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范文東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巖中醫(yī)院脾胃病科,口腔潰瘍的中醫(yī)診療策略,,,診 斷,1,,治療方法,2,,3,內(nèi)容提要,療效評價,4,一、診斷,1.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醫(yī)消化病診療指南》(李乾構(gòu),周學文,單兆偉主編,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6年)。,疾病診斷,,主要癥狀:口腔潰瘍,自發(fā)疼痛,激惹疼痛。次要癥狀:心煩失眠,口熱口干,尿黃便干,或大便粘滯不爽
2、。診查(望診):口腔粘膜潰瘍局部紅腫,潰瘍表面滲出或有假膜形成,邊緣整齊,基底平坦,形態(tài)不一。,疾病診斷,本病可見于任何年齡段,影響患者進食、說話,且易反復(fù)發(fā)作。根據(jù)病史、癥狀及診查所見可診斷。,,2.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口腔粘膜病學》第三版(陳謙明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年)、《臨床診療指南-口腔醫(yī)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年),疾病診斷,臨床表現(xiàn)口腔黏膜潰瘍呈單個或數(shù)個反復(fù)發(fā)作,間歇期不規(guī)
3、律;潰瘍發(fā)生部位多見于非角化黏膜;潰瘍呈圓形或橢圓形,中心略凹陷,周圍有充血紅暈,表面有黃色假膜;輕型潰瘍:直徑約2-5mm;口炎型(皰疹樣)潰瘍:直徑稍小,可出現(xiàn)十余個至數(shù)十個散在分布的小潰瘍;重型(腺周口瘡)潰瘍:可深達黏膜下層,常單發(fā),直徑大于5mm,愈合后常留有瘢痕;潰瘍疼痛明顯。,病史規(guī)律復(fù)發(fā)性:至少2次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發(fā)病史自限性周期性,疾病診斷,胃火熾盛證:潰瘍形狀不規(guī)則,基底色黃平坦,周圍充血發(fā)紅水腫,口
4、渴思冷,大便干結(jié);口熱口臭,牙齦紅腫出血,小便短赤。舌質(zhì)紅,苔黃厚而干,脈弦洪或弦數(shù)。 心脾積熱證:潰瘍大小不等,圓或橢圓形,可由小米粒到綠豆或黃豆大小,潰瘍數(shù)目不多,可融合成片,周圍可紅腫高起,中央凹陷。局部灼熱疼痛,口渴;心煩失眠,焦慮不安,便干尿赤。舌質(zhì)舌尖偏紅而干,苔黃膩,脈弦細數(shù)。 脾虛濕熱證:口瘡常見于口唇、舌下及咽部,其滋水淋淋,反復(fù)發(fā)作;口苦咽痛,腹瀉腸鳴,乏力,納呆,胃脘堵悶,知饑不食,食則腹脹。舌質(zhì)紅,舌體胖
5、,舌苔黃膩或白膩,脈濡細。,證候診斷,陰虛火旺證:潰瘍大小不等,多為米粒大小,滲出少,基底平,數(shù)目少1-3個,色淡稍紅,周圍微紅,易反復(fù)發(fā)作,心煩口渴,不欲多飲,手足心熱,盜汗,心悸、失眠,便干;面色潮紅,唇紅干。舌質(zhì)偏紅,苔薄黃而干,脈沉細數(shù)。 心脾兩虛證:潰瘍數(shù)目少,食少納呆,周圍輕度水腫,瘡色暗紅或暗淡呈灰白色,發(fā)作時間較長,愈合緩慢,大便溏或先便后溏;神疲懶言,心悸怔忡,面色無華,口淡乏味。舌淡胖嫩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或緩
6、弱。,證候診斷,鑒別診斷,感染性潰瘍口腔單純性皰疹口腔結(jié)核梅毒惡性潰瘍口腔癌性潰瘍淋巴瘤慢性白血病,免疫性/血管炎性潰瘍重型阿弗他潰瘍壞死性涎腺組織化生糜爛型口腔扁平苔蘚天皰瘡/瘢痕性類天皰瘡系統(tǒng)疾病相關(guān)性潰瘍血小板較少性紫癜白塞氏病克羅恩病,張媛媛,林梅.慢性口腔潰瘍的病因和臨床鑒別診斷.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2014,31:50-52.,,二、治療方法,胃火熾盛證 治法:清胃降火,通腑泄熱。 選
