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結 腸 鏡 檢 查,,大腸與回腸末端解剖學解剖學大腸組成 盲腸,結腸,直腸 結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 升 結腸。 長度: 1.5米 管徑: 5 -- 8cm,插鏡有關的解剖學 腸管 伸展性 移動度 腹膜間位器官: 升結腸,降結腸,直腸。為固定性腸管。 腸鏡易通過。 腹膜內(nèi)位器官:橫結腸,乙狀結腸,
2、 有很大伸展度 最長可達 2 米 最短為 70 – 90 厘米。,,最難通過:乙降移行部,肝曲 原因: 由移動腸管向固定腸管進鏡,可彎曲的鏡身,當頭端受阻時鏡身彎曲使移動性腸管彎曲。 由固定性腸管向移動性腸管進鏡較容易。 脾曲為明顯銳角,進鏡困難,乙狀結腸彎曲。 肝曲尤為困難:乙狀腸及橫結腸彎曲。,檢查的適應證,禁忌證與并發(fā)證,適應證 :1.便血和便潛血陽性者,2.慢
3、性腹瀉者,3.鋇灌腸有病變者,4.低位腸梗阻及腹塊,5.結腸息肉切除或需止血治療者,6.結腸癌術后,息肉切除后需復查,,,7.腸道手術中需要內(nèi)鏡協(xié)助探查,8.大腸腫瘤普查。 禁 忌 證1.嚴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腹主動脈 瘤、急性腹膜炎、腸穿孔,2.相對禁忌證: 妊娠、腹腔內(nèi)粘連、重癥潰結、曾做盆腔、腹腔手術的。,并 發(fā) 證,1.腸穿孔 發(fā)生率為0.
4、17~0.9%,原因: 盲目滑行、原有腸道疾病,如潰結, 注氣過多,息肉摘除時,2.腸道出血(1)服抗凝藥、有凝血功能障礙,(2)血管病變活檢時,(3)息肉電切除時。,,3.腸系膜、漿膜撕裂(較罕見) 腸袢增大時再用力進鏡并過度充氣時。4.感染 抵抗力低下,活檢或切除治療時,可引起菌血癥,5.心臟、腦血管意外,6.氣體爆炸 (非常罕見),多在治療時。,結腸鏡檢查法,術前準備1 .
5、 腸道準備 成敗關鍵:腸道的清潔程度 清潔灌腸,不能清潔右半結腸 飲食準備,如能服瀉劑致瀉,準備與否無顯著差異。飲食準備:少渣,低脂飲食及糖水牛奶。,導瀉法: 1.電解質液:屬高滲性瀉法 常用配方:1000 ml 水加氯化鈉 6.14克,碳酸氫鈉2.94 克,氯化鉀0.75 克。 術前2—3 小時服 ,速度: 4—5 分鐘,250ml。20--- 60 分鐘內(nèi)飲完3000ml。 排出清水為 止。
6、優(yōu)點:方便, 粘膜呈自然狀態(tài)。缺點:飲水量大,患者不愿意接受。,2.甘露醇 檢查前2 小時服 20% 甘露醇250ml,再服糖水 750----1000ml。效果: 同電解質液, 但飲水量少, 但可產(chǎn)氫氣, 高頻電凝時易引起爆炸。易產(chǎn)生泡沫。解決辦法:用 二氧化碳和 NO2 等惰性氣體置換。,3 硫酸鎂檢查前2 小時 飲50% 硫酸鎂 50 – 60 ml30分鐘內(nèi) 飲水 1000 --- 1500毫升
7、 術前用藥 1. 解痙藥 目的: 抑制腸蠕動,解除痙攣。 藥物: 654-2 20mg,維k3 8 – 16mg,術前十分鐘肌注。,2.鎮(zhèn)靜,鎮(zhèn)痛劑: 安定 5 – 10 mg ,杜冷丁 50 – 100 mg。 3.麻醉劑:(1)全身麻醉劑:(2)肛管麻醉劑:1% 的卡因 棉球塞入肛管 2 – 3 分鐘即可。,大腸鏡操作要點,操作特點1. 將一個長的,可彎曲的,鏡身前端可
8、 變換方向的鏡子。2. 插入一個長的,可彎曲的腸腔內(nèi)。3. 腸管有彈性,可以移動,移動方向無 法預測。4. 操作手法和具體過程及細節(jié)不可預 測。,操作要點,1. 鏡身拉直 —— 最佳之策 鏡身不成襻,調節(jié)角度鈕,鏡頭前端作出迅速反應。(見圖) 2. 暫時退鏡 ——非常重要 進鏡有阻力或不通暢,可暫時退出 名言:只有白癡才一往無前地進鏡。,3. 鏡身拉直時旋轉
