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乙狀竇后入路(Retromastoid Craniotomy),The Neurosurgical Atlas系列,適應癥,乙狀竇后入路靈活、高效,并為所有神經(jīng)外科醫(yī)師熟識。通過輕微牽拉小腦,該入路的靈活性與多向性使得它可以處理幾乎所有橋小腦角及腦干腹外側的病變。,術前準備,對于術中可能需動態(tài)牽拉或者影響面聽神經(jīng)束的手術,如面肌痙攣的微血管減壓術,推薦監(jiān)測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BAERs),V波波峰延遲是指示蝸神經(jīng)損傷的最佳電生理學指標。對
2、側聽力喪失可能是乙狀竇后入路的一個禁忌征。 橫竇、乙狀竇的位置存在變異。 頸項短或者頭型寬短者有時可見乙狀竇短小或橫竇-乙狀竇的交界處下移,術前應仔細研究影像學資料并在術中留意,因為這些解剖學變異會誤導術者造成靜脈竇損傷或者限制骨窗的暴露。 氣化良好的乳突氣房會增加術后腦脊液漏的概率,應引起重視。,乙狀竇后開顱,術者站著開顱,進行顯微操作時則取坐位。洗手護士位于術者對面,以便于傳遞手術器械。麻醉醫(yī)師
3、站在患者足端以為助手及其他手術團隊成員騰出更多空間。我本人習慣坐著進行顯微操作,因此,在后顱窩手術時,患者的體位是側臥位。,體位,患者取公園長椅臥位,頭架固定。消毒鋪單前,行腰穿釋放大約35-40cc腦脊液降低后顱窩壓力,有利于安全切開硬膜,以及在早期硬膜下操作時可以無牽拉地到達橋小腦角池。不行腰穿放液可能難以到達橋小腦角,腦脊液引流至一個杯子,同時,術者可以在術區(qū)備皮并標記切口?;颊咝g側的肩膀(尤其是短頸的肥胖者)會影響外科醫(yī)師在枕
4、下區(qū)域進行操作,因此,同側肩膀應該前傾并向足端拉拽。不重視這些細節(jié)將嚴重限制手術操作。,,乳突位于術野的最高點,頭架固定。稍微旋轉頭部可以擴大手術通道,因此術者可以繞過小腦暴露橋小腦角。同時,頭釘?shù)奈恢脩h離術區(qū)?;颊叩念^部稍屈曲并垂向地面,床頭上抬15度,隨后手術床取Trendelenburg位以使患者的頭下移10度,這樣術區(qū)便位于水平平面。,以假想的橫竇與乙狀竇交界處下緣為最高點做一倒“u”形切口。過乳突溝做一垂直橫竇(連接顴弓根
5、與枕外粗隆的白色水平虛線)的線(圖中的白色垂直虛線),交點即為切口最高點。,弧形切口將皮肌瓣往下翻以遠離操作區(qū)域(左圖);而直線形切口中,肌肉推積于頭皮牽開器下方,增加了手術距離(下圖),和廣泛接受的直線形切口相比,使用Walter Dandy提出的這種倒“U”形切口具有許多明顯的優(yōu)勢:1. 不需分離肌肉至枕骨大孔平面,從而減輕術后枕下區(qū)疼痛。2. 將皮肌瓣下翻可以遠離工作區(qū)域,而直線形切口中,皮膚肌肉層推積于頭皮牽開器下方,增加了
6、手術距離。,辨認橫竇-乙狀竇交界處并在其下緣鉆孔。白色水平虛線連接顴弓根與枕外粗隆,代表橫竇位置,過乳突溝作一線(白色垂直虛線)與之垂直,交點即為鉆孔位置以上鉆孔方法常常恰好顯露兩靜脈竇交界處的內側緣和下緣。術中并非總是能找到星點(尤其是年長患者),而且在星點上鉆孔暴露的往往是橫竇全寬,有潛在的損傷風險。同時,使用撐開器和魚鉤分別牽開肌皮瓣和皮瓣增加了骨面的顯露范圍。,術中只鉆一孔,在靜脈竇交界處的邊緣鉆孔可以使術者預判顱骨成形/切除
