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果實種子類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項目8 果實及種子類中藥,1.定義:以植物的果實(Fructus)及種子(Semen)或相關器官入藥的中藥稱果實及種子類中藥。 果實和種子是不同的器官,藥材商品中未嚴格區(qū)分,大多數是果實,種子一起入藥,少數是種子,也有的僅在臨用時取出種子,如巴豆,砂仁。,2.果實類中藥,2.1 入藥部位大多數用成熟的果實,有的用幼果。如:枳實,西青果。幼果:枳實、西青果果穗:桑椹、蓽茇完整果實:南山楂、女貞子、癟桃干、羅漢果、烏梅部分果

2、皮:陳皮、大腹皮、青皮、橘紅果柄:甜瓜蒂宿萼:柿蒂中果皮V.B:橘絡,絲瓜絡,2.2 性狀鑒別,先弄清是果實的一部分還是完整果,然后按順序鑒別。2.2.1形狀:形態(tài)各異,有的呈圓形或類球形,如五味子、山楂,有的呈多角形,如八角茴香、化橘紅。 地膚子有存皮殘存,呈三角星狀。 蕓香科果實一般有多數凹下的油點。陳皮、青皮、吳茱萸等。 傘形科為雙懸果,有隆起縱肋。如:茴香,蛇床子,鶴虱。,2.2.2氣味鑒別:傘形科,姜科

3、大部分中藥有香氣。寧夏枸杞味甜,鴉膽子味極苦,五味子有五味。 對于劇毒中藥,嘗時應注意安全。,2.3 顯微鑒別2.3.1.外果皮:與葉的下表皮相當。通常為一列表皮細胞,外被角質層。注意觀察是否有毛茸及其類型、是否有蠟被、油細胞、色素細胞等。2.3.2.中果皮:與果肉組織相當,通常較厚,由多列薄壁細胞組成。注意觀察是否有維管束、纖維、石細胞、油細胞、油室、油管、細胞內含物等。,2.3.3.內果皮:與葉上表皮結構相當,大

4、多為1列薄壁細胞,胡椒為1列石列細胞。另外一些核果的則由多層石細胞組成;傘形科植物的果實的內果皮為鑲嵌狀薄壁細胞。,3、種子類中藥,3.1 分清入藥部位:假種皮:肉豆蔻衣、龍眼肉。種皮:綠豆衣。種仁:肉豆蔻,柏子仁。子葉:蓮子。胚:蓮子芯。加工品:大豆卷黃,淡豆豉。,3.2 性狀鑒別,王不留行:顯疣狀突起。 蓖麻子:具色澤鮮艷的花紋。表面特征 番木鰲:具毛茸。

5、 大截科種子有種阜。 有粘性:車前子,葶藶子斷面特征:檳榔紋,如檳榔、肉豆蔻氣味:肉豆蔻氣香,馬錢子味極苦。,,3.3顯微鑒別1.種皮 種子通常只有一層種皮,但有的種子有兩層種皮,即有內、外種皮的區(qū)分。種皮常由下列一種或數種組織組成: ① 表皮層:多數種子的種皮表皮細胞由一列薄壁細胞組成。 有的表皮細胞充滿黏液質,如白芥子等 有的部分表皮細胞形成非腺

6、毛,如牽牛子; 有的全部表皮細胞分化成非腺毛,如馬錢子;,② 柵狀細胞層:有些種子的表皮下方,有柵狀細胞層,由1列或2~3列狹長的細胞排列而成,壁多木化增厚,如決明子;有的內壁和側壁增厚,而外壁菲薄的,如白芥子。有的在柵狀細胞外緣處,可見一條折光率較強的光輝帶,如牽牛子、菟絲子。 ③ 油細胞層:有的種子的表皮層下,有油細胞層,內貯揮發(fā)油,如豆蔻、砂仁等。,④ 色素層: 具有顏色的種子,除表皮層可含色素物質外,內層細胞或者內種皮細胞中

7、也可含色素物質,如豆蔻等。 ⑤ 石細胞層:除種子的表皮有時為石細胞外,有的表皮內層幾乎全為石細胞,如瓜蔞仁;或內種皮為石細胞層,如豆蔻。 ⑥營養(yǎng)層:多數種子的種皮中,常有數列貯有淀粉粒的薄壁細胞,為營養(yǎng)層。在種子發(fā)育過程中,淀粉已被消耗,故成熟的種子,營養(yǎng)層往往成為扁縮頹廢的薄層。有的營養(yǎng)層中尚包括一層含糊粉粒的細胞。,2.胚乳 通常由貯藏大量脂肪油和糊粉粒的薄壁細胞組成,有時細胞中含淀粉粒。大多數種子具內胚乳。在無胚乳的種子中

