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第4章 關系,4.1 關系的定義及其表示4.2 關系運算4.3 關系的性質(zhì)4.4 等價關系與偏序關系,2,4.1 關系的定義及其表示,4.1.1 有序?qū)εc笛卡兒積4.1.2 二元關系的定義4.1.3 二元關系的表示,3,定義4.1 由兩個元素,如x和y,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的二元組稱為有序?qū)?,記?實例:點的直角坐標 (3,?4) 有序?qū)Φ男再|(zhì) 有序性 ? (當x? y時) 與相等的充分必要條

2、件是 = ? x=u ? y=v例1 =,求 x, y. 解 3y?4=2, x+5=y ? y=2, x= ?3,有序?qū)?4,笛卡兒積,定義4.2 設A, B為集合,A與B 的笛卡兒積記作A?B, A?B = { | x?A ? y?B }.例2 A={0, 1}, B={a, b, c} A?B={,,,,,}

3、B?A ={,,,,,} A = {?}, B = ? P(A)?A = {, } P(A)?B = ?,5,笛卡兒積的性質(zhì),對于并或交運算滿足分配律 A?(B?C)=(A?B)?(A?C) (B?C)?A=(B?A)?(C?A) A?(B?C)=(A?B)?(A?C) (B?C)?A=(B?A)?(C?A),若A或B中

4、有一個為空集,則A?B就是空集. A??=??B=?,不適合交換律 A?B?B?A (A?B, A??, B??),不適合結(jié)合律 (A?B)?C?A?(B?C) (A??, B??, C??),若|A|=m, |B|=n, 則 |A?B|=mn,6,有序 n 元組和 n 階笛卡爾積,定義4.3 (1) 由 n 個元素 x1, x2, …, xn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構成

5、 有序 n 元組,記作 (2) 設A1, A2, …, An為集合,稱 A1?A2?…?An={ | xi?Ai, i=1,2, …,n} 為 n 階笛卡兒積. 實例 (1,1,0)為空間直角坐標,(1,1,0)?R ?R ?R,7,二元關系的定義,定義4.4如果一個集合滿足以下條件之一:(1)集合非空, 且它的元素都是有序?qū)Γ?)集合是空集則稱該集合為一個二元關系, 簡稱

6、為關系,記作R.如∈R, 可記作 xRy;如果?R, 則記作x y實例:R={,}, S={,a,b}. R是二元關系, 當a, b不是有序?qū)r,S不是二元關系根據(jù)上面的記法,可以寫1R2, aRb, a c等.,8,實例,例3 (1) R={ | x,y?N, x+y, , , , , } (2) C={ | x,y?R, x2+y2=1},其中R代表實數(shù)集合,

7、 C是直角坐標平面上點的橫、縱坐標之間的關系, C中的所有的點恰好構成坐標平面上的單位圓. (3) R={ | x,y,z?R, x+2y+z=3}, R代表了空間直角坐標系中的一個平面.,9,5元關系的實例—數(shù)據(jù)庫實體模型,5元組:,,10,從A到B的關系與A上的關系,定義4.5 設A,B為集合, A×B的任何子集所定義的二元關系叫做從 A 到

8、 B 的二元關系, 當 A=B 時則叫做 A上的二元關系.例4 A={0,1}, B={1,2,3}, R1={}, R2=A×B, R3=?, R4={}, 從A到B的關系: R1, R2, R3, R4, A上的關系R3和R4. 計數(shù):|A|=n, |B|=m, |A×B|=nm, A×B 的子集有 個. 所以從A到B有 個不同的二

9、元關系. |A|=n, A上有 不同的二元關系. 例如 |A|=3, 則 A上有512個不同的二元關系.,11,A上重要關系的實例,設A為任意集合,?是A上的關系,稱為空關系定義 4.6 EA, IA分別稱為全域關系與恒等關系,其中 EA={ | x∈A ?y∈A}=A×A IA={ | x∈A}例如, A={1,2}, 則 EA={,,,} IA={,},12,A上重要關

