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應用寫作的發(fā)展趨勢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美麗的夢想____建設獨立的寫作學學科,應用寫作學的歷史應用寫作學的理論應用寫作學的發(fā)展趨勢,,應用文的歷史,應用文的名稱,“應用文”一詞,一般認為出自清代劉熙載的《藝概》:“辭命體,推之即可為一切應用之文。應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辭乃所以重其實也?!?,最早使用“應用文”這一名稱的,見于蘇軾《答劉巨濟書》:“向在科場時,不得已作應用文?!碧K軾指的是在科場所做的應用文之類的文章。,葉圣陶先生 1924 年在《作文論&

2、#183;引言》中提出了“文學”和“普通文”的概念。“其實國文所包的范圍很寬廣,文學只是其中一個較小的范圍,文學之外,同樣包在國文的大范圍里頭的還有非文學的文章,就是普通文?!?應用文的功用與功效,主要見于王充的《論衡》.他在《對作》中提出:“起事不空為,因因不妄作?!敝笇懳恼虏⒎恰巴鳌?,而是出于一定原因為了一定目的。應用文出于社會功用的主張鮮明可見。,曹丕的《典論·論文》是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篇專篇論文,也十分重視

3、文章的價值功用。他明確提出:“蓋文章,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梢钥闯鲞@里所說的文章既包括文學作品也包括應用文。他高度評價文章功用,認為與經治國家大業(yè)同樣重要,即有很高的社會政治功用,有與立功、立言同樣重要的地位,是垂世不朽的盛事,比個人榮樂、生死更有深遠意義。,,劉勰的《文心雕龍》是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的不朽巨著,他重視文章社會功用的主張,提出:“唯文章之用,實經典枝條, “章表奏議,經國之樞機?!?他已不是像曹丕泛指文章、文學而言,

4、而是專指章表奏議類公務應用文,論述對象更為明確。,應用文的發(fā)展階段,一、先秦至秦漢的發(fā)軔與發(fā)展二、魏晉南北朝至唐宋的成熟三、元明清至“五四”的穩(wěn)定與變革,應用文的原始形態(tài),1.口頭形態(tài)自四五十萬年以前的遠古時代,到大約公元前 23 至 21 世紀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是中華民族的原始社會。早在文字發(fā)明之前,就有口頭文學產生,包括原始歌謠和遠古神話,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中提出:“詩歌起于勞動和宗教。其一,因勞動時,一面

5、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卻勞苦,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么,這就是創(chuàng)作;大家也要佩服、應用的?!?“口頭文學”的創(chuàng)作緣于人們生產過程中的實際需要,出于社會功用。,《史記正義》注:,“徧音遍。遍告天子治理之言也?!苯y(tǒng)治者出于治理國家的需要,把有關言論遍告天下,這可以說是口頭的“公告”、“通告”。,,《史記·五帝本紀》還記載了黃帝代神農氏和戰(zhàn)蚩尤: “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妒酚浾x》注:

6、“蚩尤不用黃帝之命也?!边@里所說的命,指黃帝使諸侯歸服而蚩尤不從,是口頭的“命”而不是后來公務應用文中下行公文的命。,,《史記·夏本紀》中記載大禹治水,有:“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維是勉之?!薄坝砟怂炫c益、后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钜嬗璞娛?,可種卑濕。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边@里的“命”、“令”也是口頭的。,,到周初時,應用文中最早出現(xiàn)了公務應用文的指令性的命和令,有其自

7、身的歷史發(fā)展淵源,是以這種口頭形態(tài)的“應用文”為因的。,2、物畫形態(tài)  指實物記事和圖畫記事。典型的實物記事是結繩, 這在古籍中多有記載?!独献印分杏校骸笆姑窠Y繩而用之?!?,例如傈僳族、廣西瑤族以打結記賬獨龍族用結繩計算時日;西藏珞巴族人、僜人相約親友赴宴,先分送打結的繩。,,實物記事還有借助某種實物如竹、木,刻劃一定的記號。,3、 應用文的書契形式,書契具有實用性功效,并具有一定的文章因素。書契是契約之類的實物憑證,實際上

