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京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2011年2月,,一、 評估工作概述 二 、地質環(huán)境條件三、 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 四、 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 五、 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措施 六、 結論,目 錄,1.2線路走向示意圖,一、評估工作,圖1~1項目建設規(guī)劃總體布局圖,,擬建工程位置,圖1-2 交通位置圖,1.3 工作量,一、評估工作,表1-1評估區(qū)工作成果表,1.3 工作量,一、評
2、估工作,表1-2工作量統計表,,1.評估范圍通過對項目用地范圍內的現場調查,在分析研究了建設項目工程特點、規(guī)模及地質環(huán)境條件的基礎上并按照《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中的規(guī)定,確定此次評估工作應對建設場地及周邊進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及地質災害現狀進行調查,調查面積約10km2(圖1-4)。,1.4評估范圍與級別的確定,圖1-4 評估工作實際材料圖,,現狀地質災害發(fā)育程度:2011年01月 20日野外調查時,未見因地
3、質作用而產生的破壞現象,據已有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及區(qū)域地質資料,擬建場區(qū)內現狀地質災害發(fā)育程度較弱。地形地貌:評估區(qū)屬平原區(qū),地貌類型為河流沖洪積地貌,原始地貌形態(tài)已遭受一定的人為改造,現地形較為平坦,第四系地層厚度50m~100m,地貌類型較單一。地質構造:擬建工程場地距南苑~通縣斷裂約0.8km,評估區(qū)總體地質構造條件簡單。,1.4地質環(huán)境條件復雜程度判定,,工程地質:區(qū)內地層有人工堆積地層、新近沉積層和第四紀晚更新世沖洪積層。
4、人工堆積層結構松散,土質很不均勻,力學性質差,穩(wěn)定性較差;新近沉積層主要為粉土層和粉細砂層,工程性質較不穩(wěn)定;第四紀晚更新世沖洪積層為卵石圓礫層,巖土體工程地質性質較好,可作為各類工業(yè)與民用工程建筑場地。對本工程建設來說工程地質條件較好。水文地質:區(qū)內第四系含水層單一,含水層巖性主要為卵石,地下水埋深較深,對本工程建設來說水文地質條件較好。,1.4地質環(huán)境條件復雜程度判定,,人類工程活動:擬建場地周邊主要分布居民點及工礦等,人類活動主
5、要為工業(yè)、商業(yè)和民用建設,區(qū)內破壞地質環(huán)境的人類工程活動較強烈。綜上所述,評估區(qū)的地質環(huán)境條件復雜程度為簡單。,1.4地質環(huán)境條件復雜程度判定,,綜合上述建設項目重要性劃分和地質環(huán)境條件復雜程度判定,依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表5-1之規(guī)定,確定本建設場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為三級評估。,建設項目評估級別的劃分和確定,1.4地質環(huán)境條件復雜程度判定,表1-3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級別劃分表,,,,,氣 象,
6、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北京市區(qū)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東側,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半干旱氣候,受季風影響形成春季干旱多風、秋季秋高氣爽、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據北京氣象站資料,年平均氣溫為11℃~12℃,7月份平均氣溫25℃~26℃,1月份平均氣溫約-4℃~-5℃。冬季地面下有80cm左右的凍土層。北京地區(qū)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50mm~660mm之間(見圖2~2),6~9月份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北京地區(qū)年日
7、照時數約2700小時,年總輻射約5350兆焦耳/平方米·年。北京地區(qū)多年平均水面蒸發(fā)量為1843.8mm。,2.1、氣象水文,圖2~1 北京市月平均氣溫柱狀圖,圖2~2 北京市平原區(qū)歷年降水量直方圖,,氣 象,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評估區(qū)擬建場區(qū)位于通州區(qū)與大興區(qū)邊界處,根據通州地區(qū)1974~2005年氣象觀測資料,評估區(qū)多年平均降雨量551.25mm,每年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占總降水量的60%~70%。圖2~