7、方:清胃散加減。 藥物:升麻、黃連、丹皮、當歸、生地、川牛膝、生石膏、大黃、蒲公英、地丁等。 中成藥:牛黃清胃丸、黃連上清片(丸)等。 心脾積熱證 治法:清心瀉脾,導熱下行。 選方:導赤散合瀉黃散加減。 藥物:生地、通草、山梔子、石膏、生甘草、黃連、淡竹葉、蒲公英、防風、藿香等。 中成藥:導赤丸等。 脾虛濕熱證 治法:健脾益氣,清化濕熱。 選方:甘草瀉心湯加減。 藥物:生甘草、太子參、黃連、黃芩、清半夏、生姜、
8、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苦參、升麻、白芷等。,選方用藥,陰虛火旺證 治法:滋陰清熱,降火斂瘡。 選方:知柏地黃丸加減。 用藥:生地、山藥、山萸肉、澤瀉、丹皮、赤芍、茯苓、石斛、知母、黃柏、女貞子、墨旱蓮、地骨皮、白及等。 中成藥:知柏地黃丸、口炎清顆粒等。 心脾兩虛證 治法:補益心脾,收肌斂瘡。 選方:歸脾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 用藥:黨參、白術(shù)、黃芪、當歸、茯神、遠志、酸棗仁、龍眼肉、甘草、升麻、柴胡等。 屬氣陰兩虛證者
9、,用益胃湯合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麥門冬、天門冬、玉竹、生地、百合、石斛、白及等。 中成藥:人參歸脾湯、補中益氣湯。,選方用藥,針灸:可選廉泉、合谷、曲池、通里、神門、少沖、足三里等穴針刺,每次2至3穴,交替使用,中等強度刺激,留針5至10分鐘。 耳穴:可選用口、舌、神門、胃、皮質(zhì)下、內(nèi)分泌、腎上腺、脾、心等穴,每次可選數(shù)穴,用王不留行籽貼壓于穴位上,每日稍加力按摩3次,每次10分鐘,每3次輪換穴位1次,雙耳交替使用。,針灸療法,
10、局部用藥: 酌情使用錫類散、養(yǎng)陰升肌散、冰硼散、口腔潰瘍散、西瓜霜等外噴潰瘍面,每日2-3次。 黃柏、五倍子、青黛、兒茶、冰片研末涂敷或噴灑患處,每日2-3次。 穴位貼敷: 用吳茱萸研粉,適量加雞蛋清或醋調(diào)成稠膏狀,雙側(cè)足底心涌泉穴,固定,每晚睡前一次,翌日晨起去除。,特色療法,口腔衛(wèi)生:保持口腔清潔,建議使用含有清熱解毒,斂瘡生肌中草藥牙膏刷牙,每日兩次。 飲食調(diào)理: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清淡飲食為主,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少
11、吃或不吃辛辣油炸之物,戒煙忌酒。 情志調(diào)攝: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不良情緒刺激。,健康指導,三、療效評價,參照2002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中復(fù)發(fā)性口瘡的標準、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復(fù)發(fā)性阿弗他潰瘍療效評價試行診療標準》制定。,評價標準,癥狀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痊愈:癥狀、體征消失,積分減少≥95%。 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積分減少≥70%。 有效:癥狀、體征減輕,積分減少≥30%。 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
12、善,甚或加重,積分減少不足30%?!∽ⅲ悍e分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為: [(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評價標準,潰瘍局部評價標準 顯效:平均潰瘍期縮短,且疼痛指數(shù)減小。 有效:平均潰瘍期縮短或疼痛指數(shù)減小。 無效:平均潰瘍期縮無改變,且疼痛指數(shù)無改變。,評價標準,初診診斷與評價 在初診時完成,內(nèi)容包括評價標準的各項內(nèi)容。 治療過程中的評價: 對中醫(yī)證候?qū)W內(nèi)容進行定
