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科技的迅速發(fā)展,綠色、環(huán)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堿法分解包頭稀土精礦工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為克服現(xiàn)有堿法生產(chǎn)工藝中首先要進行化學選礦而使生產(chǎn)不連續(xù)的缺點,本文對濃堿法直接分解包頭混合稀土礦工藝進行了研究,實驗采用包頭混合稀土礦與70%的氫氧化鈉溶液混合焙燒,反應由開始時的固-液相反應到結束時的固-固相反應,研究了反應前后相變化的工藝條件對稀土分解率的影響。
論文主要內(nèi)容有以下三個方面:
1.機理探討。
2、> 對包頭稀土精礦添加NaOH進行了熱分析研究,探討該復雜體系的熱分解機理。
2.靜態(tài)條件下稀土礦物的焙燒分解及浸出。
研究了包頭稀土礦中鈣在工藝過程中對稀土分解率及回收率的影響。通過對比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在本工藝研究中,除鈣和不除鈣時稀土浸出率相差較小,說明鈣的存在不是影響稀土分解率的主要因素,因此,不進行化學選礦除鈣而直接進行稀土精礦的堿分解工藝是可行的。
采用一個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實驗,
3、探討在靜態(tài)條件下礦堿比、焙燒溫度和焙燒時間對稀土分解率的影響。結果表明礦堿比對焙燒反應影響最大,其次為焙燒溫度和焙燒時間,試驗得到了最佳工藝條件:礦堿比為1:1,焙燒溫度為400℃,焙燒時間為90min。稀土分解率可以達到84.80%。
靜態(tài)焙燒實驗中,隨著焙燒溫度的升高,F(xiàn)在焙燒礦中含量降低,400℃以后反應的固氟效果變差,氟以氣體形式逸出污染空氣。
3.動態(tài)條件下稀土礦物的焙燒分解及浸出。
4、采用礦堿比為1:1,分別在低溫和中溫條件下,對不同品位的稀土精礦與70%的NaOH溶液混勻后進行動態(tài)焙燒。實驗結果顯示,動態(tài)焙燒下,50%以上品位稀土精礦的稀土分解率可達到93.84%,最高達98.44%。
在動態(tài)焙燒實驗中,氟碳鈰礦分解較完全,水沈后F以F形式存在于水洗液中。焙燒礦經(jīng)酸溶后,98%以上的Th以Th4+存在于稀土浸出液中,即經(jīng)堿分解后的渣為非放射性渣,且渣量小。
該堿分解工藝可以去除傳統(tǒng)工藝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CaO-NaCl體系焙燒分解包頭混合稀土精礦研究.pdf
- 包頭混合型稀土礦中氟碳鈰礦的分解和鈰(Ⅳ)新分離體系的研究.pdf
- Ca(OH)2-NaOH分解冕寧氟碳鈰礦精礦的工藝研究.pdf
- 包頭稀土礦的模糊萃取技術研究.pdf
- 碳熱還原包頭混合型稀土礦制備稀土硅化物合金過程中磷行為的研究.pdf
- 從包頭混合型稀土精礦中回收稀土、磷、氟的研究.pdf
- 混合稀土非稀土硝酸鹽不飽和水溶液的等壓研究.pdf
- 海藻酸鈉濃溶液的性能研究.pdf
- 包頭混合輕稀土催化材料的制備及催化性能研究.pdf
- 伴生元素對絡合浸出包頭混合稀土精礦的影響研究.pdf
- 包頭稀土尾礦稀土資源物理分離的研究.pdf
- 混合原料燃料乙醇生產(chǎn)的濃醪發(fā)酵工藝研究.pdf
- 礦粉對水泥基材料孔溶液中氯離子濃聚的影響.pdf
- 混合稀土硝酸鹽水溶液等體系的等壓研究.pdf
- 離子型稀土礦浸礦過程及工藝優(yōu)化研究.pdf
- 鋁酸鈉溶液混合強度對晶種分解過程的影響研究.pdf
- 稀土異戊橡膠溶液聚合工藝工程的研究.pdf
- 從包頭稀土生產(chǎn)廢渣中提取稀土的研究.pdf
- 包頭混合稀土精礦CaO-NaCl焙燒及HCl-H-,3-cit浸出工藝的研究.pdf
- 浸礦劑濃度對混合巖離子型稀土礦浸出率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