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7/6/20/d980af4a-d533-42cf-bf9b-d20a1f697490/d980af4a-d533-42cf-bf9b-d20a1f697490pic.jpg)
![我國媒介生物概述剖析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7/6/20/d980af4a-d533-42cf-bf9b-d20a1f697490/d980af4a-d533-42cf-bf9b-d20a1f697490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4/2/18,1,我國媒介生物概述,劉旭紅 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4/2/18,2,媒介生物的概念,害蟲:有損人類利益的“蟲子”,包括節(jié)肢動物(如昆蟲、蛛形類),廣義上指有害生物。衛(wèi)生害蟲:有損人類健康的“蟲子”,廣義上指有損人類健康的生物。病媒害蟲—能傳播疾病的“蟲子”,廣義上指病媒生物。病媒生物—即媒介生物,能傳播疾病的生物,包括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2024/2/18,3,,,媒介生物的危害,
2、,,,,,,一,,,影響休息,,,,,,,,二,,,,,損害財物,,,三,,,傳播疾病,2024/2/18,4,常見媒介生物,主要包括三大類群(從動物分類學上分) 蚊、蠅、蟑螂、跳蚤等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蜱、螨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蛛形綱蜱螨目;鼠類屬于脊椎動物門哺乳動物綱嚙齒目。,2024/2/18,5,常見媒介生物,常見的病媒昆蟲有:蚊子、蒼蠅、蟑螂、臭蟲、虱子、跳蚤、螞蟻等,另外還包括蠓、蚋、虻、白蛉等。常見病媒蛛形類有蜱、螨等
3、。,2024/2/18,6,,1.蠅類 蠅類習性:邊吃、邊吐、邊排瀉,對食物造成嚴重污染; 傳播多種疾病:主要是腸道傳染病,如霍亂、傷寒、副傷寒、痢疾、肝炎、脊髓灰質炎、砂眼、結核病等; 蠅蛆病:某些蠅類的幼蟲可寄生于人畜的組織、器官和腔道等處引起蠅蛆癥。,2024/2/18,7,,2.蚊類 蚊子的吸血特性,是其傳播疾病的基礎,主要傳播瘧疾、登革熱、絲蟲病、流行性乙型腦
4、炎等,危害人們的健康和生命。,2024/2/18,8,3.蟑螂,蟑螂的習性:邊吃、邊吐、邊排泄,不但污染食物,也傳播多種疾病; 傳播疾病:痢疾、副霍亂、肝炎、結核、白喉、猩紅熱、蛔蟲等。 蟑螂還能分泌和排泄出有異臭的物質,使人聞到就惡心,甚至嘔吐。,2024/2/18,9,,4.蚤 大多數(shù)蚤在同種或不同種動物的個體間轉移,造成某些疾病的傳播流行,如傳播鼠疫、地方性斑疹傷寒、絳蟲病等。,2024
5、/2/18,10,5.蜱,蜱大小與體虱相仿,它叮咬人畜,吸血,能傳播多種疾病,如森林腦炎、蜱媒出血熱、斑疹傷寒、鼠疫等。其危害多在農(nóng)村,特別是牧區(qū)、林區(qū),在城市環(huán)境危害較小,但近年來的“寵物熱”加劇了其危害。,2024/2/18,11,,6.虱子 寄生于人體的虱子(主要是體虱)是流行性斑疹傷寒的重要傳播者,此外,它還能傳播回歸熱、戰(zhàn)壕熱及造成沙門氏菌的感染。,2024/2/18,12,7.臭蟲,臭蟲對人的最大危害是吸血
6、騷擾,多數(shù)人被叮咬后皮膚發(fā)生紅腫,有的會發(fā)生丘疹,其癢難忍。,2024/2/18,13,,8.螨類 較常見的有革螨、恙螨、蠕形螨、疥螨、粉螨、塵螨等類群,其中以革螨種類較多,分布較廣泛。,2024/2/18,14,常見蠅類及其分布、危害、識別特征,2024/2/18,15,,2024/2/18,16,表2—2 常見蚊種及其分布、危害、識別特征,2024/2/18,17,,2024/2/18,18,,9.白蛉
