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中國全史-056-宋、遼、金、夏習俗史</p><p> 《中國全史》 056/一百卷 史仲文 胡曉林</p><p><b> 本卷提要 </b></p><p> 本書從歲時節(jié)令習俗、物質生活習俗、人生儀禮、社會組織習俗、民間信仰、生產(chǎn)貿(mào)易習俗、娛樂習俗等方面描述了宋遼金夏習俗的基本內容。宋代是中國城市發(fā)展的一個
2、新階段,宋代城市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極其豐富,因此,本書較為詳細地描述了宋代的城市習俗,展示了城市習俗多姿多彩的盛況,呈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習俗在城市生活培育之下的新發(fā)展。這一時期有多個民族政權在歷史舞臺上并存,因此,本書在鉤輯遼、金、夏的契丹人、女真人和黨項人的傳統(tǒng)習俗的同時,突出了它們接受漢文化影響并向漢族習俗趨同的歷史規(guī)律。宋遼金夏的習俗承前啟后,城市習俗的興盛和多民族習俗融和的特點使它在中國習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p&
3、gt;<p> 一、宋遼金夏習俗概述 </p><p> 習俗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旦形成,往往得以代代相傳。因此,習俗具有歷史性和傳承性。例如大多數(shù)中國人所習慣的大年初一放爆竹,起碼從梁代就開始了。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魈惡鬼。" </p><p> 習俗雖然世代相傳,卻并非一成
4、不變,世異時移,一代人有一代人所面臨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社會生活,習俗也會有相應的調整和變通。移風易俗,史不絕書。因此,習俗又具有時代性和變異性。同樣是爆竹,宗懔的時代是用火燒竹,使竹節(jié)爆破發(fā)聲,而宋代則是用紙裝填火藥,使之爆炸。南宋施宿嘉所編《會稽志》載:"除夕爆竹相聞,亦或硫磺制作爆藥,聲尤震驚,謂之爆仗。"這時可能真正意義上的爆竹和火藥爆仗并用,并且"爆仗"有取代"爆竹&quo
5、t;之勢。早在北宋時期,城市里就流行火藥爆竹了。 </p><p> 習俗的歷史性和傳承性與時代性和變異性并不是勢不兩立的,而是對立統(tǒng)一的。如果習俗不容于時代,它就會被淘汰,例如遼、金曾流行的割破面額表示哀痛亡人的習俗,隨著文明的進步,后來終于消失了。如果一種活動缺乏歷史性,它就難以成其為習俗,也就不會那么容易為大眾所接受。仍以爆竹為例,新加坡等地現(xiàn)在不用宋以來一直沿襲的火藥爆竹,而是改為"音樂爆竹&
6、quot;,即把爆竹聲錄入磁帶播放,以避免火藥造成的城市危害。如果沒有歷史上的爆竹,拿磁帶放一陣噼叭之聲算是什么?這種磁帶又怎么賣得出去?反過來說,如果不制作"音樂爆竹",當火藥爆竹被禁的時候,爆竹習俗很可能就會消失。 </p><p> 習俗不是抽象的,而是群體內人們彼此相傳的活文化。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習俗,或者說,同一習俗在不同群體中的表現(xiàn)是有差異的。群體以地區(qū)分,有北方人、南方人,有城
7、里人、鄉(xiāng)下人,于是,有北方習俗、南方習俗,城市習俗、鄉(xiāng)土習俗,這就表現(xiàn)出習俗的地區(qū)性。群體以階級、階層分,有士農(nóng)工商,有貴族、庶民,他們的習俗各有差異,這就表現(xiàn)出習俗的階級性。群體以民族分,則有宋人、遼人、金人、夏人,于是有了漢俗和善俗或國俗和漢俗,這就表現(xiàn)出習俗的民族性??墒牵后w的界線不是絕然分開的,兩個群體也可能成為一個群體,因而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習俗就有交流、融合的事實發(fā)生。 </p><p> 習俗
8、有這些固有的屬性,宋遼金夏的習俗當然也有這些屬性:歷史性、傳承性、時代性、變異性、地區(qū)性、階級性、民族性,例子不勝枚舉,因為本書所述習俗都可以作為例子。 </p><p> 宋遼金夏的習俗主要有兩大特點,其一是城市習俗的興旺發(fā)達,其二是多民族習俗的大交流、大融合。 </p><p> ?。ㄒ唬┏鞘辛曀椎呐d盛在 </p><p> 中國當代的城市里,傳統(tǒng)的習俗早已
9、支離破碎。在現(xiàn)代人眼里,習俗似乎與城市文明格格不入。然而,在傳統(tǒng)社會,農(nóng)村固然是習俗產(chǎn)生的沃壤,而城市更是習俗大放異彩的舞臺。例如,基本的飲食習俗是農(nóng)業(yè)文明和牧業(yè)文明的產(chǎn)物,但是,城市把它們匯聚在一起,加以發(fā)揚光大,形成豐富多樣的飲食文化。城市往往使習俗由簡趨繁,直至發(fā)展到登峰造極。 </p><p> 宋代使中國的城市文化達到了一個高峰。宋代的城市習俗也繁盛一時,城市有賴習俗使自己顯得繁華,習俗依靠城市使自己
10、變得豐富。在宋代,城市和習俗可謂相得益彰。 </p><p> 城市的特點首先寫在街面上,而街景需要習俗來裝扮。辛棄疾《青玉案》詞膾炙人口,請看它所描述的宋代街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如果不是元宵節(jié),街景怎么會被燈光、煙火和珠光寶氣裝點得如此燦爛
11、!如果不是習俗的力量,誰能使成千上萬的人投入燈的海洋!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城市提供的物質條件和聚居格局,也就不可能有這么熱鬧的燈節(jié)。城市區(qū)別于鄉(xiāng)村的一大特點是夜生活。農(nóng)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除了守喪和除夕守歲,一個人沒有緣故整夜不睡。城市才有"不夜天",這是夜市的習俗在起作用。北宋東京和南宋臨安的夜市都很發(fā)達。兩地的夜市都有好幾處,一般三更停,五更又開張,熱鬧的地方則通宵不絕。東京馬行街的夜市通宵達旦,熱鬧非凡,連夜蚊
12、子也無處安身:"天下苦墳蚋,都城獨馬行街無蚊蚋。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蚊蚋惡油,而馬行(街)人物嘈雜,燈火照天,每至四鼓罷,故永絕蚊蚋"(蔡條《鐵圍山叢談》卷四)。 </p><p> 宋代城市習俗的興盛突出地表現(xiàn)在商業(yè)上。宋代主要城市的商業(yè)鋪戶比比皆是,主要有食店、酒肆、茶坊、肉鋪、魚行、米鋪、藥店等,各有自己的習俗慣制,各有自己的經(jīng)營絕招。據(jù)說端盤子的能夠左手扠三碗,右手
13、從手至肩馱疊約二十碗,一一分給不同的客人,毫無差錯(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四"食店")。講究的茶坊張掛名人字畫,插四時花卉,極其雅致。這種裝飾檔次即使是在當今也堪稱一流。 </p><p> 宋代城市服務行業(yè)同樣表現(xiàn)出豐富多采的習俗。服務行業(yè)的發(fā)展水平代表著城市的發(fā)達程度。北宋東京設有消防組織,有專門的"潛火隊"(消防隊),派人在高高的"望火樓"上瞭望
