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清熱藥,目的 1、掌握清熱藥的主要藥理作用。2、掌握黃芩、黃連、金銀花、大青葉及板藍根、知母、青蒿的有效成分、藥理作用。內容 清熱藥常用的實驗方法。清熱藥的主要藥理作用。黃芩、黃連、金銀花、大青葉及板藍根、知母、青蒿的有效成分、藥理作用。。,第一節(jié) 概述一、與清熱藥有關的概念,清熱藥,里熱證,,發(fā)熱、或體溫不高而見口干、咽喉干燥、面紅、目赤、大便干結、小便短赤、五心煩熱、舌紅、苔黃、脈數(shù),,,表熱:辛涼解表藥。熱

2、證 虛熱:清虛熱藥 里熱 氣分熱-清熱瀉火藥 實熱 血分熱-清熱涼血藥 濕熱――清熱燥濕藥 熱毒瘡瘍-清熱解毒,,,,,清虛熱藥研究較少,二、清熱藥分類的藥理學特點,(一)清熱解毒:熱

3、毒證  溫病初起     瘡癰腫毒     咽喉腫痛     濕熱痢疾,,,均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袪邪,抗病原微生物  抗炎性反應  抗內毒素  抗過氧化損傷  抗炎性細胞因子,扶正,增強免疫功能  保護細胞器  維護鈣穩(wěn)態(tài)  增強解毒活性,清熱解毒治法研究過程,驗證臨床效果,70年代初期: 清熱藥--熱毒癥--感染性疾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中西醫(yī)結合研究所(原武漢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中醫(yī)研究室),五味消

4、毒飲---熱毒清注射液(簡稱熱毒清,原名抗炎6號注射液)。 急性膽系感染、急性闌尾炎、胰腺炎等200例急腹癥,總有效率達82 5%;,抗菌和抗病毒,最初的靶點,清熱解毒制劑如熱毒清等,在體外對多種細菌具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體內實驗以熱毒清治療家兔大腸桿菌腹膜炎則療效顯著。,抗炎性反應,艱難的探索,熱毒清能顯著減輕兔大腸桿菌腹膜炎的炎性損害程度,證明,熱毒清確有抗炎作用(故名抗炎6號),但抗炎藥并不是抗生素,抗炎作用并非抗感染的主要機制

5、。,抗內毒素,柳暗花明,熱毒清在體外能使加入內毒素的鱟試驗轉陰,在電鏡下能使內毒素的網(wǎng)狀結構解聚或碎裂崩解;在體內能有效拮抗大腸桿菌內毒素誘導的DIC生物效應。,體外研究發(fā)現(xiàn)  用有效抗生素處理培養(yǎng)基時,在細菌計數(shù)降低的同時,伴有內毒素水平的增高,有的可達100多倍。,抗過氧化損傷,異病同治,清熱解毒治法在多種疾病過程中的“解毒”—抗自由基作用,可能是其異病同治的機制之一。,外源性毒素—內毒素內源性毒素—氧自由基,扶正與祛邪并舉,“

6、扶正以祛邪”,“正足邪自去”,增強免疫功能,順理成章,清熱解毒代表方熱毒清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揭示,不僅部分解釋了其抗感染的治療作用機理,而且還為其與抗生素聯(lián)合應用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jù)。,保護細胞器,重中之重,保護組織細胞的功能,減輕炎癥造成的損害,將可顯著降低病死率,維護鈣穩(wěn)態(tài),精細的調節(jié),通過促進線粒體的鈣泵作用維護胞漿Ca2+的平衡,從而保護肝組織結構的完整,減輕內毒素誘導的炎性細胞因子及脂質過氧化物對肝細胞的損傷。,增強解

7、毒活性,祛邪扶正相統(tǒng)一,提高微粒體細胞色素P 450含量,并增強苯胺羥化酶活性,參與機體的解毒功能,另辟新徑,*中醫(yī)對“熱”和“毒”的概念較廣泛,遠非僅感染性疾病所能囊括,*清熱解毒方藥治療其它急慢性疾病,如腫瘤、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血液病和老年病等,均顯示出較好的療效,(二)清熱瀉火,“火為熱之極”,清熱瀉火藥主治氣分熱證。表現(xiàn):高熱、煩躁,多見于感染性疾病的明顯期、急性期。 藥理作用:清熱解毒+解熱、鎮(zhèn)靜、抗驚厥。,(

