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耳鼻咽喉科學 嚴傳,鼻部疾病,解剖復習,鼻前庭炎(一)概念,鼻前庭炎是發(fā)生在鼻前庭皮膚的彌漫性炎癥,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鼻前庭炎以鼻前庭皮膚紅腫、疼痛為特點。慢性鼻前庭炎以干癢、結痂、鼻毛脫落為主要表現(xiàn),有經久不愈,反復發(fā)作的特點。,鼻前庭炎(二)病因,本病好發(fā)于兒童,長期在粉塵(如水泥、石棉、皮毛、煙草等)環(huán)境中工作,易誘發(fā)或加重本病,無地域性、季節(jié)性。多由鼻炎等疾病的分泌物
2、刺激或挖鼻等不良習慣反復損傷所致;常繼發(fā)于急、慢性鼻炎、鼻竇炎及變應性鼻炎患者,糖尿病患者、接觸有害氣體及粉塵職業(yè)人員,也可引起本病。,鼻前庭炎(三)臨床表現(xiàn),癥狀急性者鼻前孔及上唇部疼痛為主要癥狀;慢性者鼻部皮膚常有灼熱、干癢、異物感等異常感覺。體征急性者鼻前庭皮膚紅腫,嚴重者可擴及上唇交界處,潮紅、潰爛流水、積結痂塊或皸裂,有壓痛。慢性者鼻前庭部皮膚增厚、皸裂或蓋有鱗屑樣痂皮;成年人病程久而不愈者,常有鼻毛脫落或稀少。,
3、鼻前庭炎(四)診斷及鑒別診斷,診斷要點前鼻孔及上唇部疼痛,有灼熱、干癢、異物感等異常感覺;急性者鼻前庭皮膚紅腫,潮紅、潰爛流水、積結痂塊或皸裂。慢性者鼻前庭部皮膚增厚,皸裂或蓋有鱗屑樣痂皮。鑒別診斷本病應與鼻前庭濕疹鑒別,后者常是全身濕疹的局部表現(xiàn),瘙癢較劇烈,多見于小兒,常與過敏因素有關。,鼻前庭炎(五)治療,治療原則 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對癥治療。,鼻前庭炎,(二)治療措施1.急性期 全身酌情使用抗生素,局部濕熱
4、敷或紅外線照射,配合局部涂抗生素軟膏。2.慢性有結痂者 用3%過氧化氫溶液除痂皮和膿液,局部涂抗生素軟膏;滲出較多者,可用5%氧化鋅軟膏涂擦。皮膚糜爛或皸裂者可用10%~30%硝酸銀燒灼,并涂抗生素軟膏。,鼻 癤,概念: 鼻癤是鼻前庭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膿性炎癥。亦可發(fā)生在鼻尖和鼻翼處。,鼻 癤,病因: 多因挖鼻或拔鼻毛不良習慣,亦可因鼻分泌物刺激,細菌從皮膚毛囊根部進入皮下組織,形成局限性化膿感染。糖
5、尿病或體力衰弱者較多見,并易反復發(fā)作。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解剖:鼻前庭、鼻尖及鼻翼皮膚富含毛囊、皮脂腺及汗腺。,鼻 癤,【臨床表現(xiàn)】癥狀:局部紅、腫、熱、痛,有時伴低熱和全身不適。嚴重者可引起患側上唇及面頰部蜂窩組織炎,表現(xiàn)為同側上唇、面頰及下瞼紅腫熱痛,常伴有畏寒、發(fā)熱、頭痛和全身不適等明顯的全身癥狀。體征:發(fā)病初,檢查可見一側鼻前庭內有丘狀隆起,周圍因浸潤而發(fā)硬、發(fā)紅,局部觸痛,頜下淋巴結常腫脹疼痛。癤腫成熟后可見黃色膿
6、栓,多在一周內自行穿破而愈。癤腫多單個發(fā)病,亦有多個,但多限于一側鼻前庭。,鼻 癤,并發(fā)癥: 因鼻部血管豐富,與海綿竇相通,且面部靜脈缺少或無靜脈瓣,屬面部的“危險三角區(qū)”。當鼻癤擴展或因擠壓等處理不當,可發(fā)生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和敗血癥等嚴重并發(fā)病。,鼻 癤,【治療】1.癤未成熟者切忌切開,應及早大力控制感染,預防并發(fā)癥。可局部濕熱敷或理療,以消炎止痛;局部涂用10%魚石脂軟膏,促其成熟穿潰。同時全身給予足量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
7、,嚴禁擠壓,疼痛劇烈者可給予止痛劑。,鼻 癤,2.膿腫已有膿栓者可待其穿破或局部消毒后用針尖或尖刀挑破膿頭,用小鑷子鉗出膿栓,促進膿栓排出,局部消毒后,涂以抗生素軟膏;切開時不要切及周圍浸潤組織,切忌擠壓,以免膿毒擴散引起并發(fā)癥。,鼻 癤,3.并發(fā)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和敗血癥應予住院治療,靜脈滴注足量、敏感的抗生素類藥物,密切觀察,切不可掉以輕心。,鼻 癤,4.對于反復發(fā)生者應注意檢查有無糖尿病及其他內科疾病,并積極治療鼻腔疾病,以去