14、,一有火情,可以立即撲救。城市一般都有值更人員,他們打著鐵板兒和木魚兒,沿街報告時辰和天氣。市民生活上的一切繁瑣麻煩之事都可以由"四司六局"解決。四司是帳設司、廚司、茶酒司、臺盤司。六局是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諸如籌辦紅、白喜事,請客送禮,大小家務,都可以由四司六局代勞,主人不用費力,只需按各行業(yè)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工價付帳。 </p><p> 專門的娛樂場所和設施是城市所
15、特有的。宋代城市的娛樂活動集中在瓦子勾欄。僅以北宋都城為例,《東京夢華錄》卷五載,汴京計有"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則里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余座",另有朱家橋瓦子、州西瓦子、州北瓦子。其中,大的瓦舍司容數(shù)千人,"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南宋臨安瓦子的繁盛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種娛樂場里,文藝、體育、雜技等方面的項目一應俱全。有人能玩烏龜疊塔。養(yǎng)七只龜,放在案上,主人敲鼓,龜聞聲而動,
16、從大到小一個個往上疊,最上面的小龜?shù)沽ⅲQ起尾巴。此謂烏龜疊塔。有人能玩蝦蟆說法。養(yǎng)九只蝦蟆,最大的一只踞坐在一個小墩上,另外八個左右分列,大蝦蟆叫一聲,其他蝦蟆也叫一聲,并依次到大蝦蟆面前點頭作聲,此謂蝦蟆說法(《增補武林舊志》卷八)。真是無奇不有。 </p><p> 城市的消費習俗比農(nóng)村奢侈,通常要拿錢買方便,拿錢買闊綽?!稏|京夢華錄》卷四所記會仙酒樓是客人一擲千金的地方:"大抵都人風俗奢侈,度
17、量稍寬,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須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銀百兩矣"。這些器具,一色的銀制。(二)多民族習俗的交流與融合公元960 年建立的宋朝統(tǒng)治著中原大部和南方廣大地區(qū);遼建國于公元907 年,領有大漠南北和今東北大部、河北、山西北部地區(qū);夏立國于1038年,轄有今甘肅、寧夏的大部和陜西、內蒙的部分地區(qū);金于1115 年立國號,于1125 年滅遼,1127 年滅北宋,成為與南宋對峙的
18、中國北部封建王朝。最后,蒙古人于1227 年滅夏,1234 年滅金,1279 年滅南宋,中國復歸于大一統(tǒng)。宋的統(tǒng)治民族是漢人,遼的統(tǒng)治民族是契丹,夏的統(tǒng)治民族是黨項,金的統(tǒng)治民族是女真。 </p><p> 在二三百年的歷史中,漢、契丹、女真和黨項的勢力此消彼長,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多機會。有趣的是,若論政治,漢族人在這段時期的總趨勢是節(jié)節(jié)敗退,若論文化,漢文化卻是層層推進,成為文化交流與融合的主導力量。
19、 </p><p> 在這一時期,促進民族文化交流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制度的變遷、經(jīng)濟文化類型的轉化、民族雜居、民族間的通婚等。 </p><p> 契丹、黨項、女真人在建國之前尚處于部落社會,其政治組織比較簡單、幼稚。當它們建立封建國家的時候,并不能發(fā)明或發(fā)展出一套嶄新的政治體系,它們實際所能做的是借鑒唐宋王朝的體制,于是,漢族人的帝王禮制、君臣關系、儒家倫理都隨這套政治體系一起逐漸成了
20、契丹文化、黨項文化、女真文化的內容。從另一方面來看,漢文化和這幾種文化的同質性增強了。我們可以從金代一次小小的禮節(jié)變化來看政治體制變革對文化交流的影響。女真人的大禮是跪左膝,蹲右膝,拱手搖肘。當女真人也有了君臣關系的時候,這種大禮的適用性就有了問題。漢文化中的君臣關系包含著它固有的禮節(jié),即三跪九叩之類。建立君臣關系,卻不沿用它固有的禮節(jié),還算是君臣關系嗎?這個問題到金章宗的時候提出來了。經(jīng)過朝廷上下的討論,決定在正式朝拜的時候采用漢禮,
21、再不許拱手搖肘而拜(《金史·禮八》)。 </p><p> 契丹和黨項本來基本上賴畜牧為生,立國前后,一方面攻占的漢地越來越多,因而所統(tǒng)治的漢人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一些本民族的人從漢人處學會農(nóng)耕,所以農(nóng)業(yè)在經(jīng)濟中的比重不斷加大。為適應兩種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遼太宗采取"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兩院制,夏也采取著漢分治的辦法。一國之內,兩種經(jīng)濟文化類型都獲得了政治支持,為兩種類
22、型的交流、轉化減少了障礙。這樣一來,漢人的農(nóng)業(yè)文化及其所包括的習俗就必然在這些王朝內流行得越來越廣泛,像打春牛勸農(nóng)耕這樣的習俗自然會成為官方的儀式。 </p><p> 多民族的雜居和通婚是兩個相互密切聯(lián)系的因素,也是最有效地促進民族文化習俗交流與融合的因素。雜居和通婚使原本屬于不同群體的成員同處于一個社區(qū)以至一個家庭,他們之間頻繁的交往很容易使他們認同為一個群體,并擁有共同的文化習俗。例如金代的女真人,從東北
23、北部不停地向南遷移,直到黃河、淮河流域,不可避免地與漢人交叉定居?!督鹗?#183;兵志》載:"猛安謀克(女真人基層單位)雜廁漢地,聽與契丹、漢人婚姻以相固結。"《金史·唐括安禮傳》載,金世宗希望女真人與其他民族雜居,"男婚女聘,漸化成俗"。女真人并無節(jié)日觀念,但是,后來也同漢人一樣過十多個節(jié),如新年、元宵、端午、中秋等等,這顯然是文化交流的結果。 </p><p&g
24、t; 上述政治制度的變遷、經(jīng)濟文化類型的轉化、民族雜居與通婚等歷史條件為漢人、契丹、黨項、女真的文化習俗交流提供了機遇,這是一般而論。具體地說,它們的文化習俗交流過程是復雜多變的,有時潛滋暗長,潛移默化;有時引起沖突,以致大動干戈。宋遼金夏的文化習俗交流同樣是碰撞、仿效、抵制與吸收等多種機制并行的結果。西夏對漢人文化習俗的態(tài)度和由此采取的行動是很好的例子。 </p><p> 黨項拓跋氏在建立夏朝前,曾先被李
