果糖的磷酸化(phosphorylation of fructose-6-phosphate) 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 PFK)催化6-磷酸果糖第一位C上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磷酸根由ATP供給。,PFK催化的反應是不可逆反應,它是糖的有氧氧化過程中最重要的限速酶,它也是變構酶,檸檬酸、ATP等是變構抑制劑,ADP、AMP、Pi等是變構激活劑。,5.4.2.2 磷酸己
24、糖的裂解④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cleavage of fructose1,6 di/bis phosphate) 醛縮酶(aldolase)催化1.6-二磷酸果糖生成磷酸二羥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⑤磷酸二羥丙酮的異構反應(isomerization of dihydroxyacetonephosphate) 磷酸丙糖異構酶(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催化磷酸二羥丙酮轉變?yōu)?-磷酸甘油醛。至
25、此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3-磷酸甘油醛,通過兩次磷酸化作用消耗2分子ATP。,5.4.2.3 丙酮酸的生成⑥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oxidation of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dehydrogenase)催化3-磷酸甘油醛氧化脫氫并磷酸化生成含有1個高能磷酸鍵的1,3-二磷酸甘油酸,反應脫下的氫和電子轉給NAD生成NADH,磷
26、酸根來自無機磷酸。,⑦1.3-二磷酸甘油酸的高能磷酸鍵轉移反應 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aglycerate kinase,PGK)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酸,同時其C1上的高能磷酸根轉移給ADP生成ATP。,在底物氧化過程中,將底物分子中的高能磷酸基團直接轉移給ADP,偶聯(lián)生成ATP的反應稱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⑧3-磷酸甘油酸的變位反應 磷酸
27、甘油酸變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催化3-磷酸甘油酸C3位上的磷酸基轉變到C2位上生成2-磷酸甘油酸。,⑨2-磷酸甘油酸的脫水反應 由烯醇化酶(enolase)催化,2-磷酸甘油酸脫水的同時,能量重新分配,生成含高能磷酸鍵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 PEP)。,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轉移 在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催化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
28、的高能磷酸根轉移至ADP生成ATP,這是第二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過程。,5.4.3 糖酵解的化學計量于生物學意義1分子葡萄糖經(jīng)過EMP途徑氧化分解產(chǎn)生2個丙酮酸,2個ATP和2個NADH。生成的2NADH若進入有氧的徹底氧化途徑可產(chǎn)生6ATP。G+2Pi+2NAD++2ADP→2Pyr+2ATP+2NADH+2H++2H2O,EMP的生物學意義①EMP是糖的有氧氧化和無氧氧化的一段共同途徑;②EMP是有機體在無氧條件下獲得能量的