8、除病因。,急性鼻炎,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粘膜急性炎性疾病,俗稱“傷風”、“感冒”,四季可發(fā),多發(fā)于氣候多變季節(jié),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主要以飛沫經呼吸道傳播,本病發(fā)病無性別、年齡的差別,由于氣候變化和體質強弱,因此病情有輕重之分。,急性鼻炎,一、病因本病為病毒感染,常見的病毒有鼻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鼻粘膜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壞時,病毒通過呼吸道傳染而侵入機體,原已潛藏于上呼吸道的細菌也生長繁殖
9、,毒力增強,使本病在原發(fā)的病毒感染的基礎上,合并繼發(fā)性細菌感染,常見的致病菌有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桿菌等。,急性鼻炎,誘因有受涼、疲勞、煙酒過度、維生素缺乏、內分泌失調、全身慢性疾病等,以及鼻腔疾病,口腔、咽部的感染病灶等局部因素。,急性鼻炎,病理表現(xiàn)為一種單純性炎性變化,初期粘膜血管痙攣,腺體分泌減少;繼之充血、水腫,腺體及杯狀細胞分泌增加,有單核及多形核白細胞浸潤;鼻涕初為水樣,逐漸變?yōu)檎骋盒裕灰院笳衬ぶ兄行粤<?/p>
10、胞增多,滲出粘膜表面,脫落于分泌物中,鼻涕變?yōu)檎骋耗撔?;恢復期上皮新生,粘膜逐漸恢復正常。,急性鼻炎,【臨床表現(xiàn)】癥狀:潛伏期1~3日。起病時鼻咽部干燥灼熱、鼻癢、噴嚏,倦怠,畏寒發(fā)熱,頭痛。1~2日后,鼻塞,流清水樣涕,量多,嗅覺減退,講話時呈閉塞性鼻音,發(fā)熱、頭痛加重,周身酸痛。以后分泌物轉為粘膿性,不易擤出。若無并發(fā)癥,則局部及全身癥狀逐漸減輕至消失。整個病程為7~10日。體征:鼻腔粘膜充血、水腫,鼻甲腫大,鼻腔中可有粘液性或
11、粘膿分泌物積留。,急性鼻炎,并發(fā)癥:由于感染蔓延,或處理不當,感染可向鄰近器官擴散,可致急性鼻前庭炎、急性鼻竇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氣管炎和支氣管炎、肺炎等各種并發(fā)癥。,急性鼻炎,1.診斷要點起病較急,病程較短;以鼻塞、噴嚏、流清水樣或粘液性鼻涕為主要癥狀,伴惡寒、發(fā)熱、頭痛等;鼻粘膜充血、水腫,鼻甲腫大,鼻腔內分泌物增多。,急性鼻炎,2.鑒別診斷主要與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流行性感冒相鑒別。(1)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 呈陣發(fā)性
12、發(fā)作,噴嚏頻作,大量清水樣涕,鼻粘膜水腫,色蒼白。諸癥來去迅速,發(fā)作過后鼻復常態(tài)。無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等全身外感癥狀。(2)流行性感冒 突然發(fā)病,傳染性強,多數(shù)人同時發(fā)病,全身癥狀如寒戰(zhàn)、高熱、周身酸痛等癥狀較重,鼻腔癥狀較輕。,急性鼻炎,(一) 治療原則改善癥狀、預防繼發(fā)感染。(二)治療措施1.全身治療 大量飲水,飲食清淡,疏通大便,注意休息??诜鉄徭?zhèn)痛劑,如復方阿司匹林之類;可予鹽酸嗎啉呱等抗病毒
13、藥。如合并細菌感染者,宜用抗生素。 2.局部治療 麻黃素滴鼻液,或呋喃西林麻黃素滴鼻液滴鼻。,慢性鼻炎,慢性鼻炎是鼻粘膜及粘膜下組織的慢性炎癥,包括慢性單純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男女老幼均可發(fā)病,無季節(jié)性及地域差別。,慢性鼻炎,病因局部因素:主要由急性鼻炎反復發(fā)作或遷延日久轉化而來;鄰近的炎性病灶、鼻中隔偏曲、鼻腔粘連、濫用血管收縮劑、長期受有害氣體及粉塵的刺激等,都可引發(fā)本病。全身因素:貧血、結核、糖尿病、風濕病、心肝
14、腎慢性疾病、便秘、營養(yǎng)不良、過勞、煙酒過度、維生素缺乏、內分泌失調等易發(fā)本病。,慢性鼻炎,病理慢性單純性鼻炎表現(xiàn)為鼻粘膜深層血管慢性擴張,下鼻甲海綿狀組織明顯擴大;血管和腺體周圍有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杯狀細胞增多,粘液腺活躍,分泌增強;鼻甲粘膜腫脹,但粘膜下組織無明顯增生性改變。慢性肥厚性鼻炎表現(xiàn)為粘膜上皮纖毛脫落,變?yōu)閺蛯由掀?,靜脈及淋巴流回受阻,粘膜下層水腫;繼而發(fā)生纖維組織增生而使粘膜肥厚,可呈桑椹狀或息肉樣變,骨膜及骨組織