7、 有中華白蛉、中華白蛉長管亞種、碩大白蛉吳氏亞種等。白蛉刺吸人及動物血液,能傳播人及動物的多種利氏曼病、白蛉熱、卡利翁氏病、白蛉皮炎等。,2024/2/18,19,,10.螞蟻 屬于昆蟲綱、膜翅目、蟻科,種類很多,我國已發(fā)現(xiàn)300余種。侵入居室的螞蟻主要有5種:(1)小家蟻:它又稱小黃家蟻、棕黃家蟻,是居室內(nèi)最常見種,分布全國。(2)廣大頭蟻:分布于華北、華東地區(qū)。(3)印大頭蟻:主要分布于華南、西南
8、地區(qū)局部地區(qū)超過小家蟻。(4)洛氏路舍蟻:分布各地,室外營巢,常入室竊食。(5)劍顎臭蟻:它又稱銀灰臭蟻,主要分布東南沿海地區(qū),室外營巢,有時侵入室內(nèi),受驚時能放一種臭氣。,2024/2/18,20,,螞蟻的危害:1、攜帶各種病原微生物,如傷寒、痢疾、鼠疫等桿菌等;2、侵入建筑物、居室造成食物污染,爬上人體咬人;3、對醫(yī)療器械的污染影響外科手術,甚至造成術后病人的敗血癥。,2024/2/18,21,常見媒介生物—嚙齒類,嚙齒
9、類:是哺乳動物中最為活躍和重要的類群,它們繁殖快,適應強,是長期進化過程的佼佼者。多為人類疾病的病原體宿主,疾病的傳播媒介。,2024/2/18,22,1.世界嚙齒類,目前,全世界有2000余種,占整個哺乳動物種屬的40%以上。與人類疾病有關的約1500種。嚙齒類攜帶的病原體達200種。目前已知鼠可傳染的人類疾病約160種。已知能使人致病的主要有細菌12種,病毒13種,立克次體5種,寄生蟲7種。按其病原體大致可分為五類:病毒性疾病、立克
10、次體病、螺旋體病、細菌性疾病、寄生蟲病。,2024/2/18,23,2.我國的嚙齒類,有180余種,已查明可傳播疾病者為78種。其中危害嚴重的約30種,與人類關系最密切、危害最嚴重的有:褐家鼠、黃胸鼠、黑線姬鼠、小家鼠等,除小家鼠以外都是重要疾病的媒介。,2024/2/18,24,,黑線姬鼠: 體形似小家鼠,但個體較大。背中央有一黑色條紋。尾較長,超過體長之半。毛色棕褐,淺棕或略帶棕紅色。多棲息于草地、灌叢、田野間。為農(nóng)業(yè)害
11、鼠。傳播疾病,為姬鼠型流行性出血熱的重要宿主。全國大部地區(qū)均有分布;國外見于朝鮮、東歐、中歐、西歐及原蘇聯(lián)。,2024/2/18,25,,褐家鼠(大家鼠) 體長約175mm,尾長明顯短于體長、耳短而厚。后足長30mm以上、體背棕褐色至灰褐色,腹面灰白色。褐家鼠棲息生境十分廣泛,多與人伴居。 倉庫、廚房、荒野等地均可生存,食性雜,植物性、動物性食物均有。在居民點主要盜食糧食和各種食物。全年均可繁殖。毀壞衣物、家具、糧食、農(nóng)作物,
12、傳播疾病,是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熱的宿主。除西藏外,分布于全國各地。幾乎遍及全球。,2024/2/18,26,,黃胸鼠(屋頂鼠) 成年鼠一般體長170-200mm,體重200-250克。口鼻較尖,耳大而薄亦長,向前折可達到眼部。棲息于建筑物的上層,如屋頂、天花板。主要分布在華南各省及其沿海地區(qū),喜歡在木結構的房屋中生活,是南方家鼠型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宿主。,2024/2/18,27,,我國媒介生物性疾病概述,2024/2/18,28,媒
13、介生物性疾病的概念,媒介生物性疾?。杭从擅浇樯铮ú∶缴铮﹤鞑サ募膊?。一般指完全或主要由病媒生物傳播的疾病。媒介生物性疾病習慣上稱蟲媒傳染病。媒介生物性疾病均為傳染病。,2024/2/18,29,媒介生物性疾病的傳播類型,機械性傳播 生物性傳播 間接傳播,2024/2/18,30,媒介生物性疾病的分類,1.按病原分類 : 包括細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立克次體病、寄生蟲病、朊病毒病等。2.按致病部位分類 :包括呼吸道疾病、腸道病
