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4/3/3,1,2024/3/3,2,,公元前551前,有一個叫顏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禱歸家后,果然懷孕。待十月懷胎時,忽然夢見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牽著一只滿身龍麟的獨角獸,背上坐著一小孩。仙女言:“此獸名叫麒麟,專為送子而來。”等到出生時,天上傳來奏樂聲,同時有五個仙翁,從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個說道:“天生圣人,天降音樂?!苯Y果這個孩子一出生,就發(fā)現他與眾不同。怎么與眾不同?他降生后不但頭頂如反盂(yú,盛湯
2、漿或飯食的圓口器具。反盂,即頭頂上中間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輪、鼻露孔、嘴露齒,眼、耳、鼻又均雙露,稱為七露??瓷先ハ駛€怪物,他的父親叔梁紇和母親顏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來,不知道從哪里飛來一只老鷹給他打扇子,遮蔽驕陽;又有一只老虎將他銜進了一個山洞,并給他喂乳汁。這就是所謂的“龍生虎養(yǎng)鷹打扇”的傳說,這個傳說至今還在曲阜一帶流傳。這個人是誰?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 ,名丘,字仲尼。孔
3、子是對他的尊稱,孔老二是對他帶點貶義的稱呼。,2024/3/3,3,華夏思想智慧的源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先師,至圣孔子,2024/3/3,4,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鬃拥乃枷爰皩W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簡介,2024/3/3,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
4、四十而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边@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生平經歷,2024/3/3,6,,,孔子三歲時,父親死去,他跟母親過著較艱苦的生活,魯國是一個禮樂之邦,完整地保存著西周的文化傳統(tǒng),孔子自幼就受到周文化的熏陶,成年以后又以好禮、知禮聞名于魯國。早年生活,既窮苦又沒地位。成年后做過倉庫管理員,做過會計出納,擔任過牧場管理員,主管建設。,2024/3/3,7,,,定公八年
5、(公元前502年)季氏家臣陽虎作亂失敗,叛魯奔齊。 次年孔子開始出仕,由中都宰而為司空,又升為大司寇。 當權后,他“張公室,抑私門”,打擊操縱國政的大夫的勢力,一心想改變“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的局面,與當權者季氏發(fā)生了矛盾。 季氏又接受了齊國的女樂,迷戀聲色,三日不朝,孔子便毅然離開魯國,開始了周游列國,到別的國家尋找實現政治理想的機會。,2024/3/3,8,但他的思想被認為不
6、合時宜,雖受人尊敬,但不受重用。晚年應魯人之召而歸魯,魯國以國老待孔子,雖遇事多有征詢,又不聽用其言??鬃右膊磺笫?,專心于古代文獻的整理工作。,,2024/3/3,9,孔子,早年喪父 中年喪妻 晚年喪子小時孤兒 中年漂泊 晚年孤獨,2024/3/3,10,“論語”命名的意義和來由,《論語》是孔子在上課的時候講的話,是學生記下來的課堂筆記??鬃铀篮螅鬃拥膶W生把孔子的話編纂起來而成為一部體現孔子思想的語
7、錄體著作?!墩撜Z》的內容被分散地一條一條記述下來,集腋成裘,經過了一個不斷編集的過程。《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章與章之間、篇與篇之間并無嚴密聯(lián)系,只是大致以類相從,并且有重復的章節(jié)出現。《論語》的“論” 讀lún,意為按一定順序編排。《論語》是這樣一部書,它記載著孔子的言語行事,也記載著孔子的著名學生的言語行事。,2024/3/3,11,我們?yōu)槭裁匆獙W《論語》,2024/3/3,12,有人
8、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 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 1988年年初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集會,發(fā)表了宣言,其中說: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從中國的孔子這里找智慧,就要從《論語》里面去找智慧……,2024/3/3,13,《論語》內容豐富,其中的許多思想,兩千多年來一直影響著我們民族的文化,也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今天
9、我們熟知的許多格言,如:“聽其言觀其行”,“不恥下問”,“和為貴”,“見利思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出自《論語》。,2024/3/3,14,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響中國乃至世界幾千年,至今仍有深遠意義,《論語》有“東方圣經”之稱,近年來的高考題不斷出現以《論語》里的語錄作為作文的話題趨勢: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60;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
