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本 科 畢 業(yè) 論 文</p><p> 從中西委婉語的對比透視中西文化差異</p><p>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uphemism</p><p> 系(院)名 稱:
2、 外 國 語 系 </p><p> 專 業(yè) 班 級: </p><p> 學 生 姓 名: </p><p> 指導教師姓名: </p><p>
3、 指導教師職稱: </p><p> 2012 年 5 月</p><p><b> 目錄</b></p><p> 中文摘要、關鍵詞……………………………………………………………… Ⅰ</p><p> 英文摘要、關鍵詞…………………………………………
4、…………………… Ⅱ</p><p> 引言……………………………………………………………………………… 1 </p><p> 第1章:委婉語簡介…………………………………………………………… 2</p><p> 1.1委婉語的定義……………………………………………………………2</p><p> 1.2英語委婉語…………………
5、………………………………………… 2</p><p> 1.2.1英語委婉語的分類………………………………………………… 2</p><p> 1.2.2英語委婉語的特點………………………………………………… 3</p><p> 1.3漢語委婉語…………………………………………………………… 5</p><p> 1.3.1漢語委婉
6、語的分類………………………………………………… 5</p><p> 1.4委婉語的功能………………………………………………………… 5</p><p> 1.4.1避諱功能…………………………………………………………… 6</p><p> 1.4.2禮貌功能…………………………………………………………… 6</p><p> 1.
7、4.3掩飾功能…………………………………………………………… 6</p><p> 第2章:英漢委婉語比較………………………………………………7</p><p> 2.1關于年老的委婉語…………………………………………………… 7</p><p> 2.2關于貧窮的委婉語…………………………………………………… 8</p><p>
8、2.3關于職業(yè)的委婉語…………………………………………………… 9</p><p> 2.4關于失業(yè)的委婉語…………………………………………………… 9</p><p> 2.5關于老(old)的差異……………………………………………………9</p><p> 2.7有關“死” 的差異……………………………………………………10</p><
9、p> 2.7.1從表達形式看……………………………………………………… 10</p><p> 2.7.2宗教文化帶來的表達差異………………………………………… 10</p><p> 2.8關于廁所的差異……………………………………………………… 10</p><p> 2.9有關“small”的差異…………………………………………………11<
10、/p><p> 2.10有關于稱謂委婉語的差異……………………………………………11</p><p> 2.11有關傷病殘方面的委婉語……………………………………………12</p><p> 2.12有關犯罪方面的委婉語………………………………………………12</p><p> 第3章:英漢委婉語體現(xiàn)中西方文化相異…………………………13
11、</p><p> 3.1禮儀文化差異………………………………………………………… 13</p><p> 3.2價值標準的差異……………………………………………………… 13</p><p> 3.3宗教信仰的差異……………………………………………………… 14</p><p> 3.4倫理文化的差異…………………………………………
12、…………… 15</p><p> 3.5社會制度的差異……………………………………………………… 16</p><p> 第4章:研究意義……………………………………………………18</p><p> 結論……………………………………………………………………19</p><p> 致謝………………………………………………………………
13、……20</p><p> 參考文獻………………………………………………………………21</p><p> 從中西委婉語的對比透視中西文化差異</p><p> 摘要:委婉語是人類使用語言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是人們談論那些令人不快或尷尬的事情時所使用的較為禮貌的說法。它不僅是一種社會語言現(xiàn)象,更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漢英中的委婉語在表現(xiàn)形式、文化內涵方面既有相同之
14、處,又有差異。中西兩種語言反映在民族特性、文化傳統(tǒng)、宗教禮儀、道德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通過對委婉語的使用,對其社會功能及其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跨文化對比,以求減少和克服在跨文化交際中因委婉語而引起的障礙。</p><p> 本論文通過對委婉語的歷史來源及定義,英漢委婉語的簡介及比較,透視出中西文化在禮儀、價值標準的差異、宗教信仰、倫理文化、社會制度等方面的差異。</p><p> 由
15、于委婉語在英語中應用比較廣泛,所以了解委婉語的使用對于我們學好英語,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有很大的幫助。委婉語的對比研究除了可揭示其普遍性和特殊性外,對外語教學、翻譯和其它應用語言學科也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p><p> 關鍵詞:委婉語 對比 中西文化差異</p><p>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
16、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uphemism</p><p> Abstract: Using euphemism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and it’s a more polite way when people talk about unpleasant or embarrassing things. It is not only a
17、 socio-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cultural phenomenon. Chinese and western euphemism hav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form of express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s ??is re