10、系的實例(續(xù)),小于等于關系LA, 整除關系DA, 包含關系R?定義如下:定義4.7 LA={| x,y∈A∧x≤y}, 這里A?R,R為實數(shù)集合  DB={| x,y∈B∧x整除y}, B?Z*, Z*為非0整數(shù)集  R?={| x,y∈A∧x?y}, 這里A是集合族.例如 A={1,2,3}, B={a,b}, 則 LA={,,,,,} DA={,,,,} A=P(B)={?,{a},{

11、b},{a,b}}, 則A上的包含關系是 R?={,,,,, ,,,}類似的還可以定義大于等于關系, 小于關系, 大于關系, 真包含關系等等.,13,矩陣的定義,定義 由m×n個數(shù)aij(i=1,2,…,m, j=1,2,…,n)排成的一個m行n列的矩形表,稱為m×n矩陣。記為,14,定義,矩陣的乘法,,,其中,,(i=1,2,…,m, j=1,2,…,n),15,矩陣的乘法,1

12、6,關系的表示,表示方式:關系的集合表達式、關系矩陣、關系圖 定義4.8 關系矩陣 若A={x1, x2, …, xm},B={y1, y2, …, yn},R是從A到B的關系,R的關系矩陣是布爾矩陣MR = [ rij ] m?n, 其中 rij = 1? ?R. 定義4.9 關系圖 若A= {x1, x2, …, xm},R是從A上的關系,R的關系圖是GR=, 其中A為結(jié)點集,R為邊集.如果屬于關系R,在圖中就有一條從

13、 xi 到 xj 的有向邊. 注意:設A, B為有窮集關系矩陣適合于表示從A到B 的關系或者A上的關系關系圖適合于表示A上的關系,17,實例,例5 A={a, b, c, d}, R={,,,,},R的關系矩陣 MR 和關系圖 GR 如下:,18,4.2.1 關系的基本運算定義域、值域、域、逆、合成基本運算的性質(zhì)4.2.2 關系的冪運算冪運算的定義冪運算的方法冪運算的性質(zhì),4.2 關系運算,19,關系的基本運算,

14、定義4.10 定義域、值域 和 域 domR = { x | ?y (?R) } ranR = { y | ?x (?R) } fldR = domR ? ranR,例1 R={,,,}, 則 domR = ranR = fldR =,{ a, c, {a}, d, , 66o0nuz},{ a, c, {a}, d },{, d,

15、1q6501f},20,關系的基本運算(續(xù)),定義4.11 R 的逆 R?1 = { | ?R}定義4.12 R與S的合成 R°S = { | ? y (?R??S) },例2 R={, , , } S={, , , , } R?1 = R°S = S°R =,{, , },{, , ,},

16、{, , , },21,合成運算的圖示方法,利用圖示(不是關系圖)方法求合成 R°S ={, , } S°R ={, , , },22,若X={x1,x2,x3,…xm} Y={y1,y2,y3,…yn} Z={z1,z2,z3,…zp}R是X到Y(jié)的關系,關系矩陣MR是m×n階矩陣,S是Y到Z的關系,關系矩陣MS是n×p階矩陣.設C=R ? S, 關系矩陣MC為m×p階矩陣

17、,其中,用矩陣表示兩個關系的復合,23,R是X到Y(jié)的關系,S是Y到Z的關系,R={(1,2),(3,4),(2,2)},S={(4,2),(2,5),(3,1),(1,3)},則,例題,設 X={1,2,3}, Y={1,2,3,4}, Z={1,2,3,4,5},24,基本運算的性質(zhì),定理4.1 設F是任意的關系, 則(1) (F?1)?1=F(2) domF?1=ranF, ranF?1=domF證 (1) 任取

18、, 由逆的定義有 ∈(F ? 1)?1 ? ∈F?1 ? ∈F所以有 (F?1)?1=F(2) 任取x, x∈domF?1 ? ?y (∈F?1) ? ?y (∈F) ? x∈ranF 所以有domF?1= ranF. 同理可證 ranF?1 = domF.,25,定理4.2 設F, G, H是任意的關系, 則 (1) (F°G)°H=F°(G°H) (

