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 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p><p> 題 目:論李牧的悲劇</p><p> 學 院:</p><p> 學生姓名:</p><p> 專 業(yè):歷史學</p><p> 班 級:</p><p> 指導教師:</p><p>
2、; 起止日期:</p><p><b> 論李牧的悲劇 </b></p><p> [摘 要] 本文主要以《史記》為藍本,探討李牧的悲劇。李牧悲劇的產(chǎn)生,首先源自李牧性格的剛愎自用;其次與當時趙國的封君制、國內(nèi)兵變頻仍、民間任俠之風盛行以及趙地文化的二重性和法治的缺失有關(guān)。因此,李牧的悲劇應由多種因素促成。</p><p> [關(guān)鍵字]
3、李牧 趙國 性格 悲劇</p><p> On tragic of Li Mu</p><p> Abstract: In this paper, modeled on the " Historical Records ", Exploring the tragedy of Li Mu's. Li Mu tragedy, First from the ch
4、aracter of Li Mu the self-willed; Secondly, relating to the Zhao Guo's enfeoffment system/Frequent mutinies/Popular folk wind of Ren Xia/The duality of culture/The absence of the rule of law. Therefore, Li Mu's t
5、ragedy by multipl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p><p> Key words: Li Mu Zhao Guo Character Tragedy</p><p> 李牧,戰(zhàn)國名將。乃趙國卓越的軍事家,是趙國國內(nèi)難得的一位既能北擋匈奴鐵騎,又能西拒強秦的將領(lǐng)。在趙國的歷史上,他曾與“以勇氣聞于諸侯”[1] 的老將廉頗共同撐起了風雨飄
6、搖中的趙國。但令人惋惜的是二位絕世名將下場悲慘。廉頗客死他鄉(xiāng);李牧被誣謀反,慘遭謀害。</p><p> 牧亡,趙亡!這已經(jīng)是歷史的定筆。隨著李牧這顆戰(zhàn)星的隕落,趙國的歷史也便畫上了句號。</p><p> 本文擬從主客觀兩方面入手探討李牧悲劇的的原因,客觀、全面地探析這一英雄人物的悲劇,以求對李牧的為人處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增進對當時趙國的民風特點和具體政治國情的了解。<
7、/p><p> 一、李牧悲劇的主觀因素</p><p><b> 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b></p><p> 李牧的生年不詳,大致卒于前229年。根據(jù)其主要生平事跡大致可以推算出其生于趙惠文王時期。其生平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前期主要在趙北擔當戍邊大將,北御匈奴;后期逐漸參與當朝政治,軍事活動以抗秦為主。</p><p&
8、gt;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司馬遷曾這樣描述李牧北據(jù)匈奴的軍事活動:</p><p>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shù)牛饗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zhàn)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毙倥咳耄榛鹬?,輒入收保,不敢戰(zhàn)。如是數(shù)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
9、怒,召之,使他人代將。歲馀,匈奴每來,出戰(zhàn)。出戰(zhàn),數(shù)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原一戰(zhàn)。于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zhàn)。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shù)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
