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儒家管理思想的實踐困窘</p><p>  任何一種思想都有其局限,儒家也不例外。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反映出儒家管理思想在現(xiàn)實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對此視而不見,并不利于全面了解古代管理思想。儒學倡導“內(nèi)圣外王”,我們暫且不論“內(nèi)圣”在價值觀念和人格修養(yǎng)上的積極作用,單純從“外王”角度看,儒家思想也在管理中有不少可取之處。它可以由孔子的仁政、孟子的王道、荀子的禮治以及諸多前賢的解讀和推演出發(fā),給人

2、們描繪出理想世界的藍圖,從而給帝王一個天命的憧憬,給社會一個美好的期望,給君子一個自我實現(xiàn)的期許,給眾庶一個安居樂業(yè)的夢想。但是,如何實現(xiàn)這一藍圖,卻難以在儒家思想中得到成型的答案。儒家之長,長在價值觀念的確立上;儒家之短,短在技術路線的設計上。王安石試圖從《周禮》等儒家典籍中開發(fā)出實現(xiàn)這個藍圖的技術路線來,然而他所碰到的釘子,實實在在地暴露出儒家管理思想的困窘。 </p><p>  儒家所倡導的是君子之治。北

3、宋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為君子之治鋪墊出誘人的前景,然而,北宋的黨爭卻使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大夫陷入惡斗。從慶歷新政到熙豐新法,這種黨爭不但沒有收斂跡象,反而愈演愈烈難以收場。北宋的黨爭,與東漢黨錮之禍、中唐牛李黨爭的性質(zhì)不同,是士大夫內(nèi)部在起哄。反對王安石推行新法的,多是公認的正人君子。王安石與司馬光之間的爭論,可以看作其中的代表。雙方都堅守儒家立場,都追求經(jīng)世濟民。司馬光批評新法的《與王介甫書》與王安石為自己辯護的《答司馬諫議書》可以并

4、觀。有意思的是,司馬光堂堂正正承認兩人的一致性,“志則皆欲立身行道、輔世養(yǎng)民”。對王安石的才學,司馬光也是高度肯定的。“竊見介甫獨負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學富,難進而易退,遠近之士,識與不識,咸謂介甫不起而已,起則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澤矣。”但是,王安石的執(zhí)政效果,卻讓天下失望,“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來者,莫不非議介甫,如出一口,至閭閻細民小吏走卒,亦竊竊怨嘆,人人歸咎于介甫。”于是,司馬光以諍友自況,直言相告朝野的批評。但是,他在

5、批評王安石的同時,還要為王安石抵擋惡意攻擊。“今天下之人,惡介甫之甚者,其詆毀無所不至,光獨知</p><p>  不過,王安石與司馬光在某些方面太過相像,王安石在主持熙寧變法時誰的意見也聽不進去,有“拗相公”之稱;司馬光在主持元?v更化時也矯枉過正,凡是新法不加甄別一概廢除,有“司馬?!敝I(蘇軾語)。兩人的思想表面是冰炭不同爐,內(nèi)涵卻是殊途而同歸,氣質(zhì)則是相近更相惜。王安石沒有找出實踐儒家管理思想的技術路徑,

6、司馬光同樣沒有。正是他們的一致性,反映出儒家管理思想在踐行中的不足。 </p><p>  首先,儒家管理思想沒有形成實踐中的試錯機制,導致輿論一律。儒家思想推崇圣人之言。在學術上,圣人之言是什么含義可以討論探究,但在實踐上,卻不允許有任何違逆。借用道統(tǒng)這一概念,我們可以看出,道統(tǒng)是什么,如何理解道統(tǒng),可以進行商榷乃至爭論,但踐行儒學時,道統(tǒng)就容不得爭議,不同意見就成了大敵。在宋儒的理念中,政統(tǒng)有可能出現(xiàn)操作偏差

