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黏附因子對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及中藥干預機制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從細胞黏附因子的角度,深入探討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本質,并探討中藥干預DVT中細胞黏附因子的作用機制,為臨床診治提供客觀依據(jù)。方法:臨床篩選急性期DVT患者60例,按中醫(yī)證型分為濕熱下注型、血瘀濕重型,觀察血清ICAM-1,VCAM-1,PSGL-1的水平,探討性別及臨床分型間是否存在差異,并統(tǒng)計三個指標間的相關性。實驗研究以下腔靜脈結扎法大鼠為模型,采用中藥消栓通脈顆粒為治療組,血府逐瘀膠囊、穿王消炎片、肝素鈉、生理鹽水為

2、對照組。觀察各組大鼠血清ICAM-1水平以及下腔靜脈病理形態(tài)學改變,及靜脈壁中炎性細胞、VCAM-1、PSGL-1的表達。結果:臨床研究顯示DVT患者的血清ICAM-1、VCAM-1、PSGL-1均升高(P<0.01),濕熱下注型較血瘀濕重型患者明顯升高(P<0.01),性別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同組間混合型患者血清細胞黏附因子明顯高于中央型、周圍型,有顯著性差異(P<0.05,P<0.01);中央型患者平均水平高于周圍型

3、,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實驗研究顯示血栓模型組大鼠下腔靜脈病理形態(tài)學改變較假手術組嚴重,血清ICAM-1水平以術后第1天最高,隨天數(shù)增加逐漸下降;靜脈壁中VCAM-1、PSGL-1表達以術后第3天最明顯;在術后第1天炎性細胞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術后第3、6天以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為主;結果顯示消栓通脈顆粒能明顯改善大鼠下腔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病理改變程度,降低血清ICAM-1水平,減少靜脈壁中炎性細胞、VCAM-1、PSGL-1的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