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針 灸 學 如東縣中醫(yī)院 ——周秀華,,,,針灸學(Science of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研究經(jīng)絡、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討運用針灸防治疾病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它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包括經(jīng)絡、腧穴、針灸技術及臨床治療等部分
2、。,針灸的起源,針灸是我國歷代勞動人民及醫(yī)學家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中剖造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醫(yī)學。針灸具有適應證廣、療效明顯、操作方便、經(jīng)濟安全等優(yōu)點,歷史悠久,幾千年來,針灸醫(yī)學不僅對我國人民的保健事業(yè)起過重大的作用,而且很早就流傳到國外,對其他一些國家的醫(yī)療保健事業(yè)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經(jīng)絡系統(tǒng)的組成,,,,經(jīng)絡系統(tǒng),十二經(jīng)脈,,手三陰經(jīng)手三陽經(jīng)足三陽經(jīng)足三陰經(jīng),,經(jīng)脈,奇經(jīng)八脈,十二經(jīng)別十二經(jīng)筋十二皮部,脈絡,,十五脈絡孫絡
3、浮絡,,,手三陰經(jīng) 1、手太陰肺經(jīng) 2、手厥陰心包經(jīng) 3、手少陰心經(jīng)手三陽經(jīng) 1、手陽明大腸經(jīng) 2、手少陽三焦經(jīng) 3、手太陽小腸經(jīng)足三陽經(jīng) 1、足陽明胃經(jīng) 2、足少陽膽經(jīng) 3、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三
4、陰經(jīng) 1、足太陰脾經(jīng) 2、足厥陰肝經(jīng) 3、足少陰腎經(jīng),經(jīng)絡系統(tǒng)的作用,1、聯(lián)系臟腑、溝通內外2、運行氣血、營養(yǎng)全身3、抗御病邪、保衛(wèi)機體,腧穴定位方法,1、骨度分寸定位法2、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4、簡便定位法,針灸的用途,針灸的治療病種不斷擴大。臨床實踐表明,針灸對內、外、婦、兒等科300多種病癥的治療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5、,對其中100種左右的病癥有較好或很好的療效。對于肌肉骨骼和結締組織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和泌尿生殖系統(tǒng)、眼和附器、精神和行為障礙、皮膚和皮下組織疾病,針灸的治療效果尤為突出。對于多種難治性疾病、原因不明性疾病、體質性疾病與心因性疾病,針灸可成為有力的治療和輔助治療手段,針灸療法適應癥,(1)、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枕大神經(jīng)痛、肋間神經(jīng)痛、面神經(jīng)麻痹(面癱)、面肌痙攣、周圍性神經(jīng)疾患(各種神經(jīng)損傷、神經(jīng)炎、
6、神經(jīng)痛等)、腦梗死、腦出血、腦震蕩后遺癥(頭痛、頭昏、惡心、嘔吐等)、腦萎縮、美尼爾綜合征、眩暈癥、帕金森病、癲癇、神經(jīng)性膀胱功能失調、外傷性截癱等。(2)、消化系統(tǒng)疾病:胃腸道功能紊亂(習慣性便秘、腹瀉、腸易激綜合癥、腸麻痹等),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呃逆、神經(jīng)性嘔吐、胃酸過多、胃食管反流癥、食道、賁門痙攣、噎嗝、胃下垂、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結腸炎等。(3)、呼吸系統(tǒng)疾病:感冒、急性扁桃體炎、支氣管哮喘、急慢性支
7、氣管炎等。,,(4)、心腦血管疾?。耗X供血不足、冠心病、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心律失常、高血壓、高脂血癥、老年性癡呆等,可以使用針灸作為輔治療。另外,針灸可以作為老年性癡呆的預防保健方法。(5)、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泌尿系結石、腎結石、尿潴留、原發(fā)性或術后尿失禁、遺尿癥、慢性前列腺炎、陽痿、早泄、不射精、男性不育癥。(6)、骨關節(jié)疾病:頸椎?。i痛、頭昏、眩暈等)、腰椎病、頸、腰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癥、顳頜關節(jié)紊亂癥、肩周炎、網(wǎng)球肘、(
