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了解我國部分城市居民在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所經歷的自然災害事件及對災后心理衛(wèi)生服務的評價和需求狀況,探討需求的影響因素,為建立災后心理危機干預等心理衛(wèi)生服務體系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方法:根據突發(fā)公共事件的分類和2005年至2007年我國突發(fā)公共事件的分布,兼顧東、中、西部地區(qū),在全國范圍內選取遼、浙、皖、粵、渝、新六個地區(qū),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9600 名年齡在15~60 歲城市常住居民作為調
2、查對象,調查方法為面對面詢問式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四個部分,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及2007年1月~2009年3月期間對調查對象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事件情況;事件發(fā)生后1個月內調查對象的情緒和軀體狀態(tài);調查對象采取的應對方式;調查對象對災后心理衛(wèi)生服務的現狀評價和主觀需求。利用SAS 9.1 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結果:本次研究收集有效調查問卷9227 份,有效率為95.42
3、%。其中涉及自然災害事件的問卷共計6243例。6243 名居民中男女性別、年齡分布較均衡。以漢族、已婚者、中等文化程度者為主,分別為91.23%、71.25%和60.08%。無業(yè)/失業(yè)者和商業(yè)服務業(yè)人員較多,分別為16.33%和14.98%。在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間,對受訪居民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事件以地震災害為主,其余依次為氣象災害,海洋災害、水旱災害等自然災害。自然災害事件發(fā)生時段的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49.0
4、8,P<0.0001),以6個月至1年為主。各類自然災害中居民角色的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isher’s 精確概率法,P<0.0001),主要是通過媒體間接了解災害(84.80%)。
受訪居民的軀體和情緒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5.11,P<0.0001),居民認為其軀體和情緒受影響的比例分別為68.92%和88.92%。居民的軀體和情緒受影響程度在各類自然災害、充當角色中的分布也不同。在經歷事件
5、后一個月內,居民出現身體反應、心理反應和身心反應的比例分別為68.14%、90.21%和91.54%。不同充當角色者在各類自然災害中的身體和心理反應有不同且居民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可能是其身心反應的影響因素。身心反應出現后,89.29%的自然災害經歷者采取了應對,其中采取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的分別占87.49%和 62.09%。積極應對方式以“想高興事”(67.14%)、“試圖接受現實”(63.76%)、“找人傾訴”(63.74%)等
6、為主,“尋求專業(yè)幫助”的方式最少(28.85%);消極應對方式以“祈求神靈保佑”(38.04%);“壓抑自己負面情緒”(31.98%)等為主。
氣象災害和地震災害經歷者常采用積極應對(均分均值分別為2.14和2.13);蟲災等其它自然災害經歷者的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級別都較高(均分均值分別為2.37和2.17)。不同充當角色者在水旱災害和海洋災害中的應對方式有差異;居民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可能是其選擇應對方式的影響因素。
7、
居民對于“危機心理干預”的知曉率不高(58.00%),深入知曉率為9.00%。知曉率以21~30 歲年齡組人群知曉率最高(67.82%),年齡、民族、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因素可能是居民知曉的影響因素。居民曾接受的災后心理衛(wèi)生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主要是“自己如何緩解心理反應”(應答率為46.72%),服務主要是電視廣播等媒體宣傳形式(應答率為43.22%)。居民的年齡、民族、婚姻狀況等可能是其評價服務的影響因素。
8、 居民希望的服務提供者主要是專業(yè)人員(41.21%)和家人親戚(40.37%),希望掌握的心理方面知識和技能主要是“自己如何緩解心理反應”(48.26%),希望主要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宣傳形式提供心理衛(wèi)生服務,尤其是電視節(jié)目和宣傳材料(以書刊和宣傳畫為主)等途徑,居民的年齡、民族、婚姻狀況等可能是居民選擇服務提供者的影響因素。
結論: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對公眾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主要是地震災害,尤其是5·12 汶川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社區(qū)精神衛(wèi)生服務的社區(qū)居民心理預警模型的研究.pdf
- 自然災害衛(wèi)生應急工作
- 自然災害衛(wèi)生應急工作
- 不同個性甲亢患者心理衛(wèi)生狀況調查研究.pdf
- 上海市中學生自然災害意識調查研究.pdf
- 自然災害災區(qū)安置點衛(wèi)生
- 河北省城市居民衛(wèi)生服務需求與利用調查研究.pdf
- 自然災害公共衛(wèi)生狀況與需求快速工具
- 自然災害公共衛(wèi)生狀況與需求快速工具
- 自然災害公共衛(wèi)生狀況與需求快速工具
- 自然災害受災生活救助服務
- 自然災害衛(wèi)生應急工作指南
- 自然災害
- 遠海作業(yè)漁民心理衛(wèi)生狀況及保障措施的研究.pdf
- 湛江市某中學高中生自然災害意識調查研究.pdf
- 自然災害應急物資需求預測方法研究.pdf
- 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服務研究.pdf
- 我國社區(qū)心理衛(wèi)生服務能力研究.pdf
- 唐代自然災害研究.pdf
- SARS流行期間發(fā)熱門診隔離患者心理衛(wèi)生的調查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