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歷史照片”化為“新聞照片”的典范</p><p>  2004年11月12日,《南方都市報》第A05版(第一重點)報道了一則新聞:《阿翁走了》。上半版是一幅壓題通欄黑白照片,照片右下角有三行文字說明:“在這張2000年攝于巴勒斯坦伯利恒阿拉法特官邸的資料照片中,阿拉法特(中)正遠離鏡頭而去?!蔽淖终f明中的“資料照片”是過去某個時候拍攝的,從時間的角度講,它也就是“歷史照片”。這是一幅精彩之

2、作,堪稱歷史照片化為新聞照片的典范。 </p><p>  下面,將從新聞學、文化學和符號學這三個視點出發(fā),嘗試對這幅照片進行一種“跨學科”的解讀。 </p><p>  解讀一:新聞學視點 </p><p>  巴勒斯坦國總統(tǒng)、民族權力機構主席、巴解組織執(zhí)委會主席亞西爾?阿拉法特于巴黎時間11月11日凌晨3時30分在巴黎病逝。面對如此重大的世界性新聞事件,不論是報

3、紙記者還是電視記者,他們都必然懷有一種職業(yè)沖動,就是特別希望采訪到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他們想要獲取的,不僅是文字信息,而且也希望拍攝到富有沖擊力的圖像信息。 </p><p>  比較而言,在這個新聞事件上,文字信息比圖像信息更容易獲得。因為,只要記者愿意去開發(fā)“新聞來源”,他們總是會從各種新聞來源那里得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如在新聞《阿翁走了》中,作為記者的新聞來源的人士有:巴民族權力機構秘書長阿卜杜拉?拉希姆、巴

4、黎的貝爾西軍醫(yī)院發(fā)言人埃斯特里波、巴解組織官員亞西爾?拉布。各種不同的新聞來源能夠為新聞事件呈現(xiàn)出一個更為豐富、更為立體的面貌,而讀者一般也有興趣閱讀這些方方面面的新聞信息。但圖像信息則有所不同,在讀報或看電視時,讀者、觀眾有一種普遍的心理:最希望看到的是核心新聞人物――阿拉法特的視覺形象,換言之,阿拉法特應該是這條新聞視覺圖像的焦點。 </p><p>  新聞《阿翁走了》配發(fā)的是一幅“歷史照片”,而不是“新聞

5、照片”,其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記者根本就沒有機會拍攝到阿拉法特病逝的新聞照片。在這樣的情況下將“歷史照片”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為“新聞照片”,正是為了滿足受眾的讀圖心理。這幅“歷史照片”的轉換非常成功,它制造出了一種非常巧妙、和諧的“語境置換”效果。 </p><p>  這則新聞報道(文字+圖片)包括了兩個語境(context),一個是由文字稿所表述的“新聞語境”,另一個是圖片所呈現(xiàn)的“歷史語境”。雖然這兩個語境分別都

6、具有各自特定的語境元素,但是兩個語境卻是和諧的。和諧的達成依賴于兩個字――“走了”。在這里,“走了”是一個雙關語。它既指某人離開了某個地方,也指某人死了。編輯正是巧妙地運用了“走了”的雙關含義。其中,用歷史照片來指涉阿拉法特“離開了某個地方”的含義,用文字稿客觀地報道阿拉法特病逝的最新信息。說到“置換”,則有一個誰置換誰的問題。這里,顯然是“歷史照片”把“新聞照片”給置換了,前者成了唯一可見的圖像,后者隱而不見。 </p>

7、<p>  解讀二:符號學視點 </p><p>  因為有了“語境置換”,歷史照片“阿翁走了”在意指實踐方面才就顯得饒有趣味了。 </p><p>  從符號學的視點來解讀,重點是把注意力放在“能指”和“所指”上面。這幅照片的能指非常簡單:占據(jù)照片中心位置的是戴著一方頭巾的阿拉法特,他朝著自己的官邸走去,留給讀者的是一個背景。照片的左右兩側是他的衛(wèi)兵,身穿制服,手持鋼槍,神情

8、莊嚴威武。照片的遠景是一扇敞開的大門,屋內漆黑。在這幅照片當時的那個語境――“歷史語境”之中,讀者能夠讀出的所指并沒有多少特別之處,照片記錄了阿拉法特的一個背影:他回自己的官邸來了,衛(wèi)兵們列隊迎接他。但是,這幅攝于2000年的照片用在2004年阿拉法特病逝之后,這樣“能指”與“所指”之間產生了一種穿透時空的力量,將“歷史”與“現(xiàn)實”緊密地聯(lián)系了起來。讀者透過能指――走向官邸的阿拉法特、忠誠的護衛(wèi)隊,就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所指:“生死之別”。

9、這個所指在強烈的反差中被召喚到場:那時阿拉法特充滿生命活力,而現(xiàn)在他卻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那時他邁動腳步回家,而現(xiàn)在他卻靜靜地死去了。 </p><p>  最有象征意味的是那道“門”。在照片中,“門”這個能指簡直就是一個“陰陽界面”:門外是“陽”,門內為“陰”。因為門外光線明亮,而門內一團漆黑。阿拉法特朝著門內走去,這是四年前的一個日常性的瞬間,但是現(xiàn)在看來,好像他就是在和這個門外世界告別,而要走向那個我們無法觀

10、看的門內世界。由于阿拉法特將被葬在他的官邸內,即門內世界,因此,“門”作為陰陽界面的象征含義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讀者可以從情感上認定:門內世界永遠屬于阿拉法特,無論他活著,還是死后。 </p><p>  一般說來,一幅巧妙地轉換為“新聞照片”的“歷史照片”,通常都可以用來進行符號學的分析。因為,這種轉換必然會使“歷史照片”攜帶大量與新聞照片發(fā)生關聯(lián)的信息,它的意指實踐就會特別豐富。讀者可以透過歷史照片中可見的“

11、能指”,去體味新聞語境中那些可以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起來的各種信息。 </p><p>  解讀三:文化學視點 </p><p>  我們知道,很多事物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或者這樣說吧,凡是打上了文化烙印的事物都會發(fā)展出一套它自己的文化。照片也不例外。也就是說,可以對照片――當然包括新聞照片――進行文化學的分析。歷史照片“阿翁走了”為什么能夠事實上充當“新聞照片”呢?新聞學的理由并非唯一合理

12、的解釋,文化學的解釋也頗有啟發(fā)意義。 </p><p>  簡言之,這幅照片具有一種“文化委婉語”的修辭效果。“文化委婉語”是很常見的。對于某些事物,人們出于感情的原因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往往不直截了當?shù)靥岬剿鼈儯菗Q一種更為隱諱的說法。雖然直截了當?shù)恼f法與委婉語在所指上并無差別,但是能指的不同――在這里是“走了”、“死亡”、“病逝”之間的不同――往往包含了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和評價。對于“文化委婉語”,我們見得最多的

13、是文字性的委婉語。其實,文化委婉語也完全可以運用于圖像,甚至是運用于新聞照片。這幅照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p><p>  即便記者想辦法拍到了阿拉法特病逝的新聞照片,編輯還是很有可能選擇“阿翁走了”這幅歷史照片。原因很簡單,當一個偉大的英雄、政治家、作家去世了,人們出于對他們的崇敬,往往不愿直接說“死了”之類的字眼,也不愿看到他們憔悴不堪、痛苦萬狀的形象。這時,人們往往選擇“文化委婉語”?!赌戏蕉际袌蟆返?/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