8、3為通州地區(qū)1974~2005年年降水量柱狀圖”。,圖2~3通州地區(qū)1974~2005年年降水量柱狀圖,,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北京河流均屬海河流域,有永定河、北運河、大清河、潮白河、薊運河五大水系。評估區(qū)屬北運河水系(見圖2~3),經現場踏勘,區(qū)內河流主要為涼水河、新鳳河。,水 文,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2、水文,,圖2~3 北京市水系圖,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1、地形地貌,,,,,,1.區(qū)域地形地貌北京平原地區(qū)位于
9、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北京平原的主體是由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拒馬河、大石河等五大河流聯合作用而形成的沖、洪積扇和沖積平原,緊鄰山地,具有山前平原的特色。各沖洪積扇頂部高程在60~100m左右,扇底以下沖積平原坡度平緩,坡降一般在1‰以下。,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1、地形地貌,,,,,,2.評估區(qū)地形地貌評估區(qū)內地貌單元自西部山前向東部平原區(qū),由沖、洪積扇過渡為沖積平原區(qū),地層巖性構成也相應地自西向東由碎石土、砂土漸變至以粘性土、粉土
10、為主的交互地層。擬建場區(qū)的覆蓋層厚度(相當于第三紀基巖埋深)約在100~200m左右。地面以下至基巖頂板之間的土層巖性以粘性土、粉土與砂土、碎石土交互沉積土層為主。擬建建筑場地位于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現狀為空地,場地很平整,孔口地面標高為26.25~26.40m。本工程場區(qū)在地貌單元位于漯河故道范圍內(見擬建場區(qū)與古河道位置關系示意圖圖2~5)。,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3地層巖性,,,,,,評估區(qū)為松散沉積層所覆蓋,厚度在240~2
11、80m之間,巖性以粘性土、粉土和砂類土為主,局部夾有礫石。評估區(qū)第四系下伏基巖主要為寒武系頁巖、泥灰?guī)r、鮞狀、竹葉狀灰?guī)r,薊縣系硅質白云巖、硅質白云質灰?guī)r夾頁巖,見圖2~6“區(qū)域基巖地質構造圖(引自1:10萬北京市平原區(qū)基巖地質構造圖)”。,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3、地層巖性,圖2~6 基巖地質構造圖(1:100000),,,,,,,,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4地質構造與區(qū)域地殼穩(wěn)定性,1.區(qū)域地質背景北京地區(qū)處于陰山緯向構造帶南緣,
12、祁呂—賀蘭山字型東翼反射弧構造帶附近及新華夏系構造帶與延昌弧型構造東翼南緣的復合部位。區(qū)內由于受上述構造體系的綜合作用和燕山期頻繁的巖漿活動影響,致使本區(qū)構造形跡較為復雜。北部山區(qū)屬燕山緯向斷褶帶,南部平原區(qū)為新華夏系華北沉降帶。北京平原區(qū)的構造主要表現為一系列北東向或北北東向與北西向的斷裂構造(其中以北東向斷裂構造為主)。這一構造格局在中生代晚期已基本形成。自中生代末期以來,平原區(qū)內又形成了北東向的西山迭坳褶、北京迭斷陷、大興迭隆起、
13、大廠新斷陷隆凹相間的構造格局。,,,,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4地質構造與區(qū)域地殼穩(wěn)定性,2.區(qū)域地質構造位置評估區(qū)的大地構造位置處于中朝準地臺(Ⅰ)-華北斷坳(Ⅱ2)-大興迭隆起(Ⅲ7)-黃村迭凸起(Ⅳ16)的東北角。具體位置見圖2~7 “北京市構造分區(qū)略圖”。,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4、地質構造,圖2~8 北京平原區(qū)地質構造略圖,,,,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4地質構造與區(qū)域地殼穩(wěn)定性,4.區(qū)域地殼穩(wěn)定性北京及鄰近地區(qū)新構造運
14、動十分強烈,且新構造運動以斷裂及其控制的斷塊活動為基本特征,活動斷裂具有繼承性和新生性的特點。以北東向斷裂為主,與之近于正交的北西向及近東西向、近南北向斷裂活動次之,活動方式以升降運動為主,亦有一定的走滑運動,地表構造變異、深部地球物理場和現代形變場均明顯反映出北京地區(qū)具有孕育強震的深部背景。從評估區(qū)所處的構造部位看,評估區(qū)內活動斷裂構造不發(fā)育。,2.5、地震,表2-3 北京及臨近地區(qū)歷史強震表,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二、地質環(huán)境條
15、件,2.4地質構造與區(qū)域地殼穩(wěn)定性,北京及鄰近地區(qū)現代微震該區(qū)域自1966年河北邢臺大地震發(fā)生以來相繼建立了21條地震監(jiān)測有線臺網,從30多年的地震監(jiān)測結果看,北京及鄰近地區(qū)記錄到3級以上的有感地震平均每年發(fā)生7次左右,而3級以下的微震每年達百余次,自有儀器監(jiān)測以來已記錄到微震次數達萬次以上。從震中分布來看,北京地區(qū)的現代微震以北部和東北部居多,主要集中在黃莊~高麗營斷裂帶與南口~孫河斷裂帶沿線及兩斷裂的交匯部位(見圖2~9)。通
16、過對歷史地震和現代微震的分析對比,可以看出二者的分布具有明顯的相似性,由此可以說明現代微震仍是歷史地震活動的繼承,這也意味著微震的發(fā)生與強震有著相似的成因。,,,,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4地質構造與區(qū)域地殼穩(wěn)定性,評估區(qū)地震動參數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18306-2001)(50年超越概率10%),擬建場地位于抗震設防烈度8度區(qū)內,根據《北京地區(qū)建筑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規(guī)范》(DBJ11-501-2009)附錄P:《北京地區(qū)