10、馀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后十馀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2]</p><p> 作為一名戍邊大將,李牧擁有很大的權(quán)力。譬如:可以根據(jù)需要隨意設置官吏,且不受朝廷的干涉。其將“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軍事格言演繹得淋漓盡致。從以上文字可知,李牧此時與趙王的關(guān)系應該還是比較融洽的,畢竟他是趙王手下僅有的可以仰仗的少數(shù)幾個將領(lǐng)之一,但此時也僅僅限于李牧主政邊疆時期。</p><p
11、> 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堂的換代,李牧在君王心中的形象逐漸疏于打理而日趨惡化。在其生平的后期,李牧與其他諸多賢臣良將一樣逐漸被昏庸的趙王排斥出趙國的權(quán)力中心,自毀長城的做法加速了趙國滅亡的步伐。縱觀趙國在胡服騎射之后的大致歷史,其國力在實質(zhì)上是在朝下發(fā)展的——從趙武靈王始,趙惠文王、趙孝成王、趙悼襄王以及昏庸極致的趙王遷。國力一代比一代落后。李牧的戎馬生涯始于趙孝成王,“千里馬未遇伯樂”本身便已是悲哀,況且此時趙國奸臣郭開擋道,壯
12、心未已的廉頗老將也曾遭“一飯三遺矢”的謠言陷害。無論李牧是怎么樣的一個性格,對于朝中這一致命口舌絕對不會視而不見,畢竟前面已有老大哥廉頗的前車之鑒,李牧怎么能夠?qū)τ诠_這個利益小人不采取任何行動。無論是放下點姿態(tài),賄賂郭開抑或采取強硬手段“清君側(cè)”,李牧完全有實力有理由混個比現(xiàn)在好百倍的境遇。但對于這一點,筆者認為李牧倔強的性格以及其原則性過于強悍、缺乏必要的為人行事靈活性“造就”了其不屑與得道小人打交際回圓場,這給李牧的悲劇埋下了政治
13、斗爭的伏筆。</p><p> “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3]在對匈奴的戰(zhàn)備中李牧把租稅都收入自己的幕府中,在一定程度上李牧對這些租稅擁有所有權(quán),最起碼擁有絕對的使用權(quán)。但據(jù)《史記》記載李牧并不亂用稅收,中飽私囊,恰恰相反,他將所有錢均劃歸軍費,做抵御匈奴之用。在將兵關(guān)系上,我們可以看出:李牧與其軍士的關(guān)系可謂良好,但也略帶微妙。這可以從李牧的軍事活動和軍事主張中以窺一斑:“日擊數(shù)牛饗士,習射騎,謹烽火,多
14、間諜,厚遇戰(zhàn)士。”[4]常年統(tǒng)帥邊軍將士,李牧每天犒勞軍士,可以看出李牧為人還是相當大方的。在處理官兵關(guān)系上,注意厚待士卒,密切官兵關(guān)系,李牧為人大方,但李牧的大方卻僅限于其對將士的關(guān)系上,可以說養(yǎng)兵養(yǎng)的很有心得。有這樣一位將軍作為自己的上司,相信諸多士卒均愿意為其賣命了。但其對于廟堂之上那些可以掌控自己生死的得道人物,李牧卻不屑一顧。在軍事上李牧是位強者,但在政治上卻是位弱者。</p><p> 李牧的獨斷性
15、格主要體現(xiàn)在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和處理君臣關(guān)系上。李牧對付匈奴采取“拖”術(shù),麻痹敵人,借機壯大自己,終引敵深入,徹底擊潰之。細讀《李牧傳》,可以發(fā)現(xiàn)在未下野之前的李牧似乎是在下著一盤長久的棋,但其軍事設想?yún)s未與他人分享,包括在被撤銷職位的關(guān)鍵時刻也未曾有向趙王袒露自己的半點內(nèi)心。假設其后來自己的軍事活動失敗,我會認為李牧是一個完完全全無能的人,毫無實力;但相反的,《史記》載,“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
16、原一戰(zhàn)。于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zhàn)。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shù)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馀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后十馀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盵5]在其二次出山后果斷打個漂亮的勝戰(zhàn),筆者并不知道他自己在戰(zhàn)后是怎么樣的一種心理,但至此,可以窺探出李牧的為人性格中獨斷專行的一面。換做一般人而言,在其將被主子撤
17、職之前大有可能嗅到政治的暗涌,乘機闡明自己的軍事設想,爭取得到自己的君主的支持,最起碼爭取保住自己的將軍頭銜</p><p> 通過對李牧前期北御匈奴的軍事活動和君臣關(guān)系、將士關(guān)系的處理上大致可以了解到李牧性格中的率直、忠誠、倔強、帶有剛愎自大的一面,但僅從司馬遷《史記》中對李牧的記載,我們還不能深入探討李牧的為人的性格特征。畢竟《史記》中對待李牧的記載占較大比重的大多是文學式的描述,真真的的史實卻少之又少,比