18、flected in the national identity, cultural traditions, religious rituals, ethics and values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use of </p><p> Euphemism is widely used in English, so 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euphem
19、isms is very helpful for us to learn English well and our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contrast of euphemism not only can reveal its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foreign language, but also has a posit
20、ive significance to 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other applications of language learning.</p><p> Key words: Euphemism, Comparision, Chinese and Western Differences引言</p><p> 眾所周知,委婉語是一種含蓄,得體,高雅的
21、,能使人感到愉快的隱晦模糊說法去替代另一種令人不悅或不夠尊敬、禮貌的表達方式。此種措詞手段由來已久,言語時如遇到“不好說”“不宜說”“不能說”等一些較為粗俗、無禮或禁忌話題時,言語者往往都會化“不利”為“有利”,挑選與本意相關或相似的好聽話來委婉表達自身意思,以博取對方的好感,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談話氛圍,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原來難以建立的人際交往變得順利起來。</p><p> 使用委婉語是世界各民族語言的
22、一種普遍現(xiàn)象,廣泛應用于英漢語中,具有許多的相似與差異之處,由于不同國家,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歷史背景等因素,它們在委婉語方面的差別尤為明顯。英漢兩種語言都存在著大量的委婉語。這兩種語言中的委婉語在表達形式以及所蘊涵的文化內涵既有相同之處,也具有很大的差異。本文通過對英漢委婉語介紹及用法差別進行比較,從而透視出中西方文化在禮儀、價值標準、宗教信仰、倫理文化、社會制度的相異,以幫助英語學習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減少在跨文化交際中因委婉語而
23、引起的障礙,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p><p><b> 第一章:委婉語簡介</b></p><p><b> 1.1委婉語的定義</b></p><p>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中, euphemism 一詞定義為“The substitution of a mild ,
24、indirect or vague expression for one thought to be offensive, harsh or blunt.”</p><p> 《語言與語言學詞典》中,對委婉語的定義是: “ 用一種不明說的,能使人愉快或含糊的說法,代替不悅的含義或不夠尊敬的表達方式。</p><p> 《委婉語現(xiàn)象的立體透視》中寫到: “ 語言使用者考慮到社會文化,社會
25、心理等因素,為避免對讀者和聽者造成傷害,通過使用一個禮貌的說法及其它語言或非語言手段代替一個直接的普通的說法”。</p><p> 16世紀80年代,英國作家George Blunt將之定義為: “a 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 word.”當代英語尤其是美國英語于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委婉語的再度盛行而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委婉語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26、廣義的委婉語是指通過語言系統(tǒng)中各種手段,包括語音,語法或話語,臨時構建起來的具有委婉功能的表達方法; 狹義的委婉語即委婉詞語,一般是約定俗成,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在一定范圍內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的詞或短語.總的來說,委婉語是各種語言共有的語言現(xiàn)象,它的使用考慮到社會文化,社會心理等因素,它的重要社會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一種或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和崇尚心理。</p><p><b> 1.2英語委婉語</b&
27、gt;</p><p> 1.2.1英語委婉語的分類</p><p> 傳統(tǒng)委婉語(traditional euphemisms):所謂傳統(tǒng)委婉語亦稱是與禁忌語密切相關的。象生、病、死、葬、性、裸、拉、撒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達,那就是禁忌語,給人的感覺是粗鄙,生硬,刺耳,無禮。如:distinguished gentleman(尊貴的先生,婉指老人);grande dame(貴婦人,
28、婉指老年婦女,老婦);seasoned man(經驗豐富的人,歷經滄桑的人,婉指老人);senior citizen(高齡公民,資深公民,婉指老人)等。</p><p> 文體委婉語(stylistic euphemisms):所謂文體委婉語,亦稱實際上是恭維話、溢美之詞,與禁忌語并無關系。英、美人(尤其是當代美國人)在交際過程中,為了表示禮貌,為了避免刺激,或是為了爭取合作,有時會采用夸飾的手法,對一些令人不
29、快的事物以美言相稱。</p><p> 1.2.2英語委婉語的特點</p><p> (1)民族性:委婉語是世界文化中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不同,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文化沉淀各異,因而不同語言中的委婉語必然也存在相當?shù)牟町?,這種差異的體現(xiàn),正是委婉語民族特點的體現(xiàn)。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文里對poor(貧窮)的看法。poor在英文中是一個可怕的字眼,它
30、意味著生活困窘,也標示著社會地位低下,所以poor的代用語也極多,有一段描述一位年輕婦人生活困境的文字不無諷刺地展示了一系列poor的委婉語 I used to think I was poor. Then they told me I wasn’t poor, I was needy. Then they said it was self-defeating to think of myself as needy, that I wa