25、唐王朝賜姓李,后被趙宋王朝賜姓趙,并作為夏國公、夏王臣服于唐宋。宋景祐元年(1034 年),趙元昊自立年號,籌建夏國。元昊一向認為,黨項人"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西夏經(jīng)》卷六)。于是,元昊在繼夏王之后,主張按黨項的文化習俗和生產(chǎn)、生活方式為本,建立本民族的獨立政權。元昊對本民族已經(jīng)接受的漢文化大加排斥:例如,他取消唐、宋賜給的"李"、"趙"漢姓,改姓嵬名氏,自己也不再叫
26、"元昊",改名"曩霄";他強令國人三日內一律削發(fā),改宋代的發(fā)式為黨項人固有的發(fā)式,即由披發(fā)改為削發(fā)后穿耳戴環(huán)。元昊的兒子諒祚即位掌權后,即下令夏國人不再沿用黨項的蕃禮,而改用漢禮,穿漢人服飾。六年后,諒祚死,7 歲的兒子秉常即位,由太后攝政。第二年,專權的后族宣布廢除漢禮,恢復舊蕃禮。到夏崇宗永安三年(1100 年),朝廷又開始重儒學和漢禮,漢族文化習俗和黨項文化習俗不再被朝廷認為是互相排斥、你死
27、我活的關系,而被認為是互相補允、相得益彰的關系。盡管"漢禮"和"蕃禮"在西夏朝廷一直斗來斗去,但是,漢族文化習俗和黨項文化習俗在民間的交流卻始終沒有停止。實際上,在夏崇宗以后,漢學和漢禮與</p><p> 總的來說,在宋遼金夏多民族文化習俗的大交流、大融合的過程中,漢族的文化習俗處于中心地位,它們之間同質性的大幅度增加是以契丹、女真、黨項大量接受漢文化為前提的。同時,也
28、有一些漢人接受契丹、女真、黨項的文化習俗,融合到兄弟民族之中去了;這些兄弟民族的某些文化習俗也曾在漢人之中風行一時。宋范成大在《攬轡錄》中曾說:"民亦久習胡俗,態(tài)度嗜好與之俱化,最盛在衣裝之類,其制盡為胡矣。自過淮已北皆然,而京師尤甚。"在宋代,女真人的羊裘狼帽曾是漢人的搶手貨。 </p><p> 鑒于宋、遼、金、夏各朝習俗在中國文化上的不同地位,加上遼、金、夏各朝習俗的資料奇缺,我們在章
29、節(jié)安排上以宋代習俗為主,遼、金、夏的習俗各占一節(jié)。至于朝廷習俗和民間習俗,則根據(jù)資料情況,或分而敘之,或只敘其一。 </p><p> 二、宋代歲時節(jié)令習俗(一)元旦朝會宋代元旦朝會是元旦之日文武百官及諸蕃使節(jié)、各少數(shù)民族(當時稱國)的使者,向宋朝皇上朝賀,拜祝新年的大典。元旦朝會規(guī)模宏大,儀式隆重,有一套完整的禮制。 </p><p> 《宋史》卷一百一十六記載,神宗元豐元年(107
30、8 年)宋敏求上"朝會儀"二篇,確定了元旦朝會的禮制,規(guī)定朝會地點設在大慶殿,"御坐大慶殿","百官、宗室、客使次于朝堂之內外",規(guī)定了儀仗、樂隊、樂器的規(guī)格,朝會的順序等。 </p><p> 據(jù)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二記,皇帝于元旦"三茅鐘鳴,駕興,上服幞頭、玉帶、靴袍、先詣福寧殿龍墀及圣堂炷香",祈禱豐收之年;"次至
31、天章閣祖宗神御殿行酌獻禮",給祖先上供;"次詣東朝奉賀",向太后祝賀;"復回福寧殿受皇后、太子、皇子、公主、至郡夫人、內官、大內以下賀,賀畢,駕始過大慶殿"。 </p><p> 此時百官早已都依次等在宮門外,一直等到天色微明,"疏星繞建章" </p><p> (宋吳自牧《夢梁錄》卷一),蝦蟆梆鼓并作,執(zhí)挺人傳呼,
32、宮廷役吏才來開宮門。百官聯(lián)轡進入宮城。 </p><p> 元旦大朝會在大慶殿舉行。殿庭可容納數(shù)萬人。四名身穿鎧甲雄壯威武的武士站在殿角,稱為鎮(zhèn)殿將軍。兩廊陳列著車駕、鹵簿、儀仗。兵部設黃旗仗5 千人,從宮門一直到大殿,金吾軍執(zhí)大仗黃旗站在大殿內外,殿階列10 把清涼傘。 </p><p> 參加元旦朝會的人,有三師、三公、宰執(zhí)、三省、宣徽院、翰林院、六部、御史臺、秘書省、外正副任等官
33、員,還有諸路舉人,以及各國、各藩的朝歲使。 </p><p> 文武百官"皆冠冕朝服,諸路舉人,解首亦士服",士服為青邊白袍,諸州進奏吏帶來地方獻禮,各國各地賀歲使人員眾多,如大遼、西夏、交州、回紇、于闐、南蠻五蕃等。他們都"入賀殿庭"(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元旦朝會》卷六)排班等候。大樂令等樂官站在殿內外。閣門催班。這時千官聳列,朝儀整肅、氣氛凝重。 </
34、p><p> 接著是皇帝御輦來到,一片清蹕之聲、樂隊奏"乾安樂",皇帝轉過玉屏,于御座就坐。宋皇頭戴通天冠、身穿紅袍。十分威嚴。殿中香煙繚繞,一片肅穆景象。 </p><p> 宰執(zhí)、樞密使率領百官向皇帝祝壽,行舞蹈之禮,多次跪拜。禁衛(wèi)人員高聲嵩呼,聲如振雷,稱為繞殿雷。太尉代表百官祝福皇帝"萬壽無疆",皇帝宣制答辭。眾人又跪拜舞蹈。最后奏樂,皇帝下
35、御座,百官、賀使退下。朝賀儀式結束,皇帝賜宴,北宋時宴席設在大殿內外。親王、品位高的官員,三師、三公,升殿入席,其他就座于廊下。群臣于席間向皇帝祝壽。對于遼使、高麗使則"就館賜宴"。 </p><p> 元旦朝會宋皇賜給群臣幡勝等物,蘇轍有詩云:"還家強作銀幡會,雪底蒿芹欲滿籃。"(《欒城集·元旦賦三絕句》卷十五)蘇軾還有詩:"朝回兩袖天香滿,頭上銀幡
36、笑阿咸。"(《蘇軾詩集·和子由除夜元日》卷三十)更有北宋詞人毛滂《水調歌頭·元會曲》詳細記述元旦朝會的盛況:"朝元去,鏘環(huán)佩,冷云衢。芝房雅奏,儀鳳矯首聽笙竽。天近黃麾仗曉,春早紅鸞扇暖,遲日上金鋪。萬歲南山色,不老對唐虞。" </p><p> 元旦朝會各少數(shù)民族使節(jié)尤引人注目,他們服裝各異。據(jù)《東京夢華錄·元旦朝會》卷六載,"大遼大使頂金
37、冠,后簷尖長如大蓮葉,服紫窄袍,腰系金蹀踱(佩帶上的飾物)"。其副使"展裹金帶,如漢服"。大使拜時用契丹人禮儀"立左足,跪右足,以兩手著肩為一拜",即單腿跪,不叩首,兩手同時著肩。副使則用漢禮跪拜。夏國大使、副使皆戴形制短小的金冠,穿緋紅色窄袍,叉手而展拜。高麗(今朝鮮)、南番、交州的使節(jié),和漢族禮儀一樣?;丶v使者皆"長髯、高鼻"以"匹帛"纏頭,并
38、且披散著長袍。于闐使都戴"小金花氈笠,金絲戰(zhàn)袍,束帶",并帶著妻子來。南蠻五姓番入朝是椎髻烏氈,用僧人禮。朝見后,宋皇立即賜漢裝,錦襖之類。另外真臘(今柬埔寨)、大理、大食(波斯)等國使者也萬里跋涉來宋朝賀。 </p><p> 遼使住都亭驛,西夏在都亭西驛,高麗使住梁門外安州巷同文館,回紇、于闐使節(jié)住禮賓院,諸番國使住在瞻云館或懷遠驛。 </p><p> 遼使初
39、二去大相國寺燒香,初三在南御苑射箭。宋朝挑選出善射的武臣伴射。列招箭班十余人站在箭垛子前,使者用弩子射箭,先由一個裹無腳小幞頭,穿錦襖的遼人,把弩子踏開、舞旋、搭箭、瞄準,后由遼使校正、發(fā)箭。宋朝伴射武臣射中目標,皇上賞賜鬧裝、銀鞍、馬、衣服、金銀器物。伴射得勝,京城人民遮路爭呼口號,射箭活動觀者如堵。 </p><p> 使者入朝辭行,皇帝賜宴餞行,并賜馬匹、銀、帛等許多禮物。 </p><
40、;p> 南宋遷都臨安(杭州),朝廷慶祝元旦的大朝會停了十多年,直到紹興十五年(1145 年)才又開始,南宋以文德殿為大慶殿,設黃旗仗3300 人,較北宋減少三分之一。朝會后次日改去靈隱寺進香。朝廷的元旦朝會更趨于程式化。 </p><p> 正月一日全國上下充滿節(jié)日氣氛,帝都東京也熱鬧非凡?!稏|京夢華錄·正月》卷六記有:"正月一日年節(jié),開封府放關撲(關撲:賭戲,用錢賭,擲財物)三日,
