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9章 配位化合物,9-4 螯合物,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9-2 配合物的化學鍵理論,9-3 配位平衡,9-5 配位滴定,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像[Cu(H2O)4]2+、[Cu(NH3)4]2+、[CuCl4]2-這樣的由簡單陽離子(或原子)與一定數(shù)目的中性分子或者陰離子通過配位鍵結(jié)合形成的復雜離子稱做配離子(絡離子),其中的金屬原子是配離子的中心原子或形成體,H2O、NH3、Cl-等稱做配體。,9-1-1
2、配合物的定義,Cu2++NH3·H2O,Cu(OH)2↓,Cu(NH3)42+,淺藍色溶液,淺藍色沉淀,深藍色溶液,,,NH3,9-1-1 配合物的定義,①由內(nèi)、外界組成的配合物,內(nèi)界(配位個體)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②內(nèi)、外界之間以離子鍵相結(jié)合,在水中可幾乎完全解離 如:[Cu(NH3)4]SO4 = [Cu(NH3)4]2+ + SO42- K3[Fe(NCS)6] = [Fe(NCS)6]3- + 3K+③
3、內(nèi)界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 由中心離子(原子)與配體以配位鍵結(jié)合,在水中難以解離,可象一個簡單離子那樣參加反應,,配合物特點:,[Cu(NH3)4]SO4 [Ag(NH3)2]Cl K3[Fe(NCS)6] H2[PtCl6][Fe(CO)5] [CoCl3(NH3)3],配離子,配分子,,,,,,,,,,,,,組成:,一般由內(nèi)、外界兩部
4、分組成.,[Cu(NH3)4]SO4,[CoCl3(NH3)3],←外界,←外界,內(nèi)界,←中心原子(形成體),[Fe(CO)5],←配位體(簡稱配體),←中心原子,,,內(nèi)界,←配體,配體,K3[Fe(NCS)6],←中心原子,,←配體,在價電子層含有空軌道。陽離子(多);,多數(shù)是d區(qū)過渡元素;,Fe(CO)5 , Ni(CO)4;,BF 4- ,SiF6 2-.,中性原子(少):,金屬元素(多):,非金屬元素(少):,配體:,能提供與
5、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鍵的孤對 電子,一般是陰離子或中性分子. 如:X-, SCN-,C2O42- ,CN-, H2O, NH3, CO,en等.,配位劑:,能提供配體的物質(zhì).如: KSCN, NH3·H2O, KCl等,.,配位原子:,配體中與中心原子直接相連的原子.如[Cu(NH3)4]2+中的N; [Fe(NCS)6]3-中的N.配位原子一般是電負性較大的非金屬 原子.,2.配體分類
6、與配位數(shù):,分類,單齒配體:多齒配體:,,配位數(shù):,含多個配位原子的配體.,與中心原子成鍵的配位原子總數(shù).,二齒配體:乙二胺(en),NH2–CH2 –CH2 –NH2,乙二酸根(草酸根):,六齒配體:乙二胺四乙酸根 EDTA(Y4-),,,,,4-,N–CH2 –CH2 –N,CH2 – COO,OOC– H2C,CH2 – COO,OOC– H2C,單齒配體: [ Cu(NH3)4]2+
7、 [PtCl3(NH3)]-多齒配體: [CoCl2(en)2] + [Al(C2O4)3]3- [Ca(EDTA)]2-,配位數(shù),43+1=4 2+2×2=6 3 × 2=6,1 × 6=6,配位數(shù):,9-1-2 配合物的命名,1.配合物命名原則:,(1)若為配陽離子,則叫“某化某”
8、或“某酸某”如:[Ag(NH3)2]Cl 氯化二氨合銀 [Cu(H2O)6](NO3)2 硝酸六水合銅,配合物為配離子化合物, 命名時陰離子在前, 陽離子在后,和普通無機化合物一樣。,(2)若為配陰離子,則在配陰離子與外界陽離子之間用“酸”字相連(配離子看作酸根) K3[Fe(CN)6] 六氰合鐵酸鉀,①配體名稱列在中心離子(或原子)之前;②配體數(shù)目用倍數(shù)詞頭二、三、四等數(shù)
9、字表示(配體數(shù)為 1 時可省略);③不同配體名稱之間以“?”分開;④在最后一個配體名稱之后綴以“合”字;⑤中心原子的氧化值用帶括號的羅馬數(shù)字表示(氧化值為 0 時可省略).,多個配體的次序(正著寫正著念):,?若含多種配體,先無機后有機,先簡單后復雜;?若為多種無機配體,先陰離子后中性分子;?若為同類配體,按配位原子元素符號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如含兩個中性分子配體NH3和H2O, 則命名時先NH3 , 后H2O.,硫酸四氨