10、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2024/3/3,15,《論語》富有哲理,影響深遠,值得反復閱讀,并付之于行動。 《論語》是做人的根本,老中青少幼嬰都應該精讀,并以身作則?!墩撜Z》中有很多做人的準則,學習《論語》并把它付諸行動,肯定會得到不一樣的人生。,2024/3/3,16,為政以德,第一專題,2024/3/3,17,,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段話代表了孔子的“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說,統(tǒng)治者如果實行
11、德治,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你轉。這是強調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這是孔子學說中較有價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德治,而非嚴刑峻法。,2024/3/3,18,2024/3/3,19,2024/3/3,20,2024/3/3,21,1、為國者勿使為積威之所劫哉2、始為籬,已為墻3、為十表,本紀十二4、余既為此志,2024/3/3,22,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
12、禮,有恥且格?!?本章中舉出了哪兩種截然不同的治國方針?(法律懲罰/精神鼓勵) 孔子認為,刑罰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恥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罰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規(guī)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恥之心。 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國家時有不同于法制的特點。但也應指出:孔子的“為政以德”思想,重視道德是應該的,但卻忽視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國家中的作用。,2024/3/3,23,2024/3/3,
13、24,朱熹評語,愚謂政者為治之具,刑者輔治之法。德、禮則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禮之本也。此其相為終始,雖不可偏廢,然政、刑能使民遠罪而已,德、禮之效,則有以使民日遷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當深探其本也。,2024/3/3,25,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樱趾渭友??”曰:“教之。”,解釋“冉有仆”、“庶矣哉”、“又何加焉”孔子的這一論述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在物
14、質充裕的基礎上提高精神素養(yǎng)) 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這是正確的。但這并不是說,對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觀念中,教化百姓始終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所以,在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2024/3/3,26,2024/3/3,27,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二者何先?
15、”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2024/3/3,28,2024/3/3,29,有一年高考作文:有一個年輕人背著“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到了一個渡口。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過了不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huán)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笨茨贻p人哪一個都舍不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
16、”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了水里。過了一會,又需要扔掉一個背囊……最后只能留下一個。 如果這一作文題讓孔子來寫,他會選擇扔掉什么,留下什么?為什么留下這樣?前一則中孔子認為民眾多了首先應該讓他們富起來,而這一則卻認為誠信比食物、比富裕更重要,應怎么理解這樣的看法?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所以“去兵”“去食”可以,“無信”則“不應”。,2024/3/3,30,孔子教導我們——,做人要講誠信,要做有道
17、德之人,2024/3/3,31,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孔子在本章中所說的話,主要是對國家的執(zhí)政者而言的,是關于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他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即這是治國安邦的基本點。要求統(tǒng)治者嚴肅認真地辦理國家各方面事務,恪守信用;節(jié)約用度,愛護百姓;役使百姓應注意不誤農時等。 孔子這里是為統(tǒng)治者治理國家、統(tǒng)治百姓出謀劃策。,,2024/3/3,32,季氏將伐顓臾孔子時代的魯國,政治上