14、、皮膚病等。3.按疾病癥狀分類:包括出血性疾病、非出血性疾病等。4.按媒介類型分類:主要包括蟲媒病、鼠傳疾病等。細分又包括蚊傳、蜱傳、蠅傳、蚤傳、鼠傳疾病等。,2024/2/18,31,媒介生物性疾病的地位,法定傳染病 在我國39種法定傳染病中,有鼠疫、腎綜合癥出血熱、流腦、鉤體病、斑疹傷寒、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布病、炭疽、狂犬病等12種是媒介生物性疾病,占了近半數(shù)。其發(fā)病數(shù)約占法定報告?zhèn)魅静】偘l(fā)病數(shù)的5%
15、--10%,但死亡數(shù)約占法定報告?zhèn)魅静】偹劳鰯?shù)的30%--50%。,2024/2/18,32,新發(fā)傳染病,1973年以來新發(fā)現(xiàn)的病原微生物已達27種,其中已證實在我國較大范圍內(nèi)引起疾病的發(fā)生和流行,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病原菌有:萊姆病螺旋體、O157:H7大腸埃希氏菌、O139血清型霍亂弧菌、嗜肺軍團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空腸彎曲菌、幽門螺桿菌、斑點熱立克次體、紐扣熱等。其中萊姆病、斑點熱立克次體、紐扣熱等均為媒介生物性疾病 。
16、,2024/2/18,33,媒介生物性疾病的趨勢,如鼠疫自90年代以來,一直處于上升趨勢;腎綜合癥出血熱目前已發(fā)病1,416,503例,死亡45,813例,占世界病例總數(shù)的90%以上; 血吸蟲病人76.2萬人,病畜54.3萬頭,現(xiàn)有釘螺面積34.7億平方米 一些新發(fā)現(xiàn)傳染病,如萊姆病和登革熱,在我國的分布也日趨廣泛。,2024/2/18,34,我國重要媒介生物性疾病,鼠疫: 鼠疫是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屬于
17、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qū)。我國西部的內(nèi)蒙、甘肅、新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貴州等存在廣泛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人類主要是通過染菌的鼠蚤叮咬,或經(jīng)呼吸道而感染。本病傳染性強,病死率高,在我國屬法定的甲類傳染病。,2024/2/18,35,流行病學,傳染源 鼠疫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間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間流行。鼠間鼠疫傳染源(貯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貓、豹等,其中黃鼠屬和旱獺屬最重要。家鼠中的黃胸鼠、褐家鼠和黑家
18、鼠是人間鼠疫的重要傳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為傳染源,以肺型鼠疫最為重要。敗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傳染性。腺鼠疫僅在膿腫破潰后或被蚤吸血時才起到傳染源作用。,2024/2/18,36,傳播途徑,動物和人間鼠疫的傳播主要以鼠蚤為媒介。當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細菌在蚤胃內(nèi)大量繁殖,形成菌栓杜塞前胃,當蚤再吸入血時,病菌就會隨吸進的血反吐而注入動物或人體內(nèi)。蚤糞也含有鼠疫桿菌,可因搔癢進入皮內(nèi)。此種“鼠—蚤—人”的傳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傳播方式。少數(shù)
19、可因直接接觸病人的痰液、膿液或獸皮的皮、血、肉經(jīng)破損皮膚或粘膜受到感染。肺鼠疫患者可借飛沫傳播,造成人間肺鼠疫大流行。,2024/2/18,37,人群易感性,人群對鼠疫普遍易感,無性別年齡差別。病后可獲持久免疫力。預防接種可獲一定免疫力。,2024/2/18,38,流行特征,1、鼠疫自然疫源性 世界各地存在許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長期持續(xù)存在。人間鼠疫多由野鼠傳至家鼠,由家鼠傳染于人引起。偶爾因捕捉旱獺、考察、施工、軍事活動進入疫