31、s culturally deprived. Then they told me deprived was a bad image, that I was underprivileged. Then they told me that underprivil</p><p> (2)地域性: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辈煌赜蝻L俗習慣自然多有差異,這種差異體現(xiàn)在語言當中就表現(xiàn)為語言的地域性差異。委婉語多
32、與民間俗諱相關,其地域性自然也就分外顯明。如面包是英國人的家常食品,因此就出現(xiàn)了“take bread out of someone’s mouth”來表示“搶走某人飯碗”的意思。又如:humble(地位低下的)是umble和numbles兩個詞的訛變。umble和numbles都指“鹿等供食用的動物的內臟、下水?!痹谝磺Ф嗄昵爸Z曼底人征服英國時,當時只有莊園主和貴族才能吃得上用鹿肉做的餡餅,而獵人和仆人只能吃用鹿內臟(umbles)做
33、的餡餅。吃這種餡餅本身就表明“地位低下(humble0”。后來由于讀音的變化,umble讀成了humble。恰巧這一變化又同吃這種餡餅的人身份相符,因此“eat humble pie”就成了委婉表達“被迫低聲下氣地賠不是”的委婉語。</p><p> (3)語域性:在不同的語境中,或在同一語境中不同年齡、身份、地位或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委婉表達也不盡相同。例如:上廁所,女士可能說to powder one’s n
34、oise,to freshen up;男士可能是說to go to the toilet,to relieve oneself,because nature calls to rear;而兒童可能說go to the pot and make number one。委婉語的使用率,女子高于男子,貴族高于平民。因為女子比男子多受社會規(guī)則約束,自然形成了說話謹慎小心;貴族為了標榜其高貴,大量使用“雅詞”。</p><p&
35、gt; (4)時代性:語言的變化取決與社會的需要和發(fā)展,因此時代性也可稱為可變性。從歷時的觀點看,語言處在不斷的變化中,新詞不斷出現(xiàn),舊詞逐漸消失。委婉語更是這樣。少數(shù)在某些情況下使用的委婉語是臨時的(temporal),隨著它們使用范圍的擴大,在得到人們的承認后便成了固定(fixed)委婉語。當然固定也是相對的,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委婉語會逐漸失去委婉的特性。例如:表達“懷孕”的意思的委婉語在英語中曾先后出現(xiàn)如下這些表達方式:Canc
36、el all her social engagements; Be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 be in a delicate condition; be knitting little booties; be in a family way; be expecting; be pregnant。又如:對“黑人”的稱呼,在美國一直從 “Negro”到“black people”,再到現(xiàn)在的“African Am
37、erican”,這些都是隨著美國黑人的人權運動而改變的。</p><p> (5)間接性和相關性:委婉語的本質是避免直接提及那些令人感到不快的事物或現(xiàn)象。對這些事物的間接提及或委婉說法便構成了委婉語的靈魂。所以,間接性是委婉語的最明顯的主要特點之一,也稱為含蓄性。所謂相關性,這一特點體現(xiàn)委婉語的一個構成原則,那就是,它必須使其直接所指的事物與它間接所指的事物之間有著某種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委婉語必須使人能夠通過
38、它所提及的事物聯(lián)想到它所代表的事物。如:</p><p> ——“Don’t you think my cooking is wonderful? ”The girl asked.</p><p> ——“Are you fishing for compliments.”Her boy friend responded.</p><p> 這則對話那位男式用了
39、含蓄性的說法,既回答他女朋友的問題,又不使女友不高興,達到了說話的效果,避免了尷尬,這就體現(xiàn)了委婉語的間接性。</p><p> (6)幽默性:委婉語的使用可以使人類的語言妙趣橫生、詼諧幽默,把殘酷的事實寓于幽默中。委婉語中這類的用法非常之多。例如:“battle of the bulge”是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出現(xiàn)的一種幽默說法,而現(xiàn)在用于描繪為保持體形而進行的反肥持久戰(zhàn)。把女士們?yōu)榱嗣鐥l而進行減肥的行為夸張到如同
40、打仗,幽默的說明眾減肥女士的決心和毅力。又如:在東西方家庭中夫妻二人的關系是平等的,就如朋友一樣,不分層次,遇事商量,共同決定,但也有主從式(也稱主仆式),即以一方為主,有的妻子比較強硬,丈夫軟弱,這樣丈夫常被稱為“妻管嚴”戲稱“氣管炎”諧音)。英語中卻形象的把這樣的丈夫稱作 “hen-pecked husband”(被母雞啄的丈夫),幽默有加。</p><p> 1.3漢語委婉語的分類:</p>
41、<p> (1)禁忌類委婉語:如把親屬或別人死亡說成“逝世”、“升天”之類。在跨文化交際中,英漢語中的禁忌語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稱謂禁忌、涉及個人的禁忌話題、涉及宗教神靈的禁忌語以及涉及用動物表達的辱罵性詞語.這些禁忌語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語境因素、心理因素、民族文化因素等等,其中民族文化的差異是主要原因。</p><p> (2)婉轉類委婉語:如把“上廁所”說成“方便”謙詞與敬詞也
42、屬于這種類型。謙詞和敬詞都是為了表示尊敬有禮,在交往和稱謂中應謙稱自己,敬稱對方。使用謙稱來稱呼自己,表現(xiàn)了說話者的謙遜和修養(yǎng),也是對對方的尊敬。用語中講究謙詞,敬詞,充分反映了人們在交往中的文明程度,反映了社會精神風貌和人際倫理道德規(guī)范。 </p><p><b> 1.4委婉語的功能</b></p><p> 1.4.1 避諱功能</p><
43、;p> 委婉語的產生和發(fā)展與禁忌語休戚相關。人們試圖用迂回曲折的,更令人愉快的方式來避免令人害怕或不愉快的事情。因此它最重要的一個功能便是“避諱”功能,即用“繞彎子”(beat about he bush) 的方法達到最終目標。例如:表示上廁所去,婦女則fix one’s face, powder one’s nose, freshen up , rest room 等。在表達性及性行為時,人們還是忌諱那些有四個字母所組成的露骨
