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4位全加器實驗說明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試驗一 4位全加器實驗</p><p><b>  1.實驗原理</b></p><p>  全加器能進行加數(shù)、被加數(shù)和低位來的進位信號相加,并根據求和結果給出該位的進位信號。</p><p>  全加器的真值表如表1所示。</p><p><b>  表1 全加器真值表</b&g

2、t;</p><p>  4位全加器可以采用四個1位全加器級連成并行相加串行進位的加法器,實現(xiàn)框圖如圖1所示,其中CSA為1位全加器。由圖可以看出,每1位的進位信號送給下1位作為輸入信號,因此,任1位的加法運算必須在低1位的運算完成之后才能進行,因此它的延遲非常可觀,高速運算肯定無法勝任。</p><p>  圖1 4位串行進位加法器實現(xiàn)框圖</p><p>  

3、在圖1中,A和B為加法器的輸入位串,對于四位全加器則位寬為4位,D為加法器輸出位串,和輸入位串相同,C為進位輸入( Ci ) 或輸出 ( Co )。</p><p><b>  實現(xiàn)代碼為:</b></p><p>  module adder4(cout,sum,ina,inb,cin);</p><p>  output[3:0] sum;

4、</p><p>  output cout;</p><p>  input[3:0] ina,inb;</p><p>  input cin;</p><p>  assign {cout,sum}=ina+inb+cin;</p><p><b>  endmodule</b></p

5、><p><b>  2.實驗目的</b></p><p> ?、笔煜?ISE9.1 開發(fā)環(huán)境,掌握工程的生成方法;</p><p>  ⒉了解 Verilog HDL語言在 FPGA 中的使用;</p><p> ?、沉私?位全加器的Verilog HDL語言實現(xiàn)。</p><p><b>

6、;  3.實驗內容</b></p><p> ?、庇肰erilog HDL語言設計4位全加器,進行功能仿真驗證。</p><p> ?、彩褂肅hipscope Pro 生成 VIO/ICON 核,在線觀測調試。</p><p><b>  4.實驗準備</b></p><p> ?、睂?USB 下載電纜與計算

7、機及 XUPV2Pro 板的 J8 連接好;</p><p> ?、矊?RS232 串口線一端與計算機連接好,另一端與板卡的 J11 相連接;</p><p> ?、硢佑嬎銠C,當計算機啟動后,將 XUPV2Pro 板的電源開關 SW11 打開到 ON 上。觀察 XUPV2Pro 板上的+2.5V,+3.3V,+1.5V 的電源指示燈是否均亮。若有不亮的,請斷開電源,檢查電源;</p

8、><p><b>  5.實驗步驟</b></p><p> ?、眲?chuàng)建工程及設計輸入</p><p> ?、?在E:\project\目錄下,新建名為count8的新工程</p><p>  器件族類型(Device Family)選擇“Virtex2P”,</p><p>  器件型號(Device

9、)選“XC2VP30 ff896 -7”,</p><p>  綜合工具(Synthesis Tool)選“XST (VHDL/Verilog)”,</p><p>  仿真器(Simulator)選“ISE Simulator(VHDL/Verilog)”。</p><p><b> ?、?設計輸入</b></p><p&

10、gt;  在源代碼窗口中單擊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New Source”,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Verilog Moudle”,在右端的File name中輸入源文件名“adder4”,下面各步點“Next”,然后在彈出的源代碼編輯框內輸入前面所示的源代碼并保存即可。</p><p><b> ?、补δ芊抡?lt;/b></p><p>  ⑴ 在sources窗口so

11、urces for中選擇Behavioral Simulation。</p><p> ?、?由Test Bench WaveForm添加激勵源。</p><p>  具體操作步驟是:右鍵單擊“adder4.v”,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New Source”,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Test Bench WaveForm”,在右端的“File name”中輸入“test”,點擊“Next”,再

12、點擊“finish”即可。雙擊“test.tbw”,在右窗口中設置激勵波形,如圖2所示。</p><p>  圖2 波形激勵編輯窗口</p><p>  ⑶ 然后單擊“test.tbw”,在processes窗口中雙擊“simulater behavioral model”即開始仿真,仿真結果如圖3所示。</p><p><b>  圖3 仿真結果<

13、/b></p><p>  從圖中可以驗證由Verilog HDL語言設計的4位全加器的工作是正確的。</p><p>  由于此全加器沒有時鐘輸入,所以不必進行User Constraints。</p><p> ?、秤肅hipScope進行在線調試</p><p>  這里使用的是核生成法。</p><p>

14、 ?、?生成chipscope核</p><p>  代碼比較簡單,這里只需要ICON和VIO這兩個核即可。</p><p>  具體步驟如下:右鍵單擊“adder4.v”,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New Source”,如圖4所示,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IP(CORE Generator & Architecture)”,在右端的“File name”中輸入“ICON”,如圖5所示,

