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視角下的女性生活——論王安憶的《長恨歌》【文獻綜述】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b></p><p><b>  漢語言文學</b></p><p>  不同視角下的女性生活——論王安憶的《長恨歌》</p><p>  尋常女性成為城市生活的主體面對城市的瑣細與世俗,王安憶讓女性登上了舞臺并成為主角,由女性的生活輻射至整個人類。女性作為現(xiàn)實處境的訴說者

2、,與城市互相纏繞,擁有共同的焦慮、不安、失望和希望。從8O年代的《庸常之輩》、《流逝》,到9O年代的《米尼》、《長恨歌》,再到本世紀的《富萍》、《桃之天天》等,上海的女性構成了王安憶城市敘述的主體和英雄。在談到《長恨歌》的創(chuàng)作時,王安憶說:“在那里面我寫了一個女人的命運,但事實上這個女人只不過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寫的其實是一個城市的故事。”“我是在直接寫城市的故事,但這個女人是城市的影子?!?這些創(chuàng)作一方面展露她作為女性作家所特有的細膩

3、溫婉,另一方面也讓我們通過小說中城市女性的吃穿住用、生計理想等等世俗細節(jié)真正體會到了城市的歷史、文化和精神。</p><p>  《長恨歌》濃縮了大上海4O多年歲月的整體風貌,王安憶把故事寫成了她關于上海的評述,把她所見過的和所能想像的所有上海女人的典型風范一起賦予到王琦瑤身上。這個女人幾十年間的命運變幻,恰好就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心魄和靈魂,她的生活歷程就是一部上海的興衰史,她簡直成了舊上海的象征。王安憶憑借著自身

4、的聰慧和敏銳,以王琦瑤的命運變幻體現(xiàn)出城市在不同歷史時代的精神特征和文學內涵,寫成了一部上海的民間史。4O年代的王琦瑤在偶然獲得的機遇中成為“滬上名媛”、“上海小姐”,被政界要人金屋藏嬌,不久后卻因時勢變遷落人市井陋巷;50、60年代的王琦瑤已是一個被時代遺忘的舊人,但她褪去鉛華,也能找到了屬于她的情感和樂趣,有聲有色地過起了平常人的生活;70、80年代一切過去的雜樹繁花又開始復蘇,王琦瑤也再度浮出城市世俗生活之上。王琦瑤微妙的情緒變化

5、和剪不斷的倫理糾纏,其實也是這座城市自身生生不息的生命在呼吸。王琦瑤怨而不怒、哀而不傷地看世事的云起云舒,但她卻不可避免地成了一出悲劇的主角,王安憶在對女性城市贊賞的同時也流露出莫名的迷惘與難言的傷感。②</p><p>  王安憶多次敘述自己對上海的切身感受:“我覺得上海是個奇特的地方,帶有都市化傾向,它的地域性、本土性不強,比別的城市更符合國際潮流?!薄堕L恨歌》集合起王安憶以前所有對上海的經驗與想象,《長恨歌

6、》里盡管仍留有王安憶極端個人的經驗,她盡可能把這些經驗客體化。王安憶找到了一個叫王琦瑤的女人,王安憶寫了這個女人的一生,王琦瑤的歷史就是上海的歷史。在王安憶看來,女人與城市之間有著某種天然的關系,城市和女人都沒有歷史,城市為女人提供了施展自己的空間,女人體力的弱勢在這種人為地空間內轉化成一種優(yōu)勢,女人和城市一樣亦喜愛可以跳到歷史舞臺上光艷奪目。這個女人是王琦瑤,也是上海。四十年的歷史沉浮中的繁華與荒涼,光艷與暗淡,如同張愛玲常說的那個美

7、麗而蒼涼的手勢。王琦瑤的素淡和不動聲色的平常心卻是舊上海繁華美夢的真正底色,四十年后當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時代到來之后,王琦瑤這條埋在地下的河又流出來,她是舊的,又是新的。四十年后的上海好像在無限追憶著四十年前的繁華夢,發(fā)型、服裝、舞會、派對、交往,一切都好像在舊夢重溫,一切卻都變了樣。可是在城市迷亂的形象下面王琦瑤的那顆上海心卻沒有變,那顆心里包蘊的是以不變應萬變,一</p><p>  王安憶以冷靜、細膩的女性