9、鏡身,可改變前進方 向。 特別適用于結腸轉彎處。4. 旋轉鏡身,同時,使鏡身前端有一定 角度,旋轉鏡身改變前進方向的前提 是:上,下角度鈕調至一定角度。,,5. 上、下角度鈕調至極限時,其他 角度鈕失去作用。6. 角度鈕調至極限時,內(nèi)鏡無法沿腸腔滑行。7. 鏡前端有阻力時,調節(jié)角度鈕失去作用。8. 旋轉鏡身可解襻亦可結襻。,大腸鏡操作手法,單人法左手——調節(jié)角度鈕右手——持鏡,
10、插入,旋轉或退鏡。持鏡——距肛門15 – 30厘米為宜。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夾持鏡身。,,雙人法左手 ——調節(jié)上下角度鈕,吸引閥,給氣/給水閥。右手 ——左右角度鈕。助手 ——插入 或退出鏡身。,大腸鏡操作的具體要求,握鏡手法和手指分工左手手指分工食指 ——給水,給氣及吸引閥。拇指、中指——上下角度鈕的調節(jié),中指負責固定。無名指、小指——掌握操作部。目標——20 秒內(nèi) 調節(jié)上下角度鈕5次。,,鏡身的控制進鏡前 確
11、認鏡身及各部無扭曲。單人操作持鏡身的手勢: 右手拇指和食指,不是整個手掌。右手負責:旋轉鏡身,進鏡,退鏡。體會: 進鏡是否有阻力,有,不直,成襻。,單人操作的基本技術,一、操作的基本姿勢1.病人左側臥位,醫(yī)生站在其身后,2.左手與胸平行,右手距肛門20~30Cm,用拇指與食指握鏡。(見圖)二、縮短腸管與取直鏡身鏡身呈直線狀態(tài),縮短腸管是順利插入的基本要領,,,讓腸管縮短后再插入內(nèi)鏡,重要的是隨時隨地的拉回內(nèi)鏡,結腸彎
12、曲的消除:氣體要少,退鏡操作,保持鏡身呈直線狀態(tài),三、內(nèi)鏡的自由感 右手的動作準確地傳遞到內(nèi)鏡前端的感覺,說明鏡身呈直線狀態(tài), 還可使用蛇行滑行技術,保持自由感尤為重要。,,四、jiggling技術輕微地前后移動來確定內(nèi)鏡的自由感,Jiggling技術--快速往返進退內(nèi)鏡,操作要領:1.內(nèi)鏡退回數(shù)厘米,消除腸管過度伸展,2.前后迅速移動內(nèi)鏡,使腸管收縮套疊在取直的鏡身上,3.抽出過多的氣體,使腸管恢復柔軟。
13、,,五、回轉復位向右旋轉180度,向左180度,可復蓋360度范圍,旋轉和角度操作相配合,再大的彎也能通過,要注意:旋轉后要立刻轉回一些。六、右手握持內(nèi)鏡距離適當保持在距肛門20~30cm,單人操作法的插入技巧,一、保持適當距離腸壁與內(nèi)鏡前端之間的距離十分重要適當?shù)木嚯x是插入的先決條件,如乙狀結腸有急峻的彎曲度:吸氣、手法、改變體位,過量注氣:腸管擴張、伸長、變硬、彎角變(更)銳。,,二、旋轉鏡身與角度的協(xié)調操作
14、調角度鈕內(nèi)鏡前端向上或向下,再旋轉鏡身,前端便可以左右轉動,(見圖)1.乙狀結腸:向上打角度、向右轉鏡身、稍向后拉,2.從脾曲→橫結腸:因腸腔位于左側,向上調角度,向左轉鏡身,稍后拉,3.旋轉度與角度關系:左側臥位(1)不旋轉鏡身,向上打角度,前端轉向患者右側,,,(2)向右側轉,經(jīng)腹壁側轉向左側,(3)向左旋轉,從背部轉向左側,(4)直乙移行部:腸道走勢,從直腸轉到背部再通向左側。插入手法:從中間狀態(tài)向上打角度,并向左旋
15、轉90度(便進入直乙移行部),再向左轉90度(插入乙狀結腸),三、吸引吸引減少腸腔的氣體,腸管向肛側收縮,形成相對插入。(見圖),,通過吸氣可以使銳角變?yōu)殁g角,四、變換體位與手法推壓變換體位利用重力改變腸管的走向,一般規(guī)律:1.到達脾曲之前--左側臥位,2.脾曲至橫結腸中央--右側臥位,3.橫結腸中央至升結腸末端--左側臥位,4.升結腸末端至盲腸--左側或仰臥位。,,必要時,在相應部位手法推壓。
16、 大腸不同部位的通過方法一、直乙移行部位的通過方法調角度向上,左旋轉鏡身,可約過皺襞,右側見的第二個皺襞,再向右旋轉便進入乙狀結腸,必要時改為仰臥位或滑鏡,,,二 乙狀結腸 、乙絳移行部的通過方法與技巧1 .回轉穿行技術 : (見圖) 用角度操作,旋鏡,和抽吸法通過彎曲明顯的部位,下一皺襞通常位于相反的方向,立即調角度和旋鏡操作,越過皺襞部分,稱為回轉穿行技術。同時注意調節(jié)氣量。2.右旋短縮技術:(見圖)