17、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分區(qū)示意圖》。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值為0.2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場地類別為Ⅲ類,特征周期為0.45s。,2.6、水文地質條件,,北京平原地區(qū)地下水類型按地下水的賦存條件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和第四紀松散巖類孔隙水,第四紀松散巖類孔隙水又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上層滯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綠地灌溉和自來水、雨水、污水等地下管線的垂直滲漏補給。不同地段含水層的滲透系數相差很大,補給方式和補給量懸殊較大,形成上層滯水分布不
18、均勻,水位不連續(xù)、高低變化很大的特點。含水層主要為人工填土層和淺部粉土、砂土層。潛水接受大氣降水、灌溉水和上層滯水的垂直滲透補給,以向下越流補給承壓水的方式排泄,各層含水層都有本層的水位,形成本水文地質單元具有多個含水層、多層潛水水位的特點。,(一)區(qū)域第四系含水層組的分布規(guī)律及富水性,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6、水文地質條件,,區(qū)域第四系含水層組的分布規(guī)律及富水性,承壓水北京市西郊的沖洪積扇頂部的潛水是沖洪積扇中下游承壓水的主要補給源
19、,本層地下水是北京市地下水開采的主要含水層之一,排泄方式主要為人工開采,受地下水開采的控制,承壓水的徑流方向指向區(qū)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方向。由于地下水的開采導致承壓水水頭的降低,當低于含水層頂板時成為層間水。本評估區(qū)受古漯水故道影響,地貌類型單一,地下水動態(tài)類型主要為滲入—徑流型潛水,以大氣降水入滲、地下水側向徑流補給方式為主,以側向徑流和向下越流方式排泄,含水巖組為第四紀厚層碎石土層,含水巖組富水性較強。,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
20、6、水文地質條件,,評估區(qū)第四系地下水位動態(tài)特征,地下水的動態(tài)是地下水補給量和排泄量隨時間動態(tài)均衡的反映。當地下水的補給量大于排泄量時,地下水位上升;反之,當地下水的補給量小于排泄量時,地下水位就下降。各層地下水的動態(tài)各有其特點。上層滯水的動態(tài)隨季節(jié)大氣降水及管道滲漏的變化而變化,在古河道水文地質單元,上層滯水呈幾乎被疏干的狀態(tài),不具有明顯的多年連續(xù)升降趨勢。在河間地塊水文地質單元,隨著地面環(huán)境的變化,農田變?yōu)樽≌^(qū),地面硬化,大氣
21、降水垂直滲入補給量迅速減少,上層滯水的水位逐年下降。在仍為農田的地區(qū),地下水位仍然較高,不具有明顯的多年連續(xù)升降趨勢。,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6、水文地質條件,,評估區(qū)第四系地下水位動態(tài)特征,潛水的動態(tài)與大氣降水關系密切。每年7至9月份為大氣降水的豐水期,地下水位自7月份開始上升,9至10月份達到當年最高水位,隨后逐漸下降,至次年的6月份達到當年的最低水位,平均年變幅約為2至3m。一般情況下,潛水的動態(tài)受農田供水開采的影響,不直接受城市
22、供水開采的影響,但由于潛水與承壓水具有密切的水力聯系,當承壓水頭降低時,越流補給量增大,潛水水位也隨之下降。1970年以前,北京市的城市規(guī)模和工農業(yè)生產規(guī)模發(fā)展速度較慢,地下水位下降速度緩慢。七十年代以來,北京市開始大規(guī)模打井開采地下水,潛水水位逐年下降,因此,1971至1973年水位可作為歷史最高水位。,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6、水文地質條件,,評估區(qū)第四系地下水位動態(tài)特征,承壓水的動態(tài)比潛水稍有滯后,當年最高水位出現在9~11月,最
23、低水位出現在6~7月,年變幅約為1~2m。自七十年代以來,隨著工農業(yè)生產的迅速發(fā)展和城市的擴大,地下水開采量逐年增加,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已經形成分布面積達數千平方公里的區(qū)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漏斗中心位于城區(qū)東北部的天竺一帶,水位埋深在30m左右。近3~5年以來,由于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護地下水環(huán)境、限制地下水的開采、增大地下水補給量等有效措施,地下水位的下降速度變緩。,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6、水文地質條件,,建設場地內地下水情況