15、增生,鼻甲骨骨質也可呈肥大改變。,慢性鼻炎,【臨床表現(xiàn)】一、慢性單純性鼻炎 癥狀:鼻塞多為間歇性和交替性,活動時減輕,靜息時加重;鼻涕增多,間或有嗅覺減退,頭痛頭昏,閉塞性鼻音等癥。體征:鼻粘膜腫脹,色暗紅,鼻甲腫大,表面光滑;探針觸之柔軟、富有彈性;用血管收縮劑1%麻黃素反應敏感;鼻腔中可有粘液性或粘膿分泌物積留。,慢性鼻炎,【臨床表現(xiàn)】二、慢性肥厚性鼻炎 癥狀:鼻塞較重,多為持續(xù)性;有閉塞性鼻音,可伴有嗅覺減退;涕少粘稠不
16、易擤盡;或見頭痛,頭昏,失眠,健忘,耳悶,耳鳴,聽力減退等癥。體征:鼻粘膜鼻甲肥大,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彈性差;探針輕壓不出現(xiàn)凹陷,或凹陷后難以立即平復;對血管收縮劑1%麻黃素反應不敏感;鼻腔中可有粘膿分泌物積留。,慢性鼻炎,1.診斷要點病程較長;以持續(xù)性、間歇性、交替性鼻塞為主要癥狀,或伴頭昏、記憶力下降、失眠、耳鳴、耳內閉塞感等癥;鼻腔粘膜充血,呈紅色或暗紅色,鼻粘膜腫脹,鼻道狹窄或不通。,慢性鼻炎,2.鑒別診斷本病應與慢性鼻
17、竇炎鑒別,后者鼻塞以單側為主,鼻流濁涕、量多,伴頭痛。,慢性鼻炎,治療措施 1.病因治療 消除致病因素,如矯正鼻中隔畸形、治療慢性化膿性鼻竇炎等。加強鍛煉,增強抵抗力。2.0.5%~1%麻黃素生理鹽水滴鼻對慢性單純性鼻炎,使用減充血劑滴/噴鼻,局部定期熱敷有一定療效。,慢性鼻炎,3.封閉 對慢性單純性鼻炎,用0.25~0.5%普魯卡因行鼻丘、下鼻甲前端粘膜內封閉,或作迎香和鼻通穴位封閉,每次1~1.5ml,隔日1次,5次為一
18、療程。,慢性鼻炎,4.下鼻甲硬化劑 對慢性肥厚性鼻炎實施下鼻甲硬化劑注射,可改善其鼻腔通氣功能。常用藥物有80%甘油、5%石炭酸甘油、5%魚肝油酸鈉、50%葡萄糖等。表面麻醉后,將注射針自下鼻甲前端向后刺入粘膜下,至接近下鼻甲后端處,然后將針頭緩緩退出,邊退邊注射硬化劑,注射量為1ml左右。根據下鼻甲收縮情況,7~10天后可重復注射,一般3次為一療程。,慢性鼻炎,5.手術治療 行下鼻甲部分切除術、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術、中鼻甲部分切
19、除術等。,萎縮性鼻炎,萎縮性鼻炎是一種發(fā)展緩慢的鼻腔萎縮性炎癥,以鼻內干燥、鼻腔粘膜、骨膜和骨質發(fā)生萎縮為特征的鼻病,嚴重而伴有典型惡臭者,稱臭鼻癥。多發(fā)于青春期,女性較男性多見,按病因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萎縮性鼻炎,病因原發(fā)性:目前病因不十分清楚,認為可能與維生素缺乏、內分泌紊亂、遺傳等因素有關。繼發(fā)性:由于鼻腔慢性炎癥或特異性感染(如鼻結核、鼻麻風等),或有害粉塵、氣體及干燥、高溫環(huán)境刺激,粘膜破壞較重,逐步萎縮所致;也見
20、于鼻腔多次手術和手術不當鼻腔組織切除過多的患者。,萎縮性鼻炎,病理主要病理變化為上皮變性,進行性萎縮,粘膜和骨部血管發(fā)生閉塞性動脈內膜炎和海綿狀靜脈叢炎,血管壁結締組織增生肥厚、管腔縮小或閉塞,血供不良而導致粘膜、腺體、骨膜和骨質萎縮、纖維化以及鱗狀上皮化。,萎縮性鼻炎,【臨床表現(xiàn)】癥狀:主要癥狀為鼻及鼻咽干燥感,鼻塞(因為干痂堵塞或由于鼻腔感覺功能減退而缺乏呼吸氣流刺激感所致),鼻氣腥臭,鼻腔有膿痂;伴有嗅覺減退,鼻出血,頭痛、頭
21、昏等癥。起病緩慢,病程較長,癥狀逐漸加重。體征:鼻粘膜干燥,鼻甲萎縮,鼻腔空曠,鼻腔內可有黃綠色痂皮,或可聞及特殊惡臭。自幼發(fā)病者,可有鞍鼻畸形,見鼻梁平塌凹陷。,萎縮性鼻炎,診斷依據自覺鼻中干燥,鼻塞,鼻出血,嗅覺障礙;鼻粘膜干燥,下鼻甲萎縮,鼻腔空曠或有膿痂結聚。,萎縮性鼻炎,治療目前尚無特殊治療,宜局部和全身綜合治療。(一)全身治療 維生素療法:維生素A、B、C、D、E都可選用。微量元素療法:可選用鎂、鋅、銅、鐵、磷制
22、劑。,萎縮性鼻炎,治療目前尚無特殊治療,宜局部和全身綜合治療。(一)全身治療 維生素療法:維生素A、B、C、D、E都可選用。微量元素療法:可選用鎂、鋅、銅、鐵、磷制劑。,萎縮性鼻炎,(二)局部治療1.鼻腔沖洗用溫熱生理鹽水或高錳酸鉀(1︰2000~5000)沖洗。2.滴鼻用1%鏈霉素液,或1%復方薄荷樟腦油、清魚肝油、石臘油,或25%葡萄糖甘油,或50%葡萄糖等滴鼻。3.涂鼻用1%新斯的明、0.5%乙烯雌酚油涂鼻。,