18、處于動蕩變革之中,當時,魯桓公的后代季孫、孟孫、叔孫三大家族逐漸強大,魯國公室日趨衰敗。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魯國朝政,其中,季孫氏勢力最大,他要討伐顓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貪其土地,其二是擔心顓臾對己不利。當時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門下,且都參與了出征前的籌劃。也就是在這時候,二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兩位弟子的對話。,2024/3/3,33,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應認識到自己沒有盡職勁責。 正面主張也就是他治
19、國安邦的原則:“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對外要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對謀動干戈進行武力征伐,在內部要“均、和、安”,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樂業(yè)。 為政以德的觀點,季世將伐顓臾,2024/3/3,3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2024/3/3,35,,由于季氏推
20、行了新的政治和經濟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來。孔子的學生冉求幫助季氏積斂錢財,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氣,表示不承認冉求是自己的學生,而且讓其他學生打著鼓去聲討冉求。,,2024/3/3,36,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盍徹乎”中的“徹”是增加租稅還是減免租稅?原來哀公的賦稅制度是怎樣的?有若主張應怎樣?收入已經
21、不足了,為什么還要減免賦稅?這一章反映了儒家學派的經濟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只要百姓富足了,國家就不可能貧窮。反之,如果對百姓征收過甚,這種短期行為必將使民不聊生,國家經濟也就隨之衰退了。這種以“富民”為核心的經濟思想有其值得借鑒的價值。,2024/3/3,37,主張讓天下人共同富裕講究“均”,反對統(tǒng)治者獨享財富提倡節(jié)約肯定安貧樂道,孔子的財富觀,2024/3/3,38,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p>
22、,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2024/3/3,39,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斂縮氣息 )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傳》曰:“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chuàng)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長安語
23、曰:“城中好高結,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什么是“德風” “德草”? “偃”是什么意思?什么東西“必偃”?,2024/3/3,40,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良好的行為去感染、影響周圍的人,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而下效,孔子的個人觀,2024/3/3,41,南宮括問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宮括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24、”,為什么“羿善射,奡蕩舟” ,卻“俱不得其死然”?為什么“禹,稷躬稼”卻有了天下?孔子根據什么說南宮括是君子、是尚德之人?孔子為什么當面不答而要在南宮適出去以后才說他是君子、是尚德之人?,大禹治水,2024/3/3,42,道德的重要性道德的內涵 教化 誠信 盡責(盡職) 愛民
25、 輕財 節(jié)用,孔子的道德觀,2024/3/3,43,練習一:根據“為政以德”的內容,替孔子制訂一部治國綱要,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治理好我們魯國,特制訂下列條例:1.要努力提高全體國民(包括官員)的道德素養(yǎng),官員要用道德來治理百姓,百姓要順從禮教,懂得羞恥。2.3.4.……,2024/3/3,44,練習二:選擇這一專題中孔子的任何一則言論,談談
26、你的看法。,從古到今,糧食、國防、信義都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基本問題。糧食充足可以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軍備充足就不會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險,取信于民就可以使社會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使社會進步而繁榮。如果有一天,人民對社會,對政權都已經失去基本的信任,那才是一個民族真正可悲的。,2024/3/3,45,2、疏通文意,掌握重點詞語 重點應注意常用的且古今有異義的詞語及成語與名言。1、重點掌握以下詞語: 斯 ①指
27、示代詞:這 于斯三者何先 逝者如斯夫 有美玉于斯《論語》 ②連詞:就,那么 如知其非義,斯速而已矣,何待來年。(《孟子·滕文公》) ③句中句末語氣助詞:哀我人斯(《詩經·豳風》),2024/3/3,46,相 ①贊禮之人:端章甫,原為小相焉《論語》 ②扶盲人走路的人:今由與求也相夫子 則焉用彼相也《論語》