10、合銅(Ⅱ)六(異硫氰根)合鐵(Ⅲ)酸鉀六氯合鉑(Ⅳ)酸氫氧化四氨合銅(Ⅱ),[Cu(NH3)4]SO4K3[Fe(NCS)6]H2[PtCl6] [Cu(NH3)4](OH)2K[PtCl5(NH3)],五氯?氨合鉑(Ⅳ)酸鉀,例如:,,硝酸羥基?三水合鋅(Ⅱ)(三)氯化五氨?水合鈷(Ⅲ)五羰(基)合鐵三硝基?三氨合鈷(Ⅲ),[Zn(OH)(H2O)3]NO3[Co(NH3)5 (H2O)]Cl3[Fe(CO)5
11、][Co(NO2)3 (NH3)3][Ca(EDTA)]2-,乙二胺四乙酸根合鈣(Ⅱ)離子,再如:,硫酸一氯 ?一 氨 ? 二(乙二胺)合鈷(Ⅲ)[CoCl(NH3)(en)2]2+SO42-Co3+ Cl- NH3 enCl N,[CoCl(NH3)(en)2]SO4,命名:內(nèi)界:外界: 中心原子:配位體:配位原子:配位數(shù):,6,9-2 配合物的化學鍵理論,(1)中心原子(M): 價電子層有空
12、軌道,是電子對接受體; 配體(L): 提供孤對電子,是電子對給予體; 二者形成配位鍵M?L.(2)中心原子采用雜化軌道成鍵(sp,sp2,sp3,dsp2,dsp3,sp3d2,d2sp3)(3)中心原子雜化方式與配合物空間構型和配位鍵型有關.,9-2-1 價鍵理論(雜化軌道理論),,1.要點:,2.外軌配合物和內(nèi)軌配合物,1.配位鍵型:,(1)外軌配鍵(中心原子發(fā)生sp,sp2,sp3,sp3d2雜化)(
13、2)內(nèi)軌配鍵(中心原子發(fā)生dsp2,dsp3, d2sp3雜化),,2.外軌配鍵和外軌配合物:,外軌配鍵:中心原子以最外層的軌道(ns,np,nd)組成雜化軌道,然后和配位原子形成的配位鍵.外軌配合物:以外軌配鍵所形成的配合物,,,,,Zn2+:,例如:[Zn(NH3)4]2+屬外軌配離子, Zn2+與氮原子間的配位鍵是外軌配鍵.,,,,,,,,,3d,4s,4p,,,,,,,,,受配體影響,sp3雜化,,,,,,,,,,,,,,
14、,,,,,,sp3雜化軌道(空),4NH3,,,,,,,,,,,,,,,,,,,,,,,,,,,,,,3d,3d,sp3雜化軌道,(有孤對電子),,外軌配合物特點:,配合物具有最大可能的未成對電子數(shù).因此,這類配合物又稱為高自旋型配合物 (順磁性強,磁矩高)sp3,sp,sp2,sp3d2等雜化類型所形成的配位鍵都屬外軌配鍵.,3.內(nèi)軌配鍵與內(nèi)軌配合物:,內(nèi)軌配鍵:中心原子以部分次外層的
15、軌道,如(n-1)d軌道參與組成雜化軌道,所形成的配位鍵.內(nèi)軌配合物:以內(nèi)軌配鍵所形成的配合物.[Ni(CN)4]2-就屬內(nèi)軌配離子, Ni2+與碳原子(C) 間的配位鍵就屬內(nèi)軌配鍵,Ni2+:,,,,,,,,,,,,,,,,,,,受配體影響,dsp2雜化,3d,4s,4p,,,,,,,,,,,,,,,,,,4CN-,dsp2雜化軌道(空),,,,,,,,,,,,,,,,,,,,,,,,,,,,3d,3d,4p,4p,dsp2,(
16、有孤對電子),內(nèi)軌配合物特點:,配合物具有最小數(shù)目的未成對電子數(shù).因此,這類配合物又稱為低自旋型配合物 (順磁性弱,磁矩?。ヾsp2外,dsp3, d2sp3等雜化類型所形成的配位鍵都屬內(nèi)軌配鍵.,,,,,,,,,,,,,,,,,,,,3d,4s,4p,4d,Fe3+ :,配位原子電負性大易形成外軌型,例如:[FeF6]3-,[Fe(CN)6]3-,外軌性對應配體:X-,H2O,NH3內(nèi)軌性對應配
17、體:CN-,CO,Fe3+ 與F-結(jié)合時,采取sp3d2雜化軌道的方式參與組成六個配位鍵,所形成的[FeF6]3-屬外軌型.,,,,,,,,,,,,,,,,,,,,,,,,,,,,,,,,3d,sp3d2,4d,Fe3+ 與CN-結(jié)合時, 能以d2sp3雜化方式參與組成六個配位鍵,所形成的[Fe(CN)6]3-屬內(nèi)軌型.,,,,,,,,,,,,,,,,,,,,,,,,,,,,,,,,3d,d2sp3,4d,當形成相同配位數(shù)的配離子時,一
18、般內(nèi)軌型要比外軌型穩(wěn)定.,1.配位鍵型與配合物穩(wěn)定性的關系:,2.配合物磁性:,物質(zhì)的磁性可用磁矩µ的大小來衡量.µ=0, 反磁性(沒有未成對的單電子)µ>0, 順磁性(有未成對的單電子),配位鍵型與配合物性質(zhì),K3[FeF6] Fe3+: 3d5 µ實=5.90K3[Fe(CN)6] Fe3+: 3d5 µ實=2.
