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0 屆)</b></p><p> 何首烏葉斑病的病原鑒定</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生物科學
2、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 目錄</b></p&
3、gt;<p><b> 目錄I</b></p><p><b> 摘要II</b></p><p><b> 關(guān)鍵詞II</b></p><p> AbstractII</p><p> KeywordsII</p><p&
4、gt;<b> 1 前言1</b></p><p><b> 2 材料與方法1</b></p><p> 2.1材料的采集1</p><p> 2.2病原菌的分離、鑒定1</p><p><b> 2 結(jié)果與分析2</b></p><p&
5、gt; 2.1 病癥的觀察與描述2</p><p> 2.2 病原菌的培養(yǎng)性狀及形態(tài)3</p><p> 2.3 顯微鏡的鏡檢及病原鑒定3</p><p><b> 3 討論與結(jié)論4</b></p><p><b> 參考文獻6</b></p><p>&
6、lt;b> 致謝7</b></p><p> 何首烏葉斑病的病原鑒定</p><p> 摘要:筆者于2012年4月至5月,對貴州省三穗縣的野生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葉斑病的標本采集和研究。通過組織分離法從葉片中分離得到病原菌,并在PSA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經(jīng)觀察菌落的特征和顯微觀察法觀察菌絲形態(tài)特征,鑒定出引起何首烏的葉斑病
7、的病原菌是絲核菌(Rhizoctonia)。并針對當前研究的現(xiàn)狀,對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p><p> 關(guān)鍵詞:何首烏;葉斑??;病原菌鑒定;絲核菌 </p><p> Identification of the leaf spot disease on Polygonum multiflorum </p><p> Abstract: Though
8、collecting and researching the specimen of leaf spot in wild Polygonum multiflorum of Sansui County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April to May in 2012.The pathogen was obtained by tissue isolation,and cultured on PSA medium.B
9、ased on obser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ony .Th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method showed that,the disease was caused by Rhizoctonia.Considered the status quot of the current study,advice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a
10、nd future research orientation was prospect</p><p> Keywords: Polygonum multiflorum;leaf spot;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Rhizoctonia</p><p><b> 1 前言</b></p><p> 何首烏(P
11、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為蓼科(Polygonaceae)蓼屬(Polygonum L.)多年生草本植物。種類繁多且多可入藥[1]。何首烏為常用的中藥主要是塊根入藥,分為生首烏和制首烏。生首烏有潤腸、解毒等功效,制首烏有補腎、精血、壯骨之用,更能烏須發(fā)之效。其實,何首烏全株都可入藥,中藥成為夜交藤[2]。主產(chǎn)河南、廣東、貴州、江蘇、湖北、四川。何首烏是貴州主產(chǎn)的中藥之一,全省范圍類都分布有野生的[3]。