8、視角,透視了王琦瑤四次愛情的悲劇根源,它既不是社會的原因,也不是政治的原因,而是作為愛情主體的一方,女性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是王琦瑤對愛情的功利選擇, 使她很難擁有完滿的愛情結局。這是因為,功利主義者始終把利益放在首位,一旦利益受到損害,必然會舍棄其他,甚至包括愛情,所以王琦瑤才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愛情挫折。而王琦瑤對愛情的功利態(tài)度,又是欲望化的都市造就的。光怪陸離、聲色犬馬的都市生活,使女性的欲望空前地膨脹,而城市生活的自由度,又給了女性

9、實現(xiàn)欲望的可能。選擇什么樣的方式來實現(xiàn)欲望,是都市女性的自主抉擇。王琦瑤是通過做李主任的外室,最大限度的滿足了自己的欲望。但是得到便會有失去的生活法則,又讓這次選擇成為了她不幸</p><p>  人生的起點。而都市女性對待不幸的態(tài)度, 同樣是自主的:自己對自己負責。所以王琦瑤又開始了第二次愛情,當她意外懷孕后,她同樣沒有去糾纏康明遜,而是讓他一走了之,由她來化解危機。王琦瑤利用程先生對她的真愛,收拾殘局,度過了

10、難關;又利用老克臘年少無知的盲目懷舊,來慰藉自己寂寞的情感, 這不能不說是王琦瑤生存的智慧。無論歲月如何變化,王琦瑤始終主宰著自己的情感和命運。而王琦瑤又是不幸的,這不幸是由她自己造成的。在王安憶看來, 女性對自己欲望的放縱,盲目順應外部環(huán)境的引誘,終究會將自己陷入毀滅的深淵。這是欲望化都市中女性生活的悖論,也體現(xiàn)了王安憶對女性的反省意識。⑥</p><p>  從王安憶刻畫王琦瑤的日常生活看出,《長恨歌》疏淡了

11、意識形態(tài)。正如有評論者說:“當一個城市的精神由市民的生活細節(jié)來呈現(xiàn)時,她的主角很可能是由女性來充當的。” 因此。女性對日常生活的感受比男人細膩,這在王琦瑤身上表現(xiàn)很突出。作家欣賞他們在困難時期,依然挖空心思尋找日常生活點滴之美。這種以物質為生存載體的女性,表達的不是時代聲音,而是悠遠的歷史見證。</p><p>  解讀《長恨歌》后,我們可以感知王安憶的審美取向。王安憶寫女人在城市中成長,這是城市小說的創(chuàng)新之處,

12、也是創(chuàng)作的重要動力。王安憶在《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一文中,提出了自己對城市和女人的獨到見解:“城市比人類出生地更富有生存源泉,因而也更適合女性的生存與發(fā)展。城市不再像農業(yè)社會那樣苛求女性像男性一樣具有強健的體魄,而是更為看重女性的靈巧和智慧。透過城市,我們看到女性的幸福與苦澀。曾有人認為,王安憶很多作品適合用女性主義觀點解讀,但王安憶否認自己和女性文學評論主義的關系。她說:“這些觀點都太理論化,寫什么,怎么寫,只有一個理由:審美。我

13、的寫作更多的是從審美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我覺得女性更為情感化,更為人性化,比男性更具有審美價值?!?作為一個女性作家,她把自己的眼光聚焦于城市女性,是自覺選擇。</p><p>  女性文學生命意識的敘事注重日常生存的生命感覺,靈/肉、生/死、愛/欲所構成的生命張力與精神沖突的對立關系。王琦瑤的生命有上述矛盾,作家在展現(xiàn)他們的時候就有很強烈的生命意識。這逐漸逆轉了男/女,主體/客體,自我/他者兩性分化的二元性的敘