19、0,n:分子中未成對電子數(shù);µB---玻爾磁子,磁矩單位。,磁 矩: µ= (µB),n 0 1 2 3 4 5µ/ µB 0 1.73 2.83 3.87 4.90 5.92,n=5, 外軌型n=1,
20、內(nèi)軌型,9-3-1 穩(wěn)定常數(shù),例如[Cu(NH3)4]2: Cu2+ + 4NH3 [Cu(NH3)]42+,9-3 配位解離平衡,配位反應,穩(wěn)定常數(shù)K穩(wěn) Ks,形成常數(shù)Kf,K?不穩(wěn) =Kis=,,[Cu2+],[NH3]4,[Cu(NH3)42+],=1/K?穩(wěn),= 4.79×10-14,[Cu(NH3)]42+ Cu2+ + 4NH3,不穩(wěn)定常數(shù)Kis(配合物的解離常數(shù))
21、,配合物的解離反應,9-3-2 配位平衡的計算,例 計算并比較:0.1mol·L-1 CuY2- (Y 為EDTA)和0.1 mol·L-1 Cu(en)22+溶液中Cu2+的濃度。已知Kθf(CuY2-)=6.3×1018; Kθf(Cu(en)22+)= 4.1×1019,解:,Cu2+ + Y4– [CuY]2–起始濃度 0 0
22、 0.1平衡濃度 x x 0.1 – x,,(0.1-x) / x2 = 6.30×10 18x = 1.26×10 –10 mol·L-1,2en + Cu2+ [Cu (en)2 ]2+起始濃度 0 0 0.1平衡濃度 2y
23、y 0.1 – y,,,( 0.1-y) / (y(2y)2) = 4.1×1019 y = 8.48×10-8 mol·L-1,Cu(en)22+電離出的Cu2+的濃度是CuY2–電離出的Cu2+的濃度的為8.48×10-8/1.26×10 -10 = 673,兩者相差約700倍。,9-3-
24、3 配位平衡的移動,金屬離子Mn+和配位體Lm- 通過配位鍵結(jié)合成的配合物。在溶液中,配離子與組成它的中心離子Mn+和配體Lm- 之間,在水溶液中存在配合解離平衡:,,若在溶液中加入某種試劑(如酸、堿、沉淀劑、氧化還原劑或其它配位劑等),它能與溶液中的金屬離子或配體發(fā)生反應,使上述配位平衡發(fā)生移動,溶液中各組分的濃度和配離子的穩(wěn)定性都發(fā)生了變化。這種作用導致了配位平衡的移動。這涉及到溶液中的配位平衡和其它化學平衡共同存在的競爭平衡
25、問題。,在配離子的溶液中,如果加入某一沉淀劑,使金屬離子生成沉淀,則配離子的配位平衡遭到了破壞,配離子將發(fā)生解離。在一些難溶鹽的溶液中加入某種配位劑,由于配離子的形成而使得沉淀溶解。這時溶液中同時存在著配位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反應的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配位劑和沉淀劑爭奪金屬離子的過程。,一、沉淀溶解平衡與配位平衡,,例:室溫下,如在100mL 的0.1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等體積、同濃度的NaCl,即有AgCl沉淀析
26、出。要阻止沉淀析出或使它溶解,問需要加入的氨水的最低濃度為多少?這時溶液中c(Ag+)為多少?,解:,可以認為,由于大量氨水的存在,AgCl溶于氨水后幾乎全部生成[Ag(NH3)2]+。設平衡時NH3的平衡濃度為x mol·L-1, 則有:,AgCl(s)+2NH3(aq) [Ag(NH3)2]+(aq) + Cl-(aq)平衡濃度(mol·L-1) x (0.10
27、×100)/200=0.050 0.050,,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0.05×0.05)/x2 = 2.53×10-3 x =0.99mol·L-1即 NH3的平衡濃度為0.99 mol·L-1,總NH3濃度為 0.99mol·L-1+2×0.050 mol·L-1 =1.09 mol·L-1,,又,,如
28、果溶液中加入KBr,假定其濃度是0.050 mol·L-1,c(Ag+)和c(Br-)的乘積大于AgBr溶度積,故必然會有AgBr沉淀析出。,總之,究竟發(fā)生配位反應還是沉淀反應,取決于配位劑和沉淀劑的能力大小以及它們的濃度。它們能力的大小主要看穩(wěn)定常數(shù)和溶度積。如果配位劑的配位能力大于沉淀劑的沉淀能力,則沉淀消失或不析出沉淀,而生成配離子,例如AgCl沉淀被氨水溶解;若沉淀劑的沉淀能力大于配位劑的配位能力,則配離子被破壞,而有