20、區(qū)而被感染。 2、流行性 本病多由疫區(qū)籍交通工具向外傳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3、季節(jié)性 與鼠類活動和鼠蚤繁殖情況有關。人間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 4、隱性感染 在疫區(qū)已發(fā)現(xiàn)有無癥狀的咽部攜帶者。,2024/2/18,39,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出血熱:1982年WHO建議統(tǒng)稱為腎綜合征出血熱,是我國目前危害人們健康較為嚴重的、應該重點防制的法定報告?zhèn)魅静≈弧?腎綜
21、合征出血熱(HFRS):是由漢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為主要傳染源,流行廣泛,遍及全球。我國除青海、西藏未證實外,其它?。▍^(qū))均為流行性出血熱的自然疫源地。我國是世界上受其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共發(fā)病1,416,503例,死亡45,813例,占世界病例總數(shù)的90%以上。,2024/2/18,40,流行病學,1.流行分布 本病流行較廣,主要分布于歐亞兩大洲。我國于30年代開始流行于黑龍江下游兩岸,以后逐漸向南、
22、向西蔓延,近年來幾乎遍及全國各地。 2.傳染源 鼠類是主要傳染源。黑線姬鼠是亞洲地區(qū)的主要傳染源,國內(nèi)農(nóng)村的主要傳染源是黑線姬鼠和褐家鼠。東北林區(qū)的主要傳染源是大林姬鼠。城市的主要傳染源是褐家鼠,實驗動物的主要傳染源是大白鼠。,2024/2/18,41,3.傳播途徑,可能有以下兩種:(1)蟲媒傳播 盡管我國從恙螨和禽刺螨中分離到漢坦病毒,但其傳播作用有待進一步證實。(2)動物源傳播 近年來國外研究證實通過帶毒的鼠排
23、泄物可傳播本病,已引起重視。,2024/2/18,42,4.易感性,人類對本病毒并非普遍易感,感染后發(fā)病與否與病毒的型別有關。本病多見于青壯年,兒童發(fā)病者極少見。發(fā)病血清抗體在2周可達高峰,持續(xù)時間較長,感染后可獲終身免疫。,2024/2/18,43,5.流行特征和疫區(qū)分型,本病流行有一定地區(qū)性,但可擴展而產(chǎn)生新疫區(qū)。病例多散發(fā),局部地區(qū)爆發(fā),多發(fā)生在集體居住的工棚和野營帳篷中。國內(nèi)疫區(qū)有河湖低洼地、林間濕草地和水網(wǎng)稻田等處,以前者為最
24、多。感染與人群的活動、職業(yè)有一定關系。,2024/2/18,44,,疫區(qū)分型: 姬鼠型,主要分布于亞洲,流行于秋冬季; 家鼠型,分布較廣,流行于春夏季; 田鼠型分布于北美。 家鼠型主要分布于城市和農(nóng)村; 混合型,是指同一疫區(qū)兼有野鼠型和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熱流行。,2024/2/18,45,斑疹傷寒,包括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兩種。該病是由斑疹傷寒群立克次體引起的一組傳染病。斑疹傷寒是一組古老的病種,在歷史上該病曾給人帶來
25、了巨大的災難。解放后至今,該病曾出現(xiàn)過三次大的流行,我國西部地區(qū)占了很大比例,尤其是新疆、甘肅、云南、四川、貴州。,2024/2/18,46,流行性斑疹傷寒,流行性斑疹傷寒(epidemic typhus)又稱虱傳斑疹傷寒,是普氏立克次體(R.prowazekii)通過體虱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人是唯一宿主,主要呈人—虱—人循環(huán)。該病傳染性強、癥狀較重、病死率高,對人群危害大。,2024/2/18,47,流行病學,1.傳染源 病人是唯
