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非生物脅迫(如:低溫、鹽堿、干旱等)嚴重威脅著水稻的生長和生產,輕則減產,重則顆粒無收。因此,開展水稻抗逆性研究,明確其抗逆性的遺傳基礎和分子機制對提高水稻品種的抗逆性和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鼓嫘允菑碗s的數(shù)量性狀,受多個基因位點控制。關聯(lián)分析,作為一種研究復雜數(shù)量性狀遺傳基礎的有利手段,已廣泛應用于復雜性狀的研究中。
水稻地方品種是豐富水稻基因庫重要的種質資源。許多地方品種為我國水稻育種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隨著現(xiàn)代農業(yè)的
2、發(fā)展,大量的水稻地方品種被選育品種所取代,導致水稻基因庫發(fā)生基因流失。近30多年來,盡管由于新品種的推廣,云南省一些地方稻種資源已經在生產中被淘汰,但當前仍然有不少地方稻種因適應性廣、耐冷性強、抗病蟲、品質優(yōu)以及與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習俗息息相關等原因而被保留了下來。因此,有效保護和利用云南水稻地方品種至關重要。
本研究以來自世界各地的粳稻選育品種和云南農家保護下水稻地方品種為試驗材料,對不同地理來源粳稻選育品種的抗逆性狀進行SSR
3、標記關聯(lián)分析,并進行云南農家保護下水稻地方品種遺傳多樣性的歷時變化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1、粳稻抗逆性關聯(lián)分析
(1)選取來源于中國11個省份和其他9個國家的347份粳稻選育品種作為試驗材料,利用覆蓋水稻全基因組的148個SSR標記檢測群體的遺傳多樣性,共檢測到805個等位變異,平均等位變異數(shù)為5.44個?;蚨鄻有灾笖?shù)平均值為0.3413,變幅為0.0058~0.8752;多態(tài)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為0.313
4、7,變幅為0.0058~0.8643。
(2)群體結構分析將水稻品種劃分為3個亞群,分別為P1、P2和P3。分群結果與品種的主要地理分布較為一致。親緣關系研究表明,57.3%的成對水稻選育品種間親緣關系為0,并且41.1%的成對品種間親緣關系小于0.3,揭示了品種間無或僅有微弱的親緣關系。
(3) LD結果表明,在整個群體中,64.1%的位點間存在顯著的連鎖不平衡(P<0.05);當分別考慮每個亞群時,存在顯著連鎖不
5、平衡的位點數(shù)目急劇下降,變幅是21.2~32.4%。在整個群體中,所有SSR成對位點間的r2值變幅為0~0.7270。在每個亞群中,平均r2值的變幅是0.0400(P2)~0.1633(P3)??傮w上,LD隨著遺傳距離的增加而衰減,說明連鎖是引起連鎖不平衡的主要因素。
(4)在粳稻選育品種的孕穗期耐冷性關聯(lián)分析中,基于Q+K模型共檢測到了24個位點與孕穗期耐冷性顯著相關,其中有5個位點與結實率顯著相關,19個位點與結實率冷水反
6、應指數(shù)顯著相關。在所有關聯(lián)位點中,有6個位點在前人定位到的與水稻耐冷性相關的QTL區(qū)間內或附近。RM282、RM252、RM6824和RM335是多個地點或年份均能重復檢測到的位點,比較穩(wěn)定,受環(huán)境背景影響較小。
(5)在粳稻選育品種的耐鹽堿性關聯(lián)分析中,基于Q+K模型共定位到了40個與水稻耐鹽堿性相關的位點,其中有25個位點與耐鹽性顯著相關,15個位點與耐堿性顯著相關。在所有關聯(lián)位點中,有17個位點位于前人定位的耐鹽堿性QT
7、L的區(qū)間內或附近。此外,RM567、RM475和RM505在鹽脅迫和堿脅迫下均能檢測到,說明耐鹽性和耐堿性可能存在共同的遺傳基礎。
(6)在粳稻選育品種產量相關性狀的關聯(lián)分析中,基于Q+K模型共定位到59個關聯(lián)位點,包括與抽穗天數(shù)關聯(lián)的位點11個、與株高關聯(lián)的位點12個、與有效穗數(shù)關聯(lián)的位點4個、與穗粒數(shù)關聯(lián)的位點11個、與結實率關聯(lián)的位點9個和與千粒重關聯(lián)的位點12個。在所有的關聯(lián)位點中,有23個位點位于前人報道的QTL區(qū)間
8、內。此外,有11個位點與兩個以上性狀同時關聯(lián),這可能是與性狀間相關或一因多效有關。
2、云南農家保護水稻地方品種遺傳多樣性的歷時變化
