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fft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自本1004班 鄧靜 28號 基于DSP的FFT濾波器設計 </p><p><b>  1 引言</b></p><p>  隨著數(shù)字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數(shù)字信號處理(DSP)技術已深入到各個學科領域。近些年來,數(shù)字信號處理技術同數(shù)字計算器、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等,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p><p>  

2、在數(shù)字信號處理中,離散傅里葉變換(Discrete.Time Fourier Transform,DFT)是常用的變換方法,它在數(shù)字信號處理系統(tǒng)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由離散傅里葉變換發(fā)現(xiàn)頻率離散化,可以直接用來分析信號的頻譜、計數(shù)濾波器的頻率響應,以及實現(xiàn)信號通過線系統(tǒng)的卷積運算等,因而在信號的頻譜分析方面有很大的作用。</p><p>  由于DFT的運算量太大,即使是采用計算機也很難對問題進行實時處理,所以經(jīng)過很

3、多學者的不懈努力,便出現(xiàn)了通用的快速傅里葉變換(FFT)??焖俑道锶~變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F(xiàn)FT)并不是與離散傅里葉變換不同的另一種變換,而是為了減少DFT計算次數(shù)的一種快速有效的算法。對FFT算法及其實現(xiàn)方式的研究是很有意義的。目前,F(xiàn)FT己廣泛應用在頻譜分析、匹配濾波、數(shù)字通信、圖像處理、語音識別、雷達處理、遙感遙測、地質勘探和無線保密通訊等眾多領域。在不同應用場合,需要不同性能要求的FFT處理器。在很

4、多應用領域都要求FFT處理器具有高速度、高精度、大容量和實時處理的性能。因此,如何更快速、更靈活地實現(xiàn)FFT變得越來越重要。</p><p>  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DSP)是一種可編程的高性能處理器。它不僅是一種適用于數(shù)字信號處理,而且在圖像處理、語音處理、通信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DSP處理器中集成有高速的乘法硬件,能快速的進行大量的乘法加法運算[1]。</p><p>  本文主要介紹基

5、于DSP用FFT變換實現(xiàn)對信號的頻譜分析。研究離散傅里葉變換以及快速傅里葉變換的原理及算法??焖俑道锶~變換和離散傅里葉變換的基本理論是一樣的,它根據(jù)離散傅里葉變換的奇、偶、虛、實等特性,對離散傅里葉變換進行了改進。在計算機系統(tǒng)或者數(shù)字系統(tǒng)中廣泛應用者快速傅里葉變換,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本文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對信號的頻譜進行研究,使FFT更廣泛的應用于科學研究。</p><p>  2 快速傅里葉變換(FFT

6、)</p><p>  2.1 FFT算法基本原理</p><p>  快速傅里葉變換(FFT)是離散傅里葉變換的快速算法,它是根據(jù)離散傅里葉變換的奇、偶、虛、實等特性,對離散傅里葉變換的算法進行改進獲得的,它對離散傅里葉變換并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p><p>  有限長序列x(n)及其頻域表示X(k)可由以下離散傅立葉變換得出</p><p&g

7、t;<b>  (1)</b></p><p><b> ?。?)</b></p><p>  其中。式(1)稱為離散傅立葉正變換,式(2)稱為離散傅立葉逆變換,x(n)與X(k)構成了離散傅立葉變換對。</p><p>  根據(jù)上述公式,計算一個X(k),需要N次復數(shù)乘法和N-1次復數(shù)加法,而計算全部X(k)( ),共需

8、要次復數(shù)乘法和N(N-1)次復數(shù)加法。實現(xiàn)一次復數(shù)乘法需要四次實數(shù)乘法和兩次實數(shù)加法,一次復數(shù)加法需要兩次實數(shù)加法,因此直接計算全部X(k)共需要4次實數(shù)乘法和2N(2N-1)次實數(shù)加法。當N較大時,對實時信號處理來說,對處理器計算速度有十分苛刻的要求,于是如何減少計算離散傅里葉變換運算量的問題變得至關重要。</p><p>  為減少運算量,提高運算速度,就必須改進算法。計算DFT過程中需要完成的運算的系數(shù)里,

9、存在相當多的對稱性。通過研究這種對稱性,可以簡化計算過程中的運算,從而減少計算DFT所需的時間。</p><p>  如前所述,N點的DFT的復乘次數(shù)等于。顯然,把N點的DFT分解為幾個較短的DFT,可是乘法的次數(shù)大大減少。另外,旋轉因子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和對稱性,其周期為:</p><p><b>  其對稱性表現(xiàn)為:</b></p><p>

10、<b>  或</b></p><p>  FFT算法就是不斷地把長序列的DFT分解成幾個短序列的DFT,并利用的周期性和對稱性來減少DFT的運算次數(shù)。</p><p><b>  具有以下固有特性:</b></p><p><b>  (1)的周期性:</b></p><p>

11、;<b>  (2)的對稱性: </b></p><p><b>  (3)的可約性:</b></p><p><b>  另外,。</b></p><p>  利用的上述特性,將x(n)或X(k)序列按一定規(guī)律分解成短序列進行運算,這樣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復運算,提高計算DFT的運算速度。算法形式有很多

12、種,但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按時間抽取(Decimation In Time,DIT)FFT算法和按頻率抽取(Decimation In Frequency,DIF)FFT算法。</p><p>  2.2 基-2FFT算法</p><p>  如果序列x(n)的長度,其中M是整數(shù)(如果不滿足此條件,可以人為地增補零值點來達到),在時域上按奇偶抽取分解成短序列的DFT,使最小DFT運算

13、單元為2點。通常將FFT運算中最小DFT運算單元稱為基(radix),因而把這種算法稱為基-2時間抽取FFT(DIT-FFT)算法[4]。</p><p>  將x(n)按n為奇偶分解成兩個子序列,當n為偶數(shù)時,令n=2r;當n為奇數(shù)時,令n=2r+l;可得到</p><p><b> ?。?)</b></p><p><b>  則