13、期評價。 治療結(jié)束時評價: 對患者進行“癥狀療效評價”和“潰瘍局部評價”。 平均潰瘍期(天):評價時段各潰瘍持續(xù)時間總和除以潰瘍總數(shù)。 疼痛指數(shù)(分):采用視覺類比量表(VAS)記錄潰瘍期每天的疼痛分值。,評價方法,,,辨臟腑,宜從三焦定位,1,,從火治,當分實火虛火,2,,明藥性,參合辨證辨病,3,內(nèi)容提要,,重外治,提倡內(nèi)外聯(lián)用,4,一、辨臟腑,宜從三焦定位,辨臟腑,宜從三焦定位,薛己《口齒類要·口瘡》作為我國第
14、一部口腔疾病的專著,提出從三焦診治口瘡的原則:“口瘡,上焦實熱,中焦虛寒,下焦陰火,各經(jīng)傳變所致,當分別而治之?!笨少Y臨床參考。,,,《靈樞》: “心氣通于舌,脾氣通于口,口舌為心脾外候?!?《素問》 :“諸痛癢瘡,皆屬于心?!薄蹲C治準繩》:“心脈布于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則口舌生瘡?!薄秹凼辣T?:“一論上焦虛熱,發(fā)熱作渴,飲食勞役則體倦,此內(nèi)傷氣血,而作口舌生瘡者....一論口瘡連年不愈者,此虛火也。”,上 焦,病機關(guān)
15、鍵:心火上炎,上 焦,證候特征口瘡灼熱疼痛,表面多黃白分泌物,舌面疼痛,心煩,尿短赤或有灼熱感,舌尖紅赤,苔黃,脈滑數(shù)。,,中 焦,口腔潰瘍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jié)腸炎、肝炎等有關(guān)。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潰瘍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脹、腹瀉或便秘等情況。其中9%以上有消化性潰瘍。,,,《靈樞》“胃足陽明之脈…入上齒中,還出挾口,還唇…”《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若經(jīng)絡(luò)否澀,氣血壅滯,則生于熱,熱毒之氣,在于
16、臟腑,搏于心脾,蘊熱積蓄,日久不能消散,上攻于口舌,故生瘡久不瘥也?!?中焦—胃,病機關(guān)鍵:胃熱上擾,證候特征病較急,病灶多,表面多黃白分泌物,周圍紅腫熱痛, 牙齦腫痛,口臭,口渴喜飲,大便秘結(jié),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中焦—胃,,,,《證治準繩》:“脾脈布于舌下,若脾熱生痰,痰熱相搏,從相火上炎,亦生瘡者,尤多。”《丹溪心法》:“口瘡,服涼藥不愈者,因中焦土虛,且不能食,相火沖上無制,用理中湯?!薄镀嫘Я挤健罚骸胺蚩谡撸闾?/p>
17、陰之經(jīng),脾之所主,五味之所入也?!诏徴?,脾氣凝滯,風熱加之而然。醫(yī)療之法,各隨其所因以治之?!薄度f病回春·卷五·口舌》:“口舌生瘡,脈洪疾速。若見脈虛,中氣不足?!?中焦—脾,病機關(guān)鍵:脾經(jīng)積熱,挾濕上攻 脾氣(陽)不足,土不伏火,證候特征脾經(jīng)積熱口腔黏膜多處糜爛生瘡,以口唇內(nèi)側(cè)為主,瘡面覆黃苔,灼熱疼痛, 口渴不欲飲,大便或溏,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脾氣(陽)不足口腔潰瘍
18、反復(fù)發(fā)作,色淡紅,神疲乏力,勞累易誘發(fā),飲食少思, 大便不實,或手足畏寒怕冷,腹部冷痛,服涼藥反加重。 舌質(zhì)淡紅,邊有齒印,脈細弱,中焦—脾,,,證候特征多見于女性患者,口瘡位于舌側(cè)邊緣,常隨情緒的波動或月經(jīng)周期而復(fù)發(fā)和加重。伴有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口苦口酸。舌苔黃,脈弦數(shù)。,下焦——肝,病機關(guān)鍵:肝經(jīng)郁熱,,,《內(nèi)經(jīng)》“少陰之脈,貫?zāi)I,系舌本”《壽世保元》:“如晡熱內(nèi)熱不時而熱,作渴痰唾,小便頻數(shù),口瘡者,下焦陰火也。