8、是“經濟合同”的雛形。,4、 應用文的“信史”,“信史”這個辭最早出現(xiàn)于《春秋公羊傳·昭十三年》,指記載真實的歷史上發(fā)生過的事情,可以信得過的。這在中國古代史學傳統(tǒng)中和“直筆”一樣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時期——殷墟甲骨刻辭及鐘鼎彝器銘文,,,有了文字,就有了書面語言文章的原始材料,我們就可以據(jù)此了解應用文的最早形式。,“積字成句,積句成文,欲溯文章之緣起,先窮造字之源流?!币笮婕坠强剔o是現(xiàn)在最早的應用文章形式的萌芽。,,中國古

9、代應用文發(fā)展的“信史”(通俗的說是有籍可查的歷史.)時期,是從殷墟甲骨刻辭開始的。殷墟甲骨刻辭,是自 1899 年起陸續(xù)在河南安陽小屯殷墟遺址出土的。共有十萬余片刻。有文字的龜甲獸骨,從應用文發(fā)展源流的角度看,這可以說是“公務文件”。,《尚書》——第一部以應用文為主體的文章集,《尚書》原稱《書》,漢代以后被列為儒家主要經典之一,被稱為《書經》。,,《論衡·正說》中稱之為“上古帝王之書”,一般認為“尚”與“上”通。它是我國最

10、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收錄的虞、夏、商、周各代的典、謨、訓、誥、誓、命,,一典,是立國的基本原則;二謨,即治國計劃;三訓,即大臣的態(tài)度;四誥,即國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國君的命令。均為春秋以前歷代史官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論文。,,《尚書》意義 第一,它表明應用文在最初產生時其文體規(guī)范就有了程式化特征,而深層原因在于其功用決定了這種特征。 第二,這篇浩表明應用文在最初形成時的語言是準確、簡練而又有文采

11、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應用文,主要是各種功用的“書”,例如用于公務的下行的“策書”,用于上行的“上書”,用于上、下行的“璽書”,用 于平行的“書”。公務應用文還有專門功用的盟書、檄、祝、頌、銘、箴、誄、吊、賦,以及司法文書和經濟契券,其中有的公、私均用。私人應用文有私事往來的“書”和私人家書。,魏晉南北朝應用文在趨于成熟,第一,古代文學完成了“自覺”,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發(fā)展成熟,第二,統(tǒng)治者身兼作者,對應用文非常重視,自然影響到寫作實踐。

12、最典型的莫過十曹氏父子。第三,應用文的創(chuàng)作主體即文士們,出現(xiàn)了較多名篇,,唐宋應用文體裁流變,1、下行公文發(fā)展快唐代的下行公文,據(jù)《唐六典》卷一記載:“凡上之所以逮卜,其制有六:曰制、救、朋、令、教、符’。 2、上行公文唐代的上行公文,據(jù)《唐六典》卷一記載:“凡下之所以達上者,其制亦有六:曰表、狀、箋、啟、辭、碟?!?、平行公文 唐代的平行公文,據(jù)《唐六典》卷一記載:“諸司自相質問,其義有一:曰關、刺、移”。注稱

13、: 4、專用公務應用文 軍事的公務應用文仍是檄和露布。檄繼承先秦功用,是聲討的文告。,東漢蔡邕《獨斷》對漢代公文的分類,,蔡元培《論國文之趨勢、國文之將來》分類,徐望之《公贖通論》分類,朱星《新文體概論》應用文分類,,,50年代的“文章學”,(50年代至70年代末)研究的中心、興趣、重點放在寫作行為的    成品——文章文本   即所謂“文本寫作學”,清華大學的朱德熙,江蘇蘇州人,著名語言學家,古文字學家,教育家。 在