15、點擊“Next”,在彈出的對話框中依次選擇“Debug & Verification—ChipScope Pro—ICON”,如圖6所示,然后點擊“Next”,再點擊“finish”,會彈出一個對話框,如圖7所示,由于只用了VIO核,所以ICON的控制端口數(shù)(Number of Control ports)為1,在點擊“Finish”,這樣ICON核就生成好了。</p><p><b>  圖4

16、 操作示意圖1</b></p><p><b>  圖5 操作示意圖2</b></p><p><b>  圖6 操作示意圖3</b></p><p><b>  圖7 操作示意圖4</b></p><p>  接下來要生成VIO核,與生成ICON核步驟一下,右鍵單

17、擊“adder4.v”,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New Source”,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IP(CORE Generator & Architecture)”,在右端的“File name”中輸入“VIO”,點擊“Next”,在彈出的對話框中依次選擇“Debug & Verification—ChipScope Pro—VIO”,然后點擊“Next”,再點擊“finish”,會彈出一個對話框,如圖8所示,然后在輸入輸出端

18、口設置過程中選定異步輸入端口和異步輸出端口。異步輸入端口寬度根據sum(4位)、cout(1位)的總位數(shù)設定,異步輸出端口根據ina(4位)、inb(4位)、cin(1位)的總位數(shù)設定,在點擊“Finish”,這樣ICON核就生成好了。</p><p><b>  圖8 操作示意圖5</b></p><p> ?、?添加ICON和VIO核到工程</p>

19、<p>  點擊“File—Open”,在adder4所在位置找到ICON.v和VIO.v文件并打開,將ICON和VIO核的模塊例化語句加到adder4.v相應的位置,并進行修改,最后得到的代碼如下:</p><p>  module adder4(cout,sum);</p><p>  output[3:0] sum;</p><p>  output

20、 cout;</p><p>  wire [3:0] ina,inb;</p><p><b>  wire cin;</b></p><p>  wire [35 : 0] CONTROL0; </p><p>  wire [8 : 0] ASYNC_OUT;</p><p>  wire

21、[4 : 0] ASYNC_IN;</p><p>  ICON I_ICON</p><p><b>  (</b></p><p>  .CONTROL0(CONTROL0)</p><p><b>  );</b></p><p><b>  VIO I_VI

22、O</b></p><p><b>  (</b></p><p>  .CONTROL(CONTROL0), </p><p>  .ASYNC_OUT(ASYNC_OUT), </p><p>  .ASYNC_IN(ASYNC_IN)</p><p><b>  );&

23、lt;/b></p><p>  assign ASYNC_IN[3:0]=sum[3:0];</p><p>  assign ASYNC_IN[4]=cout;</p><p>  assign ina=ASYNC_OUT[3:0];</p><p>  assign inb=ASYNC_OUT[7:4];</p>&

24、lt;p>  assign cin=ASYNC_OUT[8];</p><p>  assign {cout,sum}=ina+inb+cin;</p><p><b>  endmodule</b></p><p>  進行保存,然后在ISE里進行綜合,具體操作步驟:單擊“adder4.v”,在processes窗口中雙擊“Synthe

25、size—XST”;如果綜合沒有出錯,再實現(xiàn),雙擊“Implement Design”,最后生成bit文件,雙擊“Generate Programming File”。</p><p> ?、?在ChipScope里觀測調試</p><p>  單擊“adder4.v”,在Processes窗口中選擇雙擊“Analyze Design Using Chipscope”進入ChipScope

26、 Pro Analyzer窗口,點擊圖標檢查連接情況,然后下載bit文件,具體操作步驟:單擊菜單欄中的“Device”,在下拉菜單中選擇所用器件,在所用器件名上右擊然后選“Configure”,如圖9所示,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單擊“Select New File”,在工程目錄中選擇“adder4.bit”文件單擊打開,如圖10所示,將bit文件下載到板子上,然后打開VIO Consle窗口,在這里即可進行觀測調試,調試結果如圖11、圖12所

27、示。</p><p><b>  圖9 操作示意圖6</b></p><p>  圖10 操作示意圖7</p><p><b>  圖11 調試結果1</b></p><p><b>  圖12 調試結果2</b></p><p><b>  

28、6.總結</b></p><p>  通過本次實驗,我的收獲如下:</p><p> ?、?加深了對全加器的認識;</p><p>  ⑵ 了解了4位并行相加串行進位全加器的組成原理和組成框圖;</p><p> ?、?掌握了工程的生成方法,以及如何創(chuàng)建HDL資源文件;</p><p> ?、?對Veril

29、og HDL語言的用法有了一定的了解;</p><p> ?、?熟悉了模塊的聲明和模塊的例化;</p><p> ?、?了解了如何進行功能仿真,如何添加激勵源;</p><p> ?、?了解了ChipScope的核生成方法,以及如何將生成的核添加到工程; </p><p> ?、?了解了如何使用ChipScope進行在線調試,以及怎樣觀察調試

30、結果。</p><p>  附件1: 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程序</p><p>  注:1.提前或推延進行畢業(yè)論文(設計)的,各階段要求相同,日程自定;</p><p>  2.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三個階段時間安排,可根據各專業(yè)特點適當調整。 </p>&l

31、t;p>  附件2: 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撰寫規(guī)范</p><p>  一、畢業(yè)論文(設計)文本結構</p><p>  畢業(yè)論文(設計)主要由8個部分組成:①封面;②目錄;③題目;④中外文摘要;⑤正文;⑥參考文獻;⑦謝辭;⑧附錄。</p><p>  二、畢業(yè)論文(設計)各部分規(guī)范</p><p><b>  1.