19、……若熱來復(fù)去,晝見夜伏,夜見晝伏,不時而動,或無定處,若從腳起,乃無根之火。”,下焦——腎,病機關(guān)鍵:陰虛火旺 陽虛火浮,,證候特征陰虛火旺潰瘍色鮮紅,數(shù)量多,疼痛晝輕夜重,伴咽干口燥,手足心熱,腰膝酸痛,小便短黃,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陽虛火浮口舌生瘡,瘡面色淡,周圍不紅,久治不愈,伴下肢不溫,上半身怕熱,腰膝酸軟,畏寒怕冷,尿頻清長,或夜尿多,舌淡,脈沉細。,下焦——腎,,,二、從火治,當分實火虛火,立論依據(jù),《素問
20、·氣交變大論》:“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瘡?!薄吨T病源候論》:“腑臟熱盛,熱乘心脾,氣沖于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仁齋直指方·卷二十一》:“唇舌焦燥,口破生瘡者,蓋心脾受熱所致也?!薄蹲C治準繩》:“心脈布于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則口舌生瘡。脾脈布于舌下,若脾熱生痰,痰熱相搏,從相火上炎,亦生瘡者,尤多?!?從上焦治-清心火,代表方導赤散合瀉心湯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生地黃、木通、 生甘
21、草梢、竹葉瀉心湯(《金匱要略》):大黃、 黃連、黃芩黃連阿膠湯《傷寒論》:黃連、黃芩、芍藥、阿膠、雞子黃清心蓮子飲《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黃芩、麥門冬(去心)、地骨皮、車前子、炙甘草、柴胡、石蓮肉(去心)、白茯苓、黃耆(蜜炙)、人參 。,從中焦治——治胃,代表方清胃散(《脾胃論》)生地黃、當歸身各三分,牡丹皮半錢,黃連(揀凈)六分(如黃連不好,更加二分,如夏月倍之),升麻一錢清胃瀉火湯連翹、桔梗、黃連、黃芩、梔子、干葛、
22、元參 、升麻、生地、薄荷、甘草明代龔?fù)①t《壽世保元》:“口瘡者,脾氣凝滯,加之風熱而然也,治當以清胃瀉火湯主之,此正治之法也。”,涼膈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川大黃、樸硝、甘草、山梔子仁、薄荷葉(去梗)、黃芩、連翹竹葉石膏湯(《傷寒論》)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粳米半升宋·楊士瀛《仁齋直指方》:“唇舌焦燥,口破生瘡,蓋心脾受熱所致也,水浸黃連重湯頓而飲之;大
23、渴少飲,竹葉石膏湯?!?從中焦治——治胃,甘露飲(《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熟地黃、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石斛、黃芩、枇杷葉、茵陳、枳殼、甘草 玉女煎(《景岳全書》)石膏、熟地黃、麥冬、知母、牛膝明代張景岳《景岳全書》:“口瘡口苦,凡三焦內(nèi)熱等證,宜甘露飲、徙薪飲主之;火之甚者,宜涼膈散、元參散主之;胃火甚者,宜竹葉石膏湯、三黃丸主之;若心火肝火之屬,宜瀉心湯、龍膽瀉肝湯主之……”徙薪飲(《景岳全書》)陳皮、黃芩
24、、麥冬、芍藥、黃柏、茯苓、牡丹皮,從中焦治——治胃,從中焦治——治脾,瀉黃散(《小兒藥證直訣》 藿香葉、 山梔仁、 石膏、甘草、 防風參苓白術(shù)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蓮子肉(去皮)、薏苡仁、縮砂仁、桔梗(炒令深黃色)各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參(去蘆)、甘草(炒)、白術(shù)、山藥各二斤。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棗湯調(diào)下。,《醫(yī)宗金鑒》:“口瘡糜爛泄瀉一證,古經(jīng)未載,以理推之,雖云屬熱,然其上發(fā)口糜下瀉即止,泄