29、一種適應方式。③EMP的一些中間產(chǎn)物可以作為合成其它重要生命 物質的原料。④EMP在糖與非糖物質的相互轉變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5.4.4 糖酵解的其它底物許多糖類可轉變?yōu)樘墙徒獾牡孜锘蛑虚g產(chǎn)物進入酵解途徑。,5.4.5 丙酮酸的去路 糖酵解終產(chǎn)物進一步分解代謝的去路取決于氧的有無。在有氧條件下丙酮酸進入線粒體脫氫氧化生成乙酰CoA,進入TCA繼續(xù)進行氧化分解;缺氧時丙酮酸被還原成乳酸或乙醇。,①乳酸的生成乳酸脫氫酶(lac
30、tate dehydrogenase)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反應中丙酮酸作為氫接受體將3-磷酸甘油醛脫氫生成的NADH氧化為NAD,使糖酵解繼續(xù)進行。,②生成乙醇在酵母菌或其他微生物中,丙酮酸脫羧酶催化丙酮酸脫羧變成乙醛,乙醛在醇脫氫酶催化下被NADH還原形成乙醇。乙醇發(fā)酵存在于真菌和缺氧的植物器官(如淹水的根)中。乙醇發(fā)酵可用于釀酒、面包制作等。在有氧條件下乙醛可被氧化生成乙酸。,5.4.6 糖酵解的調節(jié) 代謝受到嚴格而精確的調
31、節(jié),以滿足機體的需要,保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這種控制主要是通過調節(jié)酶的活性來實現(xiàn)的。在一個代謝過程中往往催化不可逆反應的酶限制代謝反應速度,這種酶稱為調節(jié)酶。,糖酵解途徑中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1(PFK-1)和丙酮酸激酶(PK)是主要的調節(jié)酶,調節(jié)著糖酵解的速度,以滿足細胞對ATP和合成原料的需要。5.4.6.1 磷酸果糖激酶三個調節(jié)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催化效率最低的酶PFK。因此它是一個限速酶,酵解速度主要決定于其活性。
32、 ①6-磷酸果糖、ADP和AMP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別構激活劑,而ATP、檸檬酸等是該酶的別構抑制劑。,ATP既是該酶作用的底物,又起抑制作用。酶活性中心對ATP的Km值低,而別構中心對ATP的Km值高。因此,當ATP濃度低時,ATP和酶的活性中心結合作為底物,酶發(fā)揮正常的催化功能;當ATP濃度高時,ATP可被酶的別構中心結合,引起酶構象改變而失活,ATP是別構抑制劑。ATP通過濃度變化影響磷酸果糖激酶活性,調節(jié)糖酵解速度。,②檸檬酸和脂
33、肪酸對磷酸果糖激酶的別構抑制檸檬酸和脂肪酸分別是糖有氧分解中間物和以糖分解中間物為原料合成的產(chǎn)物。③果糖-2,6-二磷酸對磷酸果糖激酶的調節(jié)果糖-2,6-二磷酸激酶(PFK2)催化果糖-6-磷酸(F-6-P)磷酸化形成果糖-2,6-二磷酸(F-2,6-BP);而果糖-2,6-二磷酸酯酶(FBPase)催化F-2,6-BP水解去磷酸形成F-6-P。,但這兩個相反催化活性的酶是集兩種活性為同一多肽鏈的雙功能酶,即N端一半為PFK2的活
34、性中心,C端一半為FBPase2活性中心,一般寫作PPK2/FBPase2。F-6-P激活其PFK2活性而抑制其FBPase2活性,而F-2,6-BP強烈激活PFK。因此,F(xiàn)-6-P高時促進糖酵解進行。,當血液中葡萄糖水平降低時,激活胰高血糖素釋放于血液中,啟動cAMP級聯(lián)系統(tǒng)使PFK2/PBPase2多肽上特定的一個Ser殘基磷酸化,而使FBPase2活化、PFK2抑制,使F-2,6-BP水平降低,從而也降低了糖酵解水平。反之,當
35、葡萄糖水平高時,蛋白磷酸酶水解PFK2/FBPase2上的磷酸導致F-2,6-BP升高,提高糖酵解速率。,④H+對磷酸果糖激酶的調節(jié)PFK被H+抑制,因此,在PH明顯下降時糖酵解速率降低。這防止在缺氧條件下形成過量的乳酸而導致酸毒癥。5.4.6.2 己糖激酶己糖激酶的別構抑制劑為其產(chǎn)物6-磷酸葡萄糖。當磷酸果糖激酶活性被抑制時,底物6-磷酸果糖積累,進而使6-磷酸葡萄糖的濃度升高,從而引起己糖激酶活性下降。,5.4.6.3 丙酮酸