29、新的沉淀產(chǎn)生,例如在[Ag(NH3)2]+中加Br-,AgBr沉淀析出。因此配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shù)越大,越易于形成相應配合物,沉淀越易溶解;沉淀的Ksp越小,則配合物越易解離生成沉淀。,二、酸堿平衡和配位平衡,如配位體是弱酸根(如F-,CN-,SCN-等), 能與外加酸生成弱酸而使平衡移動。例如當[H3O+]>0.5mol·L-1時,FeF3配合物將按下列平衡箭頭所指方向解離,Fe3+ + 3F-
30、FeF33F- + 3H3O+ 3HF + 3H2O,,,,,在不同的PH條件下,F(xiàn)e3+與水楊酸(sal)可生成下列各種有色的螯合物:,Fe3+(aq) + (sal)-(aq) Fe(sal)+(aq) + H3O+(aq) (pH=2~3) (紫紅色)Fe(sal)+(aq) + (sal)-(aq) Fe(sal)2-(a
31、q) +H3O+(aq) (pH=4~8) (紅褐色)Fe(sal)2-(aq) + (sal)-(aq) Fe(sal)33-(aq) +H3O+(aq) (pH≥9) (黃色),,配合物的標準穩(wěn)定常數(shù)越小即越不穩(wěn)定,生成的酸越弱,
32、則配離子越容易被加入的酸解離。,,三、配離子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含有配離子的溶液中,加入另一種配位劑,使之生成另一種更穩(wěn)定的配離子,這時即發(fā)生了配離子的轉(zhuǎn)化。,平衡常數(shù):,例如:在血紅色Fe(SCN)3溶液中加入NaF,F(xiàn)-和SCN- 爭奪Fe3+,溶液中存在兩個配位平衡: Fe(SCN)3 Fe3+ +3SCN- Fe3+ + 6F- FeF63-總反應式為:Fe(SCN)3 +6
33、F- FeF63- + 3SCN-,,,,Kθ很大,說明反應很完全,血紅色Fe(SCN)3可完全轉(zhuǎn)化成無色的FeF63-。實際上,在血紅色Fe(SCN)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F,溶液即從血紅色轉(zhuǎn)化成無色。,,在含有配離子的溶液中,氧化還原反應的發(fā)生可改變金屬離子的濃度,使配位平衡發(fā)生移動。同時,對于溶液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利用配位反應可改變金屬離子的濃度,使其氧化還原能力發(fā)生變化。,四、氧化還原平衡和配位平衡,例如,在Fe(SCN)
34、3溶液中加入還原劑SnCl2, 由于Sn2+能將Fe3+還原成Fe2+,因而降低了Fe3+的濃度,促進Fe(SCN)3的解離:,Fe(SCN)3 Fe3+ +3SCN- 2Fe3+ + Sn2+ 2Fe2+ + Sn4+總反應式為: 2Fe(SCN)3 + Sn2+ 2Fe2+ + Sn4+ + 6SCN-,,又如,溶液
35、中存在下列氧化還原反應: 2Fe3+ + 2I- 2Fe2+ + I2,,若在此溶液中加入NaF,F(xiàn)- 與Fe3+ 生成穩(wěn)定的FeF63- 配離子,從而降低了Fe3+ 的濃度,使Fe3+ 的氧化能力減弱,F(xiàn)e2+ 的還原能力增強,氧化還原反應因而逆向進行。,9-3-4穩(wěn)定常數(shù)的應用,一、計算配離子中有關離子的濃度,例9-3 1ml 0.04 mol·L-1 AgNO3溶液中,加入1ml 2
36、 mol·L-1 NH3·H2O,計算在平衡后溶液中Ag+ 的濃度。 ( 配合物電離出的金屬離子濃度是很小的。),解: Ag+ + 2NH3 [Ag(NH3)2]+ 起始前 0.02 1.00 0 反應后 0 0.96 0.0
37、2 平 衡 x 0.96 + 2x 0.02 – x,,,答:平衡后c[Ag+]為1.28×10-9 mol·L-1。,例9-4 判斷 [Ag(NH3)2]+ + 2 CN- === [Ag(CN)2]- + 2NH3 的方向已知:Kθf([Ag(NH3)2]+)= 1.7 × 107, Kθf([Ag(CN)2]-)= 5.8 ×