23、萎縮性鼻炎,(三)手術治療 鼻腔粘-骨膜下埋藏術、鼻腔外側壁內移加固定術、前鼻孔閉合術。,萎縮性鼻炎,【預防與調護】1.保持鼻腔清潔濕潤,清除鼻內積涕或痂皮。2.防治全身慢性疾患,加強營養(yǎng),少吃辛辣炙煿的食物3.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防治各種急慢性鼻部疾病。4.注意勞動保護,加強衛(wèi)生管理,減少粉塵吸入。5.鼻部慢性炎癥的患者,應注意適當使用血管收縮劑,以免鼻粘膜長期受藥物的刺激,使粘膜的營養(yǎng)發(fā)生障礙而萎縮。,變應性鼻炎,變應性
24、鼻炎為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的簡稱,是發(fā)生在鼻腔的I 型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以反復發(fā)作的陣發(fā)性鼻癢、噴嚏、流大量清涕和發(fā)作時鼻粘膜蒼白為特點。可呈季節(jié)性和常年性發(fā)作,前者稱為季節(jié)性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后者稱為常年性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本病為鼻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發(fā)病不分男女,但常見于青壯年。,變應性鼻炎,病因1.吸入性變應原 室塵、螨、昆蟲的鱗屑、分泌物及排泄物、羽毛、動物的上皮、分泌物及排泄物、真菌、枕墊料及床墊料、化學物質等,多引起常年性發(fā)作;蒿屬、
25、豚草,及云杉、柏樹、楊柳等植物花粉引起者,多為季節(jié)性發(fā)作。2.食物性變應原 面粉、奶、蛋、魚蝦、豆類甚至某些水果等;某些藥品,如磺胺類藥物、奎寧、抗生素等。3.接觸性變應原 如化妝品及涂料等。,變應性鼻炎,病理鼻粘膜組織間隙水腫、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高、腺體分泌增加、嗜酸性粒細胞聚集等。組胺等炎性介質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腺體分泌增加,使大量滲出液在結締組織內存留,壓迫表淺血管,使粘膜呈現(xiàn)蒼白色。上述改變在緩解期可恢復正常,如多
26、次反復發(fā)作,可引起上皮層增殖性改變,導致粘膜肥厚及息肉樣變。,變應性鼻炎,【臨床表現(xiàn)】癥狀:陣發(fā)性突發(fā)鼻癢、噴嚏頻作,鼻涕呈水樣、量多,鼻塞。發(fā)病迅速,消失也快,消失后則如常人。部分患者在癥狀發(fā)作時伴有眼癢、結膜充血,或其他過敏疾?。ㄈ缦。┑陌l(fā)作。有反復發(fā)作的病史,可有家族史。體征:鼻腔粘膜蒼白水腫,鼻腔內大量清水樣分泌物潴留。間歇期鼻粘膜可為蒼白、淡紫、暗紅或正常。,,變應性鼻炎,診斷要點以陣發(fā)性發(fā)作鼻癢,連續(xù)噴嚏,鼻塞,流
27、涕清稀量多為主要癥狀;多有過敏史或過敏家族史,或伴有其他過敏性疾??;鼻腔粘膜蒼白或淡紅、水腫,鼻內大量清水樣分泌物潴留;免疫學檢查。,變應性鼻炎,鑒別診斷主要與急性鼻炎相鑒別。急性鼻炎:非陣發(fā)性發(fā)作,初起時除有鼻塞、噴嚏、流清涕外,尚有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等全身外感癥狀。,變應性鼻炎,(一)治療原則增強體質,消除或脫離致敏原。(二)治療措施1.避免接觸致敏原 對于已明確的變應原,應盡可能脫離接觸。2.藥物治療 抗組胺藥:撲爾
28、敏、敏迪、克敏能等。肥大細胞膜穩(wěn)定劑:色甘酸二鈉等。皮質激素類:常用康寧克通-A及二丙酸倍氯米松(氣霧劑),以局部應用為主。減充血劑:1%麻黃素滴鼻液。,變應性鼻炎,3.免疫治療 免疫療法又稱脫敏療法、減敏療法,通過皮膚試驗或其它實驗室方法確定患者的致敏原,選用一種或數(shù)種最相關的變應原制成系列稀釋的浸液,皮下注射,達到改變患者的免疫反應性和減輕臨床癥狀的效果。4.手術治療 必要時可選用手術治療,如鼻中隔偏曲矯正術,針對下鼻肥大的下
29、鼻甲部分切除術,以及篩前神經切除術等。對常年性變應性鼻炎和個別花粉癥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鼻竇的自然開口:,開口于中鼻道(前組) 上頜竇 前組篩竇 額竇開口于上鼻道(后組) 后組篩竇 蝶竇,,鼻息肉 鼻竇炎,鼻息肉是指鼻內生有肉樣贅生物,狀若荔肉,妨礙呼吸的一種鼻病。它是由于鼻粘膜長期炎性反應引起組織水腫的結果,其好發(fā)于篩竇、中鼻甲游離緣、中鼻道內之鉤突、篩泡和上頜竇竇口等處。,鼻息肉 鼻竇炎,病因病理引起本病的病因仍
