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設(shè)計浙江鴨2017版高考物理二輪復(fù)習高分突破專題一力與直線運動第6課時力學實驗一課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6課時 力學實驗(一),實驗1 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學考)實驗2 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學考)易錯點一 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計算,2.正確區(qū)別計時點和計數(shù)點 (1)計時點: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的每個點跡叫做計時點。若用50 Hz的交流,則兩個相鄰點跡(計時點)的時間間隔為0.02 s。(2)計數(shù)點:為了方便研究運動規(guī)律,從紙帶上有規(guī)律的選取部分計時點,并加以標號,這些被選取并標號的計時點叫做計數(shù)點。,【練1】 (

2、2016·浙江嘉興一中期末)在測定速度的實驗中,使用打點計時器測小車的速度,實驗得到的一條紙帶如圖1所示,0、1、2、3、4是選用的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3個打出的點沒有在圖上標出。圖中還畫出了實驗時將毫米刻度尺靠在紙帶上進行測量的情況,讀出圖中所給的測量點的讀數(shù)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3兩點間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1、4兩點間的平均

3、速度是__________m/s,2點的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__m/s。,圖1,答案 10.00 cm 12.60 cm 22.60 cm 30.00 cm0.625 0.725 0.625,易錯點二 實驗原理的理解與實驗操作1.凡是應(yīng)用打點計時器的實驗,都必須先接通電源,等打點穩(wěn)定后,再釋放紙帶。 2.使重物盡可能移動較大的距離,獲得較長的打點紙帶,以方便研究重物的運動。,【練2】 某同學使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當?shù)氐闹?/p>

4、力加速度。(1)請完成以下主要實驗步驟:按圖2(a)安裝實驗器材并連接電源;豎直提起系有重物的紙帶,使重物________(填“靠近”或“遠離”)計時器下端;________,________,使重物自由下落;關(guān)閉電源,取出紙帶;換新紙帶重復(fù)實驗。(2)圖(b)和(c)是實驗獲得的兩條紙帶,應(yīng)選取________(填“b”或“c”)來計算重力加速度。在實驗操作和數(shù)據(jù)處理都正確的情況下,得到的結(jié)果仍小于當?shù)刂亓铀俣?,主要原因是?/p>

5、氣阻力和________________。,,,圖2,解析 (1)為了使紙帶打下的點多一些,豎直提起懸吊重物的紙帶時應(yīng)使重物靠近打點計時器下端,且應(yīng)先接通電源,再釋放紙帶,使重物自由下落。(2)重物下落是勻加速運動,故應(yīng)選“b”來計算重力加速度;重物下落過程中系統(tǒng)受重力,空氣阻力,紙帶與打點計時器間的摩擦力等。答案 (1)靠近 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 再釋放紙帶(2)b 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之間有摩擦,易混點三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及誤差分析

6、【練3】 (2016·浙江嘉興檢測)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時,某同學得到一條用電火花計時器打下的紙帶,如圖3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 7個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圖中沒有畫出,電火花計時器接220 V、50 Hz交流電源。,圖3,(1)設(shè)電火花計時器的周期為T,計算F點的瞬時速度vF的關(guān)系式為vF=__________。(2)他經(jīng)過測量并計算得到電火花計時器在打B、C、D、E、F各點

7、時物體的瞬時速度如表。以A點對應(yīng)的時刻為t=0,試在圖4所示坐標系中作出物體的v-t圖象,并利用該圖象求出物體的加速度a=__________ m/s2。,(3)計數(shù)點A對應(yīng)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m/s。(4)如果當時電網(wǎng)中交變電流的電壓變成210 V,而做實驗的同學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測量值與實際值相比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圖4,(3)由v-t圖象可知計數(shù)點A對應(yīng)的速度大小為0.1 m

8、/s;(4)若當時電網(wǎng)中交變電流的電壓變成210 V,對打點的時間間隔無影響,則加速度的測量值與實際值相比不變。,實驗3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學考)易錯點一 實驗原理與操作【練1】 (2016·浙江麗水檢測)如圖5所示為某同學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裝置,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有一張白紙,一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白紙上的O點,另一端A拴兩個細繩套。,圖5,(1)下面為實驗的一些操作步驟:①比較F′和F的大小、方向是否近似相