41、士庶自早互相慶賀,坊巷以食物、動使、果實、柴炭之類,歌叫關撲。""結彩棚,鋪陳冠梳、珠翠、頭面、衣著、花朵、領抹、靴鞋、玩好之類,間列舞場、歌館,車馬交馳。向晚,貴家婦女縱賞觀睹,入場觀看,入市店飲宴,慣習威風,不相笑訝。""小民雖貧者亦須新潔衣服,把酒相酬爾。"吳自牧《夢梁錄·正月》卷一記南宋情景也如北宋,"民間士庶皆相交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jié)。。不論貧富,
42、游玩琳宮梵字,竟日不絕。家家歡宴,笑語喧嘩"。 </p><p> 元旦,又稱歲首,是一年最重要的節(jié)日,宋代民間慶祝方式既繼承了歷史傳統(tǒng),又有自己時代的特色。從繼承傳統(tǒng)來看,一、鳴放炮竹,即"爆竹聲中一歲除"(王安石詩《除日》)。放炮,既送舊,又迎新,又有驅邪辟鬼的意義。二、更衣拜年,家人"以次拜賀"(北周宗懔《荊楚歲時記》),同時還"往來拜節(jié)&quo
43、t;(《夢梁錄》)。三、飲屠蘇酒,王安石有"春風送暖入屠蘇"詩句。古代即有正月初一飲屠蘇酒風俗,宋亦有此俗。屠蘇酒為一種防病藥酒,據(jù)唐韓諤《歲華紀麗·元日》說合家飲屠蘇,可以不病瘟疫。四、進椒柏酒,《荊楚歲時紀》早有記載,宋代仍有此習俗。北宋毛滂《玉樓春·巳卯歲元日》有"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描寫出椒柏酒的清香芬芳。五、掛桃符,古代有"造桃板著戶"
44、;(《荊楚歲時紀》"正月一日"條)之俗,宋代仍沿襲不輟,如陸游詩:"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劍南詩稿·除夜雪》卷十九)。桃符是一塊桃木,可插于葦索旁邊,傳說可避邪。六、乞如愿,用細線繩拴一錦人,投入糞堆中,執(zhí)杖痛打。南宋范成大有《打灰堆詞》描寫這一活動:"除夜將闌曉星爛,糞埽堆頭打如愿。杖敲灰起飛撲籬,不嫌灰涴新節(jié)衣。老媼當前再三祝,只要我家常富足。</p&g
45、t;<p> 另據(jù)《清波雜志》(周輝著)記宋代士人已有賀年投刺風習,有一讀書人,令人牽著馬,每到一門就喊數(shù)聲,留一刺字表示來過,這就是宋代賀年新方式了。"刺"古代用竹,用木刻上自己的名字,交給要謁見的人,謂之"刺",后代發(fā)明紙,用紙寫上自己姓名也謂"刺"。 </p><p> 年節(jié)活動,不限于元旦一天,從初一到初七,習俗一天占一物。北朝
46、董勛《答問禮》載,正月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狗日,三日為羊日,四日為豬日,五日為牛日,六日為馬日,七日為人日。初一畫雞在門上,七日貼人在帳子上。這種風俗表現(xiàn)了人們對于人壽年豐,六畜興旺的希望。宋時南方仍講人日,有貼人、登高等習俗,南宋詞人姜夔《一萼紅·丙午人日》詞有"故王臺榭,呼喚登臨。。。朱戶粘雞,金盤簇燕,空嘆時序侵尋"。 </p><p> ?。ǘ┝ⅰ〈毫⒋菏?4 節(jié)氣之首,多在
47、正月內,一般計算方法是在冬至后第46 天為立春,或大寒后15 天為立春。立春標志新的一年農(nóng)事活動的開始。我國是以農(nóng)業(yè)立國的國家,對于立春十分重視,朝廷每歲"以立春后上辛祈谷"(《宋史·禮三》卷一百)。民俗方面有鞭春牛,剪幡勝,吃春盤等。 </p><p> 鞭春牛是古俗,宋《東京夢華錄》卷六記載:"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春牛是用泥制做而成,立春日
48、皇帝命人用彩鞭打春牛,叫做鞭春或打春。鞭春的意義主要是促耕助農(nóng)。南宋朝廷也有這一習俗。"前一日,臨安府(杭州)進大春牛,設福寧殿庭。駕臨幸,內官皆用五色絲彩杖鞭牛。御藥院例取牛睛以充眼藥"(《增補武林舊事·立春》卷二)。從這則記載看鞭春牛還有驅除疫鬼等作用,"取牛睛"則有迷信成份。 </p><p> 除朝廷鞭春外各地方政府也舉行這一活動。"開封、符祥
49、兩縣,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絕早,府僚打春,如方州儀。"(《東京夢華錄》卷六)又宋張世南《游宦紀聞》載,立春前一天,在鼓門前立一土牛,如果天氣睛好,從晚飯后到早晨,全城人出來觀看,大戶人家坐轎繞牛觀看。相傳說"看了牛,一年都順當、吉利"。 </p><p> 百姓以春牛為禮品,"府前左右,百姓賣小春牛,往往花裝欄坐,上列百戲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獻遺。"(《東京夢華
50、錄》卷六)宮中也以贈小春牛為習,"直閣婆掌管,預造小春牛數(shù)十,飾彩幡、雪柳,分送殿閣、巨珰(大太監(jiān)),各以金、銀、錢、彩段為酬"(《增補武林舊事》卷二)。古人認為"勾芒"是春神,立春時要向勾芒神乞福、蘇軾《立春祭土牛祝文》《蘇軾文集·青詞》卷六十二)謂:"敢昭告于勾芒之神。木鐸傳音,官師相儆。土牛示候,稼穡將興。敢繳福于有神,庶保民于卒歲。無作水旱,以登麥禾。" &l
51、t;/p><p> 食春盤。立春日有饋送春盤的習俗,春盤,是立春時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送給親友的。蘇軾《浣溪沙》詞有:"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東坡樂府》)。意為中午茶盞中飄浮雪花一樣的白沫(宋人茶制為白色),用蓼的嫩芽和蘆蒿的嫩芽,制成春盤,在這清雅的情趣中體會到人間最美好的興味。對比而言宮廷的春盤則奢侈多了,"苑辦造春盤,供進及分賜貴邸、宰臣、巨
52、珰。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增補武林舊事》卷二)。 </p><p> 戴幡勝。《東京夢華錄》卷六載:"春日宰執(zhí)、親王、百官皆賜金銀幡勝,入賀訖,戴歸私第。"幡勝是立春日,用金銀箔、羅彩剪作飾物或小旛,戴在頭上或系在花下,用來慶祝春的到來。南宋于"是日賜百官春幡勝,宰執(zhí)、親王以金,余以金裹銀。及羅帛為之系。文思院造進。各垂于幞頭之左,入謝"
53、(《增補武林舊事》卷二)。 </p><p> 春貼。立春時,學士院或翰林院撰寫五七言短詩進奉皇帝、皇后、貴妃等。多為歌功頌德之作。也有表達盼望風調雨順、政通民和,政治清明愿望的春帖子詞。如元祐三年(1088 年)蘇軾給宋哲宗進春貼子詞,有"草木漸知春,萌牙處處新。從今八千歲,合抱是靈椿"(《蘇軾詩集》卷四十六)。(三)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又稱為燈節(jié),是年事活動的又一個高潮。 </p
54、><p> 元宵節(jié)的準備。宋代慶祝元宵節(jié)的活動,從年前就開始準備,"禁中自去歲九月賞菊燈后,迤邐試燈,謂之預賞"(《增補武林舊事》卷二),又"自歲前冬至后,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東京夢華錄》卷六)。山棚是為元宵節(jié)張燈用的高大木架,狀如山林形狀,故謂山棚。到正月初七"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面北悉以彩結",上面還&quo