36、激酶丙酮酸激酶具有變構酶性質,高濃度ATP、丙氨酸、乙酰CoA等代謝物抑制其活性,這是生成物對反應本身的反饋抑制。當ATP的生成量超過細胞自身需要時,通過丙酮酸激酶的別構抑制使糖酵解速度減低。cAMP激活的蛋白激酶也可使丙酮酸激酶磷酸化而失活。ADP是變構激活劑,Mg2+或K+可激活丙酮酸激酶的活性。,5.5 三羧酸循環(huán)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1937年,H.A.Krebs以鴿胸肌為材料,研究丙
37、酮酸有氧條件下在線粒體中被氧化分解為CO2,整個氧化分解過程構成一個循環(huán),且反應中有三個羧基的有機酸,稱為三羧酸循環(huán),又稱Krebs環(huán)。由于TCA中乙酰CoA與草酰乙酸縮合生成了檸檬酸,又稱為檸檬酸循環(huán)(citric acid cycle)。EMP的終產(chǎn)物丙酮酸在有氧條件下丙酮酸進入線粒體,氧化分解為CO2的過程。,糖降解代謝大部分是在有氧條件下進行的,糖的有氧降解實際上是丙酮酸在有氧條件下的徹底氧化分解,因此無氧酵解和有氧氧化是在丙
38、酮酸生成以后才分歧的。丙酮酸在線粒體中的氧化可分為兩個階段:丙酮酸氧化為乙酰CoA和乙酰CoA的乙酰基部分經(jīng)過三羧酸循環(huán)氧化為CO2。,5.5.1 丙酮酸氧化為乙酰CoA 丙酮酸脫氫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system)催化丙酮酸氧化脫羧生成乙酰CoA。,丙酮酸脫氫酶系是一個多酶復合體,位于線粒體內膜上,由丙酮酸脫羧酶(E1),硫辛酸乙酰轉移酶(E2),二氫硫辛酸脫氫酶(E3)3種酶組成。多酶復合體形成
39、了緊密相連的連鎖反應機構,提高了催化效率。酶系催化的反應分5步進行。涉及焦磷酸硫胺素(TPP)、硫辛酸、FAD、NAD+、CoA和Mg2+等6種輔因子。,丙酮酸到乙酰CoA處于代謝途徑的分支點,是一個重要的步驟。丙酮酸氧化脫羧反應過程的第一步脫羧反應是不可逆的,這一反應體系受到產(chǎn)物和能量物質的調節(jié)。①產(chǎn)物抑制丙酮酸氧化脫羧的3個產(chǎn)物,其中乙酰CoA抑制硫辛酸乙酰轉移酶E2,NADH抑制二氫硫辛酸脫氫酶E3。抑制效應可以被CoA-SH
40、和NAD+逆轉。,②核苷酸調節(jié)丙酮酸脫羧酶E1受GTP抑制,為AMP活化,即當細胞內富有活躍的化學能時,丙酮酸脫氫酶系活性降低。③共價修飾調節(jié)當細胞內[ATP]/[ADP]、[NADH]/[NAD+]或[乙酰CoA]/[CoA-SH]比值高時,丙酮酸脫羧酶分子上特殊的Ser殘基可被專一的磷酸激酶磷酸化,失去活性,當酶上的磷酸基團被專一的磷酸酶水解時,活性恢復。,5.5.2 三羧酸循環(huán)的運轉①乙酰CoA與草酰乙酸縮合成檸檬酸在檸
41、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etase)催化下,乙酰CoA與草酰乙酸縮合成檸檬酸,此反應是一個放能過程,反應不可逆。,乙酰CoA具有硫酯鍵,乙?;凶銐蚰芰颗c草酰乙酸(oxaloacetate)的羧基進行醛醇型縮合。先從CH3CO基上除去一個H+,生成的陰離子對草酰乙酸的羰基碳進行親核攻擊,生成檸檬酰CoA中間體,然后高能硫酯鍵水解放出游離的檸檬酸。,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合成檸檬酸是三羧酸循環(huán)的重要調節(jié)點(限速酶),檸檬酸合
42、成酶是一個變構酶,ATP是檸檬酸合成酶的變構抑制劑,此外,α-酮戊二酸、NADH能變構抑制其活性,AMP可對抗ATP的抑制而起激活作用。,②異檸檬酸形成在順烏頭酸酶催化下,檸檬酸脫水生成順烏頭酸,加水生成異檸檬酸。,③異檸檬酸氧化脫羧生成?-酮戊二酸在異檸檬酸脫氫酶作用下,異檸檬酸氧化脫氫生成草酰琥珀酸(oxalosuccinate) 中間產(chǎn)物,再脫羧生成?-酮戊二酸(?-ketoglutarate)、NADH和CO2,此反應為?-
43、氧化脫羧,此酶需要Mn2+作為激活劑。,④ ?-酮戊二酸氧化脫羧在?-酮戊二酸脫氫酶系作用下,?-酮戊二酸氧化脫羧生成琥珀酰CoA、NADH和CO2,氧化產(chǎn)生的能量中一部分儲存于琥珀酰CoA的高能硫酯鍵中。,?-酮戊二酸脫氫酶系由?-酮戊二酸脫羧酶、硫辛酸琥珀?;D移酶、二氫硫辛酸脫氫酶等3個酶和TPP、硫辛酸、HSCoA、NAD、FAD等5個輔酶組成。 ?-酮戊二酸脫氫酶復合體受ATP、GTP、NAPH和琥珀酰CoA抑制,但不受磷