24、,本次評估利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4號公交場站附屬用房巖土工程勘察》(2010勘察031)以及《12平方公里項目X80地塊拆遷安置房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2010勘察061)中的勘探成果,主要觀測了25m以上含水層情況,共揭露三層地下水,分別為潛水(二)、層間水(三)和承壓水(四)。 上層滯水(一),利用鉆孔未見上層滯水。,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6、水文地質條件,,建設場地內地下水情況,潛水(二)水位埋深14.70~16.13m,水
25、位標高15.42~13.35m;觀測時間為2010年10月3日~15日,含水層為粉細砂⑥層、砂質粉土⑥1層,局部包括粘質粉土砂質粉土⑦1層,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以及地下水的側向徑流補給,以蒸發(fā)和向下越流的方式排泄。,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6、水文地質條件,,建設場地內地下水情況,層間水(三)水位埋深18.40~20.08m,水位標高11.12~9.59m;觀測時間為2010年10月3日~15日,含水層為粘質粉土砂質粉土⑦1層,具弱承壓性
26、,地下水的側向徑流及上層水的越流補給,以向下越流的方式排泄。承壓水(四)水頭埋深20.95~23.32m,水頭標高8.65~6.35m;觀測時間為2010年10月3日~15日,含水層為圓礫⑧層、細砂⑧1層、中粗砂⑧2層、砂質粉土⑧3層,水頭高度在1~3m,主要接受上層地下水的越流補給和側向徑流補給,以向下越流的方式排泄。,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6、水文地質條件,,歷年最高水位及設防水位標高,根據搜集的擬建場地地下水資料,本場地歷年最高
27、水位記錄如下:,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表2 歷年最高地下水位統計表,,,,二、地質環(huán)境條件,2.7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huán)境的影響,根據本次調查結果,評估區(qū)及周邊的主要人類活動是興建住宅小區(qū)和企業(yè)廠房、人工開采地下水等。上述人類活動中的開采地下水以及工程建設施工均會對地質環(huán)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過量開采地下水導致地面沉降問題等。,,,,三、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3.1地質災害類型及特征,根據野外踏勘、調查的結果,結合所收集的建設場地及其所
28、在區(qū)域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震地質和環(huán)境地質等資料,綜合分析認為,評估區(qū)位于沖洪積平原,地形平坦,故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且評估區(qū)內地面沉降量均小于50mm,屬于無危險區(qū),也不存在地面塌陷、地裂縫等災害。本建設場地主要存在的潛在地質災害類型如下:(1)評估區(qū)地表下20.00m深度內分布有飽和的砂土和粉土層,在地震作用下建設場地地基土有產生液化的可能。因此,需對評估區(qū)砂土液化的危險性進行評估。,,,,三、地質災害危險性現
29、狀評估,3.2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1.砂土液化危險性現狀評估由于評估區(qū)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建筑場地局部存在砂土、粉土層,在飽水加地震的工況下可能發(fā)生砂土液化地質災害,因而須對其進行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時的液化判別。參考所收集的資料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第4.3.3條和4.3.4條分別進行初判和標準貫入試驗判別法進行液化判別。飽和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黃土),當符
30、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可初步判別為不液化或可不考慮液化影響:,,,,三、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3.2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① 地質年代為第四紀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時,7、8度時可判為不液化;② 粉土的粘粒(粒徑小于0.005mm的顆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別不小于10、13、和16時,時可判為不液化土;③ 天然地基的建筑,當上覆非液化土層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可不考慮液化影響:du>do+db
31、-2 (4.3.3.1)dw>do+db-3 (4.3.3.2)du+dw>1.5do+2db-4.5 (4.3.3.3)式中: dw——地下水埋深(m);du——上覆蓋非液化