19、2) (F°G)?1= G?1°F?1 證 (1) 任取,  ?(F°G)°H ? ?t (∈F°G∧∈H) ? ?t (?s (∈F∧∈G)∧∈H) ? ?t ?s (∈F∧∈G∧∈H) ? ?s (∈F∧?t (∈G∧∈H)) ? ?s (∈F∧∈G°H) ? ∈F°(G°H) 所以 (F°G)°H = F°(G°H),基本運算的性質(zhì)(續(xù)),2

20、6,(2) 任取,  ∈(F°G)?1  ? ∈F°G ? ?t (∈F∧(t, x)∈G) ? ?t (∈G?1∧(t, y)∈F?1) ? ∈G?1°F?1所以 (F°G)?1 = G?1°F?1,基本運算的性質(zhì)(續(xù)),27,定理4.3 設 R 為 A上的關系, 則  R°IA= IA°R = R 證明任?。牐?∈R°IA ? ?t (∈R∧∈IA)

21、 ? ?t (∈R∧t=y∧y∈A) ? ∈R從而有R°IA=R. 同理可證 IA°R=R.,基本運算的性質(zhì)(續(xù)),28,A上關系的冪運算定義,定義4.13 設R為A上的關系, n為自然數(shù), 則 R 的 n次冪是 (1) R0 = { | x∈A } = IA (2) Rn+1 = Rn°R 注意: 對于A上的任何關系R1和R2都有

22、 R10 = R20 = IA 對于A上的任何關系 R 都有 R1 = R,29,冪運算的方法,對于集合表示的關系R,計算Rn 就是 n 個 R 合成 . 矩陣表示的關系就是矩陣相乘, 其中相加采用邏輯加. 例3 設A = {a, b, c, d}, R = {,,,}, 求R的各次冪, 分別用矩陣和關系圖表示.解 R與R2的關系矩陣分別為,,30,同理R3和R4的矩陣是:

23、因此M4 = M2, 即R4 = R2. 因此可以得到R2 = R4 = R6 = …, R3 = R5 = R7 = …而R0 = IA的關系矩陣,,冪運算的方法(續(xù)),31,用關系圖的方法得到R0, R1, R2, R3,…的關系圖如下圖所示,冪運算的方法(續(xù)),32,冪運算的性質(zhì),定理4.4 設 A 為 n 元集, R是A上的關系, 則存在自然數(shù) s 和 t, 使得 Rs = Rt.證 R 為A上

24、的關系, 由于|A| = n, A上的不同關系只有 個. 當列出 R 的各次冪 R0, R1, R2, …, , …, 必存在自然數(shù) s 和 t 使得 Rs = Rt.,33,定理4.5 設 R 是 A 上的關系, m, n∈N, 則 (1) Rm°Rn = Rm+n (2) (Rm)n = Rmn 證 用歸納法 (1) 對于任意給定的 m∈N, 施歸納于 n.

25、若n=0, 則有 Rm°R0 = Rm°IA= Rm = Rm+0 假設 Rm°Rn = Rm+n, 則有Rm°Rn+1 = Rm°(Rn°R) = (Rm°Rn)°R = Rm+n+1 , 所以對一切 m, n∈N 有 Rm°Rn = Rm+n.,冪運算的性質(zhì)(續(xù)),34,(2) 對于任意給定的 m∈N, 施歸納于 n. 若 n = 0, 則有 (Rm)0 = IA = R0 = Rm×0

26、 假設 (Rm)n = Rmn, 則有(Rm)n+1 = (Rm)n°Rm = (Rmn)°Rm = Rmn+m = Rm(n+1) 所以對一切 m, n∈N 有 (Rm)n = Rmn.,冪運算的性質(zhì)(續(xù)),35,定理4.6 設R 是A上的關系, 若存在自然數(shù) s, t (s<t) 使得 Rs = Rt, 則 (1) 對任何 k∈N 有 Rs+k = Rt+k (2) 對任何 k, i∈N 有Rs+k