18、如李牧諸多軍事行動的具體時間,提拔掛帥的時間等等?!读袀鳌分袑钅恋拿枋龆鄟碜杂趥髡f,似乎是描述一位戰(zhàn)神的形象,事實依據(jù)很少。再比如李牧被撤職的原因、趙王下姿態(tài)的邀請等的描寫與我們所熟知的常理出入甚大,不符合獨裁者和下屬將軍的現(xiàn)實關(guān)系。撇開李牧的個人性格外,唯一的解釋就是《史記》在此處的記載同樣缺乏一定的事實依據(jù),而傳說式的感情色彩卻比較濃郁?;氐健妒酚洝穼钅脸仿氃虻拿枋觥叭恍倥岳钅翞榍樱m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
19、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盵7]李牧抗命?李牧膽怯?趙孝成王不會那么蠢,他肯定了解自己的屬下,按理來說抗命的將軍理應處死,但趙王沒有這樣做,因為他了解李牧。如果將趙王的活動翻譯過來便是:趙王很生氣,你李牧給我回來請罪,讓其他將領(lǐng)去代替你。那么筆者認為對于趙王的責問,</p><p> 二、李牧悲劇的客觀因素</p><p> 1、封君制的實質(zhì)缺陷對李牧悲劇的影響</p&g
20、t;<p> “牧”,《周禮》解釋為代州郡的行政長官。取名“牧”表達了李牧長輩對他的期望,有望子成大器之意。李牧被封為武安君也算得上是已成大器。但封君對于李牧而言是榮華富貴還是冷槍暗箭?</p><p> 首先從趙國的封君制度來探究李牧的悲劇結(jié)局。趙國的封君大致特點是什么?通過一個表格加以分析闡釋</p><p><b> [9]</b></
21、p><p> 從表中可以明顯看出,趙國在前期的封君中,以皇族貴戚為主要分封對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國之間不斷征戰(zhàn),趙國后期的分封對象逐漸擴大到異姓功臣,以記功受封為主要特征。兩個時期的分封特征和主體明顯發(fā)生了轉(zhuǎn)變,預示了趙國的政治體制趨向完善和成熟。但是毫無疑問,封君的實力一旦危及王位的生存,必將遭受帝王的絕對打擊??v觀趙國封君歷史走向和特點,可以發(fā)現(xiàn)多有政變叛亂,這便使得歷代帝王對于封君無法完全信賴,一旦有風吹草
22、動便會導致君臣關(guān)系的驟然緊張和猜忌。</p><p> 武安君李牧可以說很不幸搭上了封君的末班車,成為了歷史上最為冤死的一位封君,可以說“受封武安君”在政治事實上加速了李牧的悲劇結(jié)局。封君是趙王政治領(lǐng)導的手段,是誘使將相貴戚衷心服務趙國的訴求和激勵手段。但對于受封容易程度加以比較,筆者發(fā)現(xiàn):廉頗在趙惠文王時期便已經(jīng)以勇氣聞于諸侯,戰(zhàn)功顯著,但其直到孝成王十五年才被封為信平君;而作為貴戚的趙奢比廉頗晚出,卻僅因“
23、閼與之戰(zhàn)”中大敗秦軍而便封為馬服君。[10]大致可以看出,趙氏同姓一族在受封上得到了更多的照顧,同樣受到的監(jiān)視和帝王的猜忌也相比較而言更少。在這一點上,同樣作為封君的李牧相和廉頗一樣與趙氏同姓封君相比受到了更多的不信任和猜忌。</p><p> 白國紅在《趙國封君制度》一文中載“戰(zhàn)國時期隨著兼并戰(zhàn)爭的日益激烈,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加劇,分封功勛將相為‘君’成為安撫他們的重要手段。而隨著中央集權(quán)以及君主專制的加強,對
24、封君控制的日益嚴密,事實上這些人要想發(fā)展成根深蒂固的一方勢力已經(jīng)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盵11]在趙國的末期,李牧客觀上已經(jīng)成為了趙國內(nèi)僅存的一位可以支撐趙國的將軍。他在戍邊御敵的戰(zhàn)斗中, 曾先后三次采用“能而示不能”的戰(zhàn)術(shù),強力打擊匈奴,使匈奴不敢入侵趙國邊境;在生涯的后期更是兩次擊退強秦的進攻,軍事上的極大成就,給予了李牧位高權(quán)重的客觀事實。蘇洵《六國論》道,“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戰(zhàn)為郡,惜
25、其用武而不終也”。[12]《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公元前229 年, 秦將王翦率軍攻趙, 趙王遷使李牧、司馬尚抵御?!鼻剀娐勀辽?,便派間諜王敖到趙國重賄郭開,行反間計,散布李牧、司馬尚“通敵反叛”謠言。[13]趙王遷聽信郭開讒誣,使趙蔥、顏聚取代李牧。但對于主子的最后一道軍令,帶兵在外的李牧卻公然違抗。這對于特立獨行的李牧而言無疑是飛蛾撲火。可恨的趙王遷可不像他的前面幾任帝皇,其</p><p&g
26、t; 2、多政變的政治格局和任俠盛行的民風特點</p><p> 首先在趙國十二代帝王歷史中,兵變高達九次之多。習慣性的大規(guī)模兵變的交互發(fā)生,對于整個趙國以及統(tǒng)治者而言無疑是致命的。政變的發(fā)生頻率已經(jīng)不亞于帝王的更迭換代,這對趙國的廟堂產(chǎn)生了及其重要的影響,在后來的趙國領(lǐng)兵大將中,趙王無論如何對其也無法完全信任,特別是異姓將領(lǐng),諸如李牧、司馬尚。這就促使君主極易中敵人的反間計。究其原因,便是君主之間極度缺乏信
