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旨在從悲劇意識的美學路徑出發(fā)對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人物畫予以解讀。悲劇意識為悲劇的創(chuàng)作者、感受者對悲劇性現實的情感體驗與理性思考,這是一種直面將要到來的命定的失敗,卻仍然敢于去追求、奮斗、犧牲的心理趨勢。悲劇意識是人類共同的內在心理傾向,在中西方藝術中均有諸多上乘的表現。筆者將20世紀上半葉中國人物畫的悲劇意識分成三類:生命悲劇意識、政治悲劇意識和歷史悲劇意識。筆者以為,這階段的中國人物畫中所出現的悲劇意識基本上是圍繞著這幾條線索發(fā)
2、展與演進的。同時,本文還對悲劇意識與“五四”背景文化的關系以及悲劇意識的當下意義進行了相關的闡發(fā)。
文化傳統(tǒng)直接決定了“中國式悲劇”的獨特風貌,卻在“五四”時期有了根本性的轉變。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畫即濫觴于這樣的文化土壤。本文第一章便對此展開了系統(tǒng)的論述。
本文第二章對該時期中國人物畫中關于人生的悲劇性問題予以論述。在悲劇意識中,人生無常與命運悲歌最具終極思考意味,由此產生了諸多與人生悲劇密切相關的悲劇意象。生命的
3、追求、與命運抗爭中艱辛而執(zhí)著的過程與無論結果如何的結局帶來了無限又厚重的生命悲劇意識。此章通過生命悲劇意識的審美意象:死亡意象與自況性描述以及畫家個體的悲劇人生進行闡發(fā)。
本文第三章論述了20世紀上半葉中國人物畫中的政治悲劇意識。政治抱負的施展向來為中國知識分子自我實現的價值核心。不過個人的政治理想因自身與政治環(huán)境的矛盾沖突,或因自身性格的弱點而最終難以實現,往往成為悲劇意識的生發(fā)點。本章主要對呂鳳子、徐悲鴻等人相關作品中的政
4、治悲劇意象進行了自己的解讀。
本文第四章論述了20世紀上半葉中國人物畫中的歷史悲劇意識。歷史悲劇意識主要體現在具有歷史感的繪畫作品中,一者為“寄沉痛于古史”的歷史題材的作品,二者為替時賢立傳的作品。在這兩個方面,傅抱石與徐悲鴻的創(chuàng)作最有代表性,他們大量歷史感強烈的杰作鑄就了該時期中國畫的輝煌篇章。
最后,本文以20世紀上半葉中國人物畫為參照對象論述了悲劇意識對于當代藝術的重要性。相較以往,有著歷史使命感的文化精英啟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人物畫中的悲劇意識
-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唱片初探.pdf
- 二十世紀上半葉尼采美學在中國的接受
- 尼采與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美學.pdf
-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通訊事業(yè)史論.pdf
- 二十世紀上半葉尼采美學在中國的接受.pdf
- 二十世紀上半葉日本的渤海史研究
- 二十世紀上半葉尼采美學在中國的接受_19516.pdf
- 二十世紀上半葉東北農民生活狀況研究.pdf
- 二十世紀中國意筆人物畫的現代化.pdf
-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管弦樂隊發(fā)展史略.pdf
- 遠行與回歸-二十世紀上半葉新詩中土的意象研究.pdf
-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大學科學教育思想研究(1901-1937).pdf
- 二十世紀中國悲劇學研究述論.pdf
-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與藝術特征之考察.pdf
-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學史中元代文學書寫研究.pdf
- 二十世紀上半葉推動中國現代聲樂教育發(fā)展的幾個重要因素.pdf
-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學人比較美學觀的人類學分析.pdf
- 論中國人物畫中的女性角色
- 二十世紀上半葉蘇聯教學論的形成、發(fā)展及其對我國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