28、 ③觀察,視: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詩經·相鼠》),2024/3/3,47,勸 ①勉勵,獎勵:懲惡勸善 (《左傳》)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論語》 ②勸告,勸說:勸秦王顯巖穴之士 (《史記·商君列傳》)時 按時: 使民以時 學而時習之 《論語》,2024/3/3,48,就 ①靠攏,接近:陳力就力,不能者止 如殺無道,以就有道
29、 《論語》 ②完成,成功: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傷仲永》 ③成全,成就: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史記》,2024/3/3,49,何以……為:表示反問。其中疑問代詞“何”表詢問,動詞做謂語,語氣助詞“為”加強詢問語氣??勺g為:“還用······做什么”“為什么要·
30、83;····”“有什么······呢”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漢書·霍光傳》信 ①誠信,言語真實: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劌論戰(zhàn)》②信任:民無信不立《論語》,2024/3/3,50,道德 先秦道德兩字很少連起來用的,道是道,德是德。“德”表示好的行為的成果和作用。古人解釋“德者得也?!币虼丝鬃又v的“
31、為政以德”是好行為的成果。行道而有得于心,其所得,若其所固有,故謂之德性。(錢穆) 道的本義是人走的路,然后再引申出方法、引導、道德等意思,如 : 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之以政 道千乘之國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論語》,2024/3/3,51,國家:西周與春秋,周天子名義上擁有整個天下,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周天子再把土地分封給宗室、子弟、功臣,天子所封的就是諸侯國,那時國就
32、是指諸侯國。諸侯國君又把國內的土地分給宗室、子弟、功臣。這些封地就叫做“家”。所以孟子說:“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鄙琊ⅲ骸吧纭笔峭辽?,“稷”是谷神。在農業(yè)社會土地和糧食關系民生和國家政權,是至關重要的,古代皇帝和諸侯都祭社稷,后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2024/3/3,52,無乃爾是過與: “無乃……與”,是表示反問的一個問式,相當于“恐怕……吧”。“過”是指責的意思,《過秦論
33、》的 “過”也是這個意思?!斑^”的賓語是“爾”,即你們?!笆恰笔俏覀冊诒疚乃莆盏囊粋€重點實詞,“是”在文言文中最基本的用法是指示代詞,解釋為“這”,后面的“是社稷之臣也”“是誰之過與”“夫如是”都是這個意思。,2024/3/3,53,特別要注意,“是社稷之臣也”這個“是”看起來非常像現代漢語表示判斷的“是”,其實不是,到漢代以后,“是”才有用于表判斷的,如“問今是何世”“不知木蘭是女郎”等?!笆恰痹诠盼闹幸灿斜硎九c“非”相對的概念,
34、如“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至于本句的“是”也是代詞性的,復指前面的“爾”,起提賓的作用。同樣的用法有“惟余馬首是瞻”“惟命是從”“惟利是圖”等。,2024/3/3,54,既來之,則安之: 課文中“來”和“安”都使動用法,意思是使遠方的人來歸順以后,就要使他們生活安定?,F在這個成語是指既然來了,就要安下心來,跟原來的意思有些不一樣。,2024/3/3,5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這句話主語是
35、“君子”,謂語是“疾”,賓語是“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難點在理解賓語的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心里明明想得到某樣東西,卻不肯直接說出來,即“舍曰‘欲之’”,然后找一個借口,編一套理由把它拿過來,即“必為之辭”。這種態(tài)度是君子討厭的,不但個人的道德不應該,政治的道德更不應該??鬃邮紫攘R冉有的這種態(tài)度。,2024/3/3,56,成語:禍起蕭墻 分崩離析 鳴鼓攻之 2、背誦并深刻領會以下文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6、。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設計意圖:這些名句與成語,意蘊深刻,至今還活在人們的語言中,極富生命力,所以先要學生背下來,然后慢慢品味其意思。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2024/3/3,57,逐章把握孔子的主張。 本課記載的是孔子及部分弟子有關從政方面的言論,以德從政、以禮從政是其主要思想。 2.1章:主張為政以德,即以德為政。 2.3章:以德為政,以禮為政。13.9章
37、:富民、教民12.7章:富民、正己(立信)1.5章:愛人、正己16.1章:以徳服人、正己11.17章:舉賢(去惡)12.9章:富民、愛民13.6章:正己12.19章:正己(以善德教民)2.20章:正己、教民、舉賢14.5章:正己,2024/3/3,58,第三課時 本課時主要在總體上探討文意與孔子的思想,學生充分發(fā)言,然后作引導歸納、總結。 探究一:孔子一方面主張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