38、;1013,二、判斷配位反應進行的方向,,解:,,Kθ很大,說明正反應方向進行得很完全。,例9-5,在1L原始濃度為0.10 mol·L-1 的[Ag(NO2)2]- 離子溶液中,加入0.20mol晶體KCN,求溶液中Ag(NO2)2- 、Ag(CN)2-、 NO2- 和CN- 等各種離子的平衡濃度。(Kθf(Ag(CN)2-)=1.0×1021 Kθf(Ag(NO2)2-=6.7×102),[
39、Ag(NO2)2]- + 2 CN- === [Ag(CN)2]- + 2NO2-(忽略逐級電離)起始 0.10 0.20 0 0平衡 x 2x 0.1– x 0.2 – 2x,解:,,三、討論難溶鹽生成或其溶解的可能性,一些難溶鹽往往因形成配合物而溶解,
40、利用穩(wěn)定常數(shù)可計算難溶物質(zhì)配位時的溶解度以及全部轉(zhuǎn)化為配離子時所需配位劑的用量,例9-6 若在0.1 mol·L-1的[Ag(NH3)2]+ 溶液中,加入NaCl使NaCl的濃度達到0.001 mol·L-1時,有無 AgCl沉淀?同樣,在含有2 mol·L-1 NH3的0.1 mol·L-1 [Ag(NH3)2]+ 溶液中,加入NaCl ,也使其濃度達到0.001 mol·L-1,問
41、有無AgCl沉淀?并試從兩種情況下,求得不同的離解度數(shù)值中得出必要的結(jié)論。,解:,第一種情況: c(Ag+) = x 無過量配體存在,Ag+ + 2NH3 [Ag(NH3)2]+ 平衡時 x 2x 0.1 – x,,(0.1 – x) / x (2x)2 = 1.7 × 10 7
42、 x << 0.1mol· L-1, 0.1-x ≈ 0.1 mol· L-1 0.1/4x3 = 1.7 ×10 7, x=1.14×10-3 mol ·L-1,離解度α = c(Ag+)/ c(Ag+總) = (1.14×10-3/0.1) × 100% = 1
43、.14%,c(Ag+) c(Cl-) = 1.14×10-3×0.001 = 1.14×10-6 >,,有AgCl沉淀生成。,,第二種情況:,Ag+ + 2NH3 [Ag(NH3)2]+ x' 2 + 2x' 0.1 – x',,∵x'<<0.1∴相當于 x
44、9; 2 0.1,(0.1 – x')/ x' (2 + 2x')2 = 1.7×107 x' = 1.47×10-9 mol·L-1,離解度 α= 1.47×10-9/0.1×100% = 1.47×10-6 %,c(Ag+)c(Cl-) = 1.47×10-9
45、215;0.001 = 1.47×10-12 <,,無AgCl沉淀生成。,因此,加入過量配體時,平衡向生成配合物方向移動。配離子的離解度降低。,9-4 螯合物,9-4-1 螯合物的概述,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像[FeF6]3-, [Cu(NH3)4]2+和[Ni(CN)4]2-等都是由單齒配位體與中心原子形成的簡單配位化合物,即中心原子與每個配位體之間只形成一個配位鍵;多齒配位體與中心原子形成配合
46、物時,中心原于與配位體之間至少形成兩個配位鍵。例如:乙二胺與Cu2+的配位反應為,,由于乙二胺的分子中含有兩個可提供孤對電子的氮原子,所以中心原子與配位體之間形成兩個配位鍵,使配離子具有環(huán)狀結(jié)構。這種由多齒配位體和同一中心原子形成具有環(huán)狀結(jié)構的配合物,稱為螯臺物。也稱為內(nèi)配合物。能與中心離子形成螯合物的配位體稱為螯合劑(Chelating Agents)。,螯合劑必須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給出電子對的原子。在螯合物中,中心離子與螯合劑分子(
47、或離子)數(shù)目之比稱為螯合比,上述螯合物的螯合比都是1:2。,胺羧類化合物是最常見的螯合劑,其中最重要和應用最廣的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它的二鈉鹽,其結(jié)構為:,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它的二鈉鹽都可寫成EDTA,在化學方程式中,常用H4Y表示酸,Na2H2Y表示二鈉鹽。,乙二胺四乙酸(EDTA)具有6個配位原子,可以和大多數(shù)金屬離子形成穩(wěn)定螯合物。EDTA(H4Y)與Ca2+作用: Ca2+ + H4