25、瀉方止,口糜即生,觀其上、下相移之情狀,亦必純實熱之所為也。……下泄瀉時,早晚用參芩白術(shù)散,糯米湯服之。若小便甚少,下痢不止,則為水走大腸,宜用茯苓,車前子,二味各等分,煎湯時時代飲,利水導熱。若服寒涼藥口瘡不效,則為虛火上泛,宜用理中湯加肉桂大倍茯苓,降陽利水。降陽而口糜自消,水利泄瀉自止,可并愈也?!?從中焦治——治脾,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附子(制)、黨參、白術(shù)(炒)、干姜、甘草。 《丹溪治法心要·卷六&
26、#183;口瘡》:“口瘡,服涼藥不愈者,此中焦氣不足,虛火泛上無制,理中湯,人參白術(shù)甘草補土之虛,干姜散火之標,甚者加附子?;蜞吖俟穑嗝??!?《醫(yī)貫·卷五·口瘡論》:“或問虛寒何以能生口瘡,而反用附子理中耶?蓋因胃虛谷少,則所勝者腎水之氣逆而乘之,反為寒中,脾胃衰虛之火,被迫炎上,作為口瘡?!?從中焦治——治脾,龍膽瀉肝湯(《醫(yī)方集解》)龍膽草、黃芩、山梔子、 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生地黃、柴胡、 生甘草
27、丹梔逍遙散丹皮、山梔、柴胡、當歸、白芍、白術(shù)、茯苓、薄荷、甘草,從下焦治——治肝,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熟地黃、山萸肉、干山藥、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常加知母、黃柏。封髓丹(《御院藥方》)黃柏三兩,縮砂仁一兩半,甘草二兩加天冬、熟地、人參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附子、桂枝、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肉桂易桂枝,從下焦治——治腎,從下焦治——治腎,《金匱翼》:“《圣濟》論口瘡,有實有虛,實則
28、清之,虛則溫之,最為明晰。然二者之外,又有腎虛火動一癥。而腎虛之候,又有二端,一者腎臟陰虛,陽無所附,而游行于上者,宜六味之屬,壯水戀火;一者腎臟內(nèi)寒,陽氣不安其宅,而飛越于上者,宜七味、八味之屬,溫臟斂陽也?!?從下焦治——治腎,《蒲輔周醫(yī)案· 口瘡》認為:“口腔潰瘍?yōu)椴?,一由胃火,一由脾熱……采用封髓丹加味治療,考黃柏瀉相火而清濕熱,又是治療口瘡的要藥;砂仁養(yǎng)胃醒脾,除咽喉及口齒浮熱;甘草補脾胃,清熱解毒……封髓丹乃補土服
29、火之方,土虛則浮火上炎,常用于多年反復(fù)發(fā)作的口瘡,脈虛者屢效?!?,三、明藥性,參合辨證辨病,單味藥,,白殘花煅人中白生蒲黃石菖蒲……,,,孫思邈《千金要方》:“薔薇根、角蒿為口瘡之神藥,人不知之?!?白殘花,,味甘、酸、性涼,入脾、肺、大腸 ;可清暑化濕、順氣和胃、止血,,,主要含有黃芪苷及揮發(fā)油,利膽抑菌;對于暑熱煩渴,口瘡等有良效,單味藥,《本草綱目》:“人中白,降相火,消瘀血,蓋咸能潤下走血故也。今人病口舌諸瘡,用之有效
30、,降火之驗也?!?煅人中白,,味咸、性涼,入肺、心、膀胱經(jīng) ;可清熱降火;止血化瘀,,,主要成分為磷酸鈣,可能含有碳酸鈣和石灰,單味藥,《本草綱目》:“《本事方》云。有士人妻舌忽脹滿口,不能出聲,以蒲黃頻摻,比曉乃愈”,生蒲黃,,味甘、微辛、性涼,入肝、心、脾經(jīng) ;可止血、化瘀、利尿,,,主要含有黃酮類,抗炎、抑制免疫細胞、促進凝血等作用,單味藥,《石室秘錄》:“口舌生瘡…乃心火郁熱…用黃連三錢,菖蒲一錢…此方不奇在黃連,而奇在菖蒲,菖
31、蒲引心經(jīng)之藥?!?石菖蒲,,味辛、苦,性溫,入心、胃經(jīng);可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主要含有揮發(fā)油、糖類、有機酸等,有降溫及鎮(zhèn)靜等作用,單味藥,單味藥,《千金要方·口瘡》:“薔薇根為口瘡之神藥?!睗獠瑁褐袊鞔幍洹侗静菥V目》稱:“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降則上清矣,”據(jù)研究,茶含單寧,具有收斂作用,濃茶漱口可促使口腔潰瘍愈合。柿霜:從柿餅上取柿霜,用開水沖服或加入粥中服用。芭蕉葉:采鮮芭蕉葉適量,將其用火烤熱貼