32、土層厚度;db——基礎埋置深度(m);do——液化土特征深度(m),可按表3—1采用。,,,,三、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3.2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表3-1 液化土特征深度(m),根據上述規(guī)范第4.3.3條初判條件判別,本場地地下水埋藏較深,約14.70~20.08m, 20m深度內飽和粉土砂土層有第四紀全新世沖洪積層中粗砂④、粉質粘土粘質粉土⑤、第四紀晚更新世粉細砂⑥、砂質粉土粘質粉土⑥1。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時,可判為不液化
33、土。經判別,地震設防烈度為8度時,建設場地在20m深度內飽和粉土和砂土不液化。,,,,三、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3.3現狀評估小結,1.評估區(qū)內主要地質災害類型為砂土液化。2.根據相關資料判別,在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時,建設場地內砂土液化災害危險性小。,,四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一、工程建設引發(fā)或加劇地質災害危險性的預測1.工程建設引發(fā)或加劇砂土液化災害危險性預測對潛在的砂土液化而言,由于砂土液化的產生主要由地震引起,本工
34、程施工引起的震動較之構造活動引起的震動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擬建工程建設引發(fā)或加劇砂土液化災害的危險性小。,,四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二、工程建設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險性的預測1.工程建設可能遭受砂土液化災害危險性預測根據現狀評估,在現狀水位條件下,20m深度內飽和粉土砂土層有20m深度內飽和粉土砂土層有中粗砂④、粉質粘土粘質粉土⑤、粉細砂⑥、砂質粉土粘質粉土⑥1。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時,可判為不液化土。,,四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
35、,預測時,地下水位按歷史最高水位即地面下1m考慮,20m深度內飽和粉土砂土層有粘質粉土砂質粉土②層、粉細砂②1層、砂質粉土粘質粉土③1層、中粗砂④層、粉質粘土粘質粉土⑤層、粉細砂⑥層、砂質粉土粘質粉土⑥1層。中粗砂④層、粉質粘土粘質粉土⑤層、粉細砂⑥層、砂質粉土粘質粉土⑥1層初判不液化,因此應對粘質粉土砂質粉土②層、粉細砂②1層、砂質粉土粘質粉土③1層進行復判。,,四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
36、0)(2010年版)規(guī)定:當初步判別認為需進一步進行液化判別時,應采用標準貫入試驗判別法判別地面下20m深度范圍內的液化;但對本規(guī)范第4.2.1條規(guī)定可不進行天然地基及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的各類建筑,可只判別15m深度范圍內土的液化。當飽和土標準貫入錘擊數(未經桿長修正)小于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時,應判為液化土。在地面下20m深度范圍內,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可按下式計算;計算公式: 式中:——液化判
37、別標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基準值,應按表3-3采用;,,,四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表3-3 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基準值N0,——飽和土標準貫入點深度(m);——地下水位深度(m);——粘粒含量百分率,當小于3或為砂土時,應采用3。β——調整系數,設計地震第一組取0.80,第二組取0.95,第三組取1。05,在砂土液化預測判別時,地下水埋深按0.1m考慮。根據上面公式對評估區(qū)地基土進行液化判別,經
38、判別在地震烈度為8度、地下水位埋深1m時,有局部液化現象,液化等級輕微。預測評估砂土液化危險性小。判別結果見下表:,,四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表4-2 地基土層地震液化判別表(預測),,四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三、預測評估小結1.通過預測評估,擬建工程的建設引發(fā)或加劇活動砂土液化災害危險性小。2.經分析判別,本工程建設可能遭受砂土液化災害危險性小。,,,,五、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措施,1、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原
39、則與量化指標的確定,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原則綜合評估是在現狀評估和預測評估的基礎上,采取定性、半定量的方法綜合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程度,確定地質災害危險性的級別。在對評估區(qū)的地質災害進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對建設場地適宜性進行評估,并提出防治地質災害的措施。本建設場地的綜合評估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表8—1確定地質災害危險性級別方法進行。,,,,五、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措施,1、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原則與量化
