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羥異黃酮對放射性造血損傷的防護作用及其機理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造血組織對電離輻射極為敏感,0.5Gy全身照射后就會引起血液學改變。當全身或大部分機體受到較大劑量射線照射后,造血組織的損傷是機體最早出現的基本損傷之一。放射性造血損傷主要表現為造血功能障礙,由此誘發(fā)機體感染、出血、免疫功能抑制、死亡等。因此,全身照射后造血系統(tǒng)損傷的輕重和恢復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放射病的病情和轉歸。 國內外學者經過多年的研究已經篩選出一些輻射防護劑,其中雌激素(estrogens,Es)是研究較多的一類。除雌

2、二醇等天然Es外,人工合成的Es如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已烷雌酚等對實驗性急性放射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不僅可提高實驗動物的存活率、延長其平均生存時間和促進造血系統(tǒng)重建,而且對臨床上因腫瘤放化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癥也有一定的療效。盡管Es對放射性造血損傷有明顯防護作用,但其對造血系統(tǒng)外組織(主要是生殖系統(tǒng))的雌活性(estrogenicaction)可導致嚴重的毒副作用如乳腺癌等,大大限制了其實際臨床應用

3、。近年來一些學者正致力于通過化學合成手段來改造Es分子結構以降低其副作用而僅保留防護放射性造血損傷的效應。 三羥異黃酮(genistein,GEN)是大豆異黃酮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結構與雌二醇非常相似,但雌活性僅為雌二醇的10-2~10-3倍,是一種重要的天然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研究發(fā)現,GEN具有模擬和拮抗雌激素作用、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TPK)和DNA拓撲異構酶Ⅰ/Ⅱ活性、提高機體免疫力

4、等作用,對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種腫瘤以及骨質疏松癥、心血管疾病等均有防治作用。近年來有報道,GEN可使小鼠T淋巴細胞產生的IL-2和IL-3顯著升高,對絕經后的恒河猴乳腺和子宮內膜增生無誘導作用,防止卵巢切除小鼠骨質丟失和骨髓前B淋巴細胞增多且對該小鼠子宮萎縮無逆轉作用。提示,GEN對骨骼和造血系統(tǒng)有選擇性的雌激素效應,而對生殖系統(tǒng)無雌活性。另外,GEN是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劑,能提高輻射動物的存活率和減輕紫外線導致的皮膚損傷,但對放射性造

5、血損傷是否具有防護作用的研究國外尚無報道。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國內外研究進展,本課題以雄性成年健康昆明小鼠為研究對象,輻射前24h,GEN以160mg/kgb.w.劑量給小鼠灌胃,采用6.0Gy60Coγ射線一次性全身照射復制放射性造血損傷模型,觀察GEN對小鼠存活率及對相關造血指標的影響,并與DES的輻射防護作用進行比較。同時分析照后小鼠骨髓有核細胞(bonemarrownucleatedcells,BMNCs)細胞周期、bc

6、l-2、cyclins、CDKs基因表達及其激酶活性變化、部分造血相關因子受體的表達、血清造血活性、骨髓基質細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粘附能力及與細胞粘附有關因子表達等變化,從造血實質細胞和造血微環(huán)境兩個方面,探討GEN對放射性造血損傷防護作用的分子機制。 本研究主要實驗結果如下:1.GEN對正常小鼠的生存無影響。與輻射對照組比較,輻射前24h給予GEN,小鼠照射后死亡率顯著降低,30d存活

7、率提高36.66%,平均生存天數延長3.53d,保護系數為1.60。提示,GEN具有較強的輻射防護作用,該作用強于DES(DES處理組小鼠照后存活率為45.56%)。 2.GEN可導致正常小鼠外周血WBC、淋巴細胞以及BMNCs數量一過性改變。與輻射對照組比較,輻射前24h給予GEN,照射后小鼠骨髓組織、脾臟損傷程度輕,BMNCs及外周血WBC、Hb、血小板、淋巴細胞等下降幅度小且恢復快,CFU-S、CFU-GM形成明顯增多,以

8、上作用均與DES相似,其中GEN在防護BMNCs、WBC、淋巴細胞方面強于DES。提示,GEN可降低骨髓造血干/祖細胞的輻射敏感性,并促進照后殘留的造血干/祖細胞增殖分化,加速輻射受損的造血系統(tǒng)重建,對放射性造血損傷有明顯防護作用。 3.GEN可使正常小鼠BMNCs細胞周期分布一過性改變:給藥后1d,BMNCs增殖抑制、大量細胞阻滯于G0/G1期,G0/G1期細胞數由給藥前的60.47%增加至67.25%;給藥后2d,G0/G1

9、期細胞減少而S期細胞明顯增多,由給藥前的28.70%增加至34.55%;給藥后4d左右,BMNCs細胞周期分布逐漸恢復至正常。該作用可降低BMNCs的輻射敏感性,減少射線對骨髓造血細胞的直接殺傷和增殖抑制作用,有利于照后骨髓造血系統(tǒng)的重建。同時,這可能也是GEN導致正常小鼠外周血像一過性改變的機制之一。 4.輻射前24h給予GEN,照后阻滯于G0/G1期的小鼠BMNCs數量明顯減少,同時BMNCsbcl-2、CyclinD1、C

10、yclinE、CDK2、CDK4蛋白和mRNA表達以及CyclinE-CDK2活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推測,減少照后骨髓造血細胞的G0/G1期阻滯、抑制造血細胞凋亡、改變造血細胞細胞周期和提高殘留造血細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可能是GEN防護放射性造血損傷的主要分子機制之一。 5.與輻射對照組比較,輻射前24h給予GEN,射線對小鼠BMSCs的損傷程度減小,同時BMSCsCFU-F形成及貼壁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流式細胞分析發(fā)現,G

11、EN能誘導輻射受損的BMSCs上細胞粘附分子VCAM-1及細胞外基質FN、LN等的表達增加,促進BMSCs與造血細胞以及造血細胞間的粘附,進一步誘導造血細胞和BMSCs細胞周期改變,促進細胞增殖和分化,加速放射性造血損傷的修復和重建。提示,預防性給予GEN對小鼠BMSCs的形態(tài)和功能均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6.與輻射對照組比較,輻射前24h給予GEN,輻射后該組小鼠血清造血刺激活性顯著增強,使正常小鼠骨髓細胞CFU-GM、CFU-

12、E形成明顯增多,而且對粒/巨系祖細胞的刺激活性較紅系強。同時,GEN預處理組小鼠照后血清造血抑制活性明顯降低,但對紅系和粒系祖細胞的抑制活性差異不明顯。另外,輻射前24h給藥,GEN可減少射線導致的骨髓造血細胞c-kit和IL-3Ra表達的抑制,輻射后9d表達陽性的骨髓造血細胞數量明顯較輻射對照組增多。提示,預防性的給予GEN可導致照后小鼠血清造血因子水平改變并誘導骨髓造血細胞上c-kit和IL-3R的表達,促進損傷后造血系統(tǒng)重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