14、其DFT可寫成</b></p><p><b>  (4)</b></p><p>  和均分別是N/2點序列和的DFT,而且r與k的取值滿足0,1,…,N/2-1。而X(k)是一個N點的DFT,因此式(4)只計算了X(k)的前N/2的值。由DFT和的性質可得到X(k)的后N/2的值為:</p><p><b>  (5)

15、</b></p><p>  式(4)和式(5)表明,只要計算出兩個N/2點的DFT 和,經(jīng)過線性組合,即可求出全部N點的X(k)。由于,仍為偶數(shù),因而這樣的分解可以繼續(xù)進行下去,直到最后的單元只需要做2點DFT為止。</p><p>  若Xm(p)和Xm(q)為輸入數(shù)據(jù),和為輸出數(shù)據(jù),為旋轉因子,則對于基-2DIT-FFT算法,蝶形運算的基本公式為</p>&

16、lt;p>  其圖形表示如圖1所示,稱Xm(P)為上結點,Xm(q)為下結點。</p><p>  圖1 時間抽取蝶形運算單元</p><p>  對于一個8點的FFT,根據(jù)上述算法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N=8的基-2DIT-FFT的運算流圖,如圖2所示。</p><p>  圖2 N=8 DIT-FFT運算流圖</p><p>  根

17、據(jù)上述算法原理及運算流圖,可以得出基-2DIT-FFT的基本特點,特點如下。</p><p>  (1)級數(shù)分解:對于。共分了M級,每級包含N/2個蝶形運算單元,總共所需蝶形運算個數(shù)為。</p><p>  (2)運算量估計:每個蝶形運算需要一次復數(shù)乘法和兩次復數(shù)加(減)法,N點FFT共需要次復數(shù)乘法,次復數(shù)加(減)法。實際上有些蝶形運算不需要做復乘。</p><p&g

18、t;  (3)原位運算:當數(shù)據(jù)輸入到存儲器以后,每一組蝶形運算后,結果仍然存放在這同一組存儲器中的同一位置,不需要另辟存儲單元,直到最后輸出。</p><p>  (4)位碼倒序:由圖2可以看到,F(xiàn)FT輸出的X(k)的次序正好是順序排列的,即X(0),X(1),…,X(7),而輸入X(n)是按x(0),X(4),…,X(7)的倒序存入存儲單元,即為倒序輸入,正序輸出。這種順序看起來相當雜亂,然而它是有規(guī)律的,即位

19、碼倒序規(guī)則。</p><p>  (5)旋轉因子的確定:由8點FFT的三次迭代運算可以看出的變化。在第一級迭代中,只有一種類型的蝶形運算系數(shù),即,參加蝶形運算的兩個數(shù)據(jù)點間隔為l;在第二級迭代中,有兩種類型的蝶形運算系數(shù),分別是和,參加蝶形運算的兩個數(shù)據(jù)點間隔為2;在第三級迭代中,有四種類型的蝶形運算系數(shù),分別是,,,,參加蝶形運算的兩個數(shù)據(jù)點間隔4。可見,每次迭代的蝶形類型比前一迭代增加一倍,間隔也增大一倍。最

20、后一次迭代的蝶形類型最多,參加蝶形運算的兩個數(shù)據(jù)點的間隔也最大,為N/2。</p><p>  3 FFT算法的DSP的實現(xiàn)</p><p>  3.1 基于DSP實現(xiàn)FFT變換頻譜分析</p><p>  3.1.1DSP芯片和編程工具CCS 2.0的簡介</p><p>  (1)TMS320C5402簡介</p>&l

21、t;p>  TMS320C5402是TI公司為了實現(xiàn)低功耗、高性能而專門設計的定點DSP芯片。它有如下的特點:具有運算速度快,指令周期可以達10ns以內(nèi);優(yōu)化的CPU結構,內(nèi)部有1個40位的算術邏輯單元,2個40位的累加器,2個40位加法器,1個17×17的乘法器和40位的桶形移位器。有4條內(nèi)部總線和2個地址產(chǎn)生器。先進的DSP結構可以高效快速實現(xiàn)數(shù)字信號處理中的各種算法的運算。它不僅具有標準的串行口和時分復用(TDM)

22、串行口,還提供了自動緩沖串行DBSP和與外部處理器通信的HPI的主機接口。HPI可以與外部標準的微處理器直接接口。</p><p>  (2)CCS2.0簡介</p><p>  DSP編程工具CCS是繼“一體化的DSP解決方案"后,TI公司為了鞏固其在DSP業(yè)界的地位而在開發(fā)工具方面的一次重拳出擊。CCS集成了開發(fā)環(huán)境,使得DSP代碼開發(fā)過程從編程、編譯到調試代碼的性能測試都集

23、成在一個環(huán)境下進行,而且各項功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簡化了開發(fā)過程,該工具主要集成了以下幾個軟件工具:</p><p>  (1)DSP代碼產(chǎn)生工具(包括C編譯器、匯編優(yōu)化器、匯編器和連接器)。CCS不僅支持高級語言C編程、匯編語言編程,還支持高級語言C匯編語言混合模式編程,降低了代碼開發(fā)難度;</p><p>  (2)軟件模擬器(SIMULATOR)。模擬整個硬件的開發(fā)過程,使得系統(tǒng)

24、的實現(xiàn)更加可靠;</p><p>  (3)實時基礎軟件。DSP/BIOS和主機目標機之間的實時數(shù)據(jù)交換軟件RTDX,它們所提供的實時分析功能為目標系統(tǒng)提供了一個實時窗口,不僅可以直接實時顯示原始數(shù)據(jù),還可以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在傳統(tǒng)的主機調試器必須通過在應用程序中插入斷點,中斷應用程序運行才能與目標系統(tǒng)交換數(shù)據(jù),這種方法不僅麻煩,而且所得到的數(shù)據(jù)只是應用程序在高速運行中的一個側面,為故障診斷和系統(tǒng)性能評測等帶來