8、三)清熱涼血,主治熱入營血。見于急性傳染病的衰竭期,伴有CNS病變及臟腑功能衰竭?! ?、抗菌、抗病毒,抗毒素以消除病因; 2、強心,增加血循環(huán)動力; 3、擴張血管,解除微循環(huán)血管痙攣; 4、調整凝血與抗凝系統(tǒng)平衡的紊亂而減少出血;  5、鎮(zhèn)靜、解熱以改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四)清熱燥濕,主治濕熱內蘊諸證。見于慢性疾病。如肝炎,尿道感染,菌痢。 1、抗菌、抗病毒、抗真菌; 2、降脂,保肝利膽;,三、共同

9、的藥理 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以清熱解毒藥和清熱燥濕藥較強,   其中清熱燥濕藥對真菌有效,*最初的靶點,但并非是主要機制,抗炎,抗急性炎癥反應,急性炎癥:   是里熱證的主要表現(xiàn)和病理過程之一,炎癥反映可概括分為早、中、晚三期:血管反應、細胞反應、組織增生三個階段,,1、直接作用 ?。?)降解內毒素(Endotoxin)  A、直接破壞內毒素的結構;  B、保護溶酶體膜?!。?)拮抗外毒素(Exotoxin) 

10、 病原微生物毒素是其致病的重要組成部份,是感染性疾病中多種癥狀和組織損傷的重要因素。,抗毒素,2、間接作用――降低細菌的毒力。 ?。?)抗透明質酸酶。?。?)抑制凝固酶的形成 透明質酸是結締組織的基本成分之一、能被透明質酸酶破壞--導致結締組織疏松--細菌毒素在結締組織擴散蔓延。多數(shù)致病葡萄球菌能產(chǎn)生一種酶,在血漿和組織中形成血漿凝固酶,使血漿凝固,并使炎癥滲出物中的纖維蛋白原就纖維蛋白,附著于細菌表面,使其不易被呑噬,或在

11、呑噬細胞中不易被破壞。,細菌毒素,內毒素---革蘭氏陰性外類素--革蘭氏陽性菌 許多清熱藥雖然抗菌力不強,但卻能有十分理想的臨床療效,期中一個原因是有明顯的解毒作用。,侵襲力 1)粘附和侵入力    2) 繁殖與擴散能力       (1) 透明質酸酶       (2) 鏈激酶 毒素 1) 外毒素     毒性作用強不穩(wěn)定,對熱和某些化學物質敏感   2) 內毒素      內毒素血癥、中毒性休克以及彌散性血管內

12、凝血    (DIC), 病死率甚高,與細菌致病力強弱有關的因素,解熱,(1)擴張血管,促進皮膚散熱;(2)減少致熱源;(3)抑制發(fā)熱介質的合成、分泌:(4)改變Na+/Ca2+比值:?,體溫?;?,體溫?。       與解表藥不同之處:       清熱藥退熱一般不伴明顯發(fā)汗。,,多數(shù)清熱藥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某些清熱藥又可抑制異常的免疫反應,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其他,抗腫瘤 、鎮(zhèn)靜、

13、   降壓、保肝、利膽等,(一)抗菌實驗   應選用廣泛菌株進行體外抗菌實驗;選用敏感菌株進行感染動物的保護實驗。1、體外抗菌試驗:    中藥粗制劑對結果有較大的非特異性影響。2、體內抗菌實驗   是判定藥物有無臨床價值的抗菌作用的最主要指標。,四、常用實驗方法,(二)抗病毒試驗  1、細胞培養(yǎng)法       2、雞胚法           3、整體動物實驗法,病毒的培養(yǎng):用活細胞,動物(Animals)接種雞胚