17、一邊退拉內(nèi)鏡,一邊右旋內(nèi)鏡,使乙狀結腸幾乎不伸展的狀態(tài)下達到乙降移行部,順利插入降結腸。,,通過乙狀結腸后,60%結襻,通過右旋鏡身及向后退鏡,可消除結襻并取直鏡身。乙狀結腸通過有三種類型。(見圖)乙狀結腸和降結腸乙狀結腸:伸展 為40---70cm,縮短 30~35厘米。 進鏡:先觀察乙狀結腸,因被充分伸展。 退鏡:皺襞重迭,遮蓋小的病變。,,走行方向:直腸——乙狀結腸 向腹壁前方。乙狀——降結腸 向腹壁側方。困
18、難點: 乙降交界處(1)從移動腸管向固定腸管,可移動 (2)乙 – 降交界處 角度較銳。,通過乙—降交界處要點,1. 要多吸氣少吸液:吸氣使腸管縮短,吸液浪費時間。 2. 盡可能少注氣:過量氣體,腸管變長,柔韌變差, 病人痛苦。 3. 看不到管腔退鏡。 4. 盡可能不用左右角度調節(jié)旋鈕。,,利用旋轉和回旋手法:是單人操作 必須掌握的技巧和手法 有三種方法。(1)在鏡身和鏡頭均拉直的情況下旋轉:反應最敏感。(2
19、)鏡身拉直,但鏡頭呈一定角度時旋轉鏡身:改變方向。(3)當鏡身成襻時,旋轉鏡身可以改變襻的位置,大小和形態(tài)。,降 結 腸,通過降結腸時會感到較為輕松,感到腸管較直。如遇困難:可變換體位,或順鐘向旋鏡身。,脾曲通過方法,脾曲:自降結腸向腹腔中部及前方行, 特點:位置變異較大。到達脾曲標志著大腸鏡操作完成一半。如果鏡身在脾曲處完全拉直,鏡身長度為50cm,(稱為50準則。)剩下的僅需l~2分鐘即可完成。,通過脾曲操作要點,1.
20、確保鏡身拉直,使角度鈕調節(jié),進鏡及退鏡十分自如。2. 避免將鏡頭過度成角:如將鏡頭角度鈕調至最大限度,往往使鏡頭無法繼續(xù)前進。3. 不要使腸腔內(nèi)充氣過多:氣少時脾曲縮短,提高其順應性,使操作較為容易。,,4.按壓乙狀結腸部位:脾曲遇到阻力乙狀結腸形成襻,使進鏡困難。按壓乙狀腸部位,防止形成襻。(見圖)5.應用順時針旋轉手法:只有當鏡身處于拉直的狀態(tài)旋轉鏡身才有效。6.進鏡 但速度要慢:緩慢,勻速地稍用力插入使鏡頭逐漸滑行至
21、橫結腸是順利越過脾曲的關鍵。還需不斷吸氣。,,7.如果上述手法均失敗,退至乙狀結腸以下重新插入。如反復2~3次仍不成功,可考慮下述處置:(1)變換體位:左側臥位時橫結腸下墜,使脾曲角度變銳??筛臑橛覀扰P位、或平臥位使脾曲角度變鈍。通過脾曲后再回到左側臥位。(2)使鏡身“硬度增強”:使用外套管 或內(nèi)導絲。,,大多數(shù)到達脾曲時,常在乙狀結腸形成襻曲,再推內(nèi)鏡也不能進鏡,到達脾曲的長度應為40cm,如在60cm左右時,說明直線化不
22、充分,乙狀結腸有襻,解決方法:吸氣,吸住右側內(nèi)腔,并立即左旋內(nèi)鏡,有襻的判斷方法:內(nèi)鏡長度,自由感。,橫結腸通過法,橫結腸:其長度變異較大,女性較長,操作困難中70%為女性。橫結腸下垂:橫結腸中部常有相當銳角的轉彎,當內(nèi)鏡遇到阻力,易導致乙狀結腸形成襻。,,解決辦法:(1)反復的進鏡和退鏡。(2)按壓腹部:左下腹~乙狀腸,左季肋下~橫結腸。(3)改變體位:平臥、右側、俯臥位。 (4)到達肝曲時,以左旋轉鏡身為主。,肝曲通
23、過法,肝曲可通過“蘭斑”來確認,最令人沮喪:看到肝曲,無法到達。解決辦法:1.從遠處判定肝曲走行方向。2.吸除肝曲的氣體。3.判定角度方向,沿肝曲弧度滑行。4.后退30~50cm,將鏡身拉直。5.看到升結腸吸除腸腔內(nèi)氣體。,,到達肝曲后,最重要的是:吸氣和退鏡多數(shù)通過調角度向上并右旋鏡身,可以進入升結腸。如再無法進入,按壓腹部,部位:臍部或從臍部向劍突、肋弓方向推頂,到肝曲距離為55~60cm,如超過,應考慮:(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