48、Y=======[CaY]2- +4H+,所形成的[CaY]2-的結(jié)構如圖9-8。由于螯合物具有環(huán)狀結(jié)構,它比相同配位原子的簡單配位化合物穩(wěn)定得多。這種因成環(huán)而使配合物穩(wěn)定性增大的現(xiàn)象稱為螯合效應。表9-8為幾種金屬離子氨合物和乙二胺螯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shù)。螯合環(huán)的大小對螯合物的穩(wěn)定性有影響。,圖9-8 [CaY]2-的空間結(jié)構,,表9-8 幾種金屬離子氨合物和乙二胺螯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shù),一般來說,五原子環(huán)的螯合物最為穩(wěn)定,六原子環(huán)次之。如Ca
49、2+與EDTA及其衍生物形成的螯合物。當配位體(-OOCCH2)2N(CH2)nN(CH2COO-)2中的n=2時,生成五原環(huán)螯合物,其穩(wěn)定性最高。Ca2+與EDTA及其衍生物的螯合物見表9-9。,表9-9 Ca2+與EDTA及其衍生物形成的螯合物的穩(wěn)定性,,作為螯合劑必須具有以下兩點:,1.螯合劑分子(或離子)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配位原子,而且這些配位原子必須能與中心金屬離子M配位。,2.螯合劑中每兩個配位原子之間相隔一到二個其它原子,
50、以便與中心原子形成穩(wěn)定的五元環(huán)或六元環(huán)。多于六原子環(huán)或少于五原子環(huán)都不穩(wěn)定。,螯合物穩(wěn)定性很強,很少有逐級離解現(xiàn)象,且具有特殊顏色,難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機溶劑。絕大多數(shù)生物螯合物是以五原環(huán)結(jié)構為單元的螯合物等。分析化學中重要的螯合劑一般是以氮、氧或硫為配位原子的有機化合物。常見的有下列幾種類型:,一、“OO”型螯合劑,二、“NN”型螯合劑,三、“NO”型螯合劑,四、 含硫的螯合劑,一、“OO”型螯合劑,以兩個氧原子為配位原子的螯合劑。這
51、類螯合劑有氨基酸、多元醇、多元酚等。例如Cu2+與乳酸根離子生成可溶性螯合物。,,檸檬酸是一個三元羧基羧酸,其酸根與+2價金屬離子螯合時,可能采取如下的型式:,,其中有一個五原子環(huán)和一個六原子環(huán)(在堿性溶液中配體上的氫也可被中和)。,二、“NN”型螯合劑,這類螯合劑包括有機胺類和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例如,鄰二氮菲與Fe2+形成紅色螯合物:,,此螯合物可作為定量分析Fe2+的顯色劑。紅色螯合物還可用作氧化還原指示劑。,三、“NO”型螯合劑,這
52、類螯合劑含有N和O兩種配位原子。如氨基乙酸NH2CH2COOH、氨基丙酸CH2CH(NH2)COOH、鄰氨基苯甲酸等。氨基乙酸根離子與Cu2+形成的螯合物如下式表示:,,四、含硫的螯合劑,有“SS”型、“SO”型和“SN”型等。例如,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鈉(銅試劑)與Cu2+形成黃色配合物:,,此螯合劑可用于測定微量銅,也可用于除去人體內(nèi)過量的銅。,“SO”型和“SN”型螯合劑能與許多金屬離子形成穩(wěn)定螯合物,在分析化學中可作為掩蔽劑和顯色
53、劑。例如,巰基乙酸和8—巰基喹啉與金屬離子形成的螯合物:,,,9-4-2 生物學中的螯合物,金屬螯合物在生物體內(nèi)起著重要的生理活性作用。在哺乳動物體內(nèi)約有70%鐵是以卟啉配合物的形式存在的,其中包括血紅蛋白、肌紅蛋白、過氧化氫酶及細胞紅血素。圖9-10為血紅素的結(jié)構。,圖9-10 血紅素的結(jié)構,,,葉綠素是植物體中進行光合作用的一組色素。它有許多種,主要有葉綠素a和葉綠素b兩種。葉綠素a呈藍綠色,葉綠素b呈黃綠色,它們之間的區(qū)別不大,
54、葉綠素b比葉綠素a少兩個H原子,多一個O原子。葉綠素a和葉綠素b都是鎂與卟啉的螯合物,此種螯合物的中心原子是Mg2+[圖9-11]。葉綠素不溶于水,只有用中性的有機溶劑才能夠把它提取出來而不變質(zhì)。,圖9-11 葉綠素a和葉綠素b 的結(jié)構,,維生素是構成輔酶(或輔基)的組成部分、故它在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維生素B12(圖9-13)是鈷的螯合物,又稱鈷胺素。它的核心是帶有一個中心鈷原子的咕啉環(huán)(圖9-12)。,圖9-13