40、指標的確定,砂土液化對場地危險性量化指標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第4.3.5條,對存在液化土層的地基,應根據液化土層的深度和厚度,按下式計算鉆孔的液化指數,并按表5—2劃分地基液化等級: 式中:液化指數;在判別深度范圍內每一個鉆孔標準貫入試驗點的總數;、—分別為點標準貫入錘擊數的實測值和臨界值,當實測值大于臨界值時應取臨界值的數值。
41、,,,,,五、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措施,1、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原則與量化指標的確定,—i點所代表的土層厚度(m),可采用與該標準貫入試驗點相鄰的上、下兩標準貫入試驗點深度差的一半,但上界不高于地下水位深度,下界不深于液化深度;—i土層單位土層厚度的層位影響權函數值(單位為m-1)。若判別深度為15m,當該層中點深度不大于5m時采用10,等于15m時應采用零值,5~15m時應按線性內插法取值;若判別深度為20m,當該層中點深
42、度不大于5m時應采用10,等于20m時應采用零值,5~20m時應按線性內插法取值。,,,五、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措施,1、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原則與量化指標的確定,,表5-2 砂土液化等級表,注:ILE為液化指數,本報告中判別深度為20m。,,,,五、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措施,2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2.1.通過對建設場地20m深度內飽和粉土、砂土的液化判別,本場地地基土在地震烈度為8度,現狀水位條件下不液化;工程
43、施工帶來的場地震動亦遠不足以引發(fā)或加劇砂土液化災害;經計算判斷,在地震烈度為8度,地下水埋深1m條件下,砂土液化等級為輕微。本場地砂土液化災害綜合評估危險性為小級。,,,,五、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措施,2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2.2.綜合評估結果見下表:2.3.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級表5-3 擬建工程建設場地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級綜合評估表,由上述綜合評估結果,并按照《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表8—1,可確定擬建工程地
44、質災害危險性級別為小級。,,,,五、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措施,2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表5-4 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級表,,,,,五、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措施,3建設場地適宜性評估,,根據以上對建設場地地質災害危險性的現狀評估、預測評估及綜合評估,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表8—2之規(guī)定(見表5-5)進行建設場地適宜性分級。建設場地區(qū)域不良地質作用不甚發(fā)育,場地區(qū)域地層巖性變化不大,地質環(huán)境條件復雜程度為
45、簡單,經綜合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級別為小。綜上所述,從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角度出發(fā),擬建工程建設場地的適宜性分級為適宜,,,,五、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措施,3建設場地適宜性評估,,表5-5 建設用地適宜性分級表,,,六、 結論,結論,1.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4號公交場站工程屬一般建設項目,建設場地及附近地貌類型較單一,場區(qū)內無活動斷裂,巖土體工程性質較好,水文地質條件較好,人類工程活動較強烈,地質環(huán)境條件復雜程度為簡單。綜合
46、判定本建設項目評估級別為三級;2.通過對現場地質環(huán)境條件調查,分析研究了該建設項目工程特點、規(guī)模,確定此次評估工作應對砂土液化潛在地質災害進行評估。根據附近場地巖土工程勘察資料及相應規(guī)范,場地20m深度內地基土在地震烈度為8度時,評估區(qū)內砂土液化災害危險性??;,,,六、 結論,結論,3.通過預測評估,擬建工程的建設引發(fā)或加劇砂土液化災害危險性小;可能遭受砂土液化災害危險性??;4.綜合評估認為,評估區(qū)地質災害危險性為小級,適宜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