8、,也可見到1~2列殘存的內胚乳細胞。胚乳細胞中有時含草酸鈣結晶;有時糊粉粒中也有小簇晶存在,如小茴香。少數種子有發(fā)達的外胚乳,或外胚乳成頹廢組織而殘留。,3.胚 胚是種子中未發(fā)育的幼小植物體,包括胚根、胚莖、胚芽及子葉四部分。通常子葉占胚的較大部分,子葉的構造與葉大致相似,其表皮下方??煽吹矫黠@的柵欄組織,胚的其他部分一般亦全由薄壁細胞組成。,五味子(Fructus Schisandrae),[來源]為木蘭科(Magnoliaceae

9、)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 的干燥成熟果實。習稱“北五味子” 。[產地]五味子產于東北三省。[采收]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去果梗曬干。,[性狀]①呈不規(guī)則的圓球形或扁球形。②直徑5~8mm。③外皮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性,果肉柔軟,有的表面黑紅色或出現“白霜”。④種子1~2粒,呈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硬而脆,較易破碎。⑤種仁呈鉤狀,黃白色,半透明,富有油性。

10、⑥果肉氣弱,味酸,種子碎后有香氣,味辛,微苦。,,,[顯微鑒別]果皮:①外果皮為1列方形或長方形表皮細胞,壁稍厚,外被角質層,散有油細胞。②中果皮有十余層薄壁細胞,細胞切向延長,內含淀粉粒,散有小形外韌型維管束十余個。③內果皮為一列小型薄壁細胞。,1.外果皮,2.中果皮,3.維管束,4.內果皮,5.種皮石細胞,6.維管束,7.種脊維管束,8.油細胞,9.薄壁細胞,10.種皮內表皮細胞,11.胚乳細胞,種子橫切面:①最外層為1列

11、徑向延長的石細胞,呈柵欄狀,壁厚,密具細小孔溝,其下為數列類圓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石細胞,壁厚,孔溝較大而疏,最內側的石細胞形狀不規(guī)則,壁較薄。②石細胞下為3~4列較小的薄壁細胞。在種脊部位有維管束,并有纖維束。③油細胞1列,細胞徑向延長,含棕黃色揮發(fā)油。④種皮內層細胞形小,壁略厚。⑤胚乳細胞呈多角形,內含脂肪油和糊粉粒。,粉末:暗紅色。①果皮的表皮細胞呈多角形。排列緊密整齊,表面有微細的角質線紋,內含顆粒狀色素物質,隨處可見

12、類圓形或多角形的油細胞。其四周有6~7個細胞圍繞。②種皮外層石細胞群呈多角形或稍長,大小皮顯均勻,直徑或長度28~50µm,壁厚,胞腔小,內含棕色物質,內層石細胞呈類圓形,多角形,腎形,長條形或不規(guī)則形,長70-100~130µm,壁較薄,胞腔較大,密具細壁孔。③種皮油細胞類圓形,含黃色揮發(fā)油。④導管螺紋,偶有網紋,直徑15~24µm。⑤胚乳細胞呈多角形,壁薄,內含脂肪油及糊粉粒。⑥淀粉粒類圓形或

13、多角形,可見臍點,偶有復粒。,①果皮的表皮細胞及油細胞,②外層石細胞,⑤胚乳細胞,③內層石細胞,[附注]1. 華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 Reha. et wils 的干燥成熟果實。習稱“南五味子”。主產于湖北、河南、陜西、山西、甘肅、等省區(qū)。[性狀]較小,直徑2~5mm,不規(guī)則形,表面暗紅色或棕褐色,果肉質較薄,無光澤,內含種子1~2粒,種子較北五味子稍小,表面黃色呈顆粒狀。,補骨脂(Fructus Psorale

14、ae),[來源]為豆科(Leguminosae)植物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實。[產地]除東北、西北外,全國各地均產。[采收]果實成熟時采收,摘取果穗或割取全株,曬干,打下果實。,[性狀]①呈腎形,略扁,長3-5mm,寬2-4,厚約1mm。②果皮黑色或黑褐色,具細密網狀皺紋。③擴大鏡下觀察,果實表面凹凸不平,有時外附綠白色膜質宿萼,上有棕色腺點。④種子1枚,黃棕色光滑,種臍位于凹側的一