55、t;盡畫神仙故事,或坊市賣藥、賣卦之人"(《東京夢華錄》卷六)。"東華左右掖門,東西角樓,城門大道,大宮觀寺院,悉起山棚"。(《宋史·禮志十六》卷一百一十三)另外,燈市在年前就活躍起來,銷售燈籠及各種物品,"臘月即有燈市,珍奇者數(shù)人聚資買之,相與呼盧,采勝者得燈"(范成大《石湖集》卷二十三)。 </p><p> 東京的彩燈。"上元前后各一日
56、,城中張燈,大內正門結彩為山樓影燈,起露臺,教坊陳百戲",大內內外"悉起山棚,張樂陳燈,皇城雉堞亦遍設之"(《宋史·禮志十六》卷一百一十三)。宮廷之外"橫列三門各有彩結金書大牌,中曰都門,道左右曰,左右禁衛(wèi)之門,上有大牌曰:'宣和與民同樂'"(《東京夢華錄》卷六)。彩山左右結成文殊菩薩騎獅子,普賢菩薩騎白象的彩結模型,菩薩的手臂能夠活動,"各于手指出水
57、五道"。其做法是用轤軸把水絞到燈山高處一個水柜里,定時將水放出,宛如瀑布,又將水引到菩薩手上,其巧妙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在左右門上還有雙龍燈。那是用草把捆成兩條龍,龍身"用青幕遮籠,草上密置燈燭數(shù)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又"自燈山至宣德門樓,橫大街約百余丈,用棘刺圍繞,謂之棘盆,內設兩長竿,高數(shù)十丈,以繒彩結束,紙糊百戲人物懸于竿上,風動宛若飛仙。內設樂棚,差遣衙前樂人作樂、雜戲,并左右軍百戲&
58、quot;(《東京夢華錄》卷六)。 </p><p> 宋時元宵節(jié)觀燈,比唐代多兩天,從十四日至十八日夜。"其夕,開舊城門達旦,縱士民觀。后增至十七、十八夜"(《宋史》卷一百一十三)。燈節(jié)的歌舞百戲。宋代元宵節(jié)文藝演出極其豐富,歲前"游人已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余里"(《東京夢華錄》卷六)。藝人爭相到街頭獻藝,有雜劇、有說唱、有舞蹈、雜技、
59、音樂、武術表演等,《東京夢華錄》記載東京開封城的表演有:擊丸蹴踘,踏索上竿,趙野人倒吃冷淘,張九哥吞鐵劍,李外寧藥法傀儡。小健兒吐五色水,旋燒泥丸子。大特落,灰藥。骨柮兒雜劇。溫大頭,小曹嵇琴,黨千蕭管,孫四燒煉藥方。王十二作劇術。鄒遷、田地廣雜扮。蘇十、孟宣筑球,尹常賣五代史。劉百禽蟲蟻,楊文秀鼓笛,更有猴呈百戲,魚跳龍門,使喚蜂蝶,追呼縷蟻。其余賣藥、賣卦,沙書地謎,奇巧百端,日新耳目。吳自牧《夢梁錄》記南來臨安元宵節(jié)舞隊的情景也很
60、可觀。十五前后舞隊可以得到朝廷的犒賞,舞隊有清音、遏云、棹刀、鮑刀、胡女、劉袞喬(扮、裝成)三教、喬迎酒、喬親事,焦。。架兒、仕女、杵歌、諸國朝、竹馬兒、村田樂、鬼神、十齋郎,各社不下數(shù)十。更有喬宅眷、旱龍船、踢燈、鮑老等。還有二十四家傀儡,</p><p> 皇帝觀燈。北宋皇帝在宣德樓上觀燈,《東京夢華錄》卷六載:"宣德樓上皆垂黃綠簾,中一位乃御座,用黃羅設一彩棚,御龍直(官名)執(zhí)黃蓋,掌扇(官名)
61、列于簾外。兩朵樓各掛燈球一枚,約方圓丈余,內燃椽燭。簾內亦作樂,宮嬪嬉笑之聲下聞于外。"樓下用枋木搭起一座露臺,露臺用彩結,"兩邊皆禁衛(wèi)排立,錦袍幞頭,簪賜花,執(zhí)骨朵子,面北。"東棚演奏,露臺上表演雜劇,"近門亦有內等子班直排立"。"萬姓皆在露臺下觀看,樂人時引萬姓山呼"(《東京夢華錄》卷六)。 </p><p> 南宋朝廷的燈節(jié)。南宋遷都至
62、臨安,與金戰(zhàn)事不斷,形勢可危,但元宵節(jié)觀燈活動并沒受影響,且日益奢華。 </p><p> 《武林舊事》卷二記南宋朝廷在復古、膺福、清熙、明華等殿張燈,并在宣德門、梅堂、三間臺等處起鰲山,鰲山就是把燈堆迭起來成山形,"燈品極多,每以蘇燈為最",大燈直徑三、四尺,都是五色琉璃所做成,這里所說的琉璃是指的寶石之類,燈上的人物花鳥非常奇妙,"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種種奇妙,儼然著色&qu
63、ot;,像是畫的一樣。福州燈是用純白玉制作的,光亮潔白,耀人眼目,"如清冰玉壺,爽徹心目"。新安進奉的是無骨燈,其骨架用琉璃制作。宮內制作的是琉璃寶石燈山,高五丈,上面有各種人物,有機關控制,可以活動。另外,還結一個大彩樓,在彩樓的殿堂,梁棟,窗戶間為涌壁,畫出或制作出人物故事,其中還有龍鳳噴水,"蜿蜒如生,為諸燈之冠"。又設一個玉柵簾,光彩奪目,令人幾乎不能正視。選派宮內伶人在彩樓、燈山處演奏新
64、曲,聲音一直可達民間。殿上還設著五色琉璃閣,小窗間垂小水晶簾,"流蘇寶帶,交映璀燦",中設御座,"恍然在廣寒宮清虛府也"。皇上二鼓乘小輦幸宣德門,觀鰲山。"擎輦者皆倒行,以便觀燈"(《武林舊事》卷二)。香煙繚繞如五色祥云,燈光燦爛照耀天地。燈"數(shù)千百種,極其新巧,怪怪奇奇,無所不有",中間還有以五色玉柵組成的"皇帝萬</p><
65、p>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宋朝元宵之夜的情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詞中描寫了燈山--"花千樹";煙火--"星如雨";舞燈--玉壺光轉,魚龍舞;婦女的服飾--蛾兒、雪柳、黃金縷;街景--室馬雕車香滿路,
66、熱鬧場面如在眼前。 </p><p> 制燈。制燈是宋朝廷親自過問的事。宋代皇帝都喜愛觀燈,把元宵節(jié)張燈作為區(qū)宇安定、天下太平的標志。宮廷內司官吏把制燈作為一件大事來抓,不僅宮廷內司制作各種花燈,而且傳令各地制燈,以供朝廷之需。每年制燈競出新意,"年異而歲不同"(《武林舊事》卷二)。制燈技術越來越精湛,燈的花樣品種也越來越多。《武林舊事》卷二中記載,當時"燈之品極多"?!?/p>
67、增補武林舊事》卷二記載各種燈品,說"燈品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書中還載,無骨燈用絹事貯粟為胎,燒好以后去掉粟,"則混然玻璃毬也";■燈則刻鏤犀珀玳瑁以飾之;珠子燈則以五色珠為網(wǎng),下垂流蘇,或為龍船、鳳輦、樓臺故事;羊皮燈,如影戲之法;羅帛燈以萬眼羅者為最奇;還有影戲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更有一種絹燈,上寫詩詞"藏頭隱語",是我國燈謎的開始。 </p>
68、;<p> 貢燈對于宋代人民是個不小的負擔,蘇軾有《諫買浙燈狀》云:"賣燈之民,例非豪戶,舉債出息,畜之彌年"以為"衣食之計",但"中使"卻"宣令減價買燈",給人民造成很大損失。 </p><p> ?。ㄋ模┗ǔ?jié)農(nóng)歷二月十五日是花朝節(jié)。吳自牧《夢梁錄·二月望》卷一載:"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jié),浙間風俗