27、任。習慣性的政變對于趙國朝堂上的文武官員而言,造成了一種誠信、忠義的流失,其帝王對部下不放心,部下對于帝王同樣懷有戒心。外部的廟堂環(huán)境決定了李牧沒有一個可以“清閑安身”指揮作戰(zhàn)的場所,加上自身倔強、鋒利、不知圓滑的性格,其生存必將舉步維艱。</p><p> 其次趙地的民風習俗,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之后,整個趙國的習俗民風逐漸走向尚武的個性。樂問曰:“趙,四達之國也,其民皆習于兵?!盵15]全民皆兵的大環(huán)境,
28、必將造就趙人喜歡爭斗的風習,尚武之風的盛行絕對不僅僅限于民間。對于趙國高層同樣是一股席卷之風。譬如《趙世家》中主要記載了各種暴力事件如下:</p><p> 1.在趙襄子、奪權(quán)的趙桓子相繼去世后,趙人武力解決恒子的兒子,復迎回趙獻侯。</p><p> 2.敬侯元年,趙朝作亂;而成侯元年,趙勝與成侯爭位;而成侯死后,公子緤與太子肅侯爭立。</p><p> 3
29、.趙惠文王長子章發(fā)動宮廷政變。 4.廉頗擊樂剩。</p><p> 5.趙王遷7年,擊殺李牧。[16]</p><p> 以上的五次較大規(guī)模的政治軍事事件表明,尚武之風在趙國內(nèi)大行其道,爾虞我詐,缺乏法律制度的趙國內(nèi),以武力解決矛盾是上乘之選,這使得趙國統(tǒng)治階層毫無凝聚力、公信力可言,不僅消耗了大量的國力,更使得秦的一次次非常拙劣的反間計得逞。這使得趙奢的前車之鑒在李牧身上完完全
30、全得到了復制。尤其是廉頗都能在一怒之下與樂乘為敵,公然與國君翻臉后,使得趙主對國內(nèi)的領(lǐng)兵大將更是毫無信任可言。君臣間的不信任,對于敵國而言莫過于是最好的戰(zhàn)機,這使得趙國極易中敵人的反間計,而李牧恰好是反間計的主角和犧牲者。其悲劇的最后發(fā)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了。</p><p> 3、文化二重性和法治缺失的綜合影響</p><p> 趙地獨特的文化對于李牧的悲劇結(jié)局又有何種影響?趙文化
31、的特征與其他六國相比,二重性是趙文化最為明顯的表現(xiàn)。趙國地處中原文化區(qū)的北部地區(qū),北接少數(shù)名族的草原文化,使得其文化構(gòu)成方面同時具有華夏文化與草原文化融合并存的的二重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1、內(nèi)地與邊地的文化二重性;2、農(nóng)耕和畜牧的文化二重性;3、華夏與胡族的文化二重性。趙國獨特的文化二元性與趙國的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其次與趙王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活動同樣聯(lián)系緊密。“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趙人的性格、趙地的民俗特色由趙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所決定。張潤澤
32、在其《試論先秦趙國諸子思想形成原因》一文中記載“趙地多豪情任俠之風,少溫柔仁厚之情,趙人少揖讓而多功利,性格多剽悍而少拘禁。”[17]民風中逐漸形成以剽悍、強直、急、豪情任俠為主,反映了在思想上便具有講求實際,注重功利的傾向。這對趙國內(nèi)各種人才務實的思想特點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響。而李牧便是在這樣的一種環(huán)境下成長,在其軍事思想之“能而試不能”的主張便體現(xiàn)了其務實的作風。不僅如此,對于他的個人性格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以至于在其生命的最后關(guān)
33、頭公然抗命的行為發(fā)生似乎也已順理成章。趙地的任俠尚武民風以及文化的二</p><p> 綜上所述,李牧的悲劇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趙地盛行尚武之風;由尚武之風引起的亂政治危機,特別是君臣間的誠信危機;法治建設的缺失;廟堂之上昏庸的君主以及親昵奸臣的實情共同組成了李牧悲劇的客觀環(huán)境和客觀因素。在這個大的生存環(huán)境下,李牧的成長也深受影響,性格中逐漸養(yǎng)成了倔強剽悍、堅持原則、不善溜須拍馬、內(nèi)向鋒利的性格線條,使得其
34、在政治生涯中難以自保其身。內(nèi)外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最終導致的了李牧的悲劇。</p><p><b> “注釋”:</b></p><p><b>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lt;/b></p><p> [1]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北京:中華書局,2009 </p>&