25、了許多不便。利用RTDX技術,就可以在不中斷應用程序的前提下完成主機與目標機之間的實時數(shù)據(jù)交換,另外RTDX完成主機與目標機數(shù)據(jù)交換所使用的是DSP內(nèi)部的仿真邏輯和JTAG接口,它不占用DSP系統(tǒng)的總線、串口等I/O資源,所以可以在應用程序背景下運行對DSP系統(tǒng)的影響很小[7-8]。</p><p>  3.2.2利用DSP中的FFT函數(shù)進行頻譜分析</p><p>  (1)啟動CCS,

26、在CCS中建立一個C源文件和一個命令文件,并將這兩個文件添加到工程,再編譯并裝載程序:</p><p>  閱讀Dsp原理及應用中fft 用dsp實現(xiàn)的有關程序。</p><p>  雙擊,啟動CCS的仿真平臺的配著選項。選擇C5502 Simulator。</p><p> ?。?)啟動ccs2后建立工程文件FFT.pjt</p><p>

27、; ?。?)建立源文件FFT.c與鏈接文件FFT.cmd</p><p> ?。?)將這兩個文件加到FFT.pjt這個工程中。</p><p> ?。?)創(chuàng)建out文件</p><p>  (7)加載out文件</p><p><b> ?。?)加載數(shù)據(jù)</b></p><p><b>

28、 ?。?)改變參數(shù)</b></p><p>  用View/Graph/Time/Frequency打開一個圖形觀察窗口;設置該圖形窗口變量及參數(shù),采用雙蹤觀察在啟動地址分別為0x3000H和0x3080H,長度為128的單元中數(shù)值的變化,數(shù)值類型為16位有符號整型變量,這兩段存儲單元中分別存放的是經(jīng)A/D轉換后的語音信號和對該信號進行FFT變換的結果。</p><p>  單

29、擊“Animate”(或按F10)運行程序;調整觀察窗口并觀察輸入信號波形及其FFT變換結果;單擊“Halt”暫停程序運行,可以得到語音信號的時域波形和對該信號進行FFT變換譜分析的靜態(tài)圖像</p><p><b>  頻譜分析結果(1)</b></p><p><b>  頻譜分析結果(2)</b></p><p>  

30、兩圖分別為輸入語音信號頻率大小不同情況下的結果;其中中上面的波形為語音信號的時域波形,下面的波形為對該信號進行FFT變換后的譜分析結果。</p><p>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數(shù)字信號處理(DSP)能夠對信號進行實時分析,以便我們對各種信息能夠更及時的了解,這也是它的優(yōu)越性所在,使得他在我們的生活生產(chǎn)中有著更廣泛的應用。</p><p><b>  結論</b><

31、;/p><p>  本論文學習和研究了離散傅里葉變換(DFT)和快速傅里葉變換(FFT)的算法,把重點放在了時間抽取法基-2FFT算法上。以及在DSP基礎上用FFT變換對信號進行頻譜分析。明確了FFT在DSP芯片上的實現(xiàn)的關鍵?;贒SP的快速傅里葉變換頻譜分析的研究使FFT能夠有效的在DSP芯片上實現(xiàn),有助于我們能夠更及時的了解信息,對我們的生活生產(chǎn)以及科技研究有很大的幫助。</p><p>

32、;  自從快速傅里葉變換(FFT)出現(xiàn)以后,頻譜分析技術便很快的發(fā)展起來,而且越來越貼近我們的生活生產(chǎn),如醫(yī)療器械,無線電通信等等。但是我們對頻譜分析技術的研究并未達到最高的層次,未來發(fā)展具有很廣闊的空間。</p><p><b>  參考文獻</b></p><p>  [1] 趙紅怡.DSP 技術與應用實例[M]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8.</p>

33、<p>  [2] 汪安民.TMS320C54xx DSP 實用技術[M]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p><p>  [3] 戴明帖,周健江.TMS320C54x DSP 結構原理及應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7.</p><p>  [4] 清源科技.TMS320C54x DSP 應用程序設計教程[M]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p&g

34、t;<p>  [5] 潘松,黃繼業(yè).EDA 技術實用教程[M].科學出版社,2002.</p><p>  [6] 萬山明,《TMS320F281xDSP原理與應用實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7.7.[7] 戴明楨等編著.TMS320C54X DSP 結構原理及應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第2版,2007. [8] 彭啟琮編著.DSP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

35、02.[9] 喬瑞平,崔濤,張芳娟.TMS320C54X DSP原理及應用[M]. 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10] 劉益成.DSP應用程序設計與開發(fā)[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2. </p><p><b>  附錄</b></p><p><b>  Cmd源文件代碼:</b></p>&

36、lt;p><b>  -f 0</b></p><p><b>  -w</b></p><p>  -stack 500</p><p>  -sysstack 500</p><p>  -l rts55.lib</p><p><b>  MEMORY&

37、lt;/b></p><p><b>  {</b></p><p>  DARAM: o=0x100, l=0x7f00</p><p>  VECT:o=0x8000, l=0x100</p><p>  DARAM2:o=0x8100,l=0x7f00</p><p>  SARAM

38、: o=0x10000,l=0x30000</p><p>  SDRAM:o=0x40000,l=0x3e0000</p><p><b>  } </b></p><p><b>  SECTIONS</b></p><p><b>  {</b></p>&

39、lt;p>  .text: {}>DARAM </p><p>  .vectors: {}>VECT</p><p>  .trcinit:{}>DARAM</p><p>  .gblinit:{}>DARAM</p><p>  .frt:{}>DARAM </p><p> 

40、 .cinit:{}>DARAM</p><p>  .pinit:{}>DARAM </p><p>  .sysinit:{}>DARAM2</p><p>  .far:{}>DARAM2</p><p>  .const:{}>DARAM2</p><p>  .switch:{}

41、>DARAM2</p><p>  .sysmem:{}>DARAM2</p><p>  .cio:{}>DARAM2</p><p>  .MEM$obj:{}>DARAM2</p><p>  .sysheap:{}>DARAM2</p><p>  .sysstack:{}>