12、</p><p> 作為國內(nèi)中藥產(chǎn)地之一的貴州省,長期與來都是多為野生的,但隨著經(jīng)濟與社會的發(fā)張,貴州組不擴大了重要的栽培,然而影響中藥質(zhì)量的最大文題就是中藥的病害[4]。近幾年貴州在黔東南州凱里、施秉、雷山等縣、市已建立了何首烏栽培基地,而葉斑病嚴重的影響到何首烏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5]。何首烏的葉斑病多在夏季多雨季節(jié)發(fā)病,受害后葉片出現(xiàn)枯死病斑,病斑破裂脫落成孔洞,后期病斑上有小黑點,最后植株死亡。也有在初發(fā)病時
13、,葉片產(chǎn)生黃白色病斑,后變褐,中心部分有時穿孔,病斑多使整個葉片變褐枯死,故也有人稱為褐斑病[6]。因此本文對何首烏葉斑病進行初步的病害分析及其鑒定,為何首烏的病蟲害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據(jù)。</p><p><b> 2 材料與方法</b></p><p><b> 2.1材料的采集</b></p><p> 2.1.1
14、 標本采集</p><p> 2012年4月至5月在貴州黔東南三穗縣滾馬鄉(xiāng)大山溝采集野生有病斑的何首烏葉片標本,用于實驗分離和鑒定。</p><p> 2.1.2癥狀特點觀察</p><p> 通過觀察病害葉片的形態(tài)、病害部位的特征及病斑的顏色狀況和病斑的大小等相關(guān)特征,并詳細記錄與拍照[7]。</p><p> 2.2病原菌的分離、
15、鑒定</p><p> 2.2.1病原菌的分離與培養(yǎng)觀察</p><p> 2.2.1.1相關(guān)試劑與設(shè)備[7-8]</p><p> 75%乙醇、0.1%升汞、鏈霉素、蒸餾水;恒溫培養(yǎng)箱、電磁爐、高壓蒸汽滅菌鍋、微波爐、冰箱、解剖器等。PSA培養(yǎng)基:稱取200 g馬鈴薯,洗凈、去皮、切碎,加水1000 ml煮沸30 min,紗布過濾;在過濾后的溶液里加入10~
16、20 g蔗糖和17~20 g瓊脂,充分溶解后趁熱紗布過濾;將溶液分裝到試管和三角瓶中;121 ℃滅菌20 min,冷卻后備用。</p><p> 2.2.1.2病原菌的分離</p><p> 利用組織分離法對何首烏病態(tài)葉片進行病原菌的分離[9-10]。首先切取病健交界處的病組織2-4 mm的小塊,先置于70%乙醇中浸2 s,接著把病組織移入0.1%的升汞溶液中浸2min,然后再把病組織
17、轉(zhuǎn)移到無菌水中漂洗3遍。 </p><p> 2.2.1.3病原菌的培養(yǎng)[9-10]</p><p> 將分離的組織接種到PSA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每個培養(yǎng)皿放置3塊,將培養(yǎng)皿倒置,在30℃的電熱恒溫箱里培養(yǎng)3-5 d后, 挑取組織周圍的菌絲接種到加有鏈霉素的培養(yǎng)基平板上繼續(xù)培養(yǎng)5-7 d。</p><p> 2.2.1.4病原菌的形態(tài)觀察</p>&
18、lt;p> 病原菌接種培養(yǎng)后,每隔1 d進行觀察一次,并詳細記錄病原菌的生長狀況,形態(tài)變化,拍照備用。</p><p> 2.2.2病原菌鑒定</p><p> 2.2.2.1相關(guān)試劑與設(shè)備</p><p> 蒸餾水,酒精燈,解剖器,顯微鏡等。</p><p> 2.2.2.2病原菌的鑒定[7-8]</p>&l
19、t;p> 對何首烏病原菌的鑒定采用傳統(tǒng)的光學顯微鏡觀察法。用滅菌后的移植針挑取少許菌絲,放在加有浮載劑(蒸餾水)的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觀察菌絲的顏色,菌絲是否有隔和分支;是否有垂直的菌絲,觀察分生孢子的顏色,形態(tài)結(jié)構(gòu)。記錄和拍照。</p><p><b> 2 結(jié)果與分析</b></p><p> 2.1 病癥的觀察與描述</p&
20、gt;<p> 何首烏發(fā)病主要部位是葉片,受害后葉片出現(xiàn)枯死病斑,病斑破裂脫落成空洞,后期病斑上出現(xiàn)棕紅色的小斑點,最后植株枯死。初發(fā)病時,葉片產(chǎn)生黑色病斑,后變褐,中心部分有時轉(zhuǎn)空,病斑多時整個葉片變褐枯死 。病斑大小0.1-0.8 cm×0.3-1.1 cm,有明顯的病健交界 ,發(fā)病嚴重時整片葉子都會爛掉然后脫落(圖1)。</p><p> 圖1 何首烏葉斑病病癥圖</p&g
21、t;<p> 2.2 病原菌的培養(yǎng)性狀及形態(tài)</p><p> 在PSA培養(yǎng)基上,病原菌生長較快,菌落成輻射狀生長,圓形邊緣整齊。菌絲初為白色,后漸變成灰色。菌落初期為乳白色,成絮狀或絨狀(圖2)。3-4天后,菌落中央開始出現(xiàn)灰色并逐步變黑。菌落表面平滑,干燥。菌落四周培養(yǎng)基無明顯的變化,但其菌絲中央的培養(yǎng)基變黑[11-12]。</p><p> 圖2 何首烏葉斑病病原