35、lt;p> [2]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李牧傳》 北京:中華書局,2009</p><p> [3]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李牧傳》 北京:中華書局,2009</p><p> [4]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李牧傳》 北京:中華書局,2009</p><p> [5]
36、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李牧傳》 北京:中華書局,2009</p><p> [6]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李牧傳》 北京:中華書局,2009</p><p> [7]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李牧傳》 北京:中華書局,2009</p><p> [8]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
37、?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李牧傳》 北京:中華書局,2009</p><p> [9] 楊寬.《戰(zhàn)國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p><p> [10] 司馬遷.《史記?趙世家第十三》 北京:中華書局,2009</p><p> [11] 白國紅.《試論先秦時期趙國的封君制度》.《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p
38、><p> [12] 蘇秦.《六國論》</p><p> [13]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北京:中華書局,2009</p><p> [14] 司馬遷.《史記?趙世家第十三》 北京:中華書局,2009</p><p> [15] 劉向.《戰(zhàn)國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p>&l
39、t;p> [16] 司馬遷.《史記?趙世家第十三》 北京:中華書局,2009 </p><p> 孫乾博.《析趙國多慷慨悲歌者的背后》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0</p><p> [17] 張潤澤.《試論先秦趙國諸子思想形成原因》 邯鄲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04</p><p> [18] 劉向.《戰(zhàn)國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0、</p><p><b> 參考文獻:</b></p><p> _________ </p><p> [1] 楊寬.戰(zhàn)國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p><p> [2] 劉向.戰(zhàn)國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p><p> [3] 錢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畢業(yè)論文--論張愛玲小說的悲劇意識
- 論方方小說的悲劇內(nèi)涵【畢業(yè)論文】
- 論白先勇《孽子》的悲劇性【畢業(yè)論文】
- 論沈從文小說的宿命與悲劇意識【畢業(yè)論文】
- 數(shù)控畢業(yè)論文-牧野機床的操作畢業(yè)論文
- 論《白鹿原》的文化悲劇建構(gòu)【畢業(yè)論文】
- 從孝悌之義論高覺新的悲劇人生-畢業(yè)論文
- 論方方小說的悲劇內(nèi)涵【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開題報告】
- 畢業(yè)論文--關(guān)于《傷逝》悲劇的沉思
- 關(guān)于《傷逝》悲劇的沉思畢業(yè)論文
- 李楠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試論阿q的悲劇形象
- 李愛霞的畢業(yè)論文
- 李炳強畢業(yè)論文
- 李龍龍畢業(yè)論文.docx
- 論沈從文小說的宿命與悲劇意識【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開題報告】
- 李慧畢業(yè)論文.doc
- 李志祥畢業(yè)論文
- 論《白鹿原》的文化悲劇建構(gòu)【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李素梅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