69、,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望之時,最堪游賞。"花朝節(jié)是宋代人們外出郊游賞花的節(jié)日。 </p><p> 《夢梁錄》卷一記述了南宋首都臨安花朝節(jié)的盛況。南宋人喜游賞,花朝節(jié)游人尤盛。都人都到"錢塘門外,玉壺、古柳林、楊府云洞,錢湖門外慶樂小湖等園,嘉會門外包家山、王保生、張?zhí)镜葓@,玩賞奇花異木"。包家山景色最美,"桃開渾如錦幛,極為可愛"。 </p>
70、<p> 二月十五帥守、縣官率同僚下鄉(xiāng)勸農(nóng)。 </p><p> 天慶觀也每年在這天設太上老君誕會,點燃萬盞華燈,祈求老君為民降福。"士庶拈香瞻仰,往來無數(shù)"(《夢梁錄》卷一)。 </p><p> 寺廟在這天作佛事,崇新門外長明寺及各院僧尼"建佛涅槃勝會,羅列幡幢,種種香花異果供養(yǎng)。"(《夢梁錄》卷一)寺廟懸掛起名人賢人的書畫,擺出
71、各種珍異玩具,還有佛教莊嚴道場。這一天"觀者紛集,竟日不絕"(《夢梁錄》卷一)。 </p><p> (五)清明節(jié)宋代以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為大寒食,寒食后兩日謂之清明。 </p><p> 據(jù)《東京夢華錄》卷七記載,北宋時,寒食前一天謂之"炊熟",用面作棗餅飛燕,串起來插在門楣,叫做"子推燕"。《夢梁錄》卷二記:"清
72、明交三月,節(jié)前兩日謂之寒食。京師人從冬至后數(shù)起,至一百零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條插于門,名曰明眼"。無論官民家家插柳,門口屋檐一片青綠,甚是新鮮。 </p><p> 宋代于寒食節(jié),舉行冠禮。我國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表示已是成年人。什么時候舉行冠禮,古代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到宋朝形成寒食舉行冠禮的習俗。《夢梁錄》卷二載:"凡官民不論小大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頭",《東京夢
73、華錄》卷七也載:"子女及笄者,多以是日上頭。"寒食節(jié)成為宋代舉行成年禮的日子。 </p><p> 寒食不舉火。自古以來,皇帝于清明賜火給侯門近親,故唐韓翃有"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之詩句。宋朝沿襲這一風習,"清明節(jié),每歲禁中命小內侍于閣門用榆木鉆火"。最先進火者還獎給"金碗、絹三匹"?;实郯鸦鹳n給臣僚,"宣賜臣
74、僚巨燭"(《夢梁錄》卷二)。這正是鉆燧改火風習的繼續(xù)。歐陽修有《清明賜新火》詩,其"榆火推恩添侍臣"、"清香但愛蠟煙新",正反映了這一情況,也說明了宋代皇帝不只把火賜給侯門,也賜給大臣,與唐稍有不同。 </p><p> 寒食后第二日就是清明,清明掃墓的習俗在宋代繼續(xù)盛行?!稏|京夢華錄》卷七記載:北宋時"寒食第三日即清明日矣,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都城人
75、出郊"。宮中掃墓更為隆重,"禁中前半月發(fā)宮人車馬朝陵",宮室的親戚也分別到各陵墓祭祀、拜陵。祭掃皇陵的隨從人員都身穿紫衫,白絹三角兒包頭。南宋也仍如此,《夢梁錄》記載:"禁中前五日發(fā)宮人車馬往紹興欑宮朝陵"。欑宮是指臨時殯葬的場所,宋代祖先陵墓在河南,南遷后只有臨時的殯葬地。皇室近親也分別派人到諸陵"行朝享禮"。清明這一天對諸宮王妃、各王子的墳墓也要進行享祀禮。《東京
76、夢華錄》記,北宋時還出車馬到奉先寺道者院,祭祀諸宮人墳。皆"金裝紺帎。。,錦額珠簾,繡扇雙遮,紗籠前導"。隊伍浩浩蕩蕩,人穿金裝,車掛紫幔,錦帛纏額,珠簾垂窗,一派皇家氣象。圍觀者塞滿道路。 </p><p> 清明節(jié),開封市街上賣祭品的很多,"紙馬鋪皆于當街用紙袞壘成樓閣之狀"(《東京夢華錄》卷七),形成又一風俗景觀。 </p><p> 清明
77、"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墳,以盡思時之敬"(《夢梁錄》卷二)。掃墓都去郊外,形成清明踏青的習俗?!稏|京夢華錄》卷七記北宋"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這時開封天氣晴和,氣侯宜人,花開柳綠,人們都到著名園林觀賞花木,或到郊外觀賞春景。歌兒舞女遍滿園林,為官僚富戶歌舞佐歡。人們到暮色降臨時才扶醉回城,"各攜棗■(餅)、炊餅、黃胖(泥娃娃)、掉刀、名花異果、山亭戲具、鴨卵
78、雞雛"等"門外土儀"?;爻堑霓I子也以楊柳雜花裝飾,從轎頂四垂而下,很是清新耀眼。 </p><p> 節(jié)日開封坊市賣各種食品如稠粥、麥糕、乳酪、乳餅之類。 </p><p> 清明節(jié),開封禁衛(wèi)軍列隊跨馬,奏樂四出,稱為"■(音,率)腳"。 </p><p> 他們旌旗鮮明,軍容雄壯,人精馬銳,又是一番景象。 &
79、lt;/p><p> 南宋以后,杭州人清明游春更盛。杭人祭掃多在杭州南北兩山之間。"南北兩山之間,車馬紛然,野祭者尤多,如大昭慶、九曲等處,婦人淡裝素衣,提攜兒女,酒壺餚壘,村店人家,分馂(音,俊,祭品余食)休息,至暮則花柳土宜,隨車而歸"(《增補武林舊事》卷三)。富人在著名園林"酒尊食壘或張幕藉草"(《增補武林舊事》卷三)。飲宴尋歡,全然是游春景象,車馬往來繁盛,填塞都門。
80、"宴于郊者就名園芳圃,奇花異木之處"(《夢梁錄》卷二)。如"玉津、聚景、御園、包家山之桃關,東青門之菜市,東西馬塍,尼庵道院","尋芳討勝,極意縱游"(《增補武林舊事》卷三)。西湖更是游人喜愛的地方。"宴于湖者則彩舟畫舫款款撐駕,隨處行樂。此日又有龍舟可觀。都人不論貧富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雖東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夢梁錄》卷二)。西湖蘇堤一帶&
81、quot;桃柳蔭濃,紅翠間錯",各種文藝演出就在這里進行。有"走索、驃騎、飛錢、拋鈸、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躍圈、斛斗、舞盤、諸色禽蟲之戲紛然叢集"(《增補武林舊事》卷三)。還有外地來的樂伎,歌吹而求覓錢者,接踵承應。游西湖的人們在船上聽歌看舞喝酒作樂更不知天色已晚。直到月色上柳梢,湖面歌吹</p><p> 清明節(jié)日活動也促進了商業(yè)的繁榮,《西湖繁盛錄》記載,清明節(jié),公子王孫、
82、富室驕民,踏青游賞城西。店舍經(jīng)營,聚集湖上,開張趕市。又有賣"彩妝傀儡、蓮船、戰(zhàn)馬、餳笙、鼗鼓、瑣碎戲具,以悅童曹者,往往成市"(《增補武林舊事》卷三)。 </p><p> 據(jù)《增補武林舊事》記載,清明節(jié)的杭州"是夜,人家貼'清明嫁九娘,一去不還鄉(xiāng)'之句于楹壁間"。另記此時"僧道采楊桐葉,染飯,謂之青精飯",用以贈送施主。 </