55、維生素B12結(jié)構,圖9-12 咕啉環(huán)結(jié)構,,9-4-3 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螯合物,兩個羧基上的氫轉(zhuǎn)移到氮原子上形成雙偶極離子。EDTA微溶于水(22oC時,每100ml溶解0.028g),難溶于酸和一般有機溶劑,但易溶于氨性溶液或苛性堿溶液中,生成相應的水溶液。由于EDTA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通常將它制成二鈉鹽,即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含二分子結(jié)晶水),用Na2H4Y·2H2O表示。它的溶解度較大,在22℃時每100m1可溶
56、解11.1g,此溶液的濃度約0.3moI·dm-3,pH值約為4.4。在酸度較高的水溶液中,H4Y的兩個羧基可再接受H+,形成H6Y2+。這時,EDTA就相當于六元酸,有六級離解平衡,其離解常數(shù)如下:,乙二胺四乙酸是“NO”型螯合劑,能與許多金屬離子形成穩(wěn)定的螯合物,在分析化學、生物學和藥物學中都有著廣泛的用途。,=10-0.9, =10-1.6 , =10-2.07, =10-2.75,
57、 =10-6.24, =10-10.34,,,,,,,,,,,,,在水溶液中,EDTA可以H6Y2+,H5Y+,H4Y,H3Y-,H2Y2-,HY3-和Y4-等七種形式存在。圖9-14表示各種形式的分布系數(shù)與pH的關系。從圖9-14可看出,在pH<1的強酸性溶液中,EDTA主要以H6Y2+形式存在;在pH 3.75—6.24時,主要以H2Y2-形式存在;在pH>10.3時,主要以Y4-形式存在。,乙二胺四乙酸根(Y4-)是
58、一種六齒配體,有很強的配位能力。與金屬離子形成的配合物具有以下特性:,1.廣譜性,在溶液中它幾乎能與所有金屬離子形成螯合物。,2.螯合比恒定,一般而言,EDTA與金屬離子形成的螯合物的螯合比為1: 1。 如: Ca2+ + H2Y2- CaY2- + 2H+ A13+ + H2Y2- A1Y- + 2H+ Sn4+ +
59、 H 2Y2- SnY + 2H+,,3.穩(wěn)定性高,EDTA與大多數(shù)金屬離子形成多個五元環(huán)型的螯合物。圖9-8為CaY2-的結(jié)構示意圖。在這個配離子中,Ca2+與Y4-的6個配位原子形成5個五原子環(huán),因而穩(wěn)定性較高。其它金屬離子與Y4-所形成的配離子的結(jié)構也類似。一些金屬離子與EDTA形成的配合物MY的穩(wěn)定常數(shù)見表9-10。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看到,絕大多數(shù)金屬離子與EDTA形成的配合物都相當穩(wěn)定。,4.配合物
60、的顏色特征,EDTA與無色金屬離子形成無色配合物,與有色金屬離子一般生成顏色更深的螯合物。幾種有色的EDTA鰲合物見表9-11。,,表9-11 有色EDTA螯合物,5.pH值影響小,溶液的酸度或堿度較高時,H+或OH-也參與配位,形成酸式或堿式配合物。如Al3+與EDTA在酸度較高時,生成酸式螯合物[AlHY]或在堿度較高時生成堿式螯合物[AlOHY]2-。這些螯合物一般不太穩(wěn)定,它們的生成不影響與EDTA之間的定量關系。,EDTA也
61、是治療金屬中毒的螯合劑,它的二鈉鈣鹽治療鉛中毒效果最好,還能促排钚、釷、鈾等放射性元素。,9-4 螯合物,,一個中心原子與多齒配體成鍵形成具有環(huán)狀結(jié)構的配合物.如[Cu(en)2]2+:,螯合物:,,,,,,,2+,CH2 – NH2 NH2– CH2,Cu,CH2 – NH2 NH2 – CH2,再比如CaY2-:,,(2)多數(shù)具有特征的顏色.,(1)由于有螯環(huán)而具有特殊的穩(wěn)定性;,螯環(huán):螯合物中的多原子環(huán)