44、性描寫的粗言穢語,比如:fuck, tits, shit, cock 等,而是用一些文雅含蓄的詞,如: act of love (愛的動作),amorous congress (愛的聚合) , to approach (靠攏) , art or pleasure (歡樂術) , make a love (做愛) ,等等,此類委婉語使人聯(lián)想到愛的美好與神圣。而女性“來月經”不用menst ruation , 而說sickness , co
45、urse of Eve , monthly friend , blue days等。</p><p> 1.4.2 禮貌功能</p><p> 委婉語的另外一個功能是在交際中避免冒昧和不禮貌。當迫不得已要涉及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時就要選擇委婉的說法, 而不是直接地說出令人難堪的事實,傷害對方的感情。在英美國家人們?yōu)榱颂岣吣承┞殬I(yè)的社會地位,往往使用委婉語將他們往上類比。如:清除垃圾的清潔工
46、,被稱為sanitary engineer (衛(wèi)生工程師),這種講法既美化了清潔工的職業(yè),又避開了垃圾給人帶來的不好的聯(lián)想。同樣的,理發(fā)師成了beautician;管道工被稱為pipe engineer等。這些對某些行業(yè)人員的稱謂,體現(xiàn)了社會對他們勞動的肯定和尊重,使他們完全避免了“卑微工作”帶來的精神不安和自卑情緒。</p><p><b> 1.4.3掩飾功能</b></p>
47、;<p> 人們在交際中使用委婉語的另一種原因是委婉語具有模糊色彩,有相當大的欺騙性,于是成了政治家、外交家及某些政客們達到某種政治目的的工具。如近年來,在日本,一些右翼政治勢力竟然美化當年二戰(zhàn)中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行為,他們將當年日本軍國主義軍隊對中國的“侵略”辯稱為“進入”、“幫助中國”、“中日友善”等,具有極大欺騙性以掩蓋他們犯下的罪行。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在被獨立檢查官調查有關他和女實習生的性丑聞事件時,只承認“我說錯
48、了”,而拒不說“我說謊了”,極力地掩飾。因為他很清楚美國人民是不會支持一位沒有誠信的總統(tǒng)。這類委婉語也常在軍事、商業(yè)等方面出現(xiàn)。如:戰(zhàn)爭、沖突、掩蓋消息、保密等。</p><p> 第二章:英漢委婉語比較</p><p> 由于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不同,所以各種語言又有各自的特點,中國與西方不同的社會文化必然也會在委婉語中有所反映。<
49、/p><p> 例如漢文化比較注重等級觀念,這從漢文化中的避諱藝術可見一斑。在封建社會中有國諱,所謂國諱,主要是避開皇帝本人的名姓及服飾。比如與皇帝名姓相同的字音要回避。除此以外,還有家諱、圣諱、官諱種種。而且漢文化中的等級觀念至今還在延續(xù)。對于上級、領導,人們謹言慎行,惟恐不敬,大多不敢直呼其名,而冠以職位,某某處長,某某經理。而西方人則喜歡與人平等相處,所以下級可以直呼經理名字,兒子可以直呼父親名字。又如眾所周
50、知,中國人情感細膩,語言表達方式比較含蓄。即使受到稱贊表揚,內心很得意時,嘴里也會說:“哪里,哪里,不敢當,您過獎”之類自謙之言。這就是避諱中的輕言藝術。</p><p> 反過來,西方人性格率直,喜歡受到贊揚、鼓勵,他們會欣然接受溢美之辭,并真心表示謝意。與中國人事事時時輕言自己以示謙恭相反,西方人更看中個性的張揚?,F(xiàn)進行具體分類比較:</p><p> 2.1關于年老的委婉語<
51、;/p><p> 英語中有關“老”、“老人”的委婉語特別多,反映了西方國家特別忌諱“老”的社會心態(tài)。他們往往認為“年紀大”“老了”簡直就是沒用了( useless) 的同義詞, 因次常常避免使用“old”,“aged”等詞。于是老人變成了“政界元老”(elder statesman) ,至少也是“年長公民”( senior citizen) ,或閃爍其詞稱為“養(yǎng)老金領取者”(old age pensioner) ,
52、他們并非“老”,而是生活經歷較長(longer living),因而備受稱贊。明明是風燭殘年,卻美其名曰“黃金年華”(golden years)。在漢語中恰恰相反,人們稱上了年紀的人為老人、壽星,常在他們的姓名后加上“老”字或稱“您老”以表示恭敬。在中國,我們認為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從青年到中年、老年是自然規(guī)律,甚至還有些人爭相比老以老而自豪。</p><p> 2.2關于貧窮的委婉語:</p>&
53、lt;p> “貧窮”是人類社會共同的敵人。人人都想擺脫貧窮的困擾,但貧窮恰恰是產生委婉語的一片沃土。在西方這樣科技發(fā)達的國家里,生活困難,忍饑挨餓的人數(shù)占全部人口的1/10,但貧窮依然是為人所不齒,自然要想方設法加以掩飾。社會上下、政府、傳媒及各個行業(yè)也在想盡一切花言巧語予以掩飾,結果委婉語層出不窮。如:“poor”一詞可以按委婉程度被needy,culturally deprived,underprivileged,disad
54、vantaged等代替。漢語中關于貧窮的委婉語常見的有“拮據(jù)”,“手頭緊”,“揭不開鍋”,“手頭不方便”等。與西方人不同,中國讀書人倒有一種“士不理財”、“視金錢如糞土”的觀念,錢財竟然成了禁忌的對象!時至今日,許多作者還不好意思跟出版社提報酬,而西方人往往首先要訂個合同,而且是理直氣壯地問“what are your terms ?”(你們給我什么樣的條件?)。</p><p> 2.3有關職業(yè)的委婉語:&l
55、t;/p><p> 英美人奉行“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介紹職業(yè)時,為了免于貶損自我以及他人形象,人們常常通過美化社會地位相對卑微低下的職位,來上揚或拔高職業(yè)名稱,進而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心理安慰以及避免職稱給他們帶來的心理刺激、尷尬和不快的聯(lián)想。正因為如此,他們特別注重職業(yè)委婉語,比如:“garbage collector”(垃圾工人),不但表示垃圾工人社會地位低,而且還極易使人聯(lián)想到骯臟不堪,臭氣熏天的垃圾,這自然需要
56、加以回避,用“sanitation engineer”(環(huán)衛(wèi)工程師)來替代?!皍ndertaker”(焚尸工)被稱為“grief-therapist”(哀傷治療專家),“boot black”(擦皮鞋工人)美稱為“footwear maintenance engineer”(鞋靴保養(yǎng)工程師)。地位低微的職業(yè)通過美化搖身一變而身價百倍,形象美好,“mechanic”(機修工)成了“automobile engineer”(汽車工程師),“
57、school-principal”(中小學校長)成了“educational engineer”(教育工程師)。這充分表現(xiàn)出英美國家普通存在的一種社會心態(tài),突出自</p><p> 2.4有關失業(yè)的委婉語:</p><p> “失業(yè)”是英漢委婉語的共同主題,英美國家屬于私有社會,勞動力流動性較大,失業(yè)與再就業(yè)都相對頻繁,有關“失業(yè)”的委婉語較多,表達方式也是五花八門,如: betwee