44、酸化/去磷酸化的調控。,⑤琥珀酸的生成在琥珀酸硫激酶(succinate thiokinase)的作用下,琥珀酰CoA的硫酯鍵水解,生成琥珀酸,釋放的自由能用于合成GTP。在細菌和高等生物可直接生成ATP,在哺乳動物中,先生成GTP,再生成ATP,此時,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和輔酶A。,二磷酸核苷激酶GTP+ADP GDP+ATP,,,⑥琥珀酸脫氫生成延胡索酸琥珀酸脫氫酶(s
45、uccinate dehydrogenase)催化琥珀酸氧化成為延胡索酸。,琥珀酸脫氫酶結合在線粒體內膜上,而其他三羧酸循環(huán)的酶都存在于線粒體基質中。琥珀酸脫氫酶含有鐵硫中心和共價結合的FAD,來自琥珀酸的電子通過FAD和鐵硫中心,然后進入電子傳遞鏈到O2,丙二酸是琥珀酸的類似物,是琥珀酸脫氫酶強有力的競爭性抑制物,所以可以阻斷TCA。,⑦蘋果酸的生成延胡索酸在延胡索酸酶的作用下水化生成蘋果酸。延胡索酸酶僅對延胡索酸的反式雙鍵起作
46、用,而對順丁烯二酸(馬來酸)無催化作用,因而是高度立體特異性的。,⑧草酰乙酸再生在蘋果酸脫氫酶(malic dehydrogenase)作用下,蘋果酸脫氫氧化生成草酰乙酸。NAD是脫氫酶的輔酶,接受氫成為NADH。,5.5.2.2 草酰乙酸的回補反應三羧酸循環(huán)的中間產(chǎn)物可參與合成其他物質,而其他物質也可不斷通過多種途徑而生成中間產(chǎn)物,所以三羧酸循環(huán)組分處于不斷更新之中。,三羧酸循環(huán)的中間產(chǎn)物是很多物質合成的原料。例如?-酮戊二酸
47、和草酰乙酸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合成的碳架,琥珀酰CoA是卟啉環(huán)合成的前體,檸檬酸轉運至胞液后裂解成乙酰CoA用于脂肪酸合成。這會導致草酰乙酸濃度的下降而影響三羧酸循環(huán)的運行,通過丙酮酸的羧化、PEP的羧化、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轉氨等回補反應可維持其濃度,使三羧酸循環(huán)正常運行。,草酰乙酸的回補主要途徑①丙酮酸的羧化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在動植物和微生物中,還存在由蘋果酸酶和蘋果酸脫氫酶聯(lián)合催化,由丙酮酸合成草酰乙酸的反應
48、。,②PEP的羧化PEP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下形成草酰乙酸。反應在胞液中進行,生成的草酰乙酸需轉變成蘋果酸后穿梭進入線粒體,然后再脫氫生成草酰乙酸。,③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轉氨作用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經(jīng)轉氨作用可形成草酰乙酸和?-酮戊二酸。異亮氨酸、纈氨酸和蘇氨酸、甲硫氨酸也可形成琥珀酰CoA。,5.5.2.3 TCA中的化學計量和特點①CO2的生成TCA中有3次脫羧基反應,通過脫羧作用生成CO2是機體內產(chǎn)生CO2的普遍規(guī)律,可
49、見機體CO2的生成與體外燃燒生成CO2的過程截然不同。,②脫氫反應三羧酸循環(huán)的5次脫氫,其中4對氫原子還原NAD生成NADH,1對氫原子還原FAD生成FADH2,它們又經(jīng)線粒體內遞氫體系傳遞,最終與氧結合生成水,在此過程中釋放出來的能量使ADP和Pi結合生成ATP。,③乙酰CoA進入循環(huán)與草酰乙酸縮合生成檸檬酸,在三羧酸循環(huán)中有二次脫羧生成2分子CO2,與進入循環(huán)的二碳乙?;奶荚訑?shù)相等,但是,以CO2方式失去的碳并非來自乙?;膬?/p>
50、個碳原子,而是來自草酰乙酸。,1分子丙酮酸經(jīng)TCA脫氫形成4分子NADH和1分子FADH2,經(jīng)氧化磷酸化分別能產(chǎn)生12個和2個共14個ATP分子,加上TCA本身生成的1分子GTP(也可視作1分子ATP),共15個ATP分子。每分子葡萄糖能產(chǎn)生兩分子丙酮酸,將產(chǎn)生15?2即30個分子的ATP。這遠比酵解所產(chǎn)生的ATP分子數(shù)大得多。,5.5.3 三羧酸循環(huán)的調控TCA中檸檬酸合成和?-酮戊二酸的氧化脫羧反應是不可逆的,因此整個TCA只能
