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探討經鼻內鏡下篩泡前徑路額竇開放手術(Endoscopicfrontalsinussurgerythroughtherouteanteriortoethmoidalbulta)治療慢性額竇炎的技術性、安全性、臨床療效及復發(fā)率。 方法: 1.對62例(90側)慢性額竇炎患者行術前冠狀位、矢狀位CT檢查,將CT掃描圖像傳輸至AW3.2后臺工作站,進行三維重建及動態(tài)觀察,掌握中鼻甲的附著位置、鉤突上端的附著方式、額周氣房
2、分布、額隱窩的阻塞情況;明確額隱窩與眼眶、前顱窩、篩前動脈等周邊重要結構的位置和距離關系。 2.60例(87側)患者采用經鼻內鏡下篩泡前徑路術式開放額竇,開放額竇口在5mm以上。 3.2例患者經額釘補充定位后開放額竇成功,開放額竇口在5mm以上。 4.術后常規(guī)予強的松片每日早上4片,服用10天;應用抗菌素3天。 5.術后隨訪半年觀察患者頭痛等癥狀改善程度,在相同的時間對頭痛癥狀進行自我評定。 6.
3、術后隨訪半年鼻內鏡下觀察額竇引流通暢情況,對額竇口的大小及黏膜恢復情況進行評估。 結果: 1.60例(87側)患者經鼻內鏡下篩泡前徑路術式額竇口開放成功,2例患者(3側)經額釘補充定位后開放成功,術中、術后均無嚴重并發(fā)癥出現(xiàn)。 2.術后隨訪半年,58例患者頭痛、鼻塞、流膿涕等術前癥狀均消失,無復發(fā)。4例僅隨訪2周后失訪。 3.術后隨訪半年,58例隨訪患者經鼻內鏡檢查額竇口開放、黏膜恢復良好。 結論
4、: 1.術前冠狀位、矢狀位CT檢查充分了解鉤突上端的附著方式,對手術中精確去除引起額隱窩阻塞的結構、適當開放額竇口起到重要作用。 2.我們認為多數(shù)慢性額竇炎患者不需要擴大額竇自然口來解決額竇引流的問題,只要清除引流通道上,特別是下1/3(即額隱窩)的氣房足已。 3.由于額隱窩外側是眼眶,內側是前顱窩,后側是篩前動脈,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鼻額區(qū)域向前、外側進行操作是比較安全的。 4.術后常規(guī)予強的松片每日早上4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鼻內鏡下手術修補腦脊液鼻漏的臨床分析.pdf
- 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124例臨床分析.pdf
- 修正性鼻內鏡鼻竇手術與初次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療效比較.pdf
- 單徑路鼻內鏡手術治療真菌球型鼻竇炎
- 鼻內鏡下手術治療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的圍手術期護理
- 修正性鼻內鏡手術治療難治性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臨床研究.pdf
- 鼻內鏡鼻竇手術的圍手術期治療.pdf
- 鼻內鏡手術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24例.pdf
- 經鼻內鏡下單徑路手術治療真菌球型上頜竇炎的療效評估.pdf
- 鼻內鏡手術在鼻內翻性乳頭狀瘤治療中的臨床價值.pdf
- 蒼耳子散加味鼻腔沖洗治療慢性鼻-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臨床研究.pdf
- 針刺緩解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疼痛的臨床研究.pdf
- 鼻內鏡治療真菌性鼻-鼻竇炎病例分析及總結.pdf
- 維生素D對慢性鼻-鼻竇炎鼻內鏡手術療效的影響.pdf
- 鼻內鏡顱底手術術后顱內感染臨床研究.pdf
- 內鏡下額竇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額竇炎的臨床和基礎研究.pdf
- 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中的應用效果
- 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前后細菌譜特征的研究.pdf
- 鼻內鏡下中、下鼻道聯(lián)合開窗治療真菌球性上頜竇炎的前瞻性臨床研究.pdf
- 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上頜竇炎的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