58、n jobs,between shows,to be developing a new project,to be self employed ,“失業(yè)者”也成了“the claimants 或the less fort unate 。相對而言,漢語中有關“失業(yè)”的委婉語就較少,這與我國的基本國情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如“待業(yè)”、“下崗”、“下崗職工”等,這些委婉語來自于官方的渠道。還有些來自于地方方言,如“卷鋪蓋卷”、“炒魷魚”,至多還有幾
59、個來自古漢語,如:“解甲”等。</p><p> 2.5關于性愛的委婉語:</p><p> 西方人在這方面顯得較開放一些,而中國人則相對保守一些。如:未婚同居在西方稱為“trial marriage”(試婚),或者“married but not churched”(結婚但尚未去教堂的婚姻)?!扒閶D”自然也成了“妻子”即“unmarried wife”(尚未結婚的妻子),他們的“私生
60、子”便稱為“l(fā)ove child”(愛情之子) 或“natural child”(自然之子)。比起西方民族,漢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中,性觀念更為嚴肅保守。時至今日,人們對所謂的“桃色事件”、“第三者”、“外遇”、“插足”、“失身”等社會現(xiàn)象還是頗有微詞的。</p><p> 2.6有關于“老”(old)字的差異:</p><p> 以英語為本族語的人,特別是那些不再年輕的人,對他們的年齡非常
61、敏感,而且很忌諱老(old)字,自然地,他們會用一些委婉語來代替上了年紀,在中國人們提倡和堅持千百年來敬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中國的老人多以“老當益壯”、“老驥伏櫪”為榮。老人不懼怕談老,社會自然就不忌諱“老”字。所以年長者稱為“您老”或“老人家”,還頗有幾分敬意。在中國“老”字常被用來委婉地表示資深歷練的內涵,如:老師傅、老大、老師、老總、老板,等等;還可作為對德高望重者的敬稱,如“蘇老”“謝老”等等,這些表達方式都是漢語所特有的。而且這
62、個老牌詞綴現(xiàn)階段仍在不斷催生有別于傳統(tǒng)的新詞,如“老外”(指外國人或外行人)“老記”(指記者)“老編”(指編輯)“老炊”(指炊事員)等。而在英語國家中“老”字卻很受忌諱。當代美國社會就流行“adult”等其它詞語來委婉地表示“老年”之意。由于美國人口年齡老化,養(yǎng)老能力日益不支,老年人就像是社會的累贅,首先遭到‘精簡’。為此,美國人怕老,對老的懼怕心理造成了old(老)一詞的忌諱。于是出現(xiàn)了許多詞匯來委婉地表示“老年”這一概念,如:age
63、ful(上了歲數(shù)), elderly(上了年紀),senio</p><p> 2.7有關“死” 的差異:</p><p> 有些詞當中人們在口頭交際中永遠回避的一個詞就是死亡(death),盡管人們知道每一種生物都不可避免死亡,但人類對死亡總有種抵觸情感,因而想方設法避免直接提到死亡,在英漢語中,都有大量用以替代死亡的說法,而這些詞在英漢語中存在差異:</p><
64、p> 2.7.1從表達形式看:</p><p> 漢語中“死亡”的委婉語因階級、地位、等級、身份、對象、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說法。但英語“死”的委婉語卻沒有這么繁多。例如:皇太后、皇后死也稱“晏駕”。對美女的死稱為“香消玉殞、玉碎珠沉” ,戰(zhàn)死為“犧牲、捐軀、陣亡”等;名人死為“逝世、謝世” ;一般親友為“安息、離世” ;一般人死為“完了、斷氣了、翹辮子了”等;死(dying)是一個物理過程,在英
65、語中用(breath one’s last)代替死亡,相當于漢語中“停止了呼吸” 。漢語中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流盡了最后一滴血”。breath one’s last 或 “停止了呼吸”都是對事實的陳述,而“流盡最后一滴血”是一種比喻,從字面上講,“斷氣”相當與breath one’s last,但語氣不同,“斷氣”的說法不正式,有貶損之意。</p><p> 2.7.2宗教文化帶來的表達差異:</p>
66、;<p> 英語中“死”的很多委婉語來自《圣經》或基督教,如go west,go to better world,be taken to paradise,be in the heaven,be with God,to be called home,to 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etc;漢語中則主要是來自與道教和佛教,例如: “仙逝” ,“登仙”,“圓寂”,“轉世”,“歸真”,“坐化”等等。&
67、lt;/p><p> 2.8有關“small”的差異 :</p><p> 英美文化是一種崇尚金錢的物質文化,而中國文化是一種崇尚傳統(tǒng)的農耕文化,必須在語言上有不同的表現(xiàn)?!痹诋敶⒄Z國家中,尤其是在工商界,為了顧全面子,盡量避免使用“small”一詞,對中或大的東西會再夸張得大一些,故用“intimate”或“l(fā)imited”代替“small”。所以“small room”成了“inti
68、mate room”(小房間);“a limited number of”實際上是“a small number of”。美國生產的“compact cars”(精巧汽車)實際上是“small cars”,他們不會說“sub-compact cars”(超精巧或袖珍汽車)為微型。在中國,“小”字就不像英語國家那樣忌諱。能擁有一輛小型或超小型汽車不但不失面子,反而是一種榮耀。在古代,許多文人騷客經常形容嬌小女子為“小巧玲瓏”,把小戶人家的
69、女孩說成“小家碧玉”。以前的人有裹腳的習俗,詩人稱小腳為“三寸金蓮”。相傳明朝朱元璋的皇后因其腳大而被人戲稱為“大腳馬皇后”。在西方這是很難讓人接受的,由此可以看出英漢民族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的不同。</p><p> 2.10有關于稱謂委婉語的差異:</p><p> 中國人特別重視名諱。這是因為王權思想在兩千多年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里占據(jù)著核心地位,并且根深蒂固。因而封建帝王被尊稱
70、為“真龍?zhí)熳印?、“天之驕子”,代表神的意志,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尊嚴。唐太宗李世民忌“世”、“民”二字,將“世”改用“代”,“民部尚書”改為“戶部尚書”。在古代,君王的名要避,家族尊長的名也不例外。臣民對自己祖先、長輩的名字同樣諱莫如深,不敢出口,否則就是對祖宗的冒犯,這是不敬的。如“蘇軾的祖父叫蘇序,蘇軾的父親蘇洵寫文章時不寫‘序’字,改用‘引’字代替。蘇軾為人作序則改用‘敘’字。”此類例子不勝枚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宗”從來都極其重視