51、向單方向進行。檸檬酸合酶、檸檬酸脫氫酶和?-酮戊二酸脫氫酶復合體催化的反應是TCA中的限速步驟。其中檸檬酸合酶是關鍵反應的限速酶。,TCA中檸檬酸合成酶、異檸檬酸脫氫酶和α-酮戊二酸脫氫酶主要通過產(chǎn)物的反饋抑制來實現(xiàn)調節(jié)的。TCA是機體產(chǎn)能的主要方式,因此ATP/ADP與NADH/NAD兩者的比值是主要調節(jié)物。,ATP/ADP比值升高,抑制檸檬酸合成酶和異檸檬酶脫氫酶活性,反之ATP/ADP比值下降可激活。NADH/NAD比值升高
52、抑制檸檬酸合成酶和α-酮戊二酸脫氫酶活性。此外,檸檬酸抑制檸檬酸合成酶活性,而琥珀酰CoA抑制α-酮戊二酸脫氫酶活性。組織中代謝產(chǎn)物決定循環(huán)反應的速度,以便調節(jié)機體ATP和NADH濃度,保證機體能量供給。,5.5.4 TCA的生理意義① TCA是機體獲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1個分子葡萄糖經(jīng)無氧酵解僅凈生成2個分子ATP,而經(jīng)TCA可將糖類徹底氧化分解凈生成38個ATP。糖的有氧氧化不但釋能效率高,而且逐步釋能,并逐步儲存于ATP
53、分子中,因此TCA是生物體產(chǎn)能最有效的方式。,② TCA是物質代謝的樞紐。TCA是糖、脂肪、蛋白質、核酸等物質徹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徑,同時也是這幾大類物質相互轉變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因此具有代謝的樞紐作用。③TCAC的一些中間產(chǎn)物也是某些植物的貯藏物質。如檸檬酸、蘋果酸等。,5.6 磷酸戊糖途徑在組織勻漿中加入碘乙酸或氟化物等EMP的抑制劑,仍有一定量的葡萄糖被氧化成水和CO2,同位素標記表明,葡萄糖的氧化首先發(fā)生在C1位,證明此過程不
54、同于EMP途徑。,1955年Racker和Gunsalus等發(fā)現(xiàn)了磷酸戊糖途徑(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又稱已糖單磷酸支路(hexose monophosphate shut, HMS)。磷酸戊糖途徑是有O2條件下,在細胞質中將葡萄糖直接氧化分解為CO2的過程。,5.6.1 生化歷程PPP可分為葡萄糖的直接氧化階段和非氧化的分子重組合階段。5.6.1 葡萄糖的氧化脫羧階段①脫氫反應6-磷酸葡
55、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催化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內酯。,②水解反應在6-磷酸葡萄糖酸內酯酶催化下,6-磷酸葡萄糖酸內酯水解為6-磷酸葡萄糖酸。,③脫氫脫羧反應在6-磷酸葡萄糖酸脫氫酶催化下6-磷酸葡萄糖酸經(jīng)氧化脫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NADPH和CO2。,5.6.1.2 非氧化的分子重組合階段④異構化反應5-磷酸核酮糖異構化為5-磷酸核糖;5-磷酸核酮糖差向異構化(異構化)為5-磷酸木酮糖。,⑤轉酮醇反應轉酮醇酶催化磷酸酮
56、糖上的2C單位羥乙酰基轉移到磷酸醛糖的C1上,形成3-磷酸甘油醛和7-磷酸景天庚酮糖。轉酮醇酶轉移1個2C單位。,⑥轉醛醇反應轉醛醇酶催化7-磷酸景天庚酮糖上的二羥基丙酮基團轉移給3-磷酸甘油醛生成4-磷酸赤蘚糖和6-磷酸果糖。轉醛醇酶轉移1個3C單位。,⑦轉酮醇反應四碳糖和五碳糖經(jīng)轉酮醇酶作用轉移二碳單位,形成三碳糖和六碳糖。,⑧異構化反應 磷酸果糖經(jīng)異構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磷酸戊糖途徑是通過6-磷酸葡萄糖直接脫氫脫羧將糖氧