83、p><p> ?。┧脑掳嗽辉》鸸?jié)四月八日是佛祖釋迦牟尼的生日,佛教僧人徒眾在這一天以銅佛置水中沐浴,因而把這一日叫做浴佛節(jié)。 </p><p> 北宋時各寺院到這一天都舉行浴佛齋會。其中尤以大相國寺的儀式最為隆重。在《醉翁談錄》卷四中,曾有細致生動的描繪。浴佛這一天,僧尼道士都來到相國寺,京城的官員百姓及女眷也都來到寺中,四面八方扶老攜幼都來瞻仰浴佛盛況。眾僧環(huán)列站定之后,拿出一個金盤,
84、直徑有四尺多,把金盤放在佛殿前,用一塊極大的紫幔蓋在上面,紫幔用銷金為龍鳳草木的形狀。"又置小方座,前陳經(jīng)案,次設香盤,四隅立金顱伽,磴道欄檻,無不悉具。"又陳設許多錦繡襜褥,"精巧奇絕,冠于一時。"經(jīng)過很長時間,"吹螺擊鼓,燈燭相映,羅列香花,迎擁一佛子,外飾以金,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其中不知何物為之,唯高二尺許,置于金盤中。"這時眾僧作佛事,念唱佛徑,寶器齊響,"
85、其聲振地"。士女畢恭畢敬,祈求佛祖給以恩福。有時看到"佛子于金盤中周行七步,觀者愕然",驚訝不已。接著揭去紫幔布,"則見九龍飾以金寶,間以五彩,"從高處噴水,水入盤中,香氣襲人。盤中水滿,噴水停止。"大德僧以次舉長柄金勺,挹水灌佛子。"浴佛的儀式結束后,眾人都求浴佛水飲漱。 </p><p> 《東京夢華錄》卷八也記北宋時"十大禪院
86、各有浴佛齋會,煎香藥糖水相遺,名曰'浴佛水'。"到南宋以后似乎沒有相國寺那樣的浴佛齋會了?!对鲅a武林舊事》卷三記載,"四月八為佛誕日,諸寺院各有浴佛會,僧尼輩競以小盆貯銅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鐃鈸交迎,遍往邸第富室,以小杓澆灌,以求施利"。 </p><p> 浴佛節(jié)西湖有放生會,"舟楫盛多,略如春時"。湖上有許多小船來往賣龜、魚、螺、蚌等,以
87、供人們放生之用。 </p><p> 高峰和尚有偈語云:"呱聲未絕便稱尊,攪得三千海岳昏,惡水一年澆一度,知他雪屈是酬恩。" </p><p> 浴佛節(jié),為紀念佛祖,有些縣份不屠宰,汴京開封肉鋪關門。人們于是日吃素。 </p><p> (七)端午節(jié)宋代的端午節(jié),祭祀的神靈人物有屈原、曹娥、張?zhí)鞄煹?。蘇軾《端午帖子》有"忠臣諒節(jié)今
88、千歲,孝女孤風滿四方"(《太皇太后閣六首之五》)。"五彩縈筒秫稻香,千門結艾鬢髯張。旋開寶典尋風物,要及靈辰共祓禳。"(《夫人閣四首之三》)"忠臣諒節(jié)今千歲",即指屈原,"孝女孤風滿四方",即指曹娥,"千門結艾鬢髯張",則指的是張?zhí)鞄煛6宋?,人們合泥作張?zhí)鞄熛?,以艾為頭,以蒜為拳,置于門戶之上,《歲時廣記》載,當時人們有的在這天畫張?zhí)鞄熛駚碣u。 &
89、lt;/p><p> 五月天氣已熱,各種有毒的昆蟲、動物都蠢蠢欲動。我國自古有端午避五毒之說,到宋代這種活動仍很盛行。祭張?zhí)鞄熞庵^請?zhí)鞄熸?zhèn)邪,驅逐病害。人們于這天采集草藥,用以制藥。蘇子由《端午帖子》有"太醫(yī)爭獻天師艾",子瞻《端午帖子》也有"采秀擷群芳,爭儲百藥良"的詩句。都說明端午人們普遍展開防疫活動。為防毒蟲侵襲,人們還插戴避邪之物。門上要插菖蒲、艾草、身上要佩戴符袋、
90、香袋。據(jù)《東京夢華錄》載,端午前東京市民買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草等,端午這一天將以上貨物鋪陳在門前,還要釘一個艾草人在門口,用以避邪。南渡以后風俗沒有大的改變。據(jù)《夢梁錄》載,南宋民家,用艾草和百草捆扎成張?zhí)鞄煹南?,懸掛在門額上,或者在門上懸掛一個草扎的老虎頭?!段淞峙f事》載,南宋臨安市市民門口各擺放一個大籃子,里面放有艾草、蒲葉、葵花,上掛著五色紙錢,排滿了水果、粽子,即使是貧家也要這樣做,民家都以端午這一天探采百草,制藥以驅病
91、去災。據(jù)說端五制藥很靈驗?!秹袅轰洝份d有的官宦人家用生硃砂在端午午時書寫"五月五日天中節(jié),赤口白舌盡消滅"的帖子?!秹袅轰洝肪砣f"初五日重午節(jié),又曰浴蘭令節(jié)",民間有斗百草,用蘭草洗浴以除不祥及用絲線纏</p><p> 宮廷的端午活動更為奢華,《夢梁錄》卷三記,內司用紅紗襯著涂飾金彩的杯盞,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出"天師馭虎像"放在杯盞當中,四圍懸掛著五
92、種顏色染的菖蒲。還要雕刻百蟲在上面,并用葵花,榴花,菱葉,各式花朵簇擁著。更以"百索彩線",細巧縷金花朵及銀樣鼓兒,糖蜜韻果,巧粽,五色珠兒結成經(jīng)筒符袋及御書葵榴畫扇,有艾虎紗匹緞,分別賞賜給大臣宰執(zhí)、親王、宮內還要插食盤架,擺設天師艾虎山子數(shù)十座?!段淞峙f事》卷五載,宮內要用"五色蒲絲百草霜",盛在三層的大盒中,里面裝飾著珠翠做成的葵花,榴花,艾草,各式花朵,蜈蚣、蛇、蜥蝎等,叫做毒蟲,象征對毒
93、蟲的圍剿。宮內還要制作糖霜、韻果、糖蜜、巧粽,都"極其精巧"。端午這一天,南宋臨安宮中用幾十個大金瓶,里面全插上葵花、榴花、梔子花,環(huán)繞殿閣擺放起來,用以驅毒去邪?;噬显谶@天還要賞賜后妃,各位閣臣、大太監(jiān)、近侍們各種禮品,如翡翠制成的綠葉,珠翠做的五色葵花、榴花,金絲編成的翡翠扇,真珠百索結成的經(jīng)筒符袋,香囊,軟香龍涎佩帶,紫色的帛布,白色的麻布,紅色的芭蕉等?;噬腺p賜群臣的禮物有細葛、香羅、紗匹、綢緞、巧粽等。 &
94、lt;/p><p> 端午節(jié)前,學士院要向朝廷上"端午帖子"(《武林舊事》卷五),就是由翰林學士們寫五、七言短詩獻給皇帝和后妃們,表示祝賀。按例是在五月一日供帖子。北宋、南宋的規(guī)矩是相同的。五月一日皇帝要賜給臣子羅,"仲夏一日,禁中賜宰執(zhí)以下公服羅"(《夢梁錄》卷三)。節(jié)前,各地要把各種水果和特產(chǎn)進貢到宮中,以備過節(jié)用。 </p><p> 道觀、寺
95、廟向施主贈送佩帶符篆等物,以避毒邪。 </p><p> 端午節(jié)的食品以粽子為主要特色。除了一般的角粽之外,還有用竹筒貯米,以楝葉塞其上用采絲束起的筒粽,有用茭葉作的茭粽等。另外許多水果成熟上市,也是節(jié)日應節(jié)食品,如桃、杏、柰子、林檎等北方水果和南方的盧桔、楊梅、夏桔、木瓜等。另外還有鹽漬密餞的釀梅、百頭草、糖霜、蜜糖、韻果、白團等食品。宋朝人喜歡在酒里放進菖蒲絲屑,稱之菖蒲酒。又宋皇于端午前賜百官梟羹,蘇子由
96、《端午帖子》有"百官卻拜梟羹賜"之句,子瞻也有"外廷已拜梟羹賜,應助吾君去不仁"之句。因為梟鳥古人認為是惡鳥,所以要吃它,以除惡。這與古來人們把端午視為毒月有關。 </p><p> 端午游樂有斗百草、劃龍舟等。南宋尤以賽龍舟為樂事。"西湖競渡自二月八日為始,端午尤盛。是日畫舫齊開,游人如蟻。龍舟六只,俱裝十太尉、七圣、二郎神雜劇,飾以綵旗、錦傘、花籃、鬧竿、鼓
97、吹之類,帥守往一清堂彈壓"(《增補武林舊事》卷三)。競賽時,湖中立一根標竿,上面掛滿彩緞、銀碗、官楮(紙幣)等,用以賞賜得勝者。有一小節(jié)級官穿黃衣,戴青帽插孔雀翎,乘著小船,手橫執(zhí)節(jié)杖,高聲唱喏,這里唱喏是一種禮節(jié)。然后回身向參賽龍舟揮動彩旗,參賽龍舟排列成行,再揮一次旗,龍舟出發(fā),優(yōu)勝者可以取賞,取賞后大聲唱喏,其他船只能得到賞錢。 </p><p> 端午節(jié)競渡在各地都舉行,蘇軾詩云:"