42、DARAM2</p><p>  .stack:{}>DARAM2</p><p>  .input:{}>DARAM2</p><p>  .fftcode:{}>DARAM2</p><p><b>  }</b></p><p><b>  C文件源碼:</

43、b></p><p>  #include "math.h"</p><p>  #define sample_1 256</p><p>  #define signal_1_f 60</p><p>  #define signal_2_f 200</p><p>  #define si

44、gnal_sample_f 512</p><p>  #define pi 3.1415926</p><p>  int input[sample_1];</p><p>  float fwaver[sample_1],fwavei[sample_1],w[sample_1];</p><p>  float sin_tab[sampl

45、e_1];</p><p>  float cos_tab[sample_1];</p><p>  void init_fft_tab();</p><p>  void input_data();</p><p>  void fft(float datar[sample_1],float datai[sample_1]);</p&

46、gt;<p>  void main()</p><p><b>  {</b></p><p><b>  int i;</b></p><p>  init_fft_tab();</p><p>  input_data();</p><p>  for (

47、i=0;i<sample_1;i++)</p><p><b>  {</b></p><p>  fwaver[i]=input[i];</p><p>  fwavei[i]=0.0f;</p><p>  w[i]=0.0f;</p><p><b>  }</b>

48、;</p><p>  fft(fwaver,fwavei);</p><p><b>  while(1);</b></p><p><b>  }</b></p><p>  void init_fft_tab()</p><p><b>  {</b&g

49、t;</p><p>  float wt1;</p><p>  float wt2;</p><p><b>  int i;</b></p><p>  for (i=0;i<sample_1;i++)</p><p><b>  {</b></p>

50、<p>  wt1=2*pi*i*signal_1_f;</p><p>  wt1=wt1/signal_sample_f;</p><p>  wt2=2*pi*i*signal_2_f;</p><p>  wt2=wt2/signal_sample_f;</p><p>  input[i]=(cos(wt1)+cos(w

51、t2))/2*32768;</p><p><b>  }</b></p><p><b>  }</b></p><p>  void input_data()</p><p><b>  {</b></p><p><b>  int i;

52、</b></p><p>  for(i=0;i<sample_1;i++)</p><p><b>  {</b></p><p>  sin_tab[i]=sin(2*pi*i/sample_1);</p><p>  cos_tab[i]=cos(2*pi*i/sample_1);</p&g

53、t;<p><b>  }</b></p><p><b>  }</b></p><p>  void fft(float datar[sample_1],float datai[sample_1])</p><p><b>  {</b></p><p>  

54、int x0,x1,x2,x3,x4,x5,x6,x7,xx;</p><p>  int i,j,k,b,p,L;</p><p>  float TR,TI,temp;</p><p>  for(i=0;i<sample_1;i++)</p><p><b>  {</b></p><p&

55、gt;  x0=x1=x2=x3=x4=x5=x6=0;</p><p>  x0=i&0x01;x1=(i/2)&0x01;x2=(i/4)&0x01;x3=(i/8)&0x01;</p><p>  x4=(i/16)&0x01;x5=(i/32)&0x01;x6=(i/64)&0x01;x7=(i/128)&0x01;&

56、lt;/p><p>  xx=x0*128+x1*64+x2*32+x3*16+x4*8+x5*4+x6*2+x7;</p><p>  datai[xx]=datar[i];</p><p><b>  }</b></p><p>  for(i=0;i<sample_1;i++)</p><p&

57、gt;<b>  {</b></p><p>  datar[i]=datai[i];datai[i]=0;</p><p><b>  }</b></p><p>  for(L=1;L<=8;L++)</p><p><b>  {</b></p>&l

58、t;p>  b=1;i=L-1;</p><p>  while(i>0)</p><p><b>  {</b></p><p>  b=b*2;i--;</p><p><b>  }</b></p><p>  for(j=0;j<=b-1;j++)&

59、lt;/p><p><b>  {</b></p><p>  p=1;i=8-L;</p><p>  while(i>0)</p><p><b>  {</b></p><p>  p=p*2;i--;</p><p><b>  }

60、</b></p><p><b>  p=p*j;</b></p><p>  for(k=j;k<256;k=k+2*b)</p><p><b>  {</b></p><p>  TR=datar[k];TI=datai[k];temp=datar[k+b];</p&g

61、t;<p>  datar[k]=datar[k]+datar[k+b]*cos_tab[p]+datai[k+b]*sin_tab[p];</p><p>  datai[k]=datai[k]-datar[k+b]*sin_tab[p]+datai[k+b]*cos_tab[p];</p><p>  datar[k+b]=TR-datar[k+b]*cos_tab[p]

62、-datai[k+b]*sin_tab[p];</p><p>  datai[k+b]=TI+temp*sin_tab[p]-datai[k+b]*cos_tab[p];</p><p><b>  }</b></p><p><b>  }</b></p><p><b>  }<

63、;/b></p><p>  for(i=0;i<sample_1/2;i++)</p><p><b>  {</b></p><p>  w[i]=sqrt(datar[i]*datar[i]+datai[i]*datai[i]);</p><p><b>  }</b></p

64、><p><b>  } </b></p><p>  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 </p><p><b>  簡明指導手冊 </b></p><p><b>  1 </b></p><p>  畢業(yè)設計(論文)總論 </p><p>

65、<b>  1.1 概 述 </b></p><p>  高等院校的畢業(yè)設計(論文)教學過程是實現(xiàn)本科培養(yǎng)目標及規(guī)格的重要培養(yǎng)階段。畢業(yè)設計(論文)是學生畢業(yè)前的最后學習階段,是學習深化與升華的重要過程;是能力與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是學生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效果的全面檢驗;是學生畢業(yè)及學位資格認定的重要依據(jù);是評價高等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jù)。 &l