22、菌的菌落圖</p><p> A:正面觀 B:背面觀</p><p> 2.3 顯微鏡的鏡檢及病原鑒定</p><p> 絲核菌有自己特殊的特征,無孢子;大多的菌核內(nèi)外結(jié)構(gòu)均一;多寄生于活植物的根、葉部位;菌絲分支處溢縮;分支菌絲有隔膜且具桶孔;呈直角或銳角分支等[13]。絲核菌根據(jù)細胞核的數(shù)目有單核絲核菌、雙核絲核菌和多核絲核菌[12]。顯微鏡下(10
23、×40)觀察到菌絲多分枝且大多數(shù)呈直角分支,菌絲分支發(fā)源處有明顯溢縮,菌絲有隔,無孢子。菌絲淡黃色(圖3)。結(jié)果表明。引起何首烏葉斑病病癥的病原菌為絲核菌( Rhizoctonia)。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無孢目絲核菌屬。</p><p> 圖5何首烏葉斑病病原菌的菌絲(10×40) </p><p><b> 3 討論與結(jié)論</b>&
24、lt;/p><p> 葉斑病是危害植物的嚴重病癥之一,尤其對中藥材的影響更為突出。直接影響到何首烏的質(zhì)量和成活率,給中藥種植基地造成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貴州是國內(nèi)的主要中藥產(chǎn)區(qū)之一,何首烏的種植主要集中再黔東南州的縣市[3],貴州省黔東南州的夏天天氣悶熱多雨,降雨日數(shù)較多,相對濕度較大[14],因此適宜微生物的生長,特別容易引起何首烏葉斑病的發(fā)生。</p><p> 葉斑病主要是由于真菌病原
25、物引起的,不同植物的葉斑病病原物有所不同,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葉斑病的病原菌為豆鏈格孢( Alternaria azukiae)[15],香蕉(Musa paradisiaca)葉斑病病原菌主要有三種:香蕉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musicola J.L.Mulder.)、斐濟球腔菌(M.fijiensis Morelet.)和芭蕉球腔菌(M.Eumusae)[16],z梔子(Gardeni
26、a jasminoides)葉斑病的病原菌屬于擬盤多毛孢屬( Pestalotiopsis Steyaert) 真菌[17]。同種植物有可能又不同種的真菌引起,香蕉就有三種。2007年桑維鈞等人對何首烏葉斑病的調(diào)查研究顯示何首烏葉斑病的病原菌為掌狀擬盤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almarum (Cke.) Stey.][5],本次調(diào)查實驗得出引起何首烏葉斑病的病原菌為絲核菌( Rhizoctonia)。</p>
27、<p> 何首烏的葉斑病的研究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何首烏的研究多集中于藥理與栽培方面[18-19],對于葉斑病的防治沒有明確的研究,都是農(nóng)藥防治。葉斑病的病原菌鑒定和防治的正式僅有桑維鈞等的研究報告,但未繼續(xù)研究和大量研究,故本次試驗可以為以后的實驗提供一定的參考。</p><p> 今后研究的重點應(yīng)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全面收集黔東南州內(nèi)的何首烏葉斑病菌株,了解不同菌株的分布;(2)系統(tǒng)鑒定
28、黔東南州內(nèi)的何首烏葉斑病的病原菌;(3)進一步研究何首烏病原菌的致病特性;(4)加強對何首烏葉斑病的防治研究,提出合理的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綜合方法;(5)大力培育無病的何首烏植株,大力推廣防治技術(shù),生產(chǎn)出高品質(zhì)的何首烏,滿足市場需求。</p><p><b> 參考文獻 </b></p><p> [1] 譚凱麗,廖海民等.何首烏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山地農(nóng)業(yè)生物
29、學報,2010,29(1):72-75.</p><p> [2] 肖培根.新編中藥志(第1卷)[M].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2.</p><p> [3] 龍光全.何首烏主要病蟲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治[J].植物醫(yī)生,2011,24(6):24-25.</p><p> [4] 黃劍,張智廣,黃榮茂,等.貴州省重點藥用植物病害調(diào)查研究[J].農(nóng)藥,20