98、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蘇軾詩集·屈原塔》卷一)。又"水溪擊鼓何喧闐,相將扣水求屈原。屈原已死今千載,滿船哀唱似當年。"(《蘇軾詩集·竹枝歌》卷一)這是蘇軾出川時所作,足見宋時川、楚人民在端午節(jié)以競渡紀念屈原的盛況。他們"投飯"給屈原,"扣水"求屈原,"哀歌"挽屈原,以此形式表達對偉大愛國詩人的懷念。
99、 </p><p> 編結巧粽也是端午的傳統(tǒng)習俗。周密《武林舊事》卷五記:"巧粽之品不一,至結為樓臺舫輅(舟、車),又以青羅作赤白舌帖子與艾人并懸門楣,以為禳■。" </p><p> "俗以此日為馬本命,凡御廐,邸第,上乘悉以五彩為鬃尾之飾,奇韉、寶轡充滿道途,亦可觀玩也"(《武林舊事》卷五)。 </p><p> 夏
100、初,五月節(jié)前后,每年皇帝要觀水嬉,北宋幸金明池,南宋觀西湖。 </p><p> ?。ò耍┝铝铝諅髡f是道教元始天尊賜書給人間的日子,宋代以天書降于這天,命名為天貺(賜)節(jié)。宋真宗時利用天賜書的傳說,假稱夢見神人,將降天書。又搞出一個上天賜書的事件,偽稱神人降《大中祥符》三篇,并鄭重其事地寫入《宋史》中,還改年號為大中祥符。這件事見于《宋史·禮志七》卷一百○四。 </p><p
101、> 六月盛夏,我國各地受季風影響,雨量集中,書籍物品極易發(fā)霉。所以在五月底六月初就要曬衣曬書?!端问贰肪硪话倭洠涸S五年(1082年),廢除館職,以崇文院為秘書省。于仲夏曝書。諫官、御史及待制以上官,全都參加,蘇軾有詩記述:"三館曝書防蠹毀,得見'來禽'與'青李'。秋蛇春蚓久相雜,野鶩家雞定誰美。玉函金籥天上來,紫衣勅使親臨啟。紛綸過眼未易識,磊落掛壁空云委。。"(《蘇軾
102、詩集·次韻米■二王書跋尾二首》卷二十九)蘇軾在參加曝書時見到了王羲之寫有"來禽青李"的"來禽帖","紛綸""云委"極多的書畫,使他不能一一辨識。梅堯臣有《二十四日觀三館書畫》詩云"五月秘府始曝書",由此看來,宋代曝書是從五月下旬開始,似可以肯定。后世定六月六曝書與宋代稍有不同。 </p><p> 《東
103、京夢華錄》卷八記"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州北崔府君生日多有獻送,無盛如此"。南宋崔府君地位更加提高,原因是宋高宗趙構為親王時,靖康年間出使磁州,傳說崔府君顯圣護駕有功?!端伟揞愨n·讒險》卷二(清·潘永因)記述了事件的原委:"高宗初至磁州時,磁人不欲其北行,諫不從。宗忠簡欲假神道以止之,曰:'此有崔府君廟甚靈??梢圆帆劊ㄕ疾芳獌矗?#39;仍言其廟有馬更顯應
104、,遂入燒香。其馬銜車輦等物,塞了去路,遂止不往。后感其事,就玉津園路口造崔府君廟,令曹泳作記。" </p><p> 宋高宗于六月六日勅封崔府君為護國顯應興福普佑真君。并在閣門之外建觀。觀修于聚景園之前,靈芝寺側,賜觀額"顯應",要"官建觀宇,崇奉香火,以褒其功"(《夢梁錄》卷四)。每年六月六日宮中派使者降香,設道場。貴戚、官員,多在這天獻香,即所謂"
105、都人士女駢集炷香"(《增補武林舊事》卷三)。 </p><p> 六月暑熱,進入避暑時節(jié)。六月六日都人炷香后,"已而登舟泛湖,為避暑之游"。"游船不復入里湖,多占蒲深柳密、寬涼之處,披襟釣水,月上始還。好事者則敞大舫,設蘄?。ㄖ裣?,高枕取涼,櫛發(fā)快浴,惟取適意,或留宿湖心,竟夕而歸。"(《增補武林舊事》卷三) </p><p> 六月
106、水果種類繁多,有產(chǎn)于福建的荔枝、李子。有產(chǎn)于奉化項里的楊梅,產(chǎn)于聚景園的秀蓮、新藕、椒核、枇杷、木瓜、水荔枝等。解暑飲料有芥辣白醪、涼水冰雪之類。婦人時興戴茉莉花,剛上市時插戴七只花就需數(shù)十券,價格昂貴。 </p><p> 六月六日盛夏以后,宮廷也進入避暑季節(jié)。據(jù)《增補武林舊事》卷三記,皇帝避暑多御復古殿,選德殿、翠寒堂等處,那里"長松修竹,濃翠蔽日,層巒奇岫,靜窈縈深,寒瀑飛空",異常涼
107、爽。下有十畝大池,池中紅白菡萏(荷花)萬柄。庭院中羅列數(shù)百盆花卉,如茉莉、素馨、麝香藤、朱槿、玉桂、紅蕉等花。"鼓以風,輸清芬滿殿,御笎(音gǎng,竹架)兩旁設金盆數(shù)十架,積雪如山,紗廚后先,皆懸掛伽蘭木,真蠟龍涎等香珠百余。"有各種珍果,果漿,"蔗漿金碗、珍果玉壺,初不知人間有塵暑也"(《增補武林舊事》)?!端伟揞愨n》卷二"奢伏"篇記述,洪景盧學士曾在翠寒堂賜對,三伏中身體
108、戰(zhàn)栗,冷得幾乎堅持不住。皇上問清原因,令人賜給北陵半臂衣服,由此可以想見南宋皇宮夏季之涼爽。 </p><p> (九)七 夕七月七日稱作七夕,又叫乞巧節(jié)。傳說是牽牛、織女相會之夜,人們把七夕當作值得慶祝的良宵。婦女把這一天作為自己的節(jié)日。她們在這天晚上向織女乞巧,乞求神靈給她們以靈巧和智慧,美貌和幸福。人們還在這個節(jié)日乞求上天給他們子女,乞求繁衍。 </p><p> 宋代經(jīng)濟發(fā)展,
109、商業(yè)繁榮,七夕節(jié)令時物多種多樣,街道、商店都十分熱鬧。汴京開封從七月一日人們就忙碌起來,購買和準備乞巧的貢物和節(jié)令時物。潘樓街東車水馬龍、擁擠不堪。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都以賣魔合羅著稱。魔合羅又稱磨喝樂、摩喉羅,是精制的泥娃娃,它來源于佛教,是天龍八部神之一,是佛教中的童佛,六歲出家成佛。宋代磨合羅是七夕上供所用。據(jù)《醉翁談錄》載,京城這天多買泥娃娃玩,娃娃做得細膩、端正,京人叫做"摩喉羅
110、"。有大的有小的,價錢不便宜。有的給穿上男服或女服,有的裝飾奢華,南方人視之為巧兒。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這種摩合羅,下面安裝上"雕木彩裝欄座",用"紅紗碧籠"作個罩子,甚至裝飾上金銀珠寶,象牙翡翠。因此價錢很貴,有時一對就值數(shù)千。因"禁中及貴家與士庶"拿它作為陪供時物,是節(jié)日必備之物。它就成為街市坊間的熱門貨了。給皇帝進奉的摩喉羅還有用金銀制成的,價值就更高了。除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宋遼金史-爾雅網(wǎng)絡課
- 宋遼金史課后習題答案
- 中國全史-076-明代習俗史
- 中國全史-026-秦漢習俗史
- 宋遼金史判斷題答案
- 爾雅通識課宋遼金史
- 宋遼金史課后習題答案匯總
- 宋金遼史期末考試答案
- 宋遼金史期末考試答案_分析
- 中國全史-046-隋唐五代習俗史
- 中國全史-006-遠古暨三代習俗史
- 超星爾雅學習通《宋遼金史》章節(jié)測試答案
- 宋遼夏金裝飾紋樣研究.pdf
- 宋與遼夏金間的走私貿(mào)易
- 爾雅宋遼金史課后習題加期末考最全版
- 2019年北京大學 宋遼金史考研招生簡章
- 史學概要-第7講遼宋夏金時期
- 遼宋夏金時期紡織業(yè)的發(fā)展
- 宋與遼夏金間的走私貿(mào)易_18158.pdf
- 中國醫(yī)學史夏春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