14、事結構與人物之間的不平衡,性別觀念的平等意識在女性文本中開始表露與展現(xiàn)。王安憶女性意識的彰顯是試圖把男人和女人放在同一平臺上來展現(xiàn),在她寫男女戀情時的作品,男人和女人大多沒有名字,暗示性別泛化。作家對女性人生與現(xiàn)代城市的構想,肯定了女性的主體性,認為她們具有理性和自我意識。《長恨歌》中的王琦瑤的命運顯得飄移不定,但卻展示了她在歷史的變遷中一種堅韌的生命意識。王安憶的創(chuàng)作始終真誠的面對社會和人生,她筆下產生許多具有堅韌生命力的女性形象。解

15、讀《長恨歌》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城市女性對待生活的赤子之心,也清晰于作家在創(chuàng)造人物形象所彰顯的生命意識。⑦</p><p>  《長恨歌》的故事時間跨度很長,差不多將近半個世紀,故事終結在2o世紀8O年代。用主人公王琦瑤的一生來演繹一個城市的歷史命運,這在小說中已經有幾次暗示。那么,王琦瑤的死。其實也就意味著一個特定時期上海歷史的終結,一種特定的上海生活、上海風情以至于上海市民精神及其生存方式的消失。這里要注意的是

16、兩點,一是王琦瑤死于當代的2o世紀8O年代,主人公和上海的歷史都終結于當代的現(xiàn)實;二是王琦瑤之死屬于非正常、非自然的死亡,貪婪、猥瑣、邪惡和暴力是導致她被殺致死的直接原因。換句話說,其中充分暗示了主人公和上海的歷史終結于當代現(xiàn)實的特定原因。之所以要特別強調這兩點,因為那是在我看來它們所構成的故事終局隱含了作者對于上海的歷史和現(xiàn)實一種基本的價值判斷,也就是她的基本哲學。并且,在王琦瑤之死以前,她的歷史命運早已注定,也十分清楚地表現(xiàn)出來,那

17、便是她與老克臘之問沒有結果的親密關系。有一個細節(jié)極具震撼性地表現(xiàn)了這一點,王琦瑤取出了一直被她視為命根子的雕花木盒,哭訴著哀求老克臘再陪她幾年,但他終于不堪承受,倉惶逃走,再也沒有回頭。這時,王琦瑤的命運就已經走到了盡頭。上海的一段歷史也到了落幕的時刻??梢园选堕L恨歌》</p><p><b>  主要參考文獻:</b></p><p>  [1] 溫儒敏,趙祖謨.中

18、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題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98-201.</p><p>  [2] 杜沁. 王琦瑤——城市的代言人[J]. 新西部, 2008:36-38.</p><p>  [3] 王安憶.長恨歌[M].南海出版公司, 2003.</p><p>  [4] 張新穎,金理.王安憶研究資料[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412-418.<

19、/p><p>  [5] 許陳穎.都市與女性——淺議《長恨歌》的歷史演繹[J]. 安徽文學,2007(3):46-48 .</p><p>  [6] 林瑩.中國現(xiàn)當代女性文學鑒賞華[M.]東華大學出版社, 2008,127-129.</p><p>  [7] 吳蕓茜.論王安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p><p>  [8]

20、陳小花.一顆弄堂的“心” 一個都市里的“魂”[J]. 廣東師范學院學報, 2007(4).</p><p>  [9] 李豐綾. 弄堂女兒的繁華夢———《長恨歌》中王琦瑤的藝術形象分析[J].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6-38.</p><p>  [10] 白曉華. 論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悲劇命運[J].小說作家作品研究, 2010(5)</p><p&

21、gt;  [11] 傅建安,季丹. 一顆懸浮的心——王安憶《長恨歌》中張永紅的人物形象分析[J].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 2008,9(25).</p><p>  [12] 劉彥華. 都市日常生活中女性主體身份的張揚——評王安憶的《長恨歌》[J].集寧師專學報,2008.</p><p>  [13] Richard Steven .Sexism in English and Femi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