14、語文教育方面,他著有《作文指導》是當時清華大學的寫作教材重在文章文本 的研究,暨南大學的何家槐,何家槐   浙江義烏人。中共黨員。1949年后任教于馬列學院、輔仁大學、燕京大學,暨南大學中文系主任,兼廣東省文聯(lián)副主席 。編寫的《作文知識講話》最先提出“八大塊”(50年代),緒論(總論)開頭主題結構材料表達方式語言文風修改,70年代-80年代,1、北師大中文系《寫作基礎知識〉(1979)是對“八大塊”寫作理論知識體系的總

15、結2、1983年劉錫慶先生編寫的《寫作通論》和朱伯石先生的《寫作概論》是“八大塊”寫作理論體系在表面上的終結。,北京師范大學的劉錫慶,教授,博導。先后任北京師范大學寫作、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八大塊”集大成者,,1982年電大成立后,任“寫作”主講教師,,1985年《基礎寫作學》(85級電大教材)是寫作稱“學”的奠基之作,第一版就印行近百萬冊,被中國寫作學會會長臧克家先生譽為“這對在社會上普及寫作立了頭功!”在整個八十年代在“寫作

16、”上的影響是凸出的。”,東北師范大學李景隆,先生在《作文法概要》創(chuàng)立了“寫作總論一一寫作中國當代寫作學界第一本把寫作學研究目光轉向“作文過程”的寫作教材,李景隆先生在《作文法概要》,借鑒吸收了日本的寫作工藝學的基礎上,首先提出了“作文過程”的概念?! ∵@是中國當代寫作學界第一本把寫作學研究目光轉向人類的“寫作行為、活動 “作文過程”的寫作教材。,1980年.中國寫作學會(原名中國寫作研究會)的成立1981年<寫作>雜志的創(chuàng)刊.表明

17、寫作學有了自己的學術刊物;,注重寫作學本體的建構,這集中體現(xiàn)在3部著作上《基礎寫作學》( 1985年)、確立了寫作總論—寫作過程論”總論--分論”模式;〈寫作學新稿》( 1987年)、本質論—過程論—技巧論—文體寫作論”的圓形理論模式〈寫作學高級教程))(1989年)。.建構了基礎理論—文體理論”的“原理—文體”模式。,引進相關學科的新成果,大量引入了心理學、思維學、系統(tǒng)論、符號學、接受理論、耗散結構理論、結構主義、思維學、心理學

18、、美學、文藝學、信息論等多學科的視野下進行觀照,拓寬了寫作學的研究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思維活躍的中青年學者倡導“寫作文化論”、“寫作主體論”、“寫作哲學”.,繼承固有的傳統(tǒng),這方而的代表作有〈古代文章學概論》(1983年) 從文道”、修養(yǎng)”、立意”、謀篇”、辯體”、文辭”論辯”、記敘”、求新”、修改”10方而梳理了古代文章學理論,凸現(xiàn)了現(xiàn)代文章學的民族性。文章學》(1985年)。以古鑒今,山‘文資”、文意”、文情”、文序”、文

19、境”、文色”、文聲”、文勢”、文術”、文品”、文體”、文病”12章組成,凸現(xiàn)了現(xiàn)代文章學的民族性。,借鏡外國的良規(guī),〈作文法概要》( 1983年)就是一部借鏡外國良規(guī)的典范之作。作者有了自覺的拿來意識.吸收了歐美、日本作文法”的研究成果.視l從山咬木”轉向了作文過程”.強化了理論的可操作性.,。,文體理論,該時期在文體理論上的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3個方而: 1.文體通論。其代表作是〈文章體裁辭典〉(1986年)。該作網羅古今各種體.

20、歸為10類:總類、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詩歌、詞、小說、戲劇、曲藝;對每條辭日.按定義—別名—源流—特點—作法—經典引文—代表作品”模式來解釋.,2.文學文體論。它有兩類:一是文學文體通論。通論”的代表作有〈中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論》(1983年)、文學創(chuàng)作論》(1987年)。一是文學文體分論。代表作有:〈詩歌創(chuàng)作藝術》( 1986年)、學詞百法》X1981年)、散文創(chuàng)作藝術》X1986年)、散文寫作概說》( 1986年)、現(xiàn)代

