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稻(Oryza sativa)不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單子葉模式植物。水稻品種japonica Nipponbare和indica93-11為兩個水稻亞種代表,廣泛的種植于我國的南北區(qū)域,對環(huán)境與氣候形成一定的適應性,在我國形成北粳南秈的生產格局。它們各自具有獨自的生理特性和生長周期。轉錄組為特定生理條件下,細胞中全部轉錄產物的集合。通過對水稻發(fā)育過程轉錄組的研究,可以全面地了解基因表達調控在水稻發(fā)育過程中的調節(jié)作用以及
2、對環(huán)境適應性。多聚腺苷化是基因在轉錄形成成熟的轉錄本之前的加工過程之一,即在轉錄本的3'末端適當位點進行切割并加上50-250個腺苷酸殘基,即poly(A)尾巴,通常也是產生一個成熟的轉錄本的最后一步。Poly(A)在基因的轉錄后調控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學作用,比如決定轉錄子細胞核外運、參與蛋白質翻譯起始復合物的形成、以及防止mRNA降解。水稻發(fā)育過程的轉錄組一直都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但是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全基因組范圍內對水稻發(fā)育過
3、程中相關基因的3'末端的信息研究的非常少。
本論文利用PAT-seq(Poly(A)tag sequence)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了水稻兩個模式品系日本晴和93-11發(fā)育過程中不同時期不同組織中基因的選擇性多聚腺苷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或APA)動態(tài)變化以及多聚腺苷化信號使用情況,同時利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日本晴數量性狀基因(Quantitative trait loci,或QTL)的表達和APA
4、的關系進行闡述,最后對93-11和日本晴形成南北適應性的分子機制進行探討。通過全面而系統(tǒng)的了解兩個水稻亞種發(fā)育過程中選擇性多聚腺苷化動態(tài)變化以及對基因表達調控的影響,并深入探索APA在水稻發(fā)育過程中的生物學作用,為理解水稻發(fā)育過程中基因表達轉錄后調控提供新的認識,同時為育種工作提供參考。
主要結果如下:
(1)利用PAT-seq測序技術對水稻日本晴發(fā)育過程中不同時期不同組織共14個樣本的轉錄本進行3'末端測序,共得到
5、136,955,352個PAT,聚成68,220個PAC(Poly(A) site cluster),分布在28,032個基因。其中,有13,419個基因(47.9%)有2個或者2個以上的PAC,說明在水稻日本晴發(fā)育過程中廣泛發(fā)生APA現象。在日本晴水稻花粉中發(fā)現最多組織特異性的PAC,其中有大約一半來源于表達基因的內含子區(qū)域。進一步分析發(fā)現,這些組織特異性的PAC富集在能量代謝、重要氨基酸代謝以及防御等通路之中。主成分分析(Princ
6、ipal component analysis,或PCA)發(fā)現日本晴花粉中具有明顯不同的PAC表達模式,并且發(fā)現花粉表達的基因內含子區(qū)域的PAC單核苷酸輪廓和PAS(Poly(A) signal)與其他組織明顯不同,進一步研究發(fā)現日本晴花粉的多聚腺苷化因子的表達水平與其他組織(比如20天的葉)也不同。這暗示水稻花粉的多個生物學事件與其他組織的不同可能與花粉的多聚腺苷化因子的表達水平發(fā)生變化有關。在水稻日本晴發(fā)育過程中發(fā)現許多APA位點變
7、換基因,日本晴發(fā)育的早期階段基因傾向于使用遠端的PAC,后期傾向使用近端的PAC,同時發(fā)現APA變換現象改變了基因的表達水平。我們還發(fā)現差異表達的PAC和差異表達的基因是兩個獨立的生物學事件,兩類基因富集的生物學過程也基本不同。通過統(tǒng)計學方法發(fā)現,QTL傾向于使用APA基因。QTL可以在不增加基因數量的前提下通過使用APA基因從而達到對QTL的微調。同時發(fā)現,與QTL關聯(lián)的高表達基因的PAC主要分布在植株高度、抽穗日數、穗數、千粒重、分
8、蘗數、根干重、籽粒產量、穗長和穗數等,暗示APA在調控水稻農藝性狀方面的潛能。通過比較兩個水稻亞種的PAT-seq數據,發(fā)現冷脅迫關鍵應答因子OsDREB1F在日本晴中發(fā)生了APA現象,而在93-11中沒有發(fā)生APA現象,可能與日本晴耐受相對低溫環(huán)境而適合北方種植有關。
(2)利用同日本晴相同的方法,對秈稻品系93-11的發(fā)育過程中不同時期不同組織共14個樣本的轉錄本進行3'末端測序,共得到137,398,368個PAT,聚成
9、63,502個PAC,分布在24,786個基因中。其中,有10,724(42%)個基因有2個或者2個以上的PAC,說明在93-11發(fā)育過程中也廣泛發(fā)生APA現象。在93-11花粉中也發(fā)現最多組織特異性的PAC,其中有大約一半來源于表達基因的內含子區(qū)域。這些組織特異性的PAC富集在一些雜環(huán)化合物分解代謝相關的生物學過程,暗示組織特異性的PAC參與了花粉中的一些防御性物質的生成。聚類分析發(fā)現93-11花粉中也具有明顯不同的PAC表達模式,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肝臟發(fā)育過程中CYP3A基因亞型選擇性表達的表觀調控機制研究.pdf
- 轉基因水稻中Bt蛋白的表達規(guī)律及生態(tài)適應性研究.pdf
- SIRT1的選擇性剪接在衰老過程中的作用研究.pdf
- 企業(yè)信息化過程中組織結構的適應性研究.pdf
- 雷電放電過程中雷擊點選擇性的機理研究.pdf
- 手性農藥在紅曲菌發(fā)酵過程中的立體選擇性降解研究.pdf
- 適應性學習系統(tǒng)中的適應性策略研究.pdf
- 細粒棘球絳蟲抗原B8-KDa亞單位在蟲體發(fā)育過程中的選擇性表達.pdf
- 30327.異時性基因在caenorhabditiselegans壽命調控中的作用及在小鼠發(fā)育中的表達研究
- 兔脛骨牽張成骨過程中腓腸肌的適應性改建研究.pdf
- 茉莉酸在水稻幼苗根系響應氮素過程中的調控作用.pdf
- 牛早期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差異表達基因及其作用的研究.pdf
- 在眼睛發(fā)育過程中CTCF對Pax6基因的調控研究.pdf
- 腺苷信號通路在腎間質纖維化過程中的作用機制研究.pdf
- MicroRNA與Forkhead家族基因在黃鱔性逆轉過程中的調控作用.pdf
- 雜交水稻旱土種植的適應性研究.pdf
- 順應性在翻譯選擇過程中的體現.pdf
- 異三聚體G蛋白在擬南芥花粉萌發(fā)及葉片發(fā)育過程中的作用(附:細胞外鈣調素與基因表達調控研究).pdf
- 線粒體基因在花粉發(fā)育過程中的表達規(guī)律.pdf
- 成花調控基因LFY的選擇性剪接及其功能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