32、敷于口腔潰瘍處,每日2~3次。,單味藥,取生蘿卜2只,鮮藕一段洗凈搗爛絞汁去渣,用汁含漱,每日3次,連用4天可見效?!镀嫘Я挤健贰翱诏徲袩崮[連喉,百法醫(yī)來病不瘳,搜取自然蘿卜汁,吐涎頻漱病難留。”每天取核桃殼10只左右,用水煎湯口服,一日3次, 連續(xù)3天,就可治愈口腔潰瘍?!秹凼辣T贰肮染荩?。牙齒風痛。口瘡咽痹。眼翳通用?!?,口腔潰瘍可多食含鋅食物,以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比如牡蠣、動物肝臟、瘦肉、蛋類、花生、核桃等。多吃富含維生
33、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的食物,也有利于口腔潰瘍,如番茄、茄子、胡蘿卜、白蘿卜、白菜、菠菜等新鮮蔬菜和水果。,藥對,黃連—升麻升麻發(fā)散陽明風邪,升胃中清氣;黃連善降陽明胃火,二藥合用,升降相伍,其清瀉胃火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療胃有積熱,郁結(jié)不解之口舌生瘡、口腔糜爛等癥?!短m室秘藏》“清胃散”《千金方》“治口熱生瘡:升麻三十銖,黃連十八銖。上二味末之,綿裹含,咽汁?!?藥對,黃連——石菖蒲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菖蒲引心經(jīng),配伍
34、瀉心火,愈口瘡。《石室秘錄》:口舌生瘡,又不可如是治之,乃心火郁熱,而舌乃心苗,故先見癥。法用黃連二錢,菖蒲一錢,水煎服。一劑而愈,神方也。,藥對,黃柏——砂仁黃柏味苦入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砂仁辛溫,能納五臟之氣而歸腎水火既濟,心腎相交,治虛火上沖之口瘡鄭欽安《醫(yī)理真?zhèn)鳌分械姆馑璧?,出自《醫(yī)宗金鑒》,其組成為:黃柏一兩,砂仁七錢,甘草三錢。三才封髓丹封髓丹加天冬,熟地,人參,始見于《衛(wèi)生寶鑒》三才封髓丹的天、地、人加強
35、了上、中、下三焦的滋補之功。蒲輔周先生稱其有益陰增液,補土伏火之功。,藥對,黃柏——青黛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青黛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二藥合用,其清火之功效更著,治療久而不瘥者。一論口瘡臭氣穢爛,久而不瘥者。黃柏五錢,青黛一錢五分為末,每用一錢。于舌上津咽下。,,四、重外治,提倡內(nèi)外聯(lián)用,中成藥,Title in here,,,,錫類散,雄黃、石膏(生)、青黛、龍膽、蒲黃(生)、黃柏、薄荷、甘草(粉)、兒茶、冰片,養(yǎng)陰生肌散,冰
36、片、硼砂、玄明粉、朱砂取適量冰硼散敷于口腔潰瘍處,每日2~3次。,象牙屑,青黛,壁錢炭,人指甲(滑石粉制) ,珍珠,冰片,牛黃。,,冰硼散,復(fù)方集錦,吹喉散:(《奇效良方》)治三焦大熱,口舌生瘡,咽喉腫塞,神思昏悶。,,蒲黃、盆硝、青黛、薄荷汁上入瓷罐內(nèi),以慢火熬令干,研細,每用一字或半錢摻于口內(nèi),良久出涎,吐之。,硼砂散(《奇效良方》)硼砂、青黛、龍腦、石膏(各等分)上研極細,每用少許,臨臥敷口中。,,,,,,黃連散(《奇
37、效良方》)黃連、樸硝 、白礬(各半兩), 薄荷(一兩)上為粗末,用臘月黃牛膽,將藥入膽內(nèi),風頭掛兩月取下。如有口瘡,旋將藥研細,入于口瘡上,去其熱涎,即愈。,,,復(fù)方集錦,冰柏丸(《奇效良方》)龍腦、黃柏、 硼砂、 薄荷葉上為細末,研勻,生蜜和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津液化下。,,綠云散(《奇效良方》):治口瘡,臭氣瘀爛,久而不瘥。黃柏(半兩) 青黛 甘草(各二錢)為細末,研勻,臨臥以一字安舌下,咽津不妨,天明瘥。,蜜柏法
38、(《奇效良方》):治口瘡久不愈者。黃柏(不以多少,用生蜜涂其上,炙黃色)上為極細末,干摻口瘡上,臨臥時,忌醬醋鹽。,,,,,,貼臍散(《奇效良方》):治元臟氣虛,浮陽上攻,口舌生瘡。吳茱萸(醋炒) 干姜(炮,各半兩) 木鱉子(五枚,去殼)上為細末,每用半錢,用冷水調(diào),以紙靨貼臍。,,,復(fù)方集錦,柳花散(《外科正宗》): 黃柏(凈末,一兩) 青黛(三錢) 肉桂(一錢) 冰片(二分)各為細末;共再研,瓷罐收貯,每用少