32、 封面</b></p><p>  封面按學校規(guī)定的格式填寫,包括論文(設計)題目、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學科專業(yè)等內容。</p><p><b>  2. 目錄</b></p><p>  目錄由畢業(yè)論文(設計)各部分內容的順序號、名稱和頁碼組成,目次中的內容一般列出二級標題即可。目錄應該用“…………”連接名稱與頁碼。</

33、p><p><b>  3. 題目</b></p><p>  論文(設計)題目要恰當、簡明、凝練,能夠反映論文的主題及其內容,做到文、題貼切。題目中不使用非規(guī)范的縮略詞、符號、代號和公式,通常不采用問話的方式。題目所使用的詞語應當考慮到有助于選擇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p><p>  題目的中文字數(shù)一般不超過20個字,外文題目不超過10個

34、實詞,中外文標題應一致,居中編排格式。</p><p>  4. 中外文摘要及關鍵詞  摘要是對畢業(yè)論文(設計)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摘要主要是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畢業(yè)論文(設計)必要的信息,使讀者確定有無必要閱讀全文。摘要中應用第三人稱的方法記述論文的性質和主題,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應采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xiàn)

35、狀”、“進行了…調查”等表達方式。排除在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不得重復題目中已有的信息。語句要合乎邏輯關系,盡量同正文的文體保持一致。結構要嚴謹,表達要簡明,語義要確切,一般不再分段落。對某些縮略語、簡稱、代號等,除了相鄰專業(yè)的讀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現(xiàn)處必須加以說明。摘要中通常不用圖表、化學結構式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p><p>  畢業(yè)論文(設計)的摘要包含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中文摘

36、要字數(shù)約為200~300字,外文摘要約為200~300個實詞。</p><p>  關鍵詞(Keywords)是為了文獻標引,從《漢語主題詞表》或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的詞語或術語。關鍵詞不宜用非通用的代號和分子式。</p><p>  關鍵詞一般為3~6個。關鍵詞的排序,通常應按研究的對象、性質(問題)和采取的手段排序。中文關鍵詞兩詞之間應留出一個漢字的空間,不加任何標

37、點符號;外文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p><p><b>  5. 正文</b></p><p>  畢業(yè)論文(設計)的正文包括前言(引言)、正文、結論三個部分。外語類專業(yè)畢業(yè)生必須用所學專業(yè)外語撰寫。</p><p>  畢業(yè)論文(設計)的篇幅一般6000字左右。</p><p><b>  (1)前言(引

38、言)</b></p><p>  前言(引言)主要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圍,對前人的研究狀況進行評述分析,闡明研究設想、研究方法、實驗設計、預期結果、成果的意義等。</p><p><b>  (2)正文</b></p><p>  正文是對研究工作與研究內容的詳細表述,一般由標題、文字、表格或公式等部分組成。該部分要運用選定的研究

39、方法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盡量反映出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正文是畢業(yè)論文(設計)的核心部分,占據主要篇幅。</p><p>  正文是論文的主體,要求觀點清晰、論點正確、論據可靠、論證嚴密、層次清楚。</p><p>  正文中的圖表和計量單位要規(guī)范。圖須有序號、圖題、圖例、量和單位,圖序號須用阿拉伯數(shù)字,與圖題空 1 格,寫在圖下方;表格采用 3線表,表頭線和表尾線為粗黑線,表兩邊不要串寫文

40、字,表序號須用阿拉伯數(shù)字,與標題空 1格,寫在表上方;一律使用法定計量單位。</p><p><b>  (3)結論</b></p><p>  結論是對整個研究工作進行歸納和總結。結論應當準確、完整、明確、精練。如不可能導出應有的結論,也可以沒有結論而進行必要的討論,闡述本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進一步開展研究的建議。</p><p><

41、b>  6. 謝辭(致謝)</b></p><p>  謝辭(致謝)是對給予各類資助、指導和協(xié)助完成科研工作,以及提供各種條件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的感謝。謝辭應實事求是。</p><p><b>  7. 參考文獻</b></p><p>  文后參考文獻,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按順序和規(guī)定的格式列在正文之后。所列出的文獻,應當是

42、作者親自閱讀或引用過的,出處要翔實,要進行核實查對。所引用的文獻應是公開出版的刊物或著作,內部刊物一般不引用。</p><p>  正文中參考文獻的標注方法,是在引用文字(即所引用的詞組、句子、段落等)結束處的右上角標出參考文獻序號。全文參考文獻的序號要按照從小到大的次序排列,某一文獻多次引用時,要用同一序號標出。</p><p>  文后參考文獻的編寫方式,是依正文中參考文獻序號的次序排