27、p+i = Rs+i, 其中p = t?s (3) 令S={R0,R1, …, Rt?1}, 則對于任意的 q∈N有 Rq∈S證明 (1) Rs+k = Rs°Rk = Rt°Rk = Rt+k (2)對 k 歸納. 若k=0, 則有 Rs+0p+i = Rs+i假設 Rs+kp+i = Rs+i, 其中p = t?s, 則Rs+(k+1)p+i = Rs+kp+i+p = Rs+kp+i°Rp

28、 = Rs+i°Rp = Rs+p+i = Rs+t?s+i = Rt+i = Rs+i 由歸納法命題得證.,冪運算的性質(zhì)(續(xù)),36,(3) 任取 q∈N, 若q<t, 顯然有 Rq∈S. 若 q≥t, 則存在自然數(shù) k 和 i 使得 q = s+kp+i,其中0≤i≤p?1. 于是Rq = Rs+kp+i = Rs+i 而 s+i ≤s+p?1

29、 = s+t?s?1 = t?1 這就證明了 Rq∈S.,冪運算的性質(zhì)(續(xù)),37,4.3 關系的性質(zhì),4.3.1關系性質(zhì)的定義和判別自反性與反自反性對稱性與反對稱性傳遞性4.3.2 關系的閉包閉包定義閉包計算 Warshall算法,38,自反性與反自反性,定義4.14 設R為A上的關系,  (1) 若?x(x∈A→?R), 則稱R在A上是自反的. (2) 若?x(x∈A→?R), 則稱R在A上是

30、反自反的.自反:A上的全域關系EA, 恒等關系IA, 小于等于關系LA, 整除關系DA反自反:實數(shù)集上的小于關系、冪集上的真包含關系.,R2自反, R3 反自反, R1既不自反也不反自反.,例1 A = {a, b, c}, R1, R2, R3 是 A上的關系, 其中 R1 = {,} R2 = {,,,} R3 = {},39,對稱性與反對稱性,例2 設A={a,b,c},

31、 R1, R2, R3和R4都是A上的關系, 其中  R1={,}, R2={,,} R3={,}, R4={,,},定義4.15 設R為A上的關系, (1) 若?x?y(x,y∈A∧∈R→∈R), 則稱R為A上 對稱的關系.(2) 若?x?y(x,y∈A∧∈R∧∈R→x=y), 則稱R 為A上的反對稱關系.實例 對稱:A上的全域關系EA, 恒等關系IA和空

32、關系? 反對稱:恒等關系IA,空關系是A上的反對稱關系,R1 對稱、反對稱. R2 對稱. R3 反對稱. R4 不對稱、也不反對稱,40,傳遞性,例3 設A={a, b, c}, R1, R2, R3是A上的關系, 其中 R1={,} R2={,} R3={},定義4.16 設R為A上的關系, 若 ?x?y?z(x,y

33、,z∈A∧∈R∧∈R→∈R),則稱R是A上的傳遞關系.實例:A上的全域關系 EA, 恒等關系 IA 和空關系 ?, 小于等于關系, 小于關系, 整除關系, 包含關系, 真包含關系,R1 和 R3 是A上的傳遞關系, R2不是A上的傳遞關系.,41,關系性質(zhì)的充要條件,設 R 為 A 上的關系, 則 (1) R 在 A 上自反當且僅當 IA ?R (2) R 在 A 上反自反當且僅當 R∩IA=? (3) R 在

34、 A 上對稱當且僅當 R=R?1 (4) R 在 A 上反對稱當且僅當 R∩R?1?IA (5) R 在 A 上傳遞當且僅當 R°R?R,42,自反性證明,證明模式 證明 R 在 A 上自反 任取 x, x?A ? ……… ………..…. ……. ? ?R 前提 推理過程 結(jié)論,例

35、4 證明若 IA ?R ,則 R 在 A 上自反. 證 任取x, x?A ? ?IA ? ?R 因此 R 在 A 上是自反的.,43,對稱性證明,,證明模式 證明 R 在 A 上對稱 任取 ?R ?…… ………..…. ……. ? ?R 前提 推理過程 結(jié)論,例5