71、,中國人尊祖敬宗的習俗和稱謂上的禁忌已沿襲至今,大多數(shù)中國家庭中子女不敢直呼父母或尊長的名字,否則會被看作少教無禮。這種“子不名父母”、“臣不名君上”及“上下有禮、長幼有序”等傳統(tǒng)禮制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尊崇長輩的民族心態(tài)。英國人在稱謂方面沒有太多顧忌,英美人奉行“人人平等”思想,認為“All men are createdequal”,在他們眼里,過于鄭重其事的稱呼,會妨礙人際間的交往。英美人喜歡用名字稱呼對方,以示親切,即使是子女對父母
72、,</p><p> 2.11有關傷病殘方面的委婉語:</p><p> 英語中有:Ca—Cancer(癌癥);heart condition—heart(心臟病);ill—a bit under weather,a little complaint,out of condition,off colour,feel sleep;the handicapped—the cripped(坡
73、子);special student—disabled student(殘廢學生)等。漢語中“癌癥”稱為“不治之癥”;“性病”稱為“臟病、梅毒、花柳病”;“偏癱”稱為“半身不遂”;“身體有病”常說“欠安、不適、不舒服、不大好”;“面帶病容”常說“氣色不好”;“禿頂”常說“謝頂”;“傻”常說“弱智、低智”;“聾”常說“耳背、重聽、聽力差”等。</p><p> 2.12有關犯罪方面的委婉語:</p>
74、<p> 在英語中如:prision(監(jiān)獄)稱為correctional center(改正中心);young criminal(少年犯)—juvenile delinquents(行為不良少年);rape(強奸)—criminal assault;light—finger gentry(扒手)等。在漢語中如:“監(jiān)獄”稱“大墻、高墻、班房”;“少年犯”稱“失足青年”;“工讀學?!敝笇Ψ缸锴嗄赀M行教育改造的學校;“小偷”稱“
75、手腳不干凈、三只手、梁上君子”等。 </p><p> 第三章:英漢委婉語體現(xiàn)中西方文化相異</p><p>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漢語和英語中使用委婉語的意圖大致是相同的,即使語言變得更加文雅禮貌,易被接受。但在進一步的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兩種語言使用委婉語的情景并不完全相同,有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正是漢英兩種語言所歸屬的文化特性、倫理觀念、價值取向等文化差異決定了語言的相異性。&
76、lt;/p><p><b> 3.1禮儀文化差異</b></p><p> 日常打招呼,中國人大多使用“吃了嗎?”,“上哪呢?”等等,這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親切感??蓪ξ鞣饺藖碚f,這種打招呼的方式會令對方感到突然、尷尬,甚至不快,因為西方人會把這種問話理解成為一種“盤問”,感到對方在詢問他們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們只說一聲“Hello”或按時間來分,說聲“早
77、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國人見面會說:“今天天氣不錯?。 ?lt;/p><p> 稱謂方面,在漢語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親密的人之間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漢語里的范圍要廣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來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對十幾或二十幾歲的女子可稱呼“小姐”,結婚了的女性可稱“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員之間,不分長幼尊卑,一般可互稱姓名或昵稱。在家里,可以
78、直接叫爸爸、媽媽的名字。對所有的男性長輩都可以稱“叔叔”,對所有的女性長輩都可以稱“阿姨”。這在我們中國是不行的,必須要分清楚輩分、老幼等關系,否則就會被認為不懂禮貌。 </p><p> 中西語言中有多種不同的告別語。如在和病人告別時,中國人常說“多喝點開水”、“多穿點衣服”、“早點休息”之類的話,表示對病人的關懷。但西方人絕不會說“多喝水”之類的話,因為這樣說會被認為有指手畫腳之嫌。比如他們會說“多保重”或
79、“希望你早日康復”等等。</p><p> 3.2價值標準的差異</p><p> 價值是文化的核心。一種文化的價值體系是影響跨文化交際的一個重要方面。“價值體系是一套做出選擇和解決沖突的行為規(guī)范?!?Rokeach 1986 ,161) 作為文化構成的深層因素,價值既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又是社會文化因素在人們心中長期滲透、積淀的結果。它持久地影響著人們的態(tài)度、需要和行為方式。東西方
80、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念,往往賦予其語言以同的文化內涵。對年齡的看法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價值取向,但各個文化的側重點卻并不相同在東方文化中,長者被看作是智慧的化身。實際上,中國人尊老,與中國人的家庭觀有關。中國自古以來為宗法制社會,老人一般來說自然是長字輩的,理應受到尊敬。此外,中國人認為“老即?!?,能活到老,是社會的光榮。中國素稱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文化的主干之一。在人的道德修養(yǎng)方面,孔子認為“仁”是一種最完美的道德
81、品質,主張“仁者愛人”。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華民族形成了謙和有禮、尊老愛幼的社會準則。所以,在中國稱“老干部”、“老師傅”都含有尊敬的含義。而“馬老”、“李老”則帶有非常尊敬的色彩,常用于對一些德高望重的老知識分子或老藝術家等名人的稱呼。在中國公共汽車上,</p><p> 3.3宗教信仰的差異</p><p> 談到宗教文化,法國宗教社會學派代表人物杜爾凱姆認為,全部宗教現(xiàn)象可以歸結
82、為兩個基本范疇,即信念和禮儀。兩種不同的文化往往體現(xiàn)出其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宗教觀念,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上的差異也會在各自的語言上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換言之,宗教信仰這一文化現(xiàn)象勢必影響到語言的運用。從英漢有關“死亡”的委婉語,可以看到由于不同宗教信仰而導致的有關“死亡”的不同表達方式?;浇涛拿魇俏鞣轿幕牡旎?。英美文化深受基督教的影響,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God)創(chuàng)造和安排的。基督教相信人死后靈魂可以升入天堂,得到拯救。于是,英語