8、,,(7)、婦科疾?。涸陆?jīng)不調(周期紊亂、經(jīng)期延長、經(jīng)量偏少、色暗)、痛經(jīng)、閉經(jīng)、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經(jīng)間期綜合癥、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癥、妊娠嘔吐、胎位不正、產(chǎn)后尿潴留、乳汁不足、乳腺炎、附件炎、盆腔炎。(8)、兒科疾?。盒撼閯影Y、多動癥、腦癱、智力低下、小兒消化不良、厭食,小兒功能性便秘、嬰幼兒腹瀉、嬰幼兒營養(yǎng)不良、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性腹痛、小兒肌性斜頸、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小兒遺尿癥、咬指甲癖等。(9)、五官科疾病:弱視(1
9、2歲以內)、近視(青少年)、斜視、視疲勞(成人)、干眼癥、視神經(jīng)萎縮、動眼神經(jīng)損傷、急慢性鼻竇炎、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單純性鼻出血、牙痛、急慢性咽炎、神經(jīng)性耳鳴耳聾、突發(fā)性耳聾(發(fā)病早期)、麥粒腫、結膜炎。,(10)、精神科疾?。菏?、焦慮、抑郁癥、強迫癥、神經(jīng)官能癥、神經(jīng)衰弱等。?。?1)、內分泌疾?。杭谞钕俟δ芸哼M或減退癥、糖尿病、痛風、慢性疲勞綜合癥等?! 。?2)、結締組織?。鹤畹湫偷臑轱L濕、類風濕、皮肌炎、多發(fā)性肌炎、
10、干燥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等?!。?3)、外科疾病:急性淋巴結炎、手術切口瘢痕增生、膽絞痛、腎絞痛、腱鞘囊腫等。,,(15)、保健與美容:肥胖癥、皮膚皺紋、眼袋、黑眼圈、黃褐斑、雀斑、痤瘡、酒糟鼻、男性脂溢性脫發(fā)等?! 。?6)、廣泛應用于各種腫瘤鎮(zhèn)痛及腫瘤化療后嘔吐。針灸刺激機體產(chǎn)生類嗎啡物質,有強烈的麻醉鎮(zhèn)痛作用,沒有副作用。,(14)、皮膚科疾病:皮膚瘙癢癥、各種皮膚過敏癥、蕁麻疹、皮膚劃痕癥、濕疹、帶狀皰疹、斑禿、凍瘡等,針灸
11、的禁忌癥,,一、針刺的禁忌:,1 、部位禁忌:重要臟器部位不可針。大血管所過之處應禁刺。重要關節(jié)部位不宜針刺。 2 、腧穴禁忌:孕婦禁針合谷、三陰交、骨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兒禁針囟門、百會3 、病情危重預后不良的禁針?!秲冉?jīng)》提出五奪、五逆禁針既是此意。 4 、大怒、大驚、過勞、過饑、過渴、房事、醉酒等禁針。,二、灸法的禁忌:,1 、對實熱證病在三陽不宜灸,陰虛內熱者不宜灸,表證不宜灸,溫熱病不宜灸,濕熱病不宜灸等。 2
12、、對顏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關節(jié)活動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3、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一) 操 作 方 法,1. 雙手進針法 4. 快速進針法 2. 單手進針法 5. 緩慢進針法 3. 管針進針法,,,,,,,,,針 刺 操 作 方 法,一、進針法,1、單手進針法2、雙手進針法(1)指切進針法(2)夾持進針法3、舒張進針法4、提捏進針法,二、進針的角度和深度,深刺多用直刺淺刺
13、多用斜刺、平刺,三、行針方法,1、提插法2、捻轉法,四、留針與起針,留針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治療的作用。一般留針10-20分鐘。起針的方法是以左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輕輕按壓針刺部位,右手持針輕微捻轉,順勢提至皮下,靜留片刻,然后出針。,針刺的注意事項,,1 、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采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 、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
14、、至陰等禁止針灸。 3 、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 、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損傷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 、眼區(qū)、胸背、腎區(qū)、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lián)合區(qū)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 、針刺對某些病癥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并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jù)
