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細胞分布寬度與心力衰竭相關性的臨床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病例研究方法,統(tǒng)計分析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清腦利鈉鈦,超聲測定的心功能等指標,以了解紅細胞分布寬度與臨床心力衰竭癥狀之間以及與心力衰竭的一些其他指標的關系,從而達到通過簡便的分析血常規(guī)中的紅細胞分布寬度,早期預測心力衰竭的發(fā)生,以及心力衰竭的發(fā)展,進而為早期干預心力衰竭提供依據。
  方法:
  收集本市某三甲醫(yī)院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心內科確診為心力衰竭,臨床和實驗

2、室檢查資料完整者共1033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收集患者的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血細胞比容(HCT)、平均血細胞體積(MCV)、平均血紅蛋白量(MCH)、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發(fā)布寬度標準差(RDW-SD)、紅細胞分布寬度變異系數(RDW-CV)、血小板分布寬度(PDW)、N-末端B型腦鈉肽前體(NT-proBNP)、心肌鈣蛋白I(CTNI)、肌紅蛋白(MYO)、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

3、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白蛋白(ALB)、總膽紅素(TBIL)、間接膽紅素(IBIL)、直接膽紅素(DBIL)、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左房直徑(LA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射血分數(LVEF)、肺動脈壓(PA)等指標。先后按照RDW-CV值的高低進行分組,分為高RDW-CV組(RDW-CV>13%,共536例,占51.89%)和低RDW-CV組(RDW-CV≤13%,共497例,占4

4、8.11%)。按照NYHA心功能分級,分為I級組(157例,占15.20%)、II級組(583例,占56.44%)、III級組(233例,占22.56%)、IV級組(60例,占5.80%)。
  納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62例患者作為心肌梗死亞組,該亞組患者心功能分級采用NYHA分級和Killp分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納入48例擴張型心肌病且同時合并有心力衰竭癥狀的住院患者作為擴張型心肌病組,同時選取因心力衰竭癥狀住院治療的50例非擴

5、張型心肌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共98例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分析比較血常規(guī),各生化指標和超聲測定的指標與心力衰竭的關系。將全部臨床化驗和檢查指標輸入計算機,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首先,將全部數據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符合正態(tài)性分布的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對不同RDW-CV分組及心功能分級分組的指標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之后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與RDW-CV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影

6、響RDW-CV的因素檢驗采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判斷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準是P<0.05。
  結果:
  1.不同NYHA分級組RDW-CV水平及其相關性
  根據NYHA心功能分級分為四組,統(tǒng)計計數資料,高RDW-CV所占比例從I級組到IV級組分別為33.76%(53/157)、48.37%(282/583)、67.38%(157/233)、73.33%(44/60),IV級組中高RDW-CV比例明顯高于I級組、I

7、I級組和III級組,頻數分布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卡方值為57.020(P=0.000),Pearson相關系數為0.231(P=0.000),提示不同NYHA分級組中RDW-CV分布明顯不同,表明:隨著NYHA分級的升高,高RDW-CV所占比例明顯增加。對于不同觀察指標的計量資料,將方差齊性檢驗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本研究中的主要觀察指標RDW-CV的方差分析F值為41.796(P=0.000),表明:四組中RDW-

8、CV均值至少有部分不相等。四組中RDW-CV的均值分別為I級組12.78±0.76,II級組13.13±0.95,III級組13.80±1.48,IV級組14.46±1.90, IV級組與I級組、II級組和III級組比較,RDW-CV均值水平明顯增高。無論是低RDW-CV組、高RDW-CV組,還是總計中的RDW-CV均值呈逐漸升高的趨勢,進一步采用LSD.t統(tǒng)計分析方法,以RDW-CV水平為因變量,進行四組間兩兩多重比較,結果顯示,不同

9、NYHA分級組間的RDW-CV均值比較都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明:隨著NYHA分級的升高,患者的RDW-CV均值水平顯著增加。
  2.不同RDW-CV分組各臨床指標結果及其相關性分析
  按照RDW-CV值的高低分為兩組,將兩組間多項指標的計量資料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兩組間NT-proBNP、CTNI、MYO、HGB、HCT、MCV、MCH、MCHC、RDW-SD、PDW、ALB、TBIL、DBIL、

10、IBIL、BUN、Scr、UA、LAD、LVEDD、LVEF、PA等指標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將RDW-CV與主要臨床指標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公式,逐一進行單因素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RDW-CV與NT-proBNP、CTNI、MYO、RDW-SD、PDW、AST、TBIL、DBIL、IBIL、BUN、Scr、UA、LAD、LVEDD、PA等指標成正相關(P<0.05);RDW-CV與HGB、HCT、MCV、MCH

11、、MCHC、ALB、LVEF等指標成負相關(P<0.05)。再將上述相關性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以RDW-CV作為因變量,進一步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提示:RDW-CV與NT-proBNP、DBIL、UA等指標成正相關(P<0.05);RDW-CV與ALB等指標成負相關(P<0.05)。
  3.心肌梗塞亞組RDW-CV與臨床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亞組的RDW-CV與主要臨床指標采用pear

12、son相關性分析公式,逐一進行單因素相關性分析,再將上述相關性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以RDW-CV作為因變量,進一步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組的RDW-CV與LVEDD呈負相關,與UA呈正相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擴張型心肌病亞組與非擴張型心肌病組的指標分析比較
  確定擴張型心肌病組與對照組后,將兩組間與本次研究相關的各項指標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間NT-proB

13、NP、PDW-CV、PDW、AST、TBIL、IBIL、UA、LAD、LVEDD、LVEF、PA等指標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1.RDW-CV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明顯增高,不同程度心功能分級患者的RDW-CV有明顯不同,隨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RDW-CV水平呈增高趨勢,提示RDW-CV指標可作為評價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對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診斷具有臨床意義。
  2.RDW-CV與

14、NT-proBNP有顯著線性相關性,隨NT-proBNP水平增加, RDW-CV水平也明顯增高,提示RDW-CV可能與NT-proBNP一樣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診斷,且有助于對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危險評估分層。
  3.擴張型心肌病亞組患者的RDW-CV水平明顯升高,擴張型心肌病亞組患者的RDW-CV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 RDW-CV可用于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輔助診斷。
  4.RDW-CV在心肌梗塞中的意義有待進一步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