30、02,41(10):6-9.</p><p> [5] 桑維鈞,李小霞,吳文輝,等.防治何首烏葉斑病的室內(nèi)藥劑篩選[J].農(nóng)藥,2007,46(1):60-61.</p><p> [6] 盧隆杰,盧蘇.何首烏病蟲害防治技術(shù)[J].安徽:植物醫(yī)生,2008,21(2):21-22.</p><p> [7] 張國輝,張文華,劉冬蓮,等. 八月瓜炭疽病的病原菌鑒
31、定及病害分析[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1,27(13):277-288.</p><p> [8] 張國輝,蔡凌云,張文華,等.大血藤炭疽病的病原鑒定及病害分析[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2,28(15):207-210.</p><p> [9] 許文耀.普通植物病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69-73.</p><p> [10] 方
32、中達.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79.</p><p> [11]張敬澤,商鴻生,等.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病原絲核菌的物種鑒定[J].草業(yè)學報,2003,12(4):31-34.</p><p> [12] 任飛娟,常聚普,賀偉,等.河南省蘋果新病害—絲核菌葉枯病病原鑒定[J].中國果樹,2011(4):38-41.</p><p> [13]
33、李華榮.絲核菌的菌絲融合群及其遺傳多樣性研究的新進展[J].菌物系統(tǒng),1999,18(1):100-107.</p><p> [14] 王孜昌,王宏艷.貴州省氣候特點與植被分布規(guī)律簡介[J].貴州林業(yè)科技,2002,30(4):46-49.</p><p> [15] 閻合,徐秉良,梁巧蘭,等.甘草葉斑病的發(fā)生與病原菌鑒定[J].2009,35(3):111- 114</p&g
34、t;<p> [16] 王國芬,黃俊生,謝藝賢,等.香蕉葉斑病的研究進展[J].2006,23(1):96-101.</p><p> [17] 黃學順,付艷平,秦樂業(yè),等.梔子葉斑病及其病原的鑒定[J].2006,25(1):21-25.</p><p> [18] 譚凱麗,廖海.何首烏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2010,29(1):72-75.</p>
35、<p> [19] 易思榮,黃婭,肖中,等.何首烏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08,10,(3): 41-43.</p><p><b> 致謝</b></p><p> 四年的大學生活轉(zhuǎn)瞬即逝,讓我們深為懷念。陪伴我們的除了朝夕相處的同學外,還有我們敬愛的老師們。他們的恩情讓我們銘記,在此畢業(yè)論文完成之際,真心的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張國輝老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物科學畢業(yè)論文何首烏葉斑病的病原鑒定
- 大血藤葉斑病的病原鑒定及其生物防治畢業(yè)論文
- 山藥細菌性葉斑病病原的鑒定.pdf
- 黑穗醋栗葉斑病病原鑒定及防治藥劑篩選.pdf
- 棉花葉斑病病原真菌鑒定及室內(nèi)藥劑篩選.pdf
- 紫藤葉斑病的病原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pdf
- 水稻彎孢葉斑病病原鑒定及流行學研究.pdf
- 枇杷主要葉斑病病原真菌鑒定及多樣性分析.pdf
- 廣州地區(qū)紅掌細菌性葉斑病病原初步鑒定
- 花生葉斑病
- 玉米細菌性葉斑病病原菌鑒定與分子檢測.pdf
- 番茄灰葉斑病病原鑒定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pdf
- 玉米細菌性葉斑病病原菌的分離與特性鑒定.pdf
- 鵝絨藤葉斑病病原菌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pdf
- 水稻胡麻葉斑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pdf
- 仙客來葉斑病病原學及防治技術(shù)研究.pdf
- 越橘Cylindrocladium型葉斑病的診斷鑒定及防治.pdf
- 爬山虎葉斑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性分析.pdf
- 狗牙根彎孢霉葉斑病的病原學研究.pdf
- 桂花一種葉斑病病原菌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