57、化分解的,脫氫酶的輔酶為NADP,無ATP的產(chǎn)生與消耗。,5.6.2 磷酸戊糖途徑的化學計量與生物學意義5.6.2.1 磷酸戊糖途徑的化學計量從6分子6-磷酸葡萄糖開始,經(jīng)兩次脫氫氧化及脫羧后,放出6分子CO2,生成6分子5-磷酸核酮糖和12個NADPH。在以后的非氧化階段反應中,6分子5-磷酸核酮糖(共有30個C)經(jīng)C3、C4、C5、C7等糖中間代謝物,最后轉化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30個C)。表明經(jīng)6次循環(huán),1分子6-磷酸葡
58、萄糖被分解而產(chǎn)生6分子CO2。,5.6.2.2 磷酸戊糖途徑的生物學意義①產(chǎn)生大量的NADPH,為細胞的各種合成反應提供還原力。NADPH作為主要供氫體,為脂肪酸、固醇、四氫葉酸等的合成,非光合細胞中硝酸鹽、亞硝酸鹽的還原,以及氨的同化、丙酮酸羧化還原成蘋果酸等反應所必需。,②磷酸戊糖途徑的中間產(chǎn)物為許多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如5-磷酸核糖是合成核苷酸的原料,也是NAD、NADP和FAD等的組分。4-磷酸赤蘚糖與EMP中的PEP可
59、合成莽草酸,經(jīng)莽草酸途徑可合成芳香族氨基酸,以及與植物生長(如生長素、木質素合成)和抗病性(如酚類抗毒素等)有關的物質。,③非氧化重排階段的一系列中間產(chǎn)物及酶類與光合作用中卡爾文循環(huán)的大多數(shù)中間產(chǎn)物和酶相同,因而磷酸戊糖途徑可與光合作用聯(lián)系起來,并實現(xiàn)某些單糖間的互變。,5.6.3 磷酸戊糖途徑的調控在氧化脫羧階段,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是磷酸戊糖途徑的限速酶,活性受[NADP]/[NADPH]比率的調節(jié),NADPH競爭性抑制6-磷酸葡
60、萄糖脫氫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脫氫酶的活性。因此磷酸戊糖途徑主要受體內NADPH的需求量調節(jié)。,機體中[NAD]/[NADH]比[NADP]/[NADPH]高幾個數(shù)量級,這使NADPH可以進行有效的反饋抑制調控。只有NADPH在脂肪生物合成中被消耗時才能解除抑制,再通過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產(chǎn)生NADPH。,非氧化階段戊糖的轉變主要受控于底物濃度。5-磷酸核糖過多時,可轉化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進行酵解。轉酮醇酶是PPP途徑非氧化
61、階段的重要酶,其輔因子是TPP,某些遺傳缺陷的人體內的轉酮醇酶結合TPP的活力僅為正常人的十分之一,當食物中缺乏硫胺素時,其神經(jīng)功能顯著紊亂,如不能辨認方向,記憶力減退,運動器官麻痹,在充分補充TPP后神經(jīng)癥狀可得到緩解。,5.7 糖醛酸代謝 糖醛酸代謝(uronic acid metabolism)主要在肝臟和紅細胞中進行,它由UDPG上聯(lián)糖原合成途徑,經(jīng)過一系列反應后生成磷酸戊糖而進入磷酸戊糖通路,從而構成糖分解代謝的另一條通路
62、。,1-磷酸葡萄糖和UTP在UDPG焦磷酸化酶催化下生成UDPG,UDPG經(jīng)UDPG脫氫酶的作用進一步氧化脫氫生成尿二磷葡萄糖醛酸,脫氫酶的輔酶是NAD,尿二磷葡萄糖醛酸(UDPGA)脫去UDP生成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葡萄糖醛酸在一系列酶作用下,經(jīng)NADPH供氫和NAD受氫的二次還原和氧化的過程,生成5-磷酸木酮糖進入磷酸戊糖通路。,糖醛酸代謝的主要生理功能在于代謝過程中生成了尿二磷葡萄糖醛酸,它是體內重要
63、的解毒物質之一,同時又是合成粘多糖的原料。此代謝過程要消耗NADPH (同時生成NADH),而磷酸戊糖通路又生成NADPH,因此兩者關系密切,當磷酸戊糖通路發(fā)生障礙時,必然會影響糖醛酸代謝的順利進行。,丙酮酸將進入線粒體繼續(xù)氧化分解,此過程中產(chǎn)生的兩對NADH,由遞氫體α-磷酸甘油或蘋果酸傳遞進入線粒體,再經(jīng)線粒體內氧化呼吸鏈的傳遞,最后氫與氧結合生成水,在氫的傳遞過程釋放能量,其中一部分以ATP形式貯存。,用酶反應中間物作為抗原而誘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