15、情況及時采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發(fā)揮針灸的作用。,,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和預防,暈針是在針刺過程中病人發(fā)生的暈厥現(xiàn)象,這是可以避免的,醫(yī)者應該注意防止。原因:患者體質虛弱,精神緊張,或疲勞、饑餓、大汗、大瀉、大出血之后或體位不當,或醫(yī)者在針刺時手法過重,而致針刺時或留針過程中發(fā)生此現(xiàn)象。癥狀:患者突然出現(xiàn)精神疲倦,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惡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發(fā)冷,血壓下降,脈象沉細,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
16、便失禁,脈微細欲絕。,一、暈針,滯針是指在行針時或留針后醫(yī)者感覺針下澀滯,捻轉、提插、出針均感困難而病人則感覺劇痛的現(xiàn)象。原因:患者精神緊張,當針刺入腧穴后,病人局部肌肉強烈收縮;或行針手法不當,向單一方向捻針太過,以致肌肉組織纏繞針體而成滯針。若留針時間過長,有時也可出現(xiàn)滯針?,F(xiàn)象:針在體內,捻轉不動,提插、出針均感困難,若勉強捻轉、提插時,則病人痛不可忍。,二、滯針,三、彎針彎針是指進針時或將針刺入腧穴后,針身在體內形成彎曲
17、,稱為彎針。原因:醫(yī)生進針手法不熟練,用力過猛、過速,以致針尖碰到堅硬的組織器官或病人在針刺或留針時移動體位,或因針柄受到某種外力壓迫、碰擊等,均可造成彎針?,F(xiàn)象:針柄改變了進針或刺入留針時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轉及出針均感困難,而患者感到疼痛。,四、斷針斷針又稱折針,是指針體折斷在人體內。若能術前做好針具的檢查和施術時加以應有的注意,是可以避免的。原因:針具質量欠佳,針身或針根有損傷剝蝕,進針前失于檢查;針刺時將針身全部刺入
18、,行針時強力提插、捻轉,肌肉猛烈收縮;留針時患者隨意變更體位,或彎針、滯針未能進行及時正確處理等,均可造成斷針?,F(xiàn)象:行針時或出針后發(fā)現(xiàn)針身折斷,其斷端部分針身尚露于皮膚外,或斷端全部沒入皮膚之下。,五、血腫血腫是指針刺部位出現(xiàn)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腫痛。原因:針尖彎曲帶鉤,使皮肉受損,或刺傷血管所致。現(xiàn)象:出針后,針刺部位腫脹疼痛,繼則皮膚呈現(xiàn)青紫色。,灸法的種類,艾炷灸:(1)直接灸 ·
19、(2)間接灸艾條灸:(1)溫和灸 · (2)雀啄灸 · · (3)回旋灸溫針灸,灸法的注意事項,施灸的先后順序臨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陽部,后灸陰部,壯數(shù)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但在特殊情況下,則可酌情而施。如脫肛時,即可先灸長強以收肛,后灸百會以舉陷。因此,不可過于拘泥。,灸后的處理,施灸后,局部皮膚出現(xiàn)微紅灼熱,屬于正常
20、現(xiàn)象,無需處理。如因施灸過量,時間過長,局部出現(xiàn)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摖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較大,可用無菌的毫針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一次性無菌注射器抽出水液,并以紗布包敷。如用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要注意適當休息,加強營養(yǎng),保持局部清潔,并可用敷料保護灸瘡,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如處理不當,灸瘡膿液呈黃綠色或有滲血現(xiàn)象者,可用消炎藥膏或玉紅膏涂敷。,常用針灸保健穴位,,1、百會 屬督脈經(jīng)穴
21、160; 取穴:在頭部,后發(fā)際正中直上7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 作用:本穴具有比較明顯的雙向調節(jié),既可預防高血壓, 又能防止血壓過低引起休克。以及治療脫肛、泄瀉。 2、中脘 屬任脈經(jīng)穴 取穴:在腹正中線上,臍上4寸。使病人仰臥,在胸骨劍突至臍 心連線中點取之。
22、160; 作用:能調節(jié)脾胃功能、增強食欲。為傳統(tǒng)的防病健身穴。治療胃 脘疼痛、黃疸、呃逆、虛勞、失眠、驚悸、產(chǎn)后血暈等。,3、大椎 屬任脈經(jīng)穴 取穴: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時,當項后隆起最 高處下緣凹陷中為該穴。 作用:主要用于預防各類急性傳染病、對預防慢
