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研究目的:腔鏡下肢交通靜脈離斷術作為一種治療下肢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新興微創(chuàng)手術,與傳統(tǒng)手術相比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和臨床價值。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多的為筋膜下交通支離斷術(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而對于腔鏡筋膜外交通支離斷術(epifascial lapr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ELPS)臨床應用很少,文獻報道更少。對ELPS術式進行了初步的
2、嘗試,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 研究方法:分析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月采用腔鏡筋膜外交通支離斷術治療的慢性下肢靜脈功能不全12例,共14條肢體的臨床資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彩色多普勒剖面流速圖、空氣體積描記儀、臨床分級和靜脈功能評分等方法在手術前后對患肢靜脈交通支離斷情況、靜脈功能和術后并發(fā)癥等狀況進行分析。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分析手術的長期效果。 研究結果:本組共離斷小腿交通靜脈42支,平均3支/肢體,功能不
3、全的交通支67.4﹪(29/43)距內踝的在20cm以內;手術前后靜脈功能綜合評分均值分別為(13.9±1.7)分vs.(6.4±0.8)分、手術前后彩超剖面流速圖靜脈返流量均值分別為(61.2±7.7)ml/s vs.(45.6±5.7)ml/s和空氣體積描記儀3項指標術前后均值比較均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術后并發(fā)癥除3條肢體(21.4﹪)發(fā)生局部水腫外,其余并發(fā)癥如隱神經痛、皮下氣腫、最初行走困難和切口延遲愈合等均發(fā)生于1
4、條肢體(7.14﹪)。術后隨訪率100﹪(14/14),隨訪3~15個月。全組淺靜脈曲張未見復發(fā)。6條潰瘍肢體中有5條肢體潰瘍全部愈合(83.3﹪),愈合時間10~91 d,平均(32±5)d。1條肢體潰瘍明顯縮小。比較患者術前與術后3個月的CEAP臨床評分,除色素沉著無明顯改善(P>0.05)外,其它臨床表現(xiàn)均有明顯改善(P<0.01)。 研究結論:腔鏡筋膜外交通靜脈離斷術治療下肢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在臨床上的結果令人滿意,在目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刨吸術與腔鏡潰瘍下交通支離斷術治療下肢靜脈潰瘍臨床研究.pdf
- seps手術(腔鏡深筋膜下穿通靜脈離斷術)-治療下肢靜脈性潰瘍-資料
- 內鏡下小腿交通靜脈離斷術治療靜脈性潰瘍的臨床研究.pdf
- 血管腔內激光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應用研究.pdf
- 王深明內鏡筋膜下交通靜脈結扎
- 選擇性脛神經分支離斷小腿塑形術的臨床應用研究.pdf
- 下肢靜脈造影的臨床應用
- 腔鏡交通靜脈結扎治療原發(fā)性下肢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中長期療效研究.pdf
- 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及下肢深靜脈置管溶栓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療效觀察.pdf
- 靜脈腔內激光消融術與剝脫術治療下肢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對照性研究.pdf
- 下肢靜脈曲張腔內激光治療的臨床研究.pdf
- 下肢交通靜脈瓣膜關閉不全(下肢交通靜脈瓣膜閉鎖不全)
- 下肢靜脈壓測定在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治中的臨床應用.pdf
- 腹腔鏡脾切除聯(lián)合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治療門靜脈高壓癥的臨床研究.pdf
- 腔內激光聯(lián)合手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研究.pdf
- 筋膜內切除法在腹膜外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中的應用.pdf
- 血管腔內成型術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的臨床應用.pdf
- 下腔深靜脈血栓形成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的臨床護理
- 靜脈內導管溶栓聯(lián)合下腔靜脈濾器植入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分析.pdf
- 全腔靜脈—肺動脈連接術的臨床與實驗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