(1)選取云南農家保護下水稻地方品種共600份,其中收集于1980年有332份,收集于2007年有268份。通過對CatA、GBSSII、Os1977、STS22、STS90、S5、Pid3、Ehd1、GS3和GS5共10個核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來研究水稻地方品種的遺傳多樣性的歷時變化。
9、遺傳多樣性研究表明,收集于兩個不同時期水稻地方品種群體的核苷酸多樣性(π)和(θw)并無顯著差異(P>0.05),其中1980年群體的π和θw值分別為0.0061和0.0032,2007年群體的π和θw值分別為0.0058和0.0033。研究表明,在農家保護下,云南當?shù)氐霓r民很好的保護了云南水稻地方品種,維持了其原有的遺傳多樣性水平。
(2)單倍型分析表明,2007年收集的水稻地方品種群體保留了原有群體90.7%的單倍型。其中
10、,7種單倍型已經丟失,平均單倍型頻率為1.38%,變幅為0.9%~3.59%,同時有5種新產生的單倍型,平均單倍型頻率為1.90%,變幅為1.16%~4.25%。結果表明,經過近30年來的馴化,農家保護下,除部分丟失和新產生的單倍型外,2007年收集的云南水稻地方品種群體較好地維持了1980年群體的單倍型類型。
(3)單倍型豐富度研究表明,稻作生態(tài)區(qū)Ⅰ在1980年群體中特有的單倍型的豐富度最多,占總單倍型豐富度的33.1%,在
11、2007年群體中特有的單倍型的豐富度最少,占總單倍型豐富度的16.5%;而稻作生態(tài)區(qū)Ⅲ在1980年群體中特有的單倍型的豐富度最少,占總單倍型豐富度的18.3%。結果表明,經過近30年來的馴化過程,具有最豐富遺傳變異的稻作生態(tài)區(qū)Ⅲ內的水稻地方品種群體,能夠更好的維持其遺傳多樣性水平。
(4)基于模型的群體結構分析表明,收集于不同時期的云南水稻地方品種很明顯的分化成兩個亞群,即秈稻群與粳稻群。而且,在每個稻作生態(tài)區(qū)中,均有秈稻與粳
12、稻分布,這可能與云南省內具有獨特的立體氣候密切相關。
(5) AMOVA分析表明,兩個不同時期的水稻地方品種群體間(不考慮時期內的遺傳結構),在一半的基因位點上,均表現(xiàn)出了顯著的遺傳差異(P<0.05)。研究表明農家保護能夠為水稻地方品種提供繼續(xù)變異與分化的機會。因此,農家保護作為一種動態(tài)保護方式,應該被鼓勵和加強,尤其是在水稻的遺傳多樣性中心。
(6) FST的結果表明,同一稻作生態(tài)區(qū)兩個不同時期間的遺傳分化(-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粳稻地方品種遺傳多樣性分析及耐冷性關聯(lián)分析.pdf
- 云南元陽哈尼梯田水稻地方品種的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寧夏水稻地方品種與自育品種遺傳多樣性比較分析.pdf
- 基于SSR標記的中國水稻地方品種與選育品種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秈型水稻地方品種、不育系和恢復系的遺傳多樣性.pdf
- 中國甘薯地方品種的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 福建黃牛地方品種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太湖地區(qū)水稻地方品種品質基因多樣性及部分淀粉品質性狀與SSR標記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中國高粱地方品種遺傳多樣性評價.pdf
- 水稻地方品種螃蟹谷的粒形遺傳分析與定位.pdf
- 利用SSR分析山西玉米地方品種的遺傳多樣性.pdf
- 圓錐小麥地方品種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黃淮麥區(qū)小麥地方品種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 西南冬麥區(qū)小麥地方品種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 云南粳稻地方品種羊毛谷抗稻瘟病QTL鑒定與定位.pdf
- 小麥地方品種等位基因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河南省小麥地方品種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陜西省小麥地方品種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河北省花生地方品種遺傳多樣性及性狀—標記相關分析.pdf
- 不同地理來源粳稻品種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