15、端,呈突起的點狀,另一端有微突起的合點。⑤質堅硬,子葉黃白色,富油性。⑥微有香氣,味辛,微苦。,[顯微]果實中部橫切面:①果皮波狀彎曲,表皮細胞1列,凹陷處表皮下有眾多扁圓形壁內腺(intramural gland)。②中果皮薄壁組織中有小形外韌型V.B.,薄壁細胞含草酸鈣小柱晶。③種皮外表皮為1列柵狀細胞,其內為1列啞鈴狀支持細胞(滴漏細胞)。④種皮薄壁組織中有小形V.B。⑤色素細胞1列,與種皮內表皮細胞相鄰。⑥子葉細

16、胞充滿糊粉粒與油滴。,果皮表面制片:①壁內腺:類圓形,直徑60-400µm,表皮細胞多達數十個至百個,中心細胞較小,多角形,周圍細胞徑向延長,輻射狀排列,腺體腔內有眾多油滴。②非腺毛:長150-480µm,直徑15-22µm,頂端細胞特長,胞壁密布疣點。③腺毛:多呈梨形,長30-50µm,直徑20-30µm,腺柄短,多單細胞,腺頭多細胞成單細胞。④氣孔:平軸式,表皮細胞具條狀角質

17、紋。⑤果皮細胞:含草酸鈣小柱晶,兩端及中間突出,長6-15µm,寬約1.6µm。另有草酸鈣小方晶。,粉末與解離組織:①種皮柵狀細胞眾多,長33-56µm,寬6-15µm,細胞壁成V字形增厚。②支持細胞啞鈴狀,長20~45µm,中間細胞壁增厚,另有纖維、子葉細胞與非腺毛碎片。③草酸鈣柱晶,[成分]含揮發(fā)油、香豆素、黃酮類、單萜酚、脂類,樹脂及豆甾醇等。揮發(fā)油:檸檬烯,萜品醇-4,

18、芳樟礙,?-石竹烯等。香豆素:補骨脂內酯(Psoraler)異補骨脂內酯,補骨脂定黃酮:補骨脂甲素(Coryfolin)補骨脂乙素等單萜酚類:補骨脂酚等。酯類: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單酯等。,陳皮(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來源]為蕓香科(Rutaceae)植物橘Citus reticulate Blance成熟干燥的外層果皮。[產地]主產于廣東、福建、江蘇等省區(qū),均為栽培。產于廣東者稱“廣

19、陳皮”。,[性狀]①多剖成3~4瓣片,基部相連,或為不規(guī)則碎片厚約1mm。②外表面橙黃色或紅棕色,有細皺紋及圓形小凹點對光照射近透明。③內表面黃白色,粗糙,呈海綿狀,極易察見圓大而緊密的凹點,殘留有筋絡狀維管束。④質柔軟,不易折斷。⑤氣香,味辛而微苦。,①藥材,②外表面,③內表面,[顯微]橫切面:①外果皮:為1列細小的類方形表皮細胞,外被角質層,有氣孔。②中果皮:為薄壁細胞,靠近表皮的3-5列,細胞長方形,切向延長擠縮,內側

20、細胞依次增大,類圓形,徑向延長,排列緊密,壁不均勻增厚,其中散生大型油室,卵圓形,與表皮垂直的直徑410-630-1850µm,與表皮平行的直徑500-1000µm。③維管束:細小,縱橫散布。④薄壁細胞中散有草酸鈣方晶或棱晶。⑤以乙醇處理,可見橙皮甙針簇狀結晶。,粉末:①外果皮細胞:碎片,呈淡黃棕色,表面觀為多角形壁稍厚,氣孔為不定式,類圓形,副衛(wèi)細胞6-8-10個。②中果皮細胞:碎片眾多,細胞呈類圓形或橢

21、圓形、不規(guī)則形,壁不均勻增厚,有的成連珠狀。細胞內含淡黃色顆粒狀物。③草酸鈣方晶:長10~20um。④油室碎片:淡黃色。⑤導管:網紋直徑至21µm,螺紋直徑至16µm。⑥橙皮苷結晶:存在于薄壁細胞中。,[成分]含揮發(fā)油約2-4%油中主要成分為右旋檸檬烯(D-cimonene)及檸檬醛,黃酮類化合物有橙皮甙(Hesperidin)等。 [理化]鹽酸-鎂粉反應陽性。,[附注]①橘Eitrus ret