83、中大量的關于“死亡”的委婉語與基督教相關。如:be with God,go to meet/join one’s Maker,be in / go to heaven,be/ rest in Abraham’s bosom等。在中國,佛教、道教是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以老莊思想為代表的道教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十分廣泛而深遠?!肚f子》是道家學派的重要著作,其中著名的齊物論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這種思想的特點之一是否認世
84、間萬事萬物的差別,模糊與縮小生死、壽夭、富貴、貧</p><p> 3.4倫理文化的差異</p><p> 倫理文化是一個民族在自己的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關于社會生活的倫理意識現(xiàn)象(例如道德價值、道德情操、道德品質、道德思想等)和受倫理意識支配的倫理活動現(xiàn)象的總和。倫理文化在民族文化結構中占據(jù)特殊的地位,從外延看,倫理文化會涉及到對愛情和婚姻的看法,對夫妻關系和家庭關系的看法等諸方面。中國
85、是一個傳統(tǒng)的農業(yè)宗法社會,以家庭為本位。這種以血緣紐帶相聯(lián)系的社會組織形式促使整個社會成為一個姻親關系的網(wǎng)絡,倫理情感滲透了一切。這種倫理觀念影響到情感層次方面,導致長久以來中國的兩性關系常受到強大的封建倫理道德的約束,而相對缺少西方所注重的男女之愛的精神意義。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看來,人生應當致力于美德的修養(yǎng),而不應追逐感性快樂。男女之愛的情感表達也只能按照“禮”所規(guī)定的方式進行。舊時中國社會中的男婚女嫁往往不是愛之必然,而是生兒育女、傳
86、宗接代的需要。男女接觸有著嚴格的限制。《禮記·內則》中有“七年,男女不同席”的說法。而諸多封建禮教的教條如“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也限制了男女間的自由交往。宋代理學更是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在近代,隨著西方文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加深,特別是在五四運動以后,舊的封建禮教</p><p> 3.5社會制度的差異</p><p> 中國社會是一個在氏族血緣關系的宗法社會
87、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社會。這種封建的宗法社會,在民族心理上造就了兩個特點:一是對血緣關系的高度重視;二是對等級差異的強調。而西方社會的格局和人際關系與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格局截然相反。西方人很早就擺脫了氏族社會的血緣紐帶,取而代之的是以財產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契約制的城邦組織,因此社會組織結構不象中國那樣等級森嚴,而是傾向于平等的格局。我們知道,對人的稱謂敬辭是人類最早的委婉語。英漢不同的稱謂委婉語就明顯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社會制度文化的差異??偟膩?/p>
88、說,漢語的稱謂委婉語相當復雜,不但有稱謂敬辭,還有西方語言中所沒有的稱謂謙稱與貶辭。如稱呼帝王有“圣上”、“萬歲”、“皇上”等,平輩間敬稱有“尊夫人”、“尊兄”、“令母”、“令堂”等。自謙之詞有“鄙人”、“在下”、“愚兄”等。這反映了中國文化中對等級差異的強調,重視“長幼尊卑貴賤”。它也正是中國封建帝制歷時兩千多年,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等級社會的見證。英美兩國雖使用同一種語言,但因其政治體制的差異,在稱謂上也有不同。英國是一個古
89、老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稱謂委婉語中有不少貴族名號,不過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誕生,稱謂從</p><p><b> 第四章:研究意義</b></p><p> 委婉語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謀求理想的交際效果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本論文通過對委婉語的歷史來源及定義,英漢委婉語的簡介及比較,透視出中西文化在禮儀、價值標準的差異、宗教信仰、倫理文化、社會制度等方面的差異,從而
90、有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中西文化。</p><p> 隨著我國加入WTO,對外交際變得愈來愈重要。所以很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英美等西方國家的風俗文化,這不僅能增強我們英語閱讀能力和理解,而且能明顯地提高英語的鑒賞和應用水平;此外,將會對我們的工作和學習以及對外往來帶來很大的便利,同時避免交往中可能產生的誤解、沖突或不良后果,從而加深了對英漢兩種語言和文化的的理解,提高了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再者巧妙地
91、使用委婉語有利于我們社交語境中處于不敗之地。</p><p> 因委婉語有避諱、禮貌、掩飾的功能,掩飾了羞于啟齒的令人難看的事實,避免了交際中的尷尬和唐突現(xiàn)象。所以它被大家所喜愛,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我們若能較為廣泛的用法細心研究,熟悉委婉語的使用及其社會功能,就能更準確地理解和恰如其分地使用委婉語。這樣我們就可做到既尊重他人又體現(xiàn)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使自己在社交語境中處于不敗之地。巧妙的使用委婉語可以增強語感,
92、提高交際語言的能力。所以我高度贊成大家巧妙地使用委婉語。</p><p> 最后要指出的是:中西方委婉語有差異也有相似性,我們在用對方語言進行交流時盡量避免生搬硬套,要學會用對方的語言進行思維,學會理解并主動吸收對方文化。當然,委婉語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國家、民族之間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委婉語體現(xiàn)的民族文化個性也會逐漸地轉化為人類文化通性,也就產生了英漢委婉語的趨同現(xiàn)象。</p><p>