26、一的傳染源。2.傳播途徑 人虱是本病的傳播媒介,以體虱為主,頭虱次之。虱糞中的立克次體偶爾可隨塵埃經(jīng)呼吸道、口腔或眼結膜感染。3.人群易感性 人對本病普遍易感,病后可獲持久免疫力。4.流行特征 本病流行與人虱密切相關。故北方寒冷的冬季較易發(fā)生。戰(zhàn)爭、災荒及衛(wèi)生條件不良亦引起流行。,2024/2/18,48,地方性斑疹傷寒,地方性斑疹傷寒又稱鼠型斑疹傷寒,是由莫氏立克次體經(jīng)鼠蚤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以鼠—鼠蚤—人循環(huán)在鼠間傳
27、播。其臨床特征與流行性斑疹傷寒相似,但癥狀較輕,病程較短,死亡率極低。,2024/2/18,49,流行病學,1.傳染源 家鼠為本病的主要傳染源。2.傳播途徑 鼠受感染后,立克次體存在其血液內(nèi),此時鼠蚤吸血,莫氏立克次體隨血入蚤腸繁殖,蚤糞中立克次體可通過瘙癢的抓痕侵入人體或病原體隨塵埃經(jīng)呼吸道、口腔或眼結膜感染。人食入被鼠尿、鼠糞污染的食物亦可感染。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獲持久免疫力,并與流行性斑疹傷寒有交叉
28、免疫力。,2024/2/18,50,萊姆病,萊姆?。↙yme disease)是一種新發(fā)現(xiàn)的蜱傳螺旋體感染性人獸共患病。主要經(jīng)蜱叮咬人、獸而傳染。其病原體萊姆病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可引起人體多系統(tǒng)、器官的損害,嚴重者終身致殘甚至死亡。,2024/2/18,51,,在我國,萊姆病已成為一種對人群健康危害相當嚴重的常見病。調(diào)查證實萊姆病在我國廣泛分布,至少有28個?。ㄊ小⒆灾螀^(qū))的人群存在萊姆病的感染,人群平均
29、感染率高達5.06%。17個省(市、自治區(qū))存在萊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包括北京郊區(qū))。,2024/2/18,52,,重疫區(qū)主要分布在東西北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燕山、六盤山、天山、阿爾泰山等地區(qū),估計我國萊姆病的每年新發(fā)病例不會少于2萬例。尤其是媒介生物蜱的帶菌率高,主要傳播媒介全溝硬蜱的帶菌率高達40%-50%,二棘血蜱的帶菌率達16%-40%。,2024/2/18,53,流行病學,1.傳染源 貯存宿主為嚙齒動物和蜱類,患病和帶菌動
30、物是傳染源。 2.傳播途徑 萊姆病主要通過節(jié)肢動物蜱叮咬為媒介而在宿主動物與宿主動物及人之間造成傳播。我國主要是全溝硬蜱和嗜群血蜱。全溝硬蜱是北方林區(qū)優(yōu)勢種蜱,其帶菌率為20%-50%。而粒形硬蜱和二棘血蜱可能是南方地區(qū)的重要媒介。,2024/2/18,5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見于進入或居住于林區(qū)及農(nóng)村的人群中,男性略多于女性。 流行特征 本病分布廣泛,遍及世界五大洲,但以美國及歐美各國為多。我國于1985年
31、在黑龍江省海林縣發(fā)現(xiàn)本病以來,已有23個省、自治區(qū)報告伯氏螺旋體感染病例。已證實18個省、區(qū)存在本病的自然疫源地。主要流行地區(qū)是東北林區(qū)、內(nèi)蒙古林區(qū)和西北林區(qū)。林區(qū)感染率5%-10%,平原地區(qū)在5%以下。,2024/2/18,55,乙型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疾病,也稱為日本乙型腦炎,廣泛流行于亞洲大部分地區(qū)。乙腦的主要傳播媒介是三帶喙庫蚊,在我國分布于除青海、新疆和西藏以外的大部分地區(qū),但主要集中在長江下游地區(qū)。,202