22、iculate Blanco的多載培變種均入藥,例如,茶枝柑,福橘,朱橘等,其中廣東新會所產的茶枝柑質量最優(yōu),稱“廣陳皮”。②甜橙Citrcy Simensis (L.)Osbeck(又名廣柑)的外層果皮,不宜作藥用,主要特點:皮厚而少皺。,③青皮:為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未成熟果實的綠色干燥外層果皮或幼果,其中幼果稱個青皮,去瓤割成基部聯合的四片者稱“四化青皮”,④橘絡:為橘類中果皮的維管束群,外形疏松呈絲團狀或稱“散絲橘絡”,質輕而軟,

23、黃色或黃白色,氣微 香,味微苦。⑤橘核:為橘成熟種子。呈卵形或卵圓形,一端希成尖嘴狀突起,外種皮灰白色至淡黃棕色,種皮光滑,薄而脆,一側有棱線狀種脊,剝去外種皮后可見淡棕色的膜質種皮,緊貼于外種皮之內,子葉2片,淡黃白色或淡黃綠色,肥厚,富油性,氣微,味苦。,小茴香(Fructus Foeniculi),[來源]為傘形科(Umbelliferae)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干燥成熟果實。,[產地]全國大

24、部分地區(qū)有栽培。[采收]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打下種子。,[性狀]①雙懸果,呈長圓柱形,兩端稍尖,似谷粒,長0.4-1cm,寬2-4mm。②基部有的帶果柄,頂端殘留有黃棕色突起的花柱基。③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色,光滑無毛。④果實易分離成兩個小分果,分果呈長橢圓形,背面有5條隆起的縱棱線,腹面平坦而較寬。,①雙懸果,②果柄及花柱,③表面,④小分果,⑤切面略呈五角星形,背面的4邊約等長,斷面邊緣波狀而較硬,中心灰白色,有油性。⑥

25、氣特異芳香,具甜香氣,壓碎時更顯著,味微甜。,[顯微]分果切面:①外果皮:1列呈切向延長的扁平細胞。②中果皮:在接合部有二個橢圓形油管,在背面的每二條棱線間各有油管1個,共6個,油管略呈橢圓形,切向徑至250µm,四周為多數紅棕色的扁小分泌細胞,棱線處有維管柱,由2個外韌型V.B及纖維束連接而成,木質部為少數細小導管,韌皮部細胞位于束柱的兩側,維管束的內外兩側,圍有多數大形而特異的木化網紋細胞。③內果皮:為1列扁平細胞。

26、細胞長短不一(由于細胞群呈鑲鉗狀排列)。④種皮:細胞扁長,含棕色物質。⑤內胚孔:細胞多角形,含有多糊粉粒,其中含有草酸鈣小簇晶。⑥種脊V.B:由若干細小導管等組成。,①外果皮,②中果皮,③內果皮,④種皮,⑤內胚乳,粉末:①網紋細胞:棕色,壁頗厚,木化具卵圓形狀壁孔。②油管:顯黃棕色至深紅棕色,常已破碎,分泌細胞呈扁平多角形。③鑲鉗狀細胞:為內果皮細胞。由5~8個狹長的細胞為1組,以其長軸相互作不規(guī)則方向嵌列。④內胚乳細胞:

27、多角形,無色,壁頗厚,含多數直徑約10µm的糊粉粒,每一糊粉粒中含細小簇晶1個,直徑約7µm。,[附注]蒔蘿Anethum graweolens.C.的果實。 較小而圓,分果呈廣橢圓形,扁平,長3-4mm,?2~3mm,厚約1mm。背棱突起,側棱延展成翅。果實含揮發(fā)油,主要為香芹酮,檸檬烯。,砂仁(Fructus Amomi),[來源]為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陽春砂Amomum vill

28、osum Lour.、 綠殼砂Amomum villosum Lour . var. xanthioides T. L. Wu et Senjen 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果實。,陽春砂,綠殼砂,海南砂,[產地] 陽春砂主產于廣東,以陽春、陽江產者為佳;廣西亦產,多為栽培,綠殼砂主產于云南南部臨滄、文山、景洪等地;海南砂主產于海南等地。[采收]夏秋間,采收成熟的果實,陽春砂連殼低溫干燥,