7、,歷代的昏君暴君就是例證,所以,政統(tǒng)的操作者可以被批評抨擊,乃至可以出現(xiàn)天命的轉(zhuǎn)移,但道統(tǒng)則永遠正確。以道統(tǒng)校正政統(tǒng)符合儒家理想,而道統(tǒng)本身不會有錯。因此,唐宋時期的諫議制度,往往被儒者用來監(jiān)督政統(tǒng),但道統(tǒng)的代表者士大夫執(zhí)政,則容不得諫議批評。北宋的士大夫參政,使得批評皇帝、批評宰執(zhí)有聲有色,而一旦宰執(zhí)成為道統(tǒng)化身,就會在邏輯上抗拒監(jiān)督。北宋的皇帝,拒諫還會覺得理虧,而北宋的學者執(zhí)政,拒諫往往理直氣壯。因此,宋代士大夫政治有一個副作用,

8、就是把臺諫由政務批評者變成黨同伐異者,由“異論相攪”變?yōu)椤巴饠硱鳌?,進而成為宰執(zhí)排擠異己的工具。王安石變法中,這一問題格外明顯,只許為新法加油叫好,不許對新法說三道四。有了不同意見,就要痛加駁斥,追求“議論專一”,“人無異論”。到元?</p><p>  第二,儒家管理思想沒有形成實踐中的協(xié)商機制,導致黨爭不斷。儒家學說特別推崇君子小人之辨,“親君子,遠小人”被人們看作政務之要。然而,何為君子,何為小人,在理念

9、上能說清楚,在實踐中難區(qū)分。君子小人之辨源于義利之辨,儒學強調(diào)重義輕利,乃至義利對立,進而把義利之辨同性善性惡、忠正邪佞等概念聯(lián)系起來。在學術研究中以及在咨詢顧問中,強調(diào)君子小人之分,可以產(chǎn)生警誡效應。然而,在實際政務中、尤其是在現(xiàn)任官員中區(qū)分君子小人,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就一事一時的言行斷定一個人的品質(zhì),多不靠譜。王安石變法中,正是因為新法有明顯的為國求利傾向,抨擊王安石為小人的言論十分普遍。而反過來,王安石則視反對變法者為奸佞,為

10、茍且。過去,人們還恪守“君子群而不黨”的古訓,自從歐陽修《朋黨論》一出,君子有黨而小人無黨之說開始產(chǎn)生影響,黨爭越來越嚴重。但是,歐陽修所謂君子以義結黨、小人以利相趨的論斷,又會帶來理論上的混亂。其混亂的根源在于把政見之爭變成道德之爭,把權利之爭變成人品之爭。從義利關系上看,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沒有自身利益,把義利對立絕對化,就在邏輯上有可能將任何追逐自身利益的人劃進小人行列。于是,很有可能在實踐中導</p><p&g

11、t;  另外,儒家思想強調(diào)“和”,而且形成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評判標準,然而,這一標準只能貫徹于認識論領域,到了實踐論領域就不靈光;真正的儒者可以在修身時堅持這一標準,而在理事時就難以一以貫之。以宋代的史實看,正是堅守“和而不同”信念的諸位君子,在執(zhí)掌大權時卻黨同伐異,只有同而沒有和。這種現(xiàn)象,在儒家管理思想踐行中十分常見,值得后人深思。 </p><p>  第三,儒家管理思想沒有形成實踐中的平衡

12、機制,導致利益失衡。由于儒家的管理思想建立在“親君子,遠小人”的基礎上,所以,小人的利益既不允許存在表達渠道,更不允許合法爭取。即便不是小人,眾庶也只能由士大夫代言。士農(nóng)工商不同群體,在儒家學說中設定只能由士為其他群體代言。神宗推行新法時,曾經(jīng)向大臣發(fā)問:“更張法制,于士大夫誠多不悅,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彥博的回答是:“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保ā堕L編》卷221)這就要求士大夫行事必須出于公心,以百姓之心為心。但在實際操

13、作上,是否出于公心則來自士大夫的自我判斷。王安石與司馬光的爭論,就在于王安石認為以國為本是出于公心,而司馬光則認為以民為本才是出于公心。于是,當民眾抗議新法不便時,王安石則從國家利益出發(fā)斷然拒絕民眾要求。推行保甲法時,民間出現(xiàn)了斬指以避丁役,“自傷殘以避團結”之人。王安石則斷言這不過是愚蠢之民受反對變法之人所惑,并以保甲不但緝盜而且練兵,是“宗廟長久計”來打動神宗。顯然,這里的新法為了國家利益而犧牲了百姓利益。自視為百姓代言的司馬光,在