32、4/2/18,56,流行病學,傳染源及貯存宿主 主要傳染者是家畜、家禽。 豬是我國數(shù)量最多的家畜,由于它對乙腦病毒的自然感染率高,而且每年因屠宰而種群更新快。因此,自然界總保持著大量的易感豬,構成豬—蚊—豬的傳播環(huán)節(jié)。在流行期間,豬的感染率100%,馬90%以上,為本病的重要動物傳染源。,2024/2/18,57,,2.傳播途徑 本病經(jīng)蚊蟲叮咬而傳播。能傳播本病的蚊蟲很多?,F(xiàn)已被證實者為庫蚊、伊蚊和按蚊的某些種。國內(nèi)的主要傳播
33、媒介為三帶喙庫蚊。3.易感人群 人群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現(xiàn)典型乙腦癥狀的只占少數(shù),多數(shù)人通過臨床上難以辨別的輕型感染獲得免疫力。成人多因隱性感染而免疫。通常流行區(qū)以10歲以下的兒童發(fā)病較多,但因兒童計劃免疫的實施,近年來報道發(fā)病年齡有增高趨勢。病后免疫力強而持久,再次患病者甚少。,2024/2/18,58,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是由登革熱病毒感染所致,主要傳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現(xiàn)今發(fā)病數(shù)最多,分
34、布最廣的蟲媒病毒病,其中登革出血熱有較高的死亡率。 在我國,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海南、臺灣以及廣東、廣西部分沿海地帶,分布范圍比較狹窄;白紋伊蚊分布范圍較廣,北至遼寧,西至西安都有白紋伊蚊的蹤跡。 我國廣東、海南等省、區(qū)從1976-1991年曾約有14次規(guī)模不等的登革熱流行,隨著氣候變暖和交通便利,近年發(fā)現(xiàn)病例的省區(qū)有向北擴展的趨勢。,2024/2/18,59,流行病學,1.傳染源 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颊咴?/p>
35、發(fā)病前6-8小時至病程第六天,具有明顯的病毒血癥,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間,輕型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占大多數(shù),可能是重要傳染源。 2.傳播媒介 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在我國廣東、廣西以白紋伊蚊傳播為主,而雷州半島、廣西沿海、海南和東南亞地區(qū)以埃及伊蚊為主。,2024/2/18,60,,3.易感人群 在新疫區(qū)普遍易感。以青壯年發(fā)病率最高。4.流行特征 地方性 季節(jié)性 突然性 傳播迅速,發(fā)病
36、率高,病死率低,2024/2/18,61,鉤端螺旋體病,鉤端螺旋體?。ê喎Q鉤體?。?,是由各種不同血清型別的致病性鉤端螺旋體所引起的一種急性人畜共患傳染病。鉤體對人的毒害作用很大,菌體含有溶血素,游脂物質及類似內(nèi)毒素的物質,可引起毛細血管損傷和破壞凝血功能。鉤體有很強的鉆透力,通過皮膚粘膜可很快鉆進人或動物體內(nèi),引起發(fā)病。,2024/2/18,62,流行病學,1.傳染源 鼠類和豬是主要傳染源,我國南方及西南地區(qū)以帶菌鼠為主,北方和沿海
37、平原以豬為主。 2.傳播途徑 疫水傳播:鼠、豬帶菌尿液污染環(huán)境,人與疫水接觸,如游泳、捕魚、稻田作業(yè),而鉤體經(jīng)皮膚、粘膜進入體內(nèi),特別是洪水和暴雨時帶菌的糞尿隨水漂流,擴大鉤體的污染面,人們在抗洪防澇時往往形成爆發(fā)流行; 直接接觸傳播:在家屬飼養(yǎng)過程中,解除病畜的排泄物、污染物受到感染;其它還有消化道傳播、吸血節(jié)肢動物傳播等。,2024/2/18,63,,3.流行特征 病例相對集中于夏秋季收稻時或大雨洪水后