36、 證明若 R=R?1 , 則 R 在A上對稱. 證 任取 ?R ? ?R ?1 ? ?R 因此 R 在 A 上是對稱的.,44,反對稱性證明,,證明模式 證明 R 在 A 上反對稱 任取 ?R??R ? ………..………. ? x=y 前提 推理過程 結(jié)論,例6 證明若 R∩R?1?I

37、A , 則 R 在 A 上反對稱. 證 任取 ?R ??R ? ?R ??R ?1 ? ?R∩R ?1 ? ?IA ? x=y 因此 R 在 A 上是反對稱的.,45,傳遞性證明,,證明模式 證明 R 在 A上傳遞 任取, ?R??R ?…..………. ? ?R 前提 推理過程

38、 結(jié)論,例7 證明若 R°R?R , 則 R 在 A 上傳遞. 證 任取, ?R ??R ? ?R°R ? ?R 因此 R 在 A 上是傳遞的.,46,關系性質(zhì)判別,47,實例,例8 判斷下圖中關系的性質(zhì), 并說明理由,(3) 自反,不是反自反;反對稱,不是對稱;不傳遞.,(1) 不是自反也不是反自反;對稱, 不是反對稱;不傳遞.,(2) 反自反, 不是自反;反對稱, 不是對稱;傳

39、遞.,48,運算與性質(zhì)的關系,49,閉包定義,定義4.17 設R是非空集合A上的關系, R 的自反 (對稱或傳遞) 閉包 是A上的關系R?, 使得 R ?滿足以下條件: (1) R ?是自反的(對稱的或傳遞的) (2) R ?R ? (3) 對A上任何包含R 的自反(對稱或傳遞)關系R ?? 有 R ??R ??. 一般將 R 的自反閉包記作 r(R), 對稱閉包記作 s(R), 傳遞閉包記作 t(R)

40、.,50,閉包的構造方法,,集合表示定理4.7 設R為A上的關系, 則有 (1) r(R)=R∪R0 (2) s(R)=R∪R?1 (3) t(R)=R∪R2∪R3∪…說明:對于有窮集合A (|A|=n) 上的關系, (3)中的并最多不超過Rn. 若R 是自反的,則 r(R)=R; 若 R 是對稱的,則 s(R)=R;若R 是傳遞的,則 t(R)=R.,51,定理4.7的證明,只證 (1) 和 (

41、3) 證 r(R)=R∪R0 只需證明R∪R0 滿足閉包定義. R∪R0包含了R 由IA?R∪R0可知 R∪R0 在 A上是自反的. 下面證明R∪R0是包含R 的最小的自反關系. 假設R ?是包含R 的自反關系,那么IA?R ?, R?R ?,因此有 R∪R0=IA?R ?R ?,52,任取和 ?R∪R2∪R3∪…. ? ?R∪R2∪R3∪…. ? ?R∪R2∪R3∪….于是,由R∪R2∪R

42、3∪….的傳遞性得 t(R) ?R∪R2∪R3∪… 對n 進行歸納證明 Rn ?t(R).n=1時顯然為真. 假設n=k時為真,那么對于任意?Rk+1? ?Rk°R ??t (?Rk ??R) ??t (?t(R)??t(R)) ??t(R) (t(R)傳遞) 于是, R∪R2∪R3∪… ? t(R),定理4.7的證明(續(xù)),53,矩陣表示設關系R, r(R), s(R), t(R)的

43、關系矩陣分別為M, Mr, Ms 和 Mt , 則  Mr =M + E Ms =M + M ’ Mt =M + M2 + M3 + …其中E 是和 M 同階的單位矩陣, M ’是 M 的轉(zhuǎn)置矩陣. 注意:在上述等式中矩陣的元素相加時使用邏輯加. ,閉包的構造方法(續(xù)),54,圖表示設關系R, r(R), s(R), t(R)的關系圖分別記為G, Gr

44、, Gs, Gt , 則Gr, Gs, Gt 的頂點集與G 的頂點集相等. 除了G 的邊以外, 以下述方法添加新的邊: 考察G 的每個頂點, 如果沒有環(huán)就加上一個環(huán). 最終得到的是Gr. 考察G 的每一條邊, 如果有一條 xi 到 xj 的單向邊, i≠j, 則在G中加一條 xj 到 xi 的反方向邊. 最終得到Gs. 考察G 的每個頂點 xi, 找從 xi 出發(fā)的每一條路徑,如果從 xi 到路徑中的任何結(jié)點 xj 沒有邊,就加