14、(Embryonated eggs)接種組織培養(yǎng)(Organ and tissue culture)Organ cultureCell culture:原代細胞 傳代細胞 二倍體細胞,常用的細胞培養(yǎng),(三)抗毒素實驗,1、抗內毒素實驗 (1)體外鱟試驗: (2)半體內中和內毒素試驗: (

15、3)體內試驗: 2、抗外毒素實驗,(四)抗炎一般性炎癥模型 (1)以增加血管通透性為主要改變的各種急性炎癥模型 : ?、倜氀芡ㄍ感缘臏y定:    皮內染料滲出法 、腹腔染料滲出法  ?、谘仔阅[脹的測定:      小鼠耳殼水腫 、大鼠足腫脹,(2)以白細胞游走為主要特征的炎癥模型:  大鼠胸膜炎模型 :不僅反映血管通透性的變化,而且可檢測白細胞的游走與分泌功能 。(3)以肉芽組織增生為特征的各種慢性炎癥模型:

16、   肉芽腫模型,,免疫,免疫系統(tǒng)  免疫器官             免疫細胞             免疫分子,,免疫應答的方式,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特異性免疫應答   影響免疫功能的研究方法比較復雜、且進展很快。應采用涉及免疫過程主要環(huán)節(jié)的多種實驗方法及觀察指標進行研究。至少觀察特異性免疫及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及體液)各一項,才能初步肯定藥物對免疫功能的作用。,免疫器官       中樞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     

17、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結、脾免疫細胞  T細胞      B細胞      NK細胞      單核呑噬細胞免疫分子  IL、CSF、TNF、IFN,非特異性免疫,由先天遺傳而來,也稱先天性免疫??垢腥久庖叻矫婵芍攸c觀察對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影響。,非特異性免疫實驗方法,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巨噬細胞系統(tǒng)(MΦ)1、巨噬細胞(MΦ)活性測定小鼠體內呑噬廓清能力測定:印度加墨汁法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呑噬雞紅細胞、綿羊紅細胞能力的影響

18、:2、中性白細胞功能測定小鼠中性白細胞體外呑噬功能測定大鼠中性白細胞內游離鈣濃度測定3、NK細胞活力測定,非特異性體液免疫1、血清補體水平的測定2、溶菌酶活性測定3、干擾素水平的測定,特異性免疫,又稱獲得性免疫。這種免疫對某一特定感染發(fā)揮作用。在促進感染恢復及再次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特異性免疫實驗方法,細胞免疫:T淋巴細胞測定方法1、T淋巴細胞標志測定方法--E花環(huán)試驗2、 T淋巴細胞功能測定方法-- T淋巴細

19、胞轉化增殖試驗(淋轉)3、 T淋巴免疫功能體內測定--遲發(fā)性超敏反應,體液免疫:B淋巴細胞測定方法1、體外抗體形成細胞測定方法--溶血空斑試驗2、免疫球蛋白(Ig)定量測定3、B淋巴細胞增殖試驗4、血清溶血素抗體測定,黃 芩,一、 概述,功能與主治,主要成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黃酮類,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 ,癰腫瘡毒,胎動不安。,二、主要藥理作用

20、 1、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1)抗病原體 有效成份:黃芩素、 黃芩苷元作用特點:抗菌譜廣,     對G+、G-都有效,(2)抗炎 有效成份: 黃芩苷元、黃芩素、總黃酮作用特點:對急性炎癥作用明顯,對免疫性     炎癥對也有抑制作用,對慢性炎     癥作用不明顯。作用機制:抑制炎性介質的生成和釋放有關,,,(3)抗過敏有效成份:黃芩甙、黃芩素作用特點:對I型變態(tài)反應作用顯著,,,(4)保肝、利膽 有效成

21、份:黃芩素、總黃酮作用特點:黃芩的保肝作用可能與抗     氧自由基損傷有關。,2、其他藥理作用(1)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 (2)抗氧自由基損傷 (3)降壓、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2.其他藥理作用,(1)中樞抑制和肌松(2)抑制血小板聚集(3)降壓、松弛血管平滑肌,黃 連,一、 概述,功能與主治,主要成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小檗堿 、黃連堿、掌葉防己堿 、藥根堿 等,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