43、列所有的參考文獻,且一個參考文獻只能出現(xiàn)一次。</p><p><b>  8. 附錄</b></p><p>  凡不宜收入正文中而又有價值的內容,可編入畢業(yè)論文的附錄中。附錄內容主要包括:①正文中所使用公式的推導與證明過程;②使用的主要符號、單位、縮寫、程序全文及其說明等;③在正文中無法列出的實驗數(shù)據;④重復性數(shù)據圖表;⑤調查問卷等。</p><

44、;p> ?。旑^空2行)目 錄(4號黑體,居中)</p><p>  摘要……………………………………………………………………………………1</p><p>  關鍵詞…………………………………………………………………………………1</p><p>  Abstract………………………………………………………………………………1</p>&l

45、t;p>  Key words……………………………………………………………………………1</p><p>  引言(或緒論)………………………………………………………………………1</p><p>  1□材料與方法………………………………………………………………………Y</p><p>  1.1□材料 ……………………………………………………………………

46、………Y</p><p>  1.2□方法 ……………………………………………………………………………Y</p><p>  1.2.1□×××××…………………………………………………………………Y</p><p>  1.2.2□×××××………………………………

47、…………………………………Y</p><p>  1.2.3□×××××…………………………………………………………………Y</p><p>  1.2.4□×××××…………………………………………………………………Y</p><p>  2□××

48、;………………………………………………………………………………Y</p><p>  2.1□×××××……………………………………………………………………Y</p><p>  3□×××…………………………………………………………………………… Y</p><p>  …………………

49、…………………………………………(略)</p><p>  X ×××××(正文第X章)…………………………………………………………Y</p><p>  致謝……………………………………………………………………………………Y</p><p>  參考文獻………………………………………………………………………………

50、Y</p><p>  附錄A ××××(必要時)………………………………………………………Y</p><p>  附錄B ××××(必要時)………………………………………………………Y</p><p>  圖1 ××××(必要時)……………

51、……………………………………………Y</p><p>  圖2 ××××(必要時)…………………………………………………………Y</p><p>  表1 ××××(必要時)……………………………………………………………Y</p><p>  表2 ×××

52、×(必要時)……………………………………………………………Y</p><p>  注:1. 目次中的內容一般列出“章”、“節(jié)”、“條”三級標題即可;</p><p>  2.X、Y表示具體的阿拉伯數(shù)字;</p><p>  畢業(yè)論文(設計)題目(3號黑體)</p><p>  ××××專業(yè)學生

53、 學生姓名</p><p>  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姓名(小四仿宋體)</p><p>  摘要:××××××××××××××××××(200—300字,五號宋體)×××&

54、#215;×××××××××××××……</p><p>  關鍵詞:××× ×××× ××××× ×××(3-5個,五號宋體)&

55、lt;/p><p>  Title(3號Times New Romar)</p><p>  Student majoring in ×××× Name</p><p>  Tutor Name(小四Times New Romar)</p><p>  Abstract: ×

56、5;××××(五號Times New Romar,200—300個實詞)××××××××××××××××××××××……</p><p>  Key wor

57、ds: ×××;××××;×××××;×××(3-5實詞個,五號Times New Romar)</p><p>  引言×××××(小四宋體)××××××

58、××××××××××××××××××××××××××××××××××××

59、5;×××××××××××××××××××××××××××××……。</p><p>  1 材料與方法 (仿宋體四號)&l

60、t;/p><p>  1.1 ××××××××××(黑體小四號)</p><p>  ××××××(小四宋體)××××××××××&#

61、215;×××××××××××××××××××××××××××××××××。</p><p

62、>  1.1.1 ××(仿宋體小四號)×××× ××××××××××××××××××××××××××(小四

63、宋體)××××××××××××××××××××××××××××××××××××。

64、</p><p>  1.1.2 ××(仿宋體小四號)×××× ×××××××××××××××××××××××

65、5;××(小四宋體)×××××××××××××××××××××××××××××××××&#

66、215;××。</p><p>  1.2 ××××××××××(黑體小四號)……</p><p>  2 結果與分析 (仿宋體四號)</p><p>  2.1 ××××××

67、15;×××(黑體小四號)</p><p>  ××××××(小四宋體)×××××××××××××××××××××&

68、#215;××××××××××××××××××××××。</p><p>  2.1.1 ××(仿宋體小四號)×××× 

69、5;×××××××××××××××××××××××××(小四宋體)××××××××××&#

70、215;×××××××××××××××××××××××××。</p><p>  2.1.2 ××(仿宋體小四號)××

71、15;× ××××××××××××××××××××××××××(小四宋體)×××××××

72、15;××××××××××××××××××××××××××××。</p><p>  2.2 ×××&#

73、215;××××××(黑體小四號)……</p><p>  3 討論 (仿宋體四號)</p><p>  3.1 ××××××××××(黑體小四號) </p><p>  ××