45、上這條邊. 當檢查完所有的頂點后就得到圖Gt .,閉包的構造方法(續(xù)),55,實例,例1 設A={a,b,c,d}, R={,,,,},R和 r(R), s(R), t(R)的關系圖如下圖所示.,R,r(R),s(R),t(R),56,傳遞閉包的計算——Warshall算法,算法思路:考慮 n+1個矩陣的序列M0, M1, …, Mn , 將矩陣 Mk 的 i 行 j 列的元素記作Mk[i,j]. 對于k=0,1,…,n, Mk[

46、i,j]=1當且僅當在R 的關系圖中存在一條從 xi 到 xj 的路徑,并且這條路徑除端點外中間只經(jīng)過{x1, x2, …, xk}中的頂點. 不難證明M0就是R 的關系矩陣,而 Mn 就對應了R 的傳遞閉包. Warshall算法:從M0開始,順序計算 M1, M2, …, 直到 Mn 為止.,,57,Warshall算法的依據(jù),從 Mk [i, j] 計算 Mk+1[i, j]: i, j?V. 頂點集 V1={1,

47、2, …, k}, V2={k+2, …,n},V=V1?{k+1}?V2,Mk+1[i,j]=1? 存在從i 到 j 中間只經(jīng)過V1?{k+1}中點的路徑這些路徑分為兩類:第1類:只經(jīng)過 V1中點第2類:經(jīng)過 k+1點存在第1類路徑:Mk[i,j]=1存在第2類路徑: Mk[i,k+1]=1?Mk[k+1,j]=1,58,Warshall算法及其效率,算法4.1 Warshall算法 輸入:M (R 的關系矩陣)

48、輸出:Mt (t(R)的關系矩陣) 1. Mt?M2. for k?1 to n do3. for i?1 to n do4. for j?1 to n do5. Mt[i, j] ?Mt[i, j] + Mt[i, k]?Mt[k, j],時間復雜度 T(n)=O(n3),59,4.4 等價關系與偏序關系,4.4.1 等價關系4.4.2 等價類和商集4.4.3 集

49、合的劃分4.4.4 偏序關系4.4.5 偏序集與哈斯圖,60,等價關系的定義與實例,定義4.18 設R為非空集合上的關系. 如果R是自反的、對稱的和傳遞的, 則稱R為A上的等價關系. 設 R 是一個等價關系, 若∈R, 稱 x等價于y, 記做x~y. 例1 設 A={1, 2, …, 8}, 如下定義 A上的關系R: R={| x,y∈A ∧ x≡y (mod 3)}其中 x≡y (mod 3) 叫做

50、 x與y 模3相等, 即 x 除以3的余數(shù)與 y 除以3的余數(shù)相等. 不難驗證R為A上的等價關系, 因為 ?x∈A, 有x≡x(mod 3) ?x,y∈A, 若x≡y(mod 3), 則有y≡x(mod 3) ?x,y,z∈A, 若x≡y(mod 3), y≡z(mod 3), 則有 x≡z(mod 3),61,模3等價關系的關系圖,,,設 A=

51、{1, 2, …, 8}, R={ | x,y∈A ∧ x≡y (mod 3) }R 的關系圖如下:,62,等價類,定義4.19 設R為非空集合A上的等價關系, ?x∈A,令 [x]R = { y | y∈A ∧ xRy }稱 [x]R 為x關于R 的等價類, 簡稱為 x 的等價類, 簡記為[x]. 實例 A={ 1, 2, … , 8 }上模 3 等價關系的等價類: [1]=[4]=[7]

52、={1,4,7} [2]=[5]=[8]={2,5,8} [3]=[6]={3,6},63,等價類的性質(zhì),,定理4.8 設R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價關系, 則 (1) ?x∈A, [x] 是A的非空子集. (2) ?x, y∈A, 如果 xRy, 則 [x]=[y]. (3) ?x, y∈A, 如果 x y, 則 [x]與[y]不交. (4) ,即所有等價類

