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STUDYONMOLECULARMUlAGE]NICM匝CHANISMSOFRICEⅣ叮TANTSBYINJECTINGMAIZEDNAADissertationSubmittedtotheGraduateSchoolofHenanNormal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ScienceByWeiSonghaoSupervisor
2、:AssociateProfJiShengdongMay,20132556%,胞嘧啶(C)被置換頻率為2443%,胸腺嘧啶(T)被置換頻率為1953%,堿基發(fā)生被置換頻率由高到低是鳥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腺嘌呤(A),說明鳥嘌呤(G)和胞嘧啶(C)被置換頻率顯著高于胸腺嘧啶(T)和腺嘌呤(A)。通過對突變堿基位點臨側(cè)堿基分析發(fā)現(xiàn),突變堿基最多的是發(fā)生在鳥嘌呤(G)與胞嘧啶(C)之間,共有20次,占1667%,說明鳥嘌呤(G
3、)與胞嘧啶(c)之間最容易發(fā)生堿基突變。由此可以得出:外源基因組DNA介導的生物誘變中,鳥嘌呤(G)與胞嘧啶(C)之間為受體水稻DNA發(fā)生堿基突變的熱點。通過對差異序列所在基因分析,結(jié)果顯示:P6M1C340序列位于Osl290233300mRNA第648987位,堿基突變位點發(fā)生在第730位(A—G),原密碼子CAG編碼氨基酸為Oln(谷氨酰胺),突變后密碼子為CGG,編碼arg(精氨酸);M1P6D340序列166bp位于Os089
4、0480100mRNA第338403位,堿基突變位點發(fā)生在第391位(U—C),原密碼子CUU編碼氨基酸為aeu(亮氨酸),突變后密碼子為CCU,編碼Pro(脯氨酸);PSM3C218序列匹配2條mRNA序列,其中一條位于RRlibC01150mRNA第35246位,堿基突變位點在第250位(U_C),原密碼子UCU編碼氨基酸為S叫絲氨酸),突變后密碼子CCU編碼Pro(脯氨酸),另一條是OSR385428B11mRNA的第13234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稻變異株系中玉米DNA側(cè)翼序列的研究.pdf
- 離子束介導大豆DNA的小麥變異株系生理生化分析.pdf
- 離子束介導玉米DNA的水稻變異后代生物學效應(yīng)與AFLP分析.pdf
- 玉米DNA誘導的18種水稻變異材料特異DNA條帶序列分析.pdf
- 玉米DNA誘導的水稻變異材料生殖細胞遺傳分析.pdf
- 高桿氣生根水稻變異株系A(chǔ)FLP分析.pdf
- 桑樹變異株系DNA擴增多態(tài)性研究.pdf
- 玉米DNA誘導的水稻變異株WGS及RNa-seq分析.pdf
- 三種早熟水稻變異株系的AFLP分析.pdf
- 水稻白葉枯病菌新小種致病力變異的分子機理.pdf
- 利用DNA分子標記檢測組織培養(yǎng)誘導水稻DNA甲基化變異.pdf
- 40054.離子束介導玉米dna轉(zhuǎn)化水稻生物學效應(yīng)研究
- 國槐dna導入花生arachishypogaeal.變異株系的鑒定及其aflp分析
- 大豆DNA導入糯玉米自交系后代性狀變異的研究.pdf
- 水稻落粒的分子機理研究.pdf
- 外源DNA導入玉米自交系導致后代性狀變異的研究.pdf
- 鹽堿脅迫誘導的水稻DNA甲基化變異.pdf
- 玉米抗絲黑穗病的分子機理研究.pdf
- 玉米總DNA導入水稻突變后代的分析.pdf
- 外源DNA導入玉米自交系獲得變異新品系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