9、同;②過P點用統(tǒng)一標度作出F、F1、F2的圖示;③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鉤住細繩套,拉A至某點P,在紙上標出P點,記下拉力F的方向和大小;④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F1、F2的合力F′;⑤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互成角度分別拉住兩個細繩套,拉A至同樣的位置P,在紙上記下兩個力F1、F2的方向和大小。這些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為__________。,(2)對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A.兩細繩套必須等長B.若將細繩換成橡皮

10、筋,對實驗結(jié)果有影響C.記錄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時應(yīng)用鉛筆沿細繩畫直線D.實驗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P點時,兩彈簧測力計之間的夾角不能太大解析 (1)由“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的操作步驟可知,合理順序應(yīng)為③⑤②④①。(2)實驗中,為了防止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在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P點時,兩彈簧測力計之間的夾角不能太大。答案 (1)③⑤②④①  (2)D,易錯點二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練2】 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A點,另一端拴上

11、兩根細繩,每根細繩分別連著一個量程為5 N、最小刻度為0.1 N的彈簧測力計。沿著兩個不同的方向拉彈簧測力計,當橡皮條的活動端拉到O點時,兩根細繩相互垂直,如圖6所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可從圖中讀出。,圖6,(1)由圖甲可讀得兩個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別為__________N和__________N。(2)在圖7所示的方格紙上按作圖法的要求畫出這兩個力及它們的合力。,圖7,解析 (1)彈簧測力計的最小刻度為0.1 N,讀數(shù)時應(yīng)估讀

12、一位,所以讀數(shù)分別為2.50 N和4.00 N。(2)取一個小方格的邊長表示0.50 N,作出兩個力及它們的合力,如圖所示。,答案 (1)2.50  4.00  (2)圖見解析,易錯點三 實驗誤差分析【練3】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中,下列哪些方法會增大實驗誤差(  )A.兩個分力的夾角要盡量大一些B.拉橡皮條的拉力要適當大一些C.拉橡皮條時,橡皮條、細繩和彈簧測力計應(yīng)貼近并平行于木板D.作力的圖示時,標度的選擇

13、要適當,使所作的圖在不超出白紙的前提下盡量大一些,解析 在實驗中兩個分力的夾角大小適當,在作圖時有利于減小誤差,并非越大越好,選項A符合題意;適當增加橡皮條的拉力,可以減小偶然誤差對其影響,選項B不符合題意;拉橡皮條時,橡皮條、細繩和彈簧測力計貼近并平行于木板,可減小實驗中摩擦對測量結(jié)果的影響,C不合題意;在作圖時,選擇適量標度,使作的圖盡量大些,有利于減小實驗中偶然誤差的影響,D不合題意。答案 A,實驗4 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14、(學考)易錯點一 實驗原理與基本操作【練1】 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實驗中,采用如圖8所示的裝置圖進行實驗:,圖8,(1)實驗中,需要在木板的右端墊上一個小木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中,已經(jīng)測出小車的質(zhì)量為M,砝碼(包括砝碼盤)的總質(zhì)量為m,若要將砝碼(包括砝碼盤)的總重力大小作為小車

15、所受拉力F的大小,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______。,(3)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加速度和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所以不能把牛頓第二定律當成已知的公式來使用,故A錯誤;使用打點計時器時,都應(yīng)該先接通電源,后釋放紙帶,故B正確;平衡摩擦力后μ=tan θ,與重物的質(zhì)量無關(guān),所以不用再次平衡摩擦力,故C錯誤;本實驗采用控制變量法,故D正確。答案 (1)平衡摩擦力 (2)m?M (3)BD,易錯點二 數(shù)據(jù)處理及誤差分析【練2】 (2016·