21、小說技巧》(1981年)、刻\說結構美學》( 1987年)、報告文學縱橫談)) ( 1983年)、編劇理論與技巧》(1981年)、化影劇作基礎))(1985年)、仙藝寫作淺談))(1980年)等。,3.實用文體論。它也有兩類:一是實用文體通論。其代表作是應用文寫作概要》(1983年)和<中國實用文體大全>( 1984年)概要》講述了描寫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學術論文,畢業(yè)論文、書信,讀書 筆記、講演稿、針劃、規(guī)劃與總結11類應

22、用文的作法,著力突出中國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特點,實用文體分論,其代表作有〈公文寫作概論》(1985年)、〈法制寫作學》} 1988年)、司法文書通論》19866年)、〈財經應用文》1982年)、〈經濟應用文寫作》} 1988年)、〈科技論文寫作簡明教程〉; (1984年)、〈軍事應用文淺說》1986年)、〈企業(yè)實用寫作大全》1988年)、〈新編農村應用文》} 1985年)、〈新聞采訪與寫作》(1984年)、回憶錄寫作》(1987年)、〈怎樣

23、寫信》1985年)、〈雜文與雜文寫作》(1985年)、〈文學評論的寫作》( 1986年)、文學評論十面觀》(1986年)、〈影評寫作》(1985年)、〈論文寫作指要》( 1987年)、〈畢業(yè)論文寫作指南》(1987年)等。,操作理論,包括寫作技術理論和寫作工程理論 1.寫作技術理論。其代表作是〈寫作技法舉要》(1981年)、寫作技法》(1987年)和現(xiàn)代寫作技巧》(1988年)?!秾懽骷挤ㄅe要》首次以寫作技法為自己的論著命名.

24、提出了20余種常用的傳統(tǒng)和新型的寫作技法〈寫作技法》則較為深入系統(tǒng)地論述了有關40多種技法〈現(xiàn)代寫作技巧》介紹了50多種寫作技法,,,2.寫作工程理論。該時期有特點的寫作工程理論是:“寫作能力論”、”寫作系統(tǒng)工程論”、作文二級訓練體系”和分格寫作法”。,,寫作能力論。該論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采集、構思、想象、開合、思索、結構、語言、修改9種寫作基木能力.,,寫作系統(tǒng)工程論。把整個寫作教學看成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系統(tǒng).在綜合分析

25、寫作教學系統(tǒng)的基礎上.設計優(yōu)化方案進行教學.使寫作者能力達到定向提高的日的。,寫作“三級訓練”體系,是指: 觀察能力訓練—分析能力訓練—表達能力訓練。其具體作法是: 進行寫作基木能力的訓練—一年級培養(yǎng)觀察能力.寫觀察日記.側重練習記敘描寫;二年級培養(yǎng)分析能力.寫分析筆記.側重練習說明議論三年級培養(yǎng)表達能力.寫表達隨筆.側重練習結構章法。在高中則進行提高性的訓練—練習寫各種文體的文章。,,實用寫作理論大多停留在“格式+例文”

26、的層面,90年代的 綜合一梳理期,90年代是中國寫作學的蹤合一梳理時期”。 該時期大陸寫作學界加強了與臺、港、澳寫作學界的聯(lián)系、交流;一批中、青年學者脫穎出.成為寫作學建設的生力軍;1994年.寫作學界提出了跨世紀的學術口號:健設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的、科學的寫作學理論體系”明確了寫作學的奮斗日標。,,史的描述。〈中國寫作理論史》是填補空白”之作.它俯瞰了先秦至今中國寫作理論的發(fā)展歷程.盡管還不成熟.可其開創(chuàng)之功是不可沒的。

27、 論的集成。如果說史的描述”是縱向綜合.那么論的集成”則是橫向綜合。它表現(xiàn)在以卜4個方而: 1.基礎理論研究出現(xiàn)了集成式的著作。,,〈現(xiàn)代寫作學基木原理〉(1996年).對80年代以來現(xiàn)代寫作學研究成果進行了全而綜合.形成了新八大塊”: 緒論、寫作的基石—外物篇、寫作的主導—作者篇、寫作的起始—感知篇、寫作的關鍵—運思篇、寫作的實施—行文篇、寫作的結晶—成品篇、寫作的;流通—讀者篇。體現(xiàn)出90年代寫作學建設的新水平