29、綠殼砂去皮或連殼干燥,分別稱之為“砂仁”和“殼砂”。,[性狀]陽春砂:①果實呈橢圓形或卵圓形,具不明顯的鈍三棱,長1.5-2cm,直徑1-1.5cm.。②外表深棕色,有網狀突起的紋理及密生短鈍軟刺,縱棱(維管束)隱隱可見。③頂端留有花被殘基,基部常帶有果梗。④果皮薄而軟。種子集結成團,具三鈍棱,中有白色隔膜,將種子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5-26粒。⑤種子為不規(guī)則多面體,直徑2-3mm。⑥種子表面深棕色或黑褐色,有細皺紋,外被淡

30、棕色膜質假種皮。⑦種子質硬,胚乳灰白色。⑧氣芳香濃烈,味辛涼、微苦。,綠殼砂:呈橢圓形或長卵形,長1-1.5cm,直徑0.8-1cm,外表面黃棕色至棕色,密具刺片狀突起,種子團(砂仁)形狀較圓,表面灰棕色至棕色,與陽春砂相似,氣味較陽春砂稍淡。,海南砂:呈長橢圓形或橢圓形,有明顯的三棱,長1.5~2cm,直徑0.8~1.2cm,表面被片狀、分枝狀的軟刺,基部具棱痕,果皮厚而硬,種子團較小,每瓣有種子3~24粒,種子直徑1.5~2mm

31、,氣味稍淡。,[顯微]陽春砂種子橫切面:①假種皮:為長形薄壁細胞,部分易脫落,②表皮:為1列徑向延長的細胞,壁稍厚。③下皮:1列,含棕色或紅棕色色素。④油細胞層:為1列切向延長的薄壁細胞,內含油滴。⑤色素細胞層:由多列含棕色色素的細胞組成,細胞多角形,排列不規(guī)則。⑥內種皮:為1列柵狀細胞(呈石細胞狀),徑向延長,內壁特厚,胞腔偏于上端,內含硅質塊。⑦外胚乳:細胞較大,略呈圓柱形,輻射狀排列,內含淀粉粒及細小方晶。⑧內胚乳

32、:細胞較小,呈多角形,排列不規(guī)則,內含糊粉粒及脂肪油。⑨胚:居內胚乳中央,細胞多角形而小,內含油狀物。,粉末:①表皮細胞:長條形,下皮細胞呈長方形,與表皮細胞垂直排列,內含深淺不一的棕色或紅棕色色素。②油細胞:較大,略呈方形或長方形,常與表皮及下皮細胞相重疊。③色素細胞:皺縮,界限不清,含紅棕色或深棕色物質。④內種皮及碎片:紅棕色,細胞細小,呈多角形(頂面觀),壁厚,胞腔小,偏向一側,內含硅質塊。⑤外胚乳細胞:呈長多角形,充

33、滿細小淀粉粒(大2-5um),有細小菱形,方形或柱形結晶。⑥假種皮細胞:狹長,壁薄,含有細小顆粒狀球形或方形CaC2O4結晶,[成分] 陽春砂種子含揮發(fā)油3%以上,油的主要成分為龍腦,右旋樟腦,乙酸龍腦酯,芳樟醇,橙花叔醇,檸檬烯,莰烯等,另含皂甙。 綠殼砂(縮砂)種子含揮發(fā)油約1.7%-3%,油中成分與陽春砂種子大致相似。海南砂種子亦含有揮發(fā)油,其組分與陽春砂大致相似,但含量低。[理化]TLC鑒別,苦杏仁(Semen Arme

34、niaceae Amarum),[來源]為薔薇(Rosaceae)植物山杏Prunus atmeniaca L.var, ansu Maxium.東北杏Pruaus mandshuria kochne西伯利亞杏Prunus sibirica L.及杏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種子。,[產地]山杏主產于遼寧、河北、內蒙古、山東等省區(qū),多為野生;西伯利亞杏主產于東北、華北地區(qū),為野生;東北杏主產于東北,野生;杏主產于東北

35、、華北及西北等省區(qū),栽培。,[性狀]①幾種杏仁外形相似,呈扁心臟形,長1-1.6cm,寬0.7-1.3cm,厚5-7mm,頂端略尖,基部鈍圓,左右不對稱。②種皮薄,棕色至暗棕色,有不規(guī)則的皺紋。③尖端稍下側邊緣有一短棱線痕(種臍)。④基部鈍圓,左右不對稱,有一橢圓形點(合點),種臍與合點間有深色的線形痕(種脊),從合點處分散出許多深棕色的維管束脈紋,分布于種皮中。⑤用溫開水浸潤后剝去種皮,內有白色子葉2枝,富油性,其尖端可見小

