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1/11/c80034a5-1364-4a65-b7e1-e05e3d2403e2/c80034a5-1364-4a65-b7e1-e05e3d2403e2pic.jpg)
![九十年代小說的敘事特點.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1/11/c80034a5-1364-4a65-b7e1-e05e3d2403e2/c80034a5-1364-4a65-b7e1-e05e3d2403e2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小說的任何創(chuàng)作傾向都是二十世紀文學研究中不可分割和忽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承續(xù)了傳統(tǒng)的文學經驗,也開啟了新世紀文學創(chuàng)作的路徑,對這一時期的文壇狀況的考察有著繼往開來的意義。 九十年代的文學已經不再有八十年代那樣的轟動效應,這個時期的小說創(chuàng)作形成了迥異于新時期小說的敘事特征。全球化是九十年代文學所處的國際文化環(huán)境,市場化是中國八九十年代社會轉型得以實現的巨大動力,而現代性則更是中國文學自新文學誕生以來甚至更早的時間內
2、持續(xù)的現代化訴求。把九十年代的小說放在這樣的全球化、市場化,追求現代性的歷史背景下來考察,會發(fā)現這一時期的小說創(chuàng)作有了期盼世界認同的努力和嘗試。在這樣的理想下,小說創(chuàng)作在思想表現方面雖然失卻了深度模式但是卻成就了敘事意義上的另一種成績。 九十年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是繁榮的,文學批評在這樣喧嘩的創(chuàng)作現狀中卻“失語”了,九十年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活躍使得批評面對著變動不居的場景,時至今日,時間的間隔提供了闡釋的可能性,跨世紀的當下再返觀九十年代的
3、小說創(chuàng)作現實就有了很多發(fā)現,而且九十年代小說中所具備的一些特點對“跨世紀文學”也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 關于九十年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文學批評界形成了一些影響較大的觀點,如陳思和教授針對多元化的文化環(huán)境提出的“無名”寫作;經濟發(fā)展給文學的發(fā)展帶來的正面影響在于,文學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中國文學向來與意識形態(tài)的曖昧關系,文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從長久以來的中心滑落至邊緣地帶,這樣的滑行使文學回歸到自身;1993年由王曉明教授發(fā)起的關于“人文精神
4、大討論”也使學術界關注到文學的走向和文學的價值意義以及知識分子的角色等問題。這樣的研究狀況和成果都為本文的撰寫開啟了很好的思考維度。 本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從小說敘事這樣的角度切入九十年代小說創(chuàng)作,從小說敘事所涉及到的敘事特征、敘事模式、敘事時間和現代性的修辭策略等幾個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的方面對九十年代小說進行了探討。 第一部分談九十年代小說在市場化、全球化的文化環(huán)境下,作家終于意識到了市場和讀者的存在。讀者對八十年代
5、中期以來班駁陸離的形式實驗反應逐漸冷淡。在文學日益被推向社會邊緣地帶的境況下,寫作者不得不考慮文學寫作態(tài)度和寫作方法的改變。九十年代先鋒小說在審美精神和敘事策略上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意味著他們對西方文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方法的模仿、學習階段的結束,也意味著逐步成熟起來的作家開始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思考和表達,使中國當代文學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一些新手作家面對的“影響的焦慮”即如何在外國作家和本國前驅者業(yè)已取得的巨大成就的陰影下,另辟蹊徑,并且有所