66、t;/p><p>  1.1.1 畢業(yè)設計(論文)的基本概念 </p><p> ?。?) 畢業(yè)設計的內(nèi)涵 </p><p>  畢業(yè)設計是高等學校應屆畢業(yè)生,畢業(yè)前接受課題任務,所進行的設計過程,并取得其設計成果。 </p><p> ?。?)畢業(yè)論文的內(nèi)涵 </p><p>  畢業(yè)論文是高等學校學生畢業(yè)前所撰寫的學術

67、論文。畢業(yè)論文表明作者在科學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或提出的新見解,并表明作者具有的科研能力與學識水平。畢業(yè)論文具有學術論文所共有的一般屬性,它的構成與展開嚴格按照緒論、本論、結論的思維方式,以事實為基礎,以嚴謹?shù)耐评磉^程為依據(jù),得出可信的科學結論。 </p><p>  1.1.2 畢業(yè)設計(論文)的特點與功能 </p><p> ?。?)畢業(yè)設計的特點與功能 </p>&l

68、t;p><b>  ①畢業(yè)設計的特點 </b></p><p>  高等院校學生畢業(yè)設計具有設計內(nèi)容的科學性、設計思想的新穎性、設計表述的規(guī)范性、設計條件的約束性、設計過程的綜合性、設計結果的實用性等工程設計的特點外,還具有畢業(yè)設計任務的確定首先考慮教學基本要求、畢業(yè)設計時間的限定性及學業(yè)的規(guī)定性、畢業(yè)設計是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等特點。 </p><p>

69、<b> ?、诋厴I(yè)設計的功能 </b></p><p><b>  ·教學與教育功能 </b></p><p>  畢業(yè)設計教學過程是高等院校培養(yǎng)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設計科學教育,強化工程意識,接受工程基本訓練,提高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培養(yǎng)階段;是培養(yǎng)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進行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畢業(yè)設計教學工作,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

70、多學科理論、知識與技能,解決具有一定復雜程度的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思想和掌握現(xiàn)代設計方法;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強化工程實際意識;培養(yǎng)學生 </p><p>  2 大學畢業(yè)設計(論文)簡明指導手冊 </p><p>  勇于實踐、勇于探索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畢業(yè)設計階段,通過畢業(yè)設計教學與教育功能的實現(xiàn),有益于學生科

71、學的智能結構的形成及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 </p><p><b>  ·社會功能 </b></p><p>  畢業(yè)設計課題來源于實際,畢業(yè)設計成果直接或間接為經(jīng)濟建設服務,為生產(chǎn)、科研服務,為社會服務,以實現(xiàn)畢業(yè)設計的社會功能。 </p><p> ?。?)畢業(yè)論文的特點與功能 </p><p><b

72、> ?、佼厴I(yè)論文的特點 </b></p><p>  畢業(yè)論文或稱學位論文是學術論文中的一種類型,具有學術性、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即一般學術論文的共同屬性,同時具有下列特點: </p><p>  ·畢業(yè)論文課題的確定,首先要符合教學基本要求,同時也要兼顧科學研究實際需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 </p><p>  ·畢業(yè)論文具有時間的限

73、定性及學業(yè)的規(guī)定性。 </p><p>  ·畢業(yè)論文是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 </p><p><b> ?、诋厴I(yè)論文的功能 </b></p><p><b>  ·教學與教育功能 </b></p><p>  畢業(yè)論文教學過程是高等學校培養(yǎng)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畢業(yè)

74、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理論與實際價值的學術論文。它是高等學校學生從事系統(tǒng)的科學研究的初步嘗試;是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對取得的科研成果的綜合表述。通過畢業(yè)論文的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求未知、探索真理的科學精神,以及優(yōu)良的科學品質與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通過畢業(yè)論文的教學過程,檢驗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術,解決科學和技術領域有關問題的能力;檢驗科研基本訓練的實際效果。 </p><p>

75、<b>  ·社會功能 </b></p><p>  畢業(yè)論文是以應用研究成果作為媒介與生產(chǎn)和社會實際相聯(lián)系。然后,通過開發(fā)研究的成果應用于生產(chǎn)實際,為社會服務。 </p><p>  同時,畢業(yè)論文又是面向社會發(fā)表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交流與信息存儲的重要工具,從而實現(xiàn)其社會功能。 </p><p>  3 大學畢業(yè)設計(論文

76、)簡明指導手冊 </p><p>  1.2 畢業(yè)設計(論文)教學各階段流程 </p><p>  表1 畢業(yè)設計(論文)教學各階段流程 </p><p>  4 大學畢業(yè)設計(論文)簡明指導手冊 </p><p>  畢業(yè)設計(論文)按有關要求存檔 </p><p>  1.3 畢業(yè)設計(論文)選題 </p&g

77、t;<p>  1.3.1 選題的基本原則 </p><p>  選題是搞好畢業(yè)設計(論文)的前提,對畢業(yè)設計(論文) </p><p>  5 大學畢業(yè)設計(論文)簡明指導手冊 </p><p> ?。?)課題必須符合本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及教學基本要求。 (2)課題應結合社會實踐和科學研究的實</p><p> ?。?)課題類型應

78、多樣化,能使學生針對各自的情況來選擇選題,以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課題的</p><p>  (4)課題應力求有益于學生綜</p><p> ?。?)課題應具有可完成性。 </p><p>  3.2 課題的確定程序及學生選題 (1)課題確定程序為: </p><p>  ①指導教師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研究開發(fā)實際提出

79、課題,并填寫《畢</p><p> ?、诮?jīng)教研室(課題組)主任初審后,由院系組織同行專家評審,并報送院系主任批準; (2)學生的選題。各專業(yè)教研室(課題組)應</p><p>  員。各指導教師應將課題的提出背景、目的、意義及預期成果向學生作一簡要介紹,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在教師指導下選題。 (3)畢業(yè)設計(</p><p>  1.4 畢業(yè)實習(課題調研) <

80、/p><p>  1.4.1 畢業(yè)實習的目的與要求 畢業(yè)實習是學生接到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p><p>  應到相關的單位去了解產(chǎn)生及現(xiàn)實狀況。 (1)畢業(yè)實習的目的 畢業(yè)實習是學生深入生產(chǎn)實踐、社會實踐等一線實際取得感性認識,從中了解實際工作過程和生產(chǎn)或社會需求過程,結合所學過的理論知識,使認識向深化發(fā)展。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緊密</p><p>  供必要的條件。