62、.一般有多個五原子環(huán)或六原子環(huán).,,2. 螯合物的特點:,如Ni2+能在氨性條件下與丁二酮肟形成紅色的螯合物.,,CaY2-的結(jié)構:,,含有多齒配體,能與中心離子形成螯合物的配位劑.,1.螯合劑與EDTA:,螯合劑:,乙二胺四乙酸, 簡稱EDTA,就屬氨羧螯合劑.,,,,,CH2COOH,EDTA常用H4Y表示,結(jié)構式為:,N–CH2 – CH2 –N,CH2COOH,,,HCOOCH2,HCOOCH2,EDTA常以雙偶極離子(H2Y
63、2-)形式存在:,N+–CH2 – CH2 –+N,,,,,CH2COO-,CH2COOH,HCOOCH2,-OOCH2C,9.5 配位滴定法,EDTA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H4Y(H2Y2 -),能與金屬離子形成穩(wěn)定絡合物的型體是: Y4-,EDTA滴定反應的特點,,1、絡合比簡單,絕大多數(shù)為1:1,沒有逐級絡合的現(xiàn)象存在。2、絡合物穩(wěn)定,滴定反應進行的完全程度高。3、絡合反應的速率快,除Al、Cr、Ti 等金屬的離子外,一般都
64、能迅速的完成。絡合物大多帶有電荷,水溶性好。4、EDTA與無色的金屬離子絡合時形成無色的絡合物,因而便于使用指示劑確定終點;而與有色的金屬離子絡合時形成顏色更深的絡合物。,?絡合滴定指示劑 (又稱金屬指示劑),金屬離子指示劑:在絡合滴定中,常用一種能與金屬離子生成有色絡合物的顯色劑來指示計量點附近pM`的突躍,這種顯色劑稱為~,簡稱金屬指示劑。,金屬指示劑,絡合劑:MIn有機顯色劑: MIn有色且與In不同有機弱酸堿:必須在一定的
65、pH范圍內(nèi)使用,作用原理,MIn + Y = MY + In,甲色終點前,乙色終點后,金屬指示劑的作用原理,例:EDTA滴定Mg2+,滴定前: Mg2+ + HIn2- MgIn- + H+,終點前: Mg2+ + HY3- MgY2- + H+,終點時:MgIn- + HY3- MgY2- + HIn2-,蘭色,酒紅色,無色,酒紅色,蘭色,ED
66、TA 配位滴定應用示例,,1.EDTA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EDTA標準溶液一般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鹽配制。如試劑符合標準,可直接配制;否則采用間接法配制。標定EDTA溶液的試劑有:分析純的Zn、ZnO、ZnSO4、CaCO3、MgCO3等。,,2. 應用實例——水的總硬度測定,天然水中常含有各種可溶性的鈣鹽和鎂鹽。水的總硬度即指水中鈣鎂離子的總含量。硬度的表示方法(德國度):以CaO代替鈣鎂離子表示,以mg?L-1為單位。,測定水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十九章配位化合物
- 配位化合物習題及解析
- 《普通化學》--10配位化合物
-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 配位化合物的磁性機理研究.pdf
- 平面五配位和六配位碳化合物的理論設計
- 平面五配位和六配位碳化合物的理論設計.pdf
- 第13章 雜環(huán)化合物
- 第2章有機金屬化合物
- 含硫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結(jié)構.pdf
- 40194.功能配位化合物的構筑——金屬合成子策略
- 6589.以配合物為配體的新配位化合物的研究
- 新型羧酸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pdf
- 第12章 s區(qū)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 鎵、銦硫?qū)倩衔锶軇岷铣杉芭湮恍揎?pdf
- 吡唑銅(Ⅰ)金屬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結(jié)構及性質(zhì)研究.pdf
- 9-位取代嘌呤核苷類化合物的合成.pdf
- 富硫有機化合物的配位組裝及分子識別.pdf
- 無機-有機雜化型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結(jié)構及表征.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