74、5;×××(小四宋體)××××××××××××××××××××××××××××××××&#

75、215;×××××××××××。</p><p>  3.2 ××××××××××(黑體小四號)……</p><p><b>  致謝</b></p&g

76、t;<p>  ××××××(小四宋體)×××××××××××××××××××……</p><p><b>  參考文獻:</b>

77、</p><p>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參考文獻題目[J]. 期刊或雜志等名稱,年份,卷(期數(shù)):頁碼.</p><p>  [2] 劉凡豐. 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改革透視[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19.</p><p>  沒有卷的就直接寫2003(1)(本條為期刊雜志著錄格式)</p><p>  [

78、3] 譚丙煜.怎樣撰寫科學論文[M].2版.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2:5-6.(本條為中文圖書著錄格式)</p><p>  [4] 作者姓名. 參考文獻題目[D].南京:南京農業(yè)大學,2002:頁碼.(本條為碩士、博士論文著錄格式)</p><p>  [5] 作者姓名. 參考文獻題目[N].人民日報,2005-06-12.(本條為報紙著錄格式)</p><p&

79、gt;  [6] 作者姓名. 參考文獻題目[C]// 作者姓名.論文集名稱.城市:出版單位(社),年代:頁碼.(本條為論文集著錄格式)</p><p>  [7] 外國作者姓名. 參考文獻題目[M].譯者(名字),譯.城市:出版單位,年代:頁碼.(本條為原著翻譯中文的著錄格式,多個譯者可寫為:***,***,***,等譯.)</p><p>  外文文獻著錄格式參照中文的(五號Times

80、New Romar)。</p><p>  注:由于網站資料權威性不確定,且目前中國期刊網和電子圖書資源很豐富,故網站資料不得作為畢業(yè)論文(設計)的參考文獻</p><p>  文獻類型標志說明:普通圖書 M ,會議記錄C,匯編G,報紙N,期刊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數(shù)據庫DB,計算機程序CP。</p><p>  論文中圖的具體要求為:</p

81、><p> ?、?#160;主線粗于輔線(座標線) </p><p> ?、?#160;圖題,小5黑(句末無標點)  </p><p> ?、?#160;標值線(座標上的刻度線)一律在圖的內側 </p><p> ?、?#160;圖例一律在圖題的上方或在圖中,6宋 </p><

82、p> ?、?#160;圖注一律在圖題的下方,6宋 </p><p>  ⑥ 標目(座標的文字說明)及圖內文字,6宋 </p><p> ?、?#160;圖版(照片)說明在圖題之下,6宋,文字一般接排,如:A.麥穗形態(tài);B.花原基   </p><p>  論文中表格的具體要求為:</p><

83、p>  ① 表題:小5黑,居中(句末無標點) </p><p><b> ?、?#160;表內容:6宋 </b></p><p>  ③ 數(shù)字一般以小數(shù)點位數(shù)對齊,數(shù)值后表示差異顯著性的字母右肩上標 </p><p> ?、?#160;表注:6宋,各注之間用“;”隔開</p>

84、<p> ?。旑^空2行)目 錄(4號黑體,居中)</p><p>  摘要…………………………………………………………………………………1</p><p>  關鍵詞………………………………………………………………………………1</p><p>  Abstract……………………………………………………………………………1</p>&

85、lt;p>  Key words……………………………………………………………………1</p><p>  引言(或緒論)……………………………………………………………………1</p><p>  一、×××××………………………………………………………………Y</p><p>  (一)××

86、;×××…………………………………………………………………Y</p><p>  1.××××× ……………………………………………………………………Y</p><p> ?。?)×××××……………………………………………………………Y</p>

87、<p>  (2)×××××………………………………………………………Y</p><p> ?。?)×××××………………………………………………………………Y</p><p>  2.×××××………………………………………………

88、…………………………Y</p><p>  3.××………………………………………………………………………………Y</p><p> ?。ǘ?#215;××××…………………………………………………………………Y</p><p>  1.×××…………………………………………

89、……………………………… Y</p><p>  二、×××××…………………………………………………………………Y</p><p>  ……………………………………………………………(略)</p><p>  X ×××××(正文第X章)…………………………………

90、……………………Y</p><p>  致謝……………………………………………………………………………………Y</p><p>  參考文獻………………………………………………………………………………Y</p><p>  附錄A ××××(必要時)………………………………………………………Y</p><

91、p>  附錄B ××××(必要時)………………………………………………………Y</p><p>  圖1 ××××(必要時)………………………………………………………Y</p><p>  圖2 ××××(必要時)………………………………………………………Y&

92、lt;/p><p>  表1 ××××(必要時)……………………………………………………………Y</p><p>  表2 ××××(必要時)……………………………………………………………Y</p><p>  注:1. 目次中的內容一般列出“章”、“節(jié)”、“條”三級標題即可;</p&

93、gt;<p>  2.X、Y表示具體的數(shù)字;</p><p>  畢業(yè)論文(設計)題目(3號黑體)</p><p>  ××××專業(yè)學生 學生姓名</p><p>  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姓名(小四仿宋體)</p><p>  摘要:××××

94、;××××××××××××××(200—300字,五號楷體)×××××××××××××××××……</p><

95、p>  關鍵詞:××× ×××× ××××× ×××(3-5個,五號楷體)</p><p>  Title(3號Times New Romar)</p><p>  Student majoring in ××