93、<b> 結 論</b></p><p> 結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特定的文化風貌、思維方式、價值關鍵。語言又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語言文化需要和實踐的產物。委婉語作為特殊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在交際過程中因委婉語差異產生誤差,甚至造成跨文化交際障礙,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有益于減少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促進跨文化交際。</p><p> 從以
94、上委婉語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窺見委婉語背后所蘊涵的深層文化內涵,進而看出英漢兩種語言和文化在這方面的差異。從現(xiàn)象深入本質可以更加清楚語言之委婉語現(xiàn)象的實質,從而把握其方向。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了解委婉語所依托的深層文化差異,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際中更加自如得體地運用所學的語言。委婉語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謀求理想的交際效果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p><p><b> 致謝</b></
95、p><p><b> 致謝:</b></p><p> 大學生活一晃而過,回首走過的歲月,心中倍感充實,當我寫完這篇畢業(yè)論文的時候,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感慨良多。</p><p> 在此論文撰寫過程中,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xx的指導與督促,同時感謝她的諒解與包容。沒有xx老師的幫助也就沒有今天的這篇論文。xx老師的嚴謹治學、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96、的師表風范是我終身學習的楷模,在此向恩師表示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p><p> 其次感謝xx的老師們,感謝他們對我的認真教導,增加我的知識儲備!</p><p> 再次感謝兩年中陪伴在我身邊的同學、朋友,感謝他們?yōu)槲姨岢龅挠幸娴慕ㄗh和意見,有了他們的支持、鼓勵和幫助,我才能充實的度過了兩年的學習生活;最后感謝我的父母,他們含辛茹苦、無怨無悔地把我撫養(yǎng),給了我無私的支持、關愛與呵
97、護,讓我擁有了不斷前進的力量。在此,對他們表示衷心感謝!</p><p> 本文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在此,向各學術界的前輩們致敬!</p><p><b> 參考文獻</b></p><p> [1 ] Enright D. J ( Ed) Fair of speech - The uses of Euphemism [ M ] . O
98、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p><p> [2 ] Hudson , R. A. Sociolinguistics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p><p> [3 ] J udith S. Neaman & Carole G. Silver. Kin
99、d words: Thesaurus of Euphemisms [M].</p><p> Word Publishing. CorP.1983.</p><p> [4 ] Random House , Inc. 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 (Revised Edition) [M]. </p><p> New
100、 York: Random Huse , Inc.1979.</p><p> [5 ] 鄧炎昌, 劉潤清. 語言與文化[M] .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1.</p><p> [6 ] 邵志洪. 英漢語對比研究[M] . 上海: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7.</p><p> [7 ] 張拱貴. 漢語委婉語詞典[M] . 北京: 北京語言
101、文化大學出版社, 1996.</p><p> [8 ] 李鑫華. 英語修辭格詳論[M] .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p><p> [9 ] 胡文仲, 高一虹. 外語教學與文化[M] . 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5.</p><p> [10 ] 何善芬. 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 .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2.<
102、;/p><p> [11 ]馬學良,瞿靄堂.普通語言學[M] .中央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p><p> [12]劉純豹.英語委婉語詞典[Z]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p><p> [13 ]劉重德.英漢語比較與翻譯[M] .青島出版社,1998.</p><p> [14] 鄧炎呂,劉潤清. 語言與文化[M]. 北京:外
103、語教學與研究, 1989,219-224.</p><p> [15] 陳原 . 社會語言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357-360.</p><p> [16] 朱躍. 英語與社會[M].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1999,120-122.</p><p> [17] 胡文仲. 中英文化習俗比較[M]. 北京:外語教學出版社,1999,250-26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西文化差異論文
- 中西文化差異論文
- 淺談中西文化差異畢業(yè)論文
- 中西文化差異論文
- 從請求言語表達透視中西文化差異-畢業(yè)論文
- 中西文化差異探析
- 中西文化差異1
- 中西文化差異2
- 從中西文化差異探討thewomeninhislife翻譯策略
- 法律畢業(yè)論文查看中西文化差異
- 從中西古典建筑風格看中西文化差異
- 從禁忌語與委婉語看中西文化的差異【畢業(yè)論文】
- 中西文化差異比較例子
- 中西文化差異比較(英文)
- 中西文化差異英語對話
- 從禁忌語與委婉語看中西文化差異【文獻綜述】
- 語言學畢業(yè)論文--從請求言語表達透視中西文化差異
- 中西文化差異,校本課程
- 中西文化差異面面觀
- 中西文化差異表現(xiàn)及其原因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