22、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癰腫迸瘡;外用可治療濕疹,濕瘡,中耳炎 。,二、主要藥理作用 1、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l)抗病原體有效成份:小檗堿作用特點:1)具有廣譜抗菌作用 2)抗菌強度與濃度、配伍有關,(2)抗細菌毒素有效成份:小檗堿作用特點: 1、黃連及小檗堿能提高機體對細菌內毒素的耐受能力。2、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的形成,(3)抗炎、解熱有效成份:小檗堿、藥根堿、黃連堿作用

23、特點:1、小檗堿對急慢性炎癥均有     抑制作用。      2、抗炎機制可能與刺激促皮     質激素釋放有關 。,(4)抗?jié)?有效成份:小檗堿作用特點:抑制胃酸分泌 、抗幽門螺桿菌,鎮(zhèn)靜催眠 、降血糖 有效成份:小檗堿,2.其他藥理作用,1,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 (1)抗心律失?!。?)正性肌力作用 ?。?)負性頻率作用?。?)降壓作用?。?) 對缺血心肌的保護,其他:抗腦缺血 、抗血小板聚集 、降

24、血脂,金銀花,一、 概述,功能與主治,主要成份,清熱解毒,綠原酸類及黃酮類化合物,外感發(fā)熱、瘡癰癤腫熱毒瀉痢,二、主要藥理作用 1、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有效成份:綠原酸、異綠原酸 作用特點:1)廣譜抗菌作用2)與連連翹合用抗菌范圍增加3)對多種病毒有抑制作用,(2)抗內毒素銀花提取液對內毒素有直接摧毀作用(3)其他 :抗炎 、解熱 、提高免疫功能,2.其他藥理作用,降血脂、抗早孕、利膽、

25、抗肝損傷、止血,大青葉與板藍根,一、 概述,功能與主治,主要成份,清熱解毒、涼血消斑,菘藍苷、靛藍 、靛玉紅 色胺酮 、揮發(fā)油,熱毒入血,發(fā)斑神昏,咽喉腫痛,丹毒口瘡等,二、主要藥理作用 1、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有效成份:靛藍、靛玉紅 作用特點:1)大青葉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 2)板藍根抗病毒作用比較顯著,(2)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增強特異與非特異性免疫,(3)保肝,2.其他藥理作用,靛玉紅有

26、抗白血病作用當歸蘆薈丸--青黛--靛玉紅,知 母,一、 概述,功能與主治,主要成份,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甾體皂苷、黃酮類,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二、主要藥理作用 1、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 對常見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對結核桿菌效價強度較高。,(2)解熱有效成分:菝葜皂苷元、知母皂苷。 作用特點:1、慢而持久     2、抑制產(chǎn)熱,3、降血糖 有

27、效成分:知母聚糖A、B、C、D     其中B活性最強。作用機制:(1)促進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攝??;(2)減少肝糖原含量。,2.其他藥理作用,(1)改善學習記憶(2)對腎上腺皮質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影響 (3)抗癌,青 蒿,一、 概述,功能與主治,主要成份,清熱解暑,除蒸,截瘧,青蒿素 、青蒿甲、乙、丙、丁、戊素青蒿酸 、青蒿酸甲酯,暑邪發(fā)熱,陰虛發(fā)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二、主要藥理作用 1、與

28、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1) 抗瘧原蟲有效成份:青蒿素 1)我國學者發(fā)現(xiàn)的新型抗瘧藥2)高效、速效、低毒3)對瘧原蟲RBC內期有直接殺滅作用4)復燃率高,寄生蟲病17世紀初歐洲開始使用南美的金雞納樹皮--1820年---奎寧--本世紀20年代相繼合成氯喹等。60年代初報道耐氯喹惡性瘧原蟲--瘧原蟲耐藥性--治療困難。70年代我國學者從菁蒿---菁蒿素及其衍生物。,瘧疾,,,(2)其他抗炎、解熱、鎮(zhèn)痛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