96、×× Name</p><p>  Tutor Name(小四Times New Romar)</p><p>  Abstract: ××××××(五號Times New Romar,200—300個實詞)×××××××

97、15;××××××××××××××……</p><p>  Key words: ×××;××××;×××××;×××(3-5

98、個實詞,五號Times New Romar)</p><p>  引言×××××(小四宋體)×××××××××××××××××××××××

99、;××××××××××××××××××××××××××××××××××××

100、15;××××××××××××……。</p><p>  一、 ××××××××× (楷體四號)</p><p>  (一)×××××

101、;×××××(黑體小四號)</p><p>  1.××(楷體小四號)××××</p><p>  ××××××(宋體小四)××××××××&

102、#215;×××××××××××××××××××××××××××××××××××。<

103、/p><p>  (1)××(宋體小四號)××××</p><p>  ××××××(宋體小四)×××××××××××××××

104、××××××××××××××××××××××××××××××××××××

105、5;××××。</p><p> ?。?)××(宋體小四號)××××……</p><p>  2.××(楷體小四號)××××……</p><p> ?。ǘ?#215;×××&#

106、215;×××××(黑體小四號)……</p><p>  二、 ××××××××× (楷體四號)</p><p> ?。ㄒ唬?#215;×××××××××(黑體小

107、四號)</p><p>  1.××(楷體小四號)××××</p><p>  ××××××(宋體小四)××××××××××××××

108、××××××××××××××××××××××××××××××。</p><p>  (1)××(

109、宋體小四號)××××</p><p>  ××××××(宋體小四)×××××××××××××××××××××

110、;×××××××××××××××××××××××××××××××××××。</p&g

111、t;<p>  (2)××(宋體小四號)××××……</p><p>  2.××(楷體小四號)××××……</p><p> ?。ǘ?#215;×××××××××(

112、黑體小四號)……</p><p><b>  致謝</b></p><p>  ××××××(小四宋體)×××××××××××××××××&

113、#215;×……</p><p><b>  參考文獻:</b></p><p>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參考文獻題目[J]. 期刊或雜志等名稱,年份,卷(期數(shù)):頁碼.</p><p>  [2] 劉凡豐. 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改革透視[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19.</p><

114、;p>  沒有卷的就直接寫2003(1)(本條為期刊雜志著錄格式)</p><p>  [3] 譚丙煜.怎樣撰寫科學論文[M].2版.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2:5-6.(本條為中文圖書著錄格式)</p><p>  [4] 作者姓名. 參考文獻題目[D].南京:南京農業(yè)大學,2002:頁碼.(本條為碩士、博士論文著錄格式)</p><p>  [5] 作

115、者姓名. 參考文獻題目[N].人民日報,2005-06-12.(本條為報紙著錄格式)</p><p>  [6] 作者姓名. 參考文獻題目[C]// 作者姓名.論文集名稱.城市:出版單位(社),年代:頁碼.(本條為論文集著錄格式)</p><p>  [7] 外國作者姓名. 參考文獻題目[M].譯者(名字),譯.城市:出版單位,年代:頁碼.(本條為原著翻譯中文的著錄格式,多個譯者可寫為:*

116、**,***,***,等譯.)</p><p>  注:由于網站資料隨意性、權威性不確定,且目前中國期刊網和電子圖書資源很豐富,故網站資料不得作為畢業(yè)論文(設計)的參考文獻</p><p>  外文文獻著錄格式參照中文的(五號Times New Romar)。</p><p>  文獻類型標志說明:普通圖書 M ,會議記錄C,匯編G,報紙N,期刊J,學位論文D,報告

117、R,標準S,專利P,數(shù)據庫DB,計算機程序CP。</p><p>  論文中圖的具體要求為:</p><p> ?、?#160;主線粗于輔線(座標線) </p><p> ?、?#160;圖題,小5黑(句末無標點)  </p><p>  ③ 標值線(座標上的刻度線)一律在圖的內側 </

118、p><p> ?、?#160;圖例一律在圖題的上方或在圖中,6宋 </p><p> ?、?#160;圖注一律在圖題的下方,6宋 </p><p> ?、?#160;標目(座標的文字說明)及圖內文字,6宋 </p><p> ?、?#160;圖版(照片)說明在圖題之下,6宋,文字一般接排,如:A.麥穗形態(tài);B.花原基

119、   </p><p>  論文中表格的具體要求為:</p><p> ?、?#160;表題:小5黑,居中(句末無標點) </p><p><b> ?、?#160;表內容:6宋 </b></p><p>  ③ 數(shù)字一般以小數(shù)點位數(shù)對齊,數(shù)值后表示差異顯著性的字母右肩上

120、標 </p><p>  ④ 表注:6宋,各注之間用“;”隔開</p><p>  附件6: 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開題報告</p><p>  注:1. 題目類型:理論、實驗、應用、綜合;</p><p>  2. 題目來源:指導教師擬定、自選、其它;</p><p><b> 