30、不清楚,現(xiàn)多認為上呼吸道慢性感染、變應反應,是引起鼻息肉的主要原因。息肉組織呈肥厚及極度水腫現(xiàn)象,其間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及嗜酸粒細胞浸潤;表面為復層柱狀上皮覆蓋,常無纖毛;無神經支配,僅有少許血管分布。,鼻息肉 鼻竇炎,【臨床表現(xiàn)】癥狀:單側或雙側漸進性持續(xù)性鼻塞;涕多,呈粘膿性或膿性;嗅覺障礙;或伴有頭痛,聽力下降等癥。體征:鼻腔內有單個或多個息肉,可發(fā)生于一側或兩側鼻腔,息肉表面柔軟、光滑,帶蒂活動。若息肉增大,可塞滿整個鼻腔
31、,引起鼻外形改變,形成蛙鼻;若息肉向內生,可伸展至鼻咽部。,鼻息肉 鼻竇炎,1.診斷要點漸進性持續(xù)性鼻塞,鼻腔內有單個或多個息肉。2.鑒別診斷主要與鼻腔惡性腫瘤相鑒別。鼻腔惡性腫瘤:鼻腔可見新生物,質地較硬,不光滑,不活動,常有少量出血,活檢可確診。,鼻息肉 鼻竇炎,治療以手術(鼻息肉摘除術)切除為主;同時治療鼻竇炎,并行免疫學及抗過敏治療,以減少復發(fā)。,鼻息肉 鼻竇炎,鼻息肉摘除術:術前準備同一般鼻腔手術。用1%-2%地卡因加
32、1%腎上腺素(3:1)或1%麻黃素生理鹽水(1:1)棉片或紗條作鼻頂、鼻腔底、中鼻道、總鼻道及息肉根部麻醉。用鼻內鏡直視下行FESS手術。,急性鼻竇炎,急性鼻竇炎是鼻竇粘膜的一種急性化膿性感染;常繼發(fā)于急性鼻炎。急性鼻竇炎的感染源常來自于鼻腔、鄰近組織感染(扁桃體炎、牙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創(chuàng)傷感染和各竇之間互相感染,其他因素如體質因素、理化因素及環(huán)境因素等亦可致鼻竇感染。,急性鼻竇炎,其致病菌以化膿性球菌為多見,如肺炎雙球菌、鏈球
33、菌、葡萄球菌;其次為桿菌,如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及流感桿菌等。由牙病引起者,多屬厭氧菌感染。,急性鼻竇炎,【臨床表現(xiàn)】癥狀:常繼發(fā)于急性鼻炎。病初,原有癥狀如畏寒發(fā)熱,周身不適,口渴,便秘等隨病程加重。局部癥狀以頭痛,患側鼻塞,鼻涕粘稠,黃濁量多難以擤凈,或涕中帶血絲,或有臭味等為主。間或有嗅覺減退,咽癢,咳嗽,咯痰,耳鳴,聽力減退等癥。,急性鼻竇炎,頭痛:為常見癥狀,膿性分泌物、細菌毒素,粘膜的腫脹及壓迫神經末梢均可致癥狀出現(xiàn)。其中前
34、組鼻竇炎的疼痛部位多位于額部及頜面部,而后組鼻竇炎的疼痛部位多位于顱底或枕部。因分泌物引流特點的不同,急性上頜竇炎的疼痛多是晨起輕,午后重;急性額竇炎則晨起重,漸加重,午后開始減輕;急性蝶竇炎同樣為晨輕,午后重,而前組篩竇炎的疼痛特點與額竇炎相似,后組篩竇炎的疼痛特點與蝶竇炎相似。,急性鼻竇炎,體征:鼻粘膜充血腫脹,鼻甲腫大,中鼻道或嗅溝有膿液,色黃,或涕中帶血,或有臭味;受累鼻竇表面壓痛,上頜竇穿刺可有膿液。兒童鼻竇炎可見受累鼻竇鄰近
35、部位的皮膚及軟組織發(fā)生紅腫。受累鼻竇表面壓痛點:上頜竇多位于面頰部有壓痛,額竇炎多位于額部及內眥部有壓痛,急性篩竇炎多位于鼻根部和內眥部有壓痛。,急性鼻竇炎,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血液化驗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升高。X線片可見竇腔昏暗,粘膜增厚,有時可顯示液平面。,急性鼻竇炎,診斷要點以鼻流多量濁涕,伴頭痛,鼻塞,嗅覺減退為主要癥狀;發(fā)病迅速,病程較短。鼻粘膜充血腫脹,鼻甲腫大,中鼻道或嗅溝有膿液,X線照片鼻竇有陽性表現(xiàn)。血液化驗白細胞
36、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升高。中鼻道或嗅溝有膿液:因為前后組鼻竇開口位置的關系,前組鼻竇炎多可見中鼻道膿性分泌物聚集,周邊粘膜充血、腫脹,后組鼻竇炎則多可見嗅裂局部膿性分泌物聚集。膿性分泌物量少或懷疑鼻竇炎存在時,可首先用1%麻黃素收縮鼻腔粘膜,行體位引流后再觀察鼻腔膿性分泌物聚集的情況。,急性鼻竇炎,(一)治療原則以非手術療法為主,并盡快消除病因,促進鼻竇的通氣引流,控制感染以防止發(fā)生并發(fā)癥或轉成慢性鼻竇炎。,急性鼻竇炎,(二)治療措施1