39、許吹之?! ×ㄉ?nèi)君黃柏 青黛肉桂柏兼續(xù) 冰片加之為末吹 虛陽口破功奇速,,赴筵散(《外科正宗》)黃連 黃柏 黃芩 梔子 干姜 細辛(各等分)為末吹患上?! 「绑凵?nèi)柏芩連 梔子干姜一處攢 細辛加之各等分 吹搽口破即安然,,,,單味藥,《口齒類要·口瘡》“口瘡,若熱來復(fù)去,晝見夜伏,夜見晝伏,不時而動,或無定處,或從腳起,乃無根之火也……更以附子末,唾津調(diào)搽涌泉穴?!薄睹貍髯C治要訣及類方·
40、卷十·口舌》:“下虛上盛,致口舌生瘡,宜用鎮(zhèn)墜之藥以降陽光,宜鹽水下養(yǎng)正丹或黑錫丹。仍于臨臥,熱湯洗足,炒揀凈吳茱萸小撮拭足弓,便以炒熱致足心?!?單味藥,吳茱萸治療口腔潰瘍將吳茱萸搗碎,過篩,取細末加適量好醋調(diào)成糊狀,涂在紗布上,敷于雙腳涌泉穴,24小時后取下。用量:1歲以下用1.5~6g,1~5歲用6~9g,6~15歲用9~12g,15歲以上用12~15g。一般敷藥1次即有效。,,臨床報道,康復(fù)新液配合錫類散治療復(fù)發(fā)性
41、口腔潰瘍60例,治療組:康復(fù)新液3ml與錫類散2g攪拌成糊狀,涂于患處,4次/d,治療3d,隨訪3m。對照組:醋酸地塞米松粘貼片(意可貼),粘貼潰瘍面,4次/d,治療3d,隨訪3m。療效評價:治愈:疼痛消失,局部充血水腫消退,潰瘍面愈合有效:疼痛消失,局部充血水腫減退,潰瘍面明顯縮小,但未完全愈合無效:仍有疼痛,潰瘍面無明顯變化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vs對照組總有效率:96.7% vs 78.3% (P<0.05)
42、治療組復(fù)發(fā)率vs對照組復(fù)發(fā)率:19.5% vs 41.4%,葛來安,黃新華,謝明君.康復(fù)新液配合錫類散治療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60例.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消化雜志,2012,20(10):463-464.,養(yǎng)陰生肌散治療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臨床觀察,治療組46例:養(yǎng)陰生肌散,涂于創(chuàng)面,4次/d。對照組40例:復(fù)方類固醇粉(倍他米松、鹽酸洗必泰粉、次碳酸鉍粉),涂于創(chuàng)面,4次/d。療效評價:用藥3 d疼痛基本消退,局部紅腫消退,潰瘍基本愈合為顯效;
43、用藥5 d疼痛明顯減輕,局部紅腫明顯消退為有效;用藥超過1周,同治療前為無效。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vs對照組總有效率:93% vs 80%,柯華,衛(wèi)衍加,余澍,等.養(yǎng)陰生肌散治療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臨床觀察.時珍國醫(yī)國藥,2001,12 (12):1105.,吳茱萸貼敷涌泉穴治療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治療組83例:吳茱萸粉4g,醋調(diào)成糊,涌泉穴貼敷,每晚一次,次日晨起摘下,連用5d;并口服口炎清顆粒,2次/日,2 袋/次。對照組78例,口服口
44、炎清顆粒,2次/日,2 袋/次。觀察指標:平均潰瘍期、疼痛指數(shù)療效標準顯效:平均潰瘍期縮短,疼痛指數(shù)減小有效:平均潰瘍期縮短,疼痛指數(shù)無變化,或者平均潰瘍期無變化,疼痛指數(shù)減小無效:平均潰瘍期、疼痛指數(shù)均無變化,解昱,史鵬翼,羅冬青.吳茱萸貼敷涌泉穴治療復(fù)發(fā)性阿弗它性口腔潰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34 (6):424-426.,,解昱,史鵬翼,羅冬青.吳茱萸貼敷涌泉穴治療復(fù)發(fā)性阿弗它性口腔潰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