16、浙江溫州模擬)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設(shè)計了如圖9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總質(zhì)量用M表示(乙圖中M包括小車與傳感器,丙圖中M包括小車與小車固連的滑輪),鉤碼總質(zhì)量用m表示。,,甲,乙,丙圖9,(1)為便于測量合外力的大小,并得到小車總質(zhì)量一定時,小車的加速度與所受合外力成正比的結(jié)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組實驗中只有甲需要平衡摩擦力B.三組實驗都需要平衡摩擦力C.三組實驗中只有甲需要滿足所掛鉤碼

17、的總質(zhì)量m遠小于小車的總質(zhì)量M的條件D.三組實驗都需要滿足所掛鉤碼的總質(zhì)量m遠小于小車的總質(zhì)量M的條件,答案 (1)BC (2)1∶2 1∶2,實驗5 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guān)系(學考)易錯點一 實驗原理和操作【練1】 (2016·浙江杭州高二期末)如圖10所示,利用彈簧測力計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關(guān)系的實驗中。,圖10,(1)關(guān)于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多選)________。A.若滑塊靜止不動,則彈簧測力計A對B的拉力

18、與B對A的拉力大小相等B.若滑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彈簧測力計A對B的拉力與B對A的拉力大小相等C.若滑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彈簧測力計A對B的拉力與B對A的拉力大小不相等D.若滑塊做變加速直線運動,則彈簧測力計A對B的拉力與B對A的拉力大小不相等,(2)在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下面放上一點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A.為了增大指針受到的阻力B.可以幫助我們記錄下指針示數(shù)的最大值C.防止指針與彈簧測力計外殼間的摩擦D.防止

19、測的力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解析 (1)彈簧測力計A對B的拉力與B對A的拉力大小關(guān)系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故選項A、B正確。(2)在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下面放上一點泡沫塑料,可以做成帶“記憶功能”的彈簧測力計,在實驗中泡沫塑料停在拉力最大的位置上,方便我們記錄指針示數(shù)。故選項B正確。答案 (1)AB (2)B,易錯點二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練2】 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關(guān)系的實驗裝置如圖11所示,其中A,B是兩個力傳

20、感器,B固定在木塊C上。,圖11,(1)固定木塊C,用A拉B,傳感器顯示兩鉤子受力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12所示。根據(jù)圖線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圖12,A.作用力大時,反作用力小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總是相反的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別作用在不同物體上的D.此圖線一定是在兩個物體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顯示出來的,(2)放開木塊C,用A拉B向右運動,上述結(jié)論是否仍成立?__________。解析 (1)根據(jù)圖線可以得

21、出的結(jié)論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錯誤,B正確;根據(jù)圖線不能看出兩力分別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故C錯誤;根據(jù)圖線不能看出一定是在兩個物體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顯示出來的,故D錯誤。(2)放開木塊C,用A拉B向右運動,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依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上述結(jié)論仍成立。答案 (1)B (2)是,[真題示例],【例1】 (2016·10月浙江選考)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實險中(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

22、或不必要的是________(填字母)。A.長木板的一端必須墊高,使小車在不掛鉤碼時能在木板上做勻速運動B.連接鉤碼和小車的細線應(yīng)與長木板保持平行C.小車應(yīng)靠近打點計時器,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D.選擇計數(shù)點時,必須從紙帶上第一個點開始(2)圖13是實驗中打下的一段紙帶,算出計數(shù)點2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 m/s,并在圖14中標出,其余計數(shù)點1、3、4、5對應(yīng)的小車瞬時速度大小在圖14中已標出。,(3)作圖并求

23、得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2。,圖13,圖14,解析 (1)探究小車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不能使小車做勻速運動,所以不必將長木板的一端墊高,使小車在不掛鉤碼時做勻速運動,A選項不必要;在處理紙帶時,由于第一點附近的點較密集,因此常常將前面的點去掉,從清晰可辨的點取點后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所以D選項也是不必要的;連接小車的細繩需要與木板平行,否則就要涉及到繩子拉力分解問題,選項B是必要的;操作時應(yīng)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所以C選

24、項是必要的。因此答案為A、D。,答案  (1)AD (2)0.60 (3)1.50(1.45~1.55),【例2】 (2015·9月浙江學考測試)在“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guān)系”實驗中,某同學用兩個力傳感器進行實驗。(1)將兩個傳感器按圖15方式對拉,在計算機屏上顯示如圖16所示,橫坐標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縱坐標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圖15,圖16,(2)由圖16可得到的實驗結(jié)論是(多選)_