28、,,〈文章學教程〉;(1995年)總結了90年代以來文章學研究成果。本體篇(信息、體式、風貌)、過程篇(寫作過程、編輯過程、閱讀過程)、主體篇(作者、編者、讀者)、本質篇(性質、功能、規(guī)律)、史論(文章發(fā)展簡史、文章的歷史簡述),也是一部集成式著作。,4.中青年學者的成果令人矚日,<中國寫作學的當代進展》( 1991年)、<文學創(chuàng)作與審美心理))( 1992年)、<文章價值論》(1994年)、<寫的智慧》(五卷.1995年

29、)、<現(xiàn)代寫作學理論探要》( 1995年)、<現(xiàn)代寫作教學論》( 1995年)、<現(xiàn)代寫作原理》( 1995年)、<基礎寫作學要義》( 1996年)、<文學寫作概論》(1997年)、<中國現(xiàn)代寫作教育史》1997年)、<文章文化學》1997年)、<探尋寫作的奧秘》( 1980年)、<寫作與文化》( 1998年)、<‘決樂作文》( 1998年),裴顯生,浙江天臺人。中共黨員。1956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1950年參

30、加革命工作,歷任青年團蒼山區(qū)工委宣委、天臺縣工委秘書,南京大學中文系教師、寫作教研室主任、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大眾傳播研究所所長,教授。1958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寫作學應該“以‘寫’為研究中心”。,,裴顯生先生和《寫作學新稿》,“四體化一”:主體(素養(yǎng))   客體(客觀存在)受體(讀者)載體(文體規(guī)范)“化一”寫作過程”之一:材料采集——思維加工(運思)——語言 表達——修改潤飾。,,林可夫,

31、“本質論一一過程論一一技巧論一一文體論”的全新理論框架這是最突出的理論貢獻寫作學界在打破靜態(tài)的“八人塊”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先后主體基木能力訓練-一文體訓練”體系:“智能訓練-一表達訓練---篇章綜合訓練”體系(吳伯威)等多種理論體系,林可夫——《基礎寫作概論》,主體論研究——基礎寫作概論》就由“寫作基礎能力訓練”、“記敘文訓練”、“說明文訓練”、“議論文訓練”四個部分構成。這里的“寫作基礎能力訓練”的研究,就是一種關于寫作主體建構的“

32、準備性寫作行為”的研究?!  八奈灰惑w”___物、感、思、文,朱伯石主編的《現(xiàn)代寫作學》,客體論研究——(寫作外部研究,包括語言、文章、讀者)  有上編、中編《主體論》(寫作內部研究,包括感受、情感、思維、想象、構思)下編“總體論”(寫作的綜合研究,包括寫作的宏觀決策、寫作過程的動態(tài)考察、寫作基本規(guī)律、寫作技法與辯證藝術)構成全書的知識體系。,陳果安的《現(xiàn)代寫作原理》,認為,現(xiàn)代當代中國寫作學界關于寫作過程的原理較有影響大致有這樣幾

33、個: 劉錫慶的“雙重轉化”論(意化——外化)、 張得一的“三級飛躍”論(感知飛躍——內孕飛躍——外化飛躍) 金長民的“三重轉化”論(內化——意化——外化)、,馬正平的知行遞變,知__起點是“知”(主題、立意),為了表達這個“知”,必須生成寫作的“行”,行__即依據(jù)主題選擇材料;而這個“行”的結果則是生成新的“知”(作為文章未成品的結構),新知__這個新的“知”又要進行新的“行”(試思),而這個新的“行”又要生成新的“知”(文章基

34、調),這個新的“知”(基調)又要進行新的“行”(開筆行為),新行__而這個開筆行為又要生成新的“文章開筆”……。寫作過程就是這樣不斷的“知”與“行”相互遞變著的,以至文章的最后完成。,五階段教學法,就是把教學過程分為五個階段進行的教學方法。這五個階段是:實例\導向\方法指導\小組討論\寫作訓練\評議小結,,第一階段:實例導向(10分鐘)。以教師的行為為主。教師要增大信息輸入強度,引入事實或范例;學生要集中注意力了解事實或范例,迅速