38、又寧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沒有矛盾?怎樣理解“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句話?,2024/3/3,59,從孔子“均無貧”、有若“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等言論看,孔子是認識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張就否認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說,是在特定的語境下對教民思想的強調??鬃诱J為,于統(tǒng)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愛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為統(tǒng)治者的最根本的條件。這也體現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朱熹說::“民無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
39、必不免。無信則雖生而無以自立,不若死之為安。故寧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寧死而不失信于我也。愚謂以人情而言,則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則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為政者,當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棄也?!?2024/3/3,60,探究之二:孔子的兩個學生在季氏家做官,季氏是他們的“老板”,為什么有軍事行動要跑來告訴孔子?,,2024/3/3,61,同學們各抒己見,但對孔子那個時候的師生關系不大了解。他那
40、個時候的師生關系與現在不同。當時并沒有黨派組織,但孔子與學生們相當于一個黨派,孔子是其精神領袖,弟子們對孔子有宗教性的崇敬??鬃訉W生是一種道德的感召,學生不敢騙他。這兩位學生是季氏的家臣,是文人兼武職帶兵的。季氏想吞并顓臾,他們參與其事。他們不是不知道季氏的野心,他們受孔子的影響,又是孔子的高才生,內心也覺得季氏這件事做得不對,而且做出來一定要挨老師罵。可是這兩人到底不是孔子,認為季氏這樣做似乎也未嘗不可,因而沒有堅決反對,但又怕孔子
41、知道以后吃不消,于是兩個人來拭探孔子的意向。,衛(wèi)靈公問 陳于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衛(wèi)靈公》,2024/3/3,62,探究之三:孔子為什么反對季氏攻打顓臾 孔子的理由有三:一是顓臾是先王封國,不可伐;二是顓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顓臾乃社稷之臣,不當伐。第一點是從歷史
42、上講的,第二點是從地理上講的,第三點是從政治地位上講的。顓臾這個國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諸侯時建立的國家,是社稷之臣,是周天子所領導下的一分子(周天子把它封給魯君)怎么可出兵去打它呢?你季氏根本沒這個資格。這些小國大多是上古帝王賢哲的后裔,他們的祖先為中華文明的建立和發(fā)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這些小國中仍然保存繼承了其祖先的優(yōu)秀品德、風俗習慣??鬃油瞥缰芪幕膊黄缫曅幕?。在他看來,三代先王保存這些小國的祭祀血食,表現了三代尚德精
43、神。若將這些小國消滅,不僅是它們的悲劇,亦會使自己因失德而走向滅亡。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2024/3/3,63,孔子的時代,天下已呈禮樂崩壞之象。當時周天子號稱擁有天下,實際上只控制著自己的都城。而諸侯國君也步其后塵,大夫們一個個擴張自己的勢力,國家呈尾大不掉之勢,國君變成了傀儡。如魯國在魯襄公十一年由三桓“三分公室”:魯大夫季孫、孟孫、叔孫三家貴族將魯國一分為三,各占其一。后來,隨著
44、季氏家勢的強大,又四分公室,季氏獨得其二,季氏又做魯國的卿相,擁有魯國的實權。,2024/3/3,64,顓臾,是魯國的附庸,它是當年周天子封給魯國的屬國。名義上是一個國家,在當時魯國公室被瓜分的情況下,顓臾倒是魯君的勢力范圍。孔子一針見血地指出季氏發(fā)兵討伐顓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一種試探性的武力示威,其真正目的是要削弱魯君的實力,最終篡奪魯國政權。孔子以其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敏銳的政治眼光識破了季氏的陰謀,同時也有力地批駁了冉有的觀點。
45、孔子的理想社會是西周初年,孔子的政治偶像是周公旦,其畢生使命是“克己復禮”,恢復周公所制定的“禮”。孔子認為:“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季氏作為一個大夫,卻以下犯上,居然攻打周天子所封的顓臾,這是對孔子政治信念的挑戰(zhàn),所以孔子要堅決反對。,2024/3/3,65,探究之四: 孔子說“均無貧”這個是否和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口號“等貴賤,均貧富”的均相同?,2
46、024/3/3,66,,“均無貧”與“均貧富”含義不同。均貧富是站在窮人即“貧”的立場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而均無貧則是孔子站在統(tǒng)治者即“富”的立場上提出的調和階級矛盾的主張。“均貧富”實際含義在劫富濟貧,強烈主張維護等級制度,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這種思想。 “均”在《說文解字》中解為“平”(公平),這是它在詞典中的意義。詞在詞典中的意義是抽象的、概括的。一旦用到言語里,有了具體的語境,詞的意義就由語
47、言義變?yōu)檠哉Z義,就會添加很多臨時性的附加成分,由抽象變?yōu)榫唧w,由一般變?yōu)閭€別。“均貧富”和“均無貧”的“均”詞典義都是“平”,但到了“均貧富”和“均無貧”這兩個不同的句子里,卻有不同的解釋。,2024/3/3,67,設計意圖: 儒學是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其最核心的思想是維護等級制度。這是封建統(tǒng)治者最需要的。 《論語》載:“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惫唬骸吧圃?!信如君不