7、的邊界。靜脈竇的位置存在變異,因此鉆孔時應留意,不妨先試鉆一小孔,然后沿正確位置擴大。,鉆孔完成后可嘗試剝離硬膜。剝離靜脈竇邊緣時要小心,乙狀竇可能嵌入內板,因此更應小心。這種情況下不要嘗試去剝離,應先“蛋殼化”乙狀竇表面骨質,待后顱窩骨瓣翻開后再完全去除。骨瓣成形的第一步是銑刀先往后、往下、再往前止于乙狀竇后界附近,隨后從上往下沿乙狀竇后緣銑除。對于老年患者或者硬膜與內板粘連緊密者,不應做顱骨成形,相反,顱骨切除是更安全的選擇。,掀
8、起骨瓣后,磨除部分乳突,顯露乙狀竇全長的后份。移除乙狀竇表面的骨質時,最佳方法是使用磨鉆的“蛋殼化”技術,因為兩者之間常常粘連緊密。鉆頭與鉆柄的移動方向保持一致,以免誤傷。,使用kerrison咬骨鉗去除乙狀竇表面的蛋殼樣骨質,咬骨鉗的張口應背向靜脈竇,防止撕裂竇壁。如果出現(xiàn)一個小破口并引起大出血,在鄰近骨緣涂抹骨蠟將其封閉,避免使用止血材料如明膠海綿致密填塞,以防靜脈栓塞形成。遇到導靜脈后可將其燒灼離斷。,完成顱骨成形以及后續(xù)的
9、硬膜縫合結束前都應當仔細封閉乳突氣房。在硬膜外反復做沖洗杜絕骨粉等碎屑進入硬膜下間隙,以降低術后無菌性腦膜炎的風險。剪開硬膜時,如果出現(xiàn)明顯的靜脈竇撕裂或者遇到靜脈湖,可將一小塊肌肉組織縫合于破口以達止血效果。,剪取一小塊比棉片稍大的橡膠手套作為緩沖墊,放置于小腦表面與棉片之間,以避免操作時棉片與腦組織摩擦。,關顱,硬膜縫合。 硬膜邊緣應對合良好。對于微血管減壓這類手術,術后顱壓升高少見,術中并不需水密縫合硬膜,術后腦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乙狀竇后和乙狀竇后-內耳道上入路的顯微解剖研究.pdf
- 乙狀竇后鎖孔入路的顯微解剖學研究.pdf
- 乙狀竇后入路靜脈及相關結構顯微解剖與臨床應用.pdf
- 乙狀竇后—內聽道上入路的相關顯微解剖和臨床研究.pdf
- 乙狀竇后經(jīng)內聽道上入路的顯微解剖學研究.pdf
- 乙狀竇后入路小腦橋腦角相關神經(jīng)血管的解剖研究.pdf
- 經(jīng)巖骨迷路后乙狀竇前入路的顯微外科解剖研究.pdf
- 經(jīng)巖乙狀竇前入路的應用顯微解剖研究.pdf
- 乙狀竇前、遠外側聯(lián)合手術入路的顯微解剖.pdf
- CT靜脈造影在枕下乙狀竇后入路骨瓣開顱中的應用.pdf
- 經(jīng)乙狀竇后入路的顯微鏡與內鏡解剖及其臨床應用.pdf
- 乙狀竇后“鎖孔”入路及頸靜脈孔區(qū)的顯微解剖與臨床研究.pdf
- 經(jīng)迷路后入路和經(jīng)枕下乙狀竇后入路對橋小腦角顯露程度和損傷程度的綜合評價.pdf
- 乙狀竇前經(jīng)巖入路的解剖與應用研究.pdf
- 擴大乙狀竇后經(jīng)內耳孔上入路顯微外科解剖學系列研究.pdf
- 經(jīng)巖乙狀竇前各入路的顯微解剖及比較研究.pdf
- 橫竇和乙狀竇血栓
- 后顱窩枕下區(qū)頸部肌群、顱骨及靜脈竇的顯微解剖及其在枕下乙狀竇后入路中的應用.pdf
- 內窺鏡輔助乙狀竇前-迷路后手術入路的解剖學研究.pdf
- 顳下乙狀竇前經(jīng)巖鎖孔入路的解剖學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