6、超越,至少不能淹沒自己的藝術個性,如何從外來影響覆蓋下走出來,立足本土,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這成為小說家所面臨的共同難題。 第二部分是大眾文化蔚為大觀的語境中,小說為了有效地爭奪讀者在敘事上采取了一些新的策略:(一)從政治啟蒙教化到開始偏向大眾娛樂,從精英個性話語轉向迎合大眾的平面化敘事。(二)大眾文化的流行性、娛樂性、世俗性、廣泛性以及寫作過程的復制性,表現形式的電子音像符號化,給小說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能否爭取到讀者是小說存
7、活的根本。因此九十年代小說的通俗化敘事是一種不得己的策略。(三)對當代中國小說的敘事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填補成人讀物的空缺,對欲望化場景的強有力的表達是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敘事法則,對情欲和暴力的巧妙書寫是這個時期小說敘事必要的智慧。(四)文學寫作作為非常個人化的行為,“晚生代”這個群體呈現出的個人的精神氣質,價值立場和文化取向都不盡相同。處在邁向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在它走向世界和走向市場的雙重步伐中,有能指和所指脫節(jié)的語言之流,有偏執(zhí)
8、的本土性崇拜和狂熱的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愛好,這表征著一個極為壯觀的過度性的東方后現代空間?!巴砩钡臄⑹路▌t超渡于這個空間,大展拳腳,是一種獨特的真正扎根于直接現實的文體,一種毫不猶豫的直接而徹底回到個人生活的純粹性的敘事得以實踐。(五)晚生代小說家一進入小說領域就具有很強的文體意識,在敘事方式上他們采用限制性的全知視角。文體意識的形成,個性意識的強化,民主思想的張揚,對全知敘事人的懷疑,對全知敘事模式的反叛,成為一大趨勢。(六)先鋒
9、小說的實驗性,其沉重的哲學、文化意蘊與當代中國的現實尚不能實現“內容與形式”上的契合。而進入九十年代之后,余華、劉震云、閻連科等人的創(chuàng)作,給當代文學的文體形式感追求帶來了新的氣象,表明中國作家在處理生活、現實世界與藝術表達之間真正進入一種“整合”的狀態(tài)。(七)藝術體式出現了大規(guī)?;貧w的現象,這主要表現為小說構成中故事性因素的加強和對傳統(tǒng)小說藝術方式(包括敘述體制、結構方式、描寫方式等)的大量套用。先鋒小說家從對現實和對象主體的消解,從居
10、高臨下的貴族化敘事立場和寫作姿態(tài)中擺脫出來,在“民間敘事”的藝術空間里尋找建立新的文本形式。作家們以勇于探索的實踐精神為九十年代的小說創(chuàng)造了一個頗為宏闊的藝術空間,其最為突出的藝術新質就是作家創(chuàng)作中那種介于寫實和虛擬之間的意象性、寓言性表現結構,陌生化敘事,其中蘊涵的文化觀念、文學觀念、生活觀念則是作家對現代中國社會生活與世界文化文學一次藝術的“整合”。因此寓言性敘述結構就具有了深厚的文化詩性特征。(八)九十年代的女性寫作有著鮮明的政治
11、旨歸,即一種以自身解放為目標的,針對性別模式中不平等權力關系的斗爭被反復彰顯。九十年代的女性寫作是一種文化批判和權力斗爭,作為一種個人敘事,九十年代的女性寫作最終與性別解放這樣的宏大敘事兼容在一起。(九)九十年代復雜的社會現狀與文化語境,呈現出小說文體的模糊和邊緣色彩,在傳統(tǒng)文體劃分的小說、散文、詩歌、戲劇之外,出現了邊緣的文體形式,“凹凸文本”“跨文體寫作”“實驗文本”成為時尚。 第三部分探討九十年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得失及其指導意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九十年代小說的敘事策略.pdf
- 九十年代西部鄉(xiāng)土小說的敘事.pdf
- 九十年代文學與當代生活——九十年代小說研究.pdf
- 王安憶九十年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pdf
- 論九十年代以來的成長小說.pdf
- 九十年代新歷史敘事范型.pdf
- 論九十年代軍旅小說的新變.pdf
- 成長如蛻——九十年代成長小說研究.pdf
- “象牙塔”內的嬗變——論九十年代以來的大學敘事小說
- 九十年代先鋒戲劇論.pdf
- 論九十年代“官場小說”的“女性敘事”——新“官場小說”女性形象分析_24961.pdf
- 論九十年代的思想散文.pdf
- 咆哮的九十年代的女性主義敘事學解讀
- 論九十年代以來小說中的作家形象研究.pdf
- 論九十年代小說中的悲劇意識_34467.pdf
- 現代性視野下的九十年代鄉(xiāng)土小說.pdf
- 簡論九十年代以來小說中的進城農民形象.pdf
- 九十年代小說中的童眸世界_29105.pdf
- 九十年代審美變異問題研究.pdf
- 九十年代文學的反諷藝術初探.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