37、.全身治療 (1)一般治療:與急性鼻炎相同,如注意休息,大量飲水,飲食清淡;對癥處理,如頭痛或局部疼痛劇烈時,可使用鎮(zhèn)痛劑等。(2)抗炎治療:根據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選用足量的青霉素類抗生素,或其他廣譜抗生素。2.局部治療可用1%麻黃素滴鼻,收縮鼻腔粘膜保持鼻腔良好通氣;上頜竇穿刺,可有效引流及局部用藥;紅外線照射、超短波電療、局部熱敷等。,慢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具有病程長,癥狀時輕時重,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等特點。多由急性鼻竇
38、炎遷延而來。,慢性鼻竇炎,病因導致慢性化膿性鼻竇炎的致病菌及誘發(fā)因素在許多方面與急性化膿性鼻竇炎基本相似。多因急性化膿性鼻竇炎治療不當,以致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而轉為慢性。,慢性鼻竇炎,病理慢性鼻竇炎病期長短不一,病理變化也不一致,常見:粘膜上皮增厚突起呈乳頭狀;粘膜固有層劇烈水腫并增厚,伴中度或重度圓細胞浸潤;水腫日久可呈息肉樣變,甚至形成假性囊腫;動脈管壁增厚,其周圍的纖維組織增生,粘膜固有層中有堅實的纖維組織形成;腺體增生或腺管
39、阻塞,后者可形成囊腫或因感染進而成為膿囊腫;在粘膜的固有層內因淋巴細胞聚集而形成濾泡。其中以水腫或息肉多見。,慢性鼻竇炎,【臨床表現(xiàn)】癥狀:以流膿涕,鼻塞,頭痛或悶脹,嗅覺減退為主要表現(xiàn)。常繼發(fā)于急性鼻竇炎??砂橛蓄^昏,易倦,納差,耳鳴,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癥。體征:鼻粘膜充血腫脹,中鼻甲腫大,或中鼻道有膿液,或有息肉。X線照片:鼻頦位可見患側鼻竇模糊,粘膜水腫增厚,有時可顯示液平面。 CT檢查:能準確鼻腔、鼻竇、中隔情況
40、。,慢性鼻竇炎,診斷要點以流膿涕,鼻塞,頭痛,嗅覺減退為主要癥狀;病程長,纏綿日久;鼻粘膜充血腫脹,鼻甲腫大;X線照片鼻竇有陽性表現(xiàn)。,慢性鼻竇炎,治療原則趨向手術治療。 鼻內鏡鼻竇開放術FESS。,慢性鼻竇炎,全身治療 (1)一般治療消除病因:積極治療變應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牙根感染,慢性扁桃體炎等。增強體質:加強營養(yǎng),注意休息,鍛煉身體,去除全身性慢性疾病。(2)藥物治療 抗生素用于急性發(fā)作或有化膿性并發(fā)癥者。,
41、慢性鼻竇炎,局部治療(1)鼻腔用藥 可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滴鼻,促進鼻竇的通氣引流。(2)上頜竇穿刺沖洗(3)鼻竇置換療法(鼻竇交替療法),,上頜竇穿刺沖洗,為診斷和治療上頜竇炎的常用方法。操作時,病人端坐,將浸有1%丁卡因溶液的棉簽置入下鼻道的鼻腔外側壁行粘膜麻醉,5分鐘后取出。如穿刺右側上頜竇,術者用左手固定病人頭部,針頭斜面朝向鼻中隔,將穿刺針置入右側下鼻道中部的鼻腔外側壁,距下鼻道前端約1.5cm處,針尖盡量靠近下鼻甲根
42、部,以右手拇、食及中指執(zhí)針體,掌心頂住針柄,針尖向同側耳廓上緣緩緩用力刺入,當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時,表示針已進入竇腔。,上頜竇穿刺沖洗,拔出針芯,接上帶橡皮管的玻璃接頭,另一端接注射器?;爻椋粲心撘夯蚩諝獬槌?,證明針頭確已進竇腔,囑病人低頭,張口呼吸,再用注射器徐徐注入溫生理鹽水進行沖洗,直至水清無膿為止。洗畢,竇腔內可注入抗炎藥物。拔出穿刺針,下鼻道內填一棉球壓迫止血。,,鼻竇置換療法(鼻竇交替療法),先以1%麻黃素溶液滴鼻,使竇口粘
43、膜充分收縮,并將鼻腔內分泌物擤出。病人仰臥于治療臺上,肩下墊枕,頭向下垂,使頰部與外耳道口之連線與臺面垂直。將所需藥液滴入鼻腔內,并將連接吸引器之橄欖頭塞入滴藥側鼻腔內。術者用手指壓陷另側鼻孔,令病人連續(xù)發(fā)“K”音,軟腭收縮、關閉鼻咽部的同時,啟動吸引器。此時鼻腔及鼻竇內即形成負壓,鼻腔內的藥液因鼻竇內負壓的吸引而進入竇內。應間斷啟動吸引器,每次1~2秒鐘,6~8次即可,每日或隔日治療一次。,,鼻中隔偏曲,凡鼻中隔偏離中線或呈不規(guī)則的偏
