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序自序一國家當動蕩變進之時,其已往歷史,在冥冥中必會發(fā)生無限力量,誘導著它的前程,規(guī)范著它的旁趨,此乃人類歷史本身無可避免之大例。否則歷史將不成為一種學問,而人類亦根本不會有歷史性之演進。中國近百年來,可謂走上前古未有最富動蕩變進性的階段,但不幸在此期間,國人對已往歷史之認識,特別貧乏,特別模糊。作者竊不自揆,常望能就新時代之需要,探討舊歷史之真相,期能對當前國內(nèi)一切問題,有一本源的追溯,與較切情實之考查。寢饋史籍,數(shù)十寒暑,發(fā)意著新
2、史三部:一通史,就一般政治社會史實作大體之敘述。一文化史,推廣及于歷史人生之多方面作綜合性之觀察。一思想史,此乃指導歷史前進最后最主要的動力。第一部分先成《國史大綱》一種(商務出版),第二部分續(xù)成《中國文化史導論》一種(正中出版),第三部分于四五年前,曾在昆明繼續(xù)公開作四十次之講演,而未整理成稿。其他尚有《政學私言》一種(商務出版),亦于第一第二兩部分有所發(fā)揮。積年所有雜文及專書,亦均就此三部分集中心力,就題闡述。要之,根據(jù)已往史實,平
3、心作客觀之尋求,決不愿為一時某一運動某一勢力之方便而歪曲事實,遷就當前。如是學術始可以獨立,而知識始有真實之價值與效用。頃來蒿目時艱,受友好敦促,擬繼續(xù)撰寫《國史新論》一種,大體所見,仍與前成各種無多違異。惟旨求通俗,義取綜合,限于篇幅,語焉不詳。其為前數(shù)種所已經(jīng)闡發(fā)者,能避則避,能略則略。讀者儻能就此新撰,進窺前構(gòu),庶可益明其立論之根據(jù)??傊?,求在發(fā)明古史真相,其于國人現(xiàn)代思潮有合有離,非所計及。診病必須查詢病源,建屋必先路看墓地。中
4、國以往四千年歷史,必為判斷近百年中國病態(tài)之最要資料,與建設將來新中國惟一不可背棄之最實基礎。此層必先求國人之首肯,然后可以進讀吾書,而無不著痛癢之責難,與別具用心之猜測。至于語語有本,事事著實,以史籍浩瀚,囊括匪易,尚祈讀者恕其疏失,匡其未逮。循此而往,中國歷史必有重見光明之一日,而國運重新,亦將于此乎賴。特于刊布之先,再揭其宗旨綱要如此。本書暫收論文五篇,第一篇《中國社會演變》,第二篇《中國傳統(tǒng)政治》,成于一九五○年。第三篇《中國知識
5、分子》成于一九五一年。第四篇《中國歷史上之考試制度》,乃是年冬在臺北之講演稿。第五篇《中國文化之演進》乃一九四一年冬在戰(zhàn)時陪都重慶之講演稿,為拙著《中國文化史導論》之總提綱,一并附綴于此。前三篇曾刊載《民主評論》,并單印為《中國問題叢刊》,第四篇曾刊載于《考詮月刊》之創(chuàng)刊號。茲匯編單行,特向民評社志謝。讀此書者,如能參讀作者舊著《中國文化史導論》及《政學私言》,及隨后所成之《中國歷史精神》及《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諸書,當尤可明了作者之理論
6、根據(jù),及作意所在。中國社會演變中國社會演變一中國是不是一個封建社會?這一問題,應該根據(jù)歷史事實來解答。中國史上秦以前的所謂封建,乃屬一種政治制度,與秦以后的郡縣制度相針對。在西洋歷史中古時期有一段所謂Feudalism的時期,F(xiàn)eudalism則并不是一種制度,而是和軍事,都集合在一政府一王室當時稱為諸侯的統(tǒng)率管理之下。明白言之,春秋時代的貴族,顯然是政治性的。而西洋中古時期,除卻公國伯國等外,還可有主教國Bishopstates,或城
7、市國,同樣都說是國,以分別于此后新興的所謂現(xiàn)代國家。而中國春秋時代之侯國,論規(guī)模與體制,實已與此后西洋的現(xiàn)代國家相差不遠。工商都市與宗教中心,都已控制在封建貴族的政治系統(tǒng)里。這又是一個應當注意的大差別。這一個差別,依然是上指西方封建是一個社會形態(tài),而中國封建則是一個政治制度的差別。固然政治與社會相互間,并不能嚴格分離。但我們要研究某一時代的社會形態(tài),決不該忽略了那時的政治制度。一到戰(zhàn)國時代,那種政治的演進更顯著了。那時的國家都已有更遼廓
8、的疆土,更謹嚴的政治組織,像齊國擁有七十多城市,全都直轄中央,由中央派官吏統(tǒng)治,不再是貴族們的采邑了。它的中央政府所在地臨淄,據(jù)說有七萬家住戶,每戶可得壯丁三人,一城便有二十一萬個壯丁。想來全城居民,至少應在三十五萬人以上。其他各國首都,像趙之邯鄲,魏之大梁,楚之郢,其繁盛情形,亦大致與臨淄相類似。這些都是政治中心,同時又兼商業(yè)中心的大城市。每一次戰(zhàn)爭,一個國家派出二三十萬戰(zhàn)士并不很稀罕。各國政府中的行政長官,以及統(tǒng)兵大帥,幾乎全是些平
9、民出身的游士。偶然還有一二貴族封君,像孟嘗、平原、信陵、春申之類,他們也并不像春秋時代一般貴族們,有經(jīng)政治、法律規(guī)定允有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權益。趙奢為政府收田租,平原君的九個管家違抗法令,給趙奢殺了,平原君還因此賞識趙奢,大大重用他。我們單憑戰(zhàn)國政治局面,便可想見那時的社會形態(tài),斷斷不能與西方中古時代所謂封建社會者相提并論。現(xiàn)在再一檢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平民生活。照中國古代的封建觀念,一切土地全屬于貴族,平民并無土地所有權。故說“四封之內(nèi),莫
10、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倍昧诉@一觀念,才可來講那時的井田制度。諸侯們在其所居城郭之外,劃出一部分可耕的土地,平均分配給農(nóng)民,按著年齡受田還田。每一農(nóng)民,在封建制度下,絕不許有私有的土地,但稅收制度則甚為寬大。依照井田制的標準形式論,每一家受田百畝,這是所謂私田。八家又共耕公田百畝。但所謂私田,只照收益言,并不指土地的私有。每一農(nóng)民二十歲受田百畝,六十歲還歸公家。在此期間,他一面享有這百畝田的私收益,但須聯(lián)合其他七家,參加耕種公田
11、百畝之義務。這一百畝公田,成為一個小型的集體農(nóng)場,由環(huán)繞它的八家農(nóng)民共同耕作。在貴族握有土地權者之收益言,只等于征收田租九分一。后來這制度稍稍變通,把公田取消,每一農(nóng)民在其私田百畝內(nèi),向地主,即貴族貢獻十分一的田租。大概這兩制度,有一時期曾同時存在著。離城較近的田地,授與戰(zhàn)士或其他較優(yōu)待的農(nóng)民,是沒有集體耕作的公田的,按畝什一抽稅。離城較遠的地區(qū),則仍行八家共耕公田的舊制度,公家得九分一的收入。但這一制度,在春秋末戰(zhàn)國初一段時期內(nèi),便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