121、 3. 此表可打印。</b></p><p>  附件7: 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中期檢查表</p><p>  附件8: 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設計)評分表</p><p>  注:論文等級與百分制的對應關系:優(yōu)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以下)。</p>&l

122、t;p><b>  填寫說明</b></p><p>  用藍色或黑色墨水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書寫要清晰、工整、規(guī)范,不得打印。</p><p>  此表一式兩份。一份裝入學生檔案;一份按此表、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表、成績評定表、論文正文的順序裝訂成冊,留院(系)存檔。</p><p>  附件10: 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總

123、結表</p><p>  院長(系主任)簽字(公章): 年 月 日</p><p>  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管理辦法</p><p>  校字【2008】89號</p><p>  第一章 總 則</p><p>  第一條 為進一步規(guī)范我校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

124、工作,全面提高畢業(yè)論文(設計)質量,特制定本辦法。</p><p>  第二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是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程即將結束時,學生運用已學知識、理論和技能研究和解決問題的一次綜合訓練。</p><p>  第三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在培養(yǎng)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

125、結合的重要體現(xiàn),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重要實踐環(huán)節(jié)。畢業(yè)論文(設計)的質量,也是學生畢業(yè)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p><p>  第四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的形式,文理科以論文為主,工科以設計為主。</p><p>  第五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要嚴格遵守工作程序,加強各環(huán)節(jié)的管理,確保完成的質量。</p><p>  第二章 畢業(yè)論文

126、程序</p><p>  第六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分為選題、開題、實驗(設計、調研)、中期檢查、撰寫、答辯等階段。</p><p>  第七條 各主要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安排如下:</p><p> ?。ㄒ唬┻x題。學院(系)應在本科生第七學期第八周前公布畢業(yè)論文(設計)指導教師名單及備選論文(設計)題目,組織學生選定題目和指導教師,學生也可與指導教師協(xié)商確定論文題目。

127、題目確定后,學生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進行文獻檢索、調研、實驗等論文(設計)前期準備工作。選題結果以學院(系)為單位報學校教務處。</p><p> ?。ǘ╅_題。學院(系)應在第八學期開學后兩周內,組織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寫出開題報告,做好開題工作。開題之后,指導教師應進一步指導學生完成畢業(yè)論文(設計),定期檢查其工作進度和質量,及時解答和處理學生提出的有關問題。</p><p>  (三)中期

128、檢查。學院(系)應在第十一周前進行一次中期檢查,了解論文(設計)研究、寫作等進展情況,及時協(xié)調、處理畢業(yè)論文寫作過程中的有關問題。</p><p> ?。ㄋ模┰u閱。學生應在第八學期第十四周前完成畢業(yè)論文(設計)并交指導教師審閱,指導教師審閱后,學院(系)組織評閱教師進行評閱。評閱教師資格通同指導教師。</p><p> ?。ㄎ澹┐疝q。第八學期第十五周前,學院(系)成立答辯委員會,組成答辯小

129、組對學生進行畢業(yè)論文(設計)答辯。答辯小組根據指導教師所評成績、評閱教師所評成績和答辯成績計算出論文(設計)綜合成績,并評定論文等級。</p><p> ?。┑诎藢W期第十六周前,學院(系)完成畢業(yè)論文及有關材料的整理歸檔,進行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總結,推薦出校級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設計)。</p><p>  第三章 指導教師資格及職責</p><p>  第八條

130、 畢業(yè)論文(設計)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每位指導教師指導的學生原則上不應超過10人。指導教師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更換。</p><p>  第九條 具有講師(或相當于講師)及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的教學科研人員可擔任畢業(yè)論文(設計)指導教師。</p><p>  第十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指導教師職責:</p><p> ?。ㄒ唬┙虝?,為人師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

131、養(yǎng)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術規(guī)范意識。</p><p> ?。ǘ┲笇W生進行開題、調查研究、查閱文獻、制定方案、實驗、上機運算、撰寫論文、答辯等各環(huán)節(jié)工作。</p><p> ?。ㄈΞ厴I(yè)論文(設計)內容提出具體要求,并定期檢查學生的工作進度。</p><p> ?。ㄋ模┰诖疝q前一周,完成畢業(yè)論文(設計)審閱,給出成績,寫出評語。</p>&

132、lt;p>  第四章 對學生的要求</p><p>  第十一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如下:</p><p> ?。ㄒ唬└叨戎匾暜厴I(yè)論文(設計)工作,按照學校及指導教師的要求,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畢業(yè)論文(設計)。</p><p> ?。ǘ﹪栏褡袷匦荣Y料查詢、實驗操作等方面的規(guī)章制度,在校外進行畢業(yè)論文(設計)的,還要同時遵守所在

133、單位的有關規(guī)章制度。</p><p> ?。ㄈ┆毩⑼瓿僧厴I(yè)論文(設計)工作。套用或抄襲他人成果者,按作弊處理。</p><p> ?。ㄋ模┌磳W校規(guī)定的工作程序及撰寫規(guī)范和格式完成畢業(yè)論文(設計)。畢業(yè)論文(設計)的篇幅原則上為 6000字左右。</p><p>  第五章 選題原則與要求</p><p>  第十二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選

