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長恨歌》是我國當代作家王安憶最有影響力的一部長篇小說。此小說語言華美,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刻畫入木三分,得到了評論界的一致好評。作者通過對小說人物的描寫,記敘了20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上海的興盛衰落,小說以其獨特的海派文化[作為以上海為中心的地域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與獨特的歷史發(fā)展過程。李倫新2005:44]吸引了大量的讀者。其英譯本由白睿文和陳毓賢兩位漢學家共同翻譯并于2008年發(fā)表。
國內(nèi)學者對《長恨歌》進行不同角度
2、、不同深度的研究和探討。例如,蔣文琴研究小說中女性人物的塑造;裴艷艷對小說主題的研究等。然而,對小說英譯本的研究還鮮有探索。
本文作者之所以選擇白睿文和陳毓賢兩位漢學家共同翻譯的《長恨歌》英譯本作為研究對象,不僅因為該譯本在國內(nèi)外獲得較高的評價,而且該譯本充分考慮目的語讀者的接受能力,體現(xiàn)了接受美學的主要觀點。因此,本論文提出一個新的研究方法:即在接受美學視角下,對小說英譯本進行全面分析并且探索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所采用的翻譯策略
3、。通過對《長恨歌》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四個方面的成果和啟示:
第一,本論文以接受美學為理論框架(主要包括“期待視野”、“視野融合”、“審美距離”),并將該理論運用于《長恨歌》英譯本的具體分析之中,指出小說英譯本中譯者與讀者的視野期待及融合,以及源語讀者與目的語讀者的審美距離。
第二,本論文以《長恨歌》的英譯本作為分析載體,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分析研究小說英譯本中詞匯方面文化負載詞、稱謂語、術(shù)語、習語等方面的翻譯、以及譯本中
4、句子及修辭格的翻譯。
第三,本論文在接受美學理論指導下,對《長恨歌》的英譯本進行研究,進一步分析及總結(jié)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所采用的翻譯原則。在詞匯層面,譯者傾向使用歸化翻譯策略,如“弄堂”、“天子間”、“琵琶”、”人名“等翻譯采取音譯;而一旦涉及文化層面的翻譯,譯者則采用異化翻譯策略,如“敗家子”、“正房”及一些詩句的翻譯;同時,在對一些句子進行翻譯時,譯者采用加注或加譯,加深了目的語讀者對源語文化的理解。
第四,在翻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敘事學視角下的王安憶長恨歌英譯本研究
- 翻譯社會學視角下《長恨歌》的英譯本研究.pdf
- 圖里翻譯規(guī)范論視角下小說長恨歌英譯本中上海市民文化翻譯研究
- 圖里翻譯規(guī)范論視角下小說《長恨歌》英譯本中上海市民文化翻譯研究_2865.pdf
- 接受美學視角下的青衣英譯本研究
- 王安憶《長恨歌》英譯本中海派文化的重現(xiàn).pdf
- 社會符號學視角下長恨歌三個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 概念轉(zhuǎn)喻視角下長恨歌三個英譯本的功能對等分析
- 接受美學視角下魯迅小說三個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 接受美學視角下《邊城》楊戴英譯本的研究.pdf
- 接受美學視角下的《青衣》英譯本研究_4433.pdf
- 文化圖式理論下的長恨歌三個英譯本比較與分析
- 概念轉(zhuǎn)喻視角下《長恨歌》三個英譯本的功能對等分析_5886.pdf
- 接受美學視角下魯迅小說三個英譯本的對比研究_14578.pdf
- 從接受美學視角看解密英譯本的接受效果
- 接受美學視角下論語兩個英譯本對比研究
- 接受美學視角下連城三個英譯本的比較研究
- 后殖民視角下中國古典文學著作英譯之策略選擇——以長恨歌英譯本為個案研究
- 接受美學觀照下的小說翻譯——以圍城的英譯本為例
- 接受美學視角下散文英譯研究——以張培基散文英譯本為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