44、曲,并引起鼻功能障礙,如鼻塞、鼻出血、頭痛等,稱為鼻中隔偏曲。正常人的鼻中隔很少完全平直,多有輕微彎曲,一般不屬病態(tài),也無需治療。,鼻中隔偏曲,【病因病理】生長發(fā)育和骨化過程中,鼻外傷可引起鼻中隔偏曲;發(fā)育異?;蚱渌膊。ㄈ绫乔荒[瘤、息肉推壓,或兒童腺樣體肥大日久,發(fā)生硬腭高拱,限制鼻中隔發(fā)育),也可導致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臨床表現(xiàn)】癥狀:持續(xù)性鼻塞,頭痛,鼻出血,或見耳鳴、耳悶等癥。體征:鼻中隔偏向一側呈“C”狀,或向兩
45、側均有偏曲呈“S”狀,或嵴突狀(半圓形突出),或矩狀突狀(尖銳突起)。突起側鼻腔狹窄,對側鼻甲多有代償性肥大。,鼻中隔偏曲,【診斷】臨床癥狀與體征結合易于診斷?!局委煛恳允中g矯正為主,根據偏曲的形狀選擇不同的術式,如鼻中隔粘膜下矯正術及鼻中隔重建術;鼻出血者,按鼻衄辨證論治;頭痛者,辨證論治。,鼻出血,鼻出血是臨床常見的癥狀之一,可純由鼻病引起,亦可由全身疾病所致。鼻出血多為單側,亦可為雙側;可間歇反復出血,亦可為持續(xù)出血;出血量
46、多少不一,輕者僅為涕中帶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復出血可導致貧血。小兒及青少年鼻出血大多在鼻前部,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區(qū)(利特爾區(qū));而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鼻出血則多發(fā)生在鼻腔后部(下鼻道后端鼻-鼻咽靜脈叢)。,鼻出血,.局部原因 鼻粘膜潰瘍、糜爛,鼻、鼻竇的急性感染,外傷,腫瘤。,鼻出血,全身原因 凡引起血壓升高,凝血功能障礙或血管本身張力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均可發(fā)生鼻出血。如高血壓、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血友病、血小板
47、減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肝、腎臟等慢性疾病和風濕熱等,肝功能損害致凝血障礙;流感、出血熱、麻疹、傷寒等急性高熱性傳染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接觸磷、汞、砷、苯等可破壞造血系統(tǒng)的化學物質;以及長期服用水楊酸類可致血液內血凝原減少的藥物性鼻出血等。,鼻出血,【臨床表現(xiàn)】癥狀:鼻孔出血。常為一側出血,亦有二側鼻腔同時出血者。反復多量出血可引起貧血,突然大量出血可致休克??赡苡袑е卤囚牟∈罚绨l(fā)熱、鼻塞,鼻腔干燥,高血壓等,以及突然噴
48、嚏、彎腰低頭、揉鼻、月經期臨近等誘因。體征:鼻腔有出血點,或見糜爛、出血區(qū)。,鼻出血,診斷要點鼻孔出血;鼻腔有出血點,或糜爛、出血區(qū)。排除全身性因素所致的出血。,鼻出血,鼻出血的治療原則:先治標,后治本;即首先外治止血,然后辨證施治。,鼻出血,局部處理1.局部止血藥物 用棉片浸以1%麻黃素、1‰腎上腺素、立止血等,或用明膠海綿塞入鼻腔壓迫出血點。2.燒灼法 在表面麻醉下,用棉簽蘸少許50%硝酸銀或30%三氯醋酸燒灼出血點至
49、局部變白為度;或用激光、微波凝固出血部位。,鼻出血,3.冷凍法 在表面麻醉下,用咽鼓管導管端置于出血點,將液氮自管內連續(xù)注入約1分鐘,待復溫后取出導管。4.鼻腔填塞術 以無菌凡士林紗條先壓于鼻腔底部,然后繞至中鼻甲前上方,再由上而下反復折疊填塞于鼻腔保持一定壓力(圖2-2-3),24~48小時后取出,如仍有出血可再行填塞。現(xiàn)有許多改良的方法,如止血套填塞術、氣囊或水囊壓迫止血術。,,鼻出血,5.后鼻孔填塞術 以小號導尿管從出血側
50、鼻腔插入咽部,以血管鉗從口腔拉出頭端,其尾端留于前鼻孔外;將預制的錐形凡士林球尖端上的兩根粗線縛于導尿管頭端,紗球隨之經口腔進入鼻咽部,最后堵塞于后鼻孔。紗球上的雙線引出鼻外,結扎固定于放置在前鼻孔的紗布卷上;紗球另一端所系的絲線留于口內固定在口角(圖2-2-4),以便以后取出紗球。留置時間一般在24~48小時。,,鼻出血,全身治療 半坐位臥床休息,注意營養(yǎng);失血嚴重者,須予輸血、輸液。給予足夠的維生素C、維生素K、維生素P等。靜脈注
51、射高滲葡萄糖注射液、鈣劑,以促進凝血。適當應用止血劑,如止血敏、安絡血、立止血等。,鼻出血,【預防與調護】1.鼻衄患者,情緒多較緊張,恐懼不安,接診醫(yī)生須鎮(zhèn)靜而不慌亂,并安慰病人,使之安定,迅速制止出血。2.積極尋找衄血病因,進行對因治療。,鼻骨骨折,外鼻突出于面部中央,易遭受撞擊、跌撞、槍彈及爆炸彈片的損傷。外鼻創(chuàng)傷占鼻部創(chuàng)傷的50%,其中以裂傷和鼻骨骨折為多見。鼻骨上部厚而窄,下部薄而寬,故多數(shù)鼻骨骨折多累及鼻骨下部。,鼻骨骨折