23、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發(fā) 作有較為顯著的作用。還治療癲癇、中暑、瘧疾、小兒驚風。 4、曲池 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 取穴:在肘窩橫紋橈側端與肱骨外上髁之中點,屈肘取之。 作用:祛風解表、調和營血、主泄逆氣強壯明目。調整血壓,并有預
24、 防感冒等傳染病作用。,,5、內關 屬手厥陰心包經(jīng) 取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間。 作用:寧心通絡、調血和營。本穴具有明顯的改善冠脈循環(huán),調整 心臟功能,調節(jié)血脂代謝的作用,是預防冠心病的要穴。和足三里配合,可防止人流綜合癥。還治療消渴、月經(jīng)不調、咯血、胸痛等
25、 6、合谷 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 取穴:手背,拇食指間,當?shù)诙乒侵悬c,稍偏食指側。 作用:振奮衛(wèi)陽,獲衛(wèi)肌表。對預防多種急性傳染病有效。治療頭痛目赤、牙痛、鼻出血、口眼歪斜、耳聾、以及經(jīng)閉、滯產(chǎn)等,,7、足三里 屬足陽明胃經(jīng) 取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的1
26、橫指。 作用:健運脾胃,補中益氣,增強體質,延年益壽。本 穴自古就是預防保健的要穴,現(xiàn)代臨床上觀察到,可預防中風、冠心病及流感等傳染病。還治療乳癰、腸癰、癲狂 8、陽陵泉 屬足少陽膽經(jīng) 取穴: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作用:疏肝清膽、舒筋活絡。有消除疲勞,預防膽石病之作用。治療黃疸
27、、脅痛、口苦、嘔吐、下肢麻木、小兒驚風等。,,9、三陰交 屬足太陰脾經(jīng) 取穴:內踝尖直上3寸,當脛骨后緣。 功效:健脾、益腎、疏肝、調經(jīng)血、主生殖。本穴 對增進腹腔臟器,尤其是生殖系統(tǒng)健康,有較重要作用。還治療心悸、高血壓 10、涌泉 屬足少陰腎經(jīng) 取穴:足底
28、中線之前、中1/3處。足趾蹠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時,于足心出現(xiàn)凹陷處取穴。 作用:補腎壯陽,有增強體質和延年益壽的作用。治療昏厥、中暑、小兒驚風、癲癇等,耳針療法,耳針適應癥,1.關節(jié)痛 取病灶區(qū)、腎上腺區(qū)。 2.腰痛取腰椎、腎、膀胱?! ?.胃痛取胃、小腸、肝、脾?! ?.坐骨神經(jīng)痛 取坐骨。 5.痛經(jīng)取卵巢、腎、內分泌。 6.牙痛取
29、上頜、下頜、口?! ?.急性扁桃體炎 取咽喉、耳輪3點?! ?.急性闌尾炎 取大腸、小腸、腹、直腸?! ?.高血壓病 取腎上腺、肝、腎、皮層下區(qū)?! ?0.神經(jīng)衰弱 取心、腎、腰椎、皮層下區(qū)?! ?1.蕁麻疹 取肺、皮層下區(qū)。,耳針的方法,1、毫針法2、電針法3、埋針法4、壓丸法,耳針注意事項,1.嚴格局部及針體消毒,所用針具均應經(jīng)過高壓或煮沸消毒處理,防止血源
30、傳播?! ?.空腹、疲勞或體質衰弱者容易發(fā)生暈針。暈針時,患者可有頭暈、心慌、面色蒼白、出冷汗、惡心、甚至突然昏倒。發(fā)生暈針后應迅速將針取出,讓患者平臥,頭部放低。輕者可喝些溫開水;較重者,特別是昏倒、不省人事者,可指壓人中,如無效,再針刺人中、足三里?! ?.對體弱或初次接受耳針治療的病人,宜采用輕、中刺激手法。 4、有習慣性流產(chǎn)的 孕婦應禁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點擊下載文件護士核心能力與分層培訓演示文稿.ppt-如東縣中醫(yī)院
- 如東縣農(nóng)村養(yǎng)老模式探析.pdf
- 如東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 如東縣“真學課堂”教學評價表
- 南通如東縣2012年中考化學
- 如東縣岔河鎮(zhèn)農(nóng)村公路路肩培土工程
- 如東縣2018年市政工程質量
- 如東縣審計局紀檢監(jiān)察工作計劃
- 毫針刺法,灸法,拔罐
- 毫針刺法的臨床應用
- 如東縣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
- 如東縣黨風廉政建設在線考試系統(tǒng)
- 如東縣農(nóng)村居民養(yǎng)老政策優(yōu)化調整研究.pdf
- 如東縣馬塘中學高二化學期中試卷
- 如東縣洋口鎮(zhèn)(如東沿海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總體規(guī)劃
- 針灸學毫針刺法三
- 如東縣農(nóng)村工業(yè)化進程及推進策略研究.pdf
- 如東縣管道天然氣價格調整及改革方案
- 如東縣基于村民素質的黨員電化教育平臺研究.pdf
- 針灸學6、毫針刺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