81、 (2)畢業(yè)實習的要求 </p><p>  6 大學畢業(yè)設計(論文)簡明指導手冊 </p><p>  畢業(yè)實習要求學生利用各種有效方法和手段了解本專業(yè)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完成實習任務。向實踐學習,了解與專業(yè)有關的實際知識。向一線工作人員學習,了解研究者與生產(chǎn)者、創(chuàng)作者的實踐感受、認識、經(jīng)驗、建議和優(yōu)良作風。向使用者學習,了解產(chǎn)品、作品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愿望和要求。向文獻資料學習,

82、了解信息資料中反映出來的先進的作品</p><p>  1.4.2 畢業(yè)實習的途徑與方法 </p><p>  畢業(yè)實習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實地考察(畢業(yè)實習或現(xiàn)場調查),一個是收集資料,二者相互配合。具體方法有: (1)到與課題或專業(yè)有</p><p>  各種條件或因素,形成直觀的感受,以便提高到理論的高度來研究、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2)到與課

83、題或專業(yè)有關的展覽會、展銷會去考察。展覽會、展銷會往往提供的是先進的設備與技術、完美的創(chuàng)作</p><p>  段及設備,了解國內(nèi)外發(fā)展水平與趨勢,對課題的研究能提供最新的啟迪和幫助,使思路開闊,有利引導和借鑒。 (3)到圖書</p><p>  利、簡報、圖紙、說明書等文獻資料與信息,為制定研究設計和創(chuàng)作方案提供依據(jù)和素材。 </p><p> ?。?)利用信息傳

84、遞方式,向有關部門單位發(fā)函發(fā)電,以求幫助提供有關資料或有償索取。 </p><p>  5)資料的收集,重在分析和研究。要求獲得的資料既可靠而又有代表性。收集資料,切忌不 </p><p>  1.4.3 畢業(yè)實習(課題調研)報告的撰寫 撰寫實習(調研)報告是對課題調研工作進行總結提高的過程。學生在實習期間應及時把收集</p><p>  報告的原始資料。實習(調研

85、)報告要力求文字通順、簡練,說明應充分利用簡圖和表格。 </p><p>  7 大學畢業(yè)設計(論文)簡明指導手冊 </p><p>  實習(調研)報告內(nèi)容應圍繞畢業(yè)設計(論文)課題的有關內(nèi)容深入系統(tǒng)地進行歸納整理,既要有收集到的實際資料,也還應有自己的</p><p>  映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案。 ①實習(調研)報告內(nèi)容應包括: 閱讀與課題有關

86、的資料摘錄與心得;對收集到的現(xiàn)場資料的整理</p><p>  研)對象的合理性、先進性、經(jīng)</p><p>  題解決方案的初步探討,利用現(xiàn)場條件進行的初步驗證結果。 ②實習(調研)報告的撰寫: </p><p>  1.5 文獻檢索與應用 通過文獻檢索,及時地、廣泛地了解與自己的科研工作相關的信息</p><p>  .5.1 文獻資料的

87、作用與分類 </p><p>  1)文獻資料的作用 </p><p>  查閱文獻資料的作用主</p><p>  了解前人成果; 了解進行中的研究; 擴大知識面。 (2)文獻資料的</p><p><b>  科技文獻按其</b></p><p>  三次文獻。 ①原始文獻 原始文獻是科研人員

88、根據(jù)其科研創(chuàng)作成果所形成的文</p><p>  因此也通常是科研人員進行文獻檢索的主要對象。 原始文獻主要以下列類型: ·學</p><p>  一的版式,用連續(xù)的卷、期號或年、月順序號標識時序,每期登載多篇文章、作品。 </p><p>  ·科技報告:它是科研、設計單位向上級主管部門或財政資助單位定期遞交的關 </p><

89、;p>  8 大學畢業(yè)設計(論文)簡明指導手冊 </p><p>  于科研項目進展情況的報告。 </p><p>  ·會議文獻:主要指科技工作者在學術會議上宣讀的論文,會后經(jīng)主辦單位整理而編輯出版的正式文獻,通常稱為“會議論文</p><p>  ·學位論文:指大學或研究院所的學生為了獲得高一級學位,,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通過專題研究而撰寫

90、的學術性研</p><p>  ·專利文獻:指由專利發(fā)明人所提交的專利申請書和專利說明書,批準后由專利局公開出版發(fā)行并受專利保護。 </p><p><b>  ·政府出</b></p><p>  ·其他 ②二次文獻 所謂二次文獻就是將分散的原始文獻用一定規(guī)則和方法進行加工、歸</p><p&

91、gt;  。二次文獻的目的是提供文獻線索,是檢索原始文獻的輔助工具。 ③三次文獻 所謂三次文獻是對原始文獻所包含的知識和信息,進行綜合歸納、核對鑒定、濃縮提煉、重新組織等而形成的綜合性文獻資料,它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不如原始資料,但其系統(tǒng)性好,對于最初</p><p>  .5.2 文獻資料的檢索 </p><p>  1)文獻檢索途徑 文獻檢索的有效途徑是正確利用檢索工具。文獻檢索的途徑有:

92、 書名或篇名途徑;作者姓名途徑;文獻序號途徑;分類途徑;主題詞途</p><p>  途徑都是根據(jù)文獻的內(nèi)容特征來檢索的,常用于未知文獻的檢索。 (2)文獻檢索步驟 分析研究課題</p><p>  5.3 文獻資料的篩選與引用 </p><p>  9 大學畢業(yè)設計(論文)簡明指導手冊 </p><p> ?。?)文獻的篩選 文獻檢索只是利