52、,【病因病理】鼻部受外力作用(銳器或鈍力)而遭損傷。輕者引起軟組織挫傷,皮下淤血或皮膚裂傷,稍重可引起鼻骨骨折、鼻梁塌陷、鼻中隔骨折移位、血腫,重者則造成顏面部骨折、鼻竇骨折、腦脊液鼻漏等,甚至引發(fā)休克。骨折類型與暴力的方向和大小有關。,鼻骨骨折,【臨床表現(xiàn)】 癥狀:最常見是鼻出血和局部疼痛,嚴重者可出現(xiàn)休克。,鼻骨骨折,體征:1.鼻骨骨折而無移位者,僅見外鼻局部瘀腫及觸痛。 2.鼻骨骨折而有移位者,表現(xiàn)鼻梁上段塌陷或偏斜。暴
53、力來自一側時,同側鼻梁下陷,對側隆起。正面暴力常使兩側鼻骨骨折,形成鞍鼻。2~4h后,鼻部軟組織腫脹、瘀血,掩蓋畸形。捫診局部有觸痛,可感到兩側鼻骨不對稱,有時有骨摩擦感或骨摩擦音。如伴有鼻腔粘膜撕裂,則擤鼻后可出現(xiàn)皮下氣腫,觸之有捻發(fā)感。,鼻骨骨折,3.鼻中隔如發(fā)生骨折、脫位,可出現(xiàn)鼻塞,鼻中隔軟骨下緣偏離中線,近鼻前庭處突向一側鼻腔。如粘膜撕裂,可見軟骨或骨質外露。如鼻中隔粘膜下出現(xiàn)血腫,則鼻中隔向一側或二側膨隆。血腫若繼發(fā)感染,可
54、引起鼻中隔膿腫。 X線檢查:鼻根部塌陷明顯者,應作X線攝片(鼻頦位,頭顱側位等)以排除篩竇、額竇及上頜竇骨折,出現(xiàn)腦脊液鼻漏者還應注意有無顱底骨折。開放性骨折常為粉碎性骨折,除伴有鼻及頜面軟組織傷,常有異物存留。,鼻骨骨折,【診斷】 根據外傷病史,外鼻及鼻腔的癥狀和體征常可診斷,鼻骨X線側位攝片可作為診斷依據。疑有鼻中隔血腫或膿腫時,可做穿刺抽吸確診。,鼻骨骨折,(一)治療原則止血、止痛、清創(chuàng)縫合及預防感染,與一般外傷同。
55、,鼻骨骨折,治療措施1.清創(chuàng)縫合挫傷后24小時內冷敷,24小時后熱敷。外鼻有傷口者,須先止血,后作縫合,破損的皮膚和粘膜應盡量保留,仔細對合修復,以防疤痕形成過多,術后注射破傷風抗毒素。,鼻骨骨折,2.骨折復位鼻骨骨折有移位者,須在確診骨折的部位及類型后選擇適宜的手術方法進行復位,一般采用閉合性鼻骨骨折的復位方法。有鼻畸形者可在腫脹發(fā)生前或消腫后進行鼻骨復位。但應在受傷后一周內進行,超過兩周者,因骨痂形成太多或錯位愈合,使復位困
56、難。,鼻骨骨折,復位方法,先用1%麻黃素收縮鼻粘膜;再用1%的卡因加少許1:1000腎上腺素的棉花片置入鼻粘膜表面,麻醉5~10min;用鼻骨復位鉗復位(如圖2-2-1);復位后,鼻腔內填塞凡士林紗條,利于固定及止血;紗條于24~48h內取出;二周內不可用力擦壓鼻部,并囑病人勿用力擤鼻。,,鼻骨骨折,(三)鼻中隔血腫的處理鼻中隔血腫很難自行吸收,須盡早手術清除,以免發(fā)生軟骨壞死或繼發(fā)感染而成膿腫。切口要夠大,可作“L”形切口,徹底引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耳鼻咽喉科學解剖生理、鼻部疾病
- 耳鼻咽喉科學
- 中醫(yī)耳鼻咽喉科學
- 中醫(yī)耳鼻咽喉科學(nxpowerlite)
- 1耳鼻咽喉科學見習指導
- 耳鼻咽喉科學解剖圖解
- 耳鼻咽喉科學教學大綱
- 2019寧波大學耳鼻咽喉科學(1002臨床醫(yī)學耳鼻咽喉科學、1051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位耳鼻咽喉科學)考試大綱
- 耳鼻咽喉科學(頭頸外科)考試大綱
- 中醫(yī)耳鼻咽喉科學gugu_tobacco
- 寧波大學2019年復試考試大綱耳鼻咽喉科學(1002臨床醫(yī)學耳鼻咽喉科學、1051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位耳鼻咽喉科學)
- 耳鼻咽喉科學課程教學大綱
- 中醫(yī)耳鼻咽喉科學 課程教學大綱(修改)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鼻部疾病
- 耳鼻咽喉科學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 同濟醫(yī)院 學院(系、所) 耳鼻咽喉科學 學科
- 兒科、眼、耳鼻咽喉科學文獻信息學習
- 耳鼻咽喉科
- 耳鼻咽喉科
- 耳鼻咽喉科學碩博連讀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