38、,在氣溫較高地區(qū)則終年可見。本病以青壯年農(nóng)民多見,其它接觸疫水機會多的漁民、礦工、屠宰工及飼養(yǎng)員等,也可散發(fā)的病。,2024/2/18,64,恙蟲病,恙蟲病又稱叢林斑疹傷寒,是由恙蟲病立克次體引起的一種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特征為突然起病、發(fā)熱、叮咬處有焦痂或潰瘍、淋巴結腫大及皮疹。1927年日本學者首先從病人血液中分離出病原體,并命名為恙蟲病立克次體,也稱東方立克次體。1931年定名為恙蟲病立克次體。,2024/2/18,65,流
39、行病學,1.傳染源 鼠類是主要傳染源和貯存宿主,如褐家鼠、黑家鼠、黃胸鼠、田鼠等。此外野兔、家兔、家禽及某些鳥類也能感染本病。鼠類感染后多為隱性感染,但體內(nèi)保存立克次體時間很長,故傳染期較長。2.傳播途徑 恙螨幼蟲是本病的傳播媒介。恙螨種類近3000多種,但能傳播本病者主要為地里恙螨、紅恙螨和高湖恙螨。,2024/2/18,66,,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但病人以青壯年居多。感染后免疫期僅持續(xù)數(shù)月,最長達10個月。
40、故可再次感染發(fā)病。4.流行特征 本病流行有明顯季節(jié)性與地區(qū)性。北方10、11月高發(fā)季節(jié),南方則以6-8月為流行高峰,11月明顯減少,而臺灣、海南、云南因氣候溫暖,全年均可發(fā)病。,2024/2/18,67,第25屆全國衛(wèi)生殺蟲藥械學術交流會暨產(chǎn)品展示會情況簡介,2008年11月21-25日,“第25屆全國衛(wèi)生殺蟲藥械學術交流會暨產(chǎn)品展示會”在湖南張家界舉行。會議宗旨是促進我國媒介生物學科及衛(wèi)生殺蟲藥械的發(fā)展,加強國內(nèi)外同行的廣泛交流
41、與合作,提高媒介生物控制及衛(wèi)生殺蟲藥械應用技術水平。 會議由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媒介生物控制分會殺蟲藥械學組、《中華衛(wèi)生殺蟲藥械》雜志社等聯(lián)合舉辦。本次會議邀請了國內(nèi)外媒介生物學和衛(wèi)生殺蟲藥械行業(yè)的著名專家、學者做專題報告,有關單位參會代表200多人。,2024/2/18,68,,我國著名媒介生物學家、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汪誠信研究員,就四川汶川抗震救災時病媒生物治理提出寶貴的經(jīng)驗總結; 意大利恩都拉公司CARINI博
42、士就全球衛(wèi)生殺蟲劑的現(xiàn)狀及市場發(fā)展趨勢做了介紹; 臺灣大學昆蟲系徐爾列教授就臺灣登革熱病媒蚊的化學防治技術進行了講座;,2024/2/18,69,,劉起勇研究員就媒介生物可持續(xù)控制策略與實踐---應對氣候和環(huán)境變化做了報告; 軍事醫(yī)學科學院及北京市疾控中心專家就汶川地震災區(qū)媒介生物控制及策略與2008北京奧運會媒介生物控制策略、防制成效作了大會交流; 20多位專家學者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學術
43、報告交流,內(nèi)容豐富,可代表我國在此專業(yè)方面的最高學術水平,參會專家之多,學術氣氛濃厚,給人留下深刻影響。,2024/2/18,70,,會議還組織國內(nèi)80多家衛(wèi)生殺蟲藥械生產(chǎn)企業(yè)進行產(chǎn)品展示和交流活動,一些具規(guī)模的生產(chǎn)企業(yè)占有中國衛(wèi)生殺蟲市場的較高份額,產(chǎn)品遠銷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許多企業(yè)在抗震救災和北京奧運會保障上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2024/2/18,71,,,殺 蟲 藥 械 展 示,2024/2/18,72,,,2024/2/18,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