48、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可見孔子這個話是講到統(tǒng)治者心坎上去了?!?2024/3/3,68,探究之五: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治國原則是怎樣的? 孔子講為政,不是談政治,他講的是政治哲學,或者說是政治原則,從這個角度來看,孔子的言論才更有價值,更有普遍意義。作為思想家作為圣人,其價值乃是提供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而不是具體某一個樣板??鬃诱J為,政者、正也。作為國家的管理理,首先自身要正,只
49、有當一個人的內心修養(yǎng)達到了一個君子的要求,他才能夠為國家做事(可大受),也才能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張格物、致知、修身、養(yǎng)性、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自身的修煉是治國平天下的前提。,2024/3/3,69,在本章節(jié)中,孔子就明確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13.6)如果統(tǒng)治者有感召力,則就如北極星一樣,“居其所而眾星共之”。(2.1)如果這樣就沒有必要“殺無道、以就有道?!?12.19)小人必然會被感化
50、?!熬又嘛L,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12.19)這樣孔子自然就反對武力征服,主張“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16.1)統(tǒng)治者自身做出榜樣就是對百姓最好的教育?!芭R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2.20),2024/3/3,70,孔子設教,不僅注意個人修行,其對家庭社會國家種種法則制度秩序,所以使人群相處相安之道,莫不注意。為人之道即是為政之道,行己之道即是處群之道。不僅是雙方兼顧,實則是二者
51、合一。就政治言,治人得與治于人者同是一人,惟職責應在治人者,不在治于人者。其位愈高,其權愈大,則其職責亦愈重。故治人者貴能自反自省,自求之己??鬃哟鸺究底訂栒T條,語若平直,而寓義深遠。若不明斯義,不能修己,徒求治人,不知立德,徒求使民。人道不彰,將使政事惟在于爭權位,逞術數,恣意氣。覆轍相尋,而斯民日苦。 錢穆《論語新解》,2024/3/3,71,孔子認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養(yǎng)生(食)送死(喪)和祭祀。統(tǒng)治者要“節(jié)用而愛人,使
52、民以時?!?1.5)他反對橫征暴斂,認為苛政猛于虎。當自己的學生為季氏斂財時,他公然號召其它學生“鳴鼓而攻之可也。”(11.17)他勸魯哀公減輕人民的賦稅,要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12.9)當然這并不是說孔子主張均貧富,孔子主張的是上下各得其分(根據自己的名分、地位,該得多少是多少,該干什么就干什么)。,2024/3/3,72,所以于統(tǒng)治者而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16.1)當然對百姓
53、的教育是必需的:“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9)教什么?教之以禮、信、孝弟?!暗乐缘?,齊之以禮,有恥且格。”(2.3)“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12.7)“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他所追求的是道德至上的理想社會。設計意圖: 這一問題的設計實際上是對全文起總結作用。教學本文要盡量避免只逐條講述,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討論這一問題,教師應留足夠的時間。,2024/3/3,73,為政者的基本
54、素質:,德行、教化、誠信、平和、仁愛、秩序、重民、端正等,2024/3/3,74,孔子的“德治” 在治國的方略上,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國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于民,實際上已打破了傳統(tǒng)的禮不下庶人的信條,打破了貴族和庶民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2024/3/3,75,實行德治的具體辦法有:,(1)重教化,輕刑罰??鬃诱J為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必須在滿足百姓生活富裕
55、的基礎上,加強教化。在禮刑問題上,孔子主張禮教是根本的、不得已而用刑,必須慎用。他認為寬猛相濟,正事才會和諧。寬猛結合,就是文武兩手并用,德治與刑治都要。,(2)反對過度榨取,主張“使民也義”。義者,宜也,就是役使老百姓不要過分,要適宜??鬃涌吹搅水敃r兩極分化、貧富差距過大的現實,認為這是造成社會不安、國家顛覆的基本因素,因而提出平均主義的經濟主張。他說“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保ā都臼蠈⒎ヮ咊А罚?2024/3/
56、3,76,(3)為政需正己??鬃诱J為要治國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保ā蹲勇贰罚┧钥鬃又鲝埥y(tǒng)治者一定要是德高望重、身體力行的“君子”,這樣,為政者起表率作用,就會上行下效,自然就會政通民和、國家得治??鬃訉檎咛岢鲆欢ǖ牡赖滤揭?。,(4)舉賢才。與孔子的德治思想相聯(lián)系,他認為國君要治國平天下,就必須舉賢任能,發(fā)現和提拔優(yōu)秀人才,參與國事。關于賢才的標準,孔子認為應該是“志于道,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