93、用文獻的第一步,要把</p><p>  的在于要把檢索到的文獻認真地篩選、消化和吸收,只有經(jīng)過這個過程,才能達到查閱文獻的真正目的——利用文獻。 文獻篩選的目的在</p><p>  根據(jù)課題發(fā)展的不同時期、不同作者分類;也可按文獻的類別如圖書、論文、專利、報告等分類。 文獻篩選的過程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在文獻的篩選和消化吸收過程中,也存在一個“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積累

94、過程。開始接觸某一課題時,所知甚少,對文獻的積累也少,隨著課題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化,文獻閱歷不斷豐富,則文獻資料的積累越來越多,這就是“由薄到厚”的過程。當“由薄到厚”的過程積累到一定程度,對研究課題的本質認識達到一個升華</p><p>  為“維生素”式的精華,這就是“由厚到薄”的過程。 (2)文獻的引用 在查閱文獻并經(jīng)過篩選和消化吸收之后,有些文獻可能就會在研究工作中起到重要的參考</p>&l

95、t;p>  文等)時,應當注明所引用的文獻。注明引用文獻的目的一般來說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p><p>  ·在說明自己的科研課題來源和立題思想時,通過引用文獻說明前人工作的基礎和自己</p><p>  ·在論證自己的研究成果的結論時,有時可引用別人的文獻資料作自己工作的旁證。 </p><p>  ·在一些重要的學術觀點

96、上注明可參考的文獻資料,為感興趣的讀者檢索同類文件提供方便。 </p><p>  是對別人研究成果表示尊重和承認的體現(xiàn)。</p><p>  1.6 畢業(yè)設計說明書與畢業(yè)論文的撰寫 </p><p>  1.6.1 畢業(yè)設計(論文)撰寫的內(nèi)容與 </p><p>  10 大學畢業(yè)設計(論文)簡明指導手冊 </p><p

97、>  應包括如下主要內(nèi)容: (1)標題:要求簡潔、確切、鮮明。 (2)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摘要一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目的、實驗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等,而重點是結果和結論。摘要中有數(shù)據(jù)、有結論,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中文摘要約30</p><p><b>  對應。 </b></p><p><b> ?。?)目錄。 </b></p>

98、<p>  5)正文 ①畢業(yè)設計的正文內(nèi)容包括: ·</p><p>  (外)發(fā)展概況及存在的問題;本設計的指導思想;闡述本設計應解決的主要問題。 </p><p>  ·本論:設計方案論證;計算部分; 結構設計部分; 樣機或試件的各種實驗及測試情況;方案的校驗等; ·結論:應概括說明本設計的情況</p><p>  要問題

99、要重點指出并加以研究。 ②畢業(yè)論文的正文內(nèi)容包括: </p><p>  ·引言:選題的緣由;對本課題已有研究情況的評述;說明本文所要解決的問題和采用的手段、方法;概述成果及意義。 本論: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設和條件;模型的建立,實驗方案的擬定;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設計</p><p>  明;理論論證,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等。根據(jù)課題的性質,一篇論文可能僅包含上述的一部分內(nèi)容;

100、 ·結論:應包括對整個研究工作進行歸納和綜合而得出的總結;所得結果與已有結果的比較;以及在本課題的研究中尚存在的問題,對進一步開展研究的見解與建議。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達作者對所研究的課題的見解和主張,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價值的體現(xiàn)。一般寫得概括、篇幅較短。撰寫時應注意下列事項:a 結論要簡單、明確。在措辭上應嚴密,但又容易被人領會;b 結論應反映個人的研究工作,屬于</p><p>  成

101、果,切忌言過其實,在無充分把握時,應留有余地。因為在科學問題的探索上 </p><p>  11 大學畢業(yè)設計(論文)簡明指導手冊 </p><p><b>  是永無止境的。 </b></p><p> ?。?)致謝: 簡述自己通過本設計的體會,并應對指導教師和協(xié)助完成設計的有關人員表示謝意。 (7)附錄: 有</p><

102、p>  各種篇幅較大的圖紙、數(shù)據(jù)表格、公式的推演、編寫的算法語言程序等材料附于</p><p>  應按照參考文獻的注錄規(guī)范列出主要參考文獻。</p><p>  2 畢業(yè)設計(論文)撰寫規(guī)范</p><p>  2.1 學生畢業(yè)設計(論文)的規(guī)范化要求 </p><p>  2.1.1 基本要求 (1)畢業(yè)設計必須由學生本人獨立完成,

103、不得弄虛作假,不得抄襲他人成果</p><p>  (2)畢業(yè)論文應中心突出,內(nèi)容充實,論據(jù)充分,論證有力,數(shù)據(jù)可靠,結構</p><p>  次分明,圖表清晰,格式規(guī)范,文字流暢,字跡工整,結論解釋合理。 (3) 畢業(yè)設計(論文)</p><p>  2.1.2 一般格式和順序 (1)封面:(附1) ·題目:應能概括</p><p&g

104、t; ?。活}名力求簡短,嚴格控制在25字以</p><p>  標題和副標題。 ·導師:指導教師不能多于三人。 (2)中文摘要:摘要敘述本設計的主要內(nèi)容。特點,文字要精練.一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目的、實</p><p>  0字左右;為了便于文獻檢索,應在本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論文的關鍵詞(3-5個)。</p><p><b>  格式附3) <

105、/b></p><p> ?。?)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后為英文摘要。內(nèi)容應與中文摘要相同。(格式附3) (4)目錄:應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寫出目錄,標明頁碼。 (5)主要符號表;如果論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號、標志、縮略詞</p><p>  單位、自定義名詞和術語等,應編寫成注釋說明 </p><p>  12 大學畢業(yè)設計(論文)簡明指

106、導手冊 使用 討論、與理論計算結果的比較,本研究方法與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較、 技術 (論文)是專門可供參考的學術著作,必須寫得簡練、重點突出,不 要敘 ):應該明確、精煉、完整、準確,使人只要一看結論就能全 面 獻的寫法世界上有通用的習慣,我國也有國家標準規(guī)定,應該遵循,不可杜 撰 給予直接幫助的人員,例 如 的 輔 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有些問題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闡述和說明。 (11)附件 將各種篇幅較大的圖紙、數(shù)據(jù)表格、計算機程序等材料附