53、的并集就是A. ,64,性質(zhì)的證明,(1)由等價類定義可知, ?x∈A有[x]?A. 由自反性有xRx,因此x∈[x], 即[x]非空. (2)任取z, 則有z∈[x] ? ∈R ? ∈R∈R ∧ ∈R ? ∈R ? ∈R 從而證明了z∈[y]. 綜上所述必有[x]?[y]. 同理可證[y] ? [x]. 這就得到了[x]=[y].(3) 假設[x]∩[y]≠?, 則存在z

54、∈[x]∩[y], 從而有 z∈[x] ∧ z∈[y], 即∈R ∧ ∈R 成立. 根據(jù)R 的對稱性和傳遞性必有∈R, 與x y矛盾,65,性質(zhì)的證明(續(xù)),,,,,,,,(4) 先證 . 任取y,  y∈ ? ?x (x∈A ∧ y∈[x]) ? y∈[x] ∧ [x]?A ? y∈A 從而有

55、 .再證A? . 任取y, y∈A ? y∈[y] ∧ y∈A ?y∈從而有A? 成立. 綜上所述得,66,商集,定義4.20 設R 為非空集合A 上的等價關系, 以R 的所有等價類作為元素的集合稱為A關于R 的商集, 記做 A/R, A/R = { [x]R | x∈A }例2令A={1, 2, …, 8},A關于模 3 等價關

56、系R 的商集為 A/R = { {1, 4,7}, {2, 5, 8}, {3, 6} } A關于恒等關系和全域關系的商集為: A/IA = { {1},{2}, … ,{8}} A/EA = { {1, 2, … ,8} },67,集合的劃分,定義4.21 設A為非空集合, 若A的子集族? (? ?P(A)) 滿足下面條件: (1) ??? (2) ?x?y (x,y∈?∧x≠y

57、→x∩y=?) (3) ∪? =A 則稱?是A的一個劃分, 稱? 中的元素為A的劃分塊.例3 設A={a, b, c, d}, 給定? 1, ? 2, ? 3, ? 4, ? 5, ? 6如下: ? 1={{a, b, c},r6160xu}, ? 2={{a, b},{c},r150ga0} ? 3={{a},{a, b, c, d}}, ? 4={{a, b},{c}} ? 5={?,{a, b},{c, d}}

58、, ? 6={{a,{a}},{b, c, d}} 則? 1和? 2是A的劃分, 其他都不是A的劃分.,68,等價關系與劃分的一一對應,,商集 A/R 就是A 的一個劃分 不同的商集對應于不同的劃分 任給A 的一個劃分? , 如下定義A 上的關系 R:R ={ | x, y∈A ∧ x 與 y 在?的同一劃分塊中 }則R 為A上的等價關系, 且該等價關系確定的商集就是?.,例4 給出A={1,2,3}上所有的等價關系求

59、解思路:先做出A的所有劃分, 然后根據(jù)劃分寫出 對應的等價關系.,69,例 4,? 1, ? 2和? 3分別對應于等價關系 R1, R2和R3. 其中 R1={,}∪IA  R2={,}∪IA R3={,}∪IA,A上的等價關系與劃分之間的對應:? 4對應于全域關系EA? 5對應于恒等關系IA,70,實例,根據(jù)有序?qū)Φ?x+y=2,3,4,5,6,7,8 將A?A劃分.

60、 (A?A)/R={{}, {,}, {, , }, {, , , }, {, , }, {, }, {}},例5 設A={1,2,3,4},在A?A上定義二元關系 R: ,>?R ? x+y = u+v,求R 導出的劃分.,解 A?A={, , , , , , , ,, , , , , , , },71,偏序關系,定義4.22 非空集

61、合A上的自反、反對稱和傳遞的關系,稱為A上的偏序關系,記作?. 設?為偏序關系, 如果∈?, 則記作 x?y, 讀作 x“小于或等于”y. 實例 集合A上的恒等關系 IA 是A上的偏序關系. 小于或等于關系, 整除關系和包含關系也是相應集合上的偏序關系.,72,相關概念,定義4.23 x與y可比 設R為非空集合A上的偏序關系,  x, y?A, x與y 可比 ? x?y ∨ y?x.