14、廢除免役法時,與范純?nèi)?、蘇軾發(fā)生爭論,三人都認為自己是為民請命,三人都聲稱自己的意</p><p>  第四,儒家管理思想沒有形成實踐中的利害辨析機制,導致弊端滋生。盡管儒學包含有權衡觀念,也常說“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但是,儒家之權更多地是一種優(yōu)先選擇的價值判斷,缺乏可操作的計量方法。所以,實踐中儒家之權只能在生命和禮制的優(yōu)先選擇中確定“嫂溺援之以手”,而不能確定民間貿(mào)易和官辦貿(mào)易哪個更能滿足社會需

15、要。王安石變法中,關于新法利弊的爭論,往往各執(zhí)一端,很少有詳盡的計算,更沒有利弊消長的精確表達。更重要的是,堅持新法者,只講好處不說弊害;反對新法者,只談弊端不說益處。說好就在九天之上,說壞就在九地之下。主持變法者為了取得皇帝的支持,有意無意地隱瞞可以預見的問題;而反對變法者為了取得反對效果,危言聳聽地夸大發(fā)生的弊病。這種兩極化爭論,并不利于客觀公正的評價政策效果。這一不足,是導致政策“翻燒餅”的重要原因之一。 </p>

16、<p>  即便利弊兼論,儒家學說往往在陳述自己的主張時先講利而后講害,相比之下,法家學說往往先講害而后講利。這也是法家學說的實踐性強于儒家的因素之一。在政策制定中,損益分析的先后次序是有名堂的。提出政策動議時應當先說收益,否則就沒有提出動議的必要;但在政策論證時則應當先說損失,否則就看不清執(zhí)行中的困難。王安石變法時,恰恰是在政策論證中壓抑對弊端的揭示,導致神宗只知道新法的好處,而當新法推行以后才會察覺其中的問題。這也是熙豐新

17、法最終全面傾覆的一個技術原因。 </p><p>  第五,儒家思想沒有解決道義權威和政治權威之間的矛盾。當儒家在野時,確立了以道義權威教導、指點、規(guī)范、約束政治權威的基本傾向。但儒家上朝以后,顧問與執(zhí)行的不同角色會使士大夫陷入兩難處境。宋朝的士大夫,在批評皇帝上可圈可點,但在輔佐皇帝上存在不足。宋儒為了實現(xiàn)士大夫政治,取得皇帝支持,多數(shù)主張強化皇權。但皇帝凌駕于士大夫之上,君強則政統(tǒng)會壓抑道統(tǒng)。這一關系,儒家只

18、是通過呼吁皇帝“無為”和“垂拱而治”來緩解,并無真正的虛君手段。這也是士大夫政治未能解決的難題之一。程頤在給哲宗任講官時,皇帝折個柳枝也要教訓一番,處處強調(diào)師道,引起哲宗不快,最終被罷免崇政殿說書一職,說明了儒學與皇權之間的關系難處。 </p><p>  正是因為以上因素,儒家思想在宋代取得了空前發(fā)展,卻在參政實踐上并未獲取令人滿意的成效。也正是出于實踐的困窘,宋儒更多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轉(zhuǎn)向修身方面,即便強調(diào)經(jīng)世

19、致用,也如同張載、二程那樣投入理想化社會的設計,而非積極尋找克服實踐窘境的操作路徑。儒家主張的政見不合即辭職退隱的做法,在砥礪士大夫氣節(jié)上具有積極意義,而在尋求解決沖突的技術方案上于事無補。只有少量儒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圍試圖對政務有所補益。例如著名學者邵雍也反對王安石變法,當他的門人故舊因反對變法打算辭職時,邵雍給他們寫信說:“此賢者所當盡力之時。新法固嚴,能寬一分,則民受一分之賜矣?!保ā端问?? 邵雍傳》)但是,當時能這樣做的儒者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