107、于說明書的 謝辭之后。 2(1 確,避免使用文學性質的帶感情色彩的非學術性詞語; </p><p>  數(shù)量不多,可以不設專門的匯集表,而在論文中出現(xiàn)時加以說明。 (6)正文: 包括引言、本論、結論三個部分 </p><p> ?、僖裕ǖ谝徽拢涸谡撐恼撉埃瑑?nèi)容為:該研究工作在國民經(jīng)濟中的實用價值與理論意義:本研究主題范圍內(nèi)國內(nèi)外已有的文獻綜述;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 ②本論:是畢業(yè)設計

108、(論文)的主體。寫作內(nèi)容可因設計、研究課題性質而不同,一般可包括:理論分析、計算方法、實驗裝置和測試方法、經(jīng)過整理加工的實驗結果的分析</p><p>  經(jīng)濟評價與分析等。根據(jù)課題的性質,一篇設計(論文)可能僅包含上述的一部分內(nèi)容。 畢業(yè)設計</p><p>  述那些專業(yè)人員已熟知的常識性內(nèi)容。同時應注意使各章之間密切聯(lián)系,形成一個整體。 ③結論(最后一章</p><

109、;p>  了解論文的意義、目的和工作內(nèi)容;要認真闡述自己的創(chuàng)新性工作在本領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7)參考文獻:只列作者直接閱讀過、在正文中被引用過、正式發(fā)表的文獻資料。參考文</p><p>  ,而且全文應統(tǒng)一,不能混用。參考文獻一律放在論文結論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8)致謝:致謝根據(jù)自己的工作體會,對指導教師和協(xié)助完成設計的有關人員表示謝意。謝辭是以簡短文字,對課題研究與寫作過程中曾</

110、p><p>  指導教師、答辯教師及其他人員,表示自己的謝意。這不僅是一種禮貌,也是對他人勞動的尊重,是治學者應有的思想作風。(限200字) </p><p>  (9)附錄:可以包括正文內(nèi)不便列出的冗長公式推導;以備他人閱讀方便所需</p><p>  助性數(shù)學工具或表格;重復性數(shù)據(jù)圖表;計算程序及說明。 (10)注釋</p><p>  .1

111、.3 畢業(yè)設計(論文)的書寫要求 )語言表述 </p><p>  ·畢業(yè)設計(論文)應層次分明、數(shù)據(jù)可靠、文字簡煉、說明透徹、推理嚴謹、立論正 </p><p>  13 大學畢業(yè)設計(論文)簡明指導手冊 </p><p><b>  ·畢業(yè)設計(論文</b></p><p><b>  

112、釋清楚 </b></p><p>  2)層次和標題 ·層次要清楚,標題要重點突出,簡明扼要。 ·各層標題</p><p>  第二級、第三級和第四級標題均</p><p><b> ?。?</b></p><p><b>  1.1 ×××

113、5;</b></p><p>  1.1.1 ×××× </p><p> ?。?)篇眉和頁碼 ·篇眉從第一章 </p><p>  ·頁碼從引言開始按阿拉伯數(shù)字</p><p><b>  端,居中書寫。 </b></p><p

114、>  4)有關圖、表、公式等 圖:·要精選</p><p>  ·要清楚,但坐標比例不要過份放大,同一圖上不同曲線</p><p><b>  出: </b></p><p>  ·圖中的術語、符號、單位等應同文字</p><p>  ·圖序及圖名居中置于圖的下方。 <

115、/p><p>  表:·表中參數(shù)應標明量和單位的符號; </p><p>  ·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左上方排列或居中排</p><p> ?。汗降木幪栍美ㄌ柪ㄆ饘懺谟疫呅心?,其間不加線。 圖、表、公式等與正文之間要有一行的間距。 文中的圖、表、</p><p>  3-2,公式(5-1)等。</p><p&

116、gt;  圖或表的下方。 (5)有關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表可以采用順序編碼制組織,也可以按“著者一出版年”制組織。建議根據(jù)《中國高校 </p><p>  14 大學畢業(yè)設計(論文)簡明指導手冊 </p><p>  或“,etal.”。 </p><p>  幾種主要參考文獻著錄表的格式為: </p><p>  連續(xù)出版物:序號作者.文題.

117、刊名,年,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p><p>  論 文 集:序號作者,文題.見(im):編者,編(eds.).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p><p><b>  年.起~止頁碼 </b></p><p>  學位論文: 序號姓名.文題:[XX學位論文].授予單位所在地:授予單位,授予年 </p><p>  

118、序號申請者.專利名.國名,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 </p><p>  技術標準:序號發(fā)布單位.技術標準代號.技術標準名稱.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舉例如下: </p><p>  [1]張昆,馮立群,余昌鈺,等.機器人柔性手腕的球面齒輪設計研究.清華大學學報,1994,</p><p>  34(2):1—7 [2]竺可楨.物理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

119、73.56-60 [3]Dupont B.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m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In:White H J,Smith R,eds.Proc</p><p>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rO

120、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Hou</p><p>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1974.44-46 </p><p>  [4]鄭開青.通訊系統(tǒng)模擬及軟件::[碩士學位論文]北京:清華大學無線電系,1987 [5]姜錫洲.一種溫熱外敷藥制備方法.中國專利,881056073,</p&

121、gt;<p><b>  ]中華人民共和國</b></p><p>  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1l-01 (6)量和單位 </p><p>  要嚴格執(zhí)行GB3100~3102:93有關量和單位的規(guī)定(具體要求請參閱《常用量和單位》·計量出版社</p><p><b>  4 打印要求 </b>

122、</p><p><b>  1)封面 </b></p><p>  ??封面由學校統(tǒng)一設計(見附1),按學科不同,選用不同顏色的封面加以區(qū)</p><p>  ??中文題目:一號黑體字,一行排不下時可排兩行,行間距為1.2 倍; </p><p>  ??英文題目:二號“Time</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