62、結(jié)論:?x, y?A,下述幾種情況發(fā)生其一且僅發(fā)生其一. x?y, y?x, x=y(tǒng), x與y不可比定義4.24 擬序 R為非空集合A上的關系,如果R是反自反和傳遞的,則稱R是A上的擬序關系,簡稱為擬序,記作?. 定義4.25 全序 R為非空集合A上的偏序, ?x, y?A, x與y 都可比,則稱R為全序. 定義4.26 覆蓋 x,y∈A, 如果x?y且不存在 z?A使得 x?z?y, 則稱 y覆蓋x.

63、實例:數(shù)集上的小于或等于關系是全序關系 整除關系不是正整數(shù)集合上的全序關系 {1, 2, 4, 6}集合上的整除關系, 2覆蓋1, 4 和 6 覆蓋2. 但4不覆蓋1.,73,偏序集與哈斯圖,定義4.27 集合A和A上的偏序關系?一起叫做偏序集, 記作.實例:整數(shù)集和數(shù)的小于等于關系構成偏序集 冪集P(A)和包含關系構成偏序集. 哈斯圖:利用偏序自反、反對稱、傳遞性簡化的關系圖特點:

64、 每個結(jié)點沒有環(huán) 兩個連通的結(jié)點之間的序關系通過結(jié)點位置的高低 表示,位置低的元素的順序在前 具有覆蓋關系的兩個結(jié)點之間連邊,74,哈斯圖實例,例6 ,75,例7 已知偏序集的哈斯圖如下圖所示, 試求出集合A和關系R的表達式.,哈斯圖實例(續(xù)),A={a, b, c, d, e, f, g, h} R={,,,,,,,, }

65、∪IA,76,偏序集的特定元素,定義4.28 設為偏序集, B?A, y∈B. (1) 若?x(x∈B→y?x)成立, 則稱 y 為 B 的最小元. (2) 若?x(x∈B→x?y)成立, 則稱 y 為 B 的最大元. (3) 若?x(x∈B∧x?y→x=y)成立, 則稱 y 為B的極小元. (4) 若?x(x∈B∧y?x→x=y)成立, 則稱 y 為B的極大元. 性質(zhì):對于有窮集,極小元和極大元必存在,可能存在

66、多個. 最小元和最大元不一定存在,如果存在一定惟一.最小元一定是極小元;最大元一定是極大元. 孤立結(jié)點既是極小元,也是極大元.,77,定義4.29 設為偏序集, B?A, y?A. (1) 若?x (x∈B→x?y) 成立, 則稱 y 為B 的上界. (2) 若?x (x∈B→y?x) 成立, 則稱 y 為B 的下界. (3) 令C={y | y為B的上界}, 則稱C的最小元為B 的最小上界 或上確界.

67、(4) 令D={y | y為B的下界}, 則稱D的最大元為B 的最大下界 或下確界.性質(zhì): 下界、上界、下確界、上確界不一定存在 下界、上界存在不一定惟一 下確界、上確界如果存在,則惟一 集合B的最小元就是它的下確界,最大元就是它的上確界;反之不對.,偏序集的特定元素(續(xù)),78,實例,例8 設偏序集如下圖所示,求A 的極小元、最小元、極大元、最大元. 設B={ b, c, d }, 求B 的下界

68、、上界、下確界、上確界.,解:極小元:a, b, c, g;極大元:a, f, h;沒有最小元與最大元.B的下界和最大下界都不存在, 上界有d 和 f, 最小上界為 d.,79,偏序集的特殊子集,定義4.30 設為偏序集, B?A. (1) 如果?x,y?B,x與y都是可比的,則稱B是A中的一條鏈,B中的元素個數(shù)稱為鏈的長度; (2) 如果?x,y?B,x?y,x與y都是不可比的,則稱B是A中的一條反鏈,B中的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