134、題必須符合培養(yǎng)目標,有利于鞏固、深化和擴充學生所學專業(yè)知識,切實做到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f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緊密結合,有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p><p>  第十三條 畢業(yè)論文選題應重點考慮下列來源:</p><p> ?。ㄒ唬┲笇Ы處煹目蒲姓n題。</p><p> ?。ǘ┥鐣嘘P單位的委托課題。</p><p>  (三)指導教師或

135、學生感興趣的問題。</p><p>  第十四條 選題不易太大,不易過難,以保證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經過努力能夠完成研究和寫作任務。</p><p>  第十五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題目一般先由指導教師提出,經教研室主任審核,報學院(系)分管領導批準后,方可列入選題目錄,并向學生公布。</p><p>  第十六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原則上應一人一題,獨立完成。多人

136、同題的,其內容不能相同。</p><p><b>  第六章 答辯</b></p><p>  第十七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答辯工作由學院(系)答辯委員會組織,答辯委員會由學院(系)學位委員會與專家5~7人組成。根據需要,答辯委員會可成立若干答辯小組(一般由3~5人組成),具體負責答辯工作。答辯小組成員必須具有講師(或相當講師)及以上職稱。</p>&

137、lt;p>  第十八條 參加答辯的學生應向答辯小組匯報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情況和內容概要,回答答辯小組成員的提問。每個學生的答辯用時為10~15分鐘,其中匯報5分鐘,教師提問與學生回答5~10分鐘。</p><p>  第十九條 學生不參加論文(設計)答辯或答辯不通過者,其論文(設計)成績即為不及格。</p><p><b>  第七章 成績評定</b>&

138、lt;/p><p>  第二十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的成績由指導教師評分、評閱人評分和答辯評分三部分組成,每部分都采用百分制,分別占總成績的40%、30%、30%。</p><p>  第二十一條 指導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評定成績:</p><p>  (一)對待畢業(yè)論文(設計)的態(tài)度。</p><p>  (二)觀察、收集、整理、查閱資料的能

139、力及運用水平。</p><p> ?。ㄈ┆毩⒐ぷ髂芰?、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p><p> ?。ㄋ模┱撐牡膭?chuàng)新性與寫作質量。</p><p>  第二十二條 評閱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評定成績:</p><p>  (一)選題的價值與合理性。</p><p> ?。ǘ╇y度、工作量大小和創(chuàng)新性。</

140、p><p> ?。ㄈ┱撟C過程的合理性與結果的正確性。</p><p>  (四)文字表達水平、文章的邏輯性與寫作規(guī)范。</p><p>  第二十三條 答辯小組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評定學生答辯成績:</p><p> ?。ㄒ唬﹥热莸目茖W性、創(chuàng)新性或應用性。</p><p>  (二)論文寫作水平及知識掌握程度。</p

141、><p>  (三)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回答問題的正確性。</p><p>  第二十四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最終成績采用優(yōu)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級記分制,其與百分制的對應關系為優(yōu)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p><p>  第二十五條 各學院(系)畢業(yè)論文(設計)優(yōu)

142、秀、良好等級人數(shù)原則上分別控制在當年本學院(系)本專業(yè)畢業(yè)生人數(shù)的15%、55%左右。</p><p>  第八章 歸檔與總結</p><p>  第二十六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答辯結束后,學院(系)應將畢業(yè)論文(設計)鑒定表(2份)、開題報告(1份)、中期檢查表(1份)、評分表(1份)、論文(設計)(1份)等材料及相應電子文檔收繳后統(tǒng)一保存,保存期四年。</p><

143、p>  第二十七條 學院(系)按本單位當年本科畢業(yè)生總人數(shù)2%的比例推薦參評校級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論文。</p><p>  第二十八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結束后,各學院(系)應認真進行工作總結,并將書面總結材料一份交教務處??偨Y包括下列內容:</p><p> ?。ㄒ唬┊厴I(yè)論文(設計)基本情況統(tǒng)計分析。</p><p> ?。ǘ﹫?zhí)行學校畢業(yè)論文(設計)規(guī)定

144、和要求的情況。</p><p>  (三)提高畢業(yè)論文(設計)質量并有顯著效果的做法。</p><p> ?。ㄋ模┊厴I(yè)論文(設計)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p><p>  第九章 附 則</p><p>  第二十九條 畢業(yè)論文(設計)所取得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其知識產權歸屬學校。畢業(yè)論文(設計)成果轉讓按有關法規(guī)執(zhí)行。</

145、p><p>  第三十條 學院(系)可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實施細則,并報學校教務處備案。</p><p>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執(zhí)行。原《大學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若干規(guī)定(試行)》(校字[2004]19號)同時廢止。</p><p>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郊?lt;/p><p>  

146、1.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程序   2.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基本撰寫規(guī)范   3.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格式(理科)   4.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格式(文科)   5.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封面   6.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開題報告表   7.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設計)中期檢查表   8.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評分表   9.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鑒定表   10. 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