35、進入情景狀態(tài)。引起強烈的求知欲。,,第二階段:方法指導(15分鐘)。以教師的行為為主。,,第三階段:小組討論(20分鐘)。以學生的行為為主。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每個人都有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第四階段:寫作訓練(30分鐘)。以學生的行為為主。這是學生將所學的理論和方法轉化為能力并加以運用的重要階段。,,第五階段:評議小結(15分鐘)。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比例基本相同。評議應把握好時機,訓練一結束立即進入評議。評議要選擇好對象,注意評兩頭

36、(最好的和最差的)帶中間。,“動力——過程”論,以開展活動為主進行寫作教學的方法,這里的“活動’,指學生能親自接參與的各種寫作學習萬動活動它們具有群體性、參與性、互動性、情景性、合作性、研究性等特點常采用的方法有:課堂討論式、案例分析式、情景設置式、實戰(zhàn)訓練式,,華盛頓博物館門前石碑上的一段話:"Fell me, I will fornet; Show me,I will remember: Involve me,

37、I will understand"(告訴我,我將忘記;:給我看,我可能記??;讓我參與,我能理解)。,,互動教學,應用寫作理論,八大塊理論功能—結構系列---過程主體__構成要素__活動文化__生存\方式\職業(yè)\領域\階層\,應用文寫作發(fā)展趨勢,系列化:行文過程、文體使用、文件管理動態(tài)化:行文、寫作、過程智能化:工具、采集、結構、創(chuàng)新國際化:標準、語言、結構視視覺化.ppt覺化,漢語寫作視覺化的發(fā)展前景,,R

38、easonray 2001年12月15日發(fā)布 Reasonray@963.net,漢語寫作視覺化的發(fā)展前景,,※※※※,※※※※※※※※※※※※※※※※※※※※※※※※※※※※※※※※※※※※※※※※※※※※※※※※※※※※※※※※※※※※※※※※※※※※※※※※※※※※※※※※※※※※※※※※。,※※※※※※※※※※※※※※※※※※※※※※※※※※※※※※※※※※※※※※※※※※※※※※※※※※※※※※※※※※※※

39、※※※※※※※※※※※※※※※※※※※※※※※※※※※※※※※※※※※※※※※※※※※※※※※※※※※※※※※※※※※※※※※※※※※※※※※※※※※※※※※※※※※※※※※※※※※※※※※※※※※※※※※※※※※※※※※※※※※※※※※※※※※※※※※※※※※※※※※※※※※※※※※※※※※※※※※※※※※※※※※※※※※※※※※※※※※※※※※※※※※※※※※※※※※※※※※※※※※※※※※※※※※※※※※※※※※※※※

40、※※※※※※※※※※※※※※※※※※※※※※※※※※※※※※※※※※※※※※※※※※※※※※※※※※※※※※※※※※※※※※※※※※※※※※※※※※※※※※※※※※※※※※※※※※※※※※※※※※※※※※※※※※※※※※※※※※※※※※※※※※※※※※※※※※※※※※※※※※※※※※※※※※※※※※※※※※※※※※※※※※※※※※※※※※※※※※※※※※※※※※※※※※※※※※※※※※※※※※※※※※※※※※※※※※※※※

41、※※※※※※※※※※※※※※※※。,※※※※※※※※※※※※※※※※※※※※※※※※※※※※※※※※※※※※※※※※※※※※※※※※※※※※※※※※※※※※※※※※※※※※※※※※※※※※※※※※※※※※※※※※。,},文章,,,,,標題,開頭,正文,結尾,+,+,+,A,B,C,D,,,文章的視覺化呈現(xiàn),頁面布局:,標題位置、插圖位置、圖文圍繞方式、段落布局等。,文本對齊方式、文本之間的縮進、首行縮進、段落間距、行距、段落字符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