36、形的胚根與胚芽。⑥無臭,味苦。,[顯微]種子橫切面①種皮的表皮為1層薄壁細胞,散有近圓形的橙黃色石細胞,內為多層薄壁細胞,有小型維管束通過。②外胚乳主一薄層頹廢細胞。③內胚乳為1至數層方形細胞,內含糊粉粒及脂肪油并含細小的草酸鈣簇晶。④子葉為多角形薄壁細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①表皮,②外胚乳,③內胚乳,[成分]含苦杏仁苷(Amygdalin)另含苦杏仁酶,苦杏仁苷水解后產生HCN,苯甲醛及glu。[理化]①與水共研有苯甲

37、醛的香氣。②堿性苦味酸檢查呈陽性。③TLC檢查苦杏仁苷。[含量]苦杏仁甙(C20H27O11N)不得少于3.0%。[附注]甜杏仁,較苦杏仁略大,味不苦。,桃仁(Semen persicae),[來源]為薔薇科(Rosaceae)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inn.)Batch和山桃Prunus davidiana (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種子。,[性狀]①種子長卵形,扁平,長1.2~1.8cm,寬0.8

38、~1.2cm,厚2~4mm。②頂端尖,中間膨大,基部鈍圓而偏斜,邊緣薄。③種皮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縱皺,自基部合點外分出多數脈紋,尖端一側有1棱線痕(種臍)。④種皮薄,易剝去,內有富于油質的子葉2片。⑤氣微,味微苦。[成分]含苦杏仁甙(Amygdalin),含量約為苦杏仁的1/2。,烏梅(Fructus Mume),【來源】為薔薇科(Rosaceae)植物梅Prunus mume(Sieb.) Sieb.et Zucc.的干燥近

39、成熟果實,【產地】主產于四川、浙江、福建、廣東、湖南、貴州等省?!静墒占庸ぁ?月采收后,將梅子分成大、小兩級,分別用低溫烘焙、焙干后悶2~3日,使其變黑。,【性狀】呈扁圓形或不規(guī)則球形,直徑1.5~3cm。表面棕黑色至烏黑色,皺縮不平,一端有明顯的圓臍。果肉質柔軟,可剝離。果核堅硬,橢圓形,棕黃色,表面凸凹不平,有眾多洞穴及網狀紋理,內含淡黃色種仁一粒。果肉稍有特異酸氣及煙熏氣,味極酸。 以個大、核小柔潤、肉厚、不破裂、味極酸者為

40、佳。,【顯微】粉末:棕黑色。①非腺毛:多為單細胞,極少數為2~5個細胞,平直或彎曲,淺黃棕色,長32~400(~720)μm,直徑16~49μm,表面具有螺紋交錯的紋理,基部稍圓或平直,胞腔常含棕色物。②纖維:單個或數個成束,長梭形。③石細胞:較少,胞腔含棕紅色物。④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有毛茸脫落后的疤痕。⑤中果皮:細胞皺縮,有時含草酸鈣簇晶。,【成分】果實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齊墩果酸、β-谷甾醇、蠟醇、三萜等。種子含

41、苦杏仁苷、脂肪油等?!纠砘克岫缺容^:精密稱定于100℃干燥至恒重的樣品0.5g,加水煮沸30分鐘,過濾,藥渣用煮沸的過的蒸餾水洗至近中性,兩液合并,置100ml容量瓶中,加預先煮沸并放冷的蒸餾水至刻度,以鄰苯二甲酸氫鉀為標準緩沖液,在25型pH計上進行測定,計算: 1.0000PH=-lg [[H+]測× ]烏梅的pH值平均為2.7。

42、 樣品重,,【含量】采用中和滴定法測定有機酸,以枸櫞酸計,不得少于15.0%。【附注】山杏:扁圓形,直徑2.5cm,棕褐色,果肉硬而薄,不易剝離,味酸澀。果核扁圓形,棕黑色,表面為細網紋,邊緣鋒利。杏:類圓形,略扁,灰棕色至黑棕色,表面皺縮,果肉與核易分離。果核扁圓形,黃棕色,邊緣厚而有溝。杏和山杏的顯微:非腺毛基部膨大,呈頭狀或三角形,可見壁孔和孔溝。,苦李子:類圓形或橢圓形,灰黑色或紅黑色,直徑1.5cm,果肉薄而緊貼果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