25、_________。 A.兩傳感器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B.兩傳感器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方向相同 C.兩傳感器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變化 D.兩傳感器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答案 (1)時間(t) 力(F) (2)AC,【例3】 (2015·10月浙江學考)(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中,下列器材中必須要用的是(多選)________。,(2)下列兩個學生實驗中,必須要測量質(zhì)量、時間

26、和位移的是________。A.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B.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答案 (1)BD (2)B,[沖刺訓(xùn)練],1.(2016·江西重點中學聯(lián)考)(1)我們已經(jīng)知道,物體的加速度a同時跟合外力F和質(zhì)量M兩個因素有關(guān)。要研究這三個物理量之間的定量關(guān)系,需采用的思想方法是__________。,圖17,(2)某同學的實驗方案如圖17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F,為了減少這種做法帶來的實驗誤差,她先做

27、了兩方面的調(diào)整措施:①用小木塊將長木板無滑輪的一端墊高,目的是______。②使砂桶的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目的是使拉小車的力近似等于__________。,解析  (1)實驗研究這三個物理量之間關(guān)系的思想方法是控制變量法。(2)用小木塊將長木板無滑輪的一端墊高,目的是平衡摩擦力,只有在滿足砂桶的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時,拉力才可近似等于砂桶的重力。(3)計算加速度時,用逐差法誤差較小。答案 (1)控制變量法  (2)平衡摩擦力

28、  砂桶的重力(3)B,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如圖18所示。實驗中先需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后再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鉤住繩套拉橡皮條。,圖18,(1)關(guān)于實驗中的部分做法正確的是(多選)__________。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B.橡皮條應(yīng)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C.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要注意使彈簧測力計與木板

29、平面平行D.實驗中要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和細繩的方向(2)實驗中兩個彈簧測力計與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的效果相同體現(xiàn)在__________。A.兩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之和等于一個彈簧測力計拉力大小B.兩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之差等于一個彈簧測力計拉力大小C.兩次都將橡皮條下端結(jié)點拉到同一位置D.兩次都將橡皮條拉伸相同的長度,(3)選適當標度,分別作出F1,F(xiàn)2和F的圖示,再用虛線連接合力F與兩分力F1,F(xiàn)2的箭頭,發(fā)現(xiàn)兩虛

30、線與F1,F(xiàn)2圖示線構(gòu)成的四邊形非常接近平行四邊形,如圖19所示,由此可以猜想合力與分力之間滿足__________。,圖19,解析 (1)細繩的長度與力的大小沒有關(guān)系,所以兩條細繩不等長也可以,A錯誤;如果兩個分力不相等,橡皮條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就不在同一直線上,B錯誤;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要注意使彈簧測力計與木板平面平行,可以保證所有的力都在平行木板的平面內(nèi),可以減小實驗誤差,C正確;力是矢量,所以不僅要記錄力的大小,還要記錄力的方向

31、,D正確。(2)該實驗的原理就是等效替代法,只有兩次都將橡皮條下端結(jié)點拉到同一位置才能保證合力與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C正確。(3)構(gòu)成的四邊形非常接近平行四邊形,故可猜想合力與分力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答案 (1)CD  (2)C  (3)平行四邊形定則,3.如圖20所示,裝置甲中掛有小桶的細線繞過定滑輪,固定在小車上;裝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導(dǎo)軌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車上。一同學用裝置甲和乙分別進行實驗,經(jīng)正確操作獲得兩條紙帶①和②

32、,紙帶上的a、b、c……均為打點計時器打出的點。,圖20,答案 (1)2.10 cm(或2.30 cm)(2)1.13 m/s(或1.25 m/s) 小于 (3)C,4.如圖21所示是電火花計時器的示意圖,電火花計時器和電磁打點計時器一樣,工作時使用__________(選填“交流”或“直流”)電源,工作電壓為__________V,當電源的頻率是50 Hz時,每隔__________ s打一次點。其工作時的基本步驟如下:,圖21,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